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9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iple point path prediction for height of burst explosion in highaltitude environment
1
作者 Rui Li Minghang Hu +4 位作者 Rui Sun Yajing Chen Yan Li Quan Wang Xiaorong Cu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4期109-119,共11页
Accurately forecasting the triple point(TP)path is essential for analyzing blast loads and assessing the destructive effectiveness of the height of burst explosion.Empirical models that describe the TP path under norm... Accurately forecasting the triple point(TP)path is essential for analyzing blast loads and assessing the destructive effectiveness of the height of burst explosion.Empirical models that describe the TP path under normal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environments are commonly employed;however,in certain configurations,such as at high-altitudes(HAs),the environment may involve low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conditions.The present study develops a theoretical prediction model for the TP path under reduced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conditions,utilizing the image bursts method,reflected polar analysis,and dimensional analysis.The model's accuracy is evaluated through numerical 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al data.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ediction model effectively evaluates the TP path under diminished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conditions,with most predictions falling within a±15%deviation.It was found that the TP height increases with altitude.As the altitude rises from 0 m to 10,000 m,the average TP height increases by 61.7%,87.9%,109.0%,and 134.3%for the scaled height of burst of 1.5 m,2.0 m,2.5 m,and 3.0 m,respectively.Moreover,the variation in TP height under HA environments closely mirrors that observed under corresponding reduced pressure conditions.In HA environments,only the effect of low-pressure conditions on the TP path needs to be considered,as the environmental lowtemperature has a minimal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st wave Triple point HIGH-ALTITUDE Mach reflection height of bur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avewatchⅢ模拟和统计方法在最大波高预报方面的评测分析
2
作者 王娟娟 侯放 +1 位作者 吴淑萍 王久珂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为了研究WavewatchⅢ(WWⅢ)海浪模型对最大波高的模拟能力及其与传统统计关系方法的差异,通过对两次台风浪过程的后报模拟和半年的业务化预报,分析了WWⅢ数值模拟的准确度及其与统计关系方法的精度差异。研究结果表明:WWⅢ数值模拟的最... 为了研究WavewatchⅢ(WWⅢ)海浪模型对最大波高的模拟能力及其与传统统计关系方法的差异,通过对两次台风浪过程的后报模拟和半年的业务化预报,分析了WWⅢ数值模拟的准确度及其与统计关系方法的精度差异。研究结果表明:WWⅢ数值模拟的最大波高(Hmax)的精度略低于有效波高(Hs),但也达到了24 h预报相对误差(H_(max)≥1 m)低于18%、相关系数高于0.94的水平,模拟精度可靠,可以用于业务化预报;与两种统计关系方法(H_(max)和H_(s)分别为1.42和1.52)计算的最大波高相比,数值模拟的精度总体与其相当,但在H_(max)和H_(s)比值大于1.65这种易出现危险的海况下,数值模拟具有更高的准确性,更适合应用于海浪预警报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波高 wavewatchⅢ模型 数值模拟 统计关系 预报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study on maximum rebound ratio in blasting wave propagation along radian direction normal to joints 被引量:4
3
作者 雷卫东 滕军 +2 位作者 HEFNY A 赵坚 关炯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6年第6期743-748,共6页
In the process of 2-D compressional wave propagation in a rock mass with multiple parallel joints along the radian direction normal to the joints, the maximum possible wave amplitude corresponding to the points betwee... In the process of 2-D compressional wave propagation in a rock mass with multiple parallel joints along the radian direction normal to the joints, the maximum possible wave amplitude corresponding to the points between the two adjacent joints in the joint set is controlled by superposition of the multiple transmitted and the reflected waves, measured by the maximum rebound ratio. Parametric studies on the maximum rebound ratio along the radian direction normal to the joints were performed in universal distinct element cod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rebound ratio is influenced by three factors, i.e., the normalized normal stiffness of joints, the ratio of joint spacing to wavelength and the joint from which the wave reboun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ximum rebound ratio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is generalized into five charts. Those charts can be used as the prediction model for estimating the maximum rebound rati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 compressional wave maximum rebound ratio stiffness of joi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AVEWATCH Ⅲ和SWAN模式在南海北部海域海浪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江丽芳 张志旭 +1 位作者 齐义泉 陈荣裕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7-37,共11页
基于1987年9月到1988年8月期间南海北部的一个浮标资料,首先分析了美国环境预报中心(NCEP)和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联合推出的再分析风场在南海北部海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NCEP/NCAR再分析风场在一定程度上与浮标观测结果相一致。然后利... 基于1987年9月到1988年8月期间南海北部的一个浮标资料,首先分析了美国环境预报中心(NCEP)和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联合推出的再分析风场在南海北部海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NCEP/NCAR再分析风场在一定程度上与浮标观测结果相一致。然后利用NCEP/NCAR再分析风场作为海浪模式输入场,评估了WAVEWATCHⅢ(WW3)和Simulating Waves Nearshore(SWAN)这2个海浪模式在南海北部海域模拟海浪的能力,结果表明在季风和季风转换期间,WW3模式和SWAN模式对有效波高的模拟能力几乎一致。在季风期间,WW3模式对平均波周期的模拟能力优于SWAN模式;而在季风转换时期,SWAN模式模拟平均波周期的能力较好。此外,还利用WW3模拟结果分析了南海北部海域海浪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有效波高受季风影响呈显著的季节变化,平均波周期呈现相对显著的半年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waveWATCH SWAN 有效波高 平均波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定位的输电线长动态修正及综合行波测距方法
5
作者 李振兴 刘凯 +3 位作者 胡聪 皮志勇 翁汉琍 李振华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5-135,共11页
高压输电线路在不同负载下线长动态变化,进而影响基于固定线长的行波测距结果。考虑架空地线不受负荷影响,以地线为参考,应用图像识别定位技术标定地线、输电线相对坐标,并基于架空线路方程的理论推导实现输电线长动态修正。考虑输电杆... 高压输电线路在不同负载下线长动态变化,进而影响基于固定线长的行波测距结果。考虑架空地线不受负荷影响,以地线为参考,应用图像识别定位技术标定地线、输电线相对坐标,并基于架空线路方程的理论推导实现输电线长动态修正。考虑输电杆塔等高、不等高场景,以悬链线方程为基础,转换应力/比载之比为单一变量,对应图像识别定位的地线-输电线高差H构建输电线长修正模型。进一步考虑视觉下的等间隔多点高差分布,应用曲线拟合技术,实现输电线长动态修正。最后将修正线长应用到单端和双端行波测距中,并提出基于最小误差的综合行波测距权重分配,仿真验证了所提线长修正效果及其测距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长修正 行波测距 地线-输电线高差 图像识别 曲线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变量机器学习的CYGNSS有效波高反演模型
6
作者 张云 肖盛 +3 位作者 姜丽菲 孟婉婷 杨树瑚 韩彦岭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03-1513,共11页
旋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CYGNSS)提供了高质量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信号(GNSS-R)技术数据,能可靠地用于有效波高(SWH)的反演。由于CYGNSS的高动态性,导致接收信号很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海况的复杂性使简单模型难以准确反演SWH。为... 旋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CYGNSS)提供了高质量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信号(GNSS-R)技术数据,能可靠地用于有效波高(SWH)的反演。由于CYGNSS的高动态性,导致接收信号很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海况的复杂性使简单模型难以准确反演SWH。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多变量SWH反演模型,根据海浪的形成机理及对CYGNSS参数与SWH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分析选取出相关参数,并设计5参数、9参数和17参数3种训练方案。随后利用随机森林(RF)和卷积神经网络(CNN)对反演模型进行训练和验证,并将SWH反演结果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参考值进行比较。最佳的反演模型是17参数CNN反演模型,均方根误差(RMSE)为0.1840 m,相关系数R^(2)=0.9485。与17参数CNN反演模型相比,9参数CNN反演模型减少了24%的训练时间,并且精度损失很小。但9参数反演模型相较17参数反演模型在泛化评估方面表现不佳。因此,为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将风速作为参数添加到17参数反演模型中,得到了17+1参数泛化模型。其中,最佳的泛化模型是17+1参数RF泛化模型,RMSE为0.4971 m,R^(2)=0.5846。有效地证明了所提模型在SWH反演中具有良好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波高 旋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星载GNSS-R 机器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量密度下波浪能发电装置及控制方法综述
7
作者 王振春 彭建国 黄勇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4-662,共9页
首先系统探讨波浪能发电领域的研究现状,详细介绍波浪能发电的基本原理、装置分类,列举常规环境和低密度环境下波浪能转换装置的应用实例。其次,从无源阻尼控制、无功控制和智能控制等多个角度介绍波浪能转换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其在低能... 首先系统探讨波浪能发电领域的研究现状,详细介绍波浪能发电的基本原理、装置分类,列举常规环境和低密度环境下波浪能转换装置的应用实例。其次,从无源阻尼控制、无功控制和智能控制等多个角度介绍波浪能转换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其在低能量密度下的应用。最后,展望波浪能发电技术的发展方向,指出未来的研究趋势将主要集中在多算法融合的波浪能控制方法和低密度海洋环境下的波浪能发电技术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能 低能量密度 波浪能发电装置 最大波能捕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OW3D的V型河道滑坡涌浪首浪高度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王环玲 冯业林 +2 位作者 粟焕 赵富刚 马行生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19,共7页
滑坡涌浪是影响山区水库安全运行的主要威胁之一,研究V型河道滑坡涌浪的首浪特征和影响因素对库区灾害防治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FLOW3D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V型河道滑坡涌浪灾害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V型河道滑坡涌浪计算模型,考虑滑坡体... 滑坡涌浪是影响山区水库安全运行的主要威胁之一,研究V型河道滑坡涌浪的首浪特征和影响因素对库区灾害防治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FLOW3D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V型河道滑坡涌浪灾害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V型河道滑坡涌浪计算模型,考虑滑坡体体积、滑速、河道水深、岸坡倾角、滑床摩擦系数等因素,进行了35组不同工况下的滑坡涌浪数值模拟,获取滑坡入水产生涌浪的过程和首浪高度.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经验公式进行了对比,分析不同因素对首浪高度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河道水深、滑床摩擦系数与首浪高度呈负相关,滑坡体积、入水速度、岸坡倾角与首浪高度呈正相关.各因素对首浪高度的影响程度关系为:入水速度>滑坡体积>岸坡倾角>河道水深>滑床摩擦系数.本文研究为山区水库滑坡涌浪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涌浪 首浪高度 敏感性分析 V型河道 FLOW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驱式波浪发电系统串级LADRC功率优化控制技术
9
作者 张斌 段汉年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5-653,共9页
通过结合浮子在波浪中的受力运动方程与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模型,构建等效电路,设计一种基于降阶线性状态观测器(RLESO)的双闭环串级线性自抗扰(LADRC)控制算法,且以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电压电流为输入,设计无传感器速度滑模观测器替代传统速... 通过结合浮子在波浪中的受力运动方程与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模型,构建等效电路,设计一种基于降阶线性状态观测器(RLESO)的双闭环串级线性自抗扰(LADRC)控制算法,且以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电压电流为输入,设计无传感器速度滑模观测器替代传统速度传感器。仿真结果表明,所提速度观测器可对实际速度予以准确估计,基于RLESO的串级LADRC控制策略于表现出良好的跟踪效果,拥有较好得抗干扰能力和鲁棒性,功率输出优化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能 波能转换 最大功率点跟踪 线性自抗扰控制器 降阶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 无速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卷积和加权损失的浪高预测模型
10
作者 郑宗生 赵泽骋 +1 位作者 张月维 王绪龙 《海洋测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51,共5页
有效波高(significant wave heights,SWH)是海浪运动的重要参数,准确的波高预测对于海上安全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深度学习方法难以有效提取波浪场的多尺度特征,以及深度学习数据集中的浪高样本等级分布不平衡问题,提出一种区域浪高预... 有效波高(significant wave heights,SWH)是海浪运动的重要参数,准确的波高预测对于海上安全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深度学习方法难以有效提取波浪场的多尺度特征,以及深度学习数据集中的浪高样本等级分布不平衡问题,提出一种区域浪高预测模型AC-LSTM(adaptive convlution LSTM)。该方法使用自适应卷积(Adaptive Convlution)提取波浪场的局部和全局特征,选择性地融合多尺度特征;使用考虑浪高等级的加权损失函数,缓解浪高数据中的类别不平衡问题。提出的模型在南海再分析数据集上进行实验,模型12 h的MAE、RMSE分别为0.152 m、0.223 m,表现优于流行的时空预测模型,可以有效进行区域浪高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波高预测 循环神经网络 自适应卷积 加权损失函数 多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钠管道膨胀节设计及性能影响研究
11
作者 梁胜莹 刘凯 +1 位作者 王国芝 刘一哲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28-133,共6页
快堆电站钠管道上设置膨胀节来吸收热补偿位移,可降低管道、支吊架布置难度,有效缩短钠管道长度和弹簧支吊架数量,实现设备紧凑化布置,缩小工艺间尺寸,提高经济性。为了支持一体化快堆工程建设,需对高温钠管道膨胀节开展设计研究。根据... 快堆电站钠管道上设置膨胀节来吸收热补偿位移,可降低管道、支吊架布置难度,有效缩短钠管道长度和弹簧支吊架数量,实现设备紧凑化布置,缩小工艺间尺寸,提高经济性。为了支持一体化快堆工程建设,需对高温钠管道膨胀节开展设计研究。根据相关规范,采用公式法对膨胀节关键结构参数进行设计计算,研究了膨胀节关键结构参数对膨胀节长度、吸收位移和刚度等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膨胀节壁厚、波纹平均半径、波高对膨胀节的性能均有不同程度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波距的增加,膨胀节最大可吸收轴向位移也逐渐增加。当波距一定时,随波高的增加,膨胀节最大可吸收轴向位移也会增加。在设计膨胀节时可适当增加波高,以降低刚度。若膨胀节吸收的位移越大,相应的疲劳次数减少。在满足最小疲劳寿命需求下,单位波纹展开长度吸收位移越大,膨胀节的总长度越小,可提高膨胀节制造经济性。综上,膨胀节的结构参数影响膨胀节的吸收位移、刚度、疲劳寿命等性能。在设计膨胀节时,通过选取合适的波高、波距等结构参数,使膨胀节在满足性能要求基础上提高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钠管道 膨胀节 波高 波距 吸收位移 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能装置-浮式防波堤集成系统获能消波特性研究
12
作者 王治林 史宏达 +3 位作者 曹飞飞 韩蒙 易惜 马旭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共6页
基于空间共享和成本分摊理念提出一种由振荡浮子式波能装置和浮式防波堤相结合的集成系统,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建立耦合数值模型,并研究集成系统水动力性能,分析动力输出系统(PTO)阻尼、波能装置与浮式防波堤间距、波能装置宽度对集成... 基于空间共享和成本分摊理念提出一种由振荡浮子式波能装置和浮式防波堤相结合的集成系统,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建立耦合数值模型,并研究集成系统水动力性能,分析动力输出系统(PTO)阻尼、波能装置与浮式防波堤间距、波能装置宽度对集成系统能量捕获和消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集成系统相对运动优于波能装置与固定式防波堤集成系统以及单独的波能装置。PTO阻尼系数的合理选取可使集成系统具有较优的能量捕获和消波性能;间距的减小和波能装置宽度的增加可改善集成系统能量捕获性能,转换效率可达7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能转换 能量吸收 浮式防波堤 波浪透射 窄缝间波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波谱仪观测和再分析数据的热带气旋海浪有效波高数据重构研究
13
作者 任宇恒 高源 +1 位作者 王运华 孙建 《热带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55,共8页
有效波高数据是研究热带气旋海浪预测方法和反演技术的前提,文章利用中法海洋卫星(China-France oceanography satellite,CFOSAT)波谱仪(surface waves investigation and monitoring,SWIM)高精度有效波高观测数据,校正欧洲中期天气预... 有效波高数据是研究热带气旋海浪预测方法和反演技术的前提,文章利用中法海洋卫星(China-France oceanography satellite,CFOSAT)波谱仪(surface waves investigation and monitoring,SWIM)高精度有效波高观测数据,校正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第5代再分析资料(the fifth generation ECMWF reanalysis,ERA5)在高海况下低估有效波高的误差,为构建高精度、大样本量的热带气旋海浪有效波高数据集提供了一种可靠方法。首先,由于ERA5与SWIM数据存在时空分辨率差异,文章利用经纬度变换和反距离加权法空间插值对两种数据进行时空匹配。然后,通过数据对比得到了ERA5误差随SWIM有效波高增大而增大的相关关系,进而使用线性回归方法构建了从ERA5到SWIM的有效波高重构方程。最后,使用两处美国国家数据浮标中心(National Data Buoy Center,NDBC)浮标数据对重构方程进行了验证,对于5m以上海浪,ERA5有效波高数据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从重构前的1.65m和1.08m降低到重构后的1.18m和0.71m,证明了重构方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谱仪 ERA5 有效波高 热带气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云三号E星GNSS-R反演有效波高敏感性分析
14
作者 黄飞雄 夏俊明 +6 位作者 尹聪 孙越强 白伟华 翟晓春 徐娜 陈林 胡秀清 《空间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3-363,共11页
星载全球导航卫星反射遥感(GNSS-R)是一种利用导航卫星L波段信号前向准镜面反射的新型海洋遥感技术.通过对比GNSS-R技术与其他微波遥感技术的异同,在测量方法上提出了两种GNSS-R反演有效波高的技术路线.一种为基于GNSS-R归一化时延波形... 星载全球导航卫星反射遥感(GNSS-R)是一种利用导航卫星L波段信号前向准镜面反射的新型海洋遥感技术.通过对比GNSS-R技术与其他微波遥感技术的异同,在测量方法上提出了两种GNSS-R反演有效波高的技术路线.一种为基于GNSS-R归一化时延波形前沿斜率的直接测量方法,另一种为基于GNSS-R海面粗糙度的间接测量方法.通过理论分析,结合风云三号E星实测数据,分析了两种方法的可行性和敏感性.结果表明,受限于当前体制下的GNSS信号带宽,GNSS-R测距精度不足,其波形前沿斜率对有效波高几乎无敏感性,无法用于反演;GNSS-R测量的海面粗糙度可以用于反演有效波高,精度为0.5~0.55 m,虽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可作为一种获取有效波高数据的良好补充手段.研究结果可为后续GNSS-R卫星任务的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遥感 有效波高 敏感性分析 海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渤黄海海浪波高场预报模型构建与训练方法研究
15
作者 徐维真 李锐 +3 位作者 胡伟 崔学荣 许超 王宁 《海洋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共14页
针对目前海浪智能预报模型训练要素单一、对海浪自然特征考虑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多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渤黄海有效波高场的预报方法并分别予以讨论。根据渤、黄海海浪有效波高的变化特点,提出分季节、考虑地形、风涌浪分离、逐时预报四... 针对目前海浪智能预报模型训练要素单一、对海浪自然特征考虑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多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渤黄海有效波高场的预报方法并分别予以讨论。根据渤、黄海海浪有效波高的变化特点,提出分季节、考虑地形、风涌浪分离、逐时预报四个预报方法和一种边界处理方法,分别建立对应的预报模型,并用Optuna算法对模型的超参数进行优化。利用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空间均方根误差(Spatially Averaged Root Mean Square Error,SARMSE)分析实验结果发现,采用全部风速和有效波高数据训练的模型预报误差较大,大部分区域的RMSE在0.200 m以上,黄海南部区域的RMSE在0.300 m以上,SARMSE为0.231 m。采用五种方法均可降低模型的预报误差:分季节预报中各个季节预报结果的整体RMSE均有所下降,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SARMSE分别为0.181 m、0.180 m、0.192 m、0.185 m;考虑地形的影响后RMSE下降最明显的区域位于黄海南部,SARMSE为0.202 m;风涌浪分离的预报结果SARMSE为0.199 m,风浪波高的预报效果优于涌浪;对24 h波高进行逐时预报的SARMSE为0.172 m,相对于24 h直接预报可有效降低误差;通过扩大预报区域可将SARMSE降至0.208 m。通过本研究发现,在模型构建和训练中增加对于多训练要素和海浪特征的考虑,可以提高渤黄海有效波高的预报精度,相较于直接采用风速和有效波高预报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有效波高 海浪智能预报 物理机制 边界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拼接原子光刻光栅衍射性能研究
16
作者 吴益泽 薛栋柏 +3 位作者 肖光旭 沈俊宇 邓晓 孔明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8-237,共10页
光栅干涉仪作为一种精密位移测量手段,具备高精度、高分辨力以及强抗干扰能力等优势。光栅作为干涉仪的测量基准,其周期准确性与位移测量结果的精度直接相关。基于原子光刻沉积技术的原子光刻光栅周期直接溯源至铬原子跃迁频率,将其运... 光栅干涉仪作为一种精密位移测量手段,具备高精度、高分辨力以及强抗干扰能力等优势。光栅作为干涉仪的测量基准,其周期准确性与位移测量结果的精度直接相关。基于原子光刻沉积技术的原子光刻光栅周期直接溯源至铬原子跃迁频率,将其运用于光栅干涉仪的研制,使得测量结果可直接溯源,保障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然而单次原子光刻制备的光栅面积较小,限制了干涉仪的测量量程。尽管采用拼接原子光刻技术可实现原子光刻光栅面积的延拓,且理论上不引入周期误差,但是拼接区域光栅峰谷高度存在不均匀性,将会影响光栅的衍射效率。文中基于严格耦合波分析理论对拼接原子光刻光栅的衍射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当光栅峰谷高度从30~85 nm改变时,TE偏振入射光对应衍射效率从0.3%升高至1.9%,TM偏振入射光对应衍射效率随着峰谷高度变化逐步升高,最大值可达36.8%。同步进行了光栅衍射性能的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实验测试结果与仿真理论结果的变化趋势一致。该研究为基于拼接原子光刻光栅的直接溯源型光栅干涉仪测量量程扩展提供了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拼接原子光刻光栅 峰谷高度 衍射效率 严格耦合波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通波理论的内河航道拥塞度预测方法研究
17
作者 余庆 赖伟鑫 +2 位作者 曹德胜 万程鹏 沈欣怡 《中国航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9,共10页
为实现对航道拥塞度的预测,基于交通波理论提出一种考虑最大排队长度的拥塞度预测方法。模型基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数据提取交通流特征参数,结合船舶在不同水域的航行行为差异,提出航路特征区域划分方法。在此基础上,选取交通波理... 为实现对航道拥塞度的预测,基于交通波理论提出一种考虑最大排队长度的拥塞度预测方法。模型基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数据提取交通流特征参数,结合船舶在不同水域的航行行为差异,提出航路特征区域划分方法。在此基础上,选取交通波理论中排队长度作为拥塞度评价指标,提出基于高斯过程回归的最大排队长度预测方法,实现对航道拥塞程度的预测。针对长江流域裕溪河段开展案例研究,结果表明:该航段2020年7月最大排队长度理论值为0.98 km,建立回归模型的Adjusted R^(2)为0.88,预测最大排队长度1.34 km,与理论值误差0.37 km。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可解释性,能实现对航道拥塞度的预测,本研究可为海事监管服务水平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BSCAN聚类 交通波理论 最大排队长度 高斯过程回归 交通流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的压力式海洋波浪高度传感器
18
作者 刘兆坤 杜大伟 +5 位作者 赵强 陈东营 惠力 张文 孙鹏 郭风祥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0-161,共12页
波浪的实测数据对海浪模型校准、海上生产实践以及海洋灾害预防具有重要作用。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的压力式海洋波浪高度传感器,实现对海洋波浪高度的实时测量。采用有限元分析对传感器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并对传感器的测量原理... 波浪的实测数据对海浪模型校准、海上生产实践以及海洋灾害预防具有重要作用。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的压力式海洋波浪高度传感器,实现对海洋波浪高度的实时测量。采用有限元分析对传感器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并对传感器的测量原理进行理论分析。通过标定实验可知该波浪高度传感器的压力灵敏度为-9.486 nm/MPa,有效测量量程为0~0.3 MPa。针对传统零线提取方法存在的零点遗漏问题,提出了基于平滑先验方法的波浪零线选取方法,实现零点动态选择,该方法在复杂海洋条件下表现出更好的适用性。外场实验结果表明,该波浪高度传感器各波高特征值的变化趋势与SBF3-2型波浪浮标的测量结果一致,两者相关系数均高于0.85,验证了光纤布拉格光栅海洋波浪高度传感器的可行性。该传感器具有水下无源、抗电磁干扰、信号传输速度快的特点,可为近岸波高测量提供一种新的光学测量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布拉格光栅 波高传感器 压力测量 海岸监测 海洋波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长期服役港口工程结构的极值波高研究
19
作者 王兴超 古李田 贡金鑫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84,共9页
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导致的波浪极值高度非平稳性是超长期服役沿海港口结构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收集了中国南方某海域的波浪数据,将极值波高视作非平稳随机过程,分析得到年最大有效波高的概率分布和设计使用年限内有效波高的概率分... 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导致的波浪极值高度非平稳性是超长期服役沿海港口结构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收集了中国南方某海域的波浪数据,将极值波高视作非平稳随机过程,分析得到年最大有效波高的概率分布和设计使用年限内有效波高的概率分布;确定了不同重现期的波浪高度特征值;得到了设计使用年限内最大波高的概率分布。结果表明:该海域的有效波高年最大值随时间呈增大趋势,其截口分布为极值I型分布;现行港工设计规范采用的按平稳过程考虑的重现期50年的有效波高特征值为基准,按非平稳随机过程考虑时重现期为50、100、150和200年的有效波高特征值调整系数分别为1.03、1.14、1.22和1.28;不同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最大波高近似服从极值I型分布。该结果可为更新设计规范、优化风险评估及适应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为气候变化背景下海洋工程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研究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工程 波高 非平稳过程 概率分布 特征值 重现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4—2022年期间渤黄东海海浪波高的时空变化研究
20
作者 章思怡 高志一 赵栋梁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29,共14页
基于浮标观测数据,验证了不同拖曳系数参数化方案下第三代海浪模式WAVEWATCHⅢ(WW3)对波浪的模拟能力。在此基础上,应用WW3计算了2004—2022年期间渤黄东海的波高特征,发现波高总体变化强度由季节变化主导,秋冬季节有效波高大于春夏季... 基于浮标观测数据,验证了不同拖曳系数参数化方案下第三代海浪模式WAVEWATCHⅢ(WW3)对波浪的模拟能力。在此基础上,应用WW3计算了2004—2022年期间渤黄东海的波高特征,发现波高总体变化强度由季节变化主导,秋冬季节有效波高大于春夏季节。季节尺度上,在逐网格尺度上给出了有效波高出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主要月份。在年际尺度上,黄海有效波高的年平均时间序列的变异系数在4.5%以上,其年际变化相对强度明显强于渤海和东海;有效波高与风速高度相关,且两者在黄海和东海与厄尔尼诺呈现负相关关系,负相关最强的区域位于台湾海峡,最高相关系数分别达-0.77和-0.72,而在渤海北部海域则呈现较弱的正相关关系。另外,对波高长期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发现夏季风强度的明显下降导致台湾岛东侧海域有效波高出现较强的负趋势,强度达0.006 m/a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波高 waveWATCHⅢ模式 渤黄东海 拖曳系数 多尺度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