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姜黄素通过抑制外伤性癫痫鼠脑组织中mTORC1的表达发挥抗癫痫效应 被引量:5
1
作者 陆波 谢延风 +4 位作者 石全红 但炜 詹彦 潘凉泽 胡铁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14-419,共6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在外伤性癫痫鼠中的抗癫痫效应及对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 TOR complex 1,m TORC1))表达的影响。方法 120只SD雄性大鼠按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每组40只。模型... 目的探讨姜黄素在外伤性癫痫鼠中的抗癫痫效应及对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 TOR complex 1,m TORC1))表达的影响。方法 120只SD雄性大鼠按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每组40只。模型组与干预组构建大鼠皮质铁离子注射癫痫模型,对照组予以生理盐水注射,干预组于造模前1 h腹腔注射姜黄素,连续14 d。各实验组于造模后6、24 h、3、7、14 d时间点进行相应实验。观察大鼠癫痫发作情况,记录大鼠皮层脑电图特点,透射电镜观察注射侧皮层神经元,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注射侧皮层m TORC1蛋白的表达及其磷酸化程度(p-m TORC1),免疫组化法检测p-m TORC1蛋白在大鼠注射侧皮层中的表达。结果对照组未见癫痫发作,干预组较模型组癫痫发作次数明显减少(P<0.05),发作程度明显减轻(P<0.05);脑电图提示干预组脑电波波幅及癫痫波次数较模型组明显减低(P<0.05);电镜见模型组大鼠神经元变性、死亡等改变,干预组大鼠神经元亚细胞结构基本正常;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m TORC1蛋白在模型组中各时间点磷酸化激活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于术后24 h达到峰值,在干预组中p-m TORC1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提示p-m TORC1在对照组中低表达,模型组中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中p-m TORC1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在外伤性癫痫大鼠中,姜黄素可能通过抑制m TORC1磷酸化激活而发挥抗癫痫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 外伤性癫痫 三氯化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MP7/mTORC1信号通路探讨小鼠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分子机制
2
作者 丁璐 柳红英 +1 位作者 王卉 范桄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229-2235,共7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小鼠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模型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通过盲肠结扎穿孔(CLP)手术在具有C57BL/6J遗传背景的MMP7敲除(MMP7-KO)小鼠和野生型(WT)C57BL/6J小鼠中诱导脓毒症。采用外源性MMP7重组蛋白对MMP7...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小鼠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模型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通过盲肠结扎穿孔(CLP)手术在具有C57BL/6J遗传背景的MMP7敲除(MMP7-KO)小鼠和野生型(WT)C57BL/6J小鼠中诱导脓毒症。采用外源性MMP7重组蛋白对MMP7-KO小鼠进行预处理。通过脂多糖(LPS)刺激正常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C-8建立体外模型。采用Western blot检测MMP7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体1(mTORC1)表达。HE和TUNEL染色评估小鼠的肾损伤。Hoechst 33342染色评估细胞凋亡。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CLP组在CLP后6 h肾脏组织中MMP7蛋白表达降低,这种降低趋势持续到48 h。MMP7-KO的CLP组小鼠肾小管损伤病理评分和TUNEL阳性肾小管细胞显著高于WT的CLP组(P<0.01)。MMP7重组蛋白孵育可很大程度上降低LPS诱导的HKC-8细胞凋亡。LPS诱导了HKC-8细胞的mTORC1表达,而MMP7可以抑制mTORC1表达。MMP7能够明显促进mTORC1降解,产生分子量为18 kD的较小片段。此外,MMP抑制剂II(一种MMP7选择性抑制剂)抑制了MMP7介导的mTORC1降解。接受外源性MMP7的MMP7-KO小鼠CLP后24 h的肾小管损伤病理评分、TUNEL阳性肾小管细胞和mTORC1蛋白表达均较载体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脓毒症时,小鼠肾脏MMP7的表达降低。外源性MMP7可通过降解mTORC1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从而具有肾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基质金属蛋白酶7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翼状胬肉中核糖体S6蛋白磷酸化、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彦利 安美霞 +4 位作者 许汉春 鲁志卿 轩亚玲 蔡丽 王丽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22-325,共4页
目的研究核糖体S6蛋白磷酸化(ribosomal S6 protein phosphorylation,P-S6)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complex 1,mTORC1)信号通路在翼... 目的研究核糖体S6蛋白磷酸化(ribosomal S6 protein phosphorylation,P-S6)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complex 1,mTORC1)信号通路在翼状胬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翼状胬肉组织31例,正常结膜组织17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进行P-S6和CyclinD1的检测及比较。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6例翼状胬肉组织中P-S6蛋白/S6蛋白表达(1.196±0.101)显著高于正常结膜组织(0.295±0.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翼状胬肉中P-S6、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均为100%(25/25),正常结膜组织中P-S6阳性表达率为18.2%(2/11)、CyclinD1阳性表达率为9.1%(1/11),正常结膜组织与翼状胬肉组织中P-S6与CyclinD1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5)。翼状胬肉组织中P-S6与CyclinD1的表达呈正相关(r=0.752,P<0.05)。结论 mTORC1信号通路在翼状胬肉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通过调控CyclinD1的表达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 翼状胬肉 细胞周期蛋白D1 核糖体S6蛋白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通过mTORC2/SGK1途径上调肺泡上皮钠通道α亚基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何婧 戚迪 王导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16-720,I0002,共6页
目的:研究mTORC2/SGK1在胰岛素上调肺泡上皮钠通道α亚基(α-ENaC)中的作用,阐明胰岛素促进小鼠急性肺损伤(ALI)时肺水肿清除的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脂多糖(LPS)组、胰岛素组、PP242(mTORC1/2抑制剂)组和雷帕霉素(... 目的:研究mTORC2/SGK1在胰岛素上调肺泡上皮钠通道α亚基(α-ENaC)中的作用,阐明胰岛素促进小鼠急性肺损伤(ALI)时肺水肿清除的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脂多糖(LPS)组、胰岛素组、PP242(mTORC1/2抑制剂)组和雷帕霉素(特异性mTORC1抑制剂)组,每组10只。经相应处理后分别留取标本检测小鼠肺湿/干质量比(W/D)、肺泡液体清除率(AFC),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肺组织中α-ENaC表达水平及pSGK1(Ser422)磷酸化水平。结果:与LPS组比较,胰岛素组小鼠肺组织病理评分、肺W/D明显降低(P<0.05),AFC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LPS组小鼠肺组织中α-ENa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LPS组比较,胰岛素组小鼠肺组织中α-ENaC蛋白表达水平和pSGK1(Ser422)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胰岛素组比较,PP242组小鼠肺组织中α-ENaC蛋白表达和pSGK1(Ser422)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胰岛素通过mTORC2途径激活SGK1,上调α-ENaC表达,促进肺泡液体清除,对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预后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胰岛素 血清糖皮质激素诱导激酶1 上皮钠通道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b1A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程正武 王子康 何宋兵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3-76,共4页
Rab1A是RAB家族的一员,是一种小三磷酸鸟苷(GTP)酶,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体1(mTORC1)的激活因子,已经被证实参与调节内质网至高尔基体的囊泡运输。随着Rab1A研究的不断深入,很多学者发现Rab1A蛋白还参与信号传导、细胞迁移以及... Rab1A是RAB家族的一员,是一种小三磷酸鸟苷(GTP)酶,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体1(mTORC1)的激活因子,已经被证实参与调节内质网至高尔基体的囊泡运输。随着Rab1A研究的不断深入,很多学者发现Rab1A蛋白还参与信号传导、细胞迁移以及自体吞噬的调节。同时Rab1A异常表达也与一些临床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如帕金森氏病、原发性心肌病及阿司匹林加重性呼吸道疾病等。而近年来人们逐渐开始关注Rab1A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在包括舌癌、乳腺癌、肺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及子宫颈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Rab1A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表达,且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就Rab1A在肿瘤发生发展及信号通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b1A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体1 信号通路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对肠道3型固有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健悦 沈蕾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4-471,共8页
目的·探究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echanistic target of rapamycin complex 1,mTORC1)对3型固有淋巴细胞(group 3 innate lymphoid cell,ILC3)功能的影响。方法·使用mTORC1信号通路的特异性抑制剂雷帕霉素体外刺激野生型C57B... 目的·探究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echanistic target of rapamycin complex 1,mTORC1)对3型固有淋巴细胞(group 3 innate lymphoid cell,ILC3)功能的影响。方法·使用mTORC1信号通路的特异性抑制剂雷帕霉素体外刺激野生型C57BL/6小鼠肠道固有层淋巴细胞(lamina propria leukocyte,LPL),初步观察ILC3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变化;之后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选出小鼠肠道ILC3,用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 23,IL-23)刺激使其活化,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活化后ILC3中编码转录因子视黄酸受体相关的孤儿核受体(retinoic acid receptor related orphan receptor,RORγt)、IL-22及mTORC1关键组分Raptor(regulatory associated protein of mTOR)的基因mRNA水平;构建ILC3细胞特异性敲除Raptor的基因工程小鼠,使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流式细胞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TORC1功能缺失后对肠道结构、结肠ILC3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结果·雷帕霉素刺激后LPL中ILC3数量无变化,但分泌IL-22减少;ILC3被IL-23激活后,检测到编码Raptor、RORγt和IL-22的基因mRNA表达水平同步上调;Raptor缺失的小鼠肠道结构无明显损伤,结肠ILC3数量和亚群比例与对照小鼠无明显差异,但ILC3活化后分泌细胞因子IL-22的水平显著下降。结论·mTORC1功能缺失显著抑制ILC3分泌IL-22的能力,对肠道结构及肠道ILC3的发育无影响,可见mTORC1信号对肠道ILC3功能具有正向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 3型固有淋巴细胞 白细胞介素22 雷帕霉素 肠道稳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自噬信号通路的营养感应 被引量:2
7
作者 方晨 赵彦光 赵素梅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502-4508,共7页
自噬是将异常蛋白及细胞器运送至溶酶体降解的动态代谢,是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中的正常生理过程。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TORC1)信号通路感应营养物质变化,调控细胞自噬,维持细胞正常代谢和内环境稳态。mTORC1位于该信号通... 自噬是将异常蛋白及细胞器运送至溶酶体降解的动态代谢,是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中的正常生理过程。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TORC1)信号通路感应营养物质变化,调控细胞自噬,维持细胞正常代谢和内环境稳态。mTORC1位于该信号通道中心,既能受通路上游信号因子单磷酸腺苷依赖蛋白激酶(AMPK)的调控,又可启动下游失调51样激酶1(ULK1)复合物,发挥核心功能。细胞内营养物质如氨基酸、葡萄糖和脂质水平变化会改变AMPK、mTORC1、ULK1活性状态,这些物质相互交叉或反馈诱导引起生理响应。本文围绕mTORC1自噬信号通路营养物质感应机理展开论述,探讨氨基酸、葡萄糖、脂质这些营养物质调节自噬的分子机制,为试图通过分子营养调控手段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和内环境的稳定提供新的思路和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 营养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questosome 1/p62蛋白在癫痫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8
作者 李沁芮 张碧 秦炯 《生理科学进展》 CAS 2023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癫痫(epilepsy)是儿童常见的慢性脑疾病,反复的癫痫发作可引起不可逆的脑损伤,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临床实践中约有三分之一病例为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饱受反复惊厥发作的痛苦,亟需寻找新的治疗干预措施。研究发现,作为自噬... 癫痫(epilepsy)是儿童常见的慢性脑疾病,反复的癫痫发作可引起不可逆的脑损伤,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临床实践中约有三分之一病例为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饱受反复惊厥发作的痛苦,亟需寻找新的治疗干预措施。研究发现,作为自噬关键分子的Sequestosome 1/p62可能通过其多功能结构域参与调节多种信号通路,包括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TORC1)信号通路及炎症信号通路。进一步探索p62蛋白在癫痫中的作用及潜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p62蛋白结构及功能进行探讨,并对其在癫痫中的可能作用、相关机制及潜在治疗意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p62蛋白 自噬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酸对果蝇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机制分析
9
作者 张睿迪 邱洪斌 +3 位作者 王景涛 关宝生 白雪 尹相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3-658,共6页
目的探讨尿酸(UA)对果蝇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收集刚孵化的野生型黑腹果蝇(W1118)1龄幼虫1350只,采用高嘌呤饮食构建高尿酸血症果蝇模型,分为对照组(标准玉米粉培养基)、低浓度干预组(含0.05%腺嘌呤的玉米粉培养基)和高浓... 目的探讨尿酸(UA)对果蝇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收集刚孵化的野生型黑腹果蝇(W1118)1龄幼虫1350只,采用高嘌呤饮食构建高尿酸血症果蝇模型,分为对照组(标准玉米粉培养基)、低浓度干预组(含0.05%腺嘌呤的玉米粉培养基)和高浓度干预组(含0.10%腺嘌呤的玉米粉培养基),每组150只,另设2个平行实验组,观察各组幼虫的生长发育情况,测定果蝇体内UA和激素水平,以及生长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低浓度干预组和高浓度干预组果蝇体内UA水平均显著增高(P均<0.001)、果蝇幼虫发育时间显著延长(P=0.024,P<0.001),高浓度干预组果蝇幼虫的生存率、蛹化率、羽化率均显著降低(P均<0.001),而果蝇幼虫体内保幼激素(JH)、20-羟基蜕皮甾酮(20E)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01)。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高浓度干预组果蝇幼虫体内活性氧(ROS)、叉头框O亚型(FOXO)、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应激诱导蛋白Sestrin、mTOR复合物1(mTORC1)、AMP活化的蛋白激酶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均<0.001)。结论高浓度UA可能通过调节果蝇体内JH、20E的表达,促进ROS/FOXO/mTORC1/mTOR信号通路的表达水平,从而抑制果蝇幼虫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果蝇 活性氧 叉头框转录因子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MS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异种移植小鼠血浆和皮肤组织的代谢组学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曹宜青 沈小雁 +4 位作者 曹涵 康宏艳 乐云辰 梁栋 郁韵秋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1-311,共11页
目的探讨皮肤T细胞淋巴瘤(cutaneous T-cell lymphoma,CTCL)异种移植小鼠血浆和皮肤组织代谢组的变化,寻找与其相关的差异代谢物。方法将21只Balb/c雌性裸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利用HH细胞(T细胞淋巴瘤ATCC CRL-2105)造模,基于GC/MS对C... 目的探讨皮肤T细胞淋巴瘤(cutaneous T-cell lymphoma,CTCL)异种移植小鼠血浆和皮肤组织代谢组的变化,寻找与其相关的差异代谢物。方法将21只Balb/c雌性裸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利用HH细胞(T细胞淋巴瘤ATCC CRL-2105)造模,基于GC/MS对CTCL荷瘤鼠的血浆和肿瘤组织样品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共有62种差异代谢物,其中13种在血浆和组织样品中均有出现,结合课题组之前基于LC/MS的CTCL荷瘤鼠血浆和肿瘤组织的代谢组学的研究结果,有9种差异代谢物在GC/MS和LC/MS分析方法中同时出现。血浆中支链氨基酸和葡萄糖升高,血浆和肿瘤组织中3-磷酸甘油升高,血浆中鞘氨醇-1-磷酸盐降解的o-磷酸乙醇胺升高。结论62种差异代谢物可以提高对CTCL代谢物及其相关通路的认识,有助于CTCL的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 GC/MS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复合物1 代谢组学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移性肝癌介入治疗后继发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周娜 潘磊 +3 位作者 徐爱民 龚少娟 邢冬娟 陈佳莹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33,共7页
目的 探究转移性肝癌介入治疗后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外周血白细胞分化抗原36(CD36)/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体1(mTORC1)通路蛋白表达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18年3月—2020年3月转移性肝癌介入治... 目的 探究转移性肝癌介入治疗后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外周血白细胞分化抗原36(CD36)/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体1(mTORC1)通路蛋白表达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18年3月—2020年3月转移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187例,在介入治疗后,依据是否发生腹腔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21例)和非感染组(166例),分析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mTORC1分子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6、CD4及CD8分子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降钙素原(PCT)水平。并对m TORC1、CD36诊断腹腔感染的价值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 21例腹腔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2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4株(56.0%),革兰阳性菌11株(44.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时间、腹水情况、侵袭性操作、白蛋白水平、糖尿病史均为腹腔感染的相关风险因素(P<0.05);感染组mTORC1、CD36、CD8分子表达及IL-6、PCT水平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5),CD4分子表达显著低于非感染组(P<0.05);ROC曲线显示,外周血m TORC1截断值为1.36,诊断腹腔感染曲线下面积0.904,灵敏度90.5%,特异度89.4%;CD36截断值为82.6%,诊断腹腔感染曲线下面积0.805,灵敏度85.7%,特异度81.8%。结论 年龄、住院时间、腹水情况、侵袭性操作、白蛋白水平、糖尿病史均为转移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腹腔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腹腔感染患者的mTORC1、CD36分子表达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CD36/mTORC1信号通路活化,且mTORC1、CD36对诊断腹腔感染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预防、诊断及介入治疗后腹腔感染提供临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肝癌 腹腔感染 危险因素 白细胞分化抗原36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AS40蛋白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陈刚 朱刚才 张欣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85-690,共6页
40 kD大小的富含脯氨酸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底物蛋白(prolin-rich Akt substrate of 40 kD,PRAS40)是2003年Roth等从胞质锚定蛋白14-3-3的伴侣蛋白及Akt激酶的底物中首先鉴定的。PRAS40的活化主要方式为磷酸化修饰,并具有... 40 kD大小的富含脯氨酸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底物蛋白(prolin-rich Akt substrate of 40 kD,PRAS40)是2003年Roth等从胞质锚定蛋白14-3-3的伴侣蛋白及Akt激酶的底物中首先鉴定的。PRAS40的活化主要方式为磷酸化修饰,并具有多个磷酸化位点。PRAS40参与调控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complex 1,mTORC1),Akt,NF-κB和核糖体蛋白L11(ribosomal protein L11,RPL11)等多条信号通路,影响细胞的增殖、衰老、自噬、凋亡、外泌体分泌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 kD大小的富含脯氨酸蛋白激酶B底物蛋白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 蛋白激酶B 磷酸化 NF-κB P53 肿瘤 代谢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BP对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调控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嘉琪 杨大春 +2 位作者 王强 孙雄山 杨永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4-211,共8页
目的:探讨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BP)对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及迁移过程的调控及机制。方法:将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假手术干扰组、颈总动脉损伤对照组和颈总动脉损伤干扰组,每组5只。造模后按照组别分别用阴性... 目的:探讨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BP)对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及迁移过程的调控及机制。方法:将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假手术干扰组、颈总动脉损伤对照组和颈总动脉损伤干扰组,每组5只。造模后按照组别分别用阴性对照腺病毒(AD-NC)和沉默CIRBP腺病毒(AD-CIRBPI)转染,28 d后观察CIRBP表达及血管内膜的增生情况。将小鼠VSMCs分为对照组和腺病毒沉默组,分别用AD-NC和AD-CIRBPI转染细胞48 h,然后加入激活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TORC1)活性的胰岛素。通过RT-qPCR检测CIRBP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IRBP、磷酸化核糖体蛋白S6(p-S6Ser235/236)和磷酸化4E结合蛋白1(p-4EBP1Thr37/46)蛋白水平变化,Ki67免疫荧光染色和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HE染色检测颈动脉内膜增生程度。结果:沉默CIRBP后,VSMCs的活力下降,Ki67阳性细胞比率降低,细胞迁移速度减慢,同时mTORC1活性下降。加入胰岛素恢复mTORC1活性后,细胞活力、Ki67阳性细胞率和细胞迁移速度下降幅度减弱。损伤小鼠颈总动脉内皮后CIRBP表达增加,体内干扰小鼠CIRBP表达后,小鼠血管内皮损伤后内膜增生程度减轻。结论:CIRBP通过mTORC1途径加强小鼠VSMCs增殖及迁移,促进小鼠血管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冷诱导RNA结合蛋白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