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级式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无电流检测MPPT方法 被引量:18
1
作者 古俊银 陈国呈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7期149-153,195,共5页
提出一种单级式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无电流检测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方法。研究光伏组件、输入滤波电容和并网逆变器之间的能量耦合关系,通过使得连续两个并网功率周期的逆变器输出功率相等,通过计算输入滤... 提出一种单级式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无电流检测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方法。研究光伏组件、输入滤波电容和并网逆变器之间的能量耦合关系,通过使得连续两个并网功率周期的逆变器输出功率相等,通过计算输入滤波电容电压的变化值,获得光伏组件输出功率的变化方向,实现了无电流检测的MPPT。划分光伏组件的3种工作区域,详细分析系统在各工作区域的稳定性,并给出具体的扰动准则。搭建200W的实验样机,实验结果充分证明了提出的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逆变器 无电流传感器 最大功率点跟踪 量耦合 并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组件精确工程模型及MPP电压范围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冰清 曾国宏 +1 位作者 童亦斌 张勇波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086-3090,共5页
光伏并网变流器最大功率点(maximum power point,MPP)电压范围的确定是以组件的输出特性研究为基础的。组件的数学模型精确度较高,但涉及到超越方程,求解复杂且输入参数多,不适用于工程设计。简化模型计算过程简单但不能准确表述弱光条... 光伏并网变流器最大功率点(maximum power point,MPP)电压范围的确定是以组件的输出特性研究为基础的。组件的数学模型精确度较高,但涉及到超越方程,求解复杂且输入参数多,不适用于工程设计。简化模型计算过程简单但不能准确表述弱光条件下的组件输出特性。基于对数学模型及简化模型的对比分析,提出了一种精确的工程模型,该模型以数学模型为基准,对简化模型的补偿参数进行拟合修正,同时兼顾精确度与复杂程度。利用MATHCAD搭建仿真模型,将输出结果与数学模型输出进行对比,验证了精确工程模型的准确性。以该精确工程模型为基础,通过分析光照、温度等外界条件对MPP电压的影响,确定了并网变流器最大功率点跟踪工作电压范围,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组件 精确工程模型 数学模型 简化模型 最大功率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P/IPP共混物的性能和形貌研究
3
作者 田瑶珠 于杰 +3 位作者 秦军 何敏 罗筑 宋帅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1-53,105,共4页
研究了在MPP/IPP共混体系中,MPP含量对MPP/IPP共混体系结晶性能、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的影响,并通过SEM对其冲击力学性能变化原因进行了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在MPP/IPP不相容的共混体系中,MPP含量对共混体系刚度、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 研究了在MPP/IPP共混体系中,MPP含量对MPP/IPP共混体系结晶性能、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的影响,并通过SEM对其冲击力学性能变化原因进行了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在MPP/IPP不相容的共混体系中,MPP含量对共混体系刚度、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维卡软化点的影响均呈现简单的线性规律;对缺口冲击强度的影响呈现抛物线形规律;在两相连续体系中,韧性好的相态为优势相时,断面呈现韧窝状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pp 共混体系 力学性能 断面形貌 维卡软化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β参数的变步长MPPT控制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星硕 文辉清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58-63,共6页
研究了当前光伏系统中最大功率点追踪技术(MPPT)的现状,针对传统MPPT方法在稳态性能与动态性能之间存在的矛盾,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β参数的变步长算法。此算法基于对?-V曲线的分析,对光照强度的上升和下降采用两种不同大小的比例系数... 研究了当前光伏系统中最大功率点追踪技术(MPPT)的现状,针对传统MPPT方法在稳态性能与动态性能之间存在的矛盾,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β参数的变步长算法。此算法基于对?-V曲线的分析,对光照强度的上升和下降采用两种不同大小的比例系数,从而在动态实现了快速追踪MPP并且避免了误判现象,同时,在稳态实现了零振荡。为了验证该算法的优越性,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对主要MPPT方法进行仿真分析,同时基于d SPACE和太阳能光伏阵列模拟器搭建实验样机并进行实验测试。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优越性,即能实现稳态零振荡及动态过程的快速跟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点功率点追踪 变步长 快速追踪 零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滞环比较的自寻优扰动观察MPPT控制策略 被引量:6
5
作者 陈霞 高琳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9-235,共7页
文章对于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过程中定步长扰动观察法跟踪速度与跟踪精度之间的矛盾,分析了光伏电池的输出特性,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滞环比较的自寻优扰动观察法。该算法首先以自寻优的方式来确定扰动步长,然后通过滞环比较环节来... 文章对于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过程中定步长扰动观察法跟踪速度与跟踪精度之间的矛盾,分析了光伏电池的输出特性,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滞环比较的自寻优扰动观察法。该算法首先以自寻优的方式来确定扰动步长,然后通过滞环比较环节来判断扰动的添加方向,这样能够保证控制系统的跟踪速度与跟踪精度满足要求,并有效地避免了最大功率点处的振荡问题和系统的误判问题。文章利用Simulink软件搭建了光伏发电系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滞环比较的自寻优扰动观察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跟踪到最大功率点,从而提高了光伏发电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滞环比较 自寻优 最大功率点跟踪 SIMULINK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强度快速变化时光伏系统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廖志帆 祁新梅 +1 位作者 郑寿森 王飞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0-65,共6页
由于太阳能电池输出功率受光照条件影响,在多云和刮风等使光照强度瞬时有较大变化的天气环境下,光伏阵列的最大功率点会相应移动,常规最大功率跟踪算法不能分辨光伏阵列输出功率的变化是来自自身扰动还是外界光强变化的影响,因此普通最... 由于太阳能电池输出功率受光照条件影响,在多云和刮风等使光照强度瞬时有较大变化的天气环境下,光伏阵列的最大功率点会相应移动,常规最大功率跟踪算法不能分辨光伏阵列输出功率的变化是来自自身扰动还是外界光强变化的影响,因此普通最大功率跟踪算法会暂时失效。研究了快速光照强度变化时光伏阵列特性数学模型及常规最大功率跟踪方法失稳的原因,研究了在2个采样点插入1次测量来抑制光强变化对光伏系统影响的最大功率跟踪方法。理论分析及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抑制光强影响的最大功率跟踪方法可以有效避免控制器误判,准确分辨光伏阵列由最大功率跟踪扰动产生的功率增量,从而避免光强变化时系统工作点偏离最大功率点,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强变化 光伏阵列 最大功率跟踪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综述 被引量:274
7
作者 周林 武剑 +1 位作者 栗秋华 郭珂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45-1154,共10页
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行需要快速准确地进行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但目前很多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跟踪不够准确,从而导致了光伏系统的功率损失,为此综述了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跟踪的各种方法,包括日益成熟、改进和优化策略较多的扰动观察法和... 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行需要快速准确地进行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但目前很多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跟踪不够准确,从而导致了光伏系统的功率损失,为此综述了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跟踪的各种方法,包括日益成熟、改进和优化策略较多的扰动观察法和电导增量法,并总结了两种方法应用的局限性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从最大功率点跟踪的控制原理和发展历程出发,归纳了基于优化数学模型、扰动自寻优、智能处理方法及输出端控制等4类方法,分别说明了各种跟踪控制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指出具体选择方法时需要统筹考虑跟踪方法实现的难易程度、经济成本、传感器类型、跟踪速度与精度的协调以及应用领域等各种因素。最后探讨了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的发展思路,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指出单级式光伏逆变系统中的最大功率点跟踪己成为国内外光伏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功率点跟踪 最大功率点 光伏阵列 光伏发电 扰动观察法 电导增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随机阴影影响的光伏阵列失配运行特性 被引量:28
8
作者 卞海红 徐青山 +2 位作者 高山 雪田和人 一柳胜宏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4-109,共6页
目前为了减少功率失配损失,一般太阳能模组串联时都配置旁路二极管以提供一个能量散逸的途径;而在并联运行前,还将配置阻断二极管以防止功率逆向传送。本文基于上述新配置条件重点考察了随机阴影导致的光伏阵列运行失配特性,并比较了不... 目前为了减少功率失配损失,一般太阳能模组串联时都配置旁路二极管以提供一个能量散逸的途径;而在并联运行前,还将配置阻断二极管以防止功率逆向传送。本文基于上述新配置条件重点考察了随机阴影导致的光伏阵列运行失配特性,并比较了不同串并联模式下的阵列抗失配能力。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多辐射强度导致功率曲线多峰走向的趋势,常规单调MPPT算法可能因只检测到伪极大值点而失效;其次,局部辐射强度导致的"门槛效应",即局部阴影的变化并不一定对全局功率输出有影响;最后,为了相对提高输出功率,提出全阵列设计时应优先考虑并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阵列 旁路二极管 阻断二极管 辐射强度 最大功率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级联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在光照不均匀条件下的功率平衡控制 被引量:32
9
作者 王书征 赵剑锋 +1 位作者 姚晓君 孙毅超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51-261,共11页
级联型并网逆变器在大容量光伏并网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有利于解决光伏阵列间的光照不均匀造成的发电效率低的问题。但级联型光伏并网逆变器中各级功率单元实现独立的MPPT调节时会造成直流母线电压的不一致,对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 级联型并网逆变器在大容量光伏并网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有利于解决光伏阵列间的光照不均匀造成的发电效率低的问题。但级联型光伏并网逆变器中各级功率单元实现独立的MPPT调节时会造成直流母线电压的不一致,对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了影响。针对每级功率单元中各光伏阵列所受光照不均匀情况,基于光伏阵列等效模型和功率平衡机理,推导出直流侧电压动态平衡方程和逆变器网侧功率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占空比有功分量修正的功率平衡控制策略及其稳定工作区域。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即使在光照严重不均匀的情况下,该方法亦能保证直流母线电压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并网系统 级联型H桥 光照不均匀 最大功率点跟踪 功率平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发电非线性步长最大功率跟踪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云凤 李田泽 +1 位作者 陈世宝 赵敬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20,共4页
针对目前常见的光伏发电最大功率跟踪法跟踪效率不高、稳态波动大等缺点,文章提出一种新型非线性步长最大功率跟踪算法。该算法以扰动观察法为基础,采用了非线性步长,即e指数步长跟踪,当远离最大功率点时,采用正指数步长跟踪;接近最大... 针对目前常见的光伏发电最大功率跟踪法跟踪效率不高、稳态波动大等缺点,文章提出一种新型非线性步长最大功率跟踪算法。该算法以扰动观察法为基础,采用了非线性步长,即e指数步长跟踪,当远离最大功率点时,采用正指数步长跟踪;接近最大功率点时,采用负指数步长。该算法还增加了局部最大功率判断环节,避免系统出现误判现象。通过Matlab/Simulink构建太阳能电池最大功率跟踪模型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非线性步长最大功率跟踪算法的快速性、稳定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最大功率跟踪 非线性步长 局部最大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阵列多峰最大功率点优化跟踪算法 被引量:13
11
作者 代莎 董秀成 +2 位作者 夏焰坤 陈庚 李浩然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8-52,共5页
当存在遮蔽情况时,光伏阵列输出的功率-电压(P-U)特性曲线变成多峰情况,具有非线性的特点,使得传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失效。为此,提出了一种粒子群优化算法和电导增量法复合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该方法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快速定... 当存在遮蔽情况时,光伏阵列输出的功率-电压(P-U)特性曲线变成多峰情况,具有非线性的特点,使得传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失效。为此,提出了一种粒子群优化算法和电导增量法复合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该方法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快速定位到最大功率点附近,再用电导增量法进行二次搜索,精确找到全局最优解。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光伏阵列在遮蔽或非遮蔽条件下,该复合控制方法的结果比粒子群优化算法和电导增量法更加精确,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遮蔽 粒子群优化算法 电导增量法 最大功率点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引入停止机制的改进爬山算法 被引量:47
12
作者 张小莲 李群 +2 位作者 殷明慧 叶星 邹云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28-134,共7页
针对爬山法(hill-climbing searching,HCS)在最大功率点(maximum power point,MPP)处存在的转速振荡和风速变化导致搜索方向误判的问题,提出1种具有扰动停止机制的改进爬山算法。该算法不仅继承了变步长爬山法快速搜索至MPP附近的优点,... 针对爬山法(hill-climbing searching,HCS)在最大功率点(maximum power point,MPP)处存在的转速振荡和风速变化导致搜索方向误判的问题,提出1种具有扰动停止机制的改进爬山算法。该算法不仅继承了变步长爬山法快速搜索至MPP附近的优点,还具有MPP检测和停止机制。在风机跟踪至MPP附近时,该机制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转速振荡对风机系统机械部件的磨损,而且克服了算法停止机制生效后风速再次变化时对搜索方向判断的干扰,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风能捕获效率。在简化风电系统模型的基础上,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系统 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 爬山法 最大功率点检测 停止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24
13
作者 刘观起 游晓科 +2 位作者 杨玉新 杜宝星 赵振云 《陕西电力》 2012年第2期18-22,共5页
在光伏发电系统中,为了提高光伏电池的利用效率,需要对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点进行准确和快速的跟踪。阐述和评价了目前国内外出现的几种方法的原理和特点,对这几种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探讨了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的发展思路,并对... 在光伏发电系统中,为了提高光伏电池的利用效率,需要对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点进行准确和快速的跟踪。阐述和评价了目前国内外出现的几种方法的原理和特点,对这几种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探讨了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的发展思路,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阵列 最大功率点 光伏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14
14
作者 邵龙 刘观起 胡婷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3年第2期80-85,共6页
阐述和评价了目前国内外出现的几种方法的原理和特点,对这几种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探讨了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的发展思路,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关键词 光伏阵列 最大功率点 光伏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级矩阵变换器直驱风力发电系统最大风能追踪 被引量:15
15
作者 邓文浪 谢敏 段斌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3-78,共6页
提出了一种双级矩阵变换器(two stage matrixconverter,TSMC)直驱风力发电系统最大风能追踪控制策略。基于爬山法,通过引入中间变量实现对系统捕获风能状态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集成控制的最大风能追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 提出了一种双级矩阵变换器(two stage matrixconverter,TSMC)直驱风力发电系统最大风能追踪控制策略。基于爬山法,通过引入中间变量实现对系统捕获风能状态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集成控制的最大风能追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算法。在Matlab中建立了TSMC风电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新的MPPT算法通过对风力发电系统逆变级无功功率分阶段性的控制,不仅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而且加快了系统捕获最大风能的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级矩阵变换器 最大风能追踪 直驱式风力发电 系统 永磁同步发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叶尖速比法和爬山搜索法相结合的风力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研究 被引量:40
16
作者 李咸善 徐浩 杜于龙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66-71,共6页
在风力发电机控制中采用叶尖速比法,可以实现快速功率跟踪,但常由于风速测量值与实际风速值不一致,导致无法达到最大功率点。由于爬山搜索法不需要测量风速,所以采用爬山搜索法和叶尖速比控制法相结合来实现快速最大功率跟踪。当风速变... 在风力发电机控制中采用叶尖速比法,可以实现快速功率跟踪,但常由于风速测量值与实际风速值不一致,导致无法达到最大功率点。由于爬山搜索法不需要测量风速,所以采用爬山搜索法和叶尖速比控制法相结合来实现快速最大功率跟踪。当风速变化超过±1 m/s时,采用叶尖速比控制法,按测量风速计算出参考转速,迅速跟随,达到指定转速后,切换到爬山搜索法,实现精确的最大功率跟踪。在Matlab环境下,建立了永磁直驱式风力发电机模型,仿真分析了风速变化时,采用叶尖速比法和爬山搜索法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实现最大功率快速而精确的跟踪,且具有很好的动态特性和稳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直驱式风力发电机 叶尖速比法 爬山搜索法:最大功率跟踪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时间纹波控制的太阳能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圣波 刘贺 赵燕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130-137,共8页
为了提高光伏太阳能转换率,拓展传统纹波控制技术的应用,该文提出了离散时间纹波控制算法,通过对纹波控制技术的离散化处理,将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问题转换为离散采样-控制问题。以太阳能板输出电压为状态量,在其处于极大值和极小值时对... 为了提高光伏太阳能转换率,拓展传统纹波控制技术的应用,该文提出了离散时间纹波控制算法,通过对纹波控制技术的离散化处理,将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问题转换为离散采样-控制问题。以太阳能板输出电压为状态量,在其处于极大值和极小值时对系统进行采样;随后采取离散时间纹波控制算法使系统快速追踪到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该文在Simulink系统中对离散时间纹波控制算法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1 000和200 W/cm^2,25℃的条件下,算法均可以快速准确地追踪到太阳能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追踪精度高达96%;在外部环境由1 000变为200 W/cm^2时,系统能够在0.1 s内准确地追踪到新的最大功率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系统 跟踪 算法 离散纹波控制 最大功率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非规则标识点过程的LiDAR点云数据目标提取 被引量:6
18
作者 赵泉华 张洪云 李玉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01-1210,共10页
针对LiDAR点云数据目标投影几何的非规则性,提出非规则标识点过程的LiDAR点云数据目标提取方法。首先,在投影平面上定义随机点过程,利用其随机点定位该平面上的目标投影,对每一随机点生成一组节点集以建模该目标投影几何,作为目标标识;... 针对LiDAR点云数据目标投影几何的非规则性,提出非规则标识点过程的LiDAR点云数据目标提取方法。首先,在投影平面上定义随机点过程,利用其随机点定位该平面上的目标投影,对每一随机点生成一组节点集以建模该目标投影几何,作为目标标识;假设地物目标高程值服从独立同一高斯分布,从而得到LiDAR点云数据高程测度模型;在贝叶斯理论架构下建立目标几何提取模型,并结合可逆跳变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Reversible Jump Markov Chain Monte Carlo,RJMCMC)算法模拟后验分布以及估计各参数;最后根据最大后验概率准则,求解最优目标提取模型。采用提出方法对LiDAR点云数据进行目标提取,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算法得到的检测精度均达到80%以上,最高精度为99.43%,得到了较好的检测结果。本文将传统的规则标识点过程拓展到非规则标识点过程,可以有效拟合任意形状目标几何。定性和定量的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识点过程 LiDAR点云数据 贝叶斯定理 最大后验概率 可逆跳变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uzzy-PI双模控制的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仿真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程启明 程尹曼 +1 位作者 倪仁杰 汪明媚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04-709,共6页
为了提高太阳电池阵列的工作效率和整个光伏发电系统的稳定性,在光伏发电系统中需要对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点进行跟踪。为了消除常规模糊跟踪算法在最大功率点附近出现的振荡问题,在分析光伏电池伏安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fuzzy-PI双模控... 为了提高太阳电池阵列的工作效率和整个光伏发电系统的稳定性,在光伏发电系统中需要对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点进行跟踪。为了消除常规模糊跟踪算法在最大功率点附近出现的振荡问题,在分析光伏电池伏安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fuzzy-PI双模控制策略,分析了该控制算法的原理,并对控制系统做了设计。Matlab/Simulink仿真表明fuzzy-PI双模控制能够快速、准确地跟踪最大功率点,避免了最大功率点处的振荡,提高了系统稳定性和能量转换效率,从而使整个双模控制兼有了MPPT精确性与快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功率点跟踪 光伏发电 占空比扰动法 fuzzy-PI双模控制 光伏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基神经网络跟踪光伏最大功率点的方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道华 胡秀云 +1 位作者 刘江峰 关凤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7-133,共7页
为了使光伏发电系统时刻工作在最大功率点处,构建了非对称基神经网络跟踪光伏最大功率点的方法,给出了该方法的具体实现步骤.依据光伏发电因素对发电效率的影响程度不同,构建了模糊因素隶属函数,计算出影响因素的模糊权值,并将该权值融... 为了使光伏发电系统时刻工作在最大功率点处,构建了非对称基神经网络跟踪光伏最大功率点的方法,给出了该方法的具体实现步骤.依据光伏发电因素对发电效率的影响程度不同,构建了模糊因素隶属函数,计算出影响因素的模糊权值,并将该权值融入到非对称基神经网络结构的构建中.通过固定基宽的径向基函数方法、传统的径向基函数方法以及文中方法,并采用4种数量的样本训练网络,通过网络训练时间及标准差进行对比,可得采用180个样本训练网络的精度最高,且文中方法获得网络的精度高于其他方法至少1个数量级以上.使用这种神经网络时刻识别光伏系统的工作参数,能使光伏系统通过滑动变阻器在任一时刻均能让内外电阻完全匹配,从而保证该系统时刻工作在最大功率点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技术 非对称基 神经网络 光伏 最大功率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