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Hf ratio-dependent mechanisms of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y of nearly fully dense Al—Hf reactive material
1
作者 Junbao Li Weibing Li Xiaoming Wa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30-241,共12页
This study proposed three types of Al—Hf reactive materials with particle size ratios(a),which were almost completely dense(porosity of<5.40%)owing to their preparation using hot-pressing technology.Microstructure... This study proposed three types of Al—Hf reactive materials with particle size ratios(a),which were almost completely dense(porosity of<5.40%)owing to their preparation using hot-pressing technology.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phase composition were analyzed,and the influence of particle size ratios on dynamic mechanical behavior and damage mechanism were investigated.The prepared sample with a=0.1 exhibited continuous wrapping of the Hf phase by the Al phase.Hf—Hf contact(continuous Hf phase)within the sample gradually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a,and a small amount of fine Hf appeared for the sample with a=1.The reactive materials exhibited clear strain-rate sensitivity,with flow stressσ0.05and failure strainεfincreasing approximately linearly with increasing strain rate.ε.It is found that the plastic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train rate.As a increased from 0.1 to 1,the flow stress gradually increased.Impact failure of the material was dominated by ductile fracture with a large Al phase plastic deformation band for lower a,while brittle fracture with crushed Hf particles occurred at higher a.Finally,a constitutive model based on BP neural network was proposed to describe the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s of the materials,with an average relative error of 2.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active material particle size 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 test Stressestrain relationship Impact failure BP neural netwo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rovement and Application of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Calculation of Bed Material
2
作者 Wang, Xianye Wang, Xiekang Liu, Tonghuan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148-153,共6页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of bed material is an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for studying evolution of natural river channel by means of experimental ways and numerical modeling of flow and sediment process.In this study,th...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of bed material is an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for studying evolution of natural river channel by means of experimental ways and numerical modeling of flow and sediment process.In this study,the fractal characteristic of sediment particle has been defined by means of fractal theory based on ana- lyzing the property of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of bed material in the river channel.Furthennore,the fractal prop- erty of sediment particle has been applied to judge the process of armor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bed material sediment partic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制备虾青素脂质体
3
作者 刘志军 刘谦 +3 位作者 王荣濠 李志义 刘凤霞 魏炜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2-877,917,共7页
以大豆卵磷脂为载体,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制备了虾青素脂质体。采用FTIR、TEM、XRD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利用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考察了制备压力和温度对虾青素脂质体粒径分布、Zeta电位及虾青素包埋率的影响... 以大豆卵磷脂为载体,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制备了虾青素脂质体。采用FTIR、TEM、XRD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利用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考察了制备压力和温度对虾青素脂质体粒径分布、Zeta电位及虾青素包埋率的影响。通过体外模拟释放和模拟消化实验评价了虾青素脂质体的虾青素缓释效果。结果表明,在超临界二氧化碳压力20 MPa、50℃的最佳条件下,制备的虾青素脂质体平均粒径为236.0 nm,虾青素包埋率97.18%。经30 d储存后,4和25℃的虾青素脂质体的虾青素保留率分别为94.13%和89.04%;体外释放实验表明,虾青素脂质体具有较好的虾青素缓释效果,在4、12 h的总释放率分别为69.3%和91.0%;体外消化模拟表明,虾青素脂质体在肠道中消化和吸收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虾青素 脂质体 粒径 包埋率 医药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粒径LSAM-50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评价
4
作者 蒋应军 朱冰琛 +2 位作者 林宏伟 楼欧阳 杨明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26-1932,共7页
为评价超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公称最大粒径53 mm的沥青混合料,简写LSAM-50)低温性能,通过小梁与半圆弯曲试验研究了试件尺寸、试验温度、油石比与矿料级配对LSAM-50低温性能影响,分析了小梁与半圆弯曲试验结果相关性,并推荐了低温性能评... 为评价超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公称最大粒径53 mm的沥青混合料,简写LSAM-50)低温性能,通过小梁与半圆弯曲试验研究了试件尺寸、试验温度、油石比与矿料级配对LSAM-50低温性能影响,分析了小梁与半圆弯曲试验结果相关性,并推荐了低温性能评价用试件尺寸。结果表明,随小梁试件截面尺寸增大,抗弯拉强度先增大且截面尺寸超过50 mm×55 mm后趋于稳定,最大弯拉应变近似线性增加,抗弯拉强度与最大弯拉应变变异系数近似线性降低且截面尺寸为60 mm×65 mm时小于10%;小梁试验跨径对抗弯拉强度影响不显著,但最大弯拉应变随跨径增大而呈线性降低,最大弯拉应变变异系数小于15%;随试件厚度增加,半圆弯曲强度先减小且厚度超过60 mm后趋于稳定;随试验温度降低,最大弯拉应变近似线性降低但对抗弯拉强度影响不显著,半圆弯曲强度近似线性降低且低于-10℃时半圆弯曲强度变化不显著;随油石比增加,最大弯拉应变近似线性增加;级配A的最大弯拉应变最大,级配B的抗弯拉强度与半圆弯曲强度最大,级配C的强度与弯拉应变最差;建议LSAM-50小梁试件尺寸为60 mm×65 mm×280 mm、试验跨径为260 mm,半圆试件尺寸为直径200 mm×厚度60 mm;鉴于小梁试件尺寸大、试验操作困难且抗弯拉强度与半圆弯曲强度相关系数>0.84,建议用半圆弯曲强度评价LSAM-50低温抗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粒径沥青混合料 抗弯拉强度 最大弯拉应变 半圆弯曲强度 试件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蚀功能仪粗粒土冲蚀流态特性与粒径阈值优化设计
5
作者 王焱龙 辛俊龙 +3 位作者 张鹏涛 薛江寒 陈辰 陈建康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7-138,共12页
近年来,极端天气和地质灾害导致堰塞坝和土石坝漫顶溃决频发,为探究漫顶过程中的水土相互作用机理,需对坝体土石料进行冲蚀试验。堰塞坝和土石坝级配宽泛,如何对粗粒土开展冲蚀试验,准确获取其冲蚀参数是目前的研究难点之一。对于固定... 近年来,极端天气和地质灾害导致堰塞坝和土石坝漫顶溃决频发,为探究漫顶过程中的水土相互作用机理,需对坝体土石料进行冲蚀试验。堰塞坝和土石坝级配宽泛,如何对粗粒土开展冲蚀试验,准确获取其冲蚀参数是目前的研究难点之一。对于固定管道截面尺寸的改进侵蚀功能仪,通过建立其三维管道模型并利用Ansys Fluent进行流体仿真模拟,研究选取合适的试样截面几何形状及最大允许粒径。采用2种试样截面形状(矩形和圆形)及4种试样推出高度,探究不同试样参数对冲蚀段水流流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试样推出高度的增加,试样上方流体低流速区域扩大,流速分布不均匀化程度加剧,但相比矩形截面试样,圆形截面试样上方流体所受影响较小,可在更大的试样推出高度下满足改进EFA冲蚀设备的水流剪应力测量需求,从而提高其在固定管道截面尺寸下的试验最大允许粒径,满足粗粒料的冲蚀特性测量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粒土 冲蚀试验 截面形状 最大允许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尺效应对粗粒料抗剪强度影响规律及消除方法研究
6
作者 蒋明杰 胡荣峰 +2 位作者 龚健 巫志文 梅国雄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51,共7页
为研究缩尺效应对粗粒料抗剪强度的表现形式并探讨缩尺效应的消除方法,对砂卵砾石料和堆石料进行了大型固结排水(CD)三轴试验。首先,由于受仪器尺寸的限制,分别采用等效替换法和混合法将砂卵砾石料和堆石料进行缩尺,使其缩尺后试样颗粒... 为研究缩尺效应对粗粒料抗剪强度的表现形式并探讨缩尺效应的消除方法,对砂卵砾石料和堆石料进行了大型固结排水(CD)三轴试验。首先,由于受仪器尺寸的限制,分别采用等效替换法和混合法将砂卵砾石料和堆石料进行缩尺,使其缩尺后试样颗粒最大粒径d_(M)分别达到10、20、40、60 mm。试验结果表明:d_(M)对粗粒料抗剪强度参数表观凝聚力c以及有效内摩擦角φ′有重要影响,随着d_(M)的增加,c以及φ′逐渐减少,并且c与d_(M)以及φ′与d_(M)关系曲线均可用对数函数表示。然后,根据c与d_(M)以及φ′与d_(M)关系得到了抗剪强度与d_(M)的关系式,该关系式可较为简单地预测原级配粗粒料抗剪强度。最后,推导了预测原级配粗粒料抗剪强度的估算公式,验证了该公式的可靠性,结合抗剪强度与d_(M)的关系式互相证明了2个公式均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原级配粗粒料抗剪强度,从而提出缩尺效应对粗粒料抗剪强度影响的消除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粗粒料 抗剪强度 缩尺效应 颗粒最大粒径 表观凝聚力 有效内摩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微结构钴酸锂颗粒级配正极的超高功率锂离子电池
7
作者 班宵汉 周明霞 +4 位作者 胡洪瑞 刘富亮 马东伟 石斌 张校刚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950-2959,共10页
纳米颗粒材料在增强快速充放电能力、优化功率密度等方面比微米粒子具有显著优势,但是其也存在首次库仑效率低、体积能量密度低、负载量低、循环稳定性差、制造过程复杂和成本高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本工作采用简单湿法球磨工艺制备了... 纳米颗粒材料在增强快速充放电能力、优化功率密度等方面比微米粒子具有显著优势,但是其也存在首次库仑效率低、体积能量密度低、负载量低、循环稳定性差、制造过程复杂和成本高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本工作采用简单湿法球磨工艺制备了纳米级钴酸锂材料(N-LCO),并将其与微米级钴酸锂(M-LCO)进行颗粒级配,分析不同纳米级颗粒质量分数对颗粒级配材料(x%N-LCO)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化学技术等表征测试手段,对比分析M-LCO和x%N-LCO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10%N-LCO颗粒级配材料具有较高的首次放电比容量(170.1 mAh/g)和首次库仑效率(93.83%),10 C倍率放电容量保持率达79.30%,1 C充放电循环100周容量保持率为96.33%,循环性能优异。以10%NLCO颗粒级配材料与商业化硬碳材料分别作为正负极活性材料组装的1.4 Ah软包锂离子电池,具有116.78 Wh/kg的比能量,200 C倍率放电容量保持率达78.57%,并且可以承受350 C倍率秒级和1000 C倍率毫秒级脉冲放电,1000 C倍率脉冲放电功率密度达88.44 kW/kg。本工作通过纳/微结构钴酸锂的颗粒级配实现了正极材料倍率性能极大提升,为短时高频高功率锂离子电池的设计和工程化研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功率密度 高能量密度 纳米级电极材料 微米级电极材料 颗粒级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粒径尾砂的钢渣基胶凝材料充填料浆性能及其预测模型研究
8
作者 蓝贤鹏 卢瑾 +3 位作者 曹辉 高谦 吴伟 张超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24,共8页
充填料浆性能是充填采矿的重要内容,胶凝材料和尾砂粒径对充填料浆性能产生显著影响。针对新型钢渣基胶凝材料并考虑3种粒径尾砂的充填料浆,开展了充填料浆性能的试验研究。选择尾砂均值粒径、灰砂比和料浆浓度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开展对... 充填料浆性能是充填采矿的重要内容,胶凝材料和尾砂粒径对充填料浆性能产生显著影响。针对新型钢渣基胶凝材料并考虑3种粒径尾砂的充填料浆,开展了充填料浆性能的试验研究。选择尾砂均值粒径、灰砂比和料浆浓度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开展对充填料浆泌水率、稠度和凝结时间的测试。利用SPSS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分析各因素对充填料浆参数的影响。为建立料浆工作特性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构建充填料浆工作特性的3层前馈神经网络模型,讨论了影响因素在不同水平条件下对充填料浆工作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料浆浓度对泌水率和稠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灰砂比和尾砂粒径;尾砂粒径对凝结时间影响最显著,其次是灰砂比和浓度。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对充填料浆工作性能的预测误差不超过10%,满足工程实际应用要求。上述研究结果对不同粒径尾砂以及新型胶凝材料的充填料浆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料浆性能 胶凝材料 尾砂粒径 正交试验 方差分析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渣和黄磷渣粉磨性能和胶凝性能对比试验
9
作者 华腾飞 和振海 +4 位作者 孙印国 刘云 陈雪峰 陈静 张峰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1031,共11页
为了验证云南省生产的黄磷渣作为辅助胶凝材料的可行性,本文对比研究了矿渣和黄磷渣的粉磨性能和胶凝性能,并对它们作为辅助胶凝材料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矿渣和黄磷渣具有相似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相,经历相同粉磨时间后,矿渣... 为了验证云南省生产的黄磷渣作为辅助胶凝材料的可行性,本文对比研究了矿渣和黄磷渣的粉磨性能和胶凝性能,并对它们作为辅助胶凝材料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矿渣和黄磷渣具有相似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相,经历相同粉磨时间后,矿渣和黄磷渣的粒径分布、比表面积和微观形貌相似。矿渣和黄磷渣比表面积的增大促进了水泥的水化,提高了矿渣和黄磷渣自身活性,且在相似比表面积下,矿渣的活性高于黄磷渣。矿渣和黄磷渣的加入对水泥胶砂的后期强度有很大贡献,水泥胶砂的后期强度随着矿渣和黄磷渣比表面积的增大逐渐增大。当矿渣和黄磷渣比表面积为340和521 m^(2)/kg时,单掺30%(质量分数)矿渣和黄磷渣的水泥胶砂28 d抗压强度分别为46.5和47.3 MPa,均大于纯水泥胶砂。当矿渣和黄磷渣比表面积分别为775和802 m^(2)/kg时,水泥胶砂28 d抗压强度分别为58.7和50.9 MPa。总的来说,本研究中黄磷渣是一种可利用的具有较高活性的辅助胶凝材料,但应注意黄磷渣对水泥基材料的缓凝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渣 黄磷渣 粒径分布 强度 水化热 辅助胶凝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碳铈矿焙烧工艺对稀土浸出率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顾晓明 袁红霞 柳云龙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4,共6页
以牦牛坪氟碳铈精矿为原料,研究了精矿粒度、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和料层厚度等焙烧工艺参数对熟矿氧化率、铈富集物的镨钕含量以及稀土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较小的精矿粒度、适宜的焙烧温度(500~525℃)和焙烧时间(3 h)并控制料层... 以牦牛坪氟碳铈精矿为原料,研究了精矿粒度、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和料层厚度等焙烧工艺参数对熟矿氧化率、铈富集物的镨钕含量以及稀土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较小的精矿粒度、适宜的焙烧温度(500~525℃)和焙烧时间(3 h)并控制料层厚度(1.1 cm)可提高镨钕浸出率,降低铈富集物中的镨钕含量。但由于破碎精矿需要额外增加工序及能耗,为了使工业生产容易实现,采用原始精矿直接焙烧。在上述最佳条件下,熟矿氧化率可达到95.29%,镨钕浸出率达到95.89%,铈富集物的镨钕含量达到最低,为1.23%。本研究可为氟碳铈矿中镨钕的高效浸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碳铈矿 镨钕浸出率 熟矿氧化率 精矿粒度 焙烧温度 焙烧时间 料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 GRAIN SIZE: PART Ⅱ MEASURING PRINCIPLES
11
作者 Cao Shunhua (Powder Metallurgy National Key Laborator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83, China)David C Lam(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The Hong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Clear Water Bay,Kowloon,Hongk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1997年第2期117-119,共3页
The principles for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 grain sizes of materials, such as fully-dense single phase materials, porous materials and materials with isolated second phase particles, are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its ... The principles for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 grain sizes of materials, such as fully-dense single phase materials, porous materials and materials with isolated second phase particles, are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its definition associated closely with the surface area per unit volume, Sv, of grain. The focus of the measuring principles of the characteristic grain size is put on determining Sv of grains. Unlike the measurement of average grain size commonly used, G, correcting factors such as grain shape and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factors, will not be appli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 grain size, Gc, due to its unique geometric meaning and the measure precision of Sv being guaranteed by quantitative stereological technique and gas adsorption method. The measurement of Gc can be directly carried out on the polished and etched cross section of materials, similar to the measuremernt of the average grain size using the Heyn intercept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RACTERISTIC GRAIN size MEASURING PRINCIPLE gas adsorption technique porous material fullydense single phase materials material with isolated second-phase particl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H4169短电弧铣削加工碎屑颗粒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昕旸 陈小康 +1 位作者 王恪典 周建平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6-92,共7页
作为放电加工的产物,碎屑颗粒不仅可以反映放电间隙的状态,而且有助于了解材料的蚀除机理;因此,碎屑颗粒一直是电火花加工(放电加工)领域的研究热点。作为一种新颖、高效的电火花加工方法,短电弧铣削加工存在着排屑不畅和频繁短路等问... 作为放电加工的产物,碎屑颗粒不仅可以反映放电间隙的状态,而且有助于了解材料的蚀除机理;因此,碎屑颗粒一直是电火花加工(放电加工)领域的研究热点。作为一种新颖、高效的电火花加工方法,短电弧铣削加工存在着排屑不畅和频繁短路等问题。基于上述问题,以碎屑颗粒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加工后碎屑颗粒的微观形态特征,从放电能量角度出发,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的工件极性、电极材料、电压、占空比和频率对碎屑颗粒粒径分布的影响,并进一步总结了碎屑颗粒粒径分布对加工质量的影响规律,为揭示材料侵蚀机制、改善间隙排屑性能和提高加工过程的稳定性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颗粒 短电弧铣削加工 材料蚀除机理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驱体预处理对富锂锰基氧化物电化学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文萌 夏鼎峰 钟盛文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3,共9页
实验通过小规模共沉淀和固相反应成功合成了无钴富锂锰基前驱体Ni_(0.3)Mn_(0.7)(OH)_(2),将前驱体不进行和进行机械粉碎,分别得到2种不同粒径的Ni_(0.3)Mn_(0.7)(OH)_(2)(D_(50)=1.626μm和0.710μm)前驱体。不同粒径大小的前驱体与LiO... 实验通过小规模共沉淀和固相反应成功合成了无钴富锂锰基前驱体Ni_(0.3)Mn_(0.7)(OH)_(2),将前驱体不进行和进行机械粉碎,分别得到2种不同粒径的Ni_(0.3)Mn_(0.7)(OH)_(2)(D_(50)=1.626μm和0.710μm)前驱体。不同粒径大小的前驱体与LiOH以1∶1.55的摩尔比混合,经过高温烧结,合成2种颗粒大小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_(1.2)Ni_(0.24)Mn_(0.56)O_(2)(D_(50)=1.667μm和1.148μm)。实验结果表明,颗粒尺寸影响其物理化学性质和电化学性能。Li_(1.2)Ni_(0.24)Mn_(0.56)O_(2)(D_(50)=1.148μm)正极材料具有较小颗粒尺寸,显示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0.5 C下循环100次后,容量为190.7 mAh/g,循环保持率高达91.2%)。研究揭示了一种简易方法改变颗粒大小,并证明了粒径对电化学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锂锰材料 颗粒大小 电化学 共沉淀法 锂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粉磨对岩土固化用无熟料胶凝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永祥 刘倩 +2 位作者 王祖琦 郝彤 冷发光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0-167,共8页
利用稻壳灰、CFB脱硫灰、钢渣协同制备一种无熟料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可替代水泥用于岩土固化。为提高这种胶凝材料的活性及其他性能,研究经机械粉磨后胶凝材料的性能变化及其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粉磨时间增加,胶凝材料的粒度分布曲线... 利用稻壳灰、CFB脱硫灰、钢渣协同制备一种无熟料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可替代水泥用于岩土固化。为提高这种胶凝材料的活性及其他性能,研究经机械粉磨后胶凝材料的性能变化及其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粉磨时间增加,胶凝材料的粒度分布曲线由多峰分布转变为单峰分布,标准稠度用水量减少,凝结时间缩短;水化诱导期的结束时间和第2放热峰出现时间明显提前,累积放热量增加;砂浆试件的早期抗压强度和自收缩显著增加;采用无熟料胶凝材料制备流态固化土,其初始流动扩展度随粉磨时间增加而增加,经时损失加快;机械粉磨对固化土的早期强度影响不显著,后期强度则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采用该无熟料胶凝材料制备流态固化土,能满足一般回填工程的强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熟料胶凝材料 机械粉磨 粒度分布 水化热 抗压强度 固化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法与吸管法测定黄土及黄土状母质颗粒组成的转换模型研究
15
作者 周雨顺 崔淑芳 +4 位作者 张怀志 冀宏杰 申哲 李佳钰 徐爱国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19,共9页
为探讨激光法与吸管法对黄土及黄土状母质土壤颗粒组成转换的差异,提高两种方法测定土壤颗粒组成的转换精度,于2016—2019年,采集宁夏自治区海原县黄土母质0~20 cm土层土样55个,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黄土状母质0~20 cm土层土样41个,采用... 为探讨激光法与吸管法对黄土及黄土状母质土壤颗粒组成转换的差异,提高两种方法测定土壤颗粒组成的转换精度,于2016—2019年,采集宁夏自治区海原县黄土母质0~20 cm土层土样55个,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黄土状母质0~20 cm土层土样41个,采用两种方法测定土壤颗粒组成,建立转换模型,并利用文献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两种方法测定黄土及黄土状母质的砂粒、粉粒和黏粒含量间均表现为极显著相关关系,可建立转换模型进行粒径转换。两种方法测定砂粒、粉粒和黏粒含量的相关系数,黄土母质分别为0.7980、0.7120和0.6850,黄土状母质分别为0.8970、0.7919和0.8223,黄土状母质转换模型相关性高于黄土母质。(2)根据建立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计算得出,黄土母质、黄土状母质和混合母质各粒级影响整体误差的贡献值均为黏粒最大。黄土母质、黄土状母质和混合母质转换模型均采用黏粒进行差减法,以减小转换偏差。根据计算获得的各粒级对整体误差的贡献值,选择贡献值最大的粒级进行差减法,可提高转换精度。(3)采用相同母质的颗粒组成转换模型,激光法转换后质地与吸管法质地的一致率,两种母质均为78%;而采用另一母质转换模型进行转换,黄土母质质地一致率为44%,黄土状母质为20%。通过相同母质转换模型可以提高激光法转换吸管法质地的转换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颗粒组成 黄土母质 黄土状母质 激光粒度仪 吸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啤酒糟流化床气化中颗粒粒径对气固流动和产气影响的CPFD模拟
16
作者 国洪帅 姜华伟 +2 位作者 杨海瑞 王翠苹 李延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177-4187,共11页
我国酿酒工业每年产生大量废弃啤酒糟,其具有挥发分含量高、硫含量低的特点,特别适合作为气化原料,而流化床气化炉以优异的气固混合和温度均匀性而著称,通过流化床气化实现啤酒糟的资源化和能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啤酒糟流化床... 我国酿酒工业每年产生大量废弃啤酒糟,其具有挥发分含量高、硫含量低的特点,特别适合作为气化原料,而流化床气化炉以优异的气固混合和温度均匀性而著称,通过流化床气化实现啤酒糟的资源化和能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啤酒糟流化床气化过程中颗粒粒径对气固流动行为和产气的影响,基于计算颗粒流体动力学(CPFD)方法,对以空气和水蒸气为气化剂的啤酒糟鼓泡流化床气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床料粒径和啤酒糟粒径的影响。通过CPFD数值模拟,获得了鼓泡流化床气化炉内颗粒体积分数分布、酒糟和床料的颗粒分布等流动特征,以及产气中主要气体组分的摩尔分数。借助鼓泡流化床气化实验装置,研究了床料粒径和啤酒糟粒径对产气中各气体组分体积分数的影响规律,并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床料粒径的增加不利于气化炉内的充分流态化和颗粒混合,使气化炉内温度沿高度的分布不均匀,并且不利于碳颗粒和水蒸气的充分混合以及气固反应和气相反应的均匀吸放热,造成H_(2)摩尔分数显著降低;啤酒糟粒径的适当增大有助于延长其在气化炉内的停留时间,从而提高固态碳与水蒸气、二氧化碳之间的反应转化率,生成更多的H_(2)和CO,但过大的啤酒糟粒径会造成啤酒糟和床料的混合较差,使啤酒糟比表面积减小,不利于热解和气化反应,导致H_(2)、CO、CH_(4)和NH_(3)等可燃组分的摩尔分数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气化 啤酒糟 床料 计算颗粒流体动力学 颗粒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粒度对CA_(6)轻质陶瓷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申天姿 李文凤 +3 位作者 郭会师 曹金金 侯永改 杜娟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50-2255,共6页
为研究Al_(2)O_(3)粒度对CA_(6)轻质陶瓷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本文以平均粒径分别为80、61、45和38μm的α-Al_(2)O_(3)为氧化铝源,以平均粒径为15μm的轻质碳酸钙为氧化钙源,采用发泡法结合原位烧成工艺,经1550℃保温5 h烧成后获得CA_... 为研究Al_(2)O_(3)粒度对CA_(6)轻质陶瓷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本文以平均粒径分别为80、61、45和38μm的α-Al_(2)O_(3)为氧化铝源,以平均粒径为15μm的轻质碳酸钙为氧化钙源,采用发泡法结合原位烧成工艺,经1550℃保温5 h烧成后获得CA_(6)轻质陶瓷材料,研究不同粒度的Al_(2)O_(3)原料对其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和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α-Al_(2)O_(3)粒度的减小,CA_(6)轻质陶瓷的线收缩率、体积密度和热导率逐渐变小,显气孔率增大,压缩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综合考虑,以平均粒径为45μm的α-Al_(2)O_(3)为氧化铝源所制试样的综合性能较佳,更能满足使用需求,其显气孔率、热导率和压缩强度分别为87.8%、0.149 W·m^(-1)·K^(-1)和0.29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_(6)轻质陶瓷材料 Al_(2)O_(3)粒度 物相组成 显微结构 压缩强度 热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粒土缩尺级配的渗透系数规律试验
18
作者 赵桂锋 蒋明杰 +2 位作者 张振 王天成 梅国雄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0-246,共7页
粗粒土广泛应用于土石坝和软弱地基处理工程,渗透特性对工程设计的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受室内仪器尺寸限制,只能对原级配粗粒土进行缩尺处理才能试验。然而,原级配粗粒土缩尺会改变土颗粒之间的孔隙大小及孔隙通道之间的连通性,导致缩... 粗粒土广泛应用于土石坝和软弱地基处理工程,渗透特性对工程设计的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受室内仪器尺寸限制,只能对原级配粗粒土进行缩尺处理才能试验。然而,原级配粗粒土缩尺会改变土颗粒之间的孔隙大小及孔隙通道之间的连通性,导致缩尺后粗粒土室内渗透试验结果与原级配土的渗透系数存在一定差异,这种差异对准确了解原级配土的渗透特性十分重要。因此,如何通过缩尺试样试验结果准确预测原级配土的渗透系数,成为评价工程现场粗粒土渗透特性的关键。本文基于连续级配方程,将颗粒最大粒径d_(max)和级配面积S作为变量,设计16组不同级配试样,利用自制大型常水头渗透仪对各组试样进行室内渗透试验,定量研究缩尺级配的渗透系数变化规律,并找出不同级配土之间渗透系数换算的方法。结果表明:当级配面积S一定时,渗透系数k随d_(max)增大而增大,级配面积越小该规律越明显;当最大粒径d_(max)一定时,渗透系数k随级配面积S增大而减小;d_(max)和S对k的影响规律可分别用特定函数形式定量描述。根据d_(max)和S与k的关系式建立粗粒土不同级配之间的渗透系数换算模型,通过文献计算出该模型对各类粗粒土不同级配下渗透系数预测值与实测值的误差均在6%内,并利用缩尺级配试验结果反推出原级配渗透系数值且误差仅为2.5%,验证了该渗透系数计算模型对粗粒土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粒土 缩尺级配 渗透系数 最大粒径 级配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粒径正极材料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张小洪 王明灿 +4 位作者 班宵汉 田文燕 刘江涛 石斌 袁再芳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68-2373,共6页
采用三种不同粒径的LiFePO4(LFP)材料与石墨负极复配组装叠片式软包电池,通过粉末电阻率、激光粒度仪及SEM对材料的导电性、粒度和形貌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粒径对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粒径大小的正极材料对材料压实密... 采用三种不同粒径的LiFePO4(LFP)材料与石墨负极复配组装叠片式软包电池,通过粉末电阻率、激光粒度仪及SEM对材料的导电性、粒度和形貌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粒径对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粒径大小的正极材料对材料压实密度和电池常温性能影响不大,但具有更小粒径的LFP-W正极材料(初始尺寸小于100 nm)在大倍率下有着显著优势,在3 C下的容量保持率高达74.37%,这得益于更小的颗粒粒径缩短了Li+的迁移路径,提高了Li+的迁移速率;同时LFP-W电池在低温-20℃下的放电容量保持率为64.36%,表现出优异的低温放电能力,因此粒径更小的LFP正极材料具有更优异的倍率性能和低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FP材料 粒径 倍率性能 低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刮板输送机链环在不同磨料条件下的耐磨性研究
20
作者 何海波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3-219,共7页
为了解决刮板输送机在输运煤料的过程中,刮板链系统会产生三体磨损导致链环磨损失效的问题。采用磨料磨损试验机进行磨料磨损试验,通过正交试验以及单因素试验分析了三种刮板输送机链环材料(YXKB2钢、54钢、25MnVK钢)在不同因素(磨料配... 为了解决刮板输送机在输运煤料的过程中,刮板链系统会产生三体磨损导致链环磨损失效的问题。采用磨料磨损试验机进行磨料磨损试验,通过正交试验以及单因素试验分析了三种刮板输送机链环材料(YXKB2钢、54钢、25MnVK钢)在不同因素(磨料配比、磨粒粒度、链环材料硬度)下的磨损特性及耐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磨料配比对材料磨损量的影响最为显著,磨料配比与磨料粒度耦合作用次之。在等质量磨料条件下,YXKB2钢的磨损量随磨料粒度的增大而下降,但在三体磨损过程中,磨料破碎会导致磨料粒度对材料磨损量的影响不显著;三种链环材料的硬度与耐磨性能呈正相关关系。在试验条件范围内,三种材料耐磨性能由高到低依次为YXKB2钢、25MnVK钢、54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环材料 三体磨损 硬度 磨料粒度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