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协作视角下黄河流域规划统筹与可持续发展
1
作者 杨蓉 禹怀亮 +1 位作者 王会龙 杨美玲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6-797,共12页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发布以来,如何在强化全流域协同合作、推进流域可持续发展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以黄河流域九省为研究对象,利用规划词云、ROSTCM6.0等软件方法对黄河流域省域国土空间规划进行梳理和规律总结,找出在...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发布以来,如何在强化全流域协同合作、推进流域可持续发展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以黄河流域九省为研究对象,利用规划词云、ROSTCM6.0等软件方法对黄河流域省域国土空间规划进行梳理和规律总结,找出在协同合作中的欠缺性。研究发现:①流域整体之间、内外部空间布局缺乏协调;②生态补偿机制未在流域中形成,协同合作机制尚不完善。而协同合作会对流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为黄河流域规划统筹和可持续发展提出“禁、控、导、修”的规划路径和发展策略:①因地制宜,分类施策;②生态经济,区段补偿;③统一管理,水土协调。研究结论从多角度为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流域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可供借鉴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治理 黄河流域 可持续 国土空间规划 编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高萌萌 杨楠 +3 位作者 王轶 刘琼 李小磊 郅二铨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3-363,共11页
【研究目的】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开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方法】本文计算了黄河流域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 【研究目的】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开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方法】本文计算了黄河流域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运用热点分析法和生态经济协调模型,探究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率的高值和低值聚集分布特征及黄河流域各地市生态和经济协调程度,从国土空间规划的角度提出相关建议。【研究结果】①2000—2020年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整体呈增加趋势,ESV由2000年的40217.33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41135.10亿元,其中,草地的ESV值最大,未利用地的ESV最小。②黄河流域各地级市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南高北低、中游高上下游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000—2020年各地级市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稳定,整体格局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各阶段ESV变化率的高值区与低值区空间集聚程度明显,聚集区主要集中在北部和东部。③2000—2020年黄河流域GDP的增加率远高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增加率,生态和经济整体处于低度协调和低度冲突水平。【结论】2000—2020年间,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虽呈增长趋势,但增速低于GDP,生态与经济协调度较低,未来需要加强优化生态安全格局,确保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 热点分析 生态经济协调模型 国土空间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黄河流域水生态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3
作者 薄立明 赵浪 +2 位作者 尹力 张翔 魏伟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8-190,共13页
[目的]科学认知黄河流域上、中、下游水生态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促进水资源用途管制客体向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治理系统的融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法]采用空间转移矩阵、最优地理探测器等量化模型分析黄河流域... [目的]科学认知黄河流域上、中、下游水生态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促进水资源用途管制客体向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治理系统的融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法]采用空间转移矩阵、最优地理探测器等量化模型分析黄河流域上、中、下游水生态空间格局演变的区域差异,剖析了水生态空间格局演变路径并揭示其内在影响因素。[结果](1)黄河流域水生态空间规模为2.76万km^(2),仅占流域国土总面积的2.28%,上、中、下游水生态空间规模占比为22∶2∶3,研究期内规模性扩张了4 989.90 km^(2),上游地区增长规模最大,下游地区增长幅度最剧烈。(2)上游地区水生态空间主要与其他生态空间发生交叉转换,引起水生态空间大规模扩张,其次是与农业空间交互转换造成水生态空间小规模流失;中游地区水生态空间主要与农业空间发生交叉转换,其次是其他生态空间,引起水生态空间小规模扩张;下游地区农业空间向水生态空间的转换引起水生态空间大规模扩张的同时水生态空间也规模性转换为城镇空间。(3)上游地区水生态空间规模性扩张核心影响因素是水资源“液态化”的水文循环过程,流失则是主要由第一、三产业发展诉求驱动;中游地区水生态空间格局演变整体表现为政府财政所主导的适配地区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的水资源调配过程;下游地区则是水生态空间伴随城镇化进程在农业地区和城镇地区的转移。[结论]黄河流域上、中、下游水生态空间格局演变特征、路径和影响因素差异显著,需要根据各区域水资源保护利用的发展定位,建立起共同治理、协同发展的流域协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空间 国土空间规划 用途管制 时空格局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山东段)生态环境与农业耦合协调和高质量发展提升策略 被引量:4
4
作者 佘丽敏 袁程程 李晓建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9-136,共8页
运用熵权-TOPSIS法、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黄河流域(山东段)23个区县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的生态环境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并根据评价结果,从规划体系完善、区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机制体制建设3个方面提出黄河流域(山东段)... 运用熵权-TOPSIS法、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黄河流域(山东段)23个区县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的生态环境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并根据评价结果,从规划体系完善、区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机制体制建设3个方面提出黄河流域(山东段)生态环境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升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评价 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 生态规划 农业规划 黄河流域(山东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优化及综合调度的关键科学问题 被引量:53
5
作者 王煜 彭少明 郑小康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14-624,共11页
变化环境下缺水流域水资源演变与科学调控是国际上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中国水资源安全保障面临的重大难题。针对剧烈环境变化下黄河流域水资源显著减少、供需矛盾日益尖锐的问题,以提升流域水资源安全的调控能力为目标,识别了流... 变化环境下缺水流域水资源演变与科学调控是国际上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中国水资源安全保障面临的重大难题。针对剧烈环境变化下黄河流域水资源显著减少、供需矛盾日益尖锐的问题,以提升流域水资源安全的调控能力为目标,识别了流域水资源供需演变认知—适应性评价—高效输沙—分水方案优化—协同调度的5大关键科学问题,从水资源供需演变机制分析、流域水量分配方案适应性综合评价、河库联动高效输沙水动力条件塑造技术、流域水资源动态均衡配置理论、复杂梯级水库群水-沙-电-生态多维协同调度等方面,提出了"黄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优化及综合调度"研究的总体架构和理论方法,构建了黄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协同调度技术体系,为提升缺水流域水资源管理能力与调度水平提供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量分配方案 优化 综合调度 环境变化 动态均衡 多维协同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河口综合治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6
6
作者 安催花 唐梅英 +1 位作者 陈雄波 钱裕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0-62,共3页
通过对黄河河口特殊自然、生态、社会、经济条件及河口综合治理在入海流路、防洪、防潮、水资源、生态环境、管理体制、科学研究等方面面临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兼顾黄河下游防洪减淤、河口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多方面需求,... 通过对黄河河口特殊自然、生态、社会、经济条件及河口综合治理在入海流路、防洪、防潮、水资源、生态环境、管理体制、科学研究等方面面临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兼顾黄河下游防洪减淤、河口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多方面需求,提出了基于防洪防潮减灾、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河口综合治理思路、治理目标、总体布局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 综合治理 流域规划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灌溉发展规划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侯红雨 王洪梅 肖素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6-98,共3页
在分析黄河流域灌溉、节水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流域水土资源条件和粮食安全需求等,提出了黄河流域灌溉节水、灌溉发展以及流域灌溉发展重点布局等。黄河流域现状有效灌溉面积570.4万hm2,工程措施节水灌溉面积251.3万hm2。流域灌溉发展的... 在分析黄河流域灌溉、节水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流域水土资源条件和粮食安全需求等,提出了黄河流域灌溉节水、灌溉发展以及流域灌溉发展重点布局等。黄河流域现状有效灌溉面积570.4万hm2,工程措施节水灌溉面积251.3万hm2。流域灌溉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实施灌区节水与续建配套工程,规划到2030年完成灌区节水改造517.3万hm2,农田节水率由现状的48.5%达到89.2%。结合灌区续建配套、黑山峡生态灌区以及部分浅山丘陵区灌溉发展等,规划到2030年,流域有效灌溉面积达到658.8万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规划 黄河流域 节水率 节水灌溉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空间协同视角下的黄河中游地区市域乡村振兴专项规划编制路径研究——以延安市为例 被引量:11
8
作者 高雅 王英帆 +1 位作者 雷振东 刘苗苗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2-69,共8页
市域乡村振兴专项规划是在符合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总体要求的基础上,围绕“三农”问题与乡村振兴所编制的专项规划。面向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各市县通过乡村振兴专项规划,细化、深化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要求,指导村庄规划有序编制。文章... 市域乡村振兴专项规划是在符合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总体要求的基础上,围绕“三农”问题与乡村振兴所编制的专项规划。面向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各市县通过乡村振兴专项规划,细化、深化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要求,指导村庄规划有序编制。文章聚焦黄河中游地区市域乡村振兴专项规划的编制,紧扣地域乡村资源特征与问题,结合流域空间视角和协同理论,提出具有地域适应性的“框架落位—内容延展—实施衔接”与“优化功能格局—深化空间模式—细化治理方式”耦合的“三协同”乡村振兴规划编制路径,并解析了延安市乡村振兴规划实践,以期能为市域乡村振兴专项规划编制与乡村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流域空间协同 规划路径 黄河中游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重要河道年度采砂控制总量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安催花 马翠丽 张厚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2-44,共3页
通过分析黄河干支流泥沙沿程补给、历史储量、开采现状和需求,按照科学合理性、地区差异性、分区分段分类定量、以泥沙补给量为主等原则和方法,计算得出黄河干流禹门口以上河段和支流、湖区建筑用年度采砂控制总量为6 823.9万t,其中干流... 通过分析黄河干支流泥沙沿程补给、历史储量、开采现状和需求,按照科学合理性、地区差异性、分区分段分类定量、以泥沙补给量为主等原则和方法,计算得出黄河干流禹门口以上河段和支流、湖区建筑用年度采砂控制总量为6 823.9万t,其中干流为2 711.2万t、支流为3 852.7万t、东平湖区为260万t;流域内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和山东等省区年度采砂控制总量分别为438.0万、2 475.8万、42.0万、2 308.9万、221.2万、578.0万、760.0万t;黄河干流禹门口以下河段历史储量砂非常丰富,规划期不限制年度采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砂控制总量 采砂管理 泥沙补给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E云平台的黄河流域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59
10
作者 李晶 闫星光 +3 位作者 闫萧萧 郭伟 王科雯 乔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39-1450,共12页
植被覆盖度是土地生态的重要指示因子,黄河流域横跨中国地形三大阶梯,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同时也是重要的经济地带和“能源流域”。为揭示长时序黄河流域及其煤炭富集地区土地生态变化状况,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对1987—... 植被覆盖度是土地生态的重要指示因子,黄河流域横跨中国地形三大阶梯,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同时也是重要的经济地带和“能源流域”。为揭示长时序黄河流域及其煤炭富集地区土地生态变化状况,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对1987—2020年黄河流域共40525景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进行批量去云、融合和NDVI云计算等处理,获取34 a的植被覆盖度数据。综合利用最大值合成法、像元二分模型、一元线性回归趋势性分析和F检验等方法对黄河流域及流域内煤炭国家规划矿区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逐一识别地形因子和气候因子对黄河流域及其规划矿区植被覆盖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34 a间黄河流域的平均植被覆盖度由1987年的0.4574上升至2020年的0.5817,同期流域内煤炭国家规划矿区则由0.3556增至0.5361,2者呈现一致的波动上升的趋势;②时序趋势变化类型构成中,黄河流域植被覆盖度改善的面积(33.19%)远大于植被覆盖度退化的面积(3.55%)。规划矿区内植被覆盖度改善面积占比高于黄河流域,但其植被覆盖度仍明显低于黄河流域平均水平;③黄河流域多年平均植被覆盖度空间差异明显,除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地外,主要呈现南高北低、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④黄河流域及规划矿区地形因子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表现为高程>坡度>坡向,气候因子的影响表现为气温>降水量。降水量和气温对于规划矿区的植被覆盖度的影响均小于对整个黄河流域的影响。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促进了黄河流域植被覆盖变化趋势类型的多向性;⑤44个煤炭规划矿区中,彬长矿区和乡宁矿区植被覆盖度改善相对更为显著,石炭井矿区和包头矿区退化面积占比相对高。研究表明:应用长时序、多源数据能够客观揭示黄河流域及规划矿区植被覆盖度时序和空间变化异同特征,为科学认识与评价整个流域及规划矿区生态状况、制定生态保护修复政策等提供数据支撑,今后针对植被覆盖度时空差异的形成机理仍需进一步深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ogle Earth Engine(GEE) 黄河流域 植被覆盖度 煤炭国家规划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矿区充填复垦泥沙供需状况及输沙路径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晶 殷守强 +3 位作者 于加春 胡振琪 杨震 杨超元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68-277,共10页
引黄河泥沙充填复垦采煤沉陷地是减轻黄河淤积和提升矿区复垦率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该文以黄河主要淤积河段及沿岸150km范围内的23个国家规划矿区为研究区,分别采用沙量平衡法和开采沉陷预计法估算了黄河流域矿区充填... 引黄河泥沙充填复垦采煤沉陷地是减轻黄河淤积和提升矿区复垦率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该文以黄河主要淤积河段及沿岸150km范围内的23个国家规划矿区为研究区,分别采用沙量平衡法和开采沉陷预计法估算了黄河流域矿区充填复垦泥沙的供给量和需求量,初步分析了适宜引黄充填复垦矿区并设计了概略输沙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950—2013年,黄河主要淤积河段的总泥沙淤积量约为144.31亿t;截至2013年,各规划矿区充填复垦总需沙量约为225.12亿t;综合考虑泥沙供需状况和输沙距离2个因素,包头、义马、焦作、郑州、肥城、黄河北、淄博7个近距离矿区和乌海、平顶山、晋城、鹤壁、新汶5个中距离矿区适宜黄河泥沙充填复垦,需沙量和需调用水量分别为90.19和148.81亿t;各适宜充填复垦矿区的概略输沙路径长度处于21.98~109.02km,总长度约为643km。研究成果可为黄河泥沙充填复垦技术推广提供前期专题性基础数据,为后续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及充填复垦等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排水 煤矿 黄河流域 国家规划矿区 泥沙充填复垦 供需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体系建设 被引量:19
12
作者 任保平 邹起浩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7-56,共10页
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就是要通过对流域内空间资源的控制、规划、干预和影响,调节流域内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实现黄河流域的持续、协调和稳定发展。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与空间治理体系建设具有内在一致性。构建... 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就是要通过对流域内空间资源的控制、规划、干预和影响,调节流域内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实现黄河流域的持续、协调和稳定发展。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与空间治理体系建设具有内在一致性。构建黄河流域空间治理体系有利于实现对流域国土空间的合理开发、科学利用和有序管理,从而化解流域经济空间分异的现实矛盾、助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升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水平。黄河流域空间治理体系建设要聚焦科学化、系统化、多元化、民主化四项总体要求,构建科学严谨、流域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围绕主体功能区建设优化区域经济总体布局,完善政府、市场、社会三者有机配合的空间治理模式。以高水平的科技手段、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完备的制度保障和有效的政策体系为重要支撑,促进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推动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高质量发展 空间治理 区域协调发展 空间规划 主体功能区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利专项规划思路与内容框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左其亭 费小霞 李东林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1-25,共5页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对沿黄地区水利发展提出更高要求,编制与之相适应的水利专项规划是支撑该战略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通过...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对沿黄地区水利发展提出更高要求,编制与之相适应的水利专项规划是支撑该战略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该战略的提出背景和重点内容,总结其对水利工作的需求,阐述了编制水利专项规划的目的和意义;通过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利专项规划思路与目标任务,阐述了编制水利专项规划的方法;提出了现状-目标-方案-实施-保障的水利专项规划结构,构建了包括结构层次、章节安排和主要内容的水利专项规划编制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水利专项规划 规划思路 内容框架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西安高新区河道设计导则编制探索 被引量:5
14
作者 宋源 李军强 +2 位作者 毛斌 周鹏飞 侯书凯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1-106,共6页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涵盖水安全保障、水资源涵养、水生态修复、水空间营造、水文化提升等多重功能的河道综合治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以《西安高新区河道治理设计导则》为例,从西安高新区的发展...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涵盖水安全保障、水资源涵养、水生态修复、水空间营造、水文化提升等多重功能的河道综合治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以《西安高新区河道治理设计导则》为例,从西安高新区的发展和实际需求出发,从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河道治理全生命周期的角度着手,提出了生态之河、安全之河、都市之河的三大建设目标,同时提出了较为具体的规划设计策略及实施保障建议,以期为黄河流域其他城市及地区河道导则的编制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综合治理 规划设计导则 黄河流域 生态保护 西安高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科学体系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万铨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5-9,共5页
人民治黄以来,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科学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逐步形成包括水土流失规律、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规划、水土保持效益和水土保持管理等5个主要组成部分的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促进了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土壤侵蚀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片)防洪规划项目综述
16
作者 陈效国 杨含侠 李文家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3,共3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 ,黄河流域 (片 )防洪减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但黄河是一条流域自然条件复杂、河情特殊的河流 ,其洪水威胁依然是我国的心腹之患 ,西北内陆河防洪设施还很薄弱。为指导黄河流域 (片 )防洪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防御... 新中国成立以来 ,黄河流域 (片 )防洪减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但黄河是一条流域自然条件复杂、河情特殊的河流 ,其洪水威胁依然是我国的心腹之患 ,西北内陆河防洪设施还很薄弱。为指导黄河流域 (片 )防洪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防御洪水的能力 ,根据水利部“关于组织开展防洪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和《全国防洪规划任务书》的有关要求 ,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开展了黄河流域 (片 )防洪规划编制工作。该项目是水利部下达的重大前期工作项目 ,是人民治黄以来首次开展的全流域及西北内陆河防洪规划 ,是全国防洪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范围包括黄河干支流和西北内陆河重点防洪河段、16座重要城市和 116座大中型病险库。主要规划目标是 :至 2 0 2 0年 ,初步建成黄河下游防洪减淤工程体系 ,其他防洪河段的河防工程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设计标准。与以往规划相比 ,本次防洪规划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 ,反映了新时期的治水思路 ,体现了水利部关于“新资料、新思路、新技术、新方法”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洪规划 城市防洪 西北 内陆河 黄河下游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片)“十五”水利发展的基本思路
17
作者 陈效国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3,共3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 ,黄河流域 (片 )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面临的洪水威胁、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和水污染加剧等问题仍十分突出。“十五”期间 ,黄河流域 (片 )的水利发展 ,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 ,要以黄河下游防洪为大局、以水... 新中国成立以来 ,黄河流域 (片 )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面临的洪水威胁、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和水污染加剧等问题仍十分突出。“十五”期间 ,黄河流域 (片 )的水利发展 ,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 ,要以黄河下游防洪为大局、以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核心、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主线 ,建设防洪减灾体系 ,加强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和保护 ,搞好以大中型灌区为重点的节水改造和以黄土高原为重点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和投入机制 ,依法治水 ,科学管水 ,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规划 “十五”规划 黄河流域 水资源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北干旱区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综合效应评价 被引量:17
18
作者 缑天宇 佟玲 +4 位作者 康德奎 何玉江 王万祯 康绍忠 付婧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4-84,共11页
2007年中国启动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旨在提高用水效率,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全面准确地评价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效应对于当地政策的调整与完善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分析了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前后气象、水文、生态、社会经济等多项指标... 2007年中国启动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旨在提高用水效率,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全面准确地评价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效应对于当地政策的调整与完善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分析了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前后气象、水文、生态、社会经济等多项指标的时空变化,并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构建了石羊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定量评估了流域重点治理综合效应。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气候呈现暖湿化的趋势,蔡旗断面年径流量提升至4.01×108 m3。流域下游地下水超采状况得到改善,中游地下水埋深持续下降。流域耕地扩张与林地缩减趋势得到缓解。流域生态健康评价指数呈波动增加趋势,金昌市评价指数增长幅度略高于武威市,分别达到Ⅳ级0.353、Ⅲ级0.413,治理均取得积极效果。在重点治理的后续规划中,科学的水资源配置方案与农业灌溉用水规模控制是流域管理机构需要重点关注与推进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径流 地下水 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 生态修复 跨流域调水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规划主要技术指标论证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白春 刘红梅 许林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7-130,共4页
规划主要技术指标的论证与确定是规划的重要技术环节。对黄河流域水土保持规划主要技术指标进行研究,旨在指导黄河流域水土保持规划的编制,使其规范化。在充分协商和论证的基础上,黄河流域水土保持规划(修编)补充了黄河上游和下游的水... 规划主要技术指标的论证与确定是规划的重要技术环节。对黄河流域水土保持规划主要技术指标进行研究,旨在指导黄河流域水土保持规划的编制,使其规范化。在充分协商和论证的基础上,黄河流域水土保持规划(修编)补充了黄河上游和下游的水土流失类型区,界定了全流域的水土流失面积,区分了上、中、下游和各省(区)的水土流失面积,核实了现状治理面积,更新了现状水土保持减沙量,确定了新增治理和巩固提高治理面积,突出重点区域的治理措施和治理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规划 技术指标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生产-生态”演化视角下流域聚落的适应性发展规划路径-以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为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薛鹏程 徐浩义 +1 位作者 汪芳 何沛文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1-49,共9页
聚落是流域空间的重要节点,在城镇化和流动性的背景下面临破碎化、同质化、劣质化的危机。文章以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的聚落为研究对象,分析近500年来“人口—生产—生态”三个子系统之间的相关性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总结了当代流域聚... 聚落是流域空间的重要节点,在城镇化和流动性的背景下面临破碎化、同质化、劣质化的危机。文章以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的聚落为研究对象,分析近500年来“人口—生产—生态”三个子系统之间的相关性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总结了当代流域聚落政策的发展历程、目标维度及空间效益。在此基础上,提出宏观落实文化遗产空间体系、中观统筹“区域”与“要素”、微观协调生产与生态的流域聚落适应性发展规划路径,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与新时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聚落 适应性 社会生态系统 流域国土空间规划 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