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BP融合肝素酶Ⅲ大肠杆菌高效表达体系构建 被引量:4
1
作者 苏楠 吴敬君 +3 位作者 李晔 张翀 李梅 邢新会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829-2842,共14页
肝素酶Ⅲ(heparinase III,HepC)是一种重要的多糖裂解酶,在抗癌药物开发、低分子量肝素生产以及肝素类药物的质量控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制约其工业应用前景的主要技术瓶颈是生产成本高,异源重组表达效果差,缺乏高效的表达方法... 肝素酶Ⅲ(heparinase III,HepC)是一种重要的多糖裂解酶,在抗癌药物开发、低分子量肝素生产以及肝素类药物的质量控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制约其工业应用前景的主要技术瓶颈是生产成本高,异源重组表达效果差,缺乏高效的表达方法。本研究借鉴前期经验,通过HepC基因的密码子优化,并与麦芽糖结合蛋白(maltose-binding protein,MBP)融合,构建了MBP-coHepC(基因密码子优化后的蛋白为coHepC)的大肠杆菌表达体系,结合培养条件优化大幅度提高了HepC的可溶表达比例,其摇瓶发酵总酶活值达到7603.46 IU·L?1;同时,本研究从转录和翻译水平揭示了HepC表达效果提高的可能原因。这些研究为肝素酶III的应用发展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芽糖结合蛋白 肝素酶Ⅲ 融合蛋白 序列优化 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GF对坐骨神经损伤后腰髓与损伤神经MBP含量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曾琳 杨恒文 +1 位作者 邵阳 伍亚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6-327,共2页
目的 探讨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相应神经与脊髓组织髓鞘碱性蛋白 (Myelinbasicprotein ,MBP)含量变化及神经生长因子 (NGF)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行单侧坐骨神经切断 ,断端采用硅胶管桥接 ,管内注入NGF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腰段... 目的 探讨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相应神经与脊髓组织髓鞘碱性蛋白 (Myelinbasicprotein ,MBP)含量变化及神经生长因子 (NGF)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行单侧坐骨神经切断 ,断端采用硅胶管桥接 ,管内注入NGF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腰段脊髓和损伤坐骨神经组织MBP含量的变化 ,实验分为Ⅰ组 :生理盐水对照 ;Ⅱ组 :硅胶管内给NGF ;Ⅲ组 :硅胶管内给NGF +每日肌肉注射NGF(5 0 0ng/kg连续 2周 )。结果 治疗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治疗组2 4h、2周时MBP含量较伤前显著升高 (P <0 0 1) ,4周恢复到伤前水平。结论 NGF治疗能减少MBP含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损伤 神经生长因子 NGF 髓鞘碱性蛋白 mbp 含量 影响 腰髓 损伤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MUC1-MBP融合蛋白的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台桂香 张吉凤 朱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02-205,共4页
目的 :研究重组人MUC1 MBP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用重组人MUC1 MBP皮下注射途径免疫健康鼠 ,采用MTT法测定小鼠抗MUC1特异的CTL活性 ;通过免疫鼠成瘤及荷瘤鼠治疗实验检测其对肿瘤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结果 :MUC1 MBP免疫鼠CTL对MCF 7及Le... 目的 :研究重组人MUC1 MBP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用重组人MUC1 MBP皮下注射途径免疫健康鼠 ,采用MTT法测定小鼠抗MUC1特异的CTL活性 ;通过免疫鼠成瘤及荷瘤鼠治疗实验检测其对肿瘤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结果 :MUC1 MBP免疫鼠CTL对MCF 7及Lewis肺癌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 (47.7± 4 .3) %和 (6 7.5± 6 .5 ) % ;免疫鼠成瘤结果免疫组小鼠共长 5个肿瘤 ,存活时间明显延长 ,对照组共长 5 1个 ,平均生存时间 2 3d ;荷瘤鼠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小鼠肿瘤平均体积 386mm3 ,对照组小鼠肿瘤平均体积 4 0 0 0mm3 。结论 :重组人MUC1 MBP具有明显的治疗、预防肿瘤和抑制肿瘤转移的作用 ,有希望发展成人类抗肿瘤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Cl-mbp融合蛋白 CTL活性 肿瘤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MUC1-MBP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纯化及其免疫活性测定 被引量:4
4
作者 台桂香 张吉凤 朱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747-751,共5页
目的 :以MUC1为靶点研制抗肿瘤蛋白疫苗。方法 :将MUC1基因连入pMAL p2原核表达载体 ,并转化大肠杆菌 ,通过IPTG诱导MUC1表达 ,经Westernblot鉴定 ,Amylose亲和层析纯化蛋白。用MUC1 MBP免疫健康C5 7BL 6小鼠 ,测定其免疫活性 ,通过ELIS... 目的 :以MUC1为靶点研制抗肿瘤蛋白疫苗。方法 :将MUC1基因连入pMAL p2原核表达载体 ,并转化大肠杆菌 ,通过IPTG诱导MUC1表达 ,经Westernblot鉴定 ,Amylose亲和层析纯化蛋白。用MUC1 MBP免疫健康C5 7BL 6小鼠 ,测定其免疫活性 ,通过ELISA测定血清中抗MUC1抗体的效价 ;采用MTT法测定小鼠脾CTL活性 ,通过3H TdR掺入法测定T细胞增殖能力。结果 :成功构建了pMAL MUC1表达载体并得到稳定表达MUC1的菌株 ,鉴定了MUC1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纯化了MUC1蛋白。经重组MUC1 MBP免疫的C5 7小鼠 ,血清抗MUC1抗体的效价为 1:5 76 0± 32 2 1;脾CTL对MCF 7及Lewis肺癌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 4 7 7%± 4 3%和 6 7 5 %± 6 5 %。结论 :人类重组MUC1融合蛋白可引发小鼠CTL反应和体液免疫应答 ,有希望研制成抗腺癌蛋白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MUC1-mbp 融合蛋白 CTL活性 肿瘤疫苗 大肠杆菌 免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融合蛋白MBP-BSH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其纯化、功能鉴定 被引量:7
5
作者 黄茜 黄璐 +1 位作者 潘道东 杨瑶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98-203,共6页
选择IF2融合标签,另选择含SUMO、GST、NusA和MBP融合标签的质粒构建表达载体。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重组菌Escherichia Rosetta(DE3)(pLS932-BSH)的诱导表达细胞提取液上清出现了明显的融合蛋白MBP-BSH条带,经诱导表达条件优化后,MBP-... 选择IF2融合标签,另选择含SUMO、GST、NusA和MBP融合标签的质粒构建表达载体。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重组菌Escherichia Rosetta(DE3)(pLS932-BSH)的诱导表达细胞提取液上清出现了明显的融合蛋白MBP-BSH条带,经诱导表达条件优化后,MBP-BSH可溶性大幅度提高。用Ni-NTA Resin和Amylose Resin分别进行目标蛋白纯化,结果显示前者效果更好,并且C端融合His-Tag更有利于其与Ni离子结合,MBP-BSH蛋白纯化量更大,杂带更少。茚三酮显色反应测定酶活力,结果显示纯化后的MBP-BSH的酶比活力为2.4282U/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蛋白mbp-BSH 表达纯化 功能鉴定 胆盐水解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工程鼠Muc1-MBP融合蛋白的制备及其免疫活性测定 被引量:3
6
作者 方芳 马吉春 +5 位作者 高航 赵小霞 周静 宋献美 柳忠辉 台桂香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1-254,270,共5页
目的:制备鼠Muc1-MBP融合蛋白,探讨其免疫活性。方法:将pMAL-Muc1转化大肠杆菌,通过IPTG诱导、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Muc1的表达,Amylose resin亲和层析纯化Muc1-MBP。将Muc1-MBP融合蛋白免疫小鼠,采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Muc... 目的:制备鼠Muc1-MBP融合蛋白,探讨其免疫活性。方法:将pMAL-Muc1转化大肠杆菌,通过IPTG诱导、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Muc1的表达,Amylose resin亲和层析纯化Muc1-MBP。将Muc1-MBP融合蛋白免疫小鼠,采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Muc1特异性抗体的水平;MTT法测定小鼠抗Muc1特异的CTL活性;ELISPOT法测定脾脏淋巴细胞IFN-γ的分泌。结果:获得稳定表达Muc1的菌株,制备了分子量67 kD较纯的Muc1-MBP融合蛋白。Muc1-MBP融合蛋白免疫小鼠产生高效价Muc1特异抗体,效价在8 000~16 000之间,Muc1-MBP融合蛋白可诱导CTL杀伤活性,对人乳腺癌MCF-7和小鼠Lewis肺癌LLC1靶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74.5±5.9)%和(60.5±10.4)%,与对照组比P〈0.05,差异显著;Muc1-MBP融合蛋白免疫可诱导脾脏淋巴细胞分泌IFN-γ,特异性活化Th1细胞。结论:成功制备重组鼠Muc1-MBP融合蛋白,其不仅能诱导特异体液免疫应答,而且可诱导细胞免疫应答,尤其能诱导对人类MCF-7细胞较小鼠Lewis肺癌LLC1细胞更加强烈的CTL杀伤活性,提示异种同源蛋白疫苗具有比同源蛋白疫苗更好的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Muc1 Muc1-mbp融合蛋白 CTL活性 异种同源蛋白 肿瘤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培养条件下钾离子对少突胶质细胞表达MBP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姜文跃 沈馨亚 +5 位作者 苏清芬 彭裕文 郑思竞 张素春 汪洋 王之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93-98,共6页
应用体外培养、免疫细胞化学和计算机辅助图象分析方法研究了少突胶质细胞表达髓鞘碱性蛋白及高钾离子(30mmol/L)对少突胶质细胞表达髓鞘碱性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体外培养条件下,少突胶质细胞最早表达髓鞘碱性蛋白是在培... 应用体外培养、免疫细胞化学和计算机辅助图象分析方法研究了少突胶质细胞表达髓鞘碱性蛋白及高钾离子(30mmol/L)对少突胶质细胞表达髓鞘碱性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体外培养条件下,少突胶质细胞最早表达髓鞘碱性蛋白是在培养第7天。髓鞘碱性蛋白阳性的少突胶质细胞可分为大、中、小和双核四种类型,它们的构成比随培养时间延长呈动态变化。高K+不影响少突胶质细胞表达髓鞘碱性蛋白。实验结果提示,体外培养条件下,少突胶质细胞仍能正常表达髓鞘碱性蛋白,且表达时程并不依赖神经元的存在;细胞外K+浓度升高对髓鞘碱性蛋白在少突胶质细胞内的正常合成及表达过程无明显影响。本文对少突胶质细胞表达髓鞘碱性蛋白后的体积变化与其与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形成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突胶质细胞 髓鞘碱性蛋白 钾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滤技术去除重组MUC1-MBP融合蛋白中内毒素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娟 谢飞 +3 位作者 陈潭琇 孙霞霞 李琼书 台桂香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39-542,共4页
目的:评价超滤技术去除纯化后重组MUC1-MBP融合蛋白(MUC1-MBP)溶液中内毒素的效果,阐明超滤技术对去除内毒素的作用。方法:选取表达MUC1-MBP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分别通过CM Sepharose FF离子交换层析(CM)(CM组)、CM联合Phenyl Sepharose... 目的:评价超滤技术去除纯化后重组MUC1-MBP融合蛋白(MUC1-MBP)溶液中内毒素的效果,阐明超滤技术对去除内毒素的作用。方法:选取表达MUC1-MBP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分别通过CM Sepharose FF离子交换层析(CM)(CM组)、CM联合Phenyl Sepharose 6FF疏水层析(C6)(CM+C6组)、CM加超滤(CM+超滤组)以及CM联合C6加超滤(CM+C6组+超滤)进行纯化,并去除内毒素;采用SDS-PAGE分析蛋白纯度;鲎试剂显色基质法检测内毒素表达水平。结果:SDS-PAGE分析,在预期相对分子质量62 000处呈现单一条带,Quantity One分析纯度>96%;CM组与CM+C6组内毒素表达水平均较高,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M组比较,CM+超滤组内毒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CM+C6组比较,CM+C6超滤组内毒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CM+超滤组与CM+C6+超滤组内毒素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M或CM联合C6均不能有效去除内毒素,其中C6对去除内毒素几乎无作用;CM加超滤可有效去除内毒素,超滤技术在去除内毒素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C1-mbp融合蛋白 离子交换层析 疏水层析 超滤技术 内毒素 显色基质法鲎试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人 HGF/MBP 融合蛋白的 pMAL-MBP/HGF 重组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1
9
作者 方海林 张立煌 +3 位作者 孙永良 姚航平 林舜华 李敏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35-135,共1页
将人HGF完整编码区cDNA片段插入MBP表达型pMAL-C2载体质粒中,构建了表达人HGF/MBP融合蛋白的pMAL-MBP/HGF重组质粒。表达的HGF/MBP融合蛋白经SDS-PAGE分析分子量约为110kD,... 将人HGF完整编码区cDNA片段插入MBP表达型pMAL-C2载体质粒中,构建了表达人HGF/MBP融合蛋白的pMAL-MBP/HGF重组质粒。表达的HGF/MBP融合蛋白经SDS-PAGE分析分子量约为110kD,Westernbloting表明能被兔抗MBP抗体和抗人HGFMcAb所识别。结果提示可利用该表达型重组质粒制备重组人H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生长因子 pMAL-C2 质粒 HGF/mbp 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南芥甲基结合蛋白基因AtMBP11启动子在种子形成和萌发中的功能鉴定
10
作者 冀芦沙 于守超 +2 位作者 赵燕 肖庆振 王曰文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4-79,共6页
为研究拟南芥甲基结合蛋白基因AtMBP11在种子形成和萌发过程中的调控模式,克隆拟南芥AtMBP11启动子,将其替换植物表达载体pBI121的35S启动子序列,转入拟南芥基因组中。转基因拟南芥后代卡那霉素抗性发生分离,选取具有3 1分离比的后代自... 为研究拟南芥甲基结合蛋白基因AtMBP11在种子形成和萌发过程中的调控模式,克隆拟南芥AtMBP11启动子,将其替换植物表达载体pBI121的35S启动子序列,转入拟南芥基因组中。转基因拟南芥后代卡那霉素抗性发生分离,选取具有3 1分离比的后代自交,产生纯合的具有单拷贝插入的后代。转基因后代GUS染色结果表明,新克隆的MBP启动子控制基因在种子、花药和花粉中高效表达。通过对AtMBP11核心启动子缺失分析表明,G-box元件是主要功能元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启动子 甲基结合蛋白(mb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淀粉样肽引起的大鼠脑神经髓鞘结构与MBP变化及金思维的影响
11
作者 徐意 田金洲 +4 位作者 盛树力 时晶 姬志鹃 尹军祥 赵志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12期971-972,i0002,共3页
目的观察β淀粉样肽(Aβ)引起的大鼠脑有髓神经髓鞘结构与髓鞘碱性蛋白(MBP)改变,及金思维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Aβ1-42海马注射复制痴呆模型。电镜观察有髓神经髓鞘的结构;免疫组化方法显示MBP在海马区的分布和含量。结果电镜显示模型... 目的观察β淀粉样肽(Aβ)引起的大鼠脑有髓神经髓鞘结构与髓鞘碱性蛋白(MBP)改变,及金思维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Aβ1-42海马注射复制痴呆模型。电镜观察有髓神经髓鞘的结构;免疫组化方法显示MBP在海马区的分布和含量。结果电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区神经髓鞘结构松解紊乱和均质化,可见缺失;金思维组结构完整,板层连续,与正常组相似。MBP免疫组化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区髓鞘着色明显低于正常组,分支短少而不连续;金思维组髓鞘着色较浅,但数目较多而长。模型组大鼠的MBP阳性突起数、平均面积和平均光密度与正常组和金思维组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Aβ海马注射可造成大鼠脑有髓神经髓鞘损伤,MBP缺失,髓鞘结构破坏;金思维对上述变化有一定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肽 髓鞘 髓鞘碱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肽Diptericin cDNA的克隆及在E.coli中的融合表达 被引量:25
12
作者 陈海旭 胡泰山 +1 位作者 王新 屈贤铭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2-184,共3页
从果蝇成虫中抽提总 RNA,RT- PCR扩增编码伏蝇素 diptericin的 c DNA,克隆并测定了全序列 .将该 c DNA亚克隆到融合表达载体 p MAL- CR1上 ,转化大肠杆菌 BL2 1菌株 ,进行了高效的可溶性融合表达 .通过离子交换层析纯化融合蛋白 ,经 Xa... 从果蝇成虫中抽提总 RNA,RT- PCR扩增编码伏蝇素 diptericin的 c DNA,克隆并测定了全序列 .将该 c DNA亚克隆到融合表达载体 p MAL- CR1上 ,转化大肠杆菌 BL2 1菌株 ,进行了高效的可溶性融合表达 .通过离子交换层析纯化融合蛋白 ,经 Xa因子酶切后得到的重组 diptericin具有抗菌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蝇素 mbp融合蛋白 融合表达 抗菌肽 CDNA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MUC1和鼠Muc1蛋白疫苗抗肿瘤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4
13
作者 方芳 宋献美 +4 位作者 张庆勇 马吉春 窦蕊 陈文博 台桂香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4-118,F0003,共6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MUC1-MBP和鼠Muc1-MBP疫苗的抗肿瘤作用,为肿瘤疫苗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人MUC1-MBP和鼠Muc1-MBP融合蛋白分别免疫小鼠,实验分为阴性对照组、人MUC1-MBP组和鼠Muc1-MBP组,ELISA方法分别检测小鼠血清抗人MUC1... 目的:探讨重组人MUC1-MBP和鼠Muc1-MBP疫苗的抗肿瘤作用,为肿瘤疫苗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人MUC1-MBP和鼠Muc1-MBP融合蛋白分别免疫小鼠,实验分为阴性对照组、人MUC1-MBP组和鼠Muc1-MBP组,ELISA方法分别检测小鼠血清抗人MUC1抗体与抗鼠Muc1抗体的交叉反应;LDH法检测小鼠抗人MUC1和鼠Muc1特异的CTL活性。通过小鼠肺癌转移模型及皮下人乳腺癌移植瘤模型检测人MUC1-MBP和鼠Muc1-MBP免疫诱导的抗肿瘤作用。结果:抗人MUC1抗体和鼠Muc1抗原可产生较强的交叉反应,抗鼠Muc1抗体与人MUC1抗原可产生较弱的交叉反应;人MUC1-MBP和鼠Muc1-MBP免疫均可诱导CTL杀伤活性,对MCF-7细胞杀伤活性分别为(48.7±7.1)%和(54.6±7.8)%,对LLC1细胞杀伤活性分别为(61.9±10.2)%和(43.5±8.4)%。人MUC1-MBP组和鼠Muc1-MBP组小鼠Lewis肺癌的肺结节转移抑制率分别为94.4%和68.5%;在人乳腺癌移植瘤实验中,人MUC1-MBP组、鼠Muc1-MBP组和PBS组小鼠肿瘤平均体积分别(23.5±15.7)、(56.5±46.7)和(142.8±70.2)mm3,人MUC1-MBP组和鼠Muc1-MBP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人MUC1和鼠Muc1有共同的B和T细胞表位,人MUC1诱导的交叉反应更强烈;人MUC1-MBP诱导的抗肿瘤活性强于鼠Muc1-MBP抗肿瘤活性;人MUC1-MBP有希望发展成人类抗肿瘤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MUC1-mbp 鼠Muc1—mbp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癌症疫苗 交叉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髓鞘碱性蛋白、S100B及血气分析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1
14
作者 裘艳梅 侯洪涛 +4 位作者 王炜 叶秀春 张会丰 李月梅 马素苓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06-130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S100B及血气分析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于我院住院治疗的95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符合早产儿脑损伤诊断标准的病例45例作为实验组,无脑损伤的早产儿50例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分... 目的:探讨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S100B及血气分析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于我院住院治疗的95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符合早产儿脑损伤诊断标准的病例45例作为实验组,无脑损伤的早产儿50例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分别在出生后第1天和第7天取动脉血查血气分析,并留取静脉血检测MBD和S100B。结果:实验组血气分析p H、PCO2、乳酸值、BE值和S100B蛋白、MBP的水平第7天与第1天存在明显差异,比较结果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第1天分别比较各指标,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后第1天检测动脉血气分析、S100B蛋白和MBP水平能够帮助早期诊断早产儿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髓鞘碱性蛋白 S100B 血气分析 早产儿 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培养中少突胶质细胞在立体网架上的迁移 被引量:11
15
作者 姜文跃 沈馨亚 +6 位作者 苏清芬 彭裕文 郑思竞 张素春 汪洋 王子美 吴铁南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63-66,共4页
应用聚酯纤维在培养基上形成的立体网架,接种生后7天大鼠视神经,然后对少突胶质细胞在三维空间的迁移进行体外培养观察。以抗髓鞘碱性蛋白抗体标记少突胶质细胞,并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在聚酯纤维上迁移的少突胶质细胞超微结构进行了... 应用聚酯纤维在培养基上形成的立体网架,接种生后7天大鼠视神经,然后对少突胶质细胞在三维空间的迁移进行体外培养观察。以抗髓鞘碱性蛋白抗体标记少突胶质细胞,并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在聚酯纤维上迁移的少突胶质细胞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酯纤维能引导少突胶质细胞迁移;在其表面,少突胶质细胞的突起相互交错并将其包绕;有些突起已在其表面融合,形成“类膜”结构,有些部位可见有2~3层这样的膜性结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表明,少突胶质细胞突起在聚酯纤维表面形成的“类膜”结构为髓鞘碱性蛋白阳性。以上结果提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聚酯纤维能引导少突胶质细胞迁移,在无神经元存在时,少突胶质细胞仍可形成髓鞘碱性蛋白阳性的膜性结构。本文对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形成模式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突胶质细胞 迁移 立体网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抗狂犬病毒二硫键稳定抗体在大肠杆菌中的融合表达 被引量:4
16
作者 蔡昆 王慧 +3 位作者 史晶 包士中 侯晓军 荫俊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50-452,共3页
目的在大肠杆菌pMAL-P2x系统中表达anti-rabiesMBP-ScdsFv融合蛋白,酶切获得目的蛋白ScdsFv,进行纯化、鉴定及简单活性分析。方法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全长的ScdsFv蛋白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MAL-p2x中,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E.coliER256... 目的在大肠杆菌pMAL-P2x系统中表达anti-rabiesMBP-ScdsFv融合蛋白,酶切获得目的蛋白ScdsFv,进行纯化、鉴定及简单活性分析。方法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全长的ScdsFv蛋白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MAL-p2x中,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E.coliER2566,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Xa酶切后,经Ni柱、AmyloseResin亲和层析进行纯化,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其进行鉴定,ELISA检测其结合活性。结果成功地构建了重组质粒pMAL-ScdsFv,经诱导表达、蛋白酶切、亲和纯化后获得目的蛋白。ELISA检测其具有抗原特异结合活性,其热稳定性有显著提高。结论抗狂犬病毒ScdsFv蛋白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和生物学活性稳定性,可作为候选分子用于狂犬病的防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狂犬病毒二硫键稳定抗体 mbp融合蛋白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穴位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植入脐血干细胞后生长相关蛋白-43、髓磷脂碱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孙迎春 李建军 +3 位作者 高莉敏 高峰 刘舒佳 季凤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6期524-528,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植入脐血干细胞后生长相关蛋白(GAP)-43、髓磷脂碱性蛋白(MB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92只清洁级SD大鼠用NYU打击器采用Allen's法制成T10-11段脊髓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查随机表分为:①A组:运动区头皮表... 目的探讨不同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植入脐血干细胞后生长相关蛋白(GAP)-43、髓磷脂碱性蛋白(MB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92只清洁级SD大鼠用NYU打击器采用Allen's法制成T10-11段脊髓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查随机表分为:①A组:运动区头皮表面投影区电刺激组,又分为A1组(电刺激+脐血干细胞移植)和A2组(只进行电刺激);②B组:损伤局部电刺激组,又分为B1组(电刺激+脐血干细胞移植)和B2组(只进行电刺激);③C组:运动区头皮表面投影区电刺激+局部电刺激组,又分为C1组(电刺激+脐血干细胞移植)和C2组(只进行电刺激);④D组:损伤模型组,以分为D1组(移植脐血干细胞不进行电刺激)和D2组(不移植不进行电刺激)。各组分别于1、2、3、4、8、12周时取材,采用生物素葡聚糖胺(BDA)皮质脊髓束顺行示踪,观察损伤区残存或再生的神经纤维的分布情况;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荧光染色检测GAP-43、MBP及MAB1281抗人核抗体的阳性表达。结果①NYU是一种用于Allen's法制备大鼠脊髓撞击损伤模型的撞击器,具有可使撞击势能量化的特点,获得的模型稳定、可重复性好、成功率高。②在本组研究各时间点上,电刺激对干细胞移植后微环境中GAP-43、MBP水平均有显著的正向干预作用,均较单纯电刺激有显著的正向协同干预作用,头针加体针的影响大于单纯头针或体针。③在本组研究各时间点上,电刺激对损伤后GAP-43、MBP水平均有显著的正向干预作用,不依赖于是否进行干细胞移植。结论①干细胞移植后,微环境的变化朝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方向发展,说明干细胞移植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以及本研究中干细胞移植成功。②电刺激对干细胞移植后微环境中GAP-43、MBP有显著的正向干预作用;头针加体针的影响优于单纯头针或体针;电刺激对损伤后微环境显著正向干预作用是独立的,不依赖于是否进行干细胞移植;电刺激与干细胞移植对微环境影响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干细胞移植 脊髓损伤 生长相关蛋白(GAP-43) 髓磷脂碱性蛋白(mb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手皮肤环层小体分布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鲁建 刘冰阳 柏树令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85-386,393,共3页
目的研究S-100蛋白和髓鞘碱性蛋白(MBP)在人手指皮肤环层小体上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100蛋白和MBP在人手指皮肤环层小体上的表达。结果真皮乳头嵴存在于表皮嵴下,与指纹并行排列。环层小体广泛分布在真皮网织层和... 目的研究S-100蛋白和髓鞘碱性蛋白(MBP)在人手指皮肤环层小体上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100蛋白和MBP在人手指皮肤环层小体上的表达。结果真皮乳头嵴存在于表皮嵴下,与指纹并行排列。环层小体广泛分布在真皮网织层和皮下组织层。皮神经和感觉小体分布在血管和汗腺附近。结论 S-100蛋白和MBP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标记施万细胞具有特异性。掌指关节区、鱼际区的环层小体平均数量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00蛋白 mbp 环层小体 SP免疫组化方法 人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手皮肤触觉小体分布的形态学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鲁建 李心瑶 柏树令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6-318,共3页
目的研究S-100蛋白和MBP蛋白在人手指皮肤触觉小体上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100蛋白和MBP蛋白在人手指皮肤触觉小体上的表达。结果真皮乳头嵴存在于表皮嵴下,与指纹并行排列。真皮乳头层内有触觉小体存在。皮神经和... 目的研究S-100蛋白和MBP蛋白在人手指皮肤触觉小体上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100蛋白和MBP蛋白在人手指皮肤触觉小体上的表达。结果真皮乳头嵴存在于表皮嵴下,与指纹并行排列。真皮乳头层内有触觉小体存在。皮神经和感觉小体分布在血管和汗腺附近。结论本研究为解决手指损伤后的感觉障碍提供了形态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00蛋白 mbp蛋白 触觉小体 SP免疫组化方法 人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黄杆菌肝素酶Ⅲ基因hepC的可溶表达体系构建及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晔 吴敬君 +3 位作者 叶逢春 苏楠 张翀 邢新会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3-139,共7页
肝素酶III(HepC)是肝素结构分析及酶法制备低分子量肝素的重要生物催化剂。为实现HepC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表达,通过PCR方法从肝素黄杆菌(Flavobacterium heparinum)的基因组中扩增得到HepC基因,采用融合蛋白方法构建了麦芽糖结合蛋白(M... 肝素酶III(HepC)是肝素结构分析及酶法制备低分子量肝素的重要生物催化剂。为实现HepC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表达,通过PCR方法从肝素黄杆菌(Flavobacterium heparinum)的基因组中扩增得到HepC基因,采用融合蛋白方法构建了麦芽糖结合蛋白(MBP)与HepC融合的表达载体和体系,并在低温(15℃)下诱导重组大肠杆菌,显著提高了MBP-HepC重组表达的可溶性。通过摇瓶培养发酵液的HepC比酶活达到46.41 IU/mg,超过目前报道的最高水平。通过MBP与直链淀粉的亲和吸附实现了MBP-HepC的亲和分离和纯化,一步亲和纯化后蛋白的纯度即可达95%以上。该融合酶基本特性研究表明,融合肝素酶III(MBP-HepC)的最适作用pH7.3,最适作用温度为42℃-48℃。热稳定性较好,其30℃时的稳定性高于融合肝素酶I(MBP-He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酶III 麦芽糖结合蛋白 重组表达 纯化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