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原盆地隐伏断裂潜在最大震级及地震危险性
1
作者 张龙飞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0-165,共6页
采用双差方法对太原盆地中小地震进行精定位,建立太原盆地隐伏断层统计小区,采用按一定时间尺度归算的震级-频度关系模型,拟合太原盆地隐伏断层的最大地震震级M_(max)与震级频度关系a_(t)/b参数值之间的经验评估模型,综合分析后给出各... 采用双差方法对太原盆地中小地震进行精定位,建立太原盆地隐伏断层统计小区,采用按一定时间尺度归算的震级-频度关系模型,拟合太原盆地隐伏断层的最大地震震级M_(max)与震级频度关系a_(t)/b参数值之间的经验评估模型,综合分析后给出各隐伏活动断层小区的潜在震级上限预测值。采用泊松概率模型,给出各隐伏活动断层发生潜在最大地震震级和中强地震的概率预测结果。结果表明,太原盆地中西部的田庄-文水-汾阳断层统计片区和太原盆地东南部的三佳-洪山-平遥断层统计片区未来发生M_(S)≥6.5地震的概率水平较高;以NW向隐伏活动断层为主的棋子山、北田-王湖断层小区未来发生M_(S)≥6.0地震的概率水平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原盆地 地震精定位 隐伏活动断裂 断层小区 潜在最大震级 发震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东部中-弱活动断层潜在地震最大震级评估的震级-频度关系模型 被引量:36
2
作者 闻学泽 徐锡伟 +1 位作者 龙锋 夏彩芳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6-253,共18页
中国大陆东部中-弱活动断层小区的震级-频度关系符合特征地震模式,其指数函数部分(即G-R关系)的最大截距震级a/b明显偏小于当地的特征震级MC。为了能利用参数a/b间接估计断层小区潜在地震的最大震级,文中发展了综合历史与现代地震资料... 中国大陆东部中-弱活动断层小区的震级-频度关系符合特征地震模式,其指数函数部分(即G-R关系)的最大截距震级a/b明显偏小于当地的特征震级MC。为了能利用参数a/b间接估计断层小区潜在地震的最大震级,文中发展了综合历史与现代地震资料建立断层小区长期震级-频度关系的方法,计算出130个断层小区按t=500a归算的G-R关系参数at/b值。分析表明,断层小区已发生的最大地震震级Mmax与at/b值呈正相关,且随着at/b值的增大,最大地震震级Mmax的上限呈现较平整、单调上升的特点。已基于这种特点分别建立起华北、华东—华中、华南与东南沿海三大区域的最大地震震级上限Mmu-at/b值关系的3个经验公式,作为利用at/b值估算断层小区潜在地震最大震级的经验模型。文中应用新发展的方法与模型估计了若干断层小区的潜在地震最大震级。研究还揭示出中-小震群、余震和触发型地震序列、人为诱发地震等现代异常地震活动以及最小完整性震级的确定等均对断层小区的at/b值计算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弱活动断层 断层小区 G-R关系 潜在最大地震 震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邻区活断层潜在地震最大震级及其危险性评估 被引量:5
3
作者 梁明剑 袁道阳 +1 位作者 刘百篪 雷中生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7-324,共8页
兰州附近的庄浪河断裂和白银白杨树沟断裂是对兰州市地震安全有一定影响的晚第四纪活动断裂,但沿断裂发生的中强破坏性地震较为复杂甚至不明确。如何评价西部地区此类断裂的最大潜在地震震级及其危险性是地震中长期预测和地震区划研究... 兰州附近的庄浪河断裂和白银白杨树沟断裂是对兰州市地震安全有一定影响的晚第四纪活动断裂,但沿断裂发生的中强破坏性地震较为复杂甚至不明确。如何评价西部地区此类断裂的最大潜在地震震级及其危险性是地震中长期预测和地震区划研究中较为重要的问题之一。本文借鉴闻学泽等(2007)对中国大陆东部中-弱活断层潜在地震最大震级评估的思路,建立了兰州地区最大地震震级Mmax与断层小区震级-频度关系参数at/b值之间的经验公式;并采用经验公式外推得到庄浪河断裂和白杨树沟断裂的震级上限Mu分别为MS6.9、6.3,进而评估了这两条断裂的地震平均复发间隔和发震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地震最大震级 震级-频度关系 地震危险性 兰州市近区活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盆地的地震环境与主要断层潜在地震的最大震级评价 被引量:17
4
作者 闻学泽 徐锡伟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09-524,共16页
综合探查表明 ,福州盆地的主要断层均无全新世活动。通过区域地壳动力学与地震构造背景分析、地震活动水平统计对比等 ,综合判定了福州盆地的地震环境及主要断层潜在地震的最大震级。结果表明 :福州盆地位于台湾动力触角对大陆作用的弱... 综合探查表明 ,福州盆地的主要断层均无全新世活动。通过区域地壳动力学与地震构造背景分析、地震活动水平统计对比等 ,综合判定了福州盆地的地震环境及主要断层潜在地震的最大震级。结果表明 :福州盆地位于台湾动力触角对大陆作用的弱影响区 ,但靠近强、弱影响区的过渡边界 ,处于有、无≥ 6级强震区的过渡地带。与福建—粤东北沿海发生过强震的地段相比 ,福州盆地及附近主要断裂的最晚活动时代偏老 ,壳内的低速层不显著。另外 ,在福建及邻区的 12个地震构造单元中 ,福州盆地单元的地震活动水平最低。该盆地西缘和南缘的闽候 -南屿断层和五虎山北麓断层是具有发生中等地震潜势的相对危险断层段 ,潜在地震的最大震级估值为MS6 .0和 5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环境 潜在地震 地震危险性评价 福州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城断裂带北段最大潜在地震发震概率评估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自红 曾金艳 冉洪流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2014年第4期770-781,共12页
基于太原市目标区交城断裂带的定量研究,特别是对活动断裂上的古地震资料进行的系统、详细的分析与总结,建立了反映该断裂地震地质特点和运动学属性的复发模式和概率模型。引入震级-地表破裂长度、震级-震源破裂长度、震级-断层破裂面... 基于太原市目标区交城断裂带的定量研究,特别是对活动断裂上的古地震资料进行的系统、详细的分析与总结,建立了反映该断裂地震地质特点和运动学属性的复发模式和概率模型。引入震级-地表破裂长度、震级-震源破裂长度、震级-断层破裂面积以及震级-地震矩的经验关系进行震级估计,最后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交城断裂带北段潜在地震的最大震级。复发模式的建立兼顾了泊松和准周期两种模式,利用专家意见法组合相应的Poisson模型和BPT模型,计算活动断裂最大潜在地震的复发概率。结果表明,交城断裂带北段潜在地震最大震级为MS7.2级,而未来50a、100a、200a发生MS7.2级地震的概率分别为2.1%、4.0%和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城断裂带 最大潜在地震 概率模型 地震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震区弱活动断裂的地震危险性评价——以丹江断裂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廖武林 张丽芬 +3 位作者 李井冈 廉超 孔宇阳 吴建超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31-1135,共5页
如何评价弱震区弱活动断裂的最大潜在地震震级及其危险性是地震中长期预测和地震区划研究中较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借鉴闻学泽等[1]对中国大陆东部中-弱活断层潜在地震最大震级评估的思路,对丹江口核心水源区已发最大地震震级M_(max)与断... 如何评价弱震区弱活动断裂的最大潜在地震震级及其危险性是地震中长期预测和地震区划研究中较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借鉴闻学泽等[1]对中国大陆东部中-弱活断层潜在地震最大震级评估的思路,对丹江口核心水源区已发最大地震震级M_(max)与断层小区震级-频度参数at/b值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综合at/b值与最大地震震级上限Mu经验公式计算结果、老河口潜在震源区震级上限以及断裂活动性判断,丹江断裂的震级上限为MS6.0,并利用泊松模型方法评估了该断裂的地震平均复发间隔和发震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地震最大震级 震级-频度关系 地震危险性 丹江口核心水源区 丹江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活动断层分段与最大潜在地震 被引量:6
7
作者 何宏林 周本刚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33-340,共8页
地震活动断层分段在核电工程选址及其地震危险性评价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着重讨论了几何段、地震段的含义,论述了如何进行地震活动断层分段和如何确定最大潜在地震,并以实例说明之。
关键词 地震段 潜在地震 地震活动性 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断裂两侧应变能积累的地震危险性参数估计——以1679年三河—平谷M8.0地震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培玄 李小军 赵纪生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9-268,I0002,共11页
本文基于断裂两侧应变能积累的概念,利用新夏垫断裂上探槽研究的古地震资料和1679年三河—平谷M8.0地震的历史资料,通过原地地震复发原则来评价指定断裂(段)在某一时段内的地震危险性,探讨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发生地震的最大潜在震级... 本文基于断裂两侧应变能积累的概念,利用新夏垫断裂上探槽研究的古地震资料和1679年三河—平谷M8.0地震的历史资料,通过原地地震复发原则来评价指定断裂(段)在某一时段内的地震危险性,探讨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发生地震的最大潜在震级.由此说明现今应变能确定所面临的困难,而应用局部化应变(变形)与岩石-断裂系统局部失稳临界条件之间的联系,理论上可以由变形带的宽度减小率来预估未来地震的发生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能 最大潜在震级 局部失稳临界条件 地震发生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