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亚主要含盐盆地油气成藏特征及其富集主控因素
1
作者 刘丽 张凯逊 +6 位作者 于刚 郁林军 邱海华 周妍 葛贝琦 Bakhtier NURTAEV Shukhrat SHUKUROV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6-346,共11页
中亚地区阿姆河盆地和滨里海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巨大,是中亚盆地中最具代表性的含盐盆地。基于最新的油气地质资料,对阿姆河盆地和滨里海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石油地质特征和油气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对比,深入探讨了影响含盐盆地油气分布... 中亚地区阿姆河盆地和滨里海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巨大,是中亚盆地中最具代表性的含盐盆地。基于最新的油气地质资料,对阿姆河盆地和滨里海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石油地质特征和油气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对比,深入探讨了影响含盐盆地油气分布的主控因素,从而加深对中亚地区区域性油气分布规律的认识。尽管阿姆河盆地和滨里海盆地是在不同地质背景下形成的富油气盆地,二者的构造演化过程、沉积地层和油气地质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但盆地的盐下均发育了形成于同裂谷期—拗陷期的优质烃源岩,具有厚度巨大、有机质丰度高、热演化程度高等特征。阿姆河盆地和滨里海盆地内广泛发育的含盐层系控制了这两大盆地的油气时空分布,这套含盐层系将盆地划分为盐上和盐下2套油气成藏组合。其中,油气主要富集于阿姆河盆地盐下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成藏组合和滨里海盆地盐下石炭系—下二叠统碳酸盐岩成藏组合。膏盐岩盖层具有良好的封堵性能,与盐下古隆起构造部位的有利储集相带构成了大型油气田形成的有利条件。此外,深大断裂、膏盐岩尖灭带和盐构造活动形成的盐窗为盐下烃源岩油气的垂向运移提供了运移通道,这些因素是盐上能否形成油气规模聚集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构造 油气成藏 主控因素 阿姆河盆地 滨里海盆地 中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博孜—大北地区差异成藏过程及控藏因素
2
作者 陈维力 潘永帅 +4 位作者 范坤宇 柳波 赵佳琦 黄志龙 李志豪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76,I0005,I0006,共18页
基于平衡剖面恢复、生烃过程模拟、岩心观察、流体包裹体测试、地层水地球化学数据、胶结物碳氧同位素和测井数据等资料,研究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博孜—大北地区巴什基奇克组二段(巴二段)差异成藏过程及控藏因素。结果表明:博孜—大北地... 基于平衡剖面恢复、生烃过程模拟、岩心观察、流体包裹体测试、地层水地球化学数据、胶结物碳氧同位素和测井数据等资料,研究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博孜—大北地区巴什基奇克组二段(巴二段)差异成藏过程及控藏因素。结果表明:博孜—大北地区巴二段发育一系列逆冲断层和断背斜圈闭,圈闭幅度和闭合高度由北向南逐渐降低,形成时间逐渐变晚;烃源岩充注强度由北向南逐渐减弱,生烃时间逐渐变晚。巴二段整体具有早期聚油和晚期聚气的特征,受控于烃源岩热演化程度和构造演化过程,不同地区和区带的油气成藏期次存在差别;博孜—大北地区南带巴二段快速深埋时间极晚,导致油气充注期次和储层致密化时间晚于中北带的。不同地区和区带之间的差异成藏过程受控于圈闭条件、烃源岩充注强度、油气充注期次、储层非均质性和保存条件等因素;圈闭幅度越大、生烃时间越早、充注强度越强、优质储层占比越高、保存条件越好,巴二段油气水分异越彻底,产量越高。该结果为库车坳陷及其他具有相似地质条件的地区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挤压 生烃演化 充注期次 差异成藏过程 控藏因素 博孜—大北地区 库车坳陷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湖凹陷西部斜坡带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与勘探新领域
3
作者 刘志峰 李林致 +2 位作者 李峰 廖计华 祁鹏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81,共11页
西湖凹陷西部斜坡带油气藏整体呈现“小、断、贫、散”的特征,综合利用录井、测井、地震、生产等多种资料,分析总结西部斜坡带已发现油气的分布规律,提出西部斜坡带具有“南北分区、上下分层、近源富集”的油气分布特点。通过西部斜坡... 西湖凹陷西部斜坡带油气藏整体呈现“小、断、贫、散”的特征,综合利用录井、测井、地震、生产等多种资料,分析总结西部斜坡带已发现油气的分布规律,提出西部斜坡带具有“南北分区、上下分层、近源富集”的油气分布特点。通过西部斜坡带典型油气藏解剖和失利井地质原因分析,认为圈闭和运移是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构造样式决定圈闭的类型和有效性,进而控制了不同区域的油气藏类型和差异富集;不同油气运移模式和两期充注、蒸发分馏作用控制了研究区近源成藏和“上油下气”的特征。通过成藏条件分析,指出平湖斜坡潜山、天台斜坡北段和杭州斜坡迎翠轩断裂带具有较好的圈闭和运移条件,是西湖凹陷西部斜坡带的勘探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 圈闭类型 主控因素 勘探领域 西部斜坡带 西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扬子地台宜昌地区寒武系水井沱组优质页岩储层发育特征及天然气富集机理研究
4
作者 蔡宁波 王琳霖 +4 位作者 鲍一遥 李怡普 万泽鑫 康志梅 罗胜元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30,共20页
【研究目的】湖北省宜昌地区是中扬子地台页岩气勘探的重要前沿领域之一,近年来的野外调查与钻探工作表明该地区的寒武系水井沱组是极具潜在工业价值的页岩气勘探靶区。【研究方法】本文针对该地区最新的钻孔资料,利用多学科交叉手段,... 【研究目的】湖北省宜昌地区是中扬子地台页岩气勘探的重要前沿领域之一,近年来的野外调查与钻探工作表明该地区的寒武系水井沱组是极具潜在工业价值的页岩气勘探靶区。【研究方法】本文针对该地区最新的钻孔资料,利用多学科交叉手段,查明该地区水井沱组优质页岩储层的特征以及油气富集规律。【研究结果】水井沱组页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碳含量(TOC)主要分布在0.56%~8.42%,干酪根以II1型和I型为主,Ro等效值分布在2.4%~3.2%。水井沱组页岩储层孔隙度主要分布在0.5%~9.1%,渗透率主要分布在0.019×10^(-3)~0.540×10^(-3)μm^(2)。水井沱组页岩的储集空间主要包括有机孔隙、无机孔隙以及裂缝等类型。储集空间的发育程度主要与有机质富集程度、黏土矿物含量以及页理缝的发育程度有关。天然气主要以吸附气(45.21%~81.44%)和游离气(18.56%~54.79%)的状态赋存于水井沱组页岩储层中,溶解气的比例相对较小。水井沱组页岩储层的含气性主要受有机碳含量、脆性矿物比例以及裂缝发育程度有关。有机碳比例、脆性矿物比例和裂缝发育程度越高,储层含气性越好。【结论】综合地球化学、岩石物理和现场实测数据,认为宜昌地区水井沱组页岩气极具商业价值,是中国南方理想的页岩气勘探开发目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储层 页岩油气 控制因素 中扬子地台 成藏机理 油气勘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缘地壳背景下白云凹陷油气差异成藏条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忠涛 颜晖 +3 位作者 吴哲 郑金云 孙辉 王卓超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70,共11页
珠江口盆地位于南海北部陆缘,地壳厚度从北侧的29 km向南部迅速减薄至17~18 km,海水深度从北部的<0.1 km向南增至>2 km,白云凹陷正处于盆地南部的陆缘地壳强烈薄化带深水区,受此影响,白云凹陷具有特殊的油气成藏条件。一是受壳幔... 珠江口盆地位于南海北部陆缘,地壳厚度从北侧的29 km向南部迅速减薄至17~18 km,海水深度从北部的<0.1 km向南增至>2 km,白云凹陷正处于盆地南部的陆缘地壳强烈薄化带深水区,受此影响,白云凹陷具有特殊的油气成藏条件。一是受壳幔级拆离断裂控制而发育形成大型宽深断陷,最大沉积地层厚度超过10 km,沉积面积超2×10^(4) km^(2);二是发育高变地温场,地温梯度从凹陷北部的3.5℃/100 m向南最高升至8.5℃/100 m,平均达5℃/100 m,高地温使得烃源岩热演化加速,储层快速致密;三是发育浅水及深水、陆相及海相沉积储盖组合;四是白云凹陷裂陷期发育多个生烃洼陷,每个生烃洼陷,烃源岩发育规模不同、环境不同,热演化程度不同,导致生成的油气规模和相态的差异。众多地质条件的差异,导致同一洼陷,甚至同一洼陷不同构造部位的油气成藏条件都存在较大差异,由此造成油气分布及富集程度的差异。本文通过对白云凹陷各成藏条件的精细分析,明确其在区域上的分布特征,进而指出不同区带油气富集主控因素,为白云凹陷下一步勘探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陆缘 白云凹陷 强烈薄化带 宽深断陷 高变地温 成藏条件 油气富集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新近系大气田群“多级接力”成藏主控因素
6
作者 甘军 梁刚 +1 位作者 庹雷 肖鸿议 《中国海上油气》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69,共9页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上中新统峡谷—第四系海底扇已发现多个大气田,其成藏过程、动力及运移通道有待进一步厘清。综合应用油气源对比、构造-沉积充填及成藏动力分析方法,深入剖析大气田群形成的时空演化关系及其有序分布的主控因素。结果表...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上中新统峡谷—第四系海底扇已发现多个大气田,其成藏过程、动力及运移通道有待进一步厘清。综合应用油气源对比、构造-沉积充填及成藏动力分析方法,深入剖析大气田群形成的时空演化关系及其有序分布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1)中央峡谷L17-y、L18-x、L25-x气田与陵南低凸起L36-x气田气源相同,均主要来自乐东-陵水凹陷渐新统陆源海相烃源岩;(2)乐东-陵水凹陷富生气高压凹陷成藏动力强,黄流组—乐东组发育的多期峡谷水道砂、水道壁及海底扇组成多级复合优势输导体系,控制天然气“多级穿层接力”运移,形成中浅层—超浅层多个大型气田;(3)盖层质量及地层坡度控制天然气聚集的场所和规模,在相同气柱高度条件下,地层平缓区的圈闭有利于形成大气田。研究成果为类似盆地富油气区向浅层拓展勘探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深水区 新近系 大气田 成藏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美圭亚那盆地不同区带油气成藏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亚明 王红军 +2 位作者 田作基 马中振 周玉冰 《中国石油勘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0-143,共14页
近年来,圭亚那盆地在上白垩统浊积砂岩中相继取得系列重大油气发现,增加了继续加大勘探的信心。不同区域不同储集层段油气富集规律差异及下步勘探方向是盆地勘探面临的首要问题。通过开展构造沉积、成藏条件、油气分布、成藏模式及主控... 近年来,圭亚那盆地在上白垩统浊积砂岩中相继取得系列重大油气发现,增加了继续加大勘探的信心。不同区域不同储集层段油气富集规律差异及下步勘探方向是盆地勘探面临的首要问题。通过开展构造沉积、成藏条件、油气分布、成藏模式及主控因素研究,系统分析了圭亚那盆地不同区带油气成藏的差异性,明确了下步勘探方向。研究表明,圭亚那盆地经历了前裂谷期、早裂谷期、晚裂谷期和被动陆缘期四大构造演化阶段,可划分为沿海平原区、陆架区、陆坡区和深海盆地区4个区带。盆地发育被动陆缘期塞诺曼阶优质海相烃源岩和早、晚裂谷期上三叠统—下侏罗统湖相烃源岩2套有效烃源岩。油气分布呈现“纵向分层”和“平面分区”的特征。上白垩统为盆地主力成藏组合,陆坡区为主要成藏区带,发育大规模的浊积砂岩油气藏。盆地总体具有近源成藏、侧向中距离运移成藏、侧向长距离运移成藏三种模式。陆坡区和深海盆地区以近源成藏模式为主,为盆地主要成藏模式,优质规模储层控制油气的富集。陆架区以侧向中距离运移成藏模式为主,封堵和储层为成藏主控因素。沿海平原区为侧向长距离运移成藏模式,烃源岩、运移通道和稠变机制为成藏主控因素。下步勘探应以陆坡区浊积砂岩为主,油气并重,西北和东北地区是两个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模式 主控因素 构造区带 勘探方向 圭亚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中拐凸起东斜坡上乌尔禾组常规—致密油藏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1
8
作者 姜伟 王志维 +2 位作者 刁志龙 周长发 卢红刚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I0001,共16页
准噶尔盆地中拐凸起东斜坡上乌尔禾组油气资源丰富,是效益勘探及建产的重要领域。应用测录井、生产测试及岩心分析化验资料,研究中拐凸起东斜坡上乌尔禾组储层特征,明确储层差异性的主控因素,建立中拐凸起东斜坡常规—致密油藏序次分布... 准噶尔盆地中拐凸起东斜坡上乌尔禾组油气资源丰富,是效益勘探及建产的重要领域。应用测录井、生产测试及岩心分析化验资料,研究中拐凸起东斜坡上乌尔禾组储层特征,明确储层差异性的主控因素,建立中拐凸起东斜坡常规—致密油藏序次分布的成藏模式。结果表明:自北部向南部,研究区逐步由常规油藏转化为致密油藏,沉积作用是造成储层差异性的物质基础,控制储层岩性及原始物性,压实作用和浊沸石胶结作用加剧储层常规—致密差异演化;研究区成岩相带划分为泥质充填带、贫泥—弱胶结带、浊沸石胶结带和强压实—弱溶蚀带4种相带,其中贫泥—弱胶结带为有利储层发育带。该结果为研究区致密油藏勘探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中拐凸起东斜坡 上乌尔禾组 常规储层 致密储层 储层特征 主控因素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湖凹陷及周缘白碱滩组勘探突破与新认识
9
作者 卞保力 苏东旭 +4 位作者 蒋文龙 王学勇 潘进 刘龙松 蒋中发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6-305,共10页
为明确玛湖凹陷白碱滩组砂体分布规律和油气成藏模式,评价其油气勘探前景,综合钻井、测井、地震、分析化验等资料,系统梳理白碱滩组二段沉积规律和成藏特征。白碱滩组二段为辫状河三角洲—滩坝—浊积扇沉积序列,发育水下分流河道砂、滩... 为明确玛湖凹陷白碱滩组砂体分布规律和油气成藏模式,评价其油气勘探前景,综合钻井、测井、地震、分析化验等资料,系统梳理白碱滩组二段沉积规律和成藏特征。白碱滩组二段为辫状河三角洲—滩坝—浊积扇沉积序列,发育水下分流河道砂、滩坝砂和浊积砂3种不同类型的砂体,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以河道砂为主,滨—浅湖发育滩坝砂,半深湖—深湖受坡折带控制发育多个浊积扇体,浊积砂呈朵叶状分布,建立了水下分流河道—滩坝—浊积扇的沉积控砂模式。研究区发育9大走滑断裂体系,其中,走滑断裂直通型、走滑断裂伴生型和走滑断裂接力型3种断裂组合能够有效沟通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作为油气垂向高效运移通道,白碱滩组二段整体具有走滑断裂通源、断裂砂体配置控藏和优质储集层富集的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玛湖凹陷 三叠系 白碱滩组 沉积模式 成藏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提斯洋与古亚洲洋协同演化控制下的塔里木台盆区油气富集效应 被引量:4
10
作者 何治亮 杨鑫 +4 位作者 高键 云露 曹自成 李慧莉 杨佳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7-657,共21页
显生宙特提斯洋和古亚洲洋2大构造域演化历史对塔里木盆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效应包括原型盆地的形成与沉积充填过程及油气成藏与调整改造等。原特提斯洋和古亚洲洋分别经历了扩张、俯冲-消减和关闭-碰撞造山过程。特提斯域经历了原特... 显生宙特提斯洋和古亚洲洋2大构造域演化历史对塔里木盆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效应包括原型盆地的形成与沉积充填过程及油气成藏与调整改造等。原特提斯洋和古亚洲洋分别经历了扩张、俯冲-消减和关闭-碰撞造山过程。特提斯域经历了原特提斯、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3个阶段,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古亚洲洋在新元古代—古生代多陆-岛-洋的格架下经历了复杂的伸展—聚敛过程。受特提斯洋(昆仑-阿尔金分支洋)和古亚洲洋(南天山洋分支)协同演化控制,塔里木盆地经历了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新生代2个从伸展—聚敛的巨型盆地旋回,与海平面升降和气候旋回匹配,形成了优质烃源岩、多类型规模性储层和盖层,构成了油气形成的优越物质基础。特提斯洋和古亚洲洋多圈层协同演化控制的油气富集效应体现在:①多类型盆地原型与后期构造改造决定了塔里木台盆区不同部位油气成藏与富集的差异性;②北部坳陷广泛分布的优质烃源岩,是塔北—顺托—塔中地区大型油气富集区形成的基础;③多期构造运动伴随的构造破裂与古岩溶作用造就了断控缝洞型和岩溶缝洞型2类各具特点且规模发育的储集体;④区内构造与地温场差异演化决定了油气聚集区内油气相态与次生改造的规律性变化。台盆区大型古隆起和不整合面、走滑断裂带、高能相带及其叠加区是油气有利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集效应 成藏要素 变形改造 盆地原型 构造演化 古亚洲洋 特提斯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源致密砂岩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成藏概率定量评价——以四川盆地西南部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气藏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吕雪莹 李小刚 +6 位作者 王小娟 杨田 陈双玲 潘珂 杨鑫 朱德宇 杜璐露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2,共11页
四川盆地西南部(以下简称川西南部地区)中侏罗统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气藏属于远源次生气藏,不同构造天然气富集差异性大,成藏主控因素不清。为此,基于远源致密砂岩气成藏条件分析,对比了川西南部地区沙溪庙组7个含气构造的成藏差异性,明确... 四川盆地西南部(以下简称川西南部地区)中侏罗统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气藏属于远源次生气藏,不同构造天然气富集差异性大,成藏主控因素不清。为此,基于远源致密砂岩气成藏条件分析,对比了川西南部地区沙溪庙组7个含气构造的成藏差异性,明确了成藏主控因素,在综合考虑控制致密砂岩气成藏差异性的各类地质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远源致密砂岩气成藏概率的定量评价方法,并预测了天府气田简阳区块沙溪庙组天然气储量丰度。研究结果表明:(1)川西南部地区沙溪庙组主要发育构造—岩性气藏,天然气均源自下伏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不同含气构造在天然气组分、储层特征、输导保存条件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2)烃源岩排烃能力奠定了物质基础,断—盖配置决定了天然气富集层系,断—储耦合控制着天然气聚集效率,储层品质决定了天然气富集规模;(3)烃源岩排烃能力指数、源—储距离指数、储层物性指数、储层厚度指数、断—盖耦合类型指数及断—储配置类型指数可作为评价致密砂岩气成藏概率指标,提出的远源致密砂岩气成藏概率指数(HAI)可用于该地区远源致密砂岩气地质储量预测。结论认为,HAI与储量丰度具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并预测了天府气田简阳区块的HAI值为0.53,沙溪庙组气藏的储量丰度为1.32×10^(8)m^(3)/km^(2),提出的天然气成藏定量评价方法准确度较高,为川西南部地区沙溪庙组天然气勘探开发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源致密砂岩气 成藏主控因素 成藏概率指数 中侏罗统 沙溪庙组 四川盆地西南部 有利勘探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H凹陷中南部背斜带油气分布特征与成藏主控因素
12
作者 李宣玥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5-83,共9页
为了厘清XH凹陷中南部背斜带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解剖了中南部T气田、H气田、R气田等3个典型油气田。研究表明:中南部背斜带油气成因、来源和成藏期次一致,但油气分布却存在显著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富集程度、纵向分布层位和平面赋存位置... 为了厘清XH凹陷中南部背斜带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解剖了中南部T气田、H气田、R气田等3个典型油气田。研究表明:中南部背斜带油气成因、来源和成藏期次一致,但油气分布却存在显著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富集程度、纵向分布层位和平面赋存位置3个方面。分析认为,造成油气分布差异性的主控因素为断裂系统、烃源岩分布、源-储构造叠合关系和断-砂耦合关系。断裂系统的差异性决定纵向上油气分布层位以及构造内部的差异化富集程度;平湖组煤系烃源岩成熟度和厚度分布的差异性决定区域油气富集程度;花港组源外成藏背景下,成藏期平湖组烃源层顶面构造与花港组储集层构造叠合关系决定局部构造汇烃强度;中南部花港组强水道化背景下,断层与砂体耦合关系决定单层油气成藏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分布特征 成藏主控因素 中南部背斜带 XH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南部茅口组台洼边缘礁滩相新认识
13
作者 杨柳 梁虹 +2 位作者 王伦 彭忻 司国帅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65,共14页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已发现气藏多为裂缝孔洞型灰岩气藏,规模有限。近年来,川北地区YB7井和JT1井相继钻遇茅口组高能滩相储层并均获高产工业气流,取得了四川盆地茅口组台缘油气勘探的重要突破。为了更好地指导川西南部茅口组油气勘探...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已发现气藏多为裂缝孔洞型灰岩气藏,规模有限。近年来,川北地区YB7井和JT1井相继钻遇茅口组高能滩相储层并均获高产工业气流,取得了四川盆地茅口组台缘油气勘探的重要突破。为了更好地指导川西南部茅口组油气勘探,在沉积、地质及古地貌等基础研究上,结合最新高品质三维地震、时频重磁等资料发现:1)川西南部茅口组发育开阔台地-台洼边缘-斜坡-台内洼地沉积,台洼边缘礁滩相大规模分布,在三维地震剖面上“丘状、杂乱、断续中弱振幅”反射特征明显;2)川西南部北东向基底断裂发育,主要形成于晋宁期,在峨眉地裂时期重新活动,产生堑垒拉分格局,是茅口组台洼边缘形成的主控因素之一;3)茅口组台洼边缘礁滩相沉积叠加东吴期淡水岩溶,有形成规模优质储层基础,且其紧邻筇竹寺组生烃中心,基底断裂疏导,源储配置佳。研究对扩大川西南部勘探领域、增储上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南部 茅口组 台洼边缘礁滩相 基底断裂 主控因素 源储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奥陶系鹰山组油藏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31
14
作者 谭广辉 邱华标 +2 位作者 余腾孝 刘少杰 郝建龙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6-32,共7页
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不明是目前制约玉北地区油气勘探的主要原因。玉北1断裂带成藏特征研究表明,玉北1井区奥陶系鹰山组油藏为受不整合控制的、与碳酸盐岩古岩溶有关的岩溶-缝洞型油气藏。鹰山组碳酸盐岩发育孔隙、孔洞、裂缝3类储集空间,... 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不明是目前制约玉北地区油气勘探的主要原因。玉北1断裂带成藏特征研究表明,玉北1井区奥陶系鹰山组油藏为受不整合控制的、与碳酸盐岩古岩溶有关的岩溶-缝洞型油气藏。鹰山组碳酸盐岩发育孔隙、孔洞、裂缝3类储集空间,从而形成裂缝-溶蚀孔洞型、裂缝型、孔洞型3类储层,其中裂缝-溶蚀孔洞型储层是该区最重要的储层类型。油藏范围主要受分布不均一的岩溶缝洞储集体控制,储层非均质性极强,具有大面积叠置连片和不均匀含油特点。鹰山组油藏经历多期成藏,海西晚期为主成藏期。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表明,玉北地区油气聚集成藏主要受油源、储层、输导体系和盖层的综合控制。油源是该区油气成藏的基础;断裂、不整合面构成的立体输导网络,为油气运移提供了优质的运移通道;储层发育程度控制了油气藏的形成及规模;巴楚组下泥岩段、中泥岩段等区域性盖层为油气保存提供了保障。在成藏特征和成藏主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断裂通源,网状输导,储层控富,海西晚期成藏,后期调整"的玉北地区奥陶系鹰山组油气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特征 成藏因素 奥陶系 玉北地区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 被引量:31
15
作者 党玉琪 熊继辉 +3 位作者 刘震 马达德 汪立群 李潍莲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14-619,共6页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及成藏过程的系统研究 ,柴达木盆地油气藏形成主要受到 6种因素的控制 :(1)生烃凹陷控制油气总体分布格局 ;(2 )储集层质量影响油气藏的形成 ;(3)异常流体动力场控制油气的运移和聚集 ;(4)油源断层控...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及成藏过程的系统研究 ,柴达木盆地油气藏形成主要受到 6种因素的控制 :(1)生烃凹陷控制油气总体分布格局 ;(2 )储集层质量影响油气藏的形成 ;(3)异常流体动力场控制油气的运移和聚集 ;(4)油源断层控制油气藏的形成 ;(5 )喜山运动中晚期活动控制构造圈闭的形成和发展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油气成藏 主控因素 圈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部中二叠统栖霞组天然气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23
16
作者 文龙 汪华 +5 位作者 徐亮 张亚 袁海锋 陈双玲 乔艳萍 谌辰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8-81,共14页
近年来,四川盆地西部(简称川西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展现出四川盆地栖霞组巨大的勘探潜力。为理清川西地区栖霞组天然气成藏期次、成藏演化、成藏主控因素和成藏特征等关键地质问题,为栖霞组下一步的勘探提供支撑,... 近年来,四川盆地西部(简称川西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展现出四川盆地栖霞组巨大的勘探潜力。为理清川西地区栖霞组天然气成藏期次、成藏演化、成藏主控因素和成藏特征等关键地质问题,为栖霞组下一步的勘探提供支撑,通过分析研究大量钻井、测井及实验分析测试等资料认为:(1)川西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天然气甲烷含量一般大于96%,天然气干燥系数大于0.99,呈高演化的特征,是典型干气,主要为原油二次裂解气。(2)栖霞组天然气δ^(13)C_(1)介于-31.33‰~-28.31‰,δ^(13)C_(2)介于-28.50‰~-25.20‰。气气对比认为川西地区栖霞组天然气不存在志留系龙马溪组烃源岩的贡献,是以寒武系筇竹寺组烃源输入为主,中二叠统烃源输入为辅的混合天然气。(3)通过对所识别出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分析,识别出4期油气成藏事件。第Ⅰ期和第Ⅱ期分别为中—晚三叠世和晚三叠世的古油藏成藏时期;第Ⅲ期为早—中侏罗世古油气藏成藏时期;第Ⅳ期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古气藏成藏时期。(4)成藏主控因素为优越的烃源岩条件、优质的储层发育及可供油气持续聚集成藏的构造—岩性圈闭。(5)川西北双鱼石—中坝地区推覆体下盘隐伏前缘带及川西南平落坝—大兴场地区具备形成大气区的优越成藏条件组合,是下一步川西地区栖霞组勘探的最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西部 栖霞组 天然气来源 地球化学 储层特征 成藏期次 成藏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莺东斜坡带隐蔽油气藏类型及成藏主控因素 被引量:14
17
作者 何家雄 夏斌 +1 位作者 张树林 刘宝明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1-107,共7页
莺东斜坡带具有“两脊一洼”分段式展布之特殊区域地质构造格局,且自北而南“两脊一洼”三段式分布具有明显不同的构造及断裂活动特征与油气运聚规律,故不同区域区带隐蔽油气藏类型及成藏主控因素差异明显,其中,北段(即北延伸脊)成藏主... 莺东斜坡带具有“两脊一洼”分段式展布之特殊区域地质构造格局,且自北而南“两脊一洼”三段式分布具有明显不同的构造及断裂活动特征与油气运聚规律,故不同区域区带隐蔽油气藏类型及成藏主控因素差异明显,其中,北段(即北延伸脊)成藏主控因素主要取决于烃源及油气运聚输导系统;中段(一洼即岭头断阶区)成藏主控因素则受控于烃源与岩性圈闭的有效性;南段(南延伸脊)成藏主控因素主要取决于地层岩性复合圈闭的有效性。根据不同类型隐蔽油气藏的成藏主控因素及分布规律,即可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及勘探技术对策,以期获得油气勘探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控因素 油气藏类型 斜坡带 莺歌海盆地 成藏 油气运聚规律 隐蔽油气藏 构造格局 区域地质 活动特征 输导系统 岩性圈闭 复合圈闭 地层岩性 分布规律 技术对策 研究方法 油气勘探 分段式 三段式 烃源 延伸 展布 区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北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油藏成藏控制因素 被引量:47
18
作者 瞿建华 张顺存 +2 位作者 李辉 张磊 唐勇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56,153,共6页
准噶尔盆地玛北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的油气勘探结果显示,该区具有大面积含油、多层段含油的特点。通过储层特征和沉积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总结了该区三叠系百口泉组油气成藏的条件:三面遮挡是大面积成藏的宏观背景;顶底板的发育提供了有效... 准噶尔盆地玛北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的油气勘探结果显示,该区具有大面积含油、多层段含油的特点。通过储层特征和沉积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总结了该区三叠系百口泉组油气成藏的条件:三面遮挡是大面积成藏的宏观背景;顶底板的发育提供了有效的储盖组合;构造平缓、储层致密、底水不活跃是大面积成藏的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结合构造背景分析、地震属性研究、地震剖面解释及油气勘探成果,认为该区三叠系百口泉组油藏主要受古构造坡折带、深大断裂体系和沉积相带3个因素的控制。此研究可为该地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玛北地区 三叠系百口泉组 成藏条件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志留系油气聚集控制因素 被引量:23
19
作者 胡剑风 吕修祥 +1 位作者 赵风云 陈元壮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34-739,共6页
塔中隆起志留系中沥青及可动油气显示十分丰富。油气聚集的基本特征是多油气源、多成藏期、多油气藏类型、多油气产状。纵向上志留系油气分布受盖层控制,沥青和稠油分布在塔塔埃尔塔格组下段红色泥岩段以下,而现今可动油则集中分布在柯... 塔中隆起志留系中沥青及可动油气显示十分丰富。油气聚集的基本特征是多油气源、多成藏期、多油气藏类型、多油气产状。纵向上志留系油气分布受盖层控制,沥青和稠油分布在塔塔埃尔塔格组下段红色泥岩段以下,而现今可动油则集中分布在柯坪塔格组上二亚段灰色泥岩之下。平面上,志留系油气聚集受构造背景控制,继承性发育的古隆起决定各个时期油气运移指向,塔中地区油气基本上是自北西向南东方向运移。潮坪相沉积决定了薄砂层单个砂体规模不大,一系列砂体靠断层沟通。塔中地区志留系形成了油气丰度不高、在空间上叠置连片、大面积分布、受多种圈闭类型控制的油气聚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隆起 志留系 油气聚集特征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西海上坎波斯与桑托斯盆地油气成藏特征对比研究 被引量:40
20
作者 熊利平 邬长武 +1 位作者 郭永强 李嵩阳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9-425,共7页
坎波斯与桑托斯盆地油气资源非常丰富。2个盆地均经历了裂谷、过渡、被动大陆边缘3个构造阶段,发育盐下陆相层序、盐岩层序、盐上海相层序,形成盐下、盐上2套成藏组合。由于盆地构造格架不同,导致盐岩分布、盐下储层发育程度的差异,加... 坎波斯与桑托斯盆地油气资源非常丰富。2个盆地均经历了裂谷、过渡、被动大陆边缘3个构造阶段,发育盐下陆相层序、盐岩层序、盐上海相层序,形成盐下、盐上2套成藏组合。由于盆地构造格架不同,导致盐岩分布、盐下储层发育程度的差异,加之盐上储层分布的不同,造成2个盆地油气分布特征的巨大差异。桑托斯盆地油气主要分布在外部高地带的盐下领域,而坎波斯盆地油气主要富集在中部低凸带的盐上储层中。通过分析2个盆地的构造演化及地层发育特征、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优选了盐下、盐上成藏组合的有利区,剖析了2个盆地成藏条件的异同,可指导我国石油公司在这2个盆地新项目评价和在执行区块的勘探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膏岩 成藏主控因素 油气成藏 坎波斯盆地 桑托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