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orking Fluid Selection for Medium Temperature Organic Rankine Cycle 被引量:1
1
作者 CHEN Qicheng XU Jinliang MIAO Zheng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2期I0001-I0001,共1页
关键词 朗肯循环 工作液 中温 ORC 流体性质 介质温度 源驱动 甲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电阻与热源温度对小型ORC发电系统性能协同影响的实验探究
2
作者 许永超 吴玉麒 +3 位作者 马庆旭 沙浩瀚 罗思义 左宗良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9-87,共9页
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发电系统可以将低温(<150℃)热能转换为机械能进而发电。为提高小型ORC发电系统运行性能,搭建了涡旋膨胀机直连发电机形式的ORC实验台,在24k W变温热源与工质五氟丙烷(R245fa)条件下,分析了... 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发电系统可以将低温(<150℃)热能转换为机械能进而发电。为提高小型ORC发电系统运行性能,搭建了涡旋膨胀机直连发电机形式的ORC实验台,在24k W变温热源与工质五氟丙烷(R245fa)条件下,分析了负载电阻在50~200Ω与热源温度在75~95℃变化对ORC系统性能的协同影响。结果表明:ORC系统输出轴功与热效率随负载电阻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再减少的趋势,即存在最优负载电阻使系统输出轴功或热效率最大化,且最优负载电阻值会随热源温度变化;当热源温度为95℃时,系统输出轴功和热效率在负载电阻100Ω时达到最大,分别达722 W,2.30%;然而,当热源温度在75℃时,系统输出轴功则在负载电阻200Ω达到最大,为532 W,系统热效率在负载电阻150Ω达到最大,为1.7%;负载电阻与热源温度变化均会引起涡旋膨胀机转速变化,并进而影响系统流量,导致负载电阻与热源温度同时变化,产生协同作用。该研究结果强调了ORC发电系统热源温度与电力负载协调匹配的重要性,为ORC发电系统设计优化提供了指导与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朗肯循环 电子负载 低温热源 涡旋膨胀机 系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化企业低温热系统优化研究
3
作者 谢煜 张淑媛 秦康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2-762,共11页
为解决炼油-化工(简称炼化)企业低温余热浪费的问题,从有效能利用的角度开展低温热系统优化研究。对某规模为5×10~6 t/a炼油厂的低温热系统运行现状、用能情况和运行参数(温度和流量)进行详细的调研分析。结合Aspen Plus软件进行... 为解决炼油-化工(简称炼化)企业低温余热浪费的问题,从有效能利用的角度开展低温热系统优化研究。对某规模为5×10~6 t/a炼油厂的低温热系统运行现状、用能情况和运行参数(温度和流量)进行详细的调研分析。结合Aspen Plus软件进行辅助诊断,挖掘全厂潜在的热源和热阱,充分考虑炼油厂的实际情况与厂区布置,按照“温度对口、梯级利用”的原则,在全厂蒸汽动力系统平衡的基础上开展该炼油厂低温热优化。结果表明:4种低温热利用技术路线的选择顺序应为低温热直接利用、热媒水系统、低温热制冷和低温热发电;优化后,该炼油厂可多回收低温热17550 kW,提高全厂低温热回收利用率29.2%,降低标油能耗4455 t/a,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269 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热 热媒水 低温热制冷 有效能 流程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商业用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碳足迹分析
4
作者 屈博艺 吴俊峰 +4 位作者 孙云 赵盼盼 戴琳 王寿川 宋哲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4-101,共8页
为辨识工商业用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碳足迹分析的关键阶段和主要影响因素,指导机组低碳设计,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对工商业用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的原材料获取、加工装配、运行、运输、回收与处置5个阶段的主要... 为辨识工商业用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碳足迹分析的关键阶段和主要影响因素,指导机组低碳设计,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对工商业用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的原材料获取、加工装配、运行、运输、回收与处置5个阶段的主要碳排放分别进行了计算及敏感度分析。结果显示,在机组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运行阶段的电力消耗以及制冷剂的泄漏,占比超98%,其他阶段基本可以忽略;机组使用更低全球变暖潜值(GWP)的R454B制冷剂替换R410A制冷剂时,生命周期总碳排放量降低15.14%;机组的能效水平由2级提升为1级时,生命周期总碳排放量降低2.56%;能源结构变化带来的生命周期总碳排放量降低超过6.77%。工商业用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生命周期的减碳应重点关注运行阶段,采用更低GWP的制冷剂、提升机组能效水平及国家能源结构中新能源比例是机组生命周期减碳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 生命周期 碳足迹 减碳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thermodynamics comparison of subcritical and transcritical organic Rankine cycle system for power generation
5
作者 朱家玲 薄华宇 +2 位作者 李太禄 胡开永 刘克涛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9期3641-3649,共9页
A comparison on subcritical and transcritical organic Rankine cycle(ORC) system with a heat source of 110 ℃ geothermal water was presented. The net power output, thermal and exergy efficiencies and the products of ... A comparison on subcritical and transcritical organic Rankine cycle(ORC) system with a heat source of 110 ℃ geothermal water was presented. The net power output, thermal and exergy efficiencies and the products of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U) and the total heat exchange area(A)(UA values) were calculated for parametric optimization. Nine candidate working fluids were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Under the given conditions, transcritical systems have higher net power outputs than subcritical ones. The highest net power output of transcritical systems is 18.63 k W obtained by R218, and that of subcritical systems is 13.57 k W obtained by R600 a. Moreover, with the increase of evaporating pressure, the thermal and exergy efficiencies of transcritical systems increase at first and then decrease, but the efficiencies of subcritical ones increase. As a result, the efficiencies of transcritical systems cannot always outperform those of the subcritical ones. However, the subcritical systems have lower minimum UA values and lower expansion ratios than the transcritical ones at the maximum net power output. In addition, the transcritical cycles have higher expansion ratios than the subcritical ones at their maximum net power outpu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ganic Rankine cycle low temperature heat source parametric 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式热源塔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雷 张化福 +3 位作者 张振涛 杨俊玲 章学来 Ramadan Abdelhamed EIGAMAL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6-78,共13页
介绍了开式热源塔的2种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塔内气液热质交换对热源塔技术,系统总结了开式热源塔的结构组件、防冻液、传热传质特性和适用性研究现状,重点阐述开式热源塔在防冻液开发和传热传质过程的研究热点及主要进展。虽然开式热... 介绍了开式热源塔的2种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塔内气液热质交换对热源塔技术,系统总结了开式热源塔的结构组件、防冻液、传热传质特性和适用性研究现状,重点阐述开式热源塔在防冻液开发和传热传质过程的研究热点及主要进展。虽然开式热源塔技术仍存在防冻液不够安全环保,具有腐蚀性和毒性且再生技术不够稳定,能耗过高等缺点,但开式热源塔换热强度大、采热效率高、结构简单维护成本低,在建筑供暖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开式热源塔技术将朝着更高效稳定、更安全环保、更节能低碳的方向发展,构建更佳绿色低碳的供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塔 开式热源塔 低温采热 传热传质 防冻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阵列低环温空气源热泵外流场模拟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谭庆澎 刘金平 +2 位作者 陈建勋 陈潇 陈梓宇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93,共13页
建立了无墙面阻碍和有墙面阻碍情况下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六列四行的阵列物理模型,对以261.15 K为名义工况下的空气源热泵外环境流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对比研究不同水平风速下蒸发器换热面入口空气温度和换热量,分析冷风回流现象对低... 建立了无墙面阻碍和有墙面阻碍情况下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六列四行的阵列物理模型,对以261.15 K为名义工况下的空气源热泵外环境流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对比研究不同水平风速下蒸发器换热面入口空气温度和换热量,分析冷风回流现象对低环温空气源热泵传热性能的影响,指出最恶劣工况机组的位置。环境风存在阻碍风机出口冷空气的扩散,使风机出口偏转角增大,导致冷空气在风机上部堆积,阵列内部以及背风侧的机组冷风回流现象更加明显。结果表明:当机组横向间距为0.6 m时,水平风速分别从0 m/s增至5 m/s,阵列机组最低入口空气温度比环境温度低2.44~3.69 K,平均换热量下降1%~6.2%,平均入口空气温度比环境温度低0.78~1.57 K;当机组距墙间距为0.6 m时,水平风速分别从0 m/s增至5 m/s,阵列机组最低入口空气温度比环境温度低3.51~4.14 K,平均换热量下降5.9%~11.5%,平均入口空气温度比环境温度低1.29~1.98 K。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横向间距、不同距墙间距下阵列空气源热泵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增大横向间距或距墙间距均能改善阵列低环温空气源热泵机组的换热。当横向间距增至1.2 m,阵列机组平均换热量可达原来机组换热量的96.5%以上;距墙间距增至1.2 m,阵列机组平均换热量可达原来机组换热量的91.3%以上。横向间距或距墙间距为1.2 m为较好安装间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环温空气源热泵阵列 数值模拟 冷风回流 环境风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凝器面积对空气源热泵制热性能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库慧益 向德宁 +4 位作者 侯忠平 林蔚 张楚安 徐帅 吴学红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3,共6页
目的研究低温条件下空气源热泵的烘干性能。方法论文主要采用焓差法研究在换热面积和室外温度(温度为7、−12、−20℃,相对湿度为65%)不同时,空气源热泵的制热量、输入功率、能效等性能。结果在7℃环境中,增加室内侧换热器面积,热泵的制... 目的研究低温条件下空气源热泵的烘干性能。方法论文主要采用焓差法研究在换热面积和室外温度(温度为7、−12、−20℃,相对湿度为65%)不同时,空气源热泵的制热量、输入功率、能效等性能。结果在7℃环境中,增加室内侧换热器面积,热泵的制热量提高了19%,系统能效提升了14%,但输入功率增加了5%;在−12~−20℃环境中,增加室内侧换热器面积,热泵的制热量提升了5%,系统能效提升明显,最大可提升27%,输入功率最大降低为17%。结论增加室内侧换热器面积,系统焓差降低,但是能提高系统在低温下的循环风量,制热性能更加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泵干燥 低温空气源热泵 换热器面积 制热效果 系统能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低温相变材料的管壳式储热单元传热性能数值分析
9
作者 王海岚 张晓宇 +3 位作者 国建鸿 赵勇 陈卓 王一波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376-3387,共12页
针对管壳式相变储热单元换热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一种带有径向矩形翅片的复合盐管壳式相变储热单元,进行数值模拟并与实验研究对比验证,然后选择适当的性能指标分析模拟结果。采用ANSYS FLUENT进行三维瞬态仿真,改变换热流体入口温度及储... 针对管壳式相变储热单元换热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一种带有径向矩形翅片的复合盐管壳式相变储热单元,进行数值模拟并与实验研究对比验证,然后选择适当的性能指标分析模拟结果。采用ANSYS FLUENT进行三维瞬态仿真,改变换热流体入口温度及储热单元翅片间距进行储热过程的数值计算,对相变材料温度变化、传热过程及熔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提高换热流体温度和缩小翅片间距是有效强化换热的手段。在本工作中,换热流体与相变材料复合盐CH_(3)COONa·3H_(2)O-KCl相变温差每增加5℃,相变材料熔化速率分别提升54.98%、 34.67%、 23.92%、 18.13%、 14.45%,潜热储热速率分别提升61.56%、 45.79%、 35.15%、27.04%、22.31%,速率提升效果均逐渐减弱。翅片间距每缩短10 mm,相变材料熔化速率分别提升32.37%、41.26%、38.66%,储热量随之减少6.40%、11.95%、6.55%,储能密度降低0.53%、10.97%、1.57%,实际应用中需综合换热能力、成本等方面问题选择合适的翅片间距。本工作可为实际工程中储热单元的设计优化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相变储热 管壳式储热单元 中低温相变材料 强化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喷射升压有机朗肯循环特性
10
作者 熊远帆 孙斌 +1 位作者 李华山 龚宇烈 《新能源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2-541,共10页
针对小型有机朗肯循环工质泵效率低、耗功大等问题,将气液喷射器取代工质泵作为升压设备,基于喷射器一维模型,构建了气液喷射升压有机朗肯循环(IORC)的热力模型。以140?℃的中低温热源为驱动力,R245fa为工质,研究了喷射器引射系数、喷... 针对小型有机朗肯循环工质泵效率低、耗功大等问题,将气液喷射器取代工质泵作为升压设备,基于喷射器一维模型,构建了气液喷射升压有机朗肯循环(IORC)的热力模型。以140?℃的中低温热源为驱动力,R245fa为工质,研究了喷射器引射系数、喷射器面积比以及冷凝器出口过冷度3个参数对IORC性能的影响,并将IORC与基本有机朗肯循环(BORC)的热力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存在一个最佳引射系数和过冷度,使IORC的净输出功达到最大值。引射系数和面积比的增加均会使喷射器升压比降低,而过冷度的增加会使升压比增加。3个参数的增加均会使喷射器?效率和换热器经济性降低。IORC的换热器经济性比BORC更好,当工质泵效率低于52%时,IORC净输出功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热源 发电 有机朗肯循环 气液喷射器 循环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加工状态CrCoNi中熵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
11
作者 来至 朱忠尹 +1 位作者 陈民 苟国庆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9-74,共6页
中熵合金是近年来材料研究的热点,一般对中熵合金采用“铸造-轧制-热处理”的加工工艺。采用XRD、金相显微镜、万能试验机、扫描电镜对铸态、轧制+热处理的CoCrNi中熵合金的金相组织、硬度、室温、低温(77 K)力学性能以及拉伸断口进行... 中熵合金是近年来材料研究的热点,一般对中熵合金采用“铸造-轧制-热处理”的加工工艺。采用XRD、金相显微镜、万能试验机、扫描电镜对铸态、轧制+热处理的CoCrNi中熵合金的金相组织、硬度、室温、低温(77 K)力学性能以及拉伸断口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铸态CoCrNi合金轧制+热处理,两种不同状态合金均稳定保持面心立方(FCC)相,其中铸态组织为典型的树枝晶,但是无明显第二相存在,轧制+热处理对铸态组织有明显的细化和均匀化作用,对材料的拉伸强度和硬度有明显提升。两种不同加工状态的合金在低温下拉伸性能均发生明显提升,其中轧制后热处理中熵合金在液氮温度下抗拉强度达到1262.9 MPa、拉伸延伸率能达到89.6%,且两种状态下中熵合金在不同温度下均发生塑性断裂。在室温下CoCrNi合金的塑性变形行为以滑移为主,低温下CoCrNi合金塑性变形行为以孪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CrNi中熵合金 轧制+热处理 低温拉伸性能 抗拉强度 拉伸伸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环境下户式变频空气源热泵地板辐射采暖系统性能测试及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陈晓宁 李万勇 +2 位作者 张成全 陈江平 熊玮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7-63,共7页
应用喷气增焓技术的变频空气源热泵机组,在典型的严寒地区住宅中进行循环供热的性能测试,并且末端形式采用地板低温辐射采暖。在长达将近2个月的测试周期中,监测该系统的运行特性,包括季节性能、逐时性能、供热效果及预热特性等。统计... 应用喷气增焓技术的变频空气源热泵机组,在典型的严寒地区住宅中进行循环供热的性能测试,并且末端形式采用地板低温辐射采暖。在长达将近2个月的测试周期中,监测该系统的运行特性,包括季节性能、逐时性能、供热效果及预热特性等。统计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的制热季节能效比HSPF为2.51,空气源热泵能满足沈阳地区的供热需求并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低温测试 喷气增焓 变频 供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烃联合装置低温热回收技术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宣根海 张英 +1 位作者 厉勇 邢兵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5-89,共5页
通过对现阶段芳烃装置低温余热的利用措施进行分析,指出芳烃装置低温热余热利用的技术难点;以某炼油厂的芳烃装置为例,详细分析和计算该装置的低温热现状,并以C_6、C_7烃类为内取热介质,为该装置设计了内、外双低温热换热系统,充分回收... 通过对现阶段芳烃装置低温余热的利用措施进行分析,指出芳烃装置低温热余热利用的技术难点;以某炼油厂的芳烃装置为例,详细分析和计算该装置的低温热现状,并以C_6、C_7烃类为内取热介质,为该装置设计了内、外双低温热换热系统,充分回收芳烃装置的有效低温热41 MW,通过该设计,有望将芳烃装置的能耗降低10%~15%。该技术充分克服芳烃装置操作压力低的工艺难点,为芳烃装置的抽余液塔、抽出液塔、成品塔等的低温余热有效回收利用提供新途径、新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烃装置 低温热 取热介质 热媒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太阳能为高温热源的LNG卫星站冷能发电系统 被引量:12
14
作者 孙宪航 陈保东 +3 位作者 王雷 宋士祥 马跃 张国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3-106,120,共4页
如何高效合理利用LNG所携带的冷能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为此,对LNG卫星站中LNG冷能利用方式及工艺流程进行了研究。以山东淄博LNG卫星站为例,建立了一种以太阳能加热的水为高温热源,LNG储罐输出的LNG液态工质为低温热源的热力循环发... 如何高效合理利用LNG所携带的冷能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为此,对LNG卫星站中LNG冷能利用方式及工艺流程进行了研究。以山东淄博LNG卫星站为例,建立了一种以太阳能加热的水为高温热源,LNG储罐输出的LNG液态工质为低温热源的热力循环发电系统。设计了该系统的工艺参数,计算了该系统日均净发电量和能量利用效率,分析了该系统的经济性和环保效益。结果表明:在日供气量为12×104 m3的山东淄博LNG卫星站中建立该热力循环系统,能量利用效率可超过30%且符合工程实际,年可发电27×104 kW.h,每年带来约30万元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节约气化LNG所需的燃料费用6~8万元/a,减少因燃烧煤炭和天然气而带来的400~1 000kg/a的SO2排放量和56~146t/a的CO2排放量,实现了节能、环保、增效三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卫星站 LNG冷能利用 太阳能 高温热源 低温热源 热力循环 发电系统 山东淄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马素霞 蒋永明 +1 位作者 文博 张亚琦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04-609,共6页
针对北方低温环境下空气源热泵性能低劣的状况,开发设计一种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系统,相变蓄热器由蓄热材料、双盘管和保温层组成,该热泵系统可在供热-蓄热、供热-放热和除霜-放热模式下运行。通过人工模拟各种不同环境温度对该热... 针对北方低温环境下空气源热泵性能低劣的状况,开发设计一种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系统,相变蓄热器由蓄热材料、双盘管和保温层组成,该热泵系统可在供热-蓄热、供热-放热和除霜-放热模式下运行。通过人工模拟各种不同环境温度对该热泵系统的不同运行模式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显示: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系统在3种模式下都具有优良的性能,在超低环境温度-25℃和-30℃下运行时,制热性能系数COP分别为2.00和1.94,制热量仍能满足供热需求,同时压缩机排汽温度显著降低。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系统能够解决空气源热泵在供热过程中存在的能量供需矛盾,同时可提高空气源热泵在低温运行下的各种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相变 蓄热蒸发 制热系数 低温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热源非共沸工质有机朗肯循环发电性能分析 被引量:29
16
作者 郭丛 杜小泽 +1 位作者 杨立军 杨勇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2期5701-5708,共8页
建立有机朗肯循环热力学模型和蒸发器传热模型;基于工质的实验经验状态方程,利用REFPROP 8.0软件获得非共沸工质物性;以获得最佳的凝汽器温度匹配为原则选择工质。采用种温度的地热能,在给定的蒸发器和凝汽器夹点温差下,分析了采用组分... 建立有机朗肯循环热力学模型和蒸发器传热模型;基于工质的实验经验状态方程,利用REFPROP 8.0软件获得非共沸工质物性;以获得最佳的凝汽器温度匹配为原则选择工质。采用种温度的地热能,在给定的蒸发器和凝汽器夹点温差下,分析了采用组分比例为0.64:0.36的R600a/R601非共沸工质的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的特性,并与R601纯工质发电循环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以对外输出功为目标函数的利用地热的中低温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中不宜加入回热器;对于蒸发器热源进出口温差较小的工况,如热源来自水蒸气凝结放热,采用混合工质的循环的性能不如纯工质的;有机朗肯循环采用混合工质时其最大对外输出功要高于纯工质的,且热源温度越低时,这种优势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朗肯循环 混合物 地热能 热力学 低温热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泵回收电厂循环水余热利用问题研究 被引量:42
17
作者 郭小丹 胡三高 +1 位作者 杨昆 徐鸿 《现代电力》 2010年第2期58-61,共4页
电厂的循环水存在大量低温热能,热泵具有将低温热能提升为高温热能的能力。对利用热泵回收电厂循环水余热的技术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与常规热电厂供热进行对比,认为利用热泵回收电厂余热具有节能、环保的双重效应;然后以某电厂周边小区... 电厂的循环水存在大量低温热能,热泵具有将低温热能提升为高温热能的能力。对利用热泵回收电厂循环水余热的技术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与常规热电厂供热进行对比,认为利用热泵回收电厂余热具有节能、环保的双重效应;然后以某电厂周边小区应用循环水热泵系统进行冬季供暖以及夏季制冷为实例,进行了技术经济性分析,虽然水源热泵系统的初投资较高,但运行费用较低,5年可收回投资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热泵 循环水 低温余热 节能 技术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热源驱动的单效/双级(SE/DL)吸收式制冷循环 被引量:23
18
作者 陈滢 朱玉群 +1 位作者 耿玮 张骏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2-107,共6页
文章提出了一种可以充分利用低温热源 (水、汽等 )驱动而获得较高制冷量的新型吸收式制冷循环 (单效 /双级循环 )。该循环采用加大热源温差的思路 ,具有单效循环和双级循环的优点。文中给出了循环的流程、各设备的有关计算公式和循环的... 文章提出了一种可以充分利用低温热源 (水、汽等 )驱动而获得较高制冷量的新型吸收式制冷循环 (单效 /双级循环 )。该循环采用加大热源温差的思路 ,具有单效循环和双级循环的优点。文中给出了循环的流程、各设备的有关计算公式和循环的性能指标 ,并在模拟计算的基础上 ,对循环性能进行了研究比较。结果表明 ,本循环适于以低温热水为驱动热源 ,循环热力系数在 0 4 2~ 0 6 2之间 ,热源出口温度可降到 5 5℃左右 ,并可在 5 7 5℃左右获得最大制冷量 ,其值约等于由相同进口温度、相同流量的热水驱动的单效机的 4倍。因此 ,该循环特别适宜于利用低品位废热、地热、冷热电三联供、太阳能制冷等场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化锂 吸收式 单效/双级 低温热源 制冷循环 驱动热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过冷器耦合的准二级压缩热泵系统特性分析及优化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夔宁 郭春雷 +3 位作者 周伟 陈佳 胡飞 魏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813-2819,共7页
提出了一种过冷器耦合的准二级压缩空气源热泵系统,该系统由两个三套管换热器将两个带过冷器的准二级压缩热泵系统耦合成一个系统,其除霜方式为基于热气旁通除霜的系统耦合除霜,解决了热气旁通除霜时室外换热器产生液态制冷剂的蒸发问题... 提出了一种过冷器耦合的准二级压缩空气源热泵系统,该系统由两个三套管换热器将两个带过冷器的准二级压缩热泵系统耦合成一个系统,其除霜方式为基于热气旁通除霜的系统耦合除霜,解决了热气旁通除霜时室外换热器产生液态制冷剂的蒸发问题,提高了空气源热泵在低温高湿环境下运行的性能;对新系统正常制热工况进行仿真优化,找出低温工况的最佳中间温度及相应补气系数;对最佳中间温度进行关于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二元线性拟合并得到经验拟合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过冷器 除霜 中间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区污水处理中的热泵升温技术经济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吴荣华 徐莹 +1 位作者 孙德兴 任南琪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7-271,共5页
基于可能的实际工况,介绍了具有预热交换过程的污水升温热泵系统及其工艺特点,分析并定义了包括预热温升与热泵温升的5个重要参数。以最小初投资作为目标函数,对预热温升与热泵温升进行了优化确定,并给出了算例及关联曲线。在此基础上... 基于可能的实际工况,介绍了具有预热交换过程的污水升温热泵系统及其工艺特点,分析并定义了包括预热温升与热泵温升的5个重要参数。以最小初投资作为目标函数,对预热温升与热泵温升进行了优化确定,并给出了算例及关联曲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投资与能耗指标及一个设计示例。研究表明,具有预热交换的污水升温热泵系统具有可行性,预热交换的平均传热温差约为2℃,热泵加热原水温升在2~4℃范围内,预热交换的热量占50%以上。该系统的投资指标为180$/t,但可减少原水处理工艺与其相当的投资,能耗指标约为0.415kW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污水 热源 污水处理 热泵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