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n-complete relief method for measuring surface stresses in surrounding rocks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凤鹏 邱兆国 冯夏庭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9期3665-3673,共9页
The measurement of surface stresses in surrounding rocks with the use of a relief method of annular hole-drilling was studied by numerical analysis. The stress relief process by hole-drilling was then simulated with t... The measurement of surface stresses in surrounding rocks with the use of a relief method of annular hole-drilling was studied by numerical analysis. The stress relief process by hole-drilling was then simulated with the use of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influences of the borehole diameter(d), the initial stresses and the ratio of the initial principle stresses on the variations of the remained stress and the released stress in function of the relief depth(h) were discusse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non-dimensional ratio of the released principle strains and that of the initial principle stresses, and the effect of the elastic modulus and the Poisson ratio of the rock mass on the stress relief curve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ess relief behavior formulated with the non-dimensional ratio of the released stress and the ratio of h/d is only sensitive to the ratio of the initial principle stresses and the Poisson ratio. The stresses are completely released when h equals 1.6d, and the tensile stresses take place on the bore core surface in the relief measurement process. Finally, a non-complete relief method of annular hole-drilling for measuring surface stress in surrounding rocks is proposed and the procedure is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complete relief method surface stress in surrounding rock stress relief rate ratio of initial principal stresses ratioof released principal strai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软下硬地层大跨暗挖地铁车站拱盖法施工力学效应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麻凤海 张雨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61,共10页
为研究上软下硬地层大跨暗挖地铁车站拱盖法施工的力学效应,以大连地铁4号线东南山站为研究背景,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运用MIDAS-GTS/NX有限元软件,研究地铁车站拱盖法施工全程的围岩变形及稳定性并与现场实测数据对比... 为研究上软下硬地层大跨暗挖地铁车站拱盖法施工的力学效应,以大连地铁4号线东南山站为研究背景,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运用MIDAS-GTS/NX有限元软件,研究地铁车站拱盖法施工全程的围岩变形及稳定性并与现场实测数据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沉降由车站中线向两侧逐渐递减,影响区域约为车站开挖跨度的2倍;围岩变形和应力具有明显对称性,拱部围岩以沉降为主,高边墙以隆起为主,拱部跨中向隧道净空入侵,大拱脚向围岩入侵;围岩最大主应力均为压应力,拱脚尖角部位存在应力集中现象;围岩塑性区作用位置随车站施工不断变化,最终集中作用于高边墙位置处;通过Peck公式预测地表沉降,验证在上软下硬地层中采用拱盖法施工的可行性,为实际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挖地铁车站 拱盖法施工 围岩变形 Peck沉降预测 围岩塑性区 围岩最大主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向非等压应力场下围岩主应力差与塑性区分布关系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刘洪涛 韩子俊 +5 位作者 韩洲 陈子晗 韦晟杰 刘勤裕 程文聪 吴双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1-306,共16页
首先,以弹性理论为基础推导出考虑巷道轴向应力影响的主应力差解析式,通过变化水平侧压比、轴向侧压比研究完全弹性条件时不同应力场下主应力差分布形态演化规律。其次,推导出考虑轴向应力作用的围岩塑性区近似解,研究不同应力环境下围... 首先,以弹性理论为基础推导出考虑巷道轴向应力影响的主应力差解析式,通过变化水平侧压比、轴向侧压比研究完全弹性条件时不同应力场下主应力差分布形态演化规律。其次,推导出考虑轴向应力作用的围岩塑性区近似解,研究不同应力环境下围岩的塑性区形态演化规律。最后,对比分析主应力差及塑性区形态特征,研究二者分布形态的对应关系,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弹性理论下,三向应力场条件的主应力差值分布会呈现圆形、椭圆形、蝶形3种形态的演化规律;在考虑巷道塑性破坏的情况下,主应力差值在σx、σz较小一侧形成峰值壳,在较大一侧形成卸压壳。在不同水平侧压比及轴向侧压比情况下,围岩塑性区形态会呈现圆形—椭圆形、椭圆形—蝶形、蝶形恶性扩展3个阶段的演化过程。巷道主应力差的分布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塑性区形态,主应力差和塑性区在相同应力条件下的形态特征具有逐一对应关系,且二者形态在很大程度上由水平侧压比决定,轴向侧压比对塑性区形态影响较小。160206回风巷在偏转式主应力差集中区形成非对称异化特征。本文基于分析及现场破坏情况提出的联合协同支护技术在现场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应力差 轴向应力 巷道塑性区 非静水压力场 围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收敛——约束法的剪胀——软化型隧道围岩——支护结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浩 刘文学 +2 位作者 周书东 张光雄 刘红岩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5-53,共9页
目前的隧道围岩支护结构计算方法未能很好地同时考虑围岩剪胀及软化特性和中间主应力的共同影响。首先介绍了考虑岩石剪胀及软化效应的隧道围岩力学模型及考虑中间主应力的广义SMP强度准则。而后,根据收敛—约束法中隧道纵向变形曲线、... 目前的隧道围岩支护结构计算方法未能很好地同时考虑围岩剪胀及软化特性和中间主应力的共同影响。首先介绍了考虑岩石剪胀及软化效应的隧道围岩力学模型及考虑中间主应力的广义SMP强度准则。而后,根据收敛—约束法中隧道纵向变形曲线、围岩特征曲线、支护特征曲线的相互关系,建立了能够同时考虑隧道围岩剪胀及软化特性和中间主应力影响的隧道围岩—支护结构相互作用力学模型,并验证了其合理性。最后,采用敏感性分析分别探讨了地应力参数、支护结构参数和岩石参数对围岩最终位移、支护结构最终支护力及变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应力的增加将导致围岩变形及塑性区增大,所需支护力增加。中间主应力系数对计算结果有较大影响,应予以考虑;支护结构弹性模量的增加可以提高支护力,并大幅度减少围岩和支护结构变形;岩石弹性模量及临界软化系数的增加可以降低围岩变形及支护结构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剪胀及软化 广义SMP强度准则 中间主应力 围岩—支护结构相互作用 参数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的圆形巷道围岩弹塑性分析 被引量:56
5
作者 张小波 赵光明 孟祥瑞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1期30-37,共8页
考虑不同程度的中间主应力对屈服的影响,以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作为巷道围岩的塑性条件,推算出巷道围岩弹塑性区应力、塑性区半径和位移的解析解。研究表明,中间主应力对塑性区半径和位移的大小以及围岩应力的分布均有重要影响,并且... 考虑不同程度的中间主应力对屈服的影响,以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作为巷道围岩的塑性条件,推算出巷道围岩弹塑性区应力、塑性区半径和位移的解析解。研究表明,中间主应力对塑性区半径和位移的大小以及围岩应力的分布均有重要影响,并且验证了中间主应力效应的区间性。用单因素分析法,分别考虑不同内聚力、内摩擦角、原岩应力和支护阻力情况下,塑性区半径和位移的Drucker-Prager准则解、Mohr-Coulomb准则解和统一强度准则解的变化规律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表明:相同条件下,塑性区半径及位移的Drucker-Prager准则解比Mohr-Coulomb准则解和统一强度准则解大,并且在较高内聚力、较低内摩擦角或较低原岩应力情况下Drucker-Prager准则解接近于Mohr-Coulomb准则解。采用Flac3D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较为吻合。因此,适当的应用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将更能保证工程实践的安全性,更具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 巷道围岩 弹塑性分析 中间主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扁平状大断面公路隧道施工力学响应数值模拟 被引量:38
6
作者 蒋树屏 胡学兵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8-182,共5页
结合昆明-古林高速公路上的阳宗隧道的设计和地质情况,对软弱围岩条件下的扁平状大断面公路隧道采用不同方法施工时的力学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围岩和支护结构体非线性力学行为的地应力场、位移场,确定了适合于大断面公路隧道的合... 结合昆明-古林高速公路上的阳宗隧道的设计和地质情况,对软弱围岩条件下的扁平状大断面公路隧道采用不同方法施工时的力学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围岩和支护结构体非线性力学行为的地应力场、位移场,确定了适合于大断面公路隧道的合理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施工方法 软弱围岩 力学响应 数值模拟 支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非线性脆性损伤和中间主应力影响的圆形巷道围岩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张小波 赵光明 +3 位作者 孟祥瑞 潘锐 马文伟 董春亮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339-346,共8页
针对岩石的脆性破坏特征及峰后力学性能的劣化损伤,引入非线性脆性损伤本构模型,得到三维连续损伤演化方程。将圆形巷道围岩划分为松动破裂区、脆性损伤区、弹性区,考虑中间主应力的作用,采用统一强度准则和连续损伤力学方法,对巷道围... 针对岩石的脆性破坏特征及峰后力学性能的劣化损伤,引入非线性脆性损伤本构模型,得到三维连续损伤演化方程。将圆形巷道围岩划分为松动破裂区、脆性损伤区、弹性区,考虑中间主应力的作用,采用统一强度准则和连续损伤力学方法,对巷道围岩力学状态进行极限平衡分析,推导出围岩损伤破裂半径及应力场分布的解析表达式。通过算例,分析了中间主应力、围岩脆性特征和损伤程度对理论解的影响。分析表明:中间主应力作用越大,围岩的损伤破裂半径越小,切向应力峰值距离巷道越近;脆性强弱对围岩应力分布的影响只局限在脆性损伤区内,围岩的脆性越强,损伤破裂半径越大,脆性损伤区内的切向应力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围岩的残余强度越小,松动破裂程度越大,损伤破裂半径越大,切向应力峰值向围岩深部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性损伤 中间主应力 巷道围岩应力 残余强度 损伤破裂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渗流剪胀和中间主应力的隧洞围岩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范浩 刘万荣 +1 位作者 付腾飞 李少波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9-145,共7页
为研究隧洞围岩的稳定性,在考虑渗流、剪胀和中间主应力的基础上,依据弹塑性理论和非关联流动法则推导出隧洞围岩应力场和位移场的解析式,分析衬砌反力和洞壁位移的关系,并得到围岩-衬砌特征曲线。结果表明:渗流和中间主应力对隧洞围岩... 为研究隧洞围岩的稳定性,在考虑渗流、剪胀和中间主应力的基础上,依据弹塑性理论和非关联流动法则推导出隧洞围岩应力场和位移场的解析式,分析衬砌反力和洞壁位移的关系,并得到围岩-衬砌特征曲线。结果表明:渗流和中间主应力对隧洞围岩应力场和位移场均有较大的影响,考虑渗流相对于不考虑渗流时,切向应力峰值更大,塑性区半径更小;随着中间主应力的增大,塑性区半径变小,塑性区位移增大;剪胀仅影响围岩位移场,对应力场无影响,剪胀角越大,塑性区位移越大;围岩和衬砌存在相互协调作用的关系,中间主应力越大,最佳衬砌力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洞围岩 稳定性 渗流 剪胀 中间主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地应力测量与岩爆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刘元坤 罗超文 尹健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1期94-95,共2页
通过对我国西部一些重点工程的地应力测量,大致得出西部工程的应力状态,并从实测地应力资料出发,采用现有的、普遍应用的岩爆判别准则,对这些工程在施工开挖期间的地下工程进行岩爆预测分析。
关键词 地应力 岩爆 判别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中主应力后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孔超 仇文革 +1 位作者 章慧健 刘凯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7-73,共7页
在分析中主应力对隧道围岩强度影响的基础上,采用FLAC3。有限差分元软件,建立考虑中主应力的岩体强度准则本构模型,并同摩尔库伦准则相比较,研究考虑中主应力后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中主应力后,计算得到的岩体... 在分析中主应力对隧道围岩强度影响的基础上,采用FLAC3。有限差分元软件,建立考虑中主应力的岩体强度准则本构模型,并同摩尔库伦准则相比较,研究考虑中主应力后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中主应力后,计算得到的岩体强度较不考虑时显著增加,当中主应力大于等于岩体抗压强度时,围岩强度提高75%-200%;若围岩服从摩尔库伦准则,则在一定数值范围内,中主应力不影响隧道中围岩的应力分布,且对拱顶沉降及塑性区也几乎没有影响;若围岩服从考虑中主应力的岩体强度准则,则随着中主应力的逐渐增大,围岩强度逐渐增大,拱顶沉降、开挖扰动范围和塑性区半径均逐渐减小。因此,在隧道侧向应力较大时,采用考虑中主应力的岩体强度准则进行数值模拟,更能准确地反应围岩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隧道 围岩稳定性 中主应力 强度准则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巷布置留巷围岩塑性区演化规律及补强支护技术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永恩 镐振 +2 位作者 李波 霍天宏 张弘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8-123,共6页
为解决红庆梁矿双巷留巷在一次采动后围岩失稳的问题,通过数值模拟对2次采动影响下的主应力差值分布特征及留巷在不同应力阶段下的塑性区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留巷围岩主应力差值在一次采动和二次采动影响下经历了5个阶段,且呈现出... 为解决红庆梁矿双巷留巷在一次采动后围岩失稳的问题,通过数值模拟对2次采动影响下的主应力差值分布特征及留巷在不同应力阶段下的塑性区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留巷围岩主应力差值在一次采动和二次采动影响下经历了5个阶段,且呈现出阶段性增加的特征;留巷围岩在一次采动期间顶板塑性区由1.2 m增大到2.1 m,煤壁帮和煤柱帮塑性区由0.5 m分别增大到2.0 m和1.5m,在受二次采动应力影响后塑性区的扩展呈非对称的特点,顶板塑性区在煤柱帮侧塑性破坏较多,破坏深度可达3.0 m,两帮塑性破坏较对称,塑性破坏范围可达2.5 m。最终提出针对性的补强支护措施,现场应用后围岩顶底板移近量减小了38%,两帮移近量减小了36%,维护了巷道围岩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巷 主应力差 补强支护 围岩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流变和中间主应力的巷道围岩变形分区 被引量:19
12
作者 骆开静 董海龙 高全臣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331-337,共7页
考虑流变特性,将巷道围岩分为弹性区、塑性硬化区、塑性软化区和塑性流动区,并考虑围岩峰前应变硬化、峰后应变软化、扩容特性及中间主应力的影响;基于Drucker-Prager准则推导了各分区应力、位移和半径的封闭解析解,然后以实例为基础分... 考虑流变特性,将巷道围岩分为弹性区、塑性硬化区、塑性软化区和塑性流动区,并考虑围岩峰前应变硬化、峰后应变软化、扩容特性及中间主应力的影响;基于Drucker-Prager准则推导了各分区应力、位移和半径的封闭解析解,然后以实例为基础分析了围岩变形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间主应力和围岩流变特性对巷道围岩位移和塑性区的大小均具有重要影响且中间主应力表现出强烈的区间性,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中间主应力能够有效的控制巷道变形和塑性区的扩展。理论研究及工程实际中,若忽视围岩流变特性则无形中"高估"了围岩岩性,不利于巷道长期稳定性评估及支护设计参数的确定;合理运用中间主应力的Drucker-Prager准则,较Mohr-Coulumb准则更能保证工程实践的安全性。研究结果可为巷道围岩相关理论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围岩 流变 中间主应力 DRUCKER-PRAGER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松动圈理论的软岩大变形隧道锚杆支护优化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睿 张煜 +3 位作者 黄晓东 邓祥辉 袁岽洋 丁潇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4-82,共9页
在高地应力软岩区修建隧道时,由于软岩自身强度低、膨胀性强,又受高地应力挤压,若施工措施不当易发生软岩大变形,给工程建设带来巨大困难。根据围岩松动圈理论,采用统一强度准则,考虑中间主应力的影响,分析围岩应力状态,得到适用于软岩... 在高地应力软岩区修建隧道时,由于软岩自身强度低、膨胀性强,又受高地应力挤压,若施工措施不当易发生软岩大变形,给工程建设带来巨大困难。根据围岩松动圈理论,采用统一强度准则,考虑中间主应力的影响,分析围岩应力状态,得到适用于软岩大变形隧道围岩松动圈半径计算公式。对安岚高速谢家坡隧道围岩进行弹塑性分析发现,软岩大变形隧道围岩松动圈沿横断面分布并不均匀,呈边墙大拱顶小的趋势,且随大变形级别的升高和支护反力的减小而增大。结合现场测试得到Ⅱ级大变形松动圈厚度拱顶处为6.5~7.0 m,边墙处为7.0~7.5 m;Ⅲ级大变形松动圈厚度拱顶处为7.5~8.0 m,边墙处为8.0~8.5 m,并以松动圈厚度为依据优化系统锚杆长度。对优化段监测可见,围岩变形显著减小,稳定性有效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锚杆支护 围岩松动圈 统一强度准则 中间主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隧洞弹塑性应力解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谷拴成 黄荣宾 +2 位作者 苏培莉 丁潇 李昂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06-812,共7页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对第一主应力为径向应力及环向应力2种情况进行弹塑性应力分析,推导得出了围岩应力及塑性区半径计算公式。隧洞围岩有完全弹性状态、最大主应力为径向应力的弹塑性状态及最大主应力为环向应力的弹塑性状态3种状态,隧洞...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对第一主应力为径向应力及环向应力2种情况进行弹塑性应力分析,推导得出了围岩应力及塑性区半径计算公式。隧洞围岩有完全弹性状态、最大主应力为径向应力的弹塑性状态及最大主应力为环向应力的弹塑性状态3种状态,隧洞弹塑性分析时,首先判断围岩所处状态,进而选择正确的公式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中间主应力有利于围岩充分发挥其强度潜能,从而提高隧洞围岩稳定性,而且中间主应力系数越小,围岩稳定状态对中间应力敏感度越高;当洞内压力小于第二临界应力时,增大洞内压力有利于提高围岩稳定性,而当洞内压力大于第二临界应力时,则围岩稳定性随洞内压力增大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强度理论 隧洞围岩 芬纳公式 中间主应力 弹塑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埋高应力区卸压松动爆破确定合理孔径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公忠 张袁娟 +2 位作者 王幸荣 王凤凰 李梅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8-132,共5页
针对平煤十一矿回采工作面卸压爆破合理孔径确定问题,基于实验室测定工作面的煤岩体材料参数,结合实际工况,用分析软件LS-DYNA分别对孔径30 mm、40 mm、60 mm和80 mm工况的区卸压松动爆破进行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四种工况下,裂... 针对平煤十一矿回采工作面卸压爆破合理孔径确定问题,基于实验室测定工作面的煤岩体材料参数,结合实际工况,用分析软件LS-DYNA分别对孔径30 mm、40 mm、60 mm和80 mm工况的区卸压松动爆破进行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四种工况下,裂隙半径最大为1.211 m;最大主应力历程曲线随着孔径的增大,爆破作用时间明显增大。通过裂隙半径结合最大主应力分析,得出该煤矿卸压爆破合理孔径为60 mm;根据确定的爆破孔径在现场进行效果考察,工作面前方的应力集中区向深部转移;消除了工作面前方局部应力集中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数值模拟 LS-DYNA 冲击地压 裂隙半径 最大主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中间主应力的地下硐室围岩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万荣 马海峰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6-121,共6页
为研究中间主应力对硐室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分别应用统一强度理论和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分析硐室围岩的弹塑性,求解出塑性区和弹性区的应力场、位移场以及塑性区半径的表达式。通过算例,分析不同中间主应力系数对围岩应力分布、塑性... 为研究中间主应力对硐室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分别应用统一强度理论和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分析硐室围岩的弹塑性,求解出塑性区和弹性区的应力场、位移场以及塑性区半径的表达式。通过算例,分析不同中间主应力系数对围岩应力分布、塑性区半径和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统一强度理论求解的塑性区位移和半径随着中间主应力系数的增大而减小;应用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求解的结果,随中间主应力系数的增大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中间主应力系数等于0.8的位置出现拐点,用统一强度理论求得的极限强度比用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求得的大。因此,在硐室围岩的求解过程中不能忽略中间主应力对围岩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主应力 统一强度理论 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 硐室围岩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室内和现场水压致裂试验联合确定地应力与岩石抗拉强度 被引量:15
17
作者 王成虎 高桂云 +1 位作者 王洪 王璞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20年第2期167-174,共8页
钻杆式水压致裂原地应力测试系统的柔性会影响最大水平主应力的计算精度。利用空心岩柱液压致裂试验获得的岩石抗拉强度来取代重张压力计算最大水平主应力是降低钻杆式测试系统柔性的负面影响的重要途径。在福建某隧道深度为65 m的钻孔... 钻杆式水压致裂原地应力测试系统的柔性会影响最大水平主应力的计算精度。利用空心岩柱液压致裂试验获得的岩石抗拉强度来取代重张压力计算最大水平主应力是降低钻杆式测试系统柔性的负面影响的重要途径。在福建某隧道深度为65 m的钻孔内开展了8段的高质量水压致裂原地应力测试,随后利用钻孔所揭露的完整岩芯开展了17个岩样的空心岩柱液压致裂试验。利用空心岩柱液压致裂所得的抗拉强度平均值为8.40 MPa,与经典水压致裂法确定的岩体抗拉强度8.22 MPa接近。对于20 m的范围内8个测段的原地应力量值,最小水平主应力平均值为8.41 MPa,基于重张压力Pr的最大水平主应力平均值为16.70 MPa;基于空心岩柱抗拉强度的最大水平主应力量值平均值为16.88 MPa,两种方法获得的最大水平主应力平均值基本一致。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与垂直主应力之间的关系表现为σH>σV>σh,这种应力状态有利于区域走滑断层活动。通过对比分析可知,对于钻杆式水压致裂原地应力测试系统,当测试深度小且测试系统柔性小时,基于重张压力和基于空心岩柱抗拉强度得到的最大水平主应力量值差别不大,这说明基于空心岩柱的岩石抗拉强度完全可以用于水压致裂最大水平主应力的计算,同时基于微小系统柔性的水压致裂测试系统获得的现场岩体强度也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压致裂 地应力测量 空心岩柱试验 岩石抗拉强度 最大水平主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应力方向对软岩隧道稳定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代聪 何川 +1 位作者 夏舞阳 李世琦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3-311,共9页
为探明高地应力场主应力方向对软岩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规律,采用自主研发的"隧道三维应力场模拟试验系统"开展了大型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了最大水平主应力与隧道轴线平行和垂直两种工况下软岩隧道的围岩稳定性.研究... 为探明高地应力场主应力方向对软岩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规律,采用自主研发的"隧道三维应力场模拟试验系统"开展了大型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了最大水平主应力与隧道轴线平行和垂直两种工况下软岩隧道的围岩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最大水平主应力与隧道轴线平行时,拱顶沉降和拱脚收敛的最终值分别为-0.221 m和-0.454 m,拱顶、左拱脚、右拱脚和仰拱处的围岩压力分别为0.478、0.361、0.416 MPa和0.261 MPa;最大水平主应力与隧道轴线垂直时,拱顶沉降和拱脚收敛的最终值分别为-0.309 m和-0.548 m,拱顶、左拱脚、右拱脚和仰拱处的围岩压力分别为0.579、0.652、0.593 MPa和0.327 MPa;两种工况下,围岩压力的最小值均出现在仰拱处、最大值均出现在墙脚处,围岩的径向应变增量均为拉应变增量,切向应变增量均为压应变增量,说明隧道开挖导致洞周围岩径向应力减小、切向应力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地应力场 最大水平主应力 软岩隧道 隧道轴线 围岩稳定性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巷道围岩稳定性表征变量的一种快速实现方法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维生 程建龙 +2 位作者 徐平 张梦东 张玉峰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9-184,共6页
针对某些表征围岩稳定性的新变量存在数据量大、处理过程繁琐等问题,以某矿为工程背景,提出了一种基于VB编程的围岩新表征变量的快速批量实现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围岩屈服范围、扰动程度和围岩扰动应力场中主应力的偏转规律进行了分析。... 针对某些表征围岩稳定性的新变量存在数据量大、处理过程繁琐等问题,以某矿为工程背景,提出了一种基于VB编程的围岩新表征变量的快速批量实现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围岩屈服范围、扰动程度和围岩扰动应力场中主应力的偏转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二次处理程序大大提高了围岩新表征变量的处理速度,降低了手动分批计算的错误率,且点安全系数表征的围岩屈服范围与常规塑性区范围基本吻合,并反映出巷道底板的扰动程度大于顶板及两帮,扰动应力场中,巷道两帮的最大主应力为竖直应力,顶底板的最大主应力为平行于巷道径向的水平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稳定性 点安全系数 扰动主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等压下考虑渗流和剪胀的圆巷围岩弹塑性统一解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波 刘璐璐 +2 位作者 张功 冀文欢 魏丙臣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1-157,共7页
对于富水地层中深埋圆形巷道,为研究多种因素影响下巷道围岩塑性区范围和洞周位移的变化规律,对巷道围岩进行了弹塑性理论分析。对围岩应力场和渗流场进行耦合分析,基于统一强度理论和非关联流动法则,推导出多种因素影响下深埋圆形巷道... 对于富水地层中深埋圆形巷道,为研究多种因素影响下巷道围岩塑性区范围和洞周位移的变化规律,对巷道围岩进行了弹塑性理论分析。对围岩应力场和渗流场进行耦合分析,基于统一强度理论和非关联流动法则,推导出多种因素影响下深埋圆形巷道围岩应力、位移和塑性区半径的解析计算式。结合工程实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中间主应力参数、围岩侧压系数、初始孔隙水压和剪胀角对围岩塑性区径向位移和塑性区范围均有显著影响,但影响规律各不相同;考虑中间主应力作用时,其他各因素的影响效应减弱。综合考虑以上各因素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计算结果更加接近工程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围岩位移 塑性区半径 统一强度理论 中间主应力 侧压力系数 初始孔隙水压 剪胀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