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deling and numerical analysis of evaporative condensing regenerator
1
作者 牛润萍 由世俊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3期824-828,共5页
A two-dimensional steady state model was developed and solved numerically to predict the performance of evaporative condensing regenerator.Two-dimensional parameter distributions of air,solution and refrigerant were c... A two-dimensional steady state model was developed and solved numerically to predict the performance of evaporative condensing regenerator.Two-dimensional parameter distributions of air,solution and refrigerant were calculated by the mathematical model.The solution content first increases and then decreases along the solution flow direction.At y/Hr=0.98(where Hr is the height of regenerator),air humidity increases from 1.99% to 2.348% firstly and then decrease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ere used to validate mathematical model.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gree with experimental data well.The results not only show that the mathematical model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performance of regenerator,but also has great value in the design and improvement of evaporative condensing regenera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 and mass transfer mathematical model heat of condensation evaporative condensing regenera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品腌制过程中NaCl传递的模拟方法及应用进展
2
作者 杨锟 武润琳 +3 位作者 李琪琪 李开琪 熊善柏 刘茹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46-354,共9页
NaCl作为腌制料中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其在水产品肌肉中的传递会对水产品微生物、质地与风味等质量特性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提升腌制效率并改善产品品质,研究者就如何控制与预测NaCl的传递过程进行了广泛研究。本文从理论模型、... NaCl作为腌制料中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其在水产品肌肉中的传递会对水产品微生物、质地与风味等质量特性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提升腌制效率并改善产品品质,研究者就如何控制与预测NaCl的传递过程进行了广泛研究。本文从理论模型、预测模型与有限元分析3个方面介绍当前NaCl传递过程的模拟方法,并详细阐述3种模拟方法在水产品腌制过程中的应用现状与优缺点,以期为腌制类水产品的创新发展与智能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质 扩散模型 预测模型 有限元分析 扩散系数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风-极片耦合的湿涂层热-质传递数理模型
3
作者 王佳骏 曾月 +2 位作者 麻宏强 谢越 王圣寻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7-87,共11页
为解决对流干燥过程中极片湿涂层热-质传递过程数值计算复杂的问题,综合考虑热风和基材铝板对湿涂层热-质传递特性的共同影响,基于多孔介质多场耦合理论,采用无网格并行方法建立三维热风-极片湿涂层热-质传递数理模型,提出湿涂层热-质... 为解决对流干燥过程中极片湿涂层热-质传递过程数值计算复杂的问题,综合考虑热风和基材铝板对湿涂层热-质传递特性的共同影响,基于多孔介质多场耦合理论,采用无网格并行方法建立三维热风-极片湿涂层热-质传递数理模型,提出湿涂层热-质传递过程的差分计算方法。由于数理模型对计算精度要求较高,模拟计算时间长,为提高计算效率,基于相似理论提出缩尺模拟方法,并通过对比不同缩尺比例湿涂层的温、湿度变化规律验证其可靠性。结果表明:不同缩尺比例下湿涂层湿度判定系数R^(2)均大于0.99;原尺模型的模拟时间为5 h,缩尺倍数为800的缩尺模型的模拟计算时间为2.77 h,相比原尺模型减少了44.6%,有效提高了数值计算效率。最后,基于缩尺模拟方法对数理模型进行可靠性验证,结果表明,热风-极片湿涂层热-质传递数理模型温、湿度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的误差均在±15%以内,仅个别数据点偏大,说明该模型具有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传质 湿涂层热-质传递数理模型 多孔介质多场耦合理论 差分计算方法 缩尺模拟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 of furnace temperature and non-uniform heat flux density on direct reduction process of newly designed carbon containing pellet
4
作者 LI Nan WANG Feng PAN Liang-m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期296-312,共17页
In this study,innovative ellipsoid pellet with craters on its surface was designed,and the direct reduction process was compared with ellipsoid(without craters)and sphere pellets.In addition,furnace temperature and un... In this study,innovative ellipsoid pellet with craters on its surface was designed,and the direct reduction process was compared with ellipsoid(without craters)and sphere pellets.In addition,furnace temperature and uneven heat flux density effects on the pellet direct reduction process were also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ellipsoid pellet is better than that of spherical pellet on metallization ratio.However,under the condition of non-uniform heat flow,the ellipsoid pellet final metallization rate and zinc removal rate were lower.Although the heat transfer effect of ellipsoid pellet with craters was not improved significantly,the metallization rate and zinc removal rate were found improved,which will have a cumulative effect on the pellets direct reduction process in rotary hearth furnace.Under varying furnace temperature conditions,the pellet temperatur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stant furnace temperature.After 1200 s,pellet Fe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to 123.6%,metallization rate and zinc removal rate increased to 113.7%and 102.2%,respectively.These results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carbon-containing pellet design used in rotary hearth furn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tary hearth furnaces carbon containing pellets direct reduction process heat and mass transfer mathematical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neural network to prediction of plate finish cooling temperature
5
作者 王丙兴 张殿华 +3 位作者 王君 于明 周娜 曹光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8年第1期136-140,共5页
To improve the deficiency of the control system of finish cooling temperature (FCT), a new model developed from a combination of a multilayer perception neural network as the self-learning system and traditional mathe... To improve the deficiency of the control system of finish cooling temperature (FCT), a new model developed from a combination of a multilayer perception neural network as the self-learning system and traditional mathematical model were brought forward to predict the plate F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lf-learning factor of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and its influencing parameters such as plate thickness, start cooling temperature, was investigated. Simulative calcul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deficiency of FCT control system is overcome completely, the accuracy of FCT is obviously improved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alculated and target FCT is controlled between -15 ℃ and 1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T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mathematical model back propagation (BP) neural netwo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状甘露醇的常压冷冻干燥数值分析
6
作者 刘莹 公茂琼 +1 位作者 王昊成 董学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311-320,共10页
常压冷冻干燥较传统真空冷冻干燥省去提供真空环境的装置,在节省能耗的同时可得到高质量的脱水产品,但所需干燥时间长。为探究常压冷冻干燥过程的动力学以及热质传递,克服常压冷冻干燥时间较长的问题。该研究将描述外部压力场的Navier–... 常压冷冻干燥较传统真空冷冻干燥省去提供真空环境的装置,在节省能耗的同时可得到高质量的脱水产品,但所需干燥时间长。为探究常压冷冻干燥过程的动力学以及热质传递,克服常压冷冻干燥时间较长的问题。该研究将描述外部压力场的Navier–Stokes方程引入解吸-升华模型,建立了隧道内层状物料的常压冷冻干燥模型,利用数值模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 6.1求解干燥过程中物料水分比、干燥时间、干燥速率以及热质阻力的变化。模型计算物料水分比与已有文献试验结果的偏差为±10%,验证了模型可行性。通过模型计算不同物料厚度(3~11 mm)、平均孔隙直径(2.0~6.0μm)、干燥空气温度(263.15~273.15 K)、干燥空气流速(1.0~3.0 m/s)的常压冷冻干燥过程,结果表明:干燥时间随物料厚度减小、干燥空气温度增加而缩短。干燥空气流速和平均孔隙率变化影响不明显;内部热质阻力随水分比降低而线性增加并超过外部热质阻力,外部热质阻力随水分比降低而减小。热质阻力变化对比可知常压冷冻干燥过程由外部传热传质主导向内部传热传质主导转变。内外热质阻力随物料厚度的减小显著减小。该研究明确了不同干燥工况参数对常压冷冻干燥时间的影响趋势,为优化常压冷冻干燥工况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 常压 数学模型 传热 传质 热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u-Zr三元合金熔盐电解精炼过程模拟
7
作者 王赛 林如山 +2 位作者 张磊 杜雨昕 陈志华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3-562,I0002,共11页
电解精炼干法后处理技术适用于处理具有高燃耗、高钚含量、强放射性等特点的快堆乏燃料,是快堆乏燃料后处理的关键环节和现实技术选择。基于电化学理论及向后差分法,建立了U-Pu-Zr三元合金电解精炼过程模型,模拟各元素在电极附近的溶解... 电解精炼干法后处理技术适用于处理具有高燃耗、高钚含量、强放射性等特点的快堆乏燃料,是快堆乏燃料后处理的关键环节和现实技术选择。基于电化学理论及向后差分法,建立了U-Pu-Zr三元合金电解精炼过程模型,模拟各元素在电极附近的溶解沉积行为,分析不同传质系数及熔盐中初始铀离子浓度下的电极电势、各元素分电流及物料分布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传质系数影响阳极铀钚共溶解与阴极铀锆共沉积过程中各元素的电流分配,增大传质系数可减少电能损耗;当熔盐中初始铀离子质量分数低至0.073%时,电解精炼反应45 min后阴极电位低于钚的表观氧化还原电位,钚开始在固体阴极与铀发生共沉积,两种元素的沉积呈竞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法后处理 熔盐电解精炼 电化学 传质系数 数学模型 向后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板鼓泡塔流动与传质特性数值模拟
8
作者 王娟 李秀明 +5 位作者 邵炜涛 丁续 霍莹 付连超 白云宇 李迪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1-814,F0002,共15页
采用Euler-Euler双流体模型对安装不同数量的水平多孔板的鼓泡塔内气液两相流动及传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探究了不同表观气速条件对鼓泡塔内气含率、气泡直径分布和气液传质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数量的多孔板和不同位置的多... 采用Euler-Euler双流体模型对安装不同数量的水平多孔板的鼓泡塔内气液两相流动及传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探究了不同表观气速条件对鼓泡塔内气含率、气泡直径分布和气液传质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数量的多孔板和不同位置的多孔板都会影响气含率的分布;随着多孔板的数目增加,鼓泡塔液相上方区域的气含率增加,但影响区域有限;安装多孔板后,鼓泡塔内径向位置的平均气含率变化明显,出现“M”形状的分布。不同表观气速下,未安装多孔板的鼓泡塔内直径为1~2mm的微小气泡占比超过30%;安装多孔板后,微小气泡占比明显增加;气液传质系数在中心区域(径向无量纲为-0.5~0.5)较为平缓,波动不大。最后将模拟计算得到的气液体积传质系数与Akita的关联式计算值进行比较,本文计算结果略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泡塔 CFD-PBM模型 气泡直径 气含率 气液体积传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润率对疏水性膜接触器传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9
作者 陆建刚 王连军 +2 位作者 刘晓东 李健生 孙秀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12-917,F008,共7页
根据双膜理论提出了疏水性膜湿润机理,关联了阻力层方程、Laplace方程和膜孔径分布函数,建立了新型传质数学模型,采用PP疏水性微孔膜、水和MDEA(N-甲基二乙醇胺)水溶液为吸收剂,研究了膜接触器吸收CO2传质过程,考察了压差、表面张力和... 根据双膜理论提出了疏水性膜湿润机理,关联了阻力层方程、Laplace方程和膜孔径分布函数,建立了新型传质数学模型,采用PP疏水性微孔膜、水和MDEA(N-甲基二乙醇胺)水溶液为吸收剂,研究了膜接触器吸收CO2传质过程,考察了压差、表面张力和温度等因素所产生的湿润率对传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新型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湿润率对传质系数的影响,模型值与实验值符合较好;压差、表面张力和温度对湿润率影响较大,是膜接触器传质过程需要考虑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润率 疏水性膜 传质系数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循环流化床结构参数及其反应器性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29
10
作者 韦朝海 谢波 +1 位作者 张献忠 钱宇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6-241,共6页
内循环三相流化床在化学工程、生物工程及废水处理等领域中均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影响这类反应器成功应用于实际废水生物处理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系统的反应器结构参数与反应器性能的相关性分析与量化关系模型,无法实现不同规模与不同... 内循环三相流化床在化学工程、生物工程及废水处理等领域中均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影响这类反应器成功应用于实际废水生物处理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系统的反应器结构参数与反应器性能的相关性分析与量化关系模型,无法实现不同规模与不同应用目标的系统优化设计。基于此,设计了不同尺寸和内构件的反应器,系统研究主要结构参数包括升流管与反应器直径之比、反应器高径比、升流管上方液面高度、底隙高度以及操作参数如固相负荷及通气量等因素对内循环流化床反应器流体力学与传质特性的影响规律; 实验分析主要过程参数如气含率、液体循环速度、氧传递系数及混合时间与结构参数、操作参数的相关性。通过总结归纳,分别给出了定量、半定量或定性方面的结论,为反应器的结构放大和性能变化预测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循环三相流化床 结构参数 反应器性能 相关性 废水处理 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错流降膜液体干燥剂除湿/再生传热传质数学模型及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代彦军 张鹤飞 俞金娣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10-515,共6页
分析了错流降膜液体干燥剂除湿及再生传热传质过程 ,建立了基于实际除湿系统的描述再生和除湿过程的数学模型 ,考虑到除湿过程中产生的热效应 ,以氯化钙溶液为除湿剂时 ,对气侧和液侧的传热传质系数进行了理论和数值求解 .计算结果表明 ... 分析了错流降膜液体干燥剂除湿及再生传热传质过程 ,建立了基于实际除湿系统的描述再生和除湿过程的数学模型 ,考虑到除湿过程中产生的热效应 ,以氯化钙溶液为除湿剂时 ,对气侧和液侧的传热传质系数进行了理论和数值求解 .计算结果表明 ,传热传质系数与气流流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流降膜液体干燥剂 空气 数学模型 氯化钙 除湿 再生 传热 传质 热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在不同体系下的循环液速和局部气含率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杨海光 范轶 +2 位作者 李飞 陈筛林 丁富新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7-41,共5页
在气升式环流反应器中,分别研究了空气-水、空气-0.1%乙醇水溶液和空气-水-活性污泥体系中的循环液速以及气含率随操作条件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循环液速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增大,不同体系中的循环液速差别不大;导流筒内、外不同... 在气升式环流反应器中,分别研究了空气-水、空气-0.1%乙醇水溶液和空气-水-活性污泥体系中的循环液速以及气含率随操作条件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循环液速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增大,不同体系中的循环液速差别不大;导流筒内、外不同高度处的局部气含率均呈自下向上增大的趋势,且导流筒内部气含率高于导流筒外部的气含率。体系的聚并特性对平均气含率和局部气含率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升式环流反应器 循环液速 气含率 传质 活性污泥法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液微尺度混合体系的传质模型 被引量:21
13
作者 徐建鸿 骆广生 +2 位作者 陈桂光 孙永 汪家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5-440,共6页
针对微尺度液-液混合体系,考察了流量对膜分散萃取过程的影响,并根据传质过程方程,计算了各种条件下的传质系数和传质速率;采用现有的传质模型分别计算分散相和连续相的分传质系数,然后根据传质阻力的加合性得到总传质系数;应用理论传... 针对微尺度液-液混合体系,考察了流量对膜分散萃取过程的影响,并根据传质过程方程,计算了各种条件下的传质系数和传质速率;采用现有的传质模型分别计算分散相和连续相的分传质系数,然后根据传质阻力的加合性得到总传质系数;应用理论传质系数计算传质效率,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微尺度混合条件下,直接影响传质系数的因素是停留时间和液滴直径,传质系数随着停留时间的减小而增大.膜分散萃取的传质系数可以达到1.2×10-4 m*s-1,比传统的萃取方式大10~100倍;不能像塔式萃取设备一样,用简单地忽略某一相的传质阻力或用总体平均的简化计算公式来计算微尺度混合的传质性能;考虑滴内滴外传质系数,并考虑时间的影响,利用现有公式分别计算滴内滴外传质系数,并采用阻力加合,可以较为准确地计算微混合条件下的总传质系数,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 传质模型 传质系数 微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直管外降膜吸收传热传质过程强化的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尹铭 陈嘉宾 +2 位作者 陈沛 马学虎 李凇平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02-608,共7页
对LiBr溶液在光滑管和四种换热强化管竖直管外降膜吸收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实验条件下的最佳管型。分析了非绝热吸收过程中传热传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建立了竖直管外降膜吸收热-质传递过程的数学模型,并对该过程进行了... 对LiBr溶液在光滑管和四种换热强化管竖直管外降膜吸收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实验条件下的最佳管型。分析了非绝热吸收过程中传热传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建立了竖直管外降膜吸收热-质传递过程的数学模型,并对该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模型计算值与实验结果的比较证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直管外降膜吸收 强化传热 传质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裂解炉内传递及反应过程综合数值模拟——Ⅰ.数学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0
15
作者 蓝兴英 高金森 +1 位作者 徐春明 张红梅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0-85,共6页
分析了裂解炉反应管内原料的流动、传热、传质和裂解反应以及炉膛内燃料燃烧、烟气流动和传热等复杂过程。以流体力学的基本微分方程为基础,考虑了流体的湍流流动,结合王宗祥等建立的轻烃裂解制乙烯动力学模型、扩散火焰燃烧模型和离散... 分析了裂解炉反应管内原料的流动、传热、传质和裂解反应以及炉膛内燃料燃烧、烟气流动和传热等复杂过程。以流体力学的基本微分方程为基础,考虑了流体的湍流流动,结合王宗祥等建立的轻烃裂解制乙烯动力学模型、扩散火焰燃烧模型和离散坐标辐射传热模型,建立了乙烯裂解炉内传递及反应过程的综合数学模型。并且给出了模型求解时的边界条件和相应的数值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裂解炉 反应过程 数值模拟 数学模型 湍流 燃料燃烧 热裂解反应 辐射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传质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6
作者 马友光 白鹏 余国琮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7-11,共5页
文内对气液传质的理论研究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 气液传质 传质系数 传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推进剂贮箱增压过程的传热传质数学模拟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赞社 顾兆林 +1 位作者 冯诗愚 邱剑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8-31,37,共5页
针对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中低温液氧贮箱的预增压和增压过程建立了气相空间的传热、传质数学模型。运用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连续性方程、能量守恒方程以及推进剂与气相空间的传热、传质方程等组成了关于气相空间参数的微分方程组,并运... 针对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中低温液氧贮箱的预增压和增压过程建立了气相空间的传热、传质数学模型。运用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连续性方程、能量守恒方程以及推进剂与气相空间的传热、传质方程等组成了关于气相空间参数的微分方程组,并运用四阶Runge-Kutta算法对其进行求解。获得了气相空间的压力、温度、增压气体流量、液氧挥发速率以及贮箱壁温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发动机启动前的预增压过程中,气相空间的温度和压力急剧增加,液氧的挥发速率也增加很快;发动机启动后的保持增压阶段,由于气相空间的体积不断发生变化,气相空间参数的变化趋于平缓,液氧表面向气相空间的传质速率也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箱增压 传热 传质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光条件下太阳电池的热电特性分析 被引量:18
18
作者 吴玉庭 朱宏晔 +1 位作者 任建勋 梁新刚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7-340,共4页
为了为进一步开发聚光光伏发电系统提供指导和依据,建立了聚光光伏发电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对不同聚光光伏发电系统方案的热电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了串联内阻和换热系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特定的串联内阻下,太阳电池的峰值... 为了为进一步开发聚光光伏发电系统提供指导和依据,建立了聚光光伏发电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对不同聚光光伏发电系统方案的热电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了串联内阻和换热系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特定的串联内阻下,太阳电池的峰值功率首先随光强的升高而直线升高,升高到一定程度后曲线变得平缓。曲线的拐点随串联内阻的降低而升高。换热系数越高,系统的性能越好,而且随着光强的升高,换热系数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聚光 热电特征 串联内阻 换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晶法提纯钛白副产硫酸亚铁的数学模型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克宇 吴鉴 +3 位作者 高腾飞 赵泉峰 戴永年 姚耀春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71-377,共7页
针对硫酸法生产钛白粉过程中副产的硫酸亚铁,采用结晶法对硫酸亚铁进行了提纯。实验分析了结晶过程中杂质的残留及传质方式,同时考察了结晶次数、搅拌速率对硫酸亚铁结晶提纯的影响,并依据固液边界层扩散传质理论,建立了结晶提纯的理论... 针对硫酸法生产钛白粉过程中副产的硫酸亚铁,采用结晶法对硫酸亚铁进行了提纯。实验分析了结晶过程中杂质的残留及传质方式,同时考察了结晶次数、搅拌速率对硫酸亚铁结晶提纯的影响,并依据固液边界层扩散传质理论,建立了结晶提纯的理论模型。结果表明,结晶法能有效去除杂质(Mn、Mg、Zn、Ni);所建立的结晶提纯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杂质浓度,尤其是低含量的杂质浓度;搅拌通过影响晶体与溶液间的固液边界层,进而影响杂质的残留,从而验证了结晶过程中杂质的传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法 提纯 副产硫酸亚铁 数学模型 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环境条件下土壤温度日变化的计算模拟 被引量:44
20
作者 范爱武 刘伟 王崇琦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7-171,共5页
应用多孔介质中传热传质的数学模型 ,对夏天和冬天 ,环境风速分别为 4m/s和 1m/s以及环境相对湿度分别为35 %和 85 %这 3种情况下高为 5 0 0mm ,半径为 2 5 0mm的圆柱土壤床中温度的日变化进行了比较。根据数值模拟的结果绘出土壤中不... 应用多孔介质中传热传质的数学模型 ,对夏天和冬天 ,环境风速分别为 4m/s和 1m/s以及环境相对湿度分别为35 %和 85 %这 3种情况下高为 5 0 0mm ,半径为 2 5 0mm的圆柱土壤床中温度的日变化进行了比较。根据数值模拟的结果绘出土壤中不同深度处温度的日变化曲线表明 :(1)土壤中各点的温度随气温和土壤表面获得的辐射能的周期性变化而呈周期性变化 ;(2 )随着深度的增加 ,土壤温度受气温和太阳辐射的影响变小 ,温度变化的滞后效应越来越明显 ;(3)在夏天 ,一天的大部分时间土壤表层的温度高于深层的温度 ,冬天则恰恰相反 ;(4 )风速对土壤表层的温度影响较大。风速越大 ,土壤温度降低得越多 ;(5 )干燥气候下 ,由于土壤水分的蒸发制冷作用 ,一天中土壤各点的温度低于湿润气候下相应各点的温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温度 日变化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