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定权方法对GNSS接收机完好性故障检测的影响
1
作者 王聪翰 杨诚 +2 位作者 师佳艺 戴曦萌 郭文钰 《导航定位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8,共12页
针对传统等权算法难以有效探测粗差的问题,研究不同定权方法对GNSS接收机完好性故障检测的影响:立足于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测算法(RAIM)中的最小二乘残差法(LSR),分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伪距单点定位(SPP)中多种卫星高度角和信噪比... 针对传统等权算法难以有效探测粗差的问题,研究不同定权方法对GNSS接收机完好性故障检测的影响:立足于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测算法(RAIM)中的最小二乘残差法(LSR),分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伪距单点定位(SPP)中多种卫星高度角和信噪比定权方法与RAIM算法相结合后在不同故障下的可用性;然后对比分析其故障检测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卫星信噪比Brunner定权模型、卫星高度角余弦函数定权模型和指数定权模型的最小二乘残差RAIM算法的故障检测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等权最小二乘残差RAIM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测(RAIM) 最小二乘残差法(LSR) 卫星高度角定权 信噪比定权 故障检测 伪距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RIS辅助车载通信信号优化及部署规划
2
作者 陈发堂 王嘉程 刘祚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129-3134,共6页
针对匀变速运动的汽车产生的多普勒扩展和时延扩展以及接收信噪比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智能超表面(RIS)辅助匀变速移动物体通信的方案。与传统信道估计不同的是,使用了信道增益的方法和优化RIS相位以及多目标优化来让移动物体能达到最大... 针对匀变速运动的汽车产生的多普勒扩展和时延扩展以及接收信噪比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智能超表面(RIS)辅助匀变速移动物体通信的方案。与传统信道估计不同的是,使用了信道增益的方法和优化RIS相位以及多目标优化来让移动物体能达到最大接收瞬时信噪比的同时,获得小的多普勒扩展和时延扩展。通过优化后的RIS相位来研究RIS的位置对接收信号的影响,分别研究了RIS之间的距离以及RIS之间距离一定时,RIS摆放在什么位置使得接收信号的信噪比以及时延扩展保持较低的范围,对于这个问题提出了相对运动的理论,且各自提出一种算法解决这两个问题。仿真表明,多RIS辅助的通信系统对车载通信接收信号的功率提升了约10 dB。RIS的部署位置应该让第一个RIS靠近基站并且RIS之间的距离在现实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靠近。由此多RIS的通信方案可以广泛应用于车载通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匀变速运动 多普勒扩展 时延扩展 接收信噪比 智能超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式二次规划的互模糊函数赋形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晨 吴蕾 +2 位作者 杨威 姜卫东 刘永祥 《雷达学报(中英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4-186,共13页
在开展认知雷达波形设计时,由于发射波形与接收滤波器的非匹配体制,互模糊函数赋形相比传统模糊函数赋形优化自由度更高。该文针对强杂波条件下微弱运动目标检测问题,以最大化信干噪比为优化准则,提出了一种联合发射相位编码序列与接收... 在开展认知雷达波形设计时,由于发射波形与接收滤波器的非匹配体制,互模糊函数赋形相比传统模糊函数赋形优化自由度更高。该文针对强杂波条件下微弱运动目标检测问题,以最大化信干噪比为优化准则,提出了一种联合发射相位编码序列与接收滤波器设计的互模糊函数赋形方法。在恒模约束下,优化问题被建模为二次分式规划形式;然后通过引入辅助变量,并利用共轭梯度法求解Stiefel流形空间上的最小化问题,非凸优化据此转化为恒模约束二次优化问题;通过交替循环和类幂迭代算法求得最优解。此外考虑到发射波形受硬件限制而难以实现严格恒模,该文构建了一种低峰均比约束二次优化问题模型,并利用最近邻向量法求得最优解。最后,不同参数下的仿真与实测数据实验表明,该文赋形方法相较于传统方法具有较高的信干噪比增益和收敛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雷达 波形设计 互模糊函数 信干噪比最大化 恒模约束 低峰均比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奇异特征约束的期望最大时延估计算法
4
作者 朱小婷 张君 +3 位作者 王璐 陈志菲 鲍明 王翊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8-1116,共9页
针对低信噪比条件下非平稳信号时延估计精度低的问题,提出基于小波奇异特征约束的期望最大时延估计算法。设计小波奇异性特征尺度广义互相关矩阵,构建多尺度小波奇异特征约束下的期望最大化模型。推导参数更新公式,利用期望最大化算法... 针对低信噪比条件下非平稳信号时延估计精度低的问题,提出基于小波奇异特征约束的期望最大时延估计算法。设计小波奇异性特征尺度广义互相关矩阵,构建多尺度小波奇异特征约束下的期望最大化模型。推导参数更新公式,利用期望最大化算法并行迭代,求取奇异性特征显著性最大条件下信号的自适应尺度以及该尺度下声源信号的最优时延估计值。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低信噪比条件下,相较于传统广义互相关时延估计算法以及改进算法具有较高的时延估计精度,并且有效提高了误差约束范围内的有效估计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信噪比 非平稳信号 小波奇异性 期望最大化 时延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HPSA的IRS辅助室内VLC系统光源优化
5
作者 何慧萌 杨婷 +4 位作者 施会丽 王平 邴喆 王星 白勃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55,共10页
针对可见光通信(VLC)系统中接收平面光功率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粒子群算法(HPSA)的智能反射面(IRS)辅助室内VLC系统光源优化设计方案。以16个发光二极管(LED)的矩形和混合型布局为例,设置接收光功率方差为适应度函数,... 针对可见光通信(VLC)系统中接收平面光功率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粒子群算法(HPSA)的智能反射面(IRS)辅助室内VLC系统光源优化设计方案。以16个发光二极管(LED)的矩形和混合型布局为例,设置接收光功率方差为适应度函数,将所提出的HPSA与IRS技术相结合,对LED的位置布局、半功率角以及IRS的偏航角与滚转角进行优化。仿真对比了初始的(未经优化)、基于HPSA优化的室内VLC系统,以及基于HPSA优化的IRS辅助VLC系统的性能。结果表明,在考虑一次反射链路的情况下,与初始的VLC系统相比,采用HPSA优化的系统在两种光源布局下的接收光功率以及信噪比波动都明显降低;基于HPSA优化的IRS辅助室内VLC系统在矩形布局下对接收光功率波动的改善与基于HPSA优化的VLC系统效果相当,其在混合型布局下明显低于仅采用HPSA优化的VLC系统的光功率波动。3种可见光通信系统中,基于HPSA优化的IRS辅助VLC系统的平均接收光功率最大。此外,上述3种VLC系统采用混合型布局的平均均方时延拓展性能均优于矩形布局。研究工作对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光源分布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通信系统 发光二极管 光源优化 混合粒子群算法 智能反射面 接收光功率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站卫星外辐射源无源雷达布站方法研究
6
作者 赵洋 程水英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16,共4页
由于障碍物会对电磁波的传播形成遮挡效应,为了避免遮挡盲区对无源雷达系统探测性能造成影响,以接收信噪比最大为优化目标,将接收站部署区域限制和障碍物遮挡作为约束,建立遮挡条件下单站卫星外辐射源无源雷达接收站部署的数学模型,并... 由于障碍物会对电磁波的传播形成遮挡效应,为了避免遮挡盲区对无源雷达系统探测性能造成影响,以接收信噪比最大为优化目标,将接收站部署区域限制和障碍物遮挡作为约束,建立遮挡条件下单站卫星外辐射源无源雷达接收站部署的数学模型,并用粒子群优化算法给出接收站最佳部署位置的求解方法。仿真分析表明:上述基于接收信噪比最大化的布站方法解决了遮挡条件下的单站卫星外辐射源无源雷达布站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站无源雷达 卫星外辐射源 布站 遮挡效应 接收信噪比最大化 粒子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射波束域MIMO-STAP雷达发射接收联合设计方法
7
作者 李志汇 潘继飞 +3 位作者 周青松 毛云祥 刘方正 石树杰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45,共7页
研究了信号相关杂波背景下机载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雷达发射波束形成和接收滤波器的联合设计问题,建立了机载MIMO雷达发射波束域空时自适应处理(space-time adaptive processing,STAP)信号模型。为了提... 研究了信号相关杂波背景下机载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雷达发射波束形成和接收滤波器的联合设计问题,建立了机载MIMO雷达发射波束域空时自适应处理(space-time adaptive processing,STAP)信号模型。为了提升杂波环境下目标的检测性能,通过最大化输出信干噪比构建了发射波束形成和接收滤波器的联合设计问题;然后,设计了一种新的基于优化最小化(majorization-minimization,MM)框架的迭代优化算法来解决联合设计问题。该算法通过合理寻找目标函数的下界可以有效提升算法的收敛速度并降低算法的运行时间。此外,与传统的相控阵雷达和MIMO雷达相比,优化后的发射波束形成和接收滤波器可以显著提升输出信干噪比,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输入多输出雷达 空时自适应处理 发射波束形成 接收滤波器 输出信干噪比 联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化敏感阵列滤波性能分析:完全极化情形 被引量:35
8
作者 徐振海 王雪松 +1 位作者 肖顺平 庄钊文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310-1313,共4页
本文研究了完全极化情形下极化敏感阵列滤波性能 .期望信号和干扰信号来自任意方向 ,并且任意极化 ,推导获得阵列最大输出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 ,它是空间匹配系数和极化匹配系数的函数 .与普通阵列相比较 ,极化敏感阵列不仅可以在空域滤... 本文研究了完全极化情形下极化敏感阵列滤波性能 .期望信号和干扰信号来自任意方向 ,并且任意极化 ,推导获得阵列最大输出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 ,它是空间匹配系数和极化匹配系数的函数 .与普通阵列相比较 ,极化敏感阵列不仅可以在空域滤波 ,而且可以在极化域滤波 .当干扰和期望信号到达角差别较大时 ,阵列通过调整方向特性抑制干扰、增强信号 ;当干扰信号和期望信号到达角接近时 ,仍然可以利用它们极化状态的差异提高SINR .对于干扰方来讲 ,要想获得较好的干扰效果 ,干扰信号必须要和期望信号具有相同的到达角和极化状态 .具体的算例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敏感阵列 滤波 完全极化 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化轨道约束下的最优极化(一)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雪松 肖顺平 +2 位作者 曾勇虎 庄钊文 郭桂蓉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3-42,共10页
本文针对极化测量过程中干扰和噪声对接收效果的影响,提出一种极化轨道约束下的变极化接收方法,以改卷接收系统的SINR(信号干扰噪声比)。在极化轨道约束下的SINR最大化问题是一个寻求局部最优的问题,本文在任意的信号与干扰极化条... 本文针对极化测量过程中干扰和噪声对接收效果的影响,提出一种极化轨道约束下的变极化接收方法,以改卷接收系统的SINR(信号干扰噪声比)。在极化轨道约束下的SINR最大化问题是一个寻求局部最优的问题,本文在任意的信号与干扰极化条件下,解决了任意给定的极化轨道上SINR的最大化问题,并对极化轨迈上最优极化与其他两种最优极化得到的SINR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轨道 最优接收极化 接收天线 SIN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SS系统中基于分数阶傅立叶变换的扫频干扰抑制算法 被引量:30
10
作者 齐林 陶然 +1 位作者 周思永 王越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99-802,共4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数阶傅立叶变换的DSSS系统中扫频干扰的自适应抑制算法 ,分析了分数阶傅立叶域中扫频干扰的检测和抑制的基本原理 ,并给出了相应的干扰抑制接收机的结构 ,性能分析表明 ,该方法可获得明显的信噪比改善及较好的误码...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数阶傅立叶变换的DSSS系统中扫频干扰的自适应抑制算法 ,分析了分数阶傅立叶域中扫频干扰的检测和抑制的基本原理 ,并给出了相应的干扰抑制接收机的结构 ,性能分析表明 ,该方法可获得明显的信噪比改善及较好的误码率性能 ,和其他基于二维时频分析工具的滤波算法相比 ,降低了计算的复杂度 ,其实现更为简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序列扩频 干扰抑制 分数阶傅立叶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链路评估模型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佩刚 赵海 +1 位作者 罗玎玎 张希元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258-1261,共4页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仿真和设计,往往是假设底层信道为理想信道,以此所设计出的路由协议在实际应用中将导致极低的网络性能问题.以CC2420收发芯片为重点研究对象,对其所在的2.4GHz的通信链路进行了理论建模,得出了一个解析的...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仿真和设计,往往是假设底层信道为理想信道,以此所设计出的路由协议在实际应用中将导致极低的网络性能问题.以CC2420收发芯片为重点研究对象,对其所在的2.4GHz的通信链路进行了理论建模,得出了一个解析的链路评估模型.该模型具有一定的扩展性,对于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节点收发芯片,只须将相应的模型参数代入相应的接收机误码率公式,便可得出所需的链路评估模型.其推导过程具有一般性,所得评估模型可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底层链路仿真提供理论依据,并可为上层协议的分析及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链路评估 包接收率 接收信号强度显示 信噪比 误比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化信号的优化接收理论:部分极化情形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雪松 庄钊文 +1 位作者 肖顺平 郭桂蓉 《电子科学学刊》 CSCD 1998年第4期468-473,共6页
本文针对部分极化波情形,利用电磁波的Stokes矢量表示法研究了极化信号的优化接收问题;利用Lagrange乘子法,分别推导了以信号干扰功率差(PDSI)和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作为优化目标函数时接收天线的全局最优极化;并通过数值实例验证了文... 本文针对部分极化波情形,利用电磁波的Stokes矢量表示法研究了极化信号的优化接收问题;利用Lagrange乘子法,分别推导了以信号干扰功率差(PDSI)和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作为优化目标函数时接收天线的全局最优极化;并通过数值实例验证了文中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 信号干扰噪声比 最优接收极化 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位调制的宽带雷达波形优化方法 被引量:7
13
作者 纠博 刘宏伟 +1 位作者 李丽亚 吴顺君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038-2041,共4页
该文针对目标检测中宽带雷达信号发射-接收联合优化的问题,提出基于相位调制的宽带雷达波形优化方法。该方法充分发挥了雷达发射机的发射能力,即对于固定的发射机来说,以发射更大的能量来得到更大的输出信干噪比。仿真结果表明在同样的... 该文针对目标检测中宽带雷达信号发射-接收联合优化的问题,提出基于相位调制的宽带雷达波形优化方法。该方法充分发挥了雷达发射机的发射能力,即对于固定的发射机来说,以发射更大的能量来得到更大的输出信干噪比。仿真结果表明在同样的条件下,与已有方法相比,该方法输出信干噪比有1.8dB左右的提高,尤其是在杂波功率谱密度相对较小的时候效果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带雷达信号 信干燥比 波形优化 遗传算法 发射-接收联合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山地地震采集技术在库车坳陷的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小二 范昆 +3 位作者 汤兴友 杨镇 周文华 徐金强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5-27,共3页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的地震资料受到复杂地表结构和地腹地质条件的影响,普遍存在着信噪比低、剖面品质不高的问题,制约了油气勘探开发的进程。为此,在库车坳陷DK二维地震攻关测线施工中,以宽线观测系统、大基距组合接收(巨厚黄土堆积带采...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的地震资料受到复杂地表结构和地腹地质条件的影响,普遍存在着信噪比低、剖面品质不高的问题,制约了油气勘探开发的进程。为此,在库车坳陷DK二维地震攻关测线施工中,以宽线观测系统、大基距组合接收(巨厚黄土堆积带采用9串检波器面积组合接收,老岩层出露的复杂山体区采用3串检波器"三"字形组合接收)为核心采集技术,开展详细表层调查,利用地震工程遥感技术选择合理的激发点和接收点,同时增加目的层的覆盖次数,强化激发和接收条件,从而提高了单炮记录的信噪比,改善了地震剖面的品质,为库车坳陷构造形态的重新认识提供了良好的地震资料。攻关试验的成功表明,该套技术方法在其他类似地区也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库车坳陷 地震资料采集 信噪比 宽线观测系统 大基距组合接收 遥感技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化轨道约束下的最优极化(二)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雪松 肖顺平 +1 位作者 曾勇虎 庄钊文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16-228,238,共14页
本文针对相干极化测量过程中,在对接收天线极化进行圆环轨道约束的条件下,对于任意给定信号和干扰的极化方式,研究了圆环极化轨道上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的局部最优化问题,并对Poincare极化球上大圆轨道约束与圆环轨道约束这两种... 本文针对相干极化测量过程中,在对接收天线极化进行圆环轨道约束的条件下,对于任意给定信号和干扰的极化方式,研究了圆环极化轨道上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的局部最优化问题,并对Poincare极化球上大圆轨道约束与圆环轨道约束这两种情况下的SINR最优化问题进行了比较。对于测量过程中信号极化或干扰极化为已知的情况,本文提出了两种全局变极化策略,并研究了这两种策略对SINR最优化的影响以及二者在SINR优化过程中的搜索效率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 圆环极化轨道 最优接收极化 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相关干扰下的MIMO雷达自适应脉冲压缩方法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韵佛 刘峥 谢荣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9-94,共6页
MIMO雷达各阵元发射波形之间一般不完全正交,用传统脉冲压缩方法处理会导致较高距离旁瓣电平,进而影响检测性能.在建立单站MIMO雷达回波模型的基础上,以最大化系统输出信号与干扰噪声比为准则,提出了一种基于迭代思想的MIMO雷达自适应... MIMO雷达各阵元发射波形之间一般不完全正交,用传统脉冲压缩方法处理会导致较高距离旁瓣电平,进而影响检测性能.在建立单站MIMO雷达回波模型的基础上,以最大化系统输出信号与干扰噪声比为准则,提出了一种基于迭代思想的MIMO雷达自适应脉冲压缩方法.该方法利用对目标距离像信息的多次估计值,自适应地对距离旁瓣、互相关干扰和噪声进行抑制.仿真实验表明,针对发射多相编码信号的MIMO雷达,该算法可以显著降低距离旁瓣,且在目标运动和多目标情况下也优于传统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MO雷达 脉冲压缩 自适应处理 距离旁瓣抑制 最大信干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作分集中中继选择算法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覃琴 曾志民 张天魁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61,共6页
协作分集是近几年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热点。在协作通信中合理地选择中继能给系统带来更大的增益。本文介绍了协作时机的选择和协作关系的形成,重点讨论了3种主要的中继选择方法:基于位置信息、基于平均接收信噪比和基于瞬时信道状态的... 协作分集是近几年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热点。在协作通信中合理地选择中继能给系统带来更大的增益。本文介绍了协作时机的选择和协作关系的形成,重点讨论了3种主要的中继选择方法:基于位置信息、基于平均接收信噪比和基于瞬时信道状态的中继选择算法,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作分集 协作时机 中继选择 平均接收信噪比 瞬时信道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大气探测激光雷达人眼安全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厚通 李超 +2 位作者 王珍珠 黄威 周军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8-362,共5页
依据美国ANSI标准,模拟计算了0~12km的高度范围内不同的激光束发散角和不同激光脉冲能量比例的532和1064nm激光脉冲人眼安全最大阈值能量。给出两种532和1064nm激光脉冲人眼安全最大阈值能量分配方案:(1)激光束发散角为0.3mrad且53... 依据美国ANSI标准,模拟计算了0~12km的高度范围内不同的激光束发散角和不同激光脉冲能量比例的532和1064nm激光脉冲人眼安全最大阈值能量。给出两种532和1064nm激光脉冲人眼安全最大阈值能量分配方案:(1)激光束发散角为0.3mrad且532与1064nm的激光脉冲最大阈值能量之比为1∶2;(2)激光束发散角为0.4mrad且532与1064nm的激光脉冲最大阈值能量之比为1∶1。分析了用这两种激光脉冲人眼安全最大阈值能量分配方案探测模式大气时所对应的信噪比。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案既能保证机载激光雷达对模式大气探测时地面人眼安全又能达到探测所要求的信噪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光学 机载激光雷达 激光脉冲人眼安全阈值能量 人眼安全系数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盒子波技术设计野外观测系统 被引量:6
19
作者 郭建 魏福吉 吴长祥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5年第5期474-478,共5页
盒子波技术可以较准确地获得干扰波的速度、传播方向以及资料的信噪比信息,能任意进行各种面积的检波器组合。因此,可以根据勘探区域的地表和地下地质条件,利用盒子波技术选择经济有效的检波器组合形式,获得较好的采集资料。首先,简单... 盒子波技术可以较准确地获得干扰波的速度、传播方向以及资料的信噪比信息,能任意进行各种面积的检波器组合。因此,可以根据勘探区域的地表和地下地质条件,利用盒子波技术选择经济有效的检波器组合形式,获得较好的采集资料。首先,简单介绍了盒子波技术在顺托果勒地区的应用。然后,利用盒子波技术中的方形排列进行了检波器组合个数、组合基距、组合图形及室内组合和野外组合的分析和比较,得出了①检波器组合是提高记录信噪比的必要手段;②室内检波器组合的动态范围和去噪能力优于野外检波器组合;③经静校正后再做室内检波器组合,将保留记录的高频成分,大大提高分辨率等结论。最后,设计了一种新的单点多线二维地震观测系统,即把野外组合接收优化为野外单点多线接收,经室内预处理后再进行组合,充分保持了地震记录的原始分辨率,提高了地表和地下地质条件复杂地区目的层信号的分辨率和信噪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盒子波 检波器组合 地震观测系统 单点接收 高分辨率 高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节点增益不同的无线网络拓扑控制技术 被引量:3
20
作者 胡致远 彭强 刘春艳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611-2613,共3页
无线网络拓扑控制通过调节网络节点的传输功率等措施,从而提升网络性能。无线异构网络因为其网络节点的不同特性,使得适用于无线同构网络的拓扑控制技术无法获得理想的网络性能。以无线网络的图论模型为基础,将信号的能量域指标引入图... 无线网络拓扑控制通过调节网络节点的传输功率等措施,从而提升网络性能。无线异构网络因为其网络节点的不同特性,使得适用于无线同构网络的拓扑控制技术无法获得理想的网络性能。以无线网络的图论模型为基础,将信号的能量域指标引入图论模型,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无线异构网络节点接收增益不同所带来的网络干扰等问题。采用异构无线网络层次类聚等算法,获得接收增益不同条件下的拓扑控制策略。仿真表明,该拓扑控制算法对无线异构网络性能有较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网络 拓扑控制 接收增益 信干扰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