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6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鸡源携带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大肠杆菌耐药性与毒力基因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戴婷婷 陈海玉 +10 位作者 段楚楚 刘荣昌 李宇蓉 严淑涵 陈梦诗 刘露薇 包银莉 程艳青 林炜明 黄翠琴 郑新添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93-1404,共12页
【目的】分析福建省鸡源携带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大肠杆菌的耐药性与毒力基因之间的相关性,并对mcr-1耐药基因质粒转移特性进行研究。【方法】以临床分离的87株鸡源携带mcr-1基因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其对6大类1... 【目的】分析福建省鸡源携带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大肠杆菌的耐药性与毒力基因之间的相关性,并对mcr-1耐药基因质粒转移特性进行研究。【方法】以临床分离的87株鸡源携带mcr-1基因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其对6大类1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利用PCR方法检测分离株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和质粒类型,分析mcr-1基因阳性菌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以及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之间的相关性;利用质粒接合试验,探究mcr-1基因的转移情况。【结果】药敏试验结果显示,96.55%(85/87)分离株为多重耐药菌,其中对四环素类的耐药最严重,多西环素和四环素耐药率分别为88.51%(77/87)和82.76%(72/87)。分离株中检出11种耐药基因,其中以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A)检出率最高,为95.40%(83/87);共检测出18种毒力基因,其中侵袭素类mat为优势毒力基因,检出率为85.06%(74/87);部分耐药基因和耐药表型、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之间具有相关性。分离株携带12种质粒,主要类型为IncFIB(77.01%,67/87)。接合试验结果显示,共有42株分离菌接合成功,接合转移率为48.28%(42/87),IncI2、IncHI2、IncX4质粒均成功转移至接合子中,其中IncI2质粒检出率最高(57.14%)。【结论】87株鸡源携带mcr-1基因大肠杆菌多重耐药严重,其耐药基因检出率高,毒力基因种类多样,且部分耐药基因和耐药表型、毒力基因之间存在相关性;48.28%(42/87)菌株的mcr-1基因可以利用IncI2、IncHI2、IncX4质粒作为载体进行传播。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福建省鸡源mcr-1基因阳性大肠杆菌的多重耐药情况、毒力特性以及传播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多黏菌素 mcr-1基因 耐药性 毒力基因 接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腹泻仔猪大肠杆菌blaCTX-M-65与mcr-1基因共传播特征
2
作者 张岩 曹孟涛 +3 位作者 卢跃溦 蒋红霞 王令 李斌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86-1297,共12页
【目的】调查分析广东省某生猪养殖场腹泻仔猪的大肠杆菌耐药情况以及同时携带blaCTX-M-65与mcr-1两种耐药基因的阳性大肠杆菌的分子特征与其共同传播特征,为耐药性监测及风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广东省肇庆市某生猪养殖场采... 【目的】调查分析广东省某生猪养殖场腹泻仔猪的大肠杆菌耐药情况以及同时携带blaCTX-M-65与mcr-1两种耐药基因的阳性大肠杆菌的分子特征与其共同传播特征,为耐药性监测及风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广东省肇庆市某生猪养殖场采集腹泻仔猪直肠棉拭子样品90份,并进行大肠杆菌分离鉴定;采用PCR方法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与mcr-1基因,通过测序确定CTX-M亚型;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分离菌对12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菌株间的遗传背景;通过接合转移方法确定质粒水平转移的能力;使用复制子分型、S1-PFGE、South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质粒类型、耐药基因的定位及定位质粒的大小;通过三代测序及序列分析确定质粒的重组过程。【结果】共分离鉴定86株大肠杆菌,检测到44株携带CTX-M型ESBLs基因,其中blaCTX-M-55基因最流行(n=16,36.4%),其次是blaCTX-M-65(n=10,22.7%)、blaCTX-M-27(n=8,18.2%)、blaCTX-M-15(n=5,11.4%),还检测出blaCTX-M-79(n=2,4.5%)、blaCTX-M-14(n=2,4.5%)和blaCTX-M-24(n=1,2.3%)。10株blaCTX-M-65基因阳性菌有8株同时携带mcr-1基因。这8株大肠杆菌均表现为多药耐药,包括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噻呋、头孢喹肟、黏菌素等多种抗生素。8株菌共分为6种ST型、7个PFGE谱型。接合转移试验发现,有6株菌的blaCTX-M-65和mcr-1基因发生了共转移,且blaCTX-M-65与mcr-1基因均位于IncHI2型(253 kb)质粒上。其中1株菌在接合转移的过程中,其所携带的一个253 kb IncHI2质粒与一个69 kb IncFⅡ质粒发生融合,形成一个大小323 kb的融合质粒。对融合质粒进行三代测序解析,结果表明,在接合转移的过程中IS26介导了两个不同大小质粒的重组。【结论】IncHI2质粒是介导blaCTX-M-65和mcr-1基因共同传播的主要媒介,IS26通过与靶位点GTTTCACT的整合导致IncHI2质粒与IncFⅡ质粒融合。质粒重组扩大了大肠杆菌的耐药谱,加速了耐药基因的传播,促使多药耐药现象更严重,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威胁,本研究为阐明多重耐药大肠杆菌的传播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blaCTX-M-65 mcr-1 IS26 质粒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次从湖南猪源大肠杆菌中检出mcr-1阳性IncI2(Delta)质粒
3
作者 黄康溦 周鹏程 +2 位作者 田晨宇 兰怡 孙志良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278-5286,共9页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耐药基因的广泛传播及多重耐药细菌的出现,导致抗生素的使用面临严峻挑战,致使毒性较强的多黏菌素又重新引起业界的重视,为此对多黏菌素耐药情况的研究也变得十分重要。为了调查畜牧场中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的流行情...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耐药基因的广泛传播及多重耐药细菌的出现,导致抗生素的使用面临严峻挑战,致使毒性较强的多黏菌素又重新引起业界的重视,为此对多黏菌素耐药情况的研究也变得十分重要。为了调查畜牧场中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的流行情况,本研究选择我国湖南省某猪场240份肠肛拭子样品,培养分离鉴定出含有mcr-1耐药基因的大肠杆菌菌株,选取多黏菌素等10种抗菌药物对分离的菌株进行耐药性试验,对所有含mcr-1耐药基因的大肠杆菌阳性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whole-genome sequencing,WGS),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技术进行大肠杆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分离出的172株大肠杆菌中,来自不同个体的9株携带mcr-1基因的大肠杆菌均表现出多重耐药现象;MLST分析共鉴定出ST10、ST196、ST46和ST5229共4种分型和4种血清型(O83:H5,O16:H7,O16:H51,O9:H4)。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所有阳性菌株均未发现与mcr-1基因传播有关的典型可移动遗传元件ISApl1,但均检出可能会导致mcr-1传播的IV型分泌系统基因。质粒接合转移试验与单倍型的MLST多态性结果表明,mcr-1基因主要以质粒介导的水平传播为主。本研究是国际上首次在猪源细菌中检出常见于人医临床细菌的携带有mcr-1抗性基因的IncI2(Delta)质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黏菌素 mcr-1 IncI2(delta)质粒 多重耐药 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疱疹病毒1型毒株的分离与鉴定
4
作者 杨丁凡 孟媛 +3 位作者 郝媛婕 陈冰洁 张欣珂 杜涛峰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8-144,共7页
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教学动物医院某病猫采集眼鼻口分泌物,PCR初步鉴定为猫疱疹病毒1型(FHV-1)与猫杯状病毒(FCV)混合感染。利用血清中和试验,将处理的样品与实验室前期制备的FCV兔阳性血清孵育后接种于猫肾细胞(CRFK)进行FHV-1的分... 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教学动物医院某病猫采集眼鼻口分泌物,PCR初步鉴定为猫疱疹病毒1型(FHV-1)与猫杯状病毒(FCV)混合感染。利用血清中和试验,将处理的样品与实验室前期制备的FCV兔阳性血清孵育后接种于猫肾细胞(CRFK)进行FHV-1的分离,连续传代3次。通过荧光定量PCR、病毒形态学、生长动力学、同源性分析以及遗传进化分析等试验,对分离毒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用FCV阳性血清中和后的样品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为FHV-1阳性,FCV阴性;将血清中和后的病毒液接种CRFK细胞出现圆缩、脱落、成葡萄串样聚集等细胞病变;表明分离到FHV-1临床株,并将其命名为F2023SX1;经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得到纯化的FHV-1病毒粒子,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球形、有囊膜、结构清晰、直径约150~200 nm的病毒粒子,符合FHV-1形态特征。病毒生长动力曲线测定显示,分离株感染细胞后,上清中病毒滴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趋于平稳的趋势,病毒滴度在接种48 h时最高。采用PCR扩增分离株的gD基因,经序列比对分析,与国内外FHV-1流行毒株同源性100%。论文采用分离培养结合血清中和试验成功分离到1株FHV-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疱疹病毒 猫杯状病毒 GD基因 分离与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MCP对百香果乙烯合成和细胞壁降解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戚英伟 姜永华 +6 位作者 陈于陇 王玲 陈飞平 罗政 陈敏惠 叶明强 戴凡炜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5,共10页
以黄金百香果为实验材料,研究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百香果常温贮藏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使用1.2μL/L的1-MCP处理商业成熟的百香果果实,以未处理的果实作为对照。将百香果于(20±1)℃贮藏12 d,每3 d测定果实乙烯释放速率、呼... 以黄金百香果为实验材料,研究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百香果常温贮藏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使用1.2μL/L的1-MCP处理商业成熟的百香果果实,以未处理的果实作为对照。将百香果于(20±1)℃贮藏12 d,每3 d测定果实乙烯释放速率、呼吸速率、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胶含量和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等指标,同时分析百香果乙烯生物合成相关基因(ACS1、ACO1)和细胞壁降解酶编码基因(PME1、XTH16/28/30、PG1、GAL1)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MCP处理能够降低百香果的乙烯释放速率和呼吸速率,抑制乙烯生物合成关键基因ACS1和ACO1的表达。1-MCP处理组的酸溶性果胶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水溶性果胶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酶活性检测发现,1-MCP处理降低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基因定量结果表明,1-MCP抑制了PME1、XTH16/28/30和GAL1的表达。此外,贮藏后期1-MCP处理组a*和L分别显著低于和高于对照组,总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MCP通过降低ACS1和ACO1表达,抑制了百香果内源乙烯的合成;同时通过抑制PME1、XTH16/28/30和GAL1的表达和细胞壁分解酶活性,降低了果皮细胞壁的分解,延缓了百香果采后成熟进程,从而对百香果起到了较好的保鲜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香果 乙烯 1-甲基环丙烯 细胞壁降解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X1基因突变导致的Zellweger谱系障碍1例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刘苏颖 麻宏伟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5年第1期62-65,共4页
本文报道1例7月25 d女性患儿,以互动反应差就诊,伴发育迟缓、喂养困难、肌张力低、听力异常、特殊面容。实验室检查显示,转氨酶和胆汁酸显著升高,高通量测序全外显子检查提示过氧化物酶1(peroxidase 1,PEX1)基因复合杂合突变,血清极长... 本文报道1例7月25 d女性患儿,以互动反应差就诊,伴发育迟缓、喂养困难、肌张力低、听力异常、特殊面容。实验室检查显示,转氨酶和胆汁酸显著升高,高通量测序全外显子检查提示过氧化物酶1(peroxidase 1,PEX1)基因复合杂合突变,血清极长链脂肪酸升高,结合患儿临床表现诊断为Zellweger谱系障碍(Zellweger spectrum disorder,ZSD),给予熊去氧胆酸治疗、康复训练等对症处理。通过报道本例PEX1基因突变致ZSD患儿,结合文献复习对该病的临床特征、诊疗方法等进行归纳总结,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迟缓 肌张力低 过氧化物酶1基因 Zellweger谱系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马鹿抗氧化基因 PRDX 1的功能初探
7
作者 布威海丽且姆·阿巴拜科日 艾合麦提尼亚孜·艾合麦提江 +1 位作者 乃比江·麦图荪 单文娟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6-1230,共15页
旨在探讨塔里木马鹿抗氧化功能基因过氧化物酶1(PRDX 1)在氧化应激中对细胞的保护作用。本研究利用塔里木马鹿PRDX 1基因(CeyPRDX 1)过表达载体(pLJM1-CeyPRDX 1-EGFP)感染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后,通过MTT法建立HaCaT细胞在高温、... 旨在探讨塔里木马鹿抗氧化功能基因过氧化物酶1(PRDX 1)在氧化应激中对细胞的保护作用。本研究利用塔里木马鹿PRDX 1基因(CeyPRDX 1)过表达载体(pLJM1-CeyPRDX 1-EGFP)感染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后,通过MTT法建立HaCaT细胞在高温、盐(NaCl)和过氧化氢(H 2O 2)等胁迫条件下的损伤模型。在这3种氧化应激胁迫条件下检测过表达CeyPRDX 1基因对细胞的凋亡率、线粒体膜电位变化(JC-1)、活性氧(ROS)含量、丙二醛(MDA)含量以及SOD1、PTEN和Caspase-3等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将200 mmol·L^(-1)的NaCl干预细胞24 h、0.50 mmol·L^(-1)的H 2O 2处理细胞12 h和42℃培养细胞4 h选为细胞氧化损伤的最佳胁迫条件。在此胁迫条件下,过表达CeyPRDX 1基因能够增加细胞存活率,并减少由NaCl、H 2O 2和高温等胁迫条件诱导的细胞凋亡率、线粒体膜电位的损伤、ROS以及MDA含量,从而有效降低氧化应激诱导的细胞损伤。qRT-PCR结果表明,在3种胁迫条件下,与未感染和感染空载慢病毒的HaCaT细胞相比,感染CeyPRDX 1过表达慢病毒的HaCaT细胞中SOD 1的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01),而PTEN和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的mRNA表达量显著下降(P<0.01)。本研究结果表明,CeyPRDX 1基因可能在塔里木马鹿适应极端干旱环境和耐受高盐饮食的过程中起到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其作用可能与SOD1、PTEN和Caspase-3等基因的表达调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马鹿 PRDX 1基因 HACAT细胞 CeyPRDX 1过表达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RG1基因融合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研究进展
8
作者 任腾丽 郭媛 +1 位作者 史展雨 王晚萍 《山东医药》 2025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神经调节蛋白1(NRG1)基因融合通过增强NRG1/ErbBs受体配体复合物的表达,激活PIK3-AKT/ERK等下游信号通路,对肿瘤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NRG1基因融合可能通过持续激活生长信号通路、影响细胞黏附和迁移、促进血管生成及增强免疫逃... 神经调节蛋白1(NRG1)基因融合通过增强NRG1/ErbBs受体配体复合物的表达,激活PIK3-AKT/ERK等下游信号通路,对肿瘤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NRG1基因融合可能通过持续激活生长信号通路、影响细胞黏附和迁移、促进血管生成及增强免疫逃逸等多种机制,促进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发生发展。研究显示,NRG1基因融合在NSCLC中的发生率相对较低,更常见于不吸烟的女性肺腺癌患者,其中CD74-NRG1、SLC3A2-NRG1、SDC4-NRG1等是较为常见的融合类型。这些患者通常预后不佳,生存期显著缩短。NRG1基因融合的NSCLC患者对标准化疗和免疫治疗的反应不佳。已有研究表明,阿法替尼、Zenocutuzumab及靶向ErbB3的单克隆抗体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客观反应率和无进展生存期,为NRG1基因融合NSCLC的治疗带来了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调节蛋白1 非小细胞肺癌 NRG1基因融合 CD74-NRG1 SLC3A2-NRG1 SDC4-NRG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丘青背山羊ACSL1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在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研究
9
作者 艾小楠 程俐芬 +3 位作者 白璞 陈正灏 薛丽娜 周胜花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9-511,共13页
[目的]克隆灵丘青背山羊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1(long-chain acyl-CoA synthetase 1,ACSL1)基因CDS区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ACSL1基因在灵丘青背山羊不同组织及皮下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规律。[方法]根据GenBank中山羊ACSL1... [目的]克隆灵丘青背山羊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1(long-chain acyl-CoA synthetase 1,ACSL1)基因CDS区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ACSL1基因在灵丘青背山羊不同组织及皮下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规律。[方法]根据GenBank中山羊ACSL1基因序列(登录号:XM_018041882.1)设计特异性引物,以灵丘青背山羊肝脏组织c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ACSL1基因CDS区序列并克隆、测序,与其他物种进行相似性比对及系统进化树构建,并采用在线软件对ACSL1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ACSL1基因在灵丘青背山羊不同组织以及ACSL1、ACACA、PPARγ、FASN基因在皮下脂肪细胞不同分化时期的表达情况。[结果]灵丘青背山羊ACSL1基因CDS区序列全长2 100 bp,编码699个氨基酸。相似性比对发现,灵丘青背山羊ACSL1蛋白氨基酸序列与绵羊的相似性最高,达99.0%。系统进化树显示,灵丘青背山羊与绵羊的亲缘关系最近,与虎鲸的亲缘关系最远,且在不同物种进化过程中具有高度保守性。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灵丘青背山羊ACSL1蛋白分子式为C_(3529)H_(5567)N_(929)O_(1000)S_(36),分子质量为78.2 ku,理论等电点为7.46,半衰期为30 h,不稳定系数为32.61。ACSL1蛋白为碱性疏水性蛋白,存在1个跨膜结构,无信号肽。ACSL1蛋白有49个磷酸化位点,主要在线粒体中发挥生物学功能。灵丘青背山羊ACSL1蛋白二级结构由α-螺旋(39.63%)、无规则卷曲(31.33%)、延伸链(20.74%)及β-转角(8.30%)组成。ACSL1蛋白与FASN、ACACA、LPL等10个蛋白可能存在互作。组织表达分析发现,ACSL1基因在灵丘青背山羊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肝脏中表达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在皮下脂肪、肾脏和心脏中表达量次之。检测山羊脂肪细胞不同分化时期基因的时序表达,结果显示,与分化第0天相比,山羊ACSL1基因表达量在分化第8天达到峰值(P<0.05);ACACA和FASN基因表达量均在分化第10天达到峰值(P<0.05);PPARγ基因表达量在分化第6天达到峰值(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克隆了灵丘青背山羊ACSL1基因CDS区序列,并明确了其在山羊不同组织和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规律。ACSL1基因在肝脏和皮下脂肪组织中有较高的表达,ACSL1、ACACA、PPARγ、FASN基因表达量在脂肪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ACSL1基因在山羊脂肪沉积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丘青背山羊 ACSL1基因 克隆 生物信息学 组织表达 脂肪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萍LmGSTU1基因克隆及其提高大肠杆菌镉耐受性的分析
10
作者 娄遵义 刘兆菊 +2 位作者 毕星怡 任丽丽 杨贵利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5年第1期76-84,共9页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s,GST)是由大型基因家族编码的多功能酶,在植物耐受重金属胁迫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镉(Cadmium,Cd)超富集浮萍的cDNA为模板扩增出LmGSTU1基因,并进一步对LmGSTU1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s,GST)是由大型基因家族编码的多功能酶,在植物耐受重金属胁迫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镉(Cadmium,Cd)超富集浮萍的cDNA为模板扩增出LmGSTU1基因,并进一步对LmGSTU1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LmGSTU1基因全长675 bp,可编码224个氨基酸,存在GST-C和GST-N两个亚家族结构域。LmGSTU1蛋白为带负电荷稳定的酸性亲水性蛋白,含有14个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不存在信号肽和跨膜区域。此外,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30a-LmGSTU1,探究重组菌BL21 (pET30a-LmGSTU1)在不同浓度Cd胁迫下的生长变化。在400 mg/L Cd胁迫下,两种菌的生长速率差异最为显著,重组菌BL21 (pET30a-LmGSTU1)的生长速率高达对照菌BL21 (pET30a)的2倍,说明LmGSTU1基因的表达能增强大肠杆菌BL21对重金属Cd胁迫的耐受性。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深入研究LmGSTU1基因在浮萍中的解毒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mGSTU1基因 浮萍 原核表达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重组酶介导扩增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车勇良 陈秋勇 +4 位作者 陈如敬 吴学敏 王隆柏 刘玉涛 周伦江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6-49,共4页
根据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的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一对重组酶介导扩增方法(RAA)特异性引物和一条FAM标记的荧光探针,优化扩增条件,建立了检测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的RAA方法,验证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并应用于临床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RAA... 根据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的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一对重组酶介导扩增方法(RAA)特异性引物和一条FAM标记的荧光探针,优化扩增条件,建立了检测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的RAA方法,验证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并应用于临床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RAA方法只需21 min就能出结果,能特异性地检测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最低能检测出10~2的mcr-1阳性质粒拷贝数,也可很好地检测出临床样品中的mcr-1基因。4株临床分离大肠埃希氏菌株样品,有2株mcr-1基因阳性,2株为mcr-1基因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黏菌素 耐药基因 mcr-1 重组酶介导扩增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DSCAM-AS1调节miR-431-5p/SOX9轴对肝癌活性和化疗耐药性的影响
12
作者 洪帆 王富华 谭一清 《解剖学杂志》 2025年第1期39-47,72,共10页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唐氏综合征细胞黏附分子反义1(DSCAM-AS1)调节miR-431-5p/性别决定基因盒9(SOX9)轴对肝癌活性和化疗耐药性的影响。方法:qRT-PCR检测肝癌组织、肝癌细胞及HepG2耐药细胞HepG2/CDDP中DSCAM-AS1、miR-431-5...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唐氏综合征细胞黏附分子反义1(DSCAM-AS1)调节miR-431-5p/性别决定基因盒9(SOX9)轴对肝癌活性和化疗耐药性的影响。方法:qRT-PCR检测肝癌组织、肝癌细胞及HepG2耐药细胞HepG2/CDDP中DSCAM-AS1、miR-431-5p、SOX9 mRNA表达,免疫印迹检测其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Bax、SOX9蛋白表达。MTT法检测各组HepG2和HepG2/CDDP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生物信息学、双荧光素酶实验、pull down实验、RIP实验验证DSCAMAS1、SOX9与miR-431-5p靶向关系。结果:DSCAM-AS1、SOX9在肝癌组织及细胞中高表达,miR-431-5p低表达;与HepG2细胞比较,HepG2/CDDP细胞中DSCAM-AS1、SOX9表达、细胞活力显著升高,miR-431-5p表达降低;沉默DSCAM-AS1抑制HepG2和HepG2/CDDP细胞增殖,促进凋亡,降低HepG2/CDDP细胞耐药性;抑制miR-431-5p减弱沉默DSCAM-AS1对HepG2和HepG2/CDDP细胞增殖的抑制、凋亡的促进作用,促进HepG2/CDDP细胞耐药性;生物信息学、双荧光素酶实验、pull down实验、RIP实验证实DSCAM-AS1、SOX9与miR-431-5p的靶向关系。结论:沉默DSCAM-AS1可能通过调节miR-431-5p/SOX9轴抑制HepG2细胞增殖,促进凋亡,降低HepG2/CDDP细胞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化疗耐药性 长链非编码RNA唐氏综合征细胞黏附分子反义1 miRNA-431-5p 性别决定基因盒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LF3-AS1/miR-83-5p/TCF7L2轴的内耳干细胞定向神经分化作用机制
13
作者 蒋迪 毛志强 傅明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5年第2期221-224,共4页
目的 探究基于KLF3-AS1/miR-83-5p/TCF7L2轴的内耳干细胞定向神经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30只SD健康大鼠,分为12只空白组,9只蛋白培养组、9只蛋白培养+LY294002组,对比3组大鼠神经元轴突长度、凋亡率、细胞活性、KLF3-AS1/miR-83-5p/... 目的 探究基于KLF3-AS1/miR-83-5p/TCF7L2轴的内耳干细胞定向神经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30只SD健康大鼠,分为12只空白组,9只蛋白培养组、9只蛋白培养+LY294002组,对比3组大鼠神经元轴突长度、凋亡率、细胞活性、KLF3-AS1/miR-83-5p/TCF7L2轴相关蛋白表达量。结果 与空白组、蛋白培养+LY294002组相比,蛋白培养组凋亡率、miR-83-5p蛋白表达量、神经元轴突长度低,KLF3-AS1、细胞活性、TCF7L2蛋白表达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LF3-AS1/miR-83-5p/TCF7L2下调可促进内耳干细胞活性,减少凋亡情况,同时在定向神经分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7类似物2基因 Krüppel样因子3-反义转录物1 微小RNA-83-5p 内耳干细胞 定向神经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药基因mcr-1和blaNDM-1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克旭 滚双宝 +3 位作者 车勇良 周伦江 林长光 郭长明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13,共5页
为快速同时检测多黏菌素抗性基因mcr-1和编码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NDM-1)的blaNDM-1基因,基于mcr-1和blaNDM-1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创建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检测仅能扩增阳性质粒,对... 为快速同时检测多黏菌素抗性基因mcr-1和编码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NDM-1)的blaNDM-1基因,基于mcr-1和blaNDM-1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创建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检测仅能扩增阳性质粒,对照菌株均无特异性曲线;组内重复变异系数和组间重复变异系数均小于1.5%;质粒标准品的检出下限为2.28×2^(3)拷贝/μL。用该方法对92株分离细菌和24份猪场环境样品进行检测,mcr-1和blaNDM-1基因均显示阴性;24份猪口腔液样品,其中5份样品检测到mcr-1基因,1份猪口腔液中同时携带mcr-1基因和blaNDM-1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黏菌素 mcr-1基因 blaNDM-1基因 双重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源携带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大肠杆菌的流行情况及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笑 徐亚昆 +5 位作者 丁鹏云 马胜男 潘玉善 苑丽 胡功政 贺丹丹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148-5159,共12页
【目的】调查不同年份不同地区携带质粒介导的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大肠杆菌的流行情况,并分析其耐药性。【方法】2017、2018、2019、2021年从河南省开封、南阳以及江西省赣州随机收集鸡肛门拭子和粪便样品,对其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挑取疑... 【目的】调查不同年份不同地区携带质粒介导的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大肠杆菌的流行情况,并分析其耐药性。【方法】2017、2018、2019、2021年从河南省开封、南阳以及江西省赣州随机收集鸡肛门拭子和粪便样品,对其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挑取疑似菌落进行革兰染色镜检,利用药敏试验检测分离株对常见14种抗菌药的敏感性及多重耐药情况,通过PCR扩增分离株携带的临床常见耐药基因。采用多重PCR对mcr-1基因阳性分离株进行种族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共分离到724株鸡源大肠杆菌,其中河南省364株,江西省360株。724株分离株对四环素耐药率最高(93.65%),其次为氟苯尼考(87.98%),对阿米卡星和黏菌素较敏感,耐药率分别为4.83%和18.51%。724株菌株中共有96株分离株携带mcr-1基因,其均呈现多重耐药性,对多西环素和氟苯尼考的耐药率均为96.88%。96株携带mcr-1基因分离株中有27株同时携带其他临床耐药基因,其中14株携带fosA3基因,11株携带bla CTX-M-1G基因,13株携带bla CTX-M-9G基因,3株携带bla NDM基因,有11株同时携带磷霉素耐药基因fosA3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种族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87株携带mcr-1基因分离株为A群,4株为B1群,5株为D群。【结论】不同年份不同地区鸡源大肠杆菌携带mcr-1基因存在差异,mcr-1基因阳性菌株多重耐药情况较明显,部分携带mcr-1基因的分离株同时携带其他临床耐药基因。持续监测mcr-1基因在不同区域和不同领域的流行情况,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细菌耐药性的形成和传播规律,进而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菌素 大肠杆菌 mcr-1基因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禽源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对黏菌素的耐药性及MCR-1耐药基因检测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振斌 姜雯 +5 位作者 宋传周 赵建梅 李月华 迟良 刘焕奇 曲志娜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0-26,共7页
为了解猪禽源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对黏菌素的耐药性以及MCR-1基因的流行情况,选取2008年-2015年采集的18 203株大肠埃希菌和2009年-2015年采集的1 729株沙门菌为研究对象,使用WPS Office 2016软件对菌株的MIC值分布和耐药结果进行统计分... 为了解猪禽源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对黏菌素的耐药性以及MCR-1基因的流行情况,选取2008年-2015年采集的18 203株大肠埃希菌和2009年-2015年采集的1 729株沙门菌为研究对象,使用WPS Office 2016软件对菌株的MIC值分布和耐药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用PCR对部分菌株进行MCR-1基因检测。统计发现,在MIC≥4μg/mL时,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所占比例分别为17.97%和29.38%;而EUCAST的结果分别为1.84%和5.63%,在耐药浓度范围内,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均在MIC值为4μg/mL时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15.93%和21.86%。自2013年两种菌开始出现MIC>16μg/mL的菌株。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对黏菌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7.97%和29.38%,猪禽源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耐药率分别为24.25%、12.3%和17.26%、38.94%。MCR-1基因检出率为11.73%,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比沙门菌高15.39%,MIC值为4μg/mL时阳性菌株分布最多(72.18%),2008年-2015年阳性菌株比例分别为0.19%、5.26%、4.68%、30.99%、12.28%、12.67%、14.81%、19.10%。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对黏菌素耐药率相对不高,多数为MIC=4μg/mL的低水平耐药且逐渐出现了MIC>16μg/mL的高水平耐药菌,与EUCAST相比,其MIC值分布相对后移。沙门菌对黏菌素的耐药率高于大肠埃希菌,但后者耐药日趋严重,不同动物源菌株对黏菌素的耐药程度存在差异,猪源大肠埃希菌和禽源沙门菌耐药程度相对严重。MCR-1检出率较低,但呈现增长趋势,该基因主要引起MIC=4μg/mL的低水平耐药且主要在大肠埃希菌中被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菌素 大肠埃希菌 沙门菌 MIC值 mcr-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可裂解bla_(NDM-5)及mcr-1阳性大肠杆菌噬菌体的分离与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畅 刘教 +3 位作者 陈进 王勉之 熊文广 曾振灵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57-866,共10页
旨在分离1株可裂解bla_(NDM-5)及mcr-1阳性大肠杆菌的噬菌体,探究该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为防控bla_(NDM-5)及mcr-1阳性大肠杆菌感染提供新的技术思路。对分离出的噬菌体进行透射电镜观察、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等生物学特性试验... 旨在分离1株可裂解bla_(NDM-5)及mcr-1阳性大肠杆菌的噬菌体,探究该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为防控bla_(NDM-5)及mcr-1阳性大肠杆菌感染提供新的技术思路。对分离出的噬菌体进行透射电镜观察、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等生物学特性试验及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成功分离出1株大肠杆菌噬菌体vB_EcoM-ZQ1,该噬菌体属于有尾病毒目,肌尾病毒科,其最佳感染复数为0.1,潜伏期为20 min,裂解期为10 min,裂解量为92 PFU·cell^(-1)。在温度4~55℃、pH4~10条件下,该噬菌体都有较高的活性。其对多重耐药大肠杆菌有一定裂解作用,裂解率为25.5%。该噬菌体基因全长149112 bp,GC含量为49.1%,共有184个ORF,其中70个ORF编码功能蛋白,有2个ORF编码tRNA,并未发现含有耐药基因与毒力因子;经BLAST比对发现,噬菌体与Shigella phage phiSboM-AG3有92.37%的相似性,基于噬菌体末端酶大亚基构建的同源进化树结果可得结论,噬菌体vB_EcoM-ZQ1和与沙门菌噬菌体pSal-SNUABM-02的亲缘关系最近。综上提示,噬菌体vB_EcoM-ZQ1,生物学特性稳定,基因结构完整,为后续bla_(NDM-5)及mcr-1阳性大肠杆菌感染的防控奠定了一定前期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生物学特性 大肠杆菌 bla_(NDM-5) mcr-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r-1基因介导黏菌素耐药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周洋 刘秋云 +1 位作者 李玉宁 张丹艳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7-91,共5页
黏菌素是人类及动物防御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2015年底报道的质粒介导的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在革兰阴性菌水平传播,并在世界各地广泛存在,加剧了人们对耐药性的担忧。论文介绍了mcr-1介导黏菌素耐药性情况、在细菌和... 黏菌素是人类及动物防御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2015年底报道的质粒介导的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在革兰阴性菌水平传播,并在世界各地广泛存在,加剧了人们对耐药性的担忧。论文介绍了mcr-1介导黏菌素耐药性情况、在细菌和宿主的传播、mcr-1阳性菌在全球的传播、耐药机制、mcr-1遗传背景、与其他耐药基因的共存情况以及mcr-1以外的质粒介导的黏菌素耐药机制,为黏菌素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菌素 mcr-1 耐药性 大肠埃希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携带mcr-1的食品动物源多药耐药奇异变形杆菌耐药性状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德福 安慧 +10 位作者 张健 赵禹宗 张蕊 刘雪飞 杨立娜 白凤翎 李春 周冬生 李钰金 殷喆 励建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45-150,共6页
在对食品动物源性多药耐药菌的调查过程中,发现一株携带mcr-1的多药耐药奇异变形杆菌F160211,对其耐药表型及基因型进行进一步研究。通过扩增16S rRNA基因对该菌进行鉴定,用纸片扩散法初步鉴定了该菌的耐药谱,在此基础上测定多种药物对... 在对食品动物源性多药耐药菌的调查过程中,发现一株携带mcr-1的多药耐药奇异变形杆菌F160211,对其耐药表型及基因型进行进一步研究。通过扩增16S rRNA基因对该菌进行鉴定,用纸片扩散法初步鉴定了该菌的耐药谱,在此基础上测定多种药物对其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扩增常见的耐药基因,最后分析携带mcr-1的质粒的复制类型。结果表明,该菌为奇异变形杆菌;纸片扩散法和肉汤稀释法测定耐药谱及MIC表明,该菌对青霉素类、第1代和第2代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酰胺醇类、四环素类、磺胺类、利福霉素类和黏菌素类等耐药,对呋喃类、多肽类、喹诺酮类中介耐药,对第3代和第4代头孢菌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碳青霉烯类、甘氨酰环素类敏感;常见耐药基因扩增表明,该菌携带bla_(CTX-M-1)、bla_(CTX-M-9)、bla_(TEM)、bla_(OXA-1)、mph(A)、qnr S和mcr-1等多种耐药基因;mcr-1基因位于与文献报道的pHNSHP45类似的IncI2型不相容性质粒上。本研究表明,mcr-1基因的宿主范围已由报道的大肠杆菌、沙门菌等进一步扩大至奇异变形杆菌,食品动物源性细菌耐药的形势非常严峻,对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都是严重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r-1 食品动物 多药耐药 最小抑菌浓度 奇异变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素对耐多黏菌素大肠杆菌的耐药性逆转和mcr-1基因消减作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新兴 刘有旺 +3 位作者 张轩 王嘉慧 常维山 王巧云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1期129-132,共4页
目的建立黄连素逆转mcr-1阳性大肠杆菌耐药性的方法,为中药抗多重耐药菌感染提供新线索。方法通过肉汤稀释法分别测定黄连素和氯丙嗪对大肠杆菌EMCRR45的最低抑菌浓度,并以此浓度进行质粒消除实验。利用棋盘培养实验确认耐药质粒的消除... 目的建立黄连素逆转mcr-1阳性大肠杆菌耐药性的方法,为中药抗多重耐药菌感染提供新线索。方法通过肉汤稀释法分别测定黄连素和氯丙嗪对大肠杆菌EMCRR45的最低抑菌浓度,并以此浓度进行质粒消除实验。利用棋盘培养实验确认耐药质粒的消除,计算消除率,使用SPSS 17.0软件与对照组氯丙嗪组进行消除率比较。利用K-B法或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质粒消除前后耐药性的变化。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耐药质粒消除前后细菌中mcr-1含量的变化。结果黄连素和氯丙嗪对大肠杆菌EMCRR45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25 mg/ml和68μg/ml,72 h的质粒消除率分别为26.9%和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质粒消除后,耐受抗生素种类从8种下降至4种,同时逆转了对多黏菌素的耐药性。荧光定量PCR显示,质粒消除后mcr-1的CT值从28.55变为34.50。结论黄连素可以消减大肠杆菌mcr-1基因,并逆转细菌对多黏菌素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质粒 黄连素 mcr-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