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造林模式对1年生尾巨桉DH32-29生长效应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周启华 李书玲 +6 位作者 林波 苏志瑜 庞伟灿 罗创福 莫继有 梁智勇 朱原立 《桉树科技》 2024年第1期20-26,共7页
设置林耕带外沿种植(T1)、林耕带内侧种植(T2)和传统人工整地造林(CK)3种模式,研究机械开垦林耕带造林和传统造林对1年生尾巨桉DH32-29生长效应和林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1、T2较CK的生长指标增益显著;T1和T2处理的人工林A... 设置林耕带外沿种植(T1)、林耕带内侧种植(T2)和传统人工整地造林(CK)3种模式,研究机械开垦林耕带造林和传统造林对1年生尾巨桉DH32-29生长效应和林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1、T2较CK的生长指标增益显著;T1和T2处理的人工林A层土壤(0~20cm)透气度、渗水度,B层土壤(20~40cm)和C层土壤(40~60cm)的田间持水率均显著优于CK的各层土壤;各处理在A层土壤的全氮和速效氮含量和B层土壤的速效氮含量差异极显著,表现为CK>T2>T1;A、B层的全钾和A层的速效钾含量以T2最高,B、C层的速效钾含量以T1最高。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对尾巨桉DH32-29单株材积与土壤理化性质进行重要性排序,发现表层土壤的透气渗水性和中层土壤的持水性是尾巨桉DH32-29生长量积累的主控土壤理化因子。机械开垦林耕带造林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林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增强了中层土壤持水性,提高了土壤生态功能,促进了尾巨桉DH32-29对养分的吸收,取得了比传统人工整地造林更高的生长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巨桉DH32-29 机械开垦林耕带造林 生长效益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