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boratory performance of stone matrix asphalt mixtures with two aggregate gradations 被引量:2
1
作者 Goutham Sarang B.M.Lekha +1 位作者 J.S.Geethu A.U.Ravi Shankar 《Journal of Modern Transportation》 2015年第2期130-136,共7页
Stone matrix asphalt (SMA) is a gap-graded bituminous mixture which can be used in surface layer of high volume pavements. The mixture has higher concen- trations of coarse aggregates, providing strength and rut res... Stone matrix asphalt (SMA) is a gap-graded bituminous mixture which can be used in surface layer of high volume pavements. The mixture has higher concen- trations of coarse aggregates, providing strength and rut resistance to the mixture, and higher asphalt content giving durability. There must be a proper stone-to-stone contact between the coarse aggregates of SMA, and hence aggre- gate gradatio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is mixture. In the current study, two aggregate gradations, with nominal maximum aggregate sizes (NMAS) 16 and 13 mm were adopted to prepare SMA mixtures and their laboratory performances were compared. Polymer-modified bitumen (PMB) was used as the binder material and no stabilising additive was used, since drain down was within permissible limits for both mixtures with PMB. Conventional cylin- drical specimens were prepared in superpave gyratory compactor with bitumen contents 5.0 %, 5.5 %, 6.0 %, 6.5 % and 7.0 % by weight of aggregates, and volumetric and Marshall properties were determined. Tensile strength, behaviour to repeated loading etc. were checked for cylindrical specimens prepared at optimum bitumen con- tent, whereas specially prepared slab specimens were used to check the rutting resistance of SMA mixtures. From the laboratory study, it was observed that, out of the two SMA mixtures, the one with NMAS 16 mm performed better compared to the other. These improved properties may be attributed towards the larger coarse aggregate sizes in the mix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one matrix asphalt Stone-to-stone contactDrain down Aggregate gradation Nominal maximumaggregate siz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沥青组分对其脆化及流变特性的影响效应分析
2
作者 宋振丰 郑传峰 +2 位作者 魏智强 李汉军 赵京 《公路工程》 2025年第1期181-185,共5页
以基质沥青的组分对其脆化温度及高低温流变特性的影响效应进行分析。借助于沥青组分分离技术,测试70^(#)、90^(#)及110^(#)这3种沥青各自四组分的比例,并采用组分调和技术形成了具有不同轻重组分比的沥青样本。采用BBR、DSR及沥青脆化... 以基质沥青的组分对其脆化温度及高低温流变特性的影响效应进行分析。借助于沥青组分分离技术,测试70^(#)、90^(#)及110^(#)这3种沥青各自四组分的比例,并采用组分调和技术形成了具有不同轻重组分比的沥青样本。采用BBR、DSR及沥青脆化温度等试验分析轻重组分比对基质沥青脆化温度、m值及车辙因子的直接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轻重组分比是基质沥青脆化温度的直接影响因素,提高基质沥青的轻重组分比例可显著地降低沥青的脆化温度并提升沥青的m值,结合轻重组分比对基质沥青高温流变特性及油石界面黏附性能的影响效应,可以得出在夏季路表温度可达70℃的地区(特别炎热地区)基质沥青的轻重组分比合理值为1.7,路表温度可达50℃的地区(一般炎热地区)基质沥青轻重组分比合理值为1.9。所得出的研究成果为工程实践中基质沥青的精确筛选提供了更加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沥青 组分 脆化特性 流变特性 影响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解交联橡胶粉干法改性SMA13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郑成强 李竞晨 +2 位作者 朱宏喜 曹卫东 张保民 《新型建筑材料》 2024年第7期144-148,共5页
通过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小梁弯曲试验、冻融劈裂及浸水马歇尔试验,研究了不同掺量轻度解交联橡胶粉(LDCR)对干法改性SMA13高温性能、低温性能与水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LDCR提高了SMA13的高温性能,尤其当掺量≥2%时,混合料的动... 通过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小梁弯曲试验、冻融劈裂及浸水马歇尔试验,研究了不同掺量轻度解交联橡胶粉(LDCR)对干法改性SMA13高温性能、低温性能与水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LDCR提高了SMA13的高温性能,尤其当掺量≥2%时,混合料的动稳定度超过4.5%SBS改性SMA13(对照组);2%掺量的LDCR干法改性SMA13低温抗裂性最优;总体上LDCR干法改性SMA13的水稳定性低于对照组。综合考虑,LDCR的最佳掺量为2%,与对照组相比,可降低材料成本约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解交联橡胶粉 干法改性SMA13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路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裂缝形式下沥青混合料梁裂缝扩展研究
4
作者 朱海鹏 刘海彬 林小雄 《山西建筑》 2024年第18期128-131,共4页
采用接近实际路面受力形式的平面支撑方式,对从参考标准高速公路搅拌、摊铺、碾压方式形成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切割下的沥青混合料梁试件,开展表面、底部裂缝共存形式下路面面层裂缝扩展模拟,以期研究沥青路面面层顶部、底部裂缝共存形式... 采用接近实际路面受力形式的平面支撑方式,对从参考标准高速公路搅拌、摊铺、碾压方式形成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切割下的沥青混合料梁试件,开展表面、底部裂缝共存形式下路面面层裂缝扩展模拟,以期研究沥青路面面层顶部、底部裂缝共存形式下的裂缝扩展行为;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为包含沥青基质、骨料、空隙等的多相复合材料特点,基于ABAQUS平台建立沥青混合料梁细观异质模型,探讨了该模型下裂缝偏离跨中不同距离下裂缝扩展行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复合小梁均质、细观异质模型偏裂缝形式下裂缝扩展过程中应力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两者应力状态存在明显的不同,均质模型应力分布总体较均匀、突变不明显;细观异质模型则刚好相反,应力分布极不均匀,骨料周边应力突变较明显。两种模型对比而言,细观异质模型能够更好地解释试验过程中梁裂缝扩展沿着骨料周边进行,并且试验过程中骨料周边出现多裂纹的现象。梁细观异质模型数值模拟为建立更准确的路面裂缝扩展模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支撑 裂缝扩展 沥青混合料梁 细观异质模型 骨料 沥青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粉复合改性沥青的研制及工业化生产
5
作者 孙艳 胡勇 《炼油与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69-72,共4页
以某公司加工的环烷基和中间基原油为原料,通过优化原油配比,采用常减压蒸馏工艺,通过控制减压蒸馏工艺条件,生产出符合技术标准要求且能够用于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原料。通过筛选与基质沥青配伍性好的胶粉、助剂添加比例及工艺条件优化... 以某公司加工的环烷基和中间基原油为原料,通过优化原油配比,采用常减压蒸馏工艺,通过控制减压蒸馏工艺条件,生产出符合技术标准要求且能够用于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原料。通过筛选与基质沥青配伍性好的胶粉、助剂添加比例及工艺条件优化,研制出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的胶粉复合改性沥青并进行了工业试生产。对工业生产的产品检测及专业部门鉴定结果表明,胶粉复合改性沥青产品各项技术指标符合JT/T798-2019《路用废胎胶粉橡胶沥青》技术要求,成功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粉复合改性沥青 废胎胶粉 基质沥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地区高模量天然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6
作者 刘立朋 马世俊 陈维斌 《山西交通科技》 2024年第5期7-12,共6页
为解决重载交通路段严重的路面车辙病害问题,依托宁夏海平高速公路耐久性沥青路面试验段,对高模量天然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了研究。首先选取了HMB-W型的高模量天然沥青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马歇尔设计方法对EME-20的配合比进行设计,... 为解决重载交通路段严重的路面车辙病害问题,依托宁夏海平高速公路耐久性沥青路面试验段,对高模量天然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了研究。首先选取了HMB-W型的高模量天然沥青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马歇尔设计方法对EME-20的配合比进行设计,分析其物理性能指标,并通过室内试验从高温、低温、水稳定性及疲劳性能对比分析了其与SBS-AC-20和壳牌基质AC-20的路用性能差异,最后铺筑了试验段验证了其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EME-20的油石比和稳定度显著高于SBS-AC-20和壳牌AC-20;EME-20的动稳定度、残留稳定度、冻融劈裂强度和疲劳寿命分别比SBS-AC-20高27.5%、6.47%、2.82%和27.3%,分别比壳牌基质AC-20高122.3%、35.4%、7.63%和40.3%,但EME-20的最大弯曲应变比SBS-AC-20低10%,比壳牌基质AC-20高11.04%;同时,EME-20试验段路面的压实度和抗渗性能均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模量天然沥青 SBS改性沥青 壳牌基质沥青 路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热耦合条件下沥青宏观老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龙 陈松敏 何兆益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8-44,共7页
通过对两种基质沥青及四种改性沥青的技术性能指标(针入度、黏度、软化点、车辙因子)进行室内试验,对比了不同光热耦合条件下沥青的宏观老化特征。研究表明:对于基质沥青而言,光照强度不变时,ZH沥青的抗热老化性能明显优于SK沥青;温度... 通过对两种基质沥青及四种改性沥青的技术性能指标(针入度、黏度、软化点、车辙因子)进行室内试验,对比了不同光热耦合条件下沥青的宏观老化特征。研究表明:对于基质沥青而言,光照强度不变时,ZH沥青的抗热老化性能明显优于SK沥青;温度不变时,SK沥青的抗光老化性能则明显优于ZH沥青;对于改性沥青而言,线型改性沥青抗光热耦合老化能力整体上优于星型改性沥青;单因素和双因素变化时,各类沥青在以针入度比为指标表征其抗老化性能方面有较强的关联性,在以黏度比、软化点比及剪切流变系数为指标表征其抗老化性能方面关联性不大,推荐采用针入度比作为评价沥青的老化程度及抗老化性能;其中,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沥青光热耦合作用时温度比光照强度作用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技术指标 基质沥青 改性剂 老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9石油树脂改性沥青的研制 被引量:8
8
作者 丛玉凤 李茂平 +3 位作者 徐磊 黄玮 张春雪 刘芷君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16-19,共4页
采用C9石油树脂对辽河AH-90#沥青进行改性,考察了C9石油树脂质量分数对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镜对改性沥青结构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随着C9石油树脂质量分数的增加,改性沥青软化点逐渐增大,针入度逐渐下降,5℃延度先增... 采用C9石油树脂对辽河AH-90#沥青进行改性,考察了C9石油树脂质量分数对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镜对改性沥青结构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随着C9石油树脂质量分数的增加,改性沥青软化点逐渐增大,针入度逐渐下降,5℃延度先增大后下降。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当C9石油树脂质量分数为4%时,它与基质沥青的相容性较好,不会出现离析现象;当C9石油树脂质量分数为5%时,它与基质沥青发生离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9石油树脂 基质沥青 改性沥青 相容性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A抽提回收方法实验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蒋育红 马涛 上官鹏程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2-255,共4页
文章总结了国内外提出的沥青混合料抽提及沥青回收方法,分析目前普遍使用的离心抽提试验及阿布森回收试验的不足。针对SMA混合料的特点,设计不同的对比试验,验证了SMA混合料抽提回收过程中,矿粉、三氯乙烯及纤维等关键因素的影响程度,... 文章总结了国内外提出的沥青混合料抽提及沥青回收方法,分析目前普遍使用的离心抽提试验及阿布森回收试验的不足。针对SMA混合料的特点,设计不同的对比试验,验证了SMA混合料抽提回收过程中,矿粉、三氯乙烯及纤维等关键因素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与改进措施,以便准确评定SMA混合料的级配、油石比状况及混合料中的沥青性状;为进行正确的SMA配合比设计、分析SMA沥青路面的破坏原因及路用性能衰变规律以及SMA混合料的再生利用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改进措施 试验验证 抽提回收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温拌沥青改性剂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廖国胜 赵鹏飞 +1 位作者 杨海波 郭胜龙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5-227,共3页
以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C9石油树脂、硫化剂为原料制备新型温拌沥青改性剂对基质沥青进行改性,测定改性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延度来探讨不同组分配合比的新型温拌沥青改性剂对基质沥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温... 以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C9石油树脂、硫化剂为原料制备新型温拌沥青改性剂对基质沥青进行改性,测定改性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延度来探讨不同组分配合比的新型温拌沥青改性剂对基质沥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温拌沥青改性剂中SBS、C9石油树脂和硫化剂最佳配合比为5∶3∶6,改性剂的最佳掺量为6%(wt,质量分数),最适宜的拌合温度为150℃,制得的新型温拌沥青的针入度为62.9/0.1mm、软化点为56℃、延度为130mm,黏度为0.152Pa·s,改性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拌沥青改性剂 基质沥青 针入度 软化点 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A骨架标准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卢永贵 赵可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18,共5页
传统观点认为 ,粗集料的干插捣间隙率VDRC大于压实混合料中粗集料间隙率VMix是SMA骨架结构形成的标准 ,但是VDRC与VMix在压实方法、测量精度、换算密度指标等方面存在系统误差 ,导致VDRC在多数情况下都大于VMix,失去了优选级配的作用。... 传统观点认为 ,粗集料的干插捣间隙率VDRC大于压实混合料中粗集料间隙率VMix是SMA骨架结构形成的标准 ,但是VDRC与VMix在压实方法、测量精度、换算密度指标等方面存在系统误差 ,导致VDRC在多数情况下都大于VMix,失去了优选级配的作用。试验及结果分析表明 ,用体积法测量的毛体积密度换算的VMix较合理 ,用VMix随细集料增加的突变点判定骨架形成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误差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粗集料间隙率 骨架结构 千插捣间隙率 骨架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场SMA-16混合料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崔文博 郝培文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4年第6期1404-1407,共4页
采用贝雷法CA,FAc,FAf三个参数对《民用机场沥青混凝土道面技术规范》(MH-5010-1999)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SMA-16级配进行分析,并结合体积参数VMA,提出机场SAM-16混合料优化级配范围;预估级配优化后SMA-16混... 采用贝雷法CA,FAc,FAf三个参数对《民用机场沥青混凝土道面技术规范》(MH-5010-1999)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SMA-16级配进行分析,并结合体积参数VMA,提出机场SAM-16混合料优化级配范围;预估级配优化后SMA-16混合料最佳油石比,并研究其路用性能,优化机场SMA-16混合料设计方法.结果表明:优化后机场SMA-16混合料更易形成骨架密实结构,能满足机场道面使用性能要求,提高混合料施工性能;通过级配优化和混合料最佳油石比预估,避免设计过程中反复选择级配和油石比,减少试验量,提高设计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玛蹄脂碎石 贝雷法 矿料间隙率 优化设计 级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级配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卢永贵 赵可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4期59-64,83,共7页
为了研究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SMA)的级配组成 ,笔者采用配方均匀设计方法对粗集料间隙率VCA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 ,对VCA试验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 ,得到了粗集料的合理配比组成 ;利用沥青裹覆集料试验确定了最小沥青用量 ,用体积... 为了研究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SMA)的级配组成 ,笔者采用配方均匀设计方法对粗集料间隙率VCA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 ,对VCA试验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 ,得到了粗集料的合理配比组成 ;利用沥青裹覆集料试验确定了最小沥青用量 ,用体积法和填充理论对细集料和矿粉的组成进行了分析 ,并对设计的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给予了试验验证 .结果表明 :文中设计的SMA级配混合料具有优良的路用技术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级配 粗集料间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沥青相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晏永 封基良 +1 位作者 郭荣鑫 熊鑫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2-44,共3页
环氧沥青作为高性能路面材料引进国内已有十余年,在环氧沥青的国产化过程中,环氧沥青的相容性一直是相关学者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对解决环氧沥青相容性的相关方法进行总结,比较相关方法的效果,并对相关方法的机理进行分析。目前,国内学... 环氧沥青作为高性能路面材料引进国内已有十余年,在环氧沥青的国产化过程中,环氧沥青的相容性一直是相关学者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对解决环氧沥青相容性的相关方法进行总结,比较相关方法的效果,并对相关方法的机理进行分析。目前,国内学者对于环氧沥青相容性问题的解决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沥青基复合材料 纳米材料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偶联剂对半柔性路面材料性能增强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程培峰 马广涛 +1 位作者 张展铭 李艺铭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7-44,共8页
为研究掺加硅烷偶联剂对半柔性路面材料的性能影响规律及作用机理,采用马歇尔稳定度、车辙、低温弯曲、冻融劈裂等试验,测试了添加不同掺量硅烷偶联剂的半柔性路面材料的力学性能与路用性能,并确定硅烷偶联剂的最佳掺量,采用高拍仪等仪... 为研究掺加硅烷偶联剂对半柔性路面材料的性能影响规律及作用机理,采用马歇尔稳定度、车辙、低温弯曲、冻融劈裂等试验,测试了添加不同掺量硅烷偶联剂的半柔性路面材料的力学性能与路用性能,并确定硅烷偶联剂的最佳掺量,采用高拍仪等仪器观察硅烷偶联剂基于界面改性原理的微观改性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硅烷偶联剂掺量的增加,半柔性路面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能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其掺量对性能的影响存在峰值,马歇尔稳定度、动稳定度、弯拉应变与冻融劈裂强度比均在掺量为0.5%左右处达到峰值,超过峰值后性能随掺量增加而下降,最终确定硅烷偶联剂的最佳掺量为0.5%。通过测定连通空隙率和灌注率的变化定量反映界面紧密度,通过对比观察普通半柔性路面材料与硅烷偶联剂最佳掺量下的半柔性路面材料的水泥-沥青界面可明显发现,硅烷偶联剂能够在水泥基灌浆材料与沥青混合料之间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从而通过改变水泥-沥青界面的形态,有效改善水泥-沥青界面稳定度并减少水泥-沥青界面裂缝,结合性能试验,硅烷偶联剂可通过界面优化改善半柔性路面的力学及路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半柔性路面材料 界面优化 硅烷偶联剂 路用性能 灌注式半柔性路面基体沥青混合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马蹄脂碎石混合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3
16
作者 沈凡 任莉 +2 位作者 赵明宇 陆超 郭凯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7期30-34,共5页
为了提升沥青马蹄脂碎石混合料(SMA)的路用性能及耐久性,采用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橡胶粉、增粘树脂、增塑组分对基质沥青进行复合改性,开发出高粘高弹改性沥青.分别以高粘高弹改性沥青、高粘沥青、SBS改性沥青作为胶... 为了提升沥青马蹄脂碎石混合料(SMA)的路用性能及耐久性,采用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橡胶粉、增粘树脂、增塑组分对基质沥青进行复合改性,开发出高粘高弹改性沥青.分别以高粘高弹改性沥青、高粘沥青、SBS改性沥青作为胶结料,对比分析不同沥青制备的SMA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和耐疲劳性能.结果表明:橡胶粉对沥青的弹性恢复性能及高温粘度影响较大;高粘高弹改性沥青表现出优异的粘弹性能,软化点达到92℃,5℃弹性恢复达到86%,60℃粘度达到62 000 Pa·s;采用高粘高弹沥青作为胶结材料,相比于SBS改性沥青和高粘沥青,大幅提升了SMA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和耐久性能,70℃动稳定度超过7 000次/mm,0.3应力比下的疲劳次超过6万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粘高弹改性沥青 SMA 路用性能 疲劳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试验法在SMA-16配合比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德军 郭平 韩君良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8-272,共5页
为了优化SMA-16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通过正交试验法对SMA-16目标配合比进行了优化设计,提出了SMA-16的配合比设计思路,得出了SMA-16的最佳配合比,并得到了一些影响SMA-16路用性能的关键指标;应用该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指出为了... 为了优化SMA-16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通过正交试验法对SMA-16目标配合比进行了优化设计,提出了SMA-16的配合比设计思路,得出了SMA-16的最佳配合比,并得到了一些影响SMA-16路用性能的关键指标;应用该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指出为了避免出现泛油现象,应提高试验的击实功来降低油石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混合料 配合比设计 正交试验法 沥青玛蹄脂(S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抽提法测定SMA油石比的偏差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瑞林 柳音 周进川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8-230,共3页
通过对SMA改性沥青混合料抽提试验结果的分析发现,抽提后人工挑出的纤维包裹了部分细矿料,从而引起油石比和纤维质量的偏差;对此偏差进行了试验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案;同时对SMA改性沥青混合料油石比计算做出了修正。
关键词 抽提法 沥青玛蹄脂碎石 木质素纤维 油石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未熟-低熟烃源岩中显微组分组成与生烃组分剖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霍秋立 冯子辉 付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2-15,共4页
本文采用有机岩石学全岩分析方法,通过对松辽盆地青一段以上未熟低熟烃源岩进行显微组分组成分析,结合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资料指出,壳质组+藻类体影响了烃源岩的生烃潜力,矿物沥青基质在青一段和嫩一段早期成烃中有重要贡献。
关键词 低熟烃源岩 显微组分 生烃组分 松辽盆地 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加不同纤维对SMA疲劳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谢晶 李娉婷 《公路工程》 2008年第5期150-153,共4页
根据对比,选用四点弯曲疲劳试验来评价木质纤维、聚丙烯腈及矿物纤维3种纤维对SMA疲劳性能的影响。四点弯曲疲劳试验结果表明,就初始劲度模量而言,在3种应变水平下掺加木质纤维SMA最大,而掺加矿物纤维SMA和掺加聚丙烯腈SMA则较小。就滞... 根据对比,选用四点弯曲疲劳试验来评价木质纤维、聚丙烯腈及矿物纤维3种纤维对SMA疲劳性能的影响。四点弯曲疲劳试验结果表明,就初始劲度模量而言,在3种应变水平下掺加木质纤维SMA最大,而掺加矿物纤维SMA和掺加聚丙烯腈SMA则较小。就滞后角而言,3种掺加纤维SMA的粘弹性性能差别不大。疲劳寿命与应变水平表现出了较好的相关性,疲劳寿命曲线的走向大致相同。相同应力水平下,掺加聚丙烯腈SMA的疲劳寿命最长,掺加矿物纤维SMA次之,掺加木质纤维SMA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沥青马蹄脂碎石混合料(SMA) 疲劳性能 四点弯曲疲劳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