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IS的农用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8
1
作者 黄跃进 唐锦春 孙柄楠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406-410,共5页
农用土地的适宜性评价是合理使用农用土地的重要前提。文章讨论了农用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 的农用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原理和主要过程, 并提出了农用土地适宜性的模糊评定数学模型。实验证明, 利用GIS 技术结... 农用土地的适宜性评价是合理使用农用土地的重要前提。文章讨论了农用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 的农用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原理和主要过程, 并提出了农用土地适宜性的模糊评定数学模型。实验证明, 利用GIS 技术结合模糊评定数学模型可以提高农用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准确性及效率。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农业土地 数学模型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森林生态城林地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闫志平 李昕 张俊杰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6-249,共4页
对郑州森林生态城林地进行适宜性评价,以土地类型作为评价的基本因素,并根据地貌、地形、土壤特性等确定林地评价因子,利用指标体系法建立了林地指数模型,用加权指数和法对各个因子的综合影响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该区适宜、较适宜、勉... 对郑州森林生态城林地进行适宜性评价,以土地类型作为评价的基本因素,并根据地貌、地形、土壤特性等确定林地评价因子,利用指标体系法建立了林地指数模型,用加权指数和法对各个因子的综合影响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该区适宜、较适宜、勉强适宜等适宜性林地.并在此基础上,根据适地适树原则,进行了适宜林种、树种选择及群落构建方式策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城 土地适宜性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模型 郑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模型在退耕还林决策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3
作者 王筱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13-116,共4页
退耕还林是山地丘陵区治理生态环境恶化的一项重要措施。该文以济南市域内的现状耕地为研究对象,在耕地适宜性评价中引入生态位理论,根据土地利用的现实生态位与需求生态位的匹配关系,从地形因素、土壤条件、生态因素、水利条件四方面... 退耕还林是山地丘陵区治理生态环境恶化的一项重要措施。该文以济南市域内的现状耕地为研究对象,在耕地适宜性评价中引入生态位理论,根据土地利用的现实生态位与需求生态位的匹配关系,从地形因素、土壤条件、生态因素、水利条件四方面选取了7个评价指标,建立耕地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模型,并借助GIS技术将属性数据计算与图形数据有机地结合起来,计算各评价单元的生态位适宜度指数,界定区域内需退耕还林的地块。结果显示,济南市80%以上的现状耕地总体质量较好,不适宜作耕地的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6.88%,根据济南市的实际情况,应对这部分地块逐步实行退耕还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模型 指标体系 退耕还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地价格模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邹秀清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291-293,共3页
从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出发 ,结合林业经营的特点 ,建立了以立地质量、集材距离和运材距离为变量的林地计价模型。该模型适用于有林地和无林宜林地的评估 ,简单实用 。
关键词 林地 价格模型 林业经营 中国 市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土壤信息系统评价土地种植机动性的数学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曾志远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12-323,共12页
土地种植机动性(Land Fleibility)意指土地交换种植不同作物的机动能力。它是土地生产能力和土地潜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这方面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木文借助于加拿大土壤信息系统,研究和提出了评价土地种植机动性的一个数学模型,并用这... 土地种植机动性(Land Fleibility)意指土地交换种植不同作物的机动能力。它是土地生产能力和土地潜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这方面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木文借助于加拿大土壤信息系统,研究和提出了评价土地种植机动性的一个数学模型,并用这个模型计算和分析了加拿大不同气候及其它成土因素条件下代表性土地单位的土地种植机动性指数,认为此模型可用。进而又用此模型计算和分析了加拿大全国,特别是加拿大大草原三省的土地种植机动性指数。所得结果与加拿大全国和大草原地区的实际情况相吻合。研究表明,此模型可作为省或国家规模的寻找和评价农地的一个快速方法,并可用来宏观地掌握全省或全国的土地潜力,土地开垦不足或过垦的情况,从而作为农地使用调整和国土整治的一个管理工具。同时本研究也说明了建立土壤信息系统和充分发挥其功能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 种植 评价 土壤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数学评价模型的土地整理绩效评价 被引量:10
6
作者 吕蕊 陈英 张仁陟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年第12期48-51,共4页
对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的内涵、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剖析,运用模糊数学评价模型,结合所选案例进行实证研究。案例分析表明:经过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属优级,经济效益属于良好,该项目综合效益评价结果为良好。在此基础上,... 对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的内涵、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剖析,运用模糊数学评价模型,结合所选案例进行实证研究。案例分析表明:经过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属优级,经济效益属于良好,该项目综合效益评价结果为良好。在此基础上,分析该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对我国西部地区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工作起到参考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绩效评价 模糊数学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市风景林春季植物景观质量评价初探 被引量:5
7
作者 林继卿 刘健 +1 位作者 余坤勇 缪林海 《福建林业科技》 2011年第1期142-146,共5页
以厦门风景林春季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收集65张近景植物图片和相关资料,采用大众评判法获得美景度,运用多元数量化模型Ⅰ,依据美景度与景观要素的关系建立观花类与非观花类评价模型,实现厦门市风景林景观质量的评价。结果表明:影响春景... 以厦门风景林春季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收集65张近景植物图片和相关资料,采用大众评判法获得美景度,运用多元数量化模型Ⅰ,依据美景度与景观要素的关系建立观花类与非观花类评价模型,实现厦门市风景林景观质量的评价。结果表明:影响春景观花模型的主要因子顺序是绿色比>非景观影响因子>灰度比>色彩布局>林冠层变化,各因子的偏相关系数均在0.88以上,复相关系数达0.97;影响春景非观花模型的主要因子顺序是绿色比>林冠面特征>非景观影响因子>生活型特征,偏相关系数均在0.87以上,复相关系数达0.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林 美景度 多元数量化模型I 景观评价 厦门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地价格模型应用研究
8
作者 邹秀清 张志云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38-141,共4页
采用以立地质量、集材距离和运材距离为变量的林地计价模型 ,选择江西省遂川县作为试验点 ,编制了杉木林地使用权基准价格表和所有权基准价格表 ,并确定了林地纯收益分成比例。
关键词 林地价格模型 立地质量 集材距离 运材距离 使用权 基准价格 所有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夏季植物景观质量评价初探——以仙岳山生态风景林为例
9
作者 林继卿 刘健 +1 位作者 余坤勇 缪林海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10年第11期42-44,53,共4页
以厦门夏季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收集近景植物图片和相关资料,采用大众评判法获得美景度值,运用多元数量化模型I,通过美景度与景观要素的关系,建立厦门夏季植物景观评价模型。在夏季植物景观评价模型中,影响植物景观质量的主要因子顺序... 以厦门夏季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收集近景植物图片和相关资料,采用大众评判法获得美景度值,运用多元数量化模型I,通过美景度与景观要素的关系,建立厦门夏季植物景观评价模型。在夏季植物景观评价模型中,影响植物景观质量的主要因子顺序为树干清晰度>林冠形>病虫害>树种组成,其偏相关系数在0.8589~0.8667之间,t检验结果为显著,复相关系数达0.8692。通过定量的模型评价和定性的林分现状分析,提出仙岳山生态风景林的改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林 美景度 景观评价 多元数量化模型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元模型的长江流域森林植被恢复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鑫 王娟 +2 位作者 周志翔 滕明君 吴昌广 《林业调查规划》 2018年第5期1-8,共8页
以长江流域大于15°的坡耕地和裸地为评价对象,根据土地利用状况、植被景观格局和自然环境特点,建立了长江流域植被恢复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物元模型分别对长江上游和中下游2个区域森林植被的恢复适宜性进行了... 以长江流域大于15°的坡耕地和裸地为评价对象,根据土地利用状况、植被景观格局和自然环境特点,建立了长江流域植被恢复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物元模型分别对长江上游和中下游2个区域森林植被的恢复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森林植被恢复后的长江流域潜在森林植被格局。结果表明,长江流域适宜森林植被恢复的面积为54 103 km^2,占评价区域总面积的91.11%,主要分布在上游低海拔区域以及中下游地区;属于较适宜恢复等级的面积为2 945 km^2,占评价区域总面积的4.96%,分布在上游的山地和高山峡谷区;属于不适宜恢复等级的土地面积为2 336 km^2,占评价区域总面积的3.93%,主要分布在上游海拔4 000 m以上地区和高山峡谷区。采用价值当量法评估结果表明,森林植被恢复后长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将增加770.34亿元/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森林植被恢复 土地适宜性评价 物元模型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森林植被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黄杉生长适宜性评价研究——以滇东北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继品 岳彩荣 +4 位作者 孟翠萍 鲜明睿 程文龙 刘燕婕 刘晓波 《林业调查规划》 2023年第4期13-23,共11页
利用GIS技术结合常规统计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判法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黄杉在云南的集中分布区滇东北的宣威市和会泽县开展生长适宜性研究,预测黄杉在研究区域的潜在分布,找出研究区域适合培育人工黄杉... 利用GIS技术结合常规统计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判法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黄杉在云南的集中分布区滇东北的宣威市和会泽县开展生长适宜性研究,预测黄杉在研究区域的潜在分布,找出研究区域适合培育人工黄杉林的宜林地。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适宜黄杉生长的面积为553128 hm^(2),占研究区域面积的46.33%;在研究区域内筛选出适宜营造黄杉林的宜林地10550.2 hm^(2)。通过GIS技术分析所得结果与天然黄杉林的实际分布情况较符合,说明基于GIS技术预测黄杉潜在分布区域和筛选适宜营造黄杉的造林地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杉 生长适宜性 潜在分布 宜林地 GIS 隶属度函数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滇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资源档案数据更新模型和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23
12
作者 余松柏 魏安世 何开伦 《林业调查规划》 2004年第4期99-102,共4页
在分析了前期森林资源档案更新数学模型弊端的基础上,为提高数据更新的准确性,提出了基于立地分级的森林资源档案数据更新的模型和方法,通过检验,该模型和方法合理、可行,能提高数据更新精度,对其中存在的不足还提出了补救措施。
关键词 森林资源 档案数据更新 数学模型 立地分级 补救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宁洱县耕地植烟适宜性评价
13
作者 徐家涛 李向新 《湖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期52-55,共4页
以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为研究区域,通过德尔菲法确定参评因子的权重,采用模糊数学模型与AHP决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耕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对宁洱县的耕地植烟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宁洱县适宜植烟的耕地面积为5 598.54 hm2... 以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为研究区域,通过德尔菲法确定参评因子的权重,采用模糊数学模型与AHP决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耕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对宁洱县的耕地植烟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宁洱县适宜植烟的耕地面积为5 598.54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10.44%;高度适宜植烟的耕地面积为769.37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1.44%。其中,以宁洱镇高度适宜和适宜植烟的面积最大,达2 449.55 hm2;而黎明乡适宜植烟的耕地面积最小,仅84.30 hm2。在目前的种植制度下,不适宜和勉强适宜种植烟草区域的种植制度基本合理,适宜种植烟草区域应积极推广烟草的种植,而高度适宜烟草种植区域的烟草种植面积应该适当扩大,以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植烟适宜性 评价 模糊数学模型 宁洱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