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gineering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expansive soil treated with nanographite powder 被引量:4
1
作者 LI Jia-ming TANG Shi-bin +1 位作者 SONG Huai-bo CHEN Xue-ju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2期499-514,共16页
To reduce geological disasters caused by expansive soil,it is crucial to use a new type of modified material to rapidly improve soil strength instead of traditional soil improvement materials such as lime and cement.N... To reduce geological disasters caused by expansive soil,it is crucial to use a new type of modified material to rapidly improve soil strength instead of traditional soil improvement materials such as lime and cement.Nanographite powder(NGP)has excellent properties,such as high adsorption,conductivity,and lubrication,since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size,large specific surface area,and high surface energy.However,previous studies on the improvement of expansive soil with NGP are not processed enough.To study the improvement effect of NGP on expansive soil,non-load swelling ratio tests,consolidation tests,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tests,mercury injection tests,and micro-CT tests on expansive soil mixed with different NGP contents were perform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on-load swelling ratio,mechanical properties,and porosity of expansive soil show some increasement after adding NGP.The strength of expansive soil reaches the maximum when the NGP content is 1.450%.The cumulative mercury volume and compressive strain of expansive soil reach the maximum with the 2.0%NGP content.Finally,the modification mechanism of swelling,compressibility,microstructure,and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expansive soil by NGP is reveal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graphite powder expansive soil engineering properties microstructure micro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渣改良膨胀土的工程性质及环境效应
2
作者 吴杰 查甫生 康博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52-1059,共8页
城市化进程中,工业固体废弃物铜渣过度堆存引发了一系列土地占用及环境污染问题。文章以铜渣部分替代传统改良剂石灰来改良膨胀土,通过一系列宏观、微观试验对改良土的工程特性及微观结构进行研究,揭示铜渣改良膨胀土的作用机理,同时结... 城市化进程中,工业固体废弃物铜渣过度堆存引发了一系列土地占用及环境污染问题。文章以铜渣部分替代传统改良剂石灰来改良膨胀土,通过一系列宏观、微观试验对改良土的工程特性及微观结构进行研究,揭示铜渣改良膨胀土的作用机理,同时结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改良土的环境效应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铜渣作为改良剂可有效降低膨胀土的胀缩性及压缩性,显著改善土体强度特性;相较于未添加铜渣的试样,6%铜渣掺量下的改良膨胀土强度可达1.2 MPa,满足路用标准。微观试验结果则揭示了改良剂通过填充作用、阳离子交换、火山灰反应等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使土体结构致密化的过程。同时,将石灰-铜渣复合胶凝材料与膨胀土的相互作用划分为物理填充阶段、初次水解水化阶段、二次水化阶段。环境效应评价结果表明石灰-铜渣在改良膨胀土过程中的环境无害性。该研究证明了铜渣作为土壤稳定剂的效果十分显著,在资源化利用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渣 膨胀土 工程性质 微观结构 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纤维-高钙粉煤灰复合改良膨胀土试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陈颖辉 蔡祎 欧明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78-985,共8页
为改进单一方法改良膨胀土存在的不足,选用木质素纤维和粉煤灰复合改良膨胀土,提升改良土强度和破坏韧性,抑制膨胀变形。分别开展了自由膨胀率、有荷膨胀率(50 kPa)、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低应力直剪试验获得单掺粉煤灰时的最优掺量,再... 为改进单一方法改良膨胀土存在的不足,选用木质素纤维和粉煤灰复合改良膨胀土,提升改良土强度和破坏韧性,抑制膨胀变形。分别开展了自由膨胀率、有荷膨胀率(50 kPa)、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低应力直剪试验获得单掺粉煤灰时的最优掺量,再掺入木质素纤维进行力学强度试验、水稳试验和微观试验,以力学特性变化结合微观结构特征分析复合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单掺粉煤灰能够抑制膨胀土的膨胀特性,提升改良土强度,最佳粉煤灰掺量为20%;加入木质素纤维进行复合改良能够进一步提升土体强度,增强破坏韧性,水稳性也大大增强,20%粉煤灰和1.0%木质素纤维复合改良效果最好;复合改良能够很好地改善孔隙分布,抑制土体裂缝延伸,增强土体密实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膨胀土 粉煤灰 木质素纤维 力学特性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效应影响下的海相软土静力学特性试验
4
作者 芮瑞 田子衿 +3 位作者 杨海青 黄腾 蒙庆辉 王金元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2-1120,共9页
弄清温度作用下海相软土的力学变化对海底管道的建设与长期运行有着重要作用。针对广东汕尾海相软土,进行了一系列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和扫描电镜仪对其矿物成分、元素组成和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 弄清温度作用下海相软土的力学变化对海底管道的建设与长期运行有着重要作用。针对广东汕尾海相软土,进行了一系列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和扫描电镜仪对其矿物成分、元素组成和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温控三轴仪对其开展了等向固结与偏压固结条件下的固结不排水室内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轴向应变较小时,环境温度和固结应力比Kc对饱和广东软土的不排水剪切特性影响表现为环境温度越高或固结应力比越小,其割线模量越大,且其割线模量与固结应力比呈反比,与环境温度呈幂函数关系。轴向应变增大时,其峰值强度受环境温度和固结应力比共同影响,而其峰值孔压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小。试样初始干密度会对等向固结土(Kc=1.00)的不排水剪切特征产生影响:试样初始干密度越大,峰值孔压越小,峰值强度越大,且温度升高时其峰值强度的下降幅度越大。固结应力比会影响不同环境温度下饱和广东软土的峰值强度与有效应力路径:当Kc=1.00、0.67时,环境温度上升对饱和广东软土起软化作用;当Kc=0.50、0.40时,环境温度上升则对其起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软土 物理力学参数 微观结构 三轴试验 温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聚合物固化软土的力学特性及微观机理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龙庆辉 李曙光 +2 位作者 章本本 陈英豪 罗正东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6-142,共7页
为解决水泥固化软土强度低及水泥生产时能耗高、污染大等问题,拟采用矿渣、粉煤灰两种工业固体废弃物制备地质聚合物固化路基软土。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矿渣、粉煤灰占比对固化土强度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 为解决水泥固化软土强度低及水泥生产时能耗高、污染大等问题,拟采用矿渣、粉煤灰两种工业固体废弃物制备地质聚合物固化路基软土。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矿渣、粉煤灰占比对固化土强度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试验对固化土的物相组成及内部结构进行微观表征。结果表明:地质聚合物固化土具有早强特性,前驱体中矿渣与粉煤灰最优比例为9:1,对应试样28 d的抗压强度为8.2 MPa;矿渣水化产物是固化土强度提高的主要原因,粉煤灰适量替代矿渣后固化土微观结构更为致密,但过量替代后土体松散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 前驱体比例 试验研究 软弱土 地质聚合物 力学性能 破坏形态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偏高岭土石膏协同固化软土力学特性及机制
6
作者 李泽良 陈虹序 +3 位作者 周峰 蒋连接 王燕杰 朱锐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4-685,共12页
以南京河西地区软土为研究对象,开展水泥偏高岭土石膏胶凝材料体系协同固化软土系列室内试验,研究不同脱硫石膏掺量、胶凝材料体系配比、碱性环境下胶凝材料自身膨胀特性、固化软土力学特性及微观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胶凝材料膨胀性能... 以南京河西地区软土为研究对象,开展水泥偏高岭土石膏胶凝材料体系协同固化软土系列室内试验,研究不同脱硫石膏掺量、胶凝材料体系配比、碱性环境下胶凝材料自身膨胀特性、固化软土力学特性及微观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胶凝材料膨胀性能随脱硫石膏掺量增加而愈发显著,而碱性环境对于低含水率胶凝材料中脱硫石膏反应有更明显促进作用;在不同含水率、熟料掺量下,固化软土应力应变关系多呈软化型特征,低含水率固化软土峰值应力在脱硫石膏掺量为10%时达到最大,而高含水率固化软土峰值应力则在脱硫石膏掺量为15%时达到最大;同时,固化软土抗压强度与胶凝材料膨胀率具有一定关联性,并且受脱硫石膏掺量、碱性环境影响显著。推荐胶凝材料构成为熟料掺量14%、偏高岭土掺量为熟料的25%、脱硫石膏掺量为熟料的15%。此外,脱硫石膏掺量提升使固化软土中生成的钙矾石晶体逐渐由簇状转变为架状,这也解释了脱硫石膏掺量超出10%~15%区间时,固化土宏观性能反而略有下降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脱硫石膏 水泥固化 力学特性 微观结构 碱激发剂 胶凝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环境对固化天津海积软土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杨爱武 闫澍旺 +2 位作者 杜东菊 赵瑞斌 刘举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930-2934,共5页
天津滨海新区海积软土工程特性较差,难以直接满足工程建设要求,需要进行相应地处理。文中介绍了以天津海积软土为原料的水泥土掺碱性外加剂的固化效果,并对其固化效果进行了现场验证试验以及微观结构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碱性环境对... 天津滨海新区海积软土工程特性较差,难以直接满足工程建设要求,需要进行相应地处理。文中介绍了以天津海积软土为原料的水泥土掺碱性外加剂的固化效果,并对其固化效果进行了现场验证试验以及微观结构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碱性环境对水泥土强度的提高具有很大促进作用,并能节省工程费用,值得在工程实践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积软土 碱性环境 固化效果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海积软土微观结构与工程性质初探 被引量:22
8
作者 雷华阳 肖树芳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1-85,共5页
以天津地区海积软土为代表,讨论了海积软土在固结、剪切作用下微观结构的变化,阐述了海积软土力学行为的本质,并将微结构参数与力学强度建立了关系。
关键词 海积软土 微观结构 工程性质 力学强度 剪切作用 几何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泥夹层对香港软土场地地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5
9
作者 黄玉龙 周锦添 +1 位作者 郭迅 袁一凡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109-116,共8页
选择了香港有代表性的8个典型场地,通过钻探、现场剪切波速测量和土样动力实验建立了场地的分析模型,用21次地震的128条基岩地震动记录作为输入,计算了场地土层地震反应。结果表明,对带海泥软夹层的砂质回填土场地,地震动的... 选择了香港有代表性的8个典型场地,通过钻探、现场剪切波速测量和土样动力实验建立了场地的分析模型,用21次地震的128条基岩地震动记录作为输入,计算了场地土层地震反应。结果表明,对带海泥软夹层的砂质回填土场地,地震动的长周期分量(1.2~1.5s)被显著放大了,现有抗震 规范的设计反应谱不能反映这类场地的反应特性。基于计算结果,提出了分别适合有、无软夹层场 地的归一化设计反应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反应 软土场地 海泥 土动力特性 软泥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成因软土工程地质特性研究——以连云港、南京、吴江、盱眙等地四种典型软土为例 被引量:33
10
作者 阎长虹 吴焕然 +3 位作者 许宝田 许崧 郑军 燕晓莹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61-569,共9页
我国东部沿海和长江下游地区,地势低洼,分布广泛有第四系全新统新近沉积的软土,成因类型有滨海相、河漫滩相、湖沼相及间洼地相等软土。该地区软土厚度大、结构松散、高孔隙比,高含水量;其强度低、压缩性大,易产生流动变形。本文以这些... 我国东部沿海和长江下游地区,地势低洼,分布广泛有第四系全新统新近沉积的软土,成因类型有滨海相、河漫滩相、湖沼相及间洼地相等软土。该地区软土厚度大、结构松散、高孔隙比,高含水量;其强度低、压缩性大,易产生流动变形。本文以这些不同成因类型的软土为例,针对其矿物成分、粒度成分、物理力学性质及其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软土的成因类型及矿物成分、粒度成分、含水量控制着软土的工程地质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成因类型 东南沿海地区 工程性质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软土的次固结变形特性研究 被引量:59
11
作者 雷华阳 肖树芳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385-389,共5页
关于软土地基主、次固结变形分析是一项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践意义的课题。通过对天津市海积软土进行的固结试验 ,从微观的角度出发 ,结合净势能曲线解释了固结曲线上拐点的意义 ,研究了次固结系数的变化规律 ,同时建立了次固结系数与时... 关于软土地基主、次固结变形分析是一项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践意义的课题。通过对天津市海积软土进行的固结试验 ,从微观的角度出发 ,结合净势能曲线解释了固结曲线上拐点的意义 ,研究了次固结系数的变化规律 ,同时建立了次固结系数与时间、固结压力和压缩指数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积软土 次固结 微观结构 天津 固结压力 压缩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吹填软土的工程特性研究 被引量:63
12
作者 文海家 严春风 汪东云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79-83,共5页
基于大量的实验及工程实测资料,在简单回顾软土工程性质研究的基础上,对吹填软土的一般工程性质进行了有关分析归纳,并对天然软土和吹填软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差异作了对比分析,指出后者虽然工程性质上比前者更为不利,但加固处理... 基于大量的实验及工程实测资料,在简单回顾软土工程性质研究的基础上,对吹填软土的一般工程性质进行了有关分析归纳,并对天然软土和吹填软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差异作了对比分析,指出后者虽然工程性质上比前者更为不利,但加固处理的条件却优于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天然软土 吹填软土 工程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分形在海积软土微观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柳艳华 张宏 杜东菊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3-87,共5页
本文将多重分形谱引入到土微观结构分形研究中,对天津市滨海新区三个不同地点海积软土原状样及不同固结压力后土中孔隙的多重分形特征进行研究,从多重分形的角度对孔隙的不均匀性进行定量描述,并建立孔隙多重分形谱各特征参数与荷载之... 本文将多重分形谱引入到土微观结构分形研究中,对天津市滨海新区三个不同地点海积软土原状样及不同固结压力后土中孔隙的多重分形特征进行研究,从多重分形的角度对孔隙的不均匀性进行定量描述,并建立孔隙多重分形谱各特征参数与荷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三个地点的海积软土孔隙多重分形特征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积软土 微观结构 多重分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灾害性膨胀土的微结构特征及其工程性质 被引量:47
14
作者 谭罗荣 张梅英 +1 位作者 邵梧敏 花莉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48-57,共10页
文中研究了我国一些典型膨胀土的微观结构特征,将膨胀土中的微观结构单元归纳为三种类型,并将由结构单元组成的微结构特征分为六种。讨论了微结构特征与膨胀势的关系。研究了膨胀土中的光滑裂隙面的特征,如物质组成、微结构定向性等... 文中研究了我国一些典型膨胀土的微观结构特征,将膨胀土中的微观结构单元归纳为三种类型,并将由结构单元组成的微结构特征分为六种。讨论了微结构特征与膨胀势的关系。研究了膨胀土中的光滑裂隙面的特征,如物质组成、微结构定向性等,并将定向特征与力学强度建立了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微观结构 工程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大学城软土的工程地质性质统计分析 被引量:22
15
作者 阙金声 陈剑平 石丙飞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9-52,共4页
通过对广州大学城软土样基本物理力学指标的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数据的数理统计分析,获得了软土的物理力学参数统计值,进而获得了大学城软土的工程地质特性。应用最小二乘法对软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了指标间的线性... 通过对广州大学城软土样基本物理力学指标的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数据的数理统计分析,获得了软土的物理力学参数统计值,进而获得了大学城软土的工程地质特性。应用最小二乘法对软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了指标间的线性相关方程,并应用相关系数的方法来检验相关的显著性程度。统计回归分析成果可为软土物理力学指标间的相互估算做参考,也可为相关规范的修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工程地质性质 物理力学指标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碱性水泥外掺剂固化天津海积软土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宝勋 李夕兵 +1 位作者 杜东菊 杨爱武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6-432,共7页
天津海积软土具有高含水量、低强度、高压缩性、低pH值等特征,不能直接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必须进行人工处理。在水泥土搅拌法中使用适量碱性外掺剂NaOH或Na2CO3,可以提高桩身水泥土强度和复合地基承载力,同时能节省大量水泥,降低工程费... 天津海积软土具有高含水量、低强度、高压缩性、低pH值等特征,不能直接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必须进行人工处理。在水泥土搅拌法中使用适量碱性外掺剂NaOH或Na2CO3,可以提高桩身水泥土强度和复合地基承载力,同时能节省大量水泥,降低工程费用。现场试验中将海积软土与分别掺入0.5%NaOH和0.5%Na2CO3的10%水泥就地搅拌,形成两种新型水泥土,在与原状土及20%纯水泥土进行比较后,发现碱性外掺剂可以促使生成大量针状、棒状或纤维状水化硅酸钙晶体,抑制了能产生膨胀作用的钙矾石的生成,同时,有Ca(OH)2晶体析出,它们共同构成土颗粒间和土颗粒表面的充填物和包裹物,使水泥固化土的孔隙明显减小,密度和强度得到极大提高。检测结果显示水泥土强度提高了20%以上,复合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20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掺剂 海积软土 水泥土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引水工程红层软岩工程地质特性及力学性质分析 被引量:26
17
作者 张丽敏 赵会艳 +1 位作者 路丽芳 张剑光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5-78,70,共5页
以滇中引水工程穿越大量红层软岩段为工程背景,基于现场调查和室内试验,研究了红层软岩的工程地质特性及力学性质。首先通过观察红层软岩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时空分布变化及风化特征,分析了其工程地质特性;然后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 以滇中引水工程穿越大量红层软岩段为工程背景,基于现场调查和室内试验,研究了红层软岩的工程地质特性及力学性质。首先通过观察红层软岩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时空分布变化及风化特征,分析了其工程地质特性;然后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了红层软岩的微观结构特征,并从崩解、膨胀、软化三个方面研究了红层软岩的水理特性,结果显示红层软岩中矿物粒间空隙大多被粘土矿物填充,粘土矿物多数为混层结构,结晶程度相对较差,红层软岩经过自由浸水48h后,各地层软化系数均在0.4~0.7之间,遇水软化效应明显;最后采用MTS793岩石力学试验系统研究了红层软岩的力学性质,发现红层软岩三轴压缩破坏形态以压裂片状剥落和剪破坏为主,其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均属于稳定破裂传播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软岩 工程地质特性 微观结构 水理性质 力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盱眙特殊软土的工程地质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郑军 阎长虹 +3 位作者 夏文俊 张睿 陈明珠 詹启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4-138,共5页
根据在苏北某高速公路工程地质调查发现,江苏盱眙南部丘陵山地向平原地区过渡地带,地貌上为典型的封闭式岗地-洼地,在低洼地带发育一种与一般沿海软土有较大区别的特殊软土,具有较特殊的工程地质性质。本文针对盱眙特殊软土的成因特点... 根据在苏北某高速公路工程地质调查发现,江苏盱眙南部丘陵山地向平原地区过渡地带,地貌上为典型的封闭式岗地-洼地,在低洼地带发育一种与一般沿海软土有较大区别的特殊软土,具有较特殊的工程地质性质。本文针对盱眙特殊软土的成因特点和分布规律进行探讨,对其矿物化学成分、物理力学性质、胀缩特性及其击实后的膨胀性和承载强度等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盱眙软土除了具有一般软土的特征外,还具有粘土矿物、粘粒含量高,收缩性明显,而粘粒主要呈团聚状态,其原状样的膨胀性并不明显、压实后却具有显著膨胀性的特征。这类特殊软土,若处理不当易造成路堤边坡失稳、地基不均匀变形和路面因膨胀而开裂等问题,需要特别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软土 工程地质特性 胀缩性 CBR(加州承载比 California BEARING Rati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软弱敏感层的土体微观结构定量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曹亮 李晓昭 +3 位作者 赵晓豹 刘文白 李家奇 侯晓亮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9-426,共8页
本文结合苏州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综合考虑沉积时代、成因类型、沉积环境及土性特征等要素,对东部堆积平原区进行了工程地质层组划分,并对城市地质体的关键持力层组和软弱敏感层进行了判识。采用自由活塞薄壁取样器和冷冻掰断-黏贴法,制... 本文结合苏州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综合考虑沉积时代、成因类型、沉积环境及土性特征等要素,对东部堆积平原区进行了工程地质层组划分,并对城市地质体的关键持力层组和软弱敏感层进行了判识。采用自由活塞薄壁取样器和冷冻掰断-黏贴法,制作了用于微观结构分析的土样。基于扫描电镜图像的处理分析,对苏州软弱敏感层的软土微观尺度结构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到了原状土天然状态下的微观结构类型,颗粒排列的定向特征,颗粒偏心度,定向概率熵等量化指标。研究表明:苏州软弱敏感层的颗粒长轴与水平x轴的夹角分布区间较为集中,土体的各向异性程度相对较低;滨浅海相沉积环境以及晚第四纪以来海侵、海退的水动力作用导致⑦层软土的定向概率熵和颗粒偏心度在(0.6,1.0)区间内的分布概率值较高。上述工作为深入理解其基本工程性质,建立土体沉积环境、微观结构与宏观工程特性的联系提供了重要的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敏感层 数字图像 微观结构 工程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结构性的试验研究及其对工程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20
作者 雷华阳 肖树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6-110,共5页
结构性是土最为内在的根本特性之一。通过对天津地区软土进行的结构性试验研究表明,结构性对土工特性有很大的影响。表现为压密特性、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和剪切应力应变关系均与应力水平有密切联系。通过SEM图像分析表明,微观结构为絮凝... 结构性是土最为内在的根本特性之一。通过对天津地区软土进行的结构性试验研究表明,结构性对土工特性有很大的影响。表现为压密特性、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和剪切应力应变关系均与应力水平有密切联系。通过SEM图像分析表明,微观结构为絮凝结构的土粒间力(其宏观表现为结构屈服应力)小于外力时就发生破坏,而一旦进入团粒结构,土体的变形发展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结构性 工程特性 土体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