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235B直缝焊管轴向冲击性能的理论和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郑玉卿 朱西产 +1 位作者 董学勤 马志雄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98-103,共6页
基于Alexander静态压溃模型和Cowper-Symonds经验方程,推导出含应变率效应的圆管动态平均压溃力预测公式,同时论述了它与Abramowicz提出的理论公式异同点。然后利用跌落塔装置对9种规格的Q235B直缝薄壁焊管进行冲击试验,将理论预测值与... 基于Alexander静态压溃模型和Cowper-Symonds经验方程,推导出含应变率效应的圆管动态平均压溃力预测公式,同时论述了它与Abramowicz提出的理论公式异同点。然后利用跌落塔装置对9种规格的Q235B直缝薄壁焊管进行冲击试验,将理论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Alexander模型推导出的动态平均压溃力预测值整体偏小,而Abramowicz公式的预测值整体偏大。最后结合冲击试验过程和结果,修正了Abromowicz的平均压溃力预测公式,将应变率敏感系数3.91调为3.0,修正值与所有试验值吻合良好,最大偏差不超过8%;另外,还给出了用于预测中等尺寸薄壁焊管的简易动态峰值压溃力预测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焊管 冲击试验 平均压溃力 峰值压溃力 理论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棱线强化薄壁方管轴向压溃力学特性 被引量:4
2
作者 郑玉卿 朱西产 +1 位作者 胡强 陈志宝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49-954,共6页
基于Wierzbicki和Abramowicz提出的方管理想化折叠机构和能量耗散模式,引入棱线与平板的屈服强度比,修正了棱线强化薄壁方管在准静态轴向压溃作用下的能量平衡方程,并推导出了平均压溃力理论预测公式.CAE(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 基于Wierzbicki和Abramowicz提出的方管理想化折叠机构和能量耗散模式,引入棱线与平板的屈服强度比,修正了棱线强化薄壁方管在准静态轴向压溃作用下的能量平衡方程,并推导出了平均压溃力理论预测公式.CAE(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数值仿真完整再现了稳定压溃阶段棱线强化方管形成一个新折叠单元的塑性变形过程.仿真与理论结果对照表明,理论预测公式可以较准确地预测棱线强化薄壁方管准静态轴向压溃过程的平均压溃力,且最大偏差不超过4.3%;其次,对于截面长、宽、高分别为56,56,1.0 mm的方管,仅占整个截面周长9.09%的4根强化棱线可使其平均压溃力提升5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棱线强化 折叠单元 能量耗散 数值仿真 平均压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帽型截面薄壁管梁的平均静态压溃力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猛 王军杰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9-62,78,共5页
文章以Weigang Chen简化的折叠理论为基础,构造了结构简单的帽型截面薄壁管梁的压溃模型。通过解析计算,得出渐进压溃时,该类管梁平均静态压溃力的表达式;对比了相同结构的帽型薄壁梁在渐进压溃时,其平均静态压溃力的预测值与试验值。... 文章以Weigang Chen简化的折叠理论为基础,构造了结构简单的帽型截面薄壁管梁的压溃模型。通过解析计算,得出渐进压溃时,该类管梁平均静态压溃力的表达式;对比了相同结构的帽型薄壁梁在渐进压溃时,其平均静态压溃力的预测值与试验值。与实验和有限元分析结果对比表明,该文预测值优于先前的预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帽型截面薄壁管梁 静态压溃 平均压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棱边强化薄壁方管轴向压溃吸能特性 被引量:2
4
作者 郑玉卿 朱西产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52-1260,共9页
采用Hypermesh 9.0和Lsdyna 971数值仿真分析了棱边强化对薄壁方管轴向压溃过程能量吸收机理的影响。基于单个方管折叠单元能量平衡方程,采用分项能量修正法和影响因子归一化建立了棱边强化薄壁方管轴向压溃能量平衡方程。理论推导出棱... 采用Hypermesh 9.0和Lsdyna 971数值仿真分析了棱边强化对薄壁方管轴向压溃过程能量吸收机理的影响。基于单个方管折叠单元能量平衡方程,采用分项能量修正法和影响因子归一化建立了棱边强化薄壁方管轴向压溃能量平衡方程。理论推导出棱边强化方管平均压溃力预测公式和吸能增幅表达式,其中,平均压溃力的仿真结果与预测公式计算结果吻合较好。Q235方管压溃试验结果表明,棱边强化方管平均压溃力公式也可用于预测原始方管,且效果更好。吸能对比表明:棱边强化后,棱边与平板的塑性变形在轴向压溃过程中存在强耦合关系,两部分的吸能均有提升。对于截面为56.36mm×56.36mm、厚度为1.0mm的薄壁方管,棱边约强化4倍,4条棱边仅占薄壁方管截面9.09%,理论上可使方管总体吸能量提升近30%,可见棱边强化能显著提升薄壁方管轴向压溃吸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方管 棱边强化 能量吸收 平均压溃力 数值仿真 压溃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元薄壁矩形截面梁的平均压溃力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田晟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2-106,146,共6页
纵梁的平均压溃力决定着轿车纵梁在碰撞过程中吸收能量的能力.研究纵梁的平均压溃力,可在概念设计阶段了解纵梁的碰撞性能,减少潜在的设计缺陷.但文献中纵梁平均压溃力的拟合结果与试验及仿真偏差较大.为此,文中采用物理试验与仿真试验... 纵梁的平均压溃力决定着轿车纵梁在碰撞过程中吸收能量的能力.研究纵梁的平均压溃力,可在概念设计阶段了解纵梁的碰撞性能,减少潜在的设计缺陷.但文献中纵梁平均压溃力的拟合结果与试验及仿真偏差较大.为此,文中采用物理试验与仿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平均压溃力与材料的截面形状、厚度和力学性能的关系,并对一系列单元薄壁矩形截面梁进行试验与仿真,根据统计学中极差、最大偏差和标准差最小化原则,推导出新的矩形截面梁平均压溃力公式.计算结果表明,所推导公式的拟合值比现有文献公式的更加接近仿真值,能够满足轿车前纵梁概念的设计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结构 平均压溃力 截面形状 材料力学性能 计算机仿真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棱边强化薄壁方管静动态轴压理论和仿真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郑玉卿 朱西产 马志雄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68-474,共7页
本文旨在对棱边强化薄壁方管的静动态轴向压溃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方管静态平均压溃力公式中的能量等效流动应力选取方法及其对理论预测结果的影响,之后结合Cowper-Symonds经验公式,导出了动态平均压溃力公式。同时基于Hypermesh 9.0... 本文旨在对棱边强化薄壁方管的静动态轴向压溃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方管静态平均压溃力公式中的能量等效流动应力选取方法及其对理论预测结果的影响,之后结合Cowper-Symonds经验公式,导出了动态平均压溃力公式。同时基于Hypermesh 9.0建立了440A原始和棱边强化薄壁方管静动态轴向压溃有限元模型,仿真再现了塑性变形过程和压溃力波动状况,仿真值与理论值吻合得较好,最大偏差不超过4.0%。最后,制作若干个棱边塑性应变强化的35钢方管,进行压溃试验,验证了静态轴向压溃理论的有效性,理论值与试验值之间偏差仅为7.1%。本研究为棱边强化薄壁部件的强度设计及其在车身结构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方管 棱边强化 数值仿真 平均压溃力 压溃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多胞管轴向吸能特性的理论和数值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靳明珠 尹冠生 +2 位作者 郝文乾 姚如洋 张博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80-489,共10页
为改善多边形薄壁管的轴向吸能特性,设计了在其角部区域添加胞元的新型多胞管。基于简化的超折叠单元理论,提出了一种预测多胞管平均压溃力的理论模型。此外,通过数值模拟给出了多胞管在准静态轴向荷载作用下的吸能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为改善多边形薄壁管的轴向吸能特性,设计了在其角部区域添加胞元的新型多胞管。基于简化的超折叠单元理论,提出了一种预测多胞管平均压溃力的理论模型。此外,通过数值模拟给出了多胞管在准静态轴向荷载作用下的吸能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理论预测和数值模拟的平均相对误差为5.65%。多胞管的吸能特性随壁厚的增大而增大,随边厚比的增大而减小。在多边形管的角部区域添加胞元可显著提高结构的吸能特性。在四边形管的角部区域添加菱形胞元比添加拱形胞元的吸能特性好;在六边形管的角部区域添加拱形胞元和添加菱形胞元的吸能特性相近。四边形-菱形多胞管的吸能特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胞管 吸能特性 轴向荷载 平均压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理论和数值模拟的薄壁多胞管轴向吸能特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靳明珠 尹冠生 +2 位作者 姚如洋 史明辉 刘亚红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2-202,共11页
基于简化的超折叠单元理论和基本单元法,提出了一种预测多边形薄壁多胞管平均压溃力的理论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内部添加肋板的四、六、八边形薄壁多胞管在准静态轴向压缩过程中的变形模式和吸能特性。结果表明:理论预测和数值模... 基于简化的超折叠单元理论和基本单元法,提出了一种预测多边形薄壁多胞管平均压溃力的理论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内部添加肋板的四、六、八边形薄壁多胞管在准静态轴向压缩过程中的变形模式和吸能特性。结果表明:理论预测和数值模拟与以往的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在内部添加肋板可显著提高多边形薄壁管的吸能特性,四、六、八边形管内部添加十字型肋板比添加X型肋板的薄壁多胞管的吸能能力提高更多,比吸能分别提升了68.936%、17.725%和15.297%。正则化平均压溃力与有效压缩距离因子和边厚比有关,且随着边厚比的增大而增大。多胞管的正则化平均压溃力高于对应的单胞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多胞管 吸能 轴向荷载 平均压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平行叶脉次级肋板增强多胞管轴向压溃响应 被引量:1
9
作者 胡敬坤 徐鹏 +2 位作者 范志强 李耀宙 谭晓丽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8-45,共8页
受树叶平行叶脉启发,在多胞管(multicell tube,MT)外侧柱壳的内表面引入次级肋板构建新型仿生多胞管(bionic multicell tube,BMT),通过诱导改善薄壁结构变形模式提高能量吸收特性。通过3D打印技术制备试样开展准静态压缩试验,结合数值... 受树叶平行叶脉启发,在多胞管(multicell tube,MT)外侧柱壳的内表面引入次级肋板构建新型仿生多胞管(bionic multicell tube,BMT),通过诱导改善薄壁结构变形模式提高能量吸收特性。通过3D打印技术制备试样开展准静态压缩试验,结合数值模拟研究了管壁厚度、冲击速度、次级肋板形态等因素对结构变形和能量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1)采用倾斜次级肋板增强的BMT结构的平均压溃力和比吸能相比于MT提高约31%~59%和20%~35.2%;次级肋板的引入可诱导薄壁结构在±45°方向交错产生长度较长的塑性铰,薄壁结构弯曲变形能的提升是结构吸能特性增强的主要因素。2)BMT的次级肋板宽度小于1 mm时无法对外侧圆柱壳进行变形诱导,在10~70 m/s加载速度范围内BMT能量吸收特性随着冲击速度增大而增大。3)次级肋板的引入对MT中主级肋板和内侧圆管的能量吸收影响较小,但能够显著提高外侧圆管的吸能水平并降低其变形模式对加载速率的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多胞管 平均压溃力(mcf) 能量吸收 变形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边形薄壁多胞管的轴向吸能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靳明珠 尹冠生 +2 位作者 姚如洋 郝文乾 张博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9-188,共10页
通过数值模拟得到内部添加Y型、三角形和四边形肋板的四、六、八边形薄壁多胞管在准静态轴向荷载作用下的吸能特性,进而基于简化的超折叠单元理论和基本单元法,提出了一种包含正则化平均压溃力修正系数的理论模型,用于预测多边形薄壁多... 通过数值模拟得到内部添加Y型、三角形和四边形肋板的四、六、八边形薄壁多胞管在准静态轴向荷载作用下的吸能特性,进而基于简化的超折叠单元理论和基本单元法,提出了一种包含正则化平均压溃力修正系数的理论模型,用于预测多边形薄壁多胞管在轴向压溃过程中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理论预测与数值模拟的结果吻合较好;多胞管的比吸能随着多边形边数的增加而提高;内部添加三角形和四边形肋板比添加Y型肋板的多胞管吸能效果好;修正的正则化平均压溃力与修正系数(有效压溃距离因子)和边厚比有关,且随边厚比的增大而增大;K型单元和包含该基本单元的多胞管修正的正则化平均压溃力最高;八边形-四边形多胞管的吸能特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边形多胞管 吸能特性 轴向荷载 修正系数 平均压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截面力设定的纵梁轻量化半经验设计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蔓 田晟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4-28,共5页
采用半经验方法,通过分析同级对标车型的纵梁各断面通过力,获得了纵梁通过力的设计目标;根据本文提出的薄壁管梁压溃力公式,反推出纵梁所采用的尺寸、材料;根据结构轻量化原则,在概念设计阶段确定了纵梁的最优设计参数。通过对碰撞加速... 采用半经验方法,通过分析同级对标车型的纵梁各断面通过力,获得了纵梁通过力的设计目标;根据本文提出的薄壁管梁压溃力公式,反推出纵梁所采用的尺寸、材料;根据结构轻量化原则,在概念设计阶段确定了纵梁的最优设计参数。通过对碰撞加速度、吸能盒、纵梁的试验与仿真结果对比可知,本文所提设计方法合理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梁 轻量化 平均压溃力 半经验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高压碰撞吸能盒的耐撞性能开发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学武 王士彬 张健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3-47,共5页
以某A级车前碰撞吸能盒为研究对象,通过仿真优化、总成试验、台车试验、整车试验的耐撞性能开发流程,实现内高压吸能盒的耐撞性能开发和验证。在保证结构更改对耐撞性能、约束系统性能影响尽可能小的前提下,进行了吸能盒等安全部件的性... 以某A级车前碰撞吸能盒为研究对象,通过仿真优化、总成试验、台车试验、整车试验的耐撞性能开发流程,实现内高压吸能盒的耐撞性能开发和验证。在保证结构更改对耐撞性能、约束系统性能影响尽可能小的前提下,进行了吸能盒等安全部件的性能开发。结果表明,与原有冲焊结构相比,内高压结构的变形一致性更高,质量降低3%,成本降低4.2%,RCAR工况下总成吸能增加26.7%,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吸能盒 内高压成型 平均压溃力 耐撞性能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泡沫填充管的高g值冲击防护特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冰冰 李耀宙 +1 位作者 李华波 卢亚菁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54-61,共8页
目的为避免或减小高g值冲击对弹内轻质元器件的破坏,应加强对轻质元器件缓冲防护结构的研究。方法基于新型复合泡沫和通孔泡沫铝的2种泡沫填充管,通过万能试验机和落锤冲击系统研究了2种泡沫填充管的静动态力学特性,并运用数值模拟方法... 目的为避免或减小高g值冲击对弹内轻质元器件的破坏,应加强对轻质元器件缓冲防护结构的研究。方法基于新型复合泡沫和通孔泡沫铝的2种泡沫填充管,通过万能试验机和落锤冲击系统研究了2种泡沫填充管的静动态力学特性,并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高g值冲击下等质量的泡沫填充管与夹芯管的加速度缓冲效果和吸能机制。结果数值模拟所得结构变形和落锤加速度与实验结果较为一致,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复合泡沫平台应力具有显著的应变率效应,其填充管压溃载荷平稳且高于泡沫铝填充管,比泡沫铝填充管体现出更优异的高过载防护性能。等质量的泡沫夹芯管的抗冲击性能优于填充管,2种泡沫填充而成的夹芯管具有相似的高过载防护性能,泡沫材料压缩行为对夹芯管压溃载荷特征的影响低于填充管。结论所得结果对轻质元器件的高g值缓冲防护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泡沫 泡沫铝 高g值冲击 平均压溃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comparative crashworthiness analysis of multi-cell polygonal tubes under axial and oblique loads
14
作者 邹翔 高广军 +3 位作者 张洁 周细赛 陈威 关维元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9期2198-2208,共11页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nergy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cell polygonal tubes with different cross-sectional configurations,firstly,the theoretical formulae of the mean crushing force under axial load fo...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nergy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cell polygonal tubes with different cross-sectional configurations,firstly,the theoretical formulae of the mean crushing force under axial load for four multi-cell polygonal tubes were derived by combining the Super Folding Element theory with Zhang’s research results.These formulae can be used to validate the numerical model and quickly evaluate the energy absorption ability of multi-cell polygonal tubes.Furthermore,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energy absorption performance of eight multi-cell polygonal tubes under axial and oblique loads was conduc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all tubes have a stable mixed deformation mode under axial load.The multi-cell decagon tube has better energy-absorption ability compared with other tubes.Whenθis less than 10°,all the tubes maintain a stable deformation mode,and the multi-cell decagon tube also has the biggest crushing force efficiency and specific energy absorption among these eight tubes;meanwhile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atθ=0°,the specific energy absorption of all tubes decreases by about 8%-21%,while the crushing force efficiency increases by 20%-56%.However,at large angles 20°and 30°,all of the tubes collapse in bending modes and lose their effectiveness at energy absor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cell polygonal tubes thin-walled structure axial load oblique load energy absorption mean crushing for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螺旋槽变形诱导的多胞管轴向压溃性能及机理分析研究
15
作者 崔勇鑫 范志强 +1 位作者 张家伟 张冰冰 《振动与冲击》 2025年第18期41-51,共11页
多胞薄壁管因通过截面拓补设计引入了更多的角元和更长的塑性铰,在轴向压溃过程中能够提供更高的压溃载荷和比吸能,但其压溃变形模式和能量吸收效率仍受结构尺寸效应的影响。通过在一阶多胞管(multi-cell tube,MT)的外侧柱壳外表面引入... 多胞薄壁管因通过截面拓补设计引入了更多的角元和更长的塑性铰,在轴向压溃过程中能够提供更高的压溃载荷和比吸能,但其压溃变形模式和能量吸收效率仍受结构尺寸效应的影响。通过在一阶多胞管(multi-cell tube,MT)的外侧柱壳外表面引入竖向螺旋槽,构建一种改进型一阶多胞管(modified multi-cell tube,MMT),通过预制刻槽缺陷诱导小长径比多胞管的变形模式,以降低初始峰值载荷并减小载荷波动度。采用机加工制备刻槽型多胞管,分别对无填充的刻槽多胞管和泡沫铝填充多胞管进行了准静态和低速冲击压缩试验。通过数值模拟进一步探讨了螺旋槽深度及其位置等因素对结构变形特征和能量吸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螺旋槽的引入及泡沫铝的填充均能够显著提升多胞管的压溃载荷效率,并有效减小了压缩过程中的载荷波动;MMT外管上的刻槽能够诱导柱壳结构的折叠变形模式,在加载过程中可有效降低初始峰值力,并获得更为平稳的平均压溃力(mean crush force,MCF)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型多胞管 平均压溃力(mcf) 载荷波动 变形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