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铁开通对企业进口规模及进口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辛大楞 邱悦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34,共19页
随着当前中国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的不断完善,如何依托高铁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推动企业有效利用全球要素和市场资源,成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将高铁开通视为准自然实验,考察交通可达性如何影响企业进口扩张。研究认为,高铁开通... 随着当前中国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的不断完善,如何依托高铁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推动企业有效利用全球要素和市场资源,成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将高铁开通视为准自然实验,考察交通可达性如何影响企业进口扩张。研究认为,高铁开通有助于扩张企业进口规模。机制检验发现,高铁开通的融资效应、降成本效应以及市场规模效应能够促进企业进口扩张。异质性分析表明,高铁开通对于距离高铁站30KM以内城市、强市场竞争、小型规模、高技术行业以及高对外开放城市企业进口扩张的带动作用更为显著。此外,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高铁网络,发现高铁在城市之间构筑起复杂的网络“经济走廊”,实现了多路畅通、高效联通,即高铁网络度数中心度与接近中心度的提升助推了企业进口扩张。基于生存分析法考察交通可达性的提高与进口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发现高铁具有“保供稳链”的作用,能够有效延长企业进口持续时间、稳定进口供应链。研究结论为探究影响企业进口因素提供了实证支持,也为政府通过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助推外贸高质量发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重要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开通 企业进口 融资效应 降成本效应 市场规模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民航空间竞合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书舟 韩增林 +1 位作者 郭建科 王绍博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1-50,共10页
通过整合交通资源、基础设施以及经济活动等要素,高铁与民航在空间上的竞争与合作有助于推动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从高铁与民航的空间竞合关系和内涵着手,厘清二者竞合在不同时... 通过整合交通资源、基础设施以及经济活动等要素,高铁与民航在空间上的竞争与合作有助于推动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从高铁与民航的空间竞合关系和内涵着手,厘清二者竞合在不同时空尺度及学科视角下的研究重点,归纳近年来相关研究的范式与不足后发现:(1)从研究内容来看,研究重点逐步从运输频率等供给方扩展到旅客选择等需求方,竞合策略也从优化票价、运营频次、线路规划转向提升服务水平与产品类型等差异化竞合选择上;(2)从学科差异来看,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工程学会从票价市场、空间结构、运营决策、选址规划等方面关注二者的空间相互作用;(3)目前研究中,系统性、综合性空间影响研究相对不足,尤其是空间竞合类型比较与影响机理研究、交通方式的衔接与当前大数据发展不同步。在此基础上思考未来相关研究的完善方向,旨在为今后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研究与规划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民用航空 空间竞合 交通系统 市场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高铁建设如何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被引量:2
3
作者 邵帅 甘甜 蒋艳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8,119,共14页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持续推进,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核心增长极之一。基于2000—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和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城市高铁建设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持续推进,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核心增长极之一。基于2000—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和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城市高铁建设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城市高铁建设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明显的推动效应,其辐射范围约为20千米;其次,这种积极影响主要是通过降低数字化市场准入门槛、提升数字化技术创新水平和调整数字化管理战略而实现的;再次,城市高铁建设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推动效应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以及融资约束宽松的企业样本中表现得更加明显。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高速铁路的微观经济效应,也可为引导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提供重要的学理支持和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 企业数字化转型 市场准入 技术创新 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与公路客运竞争的市场分担率模型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周国华 陈德捷 +1 位作者 周芳汀 张凯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共8页
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高速铁路网络初步形成,对公路客运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原有由经济性、快速性、方便性、舒适性、安全性因素组成的传统Logit函数上,加入偏好性因素,构建了改进的Logit函数模型来分析竞争市场分担率。同时,基... 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高速铁路网络初步形成,对公路客运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原有由经济性、快速性、方便性、舒适性、安全性因素组成的传统Logit函数上,加入偏好性因素,构建了改进的Logit函数模型来分析竞争市场分担率。同时,基于运行时速和距离,构建了高速铁路与公路客运市场分担率演变模型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从市场总份额和影响因素重要性角度来讲,高速铁路与公路客运市场份额分别为53.32%和46.8%;从不同距离上的竞争演变角度来讲,在高速铁路时速分别为200、250、300、350 km时,高速铁路与公路客运竞争的市场临界点分别为200、150、100、75 km,大于这些临界点时,高速铁路市场份额占优势;小于这些临界点时,公路客运市场份额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公路 LOGIT模型 市场分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枢纽层级结构下的区域经济联系及其结构绩效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欧国立 谢辉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4-73,共10页
高铁通过改善沿线城市的可达性而增强区域经济联系强度,对沿线地区资源优化配置产生重要影响。但增强沿线城市经济联系强度的同时是否会拉大中心城市与边缘城市发展的差距,引起局部区域发展不协调,有待深入研究。从高铁网络枢纽节点分... 高铁通过改善沿线城市的可达性而增强区域经济联系强度,对沿线地区资源优化配置产生重要影响。但增强沿线城市经济联系强度的同时是否会拉大中心城市与边缘城市发展的差距,引起局部区域发展不协调,有待深入研究。从高铁网络枢纽节点分析入手,用聚类分析法将全国各主要城市分为四类:全国性枢纽城市、区域性枢纽城市、地区性枢纽城市和普通城市,用重力模型估算高铁枢纽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重点分析高铁枢纽层级结构下的区域经济联系结构特点。通过构建地区经济差异指数和区域一体化指数,分析区域经济联系结构绩效。结果表明:高铁枢纽层级结构下的区域经济联系呈现出等级差异化和空间集聚化特点,同时高铁网络化建设扩大枢纽城市经济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枢纽层级结构 经济联系 枢纽等级差异化 空间集聚化 核心枢纽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地国内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的高铁效应 被引量:65
6
作者 汪德根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97-805,共9页
高铁"时空压缩"效应对游客出游空间产生明显作用,进而影响到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结构。以京沪高铁线的济南和泰山以及武广高铁线的武汉和衡山为例,从旅游地吸引空间范围、旅游地空间使用曲线、旅游地对客源地空间吸引力等3方面,实证研... 高铁"时空压缩"效应对游客出游空间产生明显作用,进而影响到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结构。以京沪高铁线的济南和泰山以及武广高铁线的武汉和衡山为例,从旅游地吸引空间范围、旅游地空间使用曲线、旅游地对客源地空间吸引力等3方面,实证研究高铁对旅游地国内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高铁开通提高了旅游地的客源市场半径,辐射范围更广;②高铁开通使近程客源市场份额明显下降,但750~1 000 km空间范围的客源市场增长明显,旅游地60%的客源市场空间范围有显著向外拓展的趋势;③高铁对旅游地客源市场吸引力提高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距旅游地空间距离越大,客源市场空间吸引力变化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客源市场 时空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十大挑战与战略对策 被引量:43
7
作者 徐飞 《学术前沿》 CSSCI 2016年第14期58-78,共21页
尽管中国高铁"走出去"局面良好,且动力、实力、潜力十足,整体上看中国高铁也与众多国家达成了合作意向,但实际落地者不多,尤其缺少具有鼓舞人心的标志性和带动性项目。本文从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战略方向和主要线路... 尽管中国高铁"走出去"局面良好,且动力、实力、潜力十足,整体上看中国高铁也与众多国家达成了合作意向,但实际落地者不多,尤其缺少具有鼓舞人心的标志性和带动性项目。本文从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战略方向和主要线路切入,深入剖析中国高铁"走出去"在海外高铁市场、东道国对高铁需求的差异性、高铁和目标国产业化城镇化的结合、价值认同、高铁标准国际认同、高铁强国间博弈、投融资瓶颈、国际化复合型人才、风险化解和顶层统筹等十个方面面临的重大挑战。针对这些挑战,本文提出了成立国家级领导小组和门户型智库、深化同RCO、UIC、ISO等国际组织的交流与沟通、建设"一带一路"轨道交通国际人才教育基地、实施人才先行战略、组建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设立高铁项目海外投资风险基金、优化高铁投融资方式等多项战略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走出去” 一带一路 有效高铁市场 价值认同 门户型智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理性、公共问责与风险分配:台湾高铁市场化的失败与启示 被引量:7
8
作者 陈琤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35,共7页
台湾高铁项目市场化的经验与教训说明,市场化所倡导的风险在公私部门之间实现最佳分配的原则在现实中受到以下因素的制约而难以实现:一是有限理性难以最佳分配风险;二是有限合约难以预防机会主义;三是政府作为公共服务被问责主体无法真... 台湾高铁项目市场化的经验与教训说明,市场化所倡导的风险在公私部门之间实现最佳分配的原则在现实中受到以下因素的制约而难以实现:一是有限理性难以最佳分配风险;二是有限合约难以预防机会主义;三是政府作为公共服务被问责主体无法真正转移风险。以政府单一供给为模式的中国大陆高铁一直面临着投资紧缩、负债过高以及质量效率低下的问题,市场化的呼声不断。台湾高铁为大陆高铁的改革提供以下启示:高铁建设采用市场化模式可以转移各类政府不擅长的风险,但只有在政府培育充分能力以克服以上因素制约的情景下,才有可能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高铁市场化 有限理性 公共问责 风险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运营与经济协调会合作机制是否打破了城市群市场分割——来自长三角城市群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34
9
作者 宋冬林 姚常成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14,共11页
具有时空压缩效应的高铁运营是否促进了城市群内的市场一体化?城市群经济协调会合作机制又是否打破了城市群内的市场分割?目前尚缺乏经验证据。本文利用2003—2015年长三角城市群34个地级市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SDM)实证分析了高... 具有时空压缩效应的高铁运营是否促进了城市群内的市场一体化?城市群经济协调会合作机制又是否打破了城市群内的市场分割?目前尚缺乏经验证据。本文利用2003—2015年长三角城市群34个地级市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SDM)实证分析了高铁运营与经济协调会合作机制对于打破城市群内市场分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内地市间"以邻为壑"的现象依旧存在,但高铁的运营与经济协调会显著降低了该地区市场分割水平。(2)高铁运营产生的时空压缩效应,使得城市群内市场一体化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并将边界延伸至2小时交通圈。(3)高铁运营对于其他城市市场分割的影响效果均大于对本地区市场分割的影响,而城市群内的经济协调会合作机制仅在相邻地市间发挥作用,对于非邻近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相对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经济协调会 城市群 市场分割 城市群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走出去”的问题与路径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路铁军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116-118,共3页
我国高铁在"走出去"过程中,在技术标准、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竞争对手、项目融资以及东道国政治环境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给中国高铁企业带来了困扰和障碍。在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高铁企业应对困难和... 我国高铁在"走出去"过程中,在技术标准、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竞争对手、项目融资以及东道国政治环境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给中国高铁企业带来了困扰和障碍。在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高铁企业应对困难和挑战的对策,指出高铁企业走出去应根据自身实力确定目标市场,选择走出去的层次、项目类型以及实施模式。在现阶段,尤其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大型建设承包集团与高铁制造企业通过组成联营体,采用投资、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的方式实现基础设施建设与设备输出的"集成输出",是开拓海外高铁市场的有效方式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走出去” 高铁企业 高铁项目 高铁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开通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传导机制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4
11
作者 邹薇 陈亮恒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2-119,共18页
随着高速铁路开通和贸易成本下降,市场竞争效应(通过消费者市场准入体现)有助于企业生产率提高,而规模扩张效应(通过企业市场准入体现)则可能引起企业生产率下降。经手动整理和测算2007-2013年陆续开通高速铁路的110个城市的市场准入,... 随着高速铁路开通和贸易成本下降,市场竞争效应(通过消费者市场准入体现)有助于企业生产率提高,而规模扩张效应(通过企业市场准入体现)则可能引起企业生产率下降。经手动整理和测算2007-2013年陆续开通高速铁路的110个城市的市场准入,并与同期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匹配展开实证检验显示: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市场准入每提高1个百分点,企业生产率上升0.0318个百分点;企业市场准入每提高1个百分点,企业生产率下降0.0552个百分点。根据不同的城市规模、区域异质性、行业异质性的研究表明,高速铁路开通对中小城市企业生产率的影响较对大城市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更突出,对中部企业的影响最大、对东部企业的影响次之、对西部企业的影响最小,对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企业影响最大、对资本密集型的企业影响次之、对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影响最小。高速铁路开通对企业生产率存在持续性影响,并且对企业的个体效应与对地区整体生产率的影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消费者市场准入 企业市场准入 企业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铁路产业“走出去”现状和市场环境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邓洲 《中国铁路》 2017年第11期46-50,共5页
我国已具备世界一流的铁路产业体系和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但铁路产业在"走出去"过程中仍然面临政治、文化、知识产权、法律等多方面的障碍。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程度、国土的大小和形状、人口和城市分布、铁路运输与其他运... 我国已具备世界一流的铁路产业体系和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但铁路产业在"走出去"过程中仍然面临政治、文化、知识产权、法律等多方面的障碍。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程度、国土的大小和形状、人口和城市分布、铁路运输与其他运输间的替代关系都会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铁路市场需求产生影响。综合分析可知,我国铁路产业"走出去"针对发达国家市场的重点是老旧线路的升级改造和新建城市轨道交通,针对发展中国家的重点是新建普速铁路、高速铁路以及建设和运营城市轨道交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产业 走出去 国际市场 一带一路 高速铁路 城市轨道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网络化下云南省区域旅游交通格局及客源市场演变 被引量:11
13
作者 潘雯 鞠爽 +1 位作者 刘青 李贵才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141-2149,共9页
以云南省3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为例,采用基于分层栅格数据的成本距离测算法计算旅途时间,运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泰尔系数、日常可达性,探究无高铁、现状高铁、规划高铁下旅游交通格局及客源市场演变。结果表明:①高铁网络显著提升旅游可... 以云南省3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为例,采用基于分层栅格数据的成本距离测算法计算旅途时间,运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泰尔系数、日常可达性,探究无高铁、现状高铁、规划高铁下旅游交通格局及客源市场演变。结果表明:①高铁网络显著提升旅游可达性,圈层状可达性空间格局出现破碎化,形成滇中地区、大理–丽江、昭通旅游交通优势地区。②高铁加剧旅游景点可达性的不均衡,规划高铁时期有所缓和。可达性总体差异主要源于旅游发展区间与州市内,滇西北旅游发展区的州市间差距明显高于其他发展区。③旅游客源市场发生重构,5~8 h和8~12 h等时圈客源地是省域客源市场主体,对应70%以上中长途潜在游客。高铁网络引发的可达性优化强化知名旅游州市的吸引力,但对旅游品位弱势的州市挖掘中远程市场的作用相对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网络 旅游景点可达性 区域旅游交通差异 旅游客源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基础设施能否促进消费市场发展——来自中国高铁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8
14
作者 房景 姚树洁 +1 位作者 冯根福 安磊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5-74,共20页
培育调动超大规模国内市场资源,促进国内消费需求增加,是建设“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一环。作为一项典型政府生产性支出,高铁建设可能会对消费市场发展产生挤入或挤出两种方向的作用。本文从典型居民消费需求出发,建立两城市内贸框... 培育调动超大规模国内市场资源,促进国内消费需求增加,是建设“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一环。作为一项典型政府生产性支出,高铁建设可能会对消费市场发展产生挤入或挤出两种方向的作用。本文从典型居民消费需求出发,建立两城市内贸框架,推导高铁影响消费市场发展的理论模型,从居民闲暇时间配置微观视角和市场一体化宏观视角,提出高铁影响消费市场发展的两种理论机制。基于理论模型,本文使用2007年至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建立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高铁能否促进消费市场发展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高铁可以显著激发外围城市的消费市场发展,但对中心城市没有产生显著影响;机制检验结果显示,从微观个体视角和宏观市场总体视角来看,高铁产生积极影响的作用机制主要来自于影响居民闲暇时间配置和减轻商品市场分割程度。上述研究发现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也即推动高铁建设,有利于挖掘调动外围城市消费市场潜力,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 消费市场 双重差分 双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对城市经济空间结构影响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杨星琪 黄海军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18,共12页
高铁是区域快速综合交通网的主骨架,作为城市间高效快捷的出行方式,为提升通道客运能力和缓解既有铁路货运压力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从高铁对城市可达性、要素市场及空间结构的影响等3方面,综述了国内外高铁对城市经济空间结构影响研究的... 高铁是区域快速综合交通网的主骨架,作为城市间高效快捷的出行方式,为提升通道客运能力和缓解既有铁路货运压力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从高铁对城市可达性、要素市场及空间结构的影响等3方面,综述了国内外高铁对城市经济空间结构影响研究的主要成果,归纳总结了共性结论和存在的分歧。通过分析高铁对城市可达性变化的程度和可达性变化在不同区域之间是否平衡,揭示高铁(网络)对城市间出行需求的直接影响。城市可达性的改善进一步重塑生产要素的区域空间分布,加速资本和人口流动,促进产业发展和就业改善,并对土地和住房市场产生深远影响。市场各种要素的相互作用给城市宏观经济发展,特别是高铁站区空间重构带来重大机遇。系统评估高铁对城市经济空间结构的影响,能够为管理部门高铁投资决策、规划建设及影响评估等提供参考。最后,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并基于新时代背景展望了有待开展的若干重点研究方向:一是将城市群视作新的利益集合体,研究高铁投资的经济效益、收益分配和高铁开通后对城市群经济发展和要素空间分布的影响;二是探究高铁通勤行为对城市资本、人口和土地等要素市场的影响,剖析车站选址和票价变化等影响高铁通勤的关键性因素;三是考虑城市间高铁竞争与合作博弈行为和客货混跑模式对城市经济空间结构影响的新变化;四是运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等新兴技术分析高铁对城市经济微观层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经济 经济空间结构 高速铁路 可达性 要素市场 高铁站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对中国城市产业市场潜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蒋华雄 孟晓晨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8-114,共7页
交通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力,对城市经济及产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为了探讨高铁对我国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本文修正了市场潜力模型并识别出可能利用高铁的产业,计算2012年基于普铁及基于高铁城市各产业市场潜力及变化值,分析高铁对城... 交通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力,对城市经济及产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为了探讨高铁对我国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本文修正了市场潜力模型并识别出可能利用高铁的产业,计算2012年基于普铁及基于高铁城市各产业市场潜力及变化值,分析高铁对城市产业市场潜力的规模及空间影响特征。得到:1)高铁对制造业的市场潜力规模影响最大,其次分别为批发零售业、交通邮政业、租赁商服业、信息技术服务业、科研服务业、住宿餐饮业,对金融业市场潜力影响最小;2)城市规模越大,高铁对其产业市场潜力的影响越大;3)高铁使得制造业、交通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信息技术服务业、住宿餐饮业、租赁商服业和科研服务业的空间分布更加极化,使金融业的空间分布更加均衡。高铁对城市不同产业的空间集聚分布影响呈现"多中心廊道"结构,长三角、珠三角、海西沿线、京津沿线成为各产业主要的集聚分布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城市产业结构 市场潜力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件”建设、“软件”壁垒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视角的解释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皓乙 宁满秀 刘颖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9-378,共10页
基于中国2008—2018年27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从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视角,运用双重差分法(DID)和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评估以高铁为代表的新“硬件”建设、以公路为代表的传统“硬件”建设和户籍门槛的“软件”壁垒对城乡收... 基于中国2008—2018年27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从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视角,运用双重差分法(DID)和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评估以高铁为代表的新“硬件”建设、以公路为代表的传统“硬件”建设和户籍门槛的“软件”壁垒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的“硬件”建设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户籍门槛的“软件”壁垒则使得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扩大,且上述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硬件”建设和“软件”壁垒通过影响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横向福利差异和纵向流动阻碍等两个方面,进而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影响,但高铁高价特征会削弱其在弥合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上的积极作用;提高受教育程度能够提升城乡劳动力工资水平,但当前的教育发展水平在弥合二者收入差距上的作用仍有所局限。基于此,提出构筑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平台、完善户籍制度改革、加大教育培训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公路里程 户籍门槛 城乡收入差距 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层规划模型的高铁快运定价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孟毅美 荣文竽 盛芷馨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5-121,共7页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快递物流行业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持续快速增长的小件货物运输市场需求为高铁快运发展带来机遇。高铁快运市场竞争力逐步提升,需要对高铁快运产品进行差别定价研究。通过构建不同运输方式的广义费用函数,建立以铁...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快递物流行业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持续快速增长的小件货物运输市场需求为高铁快运发展带来机遇。高铁快运市场竞争力逐步提升,需要对高铁快运产品进行差别定价研究。通过构建不同运输方式的广义费用函数,建立以铁路企业收益最大化、货主自身效用最优为目标的高铁快运双层规划定价模型,选取沈阳—大连、北京—沈阳、北京—哈尔滨3个运输区段进行实例分析,并运用基于灵敏度分析的启发式算法进行求解。研究表明:短途、中途2种距离下的高铁快运最优运价分别为1.752元/(t·km)、1.676元/(t·km)。高铁快运企业应结合自身优势和市场需求,聚焦短途和中途距离的运输市场,通过市场化差别运价,提升小件货物市场份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快运 差异化定价 双层规划模型 市场竞争 启发式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