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榈木人工林生长规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张都海 袁位高 +2 位作者 陈承良 朱锦茹 江波 《浙江林业科技》 2003年第3期9-11,27,共4页
对花榈木人工林试验观察,发现花榈木人工林生长中等,且材质优良、用途广泛,可作为优良的阔叶用材树种,用于营造特种原料林。其高生长高峰期为5~6a,年生长量接近1m,随后逐渐减慢;胸径生长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快,从第7年开始更为明显,年... 对花榈木人工林试验观察,发现花榈木人工林生长中等,且材质优良、用途广泛,可作为优良的阔叶用材树种,用于营造特种原料林。其高生长高峰期为5~6a,年生长量接近1m,随后逐渐减慢;胸径生长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快,从第7年开始更为明显,年生长量达到0.88cm,在第16年左右达到生长高峰,速生期为第7~20年;材积前期增长较慢,但一直处于上升阶段,第10年时,材积增长迅速加快,20a以后,进入相对稳定的生长高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榈木 人工林 生长规律 材积生长 高生长 胸径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栗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Ⅱ.生产力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陈辉 何方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6-10,共5页
研究了锥栗 Castanea henryi人工林在未结果期、结果初期和盛果初期 3个不同的发育阶段的生产力特征 .结果表明 :随着林分生长年龄的增大 ,生产力上升 ,未结果期 ,结果初期 ,盛果初期年净生产量分别为 1.10 9t/hm2· a,3 .82 3 t/hm... 研究了锥栗 Castanea henryi人工林在未结果期、结果初期和盛果初期 3个不同的发育阶段的生产力特征 .结果表明 :随着林分生长年龄的增大 ,生产力上升 ,未结果期 ,结果初期 ,盛果初期年净生产量分别为 1.10 9t/hm2· a,3 .82 3 t/hm2· a和 8.93 0 t/hm2 · a;经济产量的增加与生物量增加趋势一致 ;叶面积指数至盛果初期可增至 1.963 2 ;未结果期 R值 (相对生长率 )较大 ,盛果初期较小 ;N AR值 (净同化率 )在结果初期最大 ,然后又下降 ,表明其随着树冠生长而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栗人工林 生产力 生物量 年龄 叶面积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栗林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与多样性 被引量:2
3
作者 叶世森 赵士熙 +2 位作者 施丹阳 黄金聪 胡凤玉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17,共5页
通过对福建建瓯市20块锥栗林试验标准地节肢动物群落l a的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在锥栗林中共采集到节肢动物209种,它们分别隶属于2纲17目100科,其中林冠层有94科176种,下木层有89科177种。林冠层与下木层节肢动物类群的目、科、物种的数... 通过对福建建瓯市20块锥栗林试验标准地节肢动物群落l a的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在锥栗林中共采集到节肢动物209种,它们分别隶属于2纲17目100科,其中林冠层有94科176种,下木层有89科177种。林冠层与下木层节肢动物类群的目、科、物种的数量较相近,但个体数量分布特征、各目优势集中性、类群多样性、各功能集团结构特征有明显差异。林冠层类群以同翅目、链蚧科的个体数为最多,下木层类群以双翅目、大蚊科的个体数为最多。从各功能集团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来看,林冠层以蜘蛛类集团为最高,下木层以植食性集团为最高。下木层类群的物种多样性、均匀度和物种丰富度比林冠层类群高,优势集中性则比林冠层类群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栗林 节肢动物群落 结构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栗林节肢动物群落的时间动态 被引量:1
4
作者 叶世森 赵士熙 +2 位作者 施丹阳 黄金聪 胡凤玉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85-589,共5页
依据对福建省建瓯市20块锥栗林试验标准地节肢动物群落l a的系统调查,分别对锥栗林林冠层和下木层的节肢动物类群的物种数、个体数量、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集中性指数以及各功能集团的个体数量的时间动态进行了分析.时间... 依据对福建省建瓯市20块锥栗林试验标准地节肢动物群落l a的系统调查,分别对锥栗林林冠层和下木层的节肢动物类群的物种数、个体数量、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集中性指数以及各功能集团的个体数量的时间动态进行了分析.时间格局最优分割结果表明,锥栗林林冠层和下木层节肢动物类群均分割成3个阶段,即3-4月、5-9月、10-11月.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锥栗林林冠层和下木层节肢动物类群中的物种数、均匀度指数与物种多样性指数呈正相关性,而林冠层的优势集中性指数与物种多样性指数呈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栗林 节肢动物群落 时间动态 最优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想山国家森林公园锥栗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梁珍海 李冬林 +2 位作者 金雅琴 陈亮 钮征洋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18年第2期165-171,共7页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南京无想山国家森林公园锥栗群落的物种组成、主要树种重要值及多样性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群落内共发现有种子植物60种,隶属于38科57属,其中乔木17种、灌木18种、草本25种;锥栗群落结构简单,层次分明,自上而下...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南京无想山国家森林公园锥栗群落的物种组成、主要树种重要值及多样性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群落内共发现有种子植物60种,隶属于38科57属,其中乔木17种、灌木18种、草本25种;锥栗群落结构简单,层次分明,自上而下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锥栗在群落乔木层中的重要值最大,优势地位突出,是该群落的第1优势种,其他伴生树种主要有杉木、麻栎、山胡椒、冬青、白檀、野柿等;群落内物种多样性程度不高,Shannon-Wiener指数(H′)变化区间为1.4~1.8,Simpson指数(D)为0.67~0.83,而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33~0.43;不同样地间物种相似性程度较高,群落间物种数量的变化源于不同样地所处地理位置、坡度、坡向等立地条件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想山国家森林公园 锥栗群落 重要值 多样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与苔藓对幼龄锥栗园土壤侵蚀的影响
6
作者 魏萧萧 兰思仁 +3 位作者 黄炎和 张鸿 高清贵 林金石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7-102,共6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PAM)和苔藓为材料,利用径流小区试验,观测其对幼林锥栗园土壤侵蚀的影响,分析其在3种雨型下径流量与入渗量、含沙量与产沙量以及侵蚀泥沙机械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雨型顺坡和梯田的径流量关系为对照>PAM与苔藓混... 采用聚丙烯酰胺(PAM)和苔藓为材料,利用径流小区试验,观测其对幼林锥栗园土壤侵蚀的影响,分析其在3种雨型下径流量与入渗量、含沙量与产沙量以及侵蚀泥沙机械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雨型顺坡和梯田的径流量关系为对照>PAM与苔藓混合处理>PAM处理>苔藓处理,入渗量为苔藓处理的小区最大;PAM处理的产沙量最少,顺坡长历时降雨条件下苔藓处理降低含沙量的效果更加明显;梅雨产沙主要以粘粒和粉粒为主,雷阵雨和台风雨产沙沙粒比例明显增加,PAM与苔藓混合处理阻止园大颗粒土壤的流失最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苔藓 土壤侵蚀 锥栗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北锥栗林下套种大果红花油茶试验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晓珍 《福建林业科技》 2016年第3期144-146,共3页
在福建省建瓯市东游镇河岭村杭坑自然村寨子窠22年生的锥栗(Castanea henryi)林下套种大果红花油茶(Camellia magnocarpa(Hu et Huang)chang)试验,对大果红花油茶纯林与林下套种的生长差异、锥栗产量、林下植被种类等进行对比分析。结... 在福建省建瓯市东游镇河岭村杭坑自然村寨子窠22年生的锥栗(Castanea henryi)林下套种大果红花油茶(Camellia magnocarpa(Hu et Huang)chang)试验,对大果红花油茶纯林与林下套种的生长差异、锥栗产量、林下植被种类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锥栗林下适宜套种大果红花油茶;2锥栗林下套种大果红花油茶对锥栗产量有促进作用;3套种林分林下植物多样性比锥栗纯林更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栗林 大果红花油茶 林下套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栗老低产林改造试验
8
作者 范辉华 《福建林业科技》 1992年第4期75-78,共4页
在锥栗主要产区建瓯县龙村乡建立低产林改造试验区,针对不同低产类型相应采取整形修剪、复壮树势、深翻垦复、科学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综合技术改造措施,低产林改造二年后比对照区增产4—10倍以上。
关键词 锥栗 低产林改造 复壮树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