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通性权力:新质生产力视野下的媒介平台
1
作者 姬德强 李喆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3,共9页
数字平台的崛起重构了传媒业的生产关系并改造着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方式。基于流通性权力法则,以社交网络为代表的媒介平台为传媒业生产力提升打破了行业壁垒,并搭建起生产资料的数据化流通网络。文章沿循平台研究的进路,探究传媒业新... 数字平台的崛起重构了传媒业的生产关系并改造着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方式。基于流通性权力法则,以社交网络为代表的媒介平台为传媒业生产力提升打破了行业壁垒,并搭建起生产资料的数据化流通网络。文章沿循平台研究的进路,探究传媒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进程,从技术、市场、社会三个层面阐释何谓媒介平台的流通性权力,及其如何通过建构和控制具有高联通性和强流通性的渠道网络,反向推动传媒业传统供需关系、生产模式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此外,文章从新生产要素、流通框架、价值转移三个维度详细解析了媒介平台的流通性权力如何对新质生产力形成机制进行改造。就流通性权力在传媒业全流程改造过程中渐显的数据垄断和算法霸权现象及其衍生问题,文章进行了理论反思,对初露端倪的平台中心主义势头和中国本土治理特征进行了关联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平台 传媒业 新质生产力 流通性权力 平台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家精神引领下高校教师形象塑造的典型特征与策展路径
2
作者 张翔 黄诗宇 余应鸿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103,共8页
教育家精神作为引领和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遵循,集中体现在教师的精神风貌和行为实践之中。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教师不仅需要在行动上践行教育家精神,还需在形象上塑造和传播教育家画像。基于传播学视角,运用内容分析法对20所高... 教育家精神作为引领和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遵循,集中体现在教师的精神风貌和行为实践之中。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教师不仅需要在行动上践行教育家精神,还需在形象上塑造和传播教育家画像。基于传播学视角,运用内容分析法对20所高校的288篇有关教师形象的微信公众号推文进行分析发现,高校通过新媒体平台对教师形象塑造表现出多集中在男性工科教授这一特定群体、注重凸显其科学家形象、叙述视角不够多元、简化了教师专业形象的立体化呈现等典型特征。整体而言,新媒体平台一方面有助于打破公众媒介的话语垄断,通过新的符号生产实现高校教师形象的合法性书写和意义塑造;另一方面,高校教师的“教者”本色与“学者”特色出现错位,弱化了高校教师“教者”形象。因此,高校在应用新媒体平台型塑教师形象时,一要坚持“教育家精神”指引,系统打造高校教师立体而鲜活的“教者”形象;二要优化高校教师形象塑造途径,全面型塑高校教师群体画像;三要增强高校新媒体平台的“传播力”,有效提升高校教师形象宣传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教育家画像 教师形象 教师队伍建设 新媒体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上线下关系网络比较视角下企业社交工作平台应用对员工组织认同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蒋建武 胡洁宇 黄小霞 《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4,198,共12页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采用两个相互独立研究,基于线上和线下关系网络比较视角探究企业社交工作平台应用对员工组织认同的影响机理。研究1采用整体网络分析方法,通过对一家规模为50人的管理咨询公司研究,分析该公司员工线上与线下社会网络...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采用两个相互独立研究,基于线上和线下关系网络比较视角探究企业社交工作平台应用对员工组织认同的影响机理。研究1采用整体网络分析方法,通过对一家规模为50人的管理咨询公司研究,分析该公司员工线上与线下社会网络的关系与结构特征,发现员工基于企业社交工作平台可以构建出与线下社区相似甚至更优的在线互动社区网络。在明确企业社交工作平台应用对员工在线社交网络构建影响的基础上,研究2从企业社交工作平台的在线网络功能角度出发,采用个体网络分析方法,基于315份问卷数据实证研究,进一步探究这些在线功能特征对员工工作体验和组织认知的影响。研究发现,对在线员工而言,线上和线下两种社交网络共同影响着他们对工作的意义体验和对组织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社交工作平台 关系网络 工作意义 组织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经典与生活世界的连接:抖音平台苏轼诗词短视频的互文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范明献 杨璧全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206,共14页
以文学经典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网络视听系统的关键是创新跨媒介叙事的互文机制。聚焦抖音平台苏轼诗词的跨媒介叙事实践,借助“文本—话语—文化”的互文性分析框架,对抖音平台2 150条苏轼诗词短视频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在文... 以文学经典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网络视听系统的关键是创新跨媒介叙事的互文机制。聚焦抖音平台苏轼诗词的跨媒介叙事实践,借助“文本—话语—文化”的互文性分析框架,对抖音平台2 150条苏轼诗词短视频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在文本层面,短视频“重置”了高传播力的苏轼诗词篇目,并以人生故事叙述、诗词赏析、诗词唱诵等方式呈现诗词的内容;在话语层面,社交短视频平台形成了“温暖现实主义”叙事、现代爱情悲剧叙事、互联网“模因”的“破圈叙事”等三类叙事话语;在文化层面,社交媒介不仅在具体文本中将文学经典编入短视频,而且将其与当下加速社会下当代人的生活世界相勾连,形成了连接“传统”文学经典与“现代”生活世界的双重跨媒介互文叙事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诗词 短视频平台 文学经典 跨媒介叙事 互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动平台信息交流能否提升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来自“互动易”和“e互动”的数据证据 被引量:1
5
作者 尹海员 查茹娜 《财经论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100,共14页
本文利用2012—2023年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的交流数据,分析互动平台信息交流行为对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效应及其规律。研究发现,网络互动平台的信息交流可以发挥外部治理效应,从互动数量和互动质量两个维度... 本文利用2012—2023年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的交流数据,分析互动平台信息交流行为对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效应及其规律。研究发现,网络互动平台的信息交流可以发挥外部治理效应,从互动数量和互动质量两个维度衡量的平台信息交流行为都能显著提升上市公司内控质量,其中互动质量的提升效应相较于互动数量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媒体报道关注度在这一影响效应中起到了中介作用,并且以声誉机制和市场压力两种形式体现。对目标导向的内控分项指数回归发现,网络互动平台信息交流主要显著正向作用于战略指数与资产安全指数。对规模较小、董事会秘书更为尽责的样本公司来说,互动平台信息交流所产生的内控质量提升效应更为显著。本文研究结论对于透视交易所互动平台的公司治理效应,以及拓展上市公司内控质量提升路径等方面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资者互动平台 内控质量 信息交流 媒体关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交媒体平台的短文本相似性度量方法及应用综述
6
作者 范星 周晓航 张宁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57-164,共8页
短文本相似性度量作为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的一项关键任务,随着社交媒体平台的用户活跃度不断攀升,短文本数据已成为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核心载体。这类数据对于企业在大数据中深入理解消费者情感、精准描绘用户画像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文... 短文本相似性度量作为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的一项关键任务,随着社交媒体平台的用户活跃度不断攀升,短文本数据已成为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核心载体。这类数据对于企业在大数据中深入理解消费者情感、精准描绘用户画像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文中首先对短文本相似性度量方法进行了系统梳理,将其归结为基于字符串的方法、基于词向量的方法以及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3类,并深入探讨了不同方法的优势与局限性。其次,聚焦于短文本相似性在企业商业分析中的实际运用,揭示了短文本相似性度量如何助力企业洞察消费者意见、态度以及优化市场营销策略。最后,研究对社交媒体平台短文本相似性度量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相关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文本相似性 社交媒体平台 基于字符串 基于词向量 深度学习 情感分析 用户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市经济升级的城市空间要素与优化路径——基于流媒体平台数据的分析
7
作者 刘影 徐苗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5,共9页
聚焦夜市经济升级背景下空间品质同步升级的问题,引入场景理论对夜市空间要素进行初步转译,基于流媒体平台数据的分析,构建包含5大维度、14类要素的夜市经济升级的空间要素分析体系,以重庆为例探究社区型夜市与城市型夜市空间要素的差异... 聚焦夜市经济升级背景下空间品质同步升级的问题,引入场景理论对夜市空间要素进行初步转译,基于流媒体平台数据的分析,构建包含5大维度、14类要素的夜市经济升级的空间要素分析体系,以重庆为例探究社区型夜市与城市型夜市空间要素的差异,剖析夜市空间与夜市经济升级之间的协同特征,探讨影响夜市经济升级的关键性空间要素以及社区型夜市与城市型夜市空间的优化路径,为夜市空间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市经济升级 空间要素 流媒体平台数据 社区型夜市 城市型夜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式教学在非医学专业学生应急救护教学中的应用
8
作者 沐菊 金虹 +3 位作者 左晶晶 李亚云 谢晓韵 张荣荣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1-54,共4页
目的 探讨微媒数字互动平台结合虚拟仿真与密室逃脱在非医学专业学生应急救护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2级三年制高铁乘务专业2个班(n=88)设为对照组,2023级三年制高铁乘务专业2个班(n=90)设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目的 探讨微媒数字互动平台结合虚拟仿真与密室逃脱在非医学专业学生应急救护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2级三年制高铁乘务专业2个班(n=88)设为对照组,2023级三年制高铁乘务专业2个班(n=90)设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微媒数字互动平台结合线上虚拟仿真实训与线下密室逃脱混合式教学模式。结果 试验组学生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学习投入得分、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微媒数字互动平台结合虚拟仿真与密室逃脱用于非医学专业学生应急救护教学,可激发学生学习投入,提升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 非医学专业 应急救护 微媒数字互动平台 虚拟仿真 密室逃脱 混合式教学 护理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数字社交平台的媒介化交往悖论
9
作者 曾庆江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62,共11页
人类世界从“媒介化”走向“深度媒介化”乃至“全面媒介化”的过程,使得人们的社会生活在依赖媒介的同时,也被媒介悄然改变,并渗透着媒介逻辑,立足于移动数字社交平台的媒介化交往就是其中的重要体现。事物的发展总是存在着两面性。在... 人类世界从“媒介化”走向“深度媒介化”乃至“全面媒介化”的过程,使得人们的社会生活在依赖媒介的同时,也被媒介悄然改变,并渗透着媒介逻辑,立足于移动数字社交平台的媒介化交往就是其中的重要体现。事物的发展总是存在着两面性。在移动数字社交平台用户的媒介化交往中,存在着诸多悖论,这是我们无法忽视的。人类一方面享受万物互联带来的连接便利,另一方面由于深度连接产生的社交倦怠而渴望“断连”,因此不得不在“被看见”和“被遗忘”之间反复纠结。媒介化交往实践中,大众在众声喧哗之后陷入“群体性孤独”,因此有必要思考媒介化交往和传统交往方式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替代还是互补。在未来,面对无法破解的媒介化交往中的悖论,人类需要发挥主体性作用,成为技术的尺度,从而构建一个良性有序的交往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数字社交平台 媒介化交往 媒介逻辑 悖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台社交属性:媒体系统性变革的一个参照系
10
作者 陈龙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8-148,共11页
数字技术拓展了社会连接的边界,使广泛连接演变为普遍连接,重置了社会的信息方式。平台将人际关系和交往行为进行数字化的开发利用使传播活动具有了鲜明的社交属性。技术迭代使传播本质发生位移,由此催生了新的传播范式,带来了传播活动... 数字技术拓展了社会连接的边界,使广泛连接演变为普遍连接,重置了社会的信息方式。平台将人际关系和交往行为进行数字化的开发利用使传播活动具有了鲜明的社交属性。技术迭代使传播本质发生位移,由此催生了新的传播范式,带来了传播活动全流程要素的变化,表现为依据社交性思维架构传播及其相关活动。社交媒体平台依据人类交往行动的心理需求特征开展平台运营,并形成媒介逻辑、用户逻辑、平台逻辑,在此基础上构建其运营体系。面对当前数字技术变革的现实,主流媒体的系统性变革需要脱域融合借鉴平台制度的设计方法,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可以从数据化与自我优化机制、内容定制化机制和选择机制三种机制得到启发。主流媒体应重视传播链条上所有行动者主体的价值,引入平台思维,重视用户的社交性需求。强化社交性服务功能和机制以扩大用户群;做优、做强新闻内容产品以活跃用户群;发挥信源优势和特色,做强“订制化”和“公度化”机制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 社交属性 主流媒体 系统性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乡野到屏幕:乡村社会时间景观变迁的人类学研究
11
作者 姬广绪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9-183,共15页
随着媒介化社会的飞速发展,以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为代表的现代媒介高度嵌入乡村日常生活,并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通过对江西省乙村的民族志研究发现,村民与短视频平台的商业生产形成了一种内外双向、纵横交织的“共演”模式... 随着媒介化社会的飞速发展,以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为代表的现代媒介高度嵌入乡村日常生活,并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通过对江西省乙村的民族志研究发现,村民与短视频平台的商业生产形成了一种内外双向、纵横交织的“共演”模式。传统乡村社会时间景观的变迁不可阻挡,但村民仍旧可以依托地方文化基础,在理解数字媒介的同时,理性地调适现代时间观念与传统时间惯性之间的关系。他们利用日常生活实践与商业触角相制衡,将生态时间与媒介时间拼贴在一起,形成新的权力一需要关系,在新技术媒介激起的时代涟漪中形成自身独特的媒介实践。在这种不断生成转化的实践过程中,一方面,村民的闲暇时间被用于短视频平台的商业化生产,另一方面,短视频也成为嵌入村民地方农事节律中的休闲点缀。这种非对立、非二元的现代乡村时间景观模式恰恰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拼贴和嵌套,是乡民日常生活的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平台 乡村 商业性时间 媒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思平台:概念旅行与范畴拓展——兼论平台研究的新维度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勇 倪小帆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21,共7页
Web2.0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平台概念的兴起,国外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以平台自居,将平台设计成一个开放的、平等的表达工具,刻意回避了平台的商业属性以及其与政治的关系,引发了西方学界对于平台公司的强烈批判。在国内,随着“三网融合”进... Web2.0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平台概念的兴起,国外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以平台自居,将平台设计成一个开放的、平等的表达工具,刻意回避了平台的商业属性以及其与政治的关系,引发了西方学界对于平台公司的强烈批判。在国内,随着“三网融合”进程的开启,新闻媒体纷纷开始平台化建设的实践,并生发了一系列与平台相关的概念丛,在这些新概念中,既有对于平台概念旅行的解读,也有平台相关理论的发展,但大部分研究是在媒介融合的框架下进行的。近年来,随着大众传播范式向数字传播范式转型,平台研究的范畴扩大,虽然给平台研究带来了新的议题,但其多将平台约化为具体的研究对象。随着平台社会的到来,平台并不是一种纯客观的对象,而是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环境并影响着人们的生存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 媒体融合 数字基础设施 平台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交媒体平台品牌推文影响用户参与形成机制探讨——基于图像数据与文本数据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毅 曾遨宇 朱锐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8-128,共11页
社交媒体平台品牌推文影响用户参与形成机制是企业通过官方账号发布品牌推文促进用户参与以提高营销效果的运行方式。笔者基于信息加工理论和用户参与理论,借鉴现有相关文献,构建社交媒体平台品牌推文影响用户参与形成机制研究模型,以... 社交媒体平台品牌推文影响用户参与形成机制是企业通过官方账号发布品牌推文促进用户参与以提高营销效果的运行方式。笔者基于信息加工理论和用户参与理论,借鉴现有相关文献,构建社交媒体平台品牌推文影响用户参与形成机制研究模型,以新浪微博平台发布官方品牌推文为研究样本采集有效图像数据和文本数据,通过实证检验社交媒体平台品牌推文中图像特征和文本特征的不同指标对用户参与行为的影响以及影响的方向、程度等,证实了本文中对社交媒体平台品牌推文与用户参与二者之间内在关联性的研究假设。本研究引用心理学、美学、传播学等相关研究成果,尝试性地跨学科探讨社交媒体与品牌战略携手共进的现实课题,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营销学理论的应用边界,丰富了社交媒体营销和非结构化数据研究方面的相关文献,研究结论为企业选择社交媒体平台品牌战略以及提高品牌管理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牌推文 用户参与 社交媒体平台 图像特征 文本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消费者类型的社交媒体电商入侵策略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哲 宋华明 刘森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111,共15页
本文构建了制造商、零售商和社交媒体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其中社交媒体为不同渠道提供广告投放服务,并选择是否开通销售平台与零售渠道竞争。本文考虑市场中包含普通消费者和社交消费者,分析消费者社交属性、社交媒体入侵成本以及直销... 本文构建了制造商、零售商和社交媒体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其中社交媒体为不同渠道提供广告投放服务,并选择是否开通销售平台与零售渠道竞争。本文考虑市场中包含普通消费者和社交消费者,分析消费者社交属性、社交媒体入侵成本以及直销渠道运营成本对社交媒体入侵决策以及制造商、零售商最优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1)对社交媒体而言,并非入侵难度越低,其越偏好入侵。当入侵成本超过一定阈值,即使入侵难度较低,社交媒体的最优策略也可能是不入侵。(2)社交媒体入侵难度低意味着直销渠道优势较大,对零售商是不利的。然而当社交消费者规模扩大时,即使入侵难度很低,零售商也可以从社交媒体入侵中受益。(3)直销渠道运营成本越低,社交媒体销售平台对制造商吸引力越小。但在某些情形下,即使该成本低于社交媒体设定的佣金水平,制造商也有动机委托社交媒体代理销售。最后,本文扩展并对比了没有社交消费者的情形,结果表明,社交消费者的存在并不总是有利于社交媒体入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渠道 消费者分类 社交媒体入侵 电商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航作为平台媒介的三重逻辑分析
15
作者 秦红雨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0-170,共11页
作为一种定向和定位技术,导航正在成为大众媒介的一部分,全方位渗透到人类社会空间和日常生活当中,其历史、技术、文化逻辑值得重新审视。在历史逻辑方面,导航的历史展现了人类从视觉想象到空间探索的过程,推动了地理大发现并形塑了现... 作为一种定向和定位技术,导航正在成为大众媒介的一部分,全方位渗透到人类社会空间和日常生活当中,其历史、技术、文化逻辑值得重新审视。在历史逻辑方面,导航的历史展现了人类从视觉想象到空间探索的过程,推动了地理大发现并形塑了现代世界的样貌;在技术逻辑方面,导航作为虚实共生、脱域再定位的混合媒介技术系统,实现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定位的技术链接,完成了泛在媒介中“脱域”到多维空间中“再定位”,也在日常全方位浸润中建构了数字化平台的它异关系;在文化逻辑方面,导航改变着人们的时空认知和感觉结构,成为标识当代人“迷失”与“定位”的文化表征,形成了一种新语境、新感觉的文化。认识导航作为平台媒介的三重逻辑,有助于总结导航发展的历史经验,反思技术文化钳制形成的数字迷思,为建构更加公平、民主、公共的数字化世界,推动网络命运共同体的发展与实现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航 平台 媒介 时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像政治的算法操纵与社交媒体实践:Twitter社交机器人涉中国议题图像的计算机视觉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阳坤 陈昌凤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0-139,共10页
人像在政治传播活动中具有特别意义,以人像为中心的视觉政治实践近年来面临传播媒介的社会化、平台化与智能化挑战。研究以海外社交媒体平台Twitter的涉中国议题为切入点,结合社交机器人识别技术和计算机视觉技术,观察以社交机器人为代... 人像在政治传播活动中具有特别意义,以人像为中心的视觉政治实践近年来面临传播媒介的社会化、平台化与智能化挑战。研究以海外社交媒体平台Twitter的涉中国议题为切入点,结合社交机器人识别技术和计算机视觉技术,观察以社交机器人为代表的算法代理如何影响当今人像政治的社交媒体实践。结果发现,Twitter社交机器人通过操纵性别、视觉年龄等人口特征,五官、表情等容貌特征,以及大小、位置、拍摄角度等画面特征的可见性,自动化地参与涉中国视觉议题的内容生产,并与人类用户的视觉传播活动形成显著差异。机器用户在顺应社交媒体平台社会化传播逻辑、力求引导社交流量的同时,又从根本上服务于政治逻辑,在涉中国议题上借助视觉手段塑造、加固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用户的刻板印象与政治偏见。技术逻辑、平台逻辑与政治逻辑相互交织并作用于当今人像政治实践,改塑了视觉政治生态以及个体认知与情感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传播 国际传播 计算传播 社交机器人 人像政治 计算机视觉 社交媒体平台 TWITT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看门人:社交媒体平台网络暴力治理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胡岑岑 黄雅兰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180,共9页
面对愈演愈烈的网络暴力,我国社交媒体平台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本文以国内15个主要社交媒体平台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涉及网络暴力的209份文件做内容分析,并对实际效果进行审计。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平台未能清晰界定网络暴力;尽管所有平... 面对愈演愈烈的网络暴力,我国社交媒体平台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本文以国内15个主要社交媒体平台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涉及网络暴力的209份文件做内容分析,并对实际效果进行审计。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平台未能清晰界定网络暴力;尽管所有平台都在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环节采取了举措,但实际治理尺度各不相同,治理效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具体表现为:对违规内容的甄别和警示力度不足,一键防护设置路径复杂,处理举报的精度和速度需提升,以及关怀救助环节较薄弱。最后,提出平台完善治理举措的具体方式,并指出,治理网络暴力需要超越平台,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责任共同体和治理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暴力 社交媒体 互联网治理 平台政策 看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遮蔽与解蔽:论算法对个人信息安全的影响及其应对——基于媒介可见性视角的展开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飞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7-165,共9页
[研究目的]全面揭示算法技术应用与普及对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负面影响及其内在原因,继而深刻挖掘应对这些负面影响的有效举措,以实现个人信息在算法遮蔽下的安全突围。[研究方法]充分运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从媒介可见性的视角出发,... [研究目的]全面揭示算法技术应用与普及对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负面影响及其内在原因,继而深刻挖掘应对这些负面影响的有效举措,以实现个人信息在算法遮蔽下的安全突围。[研究方法]充分运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从媒介可见性的视角出发,对算法技术应用和个人信息安全的冲突和矛盾展开探讨,并在此基础上着力探寻该冲突的具体化解路径。[研究结论]算法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使得个人追求隐匿性的初衷与平台以商业利益为导向的透明度追求发生了逻辑倒置,并对公民个体隐私权、个体自主权和个体拒绝权构成威胁。为解除算法对个体信息安全的不当遮蔽,应当遵循人本主义的理念,从技术端、监管端和用户端着手,通过算法设计与运行、算法监管与问责、算法公众参与保障等方面的机制优化对其予以多维度化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 媒介可见性 算法平台 算法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台特征对跨社交媒体UGC信息分享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黄伟鑫 毕达天 +1 位作者 杨阳 孔婧媛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129,共15页
[目的/意义]探究平台特征对跨社交媒体UGC信息分享行为的影响,揭示用户跨社交媒体场景的新特征。[方法/过程]通过刺激—机体—反应(SOR)理论框架构建平台特征对跨社交媒体UGC信息分享行为的中介调节模型,以时间维度和平台维度拼接应用... [目的/意义]探究平台特征对跨社交媒体UGC信息分享行为的影响,揭示用户跨社交媒体场景的新特征。[方法/过程]通过刺激—机体—反应(SOR)理论框架构建平台特征对跨社交媒体UGC信息分享行为的中介调节模型,以时间维度和平台维度拼接应用商城数据、百度指数数据、社交媒体数据等,构建多源异构面板数据集作为样本,使用固定效应模型验证相关假设。[结果/结论]平台的声誉和用户服务技术迭代通过感知有用性正向影响跨社交媒体UGC信息分享,而平台的关注度通过感知有用性显著负向影响信息分享行为;平台声誉和用户服务技术迭代对感知有用性和跨社交媒体UGC信息分享之间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本文关注跨社交媒体UGC的信息分享行为,为UGC创作者采用跨社交媒体信息投放策略提供参照,为社交媒体维护平台生态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特征 跨社交媒体 信息分享行为 SOR模型 用户生成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台摇摆”:社交平台使用者的惯习演变、动机逻辑与伦理反思 被引量:4
20
作者 宋艳丽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70,共6页
在社交媒体环境中,用户围绕社交平台进行摇摆,以使用者身份熟练地玩转媒介指尖游戏,从过往的完成场所迁徙需要数月时间,到现在完成“平台摇摆”行为只需一秒,对社交平台与自我需求之间连接的可供性熟稔于心。文章从“平台摇摆”行为出发... 在社交媒体环境中,用户围绕社交平台进行摇摆,以使用者身份熟练地玩转媒介指尖游戏,从过往的完成场所迁徙需要数月时间,到现在完成“平台摇摆”行为只需一秒,对社交平台与自我需求之间连接的可供性熟稔于心。文章从“平台摇摆”行为出发,深入探索社交平台使用者的惯习演变、动机逻辑与伦理反思。研究认为,“平台摇摆”行为的演变由场景生态占位,继而出现从过度特化到逐渐泛化的摇摆现象。而媒介资源与媒介生态间的相互勾连是使用者产生摇摆行为的主要动机逻辑,使用者在摇摆期间也会发生关系消解、个体时间模糊等脱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摇摆 社交平台 媒介化生存 惯习 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