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芒果种质资源保存利用和研究概况
1
作者 黄国弟 李日旺 +4 位作者 陈永森 罗世杏 李翔 苏美花 郭丽梅 《南方园艺》 2024年第3期79-83,共5页
本文从种质圃建设、种质资源数量和保存方法等方面介绍了广西芒果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的总体情况,将广西在芒果种质鉴定评价中取得的主要成果进行总结和显现。从芒果种质资源在常规育种中的利用、分子育种研究两个方面介绍了广西芒果种... 本文从种质圃建设、种质资源数量和保存方法等方面介绍了广西芒果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的总体情况,将广西在芒果种质鉴定评价中取得的主要成果进行总结和显现。从芒果种质资源在常规育种中的利用、分子育种研究两个方面介绍了广西芒果种质资源利用创新的成果和现状,同时,从全国芒果品种育成情况对广西芒果种质资源保存前景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种质资源 收集保存 利用创新 研究概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流域芒果种质资源果实性状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解德宏 张翠仙 +5 位作者 张永超 尼章光 陈于福 张发明 柏天琦 赵秀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4-221,共8页
【目的】分析澜沧江流域芒果种质资源的果实性状多样性,为有效地保护芒果种质资源及改良品种提供参考。【方法】调查收集澜沧江流域11个县28个乡镇的芒果种质资源82份,对其果实性状进行测定及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在82份芒果种质... 【目的】分析澜沧江流域芒果种质资源的果实性状多样性,为有效地保护芒果种质资源及改良品种提供参考。【方法】调查收集澜沧江流域11个县28个乡镇的芒果种质资源82份,对其果实性状进行测定及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在82份芒果种质资源中,单果重为0~50、50~80、80~120和120~260 g的种质资源分别有6、49、19和8份;果实形状为椭圆形、扁圆、象牙形、卵形、长扁圆形和桃形的种质资源分别有66、8、3、2、2和1份;果皮颜色为绿色、黄绿色、黄红色、绿黄色、绿白色和黄色的种质资源分别有48、9、12、2、2和9份;果肉颜色为金黄色、橙黄色、浅黄色、橙红色和深黄色的种质资源分别有34、25、12、4和7份;果实香气为无香气、芳香、椰乳香、木瓜香、松香和清香的种质资源分别有41、36、2、1、1和1份。变异系数以单果重最高(48.12%),其次是果皮厚度(27.27%),以果实厚度最低(13.62%),果实长度、果实宽度、可食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异系数均在20.00%左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单果重、果实长度和果实厚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可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下同);单果重与果实长度、果实宽度、果实厚度和可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实宽度与果实厚度和可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实厚度与可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果重、果实长度、果实宽度、果实厚度和可食率在第一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果皮厚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第二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表明这7个性状是造成澜沧江流域芒果种质资源果实多样性的主要因素。82份芒果资源分为2个大类群,第Ⅰ类群的种质资源果型大,且第Ⅰ-1亚类种质资源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食率较高;第Ⅱ类质资源果型较小,尤其是第Ⅱ-2,且其可食率低。【结论】澜沧江流域芒果资源果实性状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可通过引种驯化、杂交、嫁接和分子育种等技术把其优异基因延续下去。第Ⅰ-1亚类种质资源的果型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食率较高,可作为选育和改良品种的亲本材料,第Ⅱ-2亚类果型小,可食率低,可作为园林观赏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种质资源 果实性状 多样性 澜沧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果种质资源果实重要经济性状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6
3
作者 马蔚红 姚全胜 孙光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5年第3期7-11,共5页
对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芒果种质资源圃内的芒果栽培品种的果实内、外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在芒果的果实大小、果实形状、果皮颜色、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可食率、果肉质地、果肉颜色、纤维、香味等... 对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芒果种质资源圃内的芒果栽培品种的果实内、外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在芒果的果实大小、果实形状、果皮颜色、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可食率、果肉质地、果肉颜色、纤维、香味等方面均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中,具有小果型、椭圆形(包括长椭圆、宽椭圆形)、质地中等细滑、清香等性状的品种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种质资源 果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果品种资源叶片碳稳定性同位素和比叶面积的差异 被引量:4
4
作者 马小卫 王松标 +5 位作者 姚全胜 武红霞 詹儒林 周毅刚 邢姗姗 刘丽琴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5期901-905,共5页
研究64份芒果品种资源叶片碳稳定性同位素(δ13C)和比叶面积(SLA)的差异。结果表明,芒果品种间叶片δ13C、SLA差异均显著。叶片δ13C的变化范围为-29.31‰~-26.50‰,平均值为-27.90‰,最高品种为桂热82,最低品种为粤西1号;叶片SLA的变... 研究64份芒果品种资源叶片碳稳定性同位素(δ13C)和比叶面积(SLA)的差异。结果表明,芒果品种间叶片δ13C、SLA差异均显著。叶片δ13C的变化范围为-29.31‰~-26.50‰,平均值为-27.90‰,最高品种为桂热82,最低品种为粤西1号;叶片SLA的变化范围为57.16~132.61 cm2/g,平均值为97.67 cm2/g。δ13C和SLA之间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种资资源 叶片δ13C 比叶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态条件杧果着色及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武红霞 马小卫 +5 位作者 王松标 许文天 罗纯 姚全胜 詹儒林 高中山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23,共8页
【目的】比较2个不同生态区杧果果实着色的差异,并探讨着色差异的内在机理。【方法】试验于2012年比较了‘台农1号’杧果在四川攀枝花和广东雷州2个生态区的果皮颜色、花色苷含量和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模式差异。【结果】四川攀枝花... 【目的】比较2个不同生态区杧果果实着色的差异,并探讨着色差异的内在机理。【方法】试验于2012年比较了‘台农1号’杧果在四川攀枝花和广东雷州2个生态区的果皮颜色、花色苷含量和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模式差异。【结果】四川攀枝花地区高海拔、昼夜温差大,较低降雨量,该生态区‘台农1号’杧果果皮花色苷含量显著高于雷州地区,着色较好,果皮色度角显著低于雷州地区。花色苷合成基因Mi PAL、Mi C4H、Mi CHS1、Mi F3H1、Mi DFR和Mi UFGT的相对表达量以攀枝花地区显著高于雷州地区,其中Mi C4H、Mi CHS1、Mi F3H1、Mi DFR和Mi UFGT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雷州地区的130、228、63、2.7和4.3倍。【结论】四川攀枝花地区海拔高、辐射强和昼夜温差大等生态因子有利于诱导果皮中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尤其是Mi PAL、Mi CHS1、Mi DFR和Mi UFGT的表达,促进‘台农1号’果皮着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杧果(mangifera indica linn.) 着色 生态条件 花色苷合成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