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7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东南部南川地区煤层气地质特征及富集主控因素 被引量:3
1
作者 何希鹏 汪凯明 +5 位作者 罗薇 高玉巧 刘娜娜 郭涛 周亚彤 武迪迪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6,共13页
四川盆地东南部南川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深层煤层气勘探取得重要战略突破,展现出该区煤层气良好的勘探潜力。为揭示其富集主控地质因素,利用钻井、岩心、测井及实验分析等资料,从龙潭组煤层分布、煤岩煤质、物性、含气性以及可压裂性特... 四川盆地东南部南川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深层煤层气勘探取得重要战略突破,展现出该区煤层气良好的勘探潜力。为揭示其富集主控地质因素,利用钻井、岩心、测井及实验分析等资料,从龙潭组煤层分布、煤岩煤质、物性、含气性以及可压裂性特征等方面入手,开展了煤层气地质特征与富集主控地质因素研究。研究表明:(1)龙潭组主力煤层具有分布稳定(厚度2.8~5.7 m)、煤体结构好(主要为原生结构煤)、镜质组含量高(平均含量79.7%)、热演化程度较高(R_(o)平均为1.9%)和灰分产率较低(平均14.3%)的特点,具备形成煤层气藏的基本条件;(2)煤储层为孔隙—裂隙型储层,微孔占比78%,其比表面积占比达99.6%,有利于煤层气的吸附及压裂后渗流;(3)煤层总含气量为14.0~46.7 m^(3)/t,游离气占比为39%~44%,具有“高含气、富含游离气、过饱和”及含气量随埋深增加而增大的特征;(4)研究区地应力适中(35~60 MPa),两向水平应力差异系数小(<0.1),顶底板条件好,可形成良好的应力隔挡,有利于压裂改造;(5)南川地区煤层气富集主控地质因素为沉积环境控制含煤建造、演化程度控制生烃强度、保存条件控制富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构造作用 保存条件 富集主控因素 深层煤层气 龙潭组 上二叠统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隆起煤层气成藏条件与选区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余琪祥 田蜜 +5 位作者 罗宇 杨帆 陈彦鄂 王烽 高玉巧 郭涛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9,共13页
准噶尔盆地东部隆起具有较好的煤层气勘探前景,开展煤层气选区与评价,将为该区煤层气勘探提供科学依据和勘探方向。利用探井钻测录试资料、岩心分析测试数据和地震资料,开展井—震标定和地震剖面解释,编制了侏罗系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煤... 准噶尔盆地东部隆起具有较好的煤层气勘探前景,开展煤层气选区与评价,将为该区煤层气勘探提供科学依据和勘探方向。利用探井钻测录试资料、岩心分析测试数据和地震资料,开展井—震标定和地震剖面解释,编制了侏罗系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煤层连井剖面和煤层厚度分布图;分析了研究区内煤层气气源、煤岩基本特征、储层物性、含气性和保存条件等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表明:(1)西山窑组煤层在沙奇凸起以北五彩湾凹陷—梧桐窝子凹陷连片分布,在沙奇凸起以南则主要分布于吉木萨尔凹陷—吉南凹陷;八道湾组煤层分割性较强,主要分布于凹陷内部分地区。(2)区内存在自源型煤层生物成因气、低成熟热成因气和深部外源型高成熟气条件。(3)煤岩有机组分以惰质组为主,镜质组次之,壳质组少量;煤岩镜质组反射率低(0.39%~0.47%),为低煤级煤;煤岩瓦斯气体成分主要为N_(2)、CO_(2)和CH_(4),其中N_(2)占绝对优势;煤岩总含气量中可燃气体(CH_(4))含量低。(4)煤层气富集成藏模式分为山前断陷富集成藏模式、深部凹陷富集成藏模式和开放斜坡逸散模式。(5)建立了煤层气评价参数和划分标准,五彩湾凹陷、梧桐窝子凹陷、吉木萨尔凹陷和吉南凹陷为煤层气勘探有利区;沙帐断褶带和石钱滩凹陷为较有利区;石树沟凹陷和古城凹陷为不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区评价 成藏主控因素 富集成藏模式 煤层气 东部隆起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神府区块深部煤层气井产量主控因素及合理压裂规模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孙立春 刘佳 +2 位作者 李娜 李新泽 文恒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53,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神府区块深层煤层气井产量差异大,主控因素认识不清。为进一步揭示神府区块深层煤层气井生产规律,查明气井产能关键影响因素,指导深层煤层气高效开发,基于神府区块基础地质资料、生产数据和前人研究成果,剖析了区内典型煤... 鄂尔多斯盆地神府区块深层煤层气井产量差异大,主控因素认识不清。为进一步揭示神府区块深层煤层气井生产规律,查明气井产能关键影响因素,指导深层煤层气高效开发,基于神府区块基础地质资料、生产数据和前人研究成果,剖析了区内典型煤层气井生产动态特征,从单井对比、整体规律上认识神府区块深层煤层气井产量主控因素,其中含气量和压裂规模对产量影响较大。利用皮尔逊多元相关系数回归技术对各产能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评价,确定深层煤层气压后产能的影响因素,按相关性排序依次为:含气量>压裂砂量>施工排量>压裂液量>构造深度>厚度。明确地质条件一定时,合理的压裂规模是深部煤层气井高效开发的关键。并综合不同专业形成了“地质气藏—压裂—经济评价”多专业一体化研究方法,以经济效益为目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深层煤层气井井距和压裂规模耦合优化研究,确定神府区块最优井距为300 m、最优簇间距20 m、最优裂缝半长120 m,为神府区块深层煤层气资源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距 压裂规模 产量主控因素 产量预测模型 深层煤层气 神府区块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深层戴南组一段三亚段油气富集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书瑜 范立新 +4 位作者 夏连军 张娟 何俊卿 张昊 李越哲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5-462,487,共9页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深层戴南组一段(以下简称戴一段)三亚段下方为阜四段优质烃源岩,是极具潜力的资源接替层系,但其埋藏深、失利井多、构造储备圈闭少,长期以来形成了“难成藏、没潜力、没效益”的传统认识。为了明确戴一段三亚段的成藏...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深层戴南组一段(以下简称戴一段)三亚段下方为阜四段优质烃源岩,是极具潜力的资源接替层系,但其埋藏深、失利井多、构造储备圈闭少,长期以来形成了“难成藏、没潜力、没效益”的传统认识。为了明确戴一段三亚段的成藏关键和勘探潜力,综合钻井、测井、录井、实验、地震等资料,开展了层序地层、沉积体系、储盖组合、圈闭类型、成藏主控因素等多方面的基础研究。研究表明:戴一段三亚段是高邮凹陷断坳—断陷转换初期沉积的首套地层,特殊的地层发育位置使其具有“近源区盖、北洲南扇、孔缝双储、二元控藏”的油气富集特征。具体表现为6个方面:①戴一段三亚段顶部发育稳定的湖侵域泥岩,是独立的成藏单元;②戴一段三亚段下方为阜宁组四段烃源岩,位于阜宁组四段成熟烃源岩范围内,是戴南组供烃最充足的亚段;③北部缓坡带发育大型三角洲,南部陡坡带发育各类扇体,砂体发育程度呈东高西低的特征;④除构造圈闭外,还发育4种隐蔽圈闭类型,隐蔽圈闭个数多、规模大;⑤发育孔隙和裂缝两类储集空间;⑥侧向封堵和有效储层是成藏主控因素。研究新认识带来了该层系勘探思路的两大转变,指明了勘探方向,部署一批探井获得成功,推动高邮凹陷戴一段三亚段成为苏北盆地重要的资源接替阵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盆地 高邮凹陷 戴南组深层 戴一段三亚段 主控因素 油气富集特征 隐蔽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氦气成藏特征及其贫化主控因素
5
作者 王杰 安川 +5 位作者 马亮帮 姜海健 张威 陶成 王付斌 董勍伟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1-790,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东胜气田和大牛地气田的天然气中发现一定含量的氦气,但大牛地气田氦气平均含量仅为东胜气田的1/4左右,那么在盆地基底和构造背景相似的情况下,究竟是何因素造成二者氦气含量差异如此之大。为此,基于天然气伴生氦气...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东胜气田和大牛地气田的天然气中发现一定含量的氦气,但大牛地气田氦气平均含量仅为东胜气田的1/4左右,那么在盆地基底和构造背景相似的情况下,究竟是何因素造成二者氦气含量差异如此之大。为此,基于天然气伴生氦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氦气成藏关键要素的系统分析,发现大牛地古生界天然气中氦气含量介于0.000 1%~0.15%,为低氦—中氦气田;上古生界氦气含量相对较高,纵向上从下往上氦气含量逐渐增加,显示出浅部相对富集的特征。大牛地古生界氦气为典型壳源氦,主要来源于盆地基底的太古宇—中元古界变质岩—花岗岩系,上古生界潜在氦源岩所生成的氦气成藏贡献很小。对比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与东胜气田上古生界氦气的发育地质条件与成藏特征,发现两者基底氦源岩的岩石类型、矿物组成、厚度及U、Th含量均相近,推测基底氦源岩不是造成氦气含量差异如此之大的原因。大牛地仅发育一条二级基底深大断裂,且在燕山—喜马拉雅期活动较弱,造成次一级断裂活动也较弱,氦气由基底氦源岩向上运移以及纵向输导和横向调整都缺乏有效通道;氦气与常规气成藏关键要素组合的时空配置不匹配,氦气仅靠扩散进入大牛地古生界气藏中,造成大牛地气田氦气含量偏低。大牛地气田氦气贫化的主要因素为基底深大断裂及次一级断裂不发育且活动强度弱、氦气与常规气成藏要素组合不匹配、缺乏有效输导体系、氦气运移仅靠浓度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发育 氦气成藏要素 贫化主控因素 氦源岩 大牛地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郑州段悬河湿地演化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
6
作者 张学庆 刘璐 +3 位作者 崔向向 孟素花 雷珊 刘坤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3-97,I0005,共6页
黄河下游悬河湿地退化对黄河下游生态廊道建设,甚至整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黄河下游郑州段是典型的悬河湿地,通过解译1990、2000、2010、2020年4个时期的遥感影像,分析降水量、水位标高、地下水位等因素对悬... 黄河下游悬河湿地退化对黄河下游生态廊道建设,甚至整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黄河下游郑州段是典型的悬河湿地,通过解译1990、2000、2010、2020年4个时期的遥感影像,分析降水量、水位标高、地下水位等因素对悬河湿地演化的影响,并剖析悬河湿地退化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1990—2020年黄河下游郑州段自然湿地逐步退化,减少了50.98 km^(2)(32%),而人工湿地增加了42.66 km^(2)(183%),生态功能价值降低。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造成下游河道向窄深型发展,2008—2020年花园口水文站同流量下水位下降达1 m,河道平均下切达1.2 m。地下水位下降造成黄河下游郑州段地下水支撑型自然湿地退化,特别是2004年以后地下水超采导致降水很难补给地下水位回升到自然湿地的生态适宜水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河湿地 小浪底水库 黄河下游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7
作者 王千军 任新成 +2 位作者 张曰静 桂诗琦 罗群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11-2323,共13页
为研究火山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利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物性测试以及测井资料分析对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特征及分布、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车排子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主要发育火山溢流相、爆发相,凝灰岩相和... 为研究火山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利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物性测试以及测井资料分析对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特征及分布、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车排子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主要发育火山溢流相、爆发相,凝灰岩相和火山沉积相,岩性主要为安山岩、玄武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以及凝灰质砂岩;储集空间依据孔隙与裂缝的配置关系划分为连通孔隙型、裂缝型、裂缝-孔隙型以及孔-洞-缝型;受岩性岩相、风化淋滤作用以及构造作用影响,储集性能具有强非均质性,优势储层岩性为安山岩,火山角砾岩以及凝灰岩,石炭系顶部发育黏土层、水解层、风化淋滤层三层风化壳结构,极大地改善了储层物性,裂缝是储层发育的有效补充因素。区别于前人侧重于刻画火山岩优势储层特征,基于岩性岩相、风化淋滤、走滑断裂对储层的耦合控制作用,明确了研究区主要发育断壳体以及断缝体两种火山岩优势储层发育模式,研究结果对车排子地区石炭系油气资源由东向西开拓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火山岩储层 主控因素 风化淋滤作用 构造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扬子西部下古生界页岩沉积古环境
8
作者 沈均均 杨丽亚 +5 位作者 王玉满 李辉 王鹏万 周林 刘计勇 孟江辉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334,共21页
【目的】下古生界筇竹寺组和龙马溪组是中上扬子地区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层系,而对两套页岩有机质富集的控制因素一直缺乏系统对比研究。【方法】以中扬子西部两套海相页岩为例,对其在被动大陆边缘和克拉通坳陷内沉积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目的】下古生界筇竹寺组和龙马溪组是中上扬子地区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层系,而对两套页岩有机质富集的控制因素一直缺乏系统对比研究。【方法】以中扬子西部两套海相页岩为例,对其在被动大陆边缘和克拉通坳陷内沉积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有机质差异富集主控因素及形成模式。【结果】两套页岩高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段均位于底部,形成于陆源输入量低、古生产力水平高和保存条件好的环境,且筇竹寺组底部古生产力水平和底水还原程度更高,导致其TOC含量更高。此后,筇竹寺期盆地拉张裂陷作用持续减弱,龙马溪期前陆挠曲—迁移作用逐渐增强,两套页岩均表现出陆源输入量增大和保存条件变差的特点,但古生产力水平变化却截然不同:筇竹寺期,洋流活动随着海平面下降而减弱,古生产力水平随之降低,而龙马溪期,挠曲—迁移作用导致扬子海盆北部障壁开口逐渐打开,洋流涌入规模逐渐扩大,受海平面下降影响较弱,古生产力水平随之升高。因此,纵向上,筇竹寺组TOC含量降低主要受古生产力水平降低、保存条件变差和陆源输入量增大共同控制,而龙马溪组则主要受后两个因素控制。横向上,两套页岩由被动大陆边缘过渡至克拉通坳陷内,海平面高度和洋流活跃程度均呈降低趋势,保存条件和古生产力水平同时变差,TOC含量随之降低。受此控制,筇竹寺组页岩气勘探开发重点应向西南落实,而龙马溪组则应转向西北方向,二者难以同时兼顾。【结论】该研究对于深入理解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沉积古环境演化特征、有机质富集机理及指导页岩气勘探实践均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笻竹寺组 龙马溪组 黑色页岩 有机质 沉积古环境 富集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侏罗系陆相页岩优质储层发育机理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9
作者 李雄 舒逸 +2 位作者 刘皓天 陈绵琨 彭伟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93,共14页
四川盆地东部复兴地区涪页10井在侏罗系自流井组东岳庙段测试获得高产油气流,进一步证实了陆相页岩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但东岳庙段页岩具有高黏土矿物含量、富介壳夹层和较高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等特殊性,是一种新类型陆相页岩,其优... 四川盆地东部复兴地区涪页10井在侏罗系自流井组东岳庙段测试获得高产油气流,进一步证实了陆相页岩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但东岳庙段页岩具有高黏土矿物含量、富介壳夹层和较高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等特殊性,是一种新类型陆相页岩,其优质储层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尚缺乏系统研究。为此,综合利用X射线衍射、薄片鉴定、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压汞—液氮吸附联测、主微量元素分析和纳米CT等多技术手段,深入剖析了东岳庙段陆相页岩储层发育特征,探讨了优质页岩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最后明确了其油气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东岳庙段陆相页岩具有“多孔缝共生—无机孔为主—大孔大喉”的储集空间发育特征,发育以黏土矿物晶间孔为主的8种类型孔隙和成岩收缩缝、生烃超压缝等类型微裂缝,无机孔占比为80%~90%,孔隙结构以介孔和宏孔为主,页岩孔喉半径较大,纹层状介壳/粉砂黏土页岩相和纹层状介壳黏土页岩相2种纹层状页岩具有较好的烃源岩品质,为东岳庙段优质储层类型;(2)纹层状介壳黏土页岩相储层具有“高黏土矿物扩孔—高演化生孔—层偶界面成缝—超压保孔缝”的成储机制,沉积环境控制了纵向上页岩垂向非均质性,高黏土矿物含量对增大储集空间有积极作用,半深湖沉积环境保障了优质岩相的发育,纹层沉积构造与页岩形成的层偶界面为应力弱面,易形成微裂缝;(3)较高有机质热演化阶段发生的黏土矿物转化作用、有机质热解和溶蚀作用直接影响了“大孔大喉”的储集空间特征,超压系统、致密介壳隔层为孔缝的保持奠定了保存基础。结论认为,取得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完善了陆相复杂岩相页岩优质储层发育机理认识,丰富了中国陆相页岩油气地质理论,为新类型陆相页岩油气的勘探选区、选层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部 侏罗系 东岳庙段 陆相页岩 储层特征 主控因素 勘探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源储条件的致密油富集因素与有利区预测——以鄂尔多斯盆地周长地区延长组下组合为例
10
作者 张小奇 白江 +4 位作者 赵小春 马荣 双立娜 杨可欣 吴伟涛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7-184,共8页
烃源岩和储层条件对致密油富集的影响是石油富集规律研究的重要内容。文中以鄂尔多斯盆地周长地区延长组下组合(长7—长9油层组为主)致密油藏为研究对象,利用测井、钻井、岩心、试油、试采等资料,分析了烃源岩和储层条件,以及其对准连... 烃源岩和储层条件对致密油富集的影响是石油富集规律研究的重要内容。文中以鄂尔多斯盆地周长地区延长组下组合(长7—长9油层组为主)致密油藏为研究对象,利用测井、钻井、岩心、试油、试采等资料,分析了烃源岩和储层条件,以及其对准连续型致密油藏的控制作用,预测了有利区。研究表明:周长地区下组合储层孔隙度平均为7.1%,渗透率平均为1.22×10^(-3)μm^(2),中值为0.32×10^(-3)μm^(2),属于致密储层,其油藏类型为三角洲前缘背景下形成的透镜状岩性致密油藏,呈现平面连片、纵向叠置的准连续型分布特征。储层孔隙度和泥质质量分数对致密油的控制作用明显,渗透率次之;烃源岩生烃强度的控制作用明显,其次为泥岩厚度。利用油层富集因子预测了下组合致密油的有利区:Ⅰ类有利区8块,面积为23.1×10^(4) km^(2),主要在周长地区南部;Ⅱ类有利区13块,面积为56.2×10^(4) km^(2),分布相对分散。研究成果旨在丰富致密油富集理论的同时,进一步指导致密油的勘探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致密油 主控因素 有利区预测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特大型气田形成主控因素——以四川盆地安岳和蓬莱气田为例
11
作者 魏国齐 张本健 +6 位作者 谢增业 杨威 李剑 崔会英 国建英 王晓波 谢武仁 《中国石油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共15页
四川盆地深层—超深层领域震旦系—寒武系已发现安岳、蓬莱两个超万亿立方米规模的特大型气田,为寻找接替领域,亟须明确其富集主控因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地质、地球化学资料,对安岳、蓬莱气田天然气成因及成藏主控因素进行... 四川盆地深层—超深层领域震旦系—寒武系已发现安岳、蓬莱两个超万亿立方米规模的特大型气田,为寻找接替领域,亟须明确其富集主控因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地质、地球化学资料,对安岳、蓬莱气田天然气成因及成藏主控因素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认为,深层—超深层特大型气田形成主要受控于四大因素:(1)晚震旦世—早寒武世发育德阳—安岳和万源—达州两个克拉通内裂陷,控制下寒武统优质主力烃源岩发育,裂陷内烃源岩厚度是邻区的3~4倍,生气强度是邻区的2~3倍;(2)晚震旦世—早寒武世发育安岳—奉节陆架镶边台地,控制震旦系灯影组二段、震旦系灯影组四段、寒武系沧浪铺组下段和龙王庙组台缘丘滩体或颗粒滩4套优质储层形成,台缘带储层厚度大,储集性能好;(3)桐湾期形成的高石梯—磨溪巨型古隆起长期继承性发育,控制古隆起核部大型构造—岩性和斜坡区岩性圈闭群形成,古隆起核部和斜坡区灯影组圈闭群面积分别达7500km^(2)和5720km^(2);(4)大型古油藏原位裂解成藏,聚集效率高,不同宿主矿物中发现大量液态烃包裹体,丰度达10%~80%,天然气富集区储层沥青含量高,主要介于1%~8%。根据台地边缘丘滩体、台内滩、规模烃源岩、目的层构造与勘探程度,以及研究区具备立体成藏复式富集的地质条件等因素,评价提出3类形成大型—特大型气田的有利区,Ⅰ类区是已发现安岳、蓬莱气田的安岳—蓬莱台缘丘滩/台内滩发育区;Ⅱ类区是已有突破或具备规模勘探潜力的洪雅—乐山、仪陇—广元、荣昌—古蔺、巴中—达州、石柱—利川等台缘丘滩/台内滩发育区;Ⅲ类区是重庆—梁平、威远—泸州等台内滩发育区。研究成果对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超深层 克拉通内裂陷 陆架镶边台地 主控因素 震旦系—寒武系 安岳气田 蓬莱气田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渤南洼陷沙河街组流体压力梯度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12
作者 刘鹏 孟涛 +2 位作者 闫法堂 李忠新 单程程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3-283,共11页
流体压力梯度是剩余流体压力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速率,可作为指示油气运移方向和聚集区的重要参数,具有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以济阳坳陷渤南洼陷沙河街组为研究对象,基于钻井、测井、录井、地震及分析化验资料,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方法,... 流体压力梯度是剩余流体压力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速率,可作为指示油气运移方向和聚集区的重要参数,具有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以济阳坳陷渤南洼陷沙河街组为研究对象,基于钻井、测井、录井、地震及分析化验资料,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方法,在古、今流体压力刻画基础上,表征了流体压力梯度的时空展布特征,分析了其受控因素并指出相关油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渤南洼陷重点层段的横向压力梯度远小于纵向压力梯度,横向压力梯度高值区主要围绕洼陷边缘呈环带状展布,纵向存在三大压力梯度高值段,纵向压力梯度高值段在平面上呈带状展布,分布范围较广;渤南洼陷主要成藏期始末的时间压力梯度高值区位于洼陷南西和北东区域,以生烃增压为主,其余区域为相对低值区,推测排烃泄压较为强烈;致密岩性层、断裂体系与高渗储集体发育是压力梯度形成与分布的主要控因,其中致密岩性层控制纵向压力梯度高值段,断裂体系控制横向压力梯度高值区与纵向压力梯度低值段,断层级别及活动性控制时间压力梯度大小,高渗储集体发育易形成横向压力梯度高值区和时间压力梯度低值区;空间压力梯度大小可指示油气的运移优势方向,时间压力梯度差异可指示页岩油与常规油各自的优势聚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压力梯度 时空展布特征 主控因素 油气地质意义 渤南洼陷 济阳坳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CMFS特征选择算法的煤层气压裂效果预测
13
作者 闵超 郭星 +2 位作者 华青 张娜 张馨慧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5-104,共10页
煤层气压裂效果与特征之间存在的非线性关系难以从机理层面进行分析,针对该问题,开展煤层气压裂效果特征内在联系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FCMFS特征选择算法的煤层气压裂效果预测方法。该方法利用模糊综合评价进行标签标定,并采用遗传编程和... 煤层气压裂效果与特征之间存在的非线性关系难以从机理层面进行分析,针对该问题,开展煤层气压裂效果特征内在联系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FCMFS特征选择算法的煤层气压裂效果预测方法。该方法利用模糊综合评价进行标签标定,并采用遗传编程和XGBoost算法进行影响因素特征构造和筛选,包括2个新构造特征(应力比和地质施工遗传因素)以及射孔段厚度、渗透率、破裂压力、煤体结构、含气饱和度和加砂强度等6个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基于FCMFS特征选择算法所构造和筛选的8个特征,结合多种机器学习算法进行煤层气压裂效果预测时,在准确率、召回率、F1分类评价指标上提高了约5%~10%,其中,深度森林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具有最优的预测分类效果,在3项分类评价指标上均达到95%和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压裂效果 主控因素 遗传编程 深度森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主要含盐盆地油气成藏特征及其富集主控因素
14
作者 刘丽 张凯逊 +6 位作者 于刚 郁林军 邱海华 周妍 葛贝琦 Bakhtier NURTAEV Shukhrat SHUKUROV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6-346,共11页
中亚地区阿姆河盆地和滨里海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巨大,是中亚盆地中最具代表性的含盐盆地。基于最新的油气地质资料,对阿姆河盆地和滨里海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石油地质特征和油气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对比,深入探讨了影响含盐盆地油气分布... 中亚地区阿姆河盆地和滨里海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巨大,是中亚盆地中最具代表性的含盐盆地。基于最新的油气地质资料,对阿姆河盆地和滨里海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石油地质特征和油气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对比,深入探讨了影响含盐盆地油气分布的主控因素,从而加深对中亚地区区域性油气分布规律的认识。尽管阿姆河盆地和滨里海盆地是在不同地质背景下形成的富油气盆地,二者的构造演化过程、沉积地层和油气地质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但盆地的盐下均发育了形成于同裂谷期—拗陷期的优质烃源岩,具有厚度巨大、有机质丰度高、热演化程度高等特征。阿姆河盆地和滨里海盆地内广泛发育的含盐层系控制了这两大盆地的油气时空分布,这套含盐层系将盆地划分为盐上和盐下2套油气成藏组合。其中,油气主要富集于阿姆河盆地盐下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成藏组合和滨里海盆地盐下石炭系—下二叠统碳酸盐岩成藏组合。膏盐岩盖层具有良好的封堵性能,与盐下古隆起构造部位的有利储集相带构成了大型油气田形成的有利条件。此外,深大断裂、膏盐岩尖灭带和盐构造活动形成的盐窗为盐下烃源岩油气的垂向运移提供了运移通道,这些因素是盐上能否形成油气规模聚集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构造 油气成藏 主控因素 阿姆河盆地 滨里海盆地 中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驱气藏水侵及开发效果主控因素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范昭宇 宋兆杰 +3 位作者 朱绍鹏 张骞 韩鑫 周鑫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146,共6页
水侵是水驱气藏开发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L1气田是优质大型深水水驱气田,明确影响气藏水侵和开发效果的主控因素,对于气田的高效开发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明确气田各井水侵风险的基础上,开展了考虑多影响因素的气藏水侵数值模拟,... 水侵是水驱气藏开发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L1气田是优质大型深水水驱气田,明确影响气藏水侵和开发效果的主控因素,对于气田的高效开发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明确气田各井水侵风险的基础上,开展了考虑多影响因素的气藏水侵数值模拟,明确了影响水驱气藏水侵和开发效果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L1气田存在较高见水风险;水体类型和水体倍数为影响气藏水侵和开发效果的Ⅰ类主控因素;井型和K_(z)/K_(r)(储层垂向渗透率与平面渗透率之比)是影响气藏水侵和开发效果的Ⅱ类主控因素;日产量、射开程度、地层倾角为影响气藏水侵和开发效果的Ⅲ类主控因素。在气藏实际开发中,需要优先考虑Ⅰ类和Ⅱ类主控因素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可指导气田后续见水预测及生产制度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气藏 水侵 开发效果 主控因素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沉积岩优质储集层发育主控因素分析:以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林兴悦 朱筱敏 +1 位作者 王晓琳 张美洲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71,共17页
为了深化对湖相细粒沉积岩储集层的认识,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渤南洼陷沙三下亚段(Es3L)为研究对象,利用岩心描述、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物性分析和测井曲线,揭示了储集层特征、分布规律及其主控因素。基于矿物组成、沉积... 为了深化对湖相细粒沉积岩储集层的认识,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渤南洼陷沙三下亚段(Es3L)为研究对象,利用岩心描述、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物性分析和测井曲线,揭示了储集层特征、分布规律及其主控因素。基于矿物组成、沉积构造和有机质含量,将渤南洼陷Es3L细粒沉积岩划分为6类岩相:富有机质纹层状灰质细粒混积岩(LF1)、富有机质纹层状长英质细粒碳酸盐岩(LF2)、富有机质层状灰质细粒混积岩(LF3)、富有机质层状/块状长英质细粒碳酸盐岩(LF4)、富有机质层状含长英细粒碳酸盐岩(LF5)、含有机质块状含长英细粒碳酸盐岩(LF6)。储集层的主要储集空间为粒间孔、晶间孔、溶蚀孔和层间微裂缝,储集层孔隙度主要介于0.67%~5.56%之间(平均值为4.93%),渗透率主要介于(0.02~4.87)×10^(-3)μm^(2)之间(平均值为0.59×10^(-3)μm^(2))。渤南洼陷Es3L细粒沉积岩储集层分布的主控因素包括岩相、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有机质热演化。渤南洼陷Es3L的中下部的陆源输入水平低、水体盐度大、水体分层性强,主要发育岩相LF2和LF4,容易发育Ⅰ类和Ⅱ类优质储集层。渤南洼陷Es3L细粒沉积岩储集层处于中成岩A阶段,黏土矿物转化作用、溶蚀作用、重结晶和白云石化以及有机质热演化产生次生孔缝,改善了储集层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南洼陷 沙三下亚段 湖相细粒沉积岩 优质储集层 主控因素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扇近海盆地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演化特征
17
作者 李森 梁杰 +8 位作者 廖晶 龚建明 张银国 陈建文 孙晶 王建强 袁勇 杨传胜 李章鹏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2-634,共13页
【目的】印度扇近海盆地古新世—始新世时期位于赤道区域,发育大规模碳酸盐岩台地。然而,受限于二维地震资料品质与数量,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特征及演化尚不清晰,台地内部结构刻画不足,进一步制约了该区更加深入的油气勘探工作。【方法】... 【目的】印度扇近海盆地古新世—始新世时期位于赤道区域,发育大规模碳酸盐岩台地。然而,受限于二维地震资料品质与数量,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特征及演化尚不清晰,台地内部结构刻画不足,进一步制约了该区更加深入的油气勘探工作。【方法】通过搜集以往及新采集二维地震、钻井资料,开展印度扇近海盆地古新统—始新统碳酸盐岩台地地震相识别,刻画不同时期台地内部平面及垂向展布特征,探讨台地沉积演化历史,总结影响台地发育的主控因素。【结果】基于地震资料系统分析,共识别出6种地震相类型,其中丘状或透镜状—中弱振幅—中低连续—中低频相对应于生物礁沉积相,具有较好储层物性。在地震相分析基础上,将研究区碳酸盐岩台地划分为4个沉积演化阶段,分为初始发育阶段、繁盛阶段、衰退阶段及淹没阶段。【结论】通过区域构造演化、海平面升降、古气候演变背景分析,结合碳酸盐岩台地时空分布特点,认为岩浆侵入形成先期古高地地形限制古新世—始新世时期碳酸盐岩台地的空间分布、形态、规模大小,海平面升降与古气候演变影响台地形态。研究为揭示区域海平面变化及驱动机制提供依据,对该地区开展油气勘探工作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扇近海盆地 碳酸盐岩台地 地震相分析 沉积演化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北西部上寒武统白云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以肖尔布拉克剖面为例
18
作者 呼焕 郑剑锋 +4 位作者 罗新生 段军茂 吕奇奇 石磊 田浩男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3-205,共13页
针对塔北西部上寒武统下丘里塔格组白云岩储层特征及分布规律不清的问题,以柯坪露头区肖尔布拉克剖面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精细测量、描述,开展了系统的薄片、碳氧同位素及激光U-Pb年龄等分析,结果表明:①下丘里塔格组总厚度为350 m,可... 针对塔北西部上寒武统下丘里塔格组白云岩储层特征及分布规律不清的问题,以柯坪露头区肖尔布拉克剖面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精细测量、描述,开展了系统的薄片、碳氧同位素及激光U-Pb年龄等分析,结果表明:①下丘里塔格组总厚度为350 m,可划分为6段,主要发育颗粒白云岩、凝块石白云岩、叠层石白云岩和藻纹层白云岩,识别出7种主要岩相组合和2个三级层序,自下而上整体反映潮坪亚相向台内丘滩亚相的转换。②基质溶孔、溶蚀孔洞及角砾间孔缝是主要储集空间,柱状叠层石白云岩和凝块石白云岩的物性最好,颗粒白云岩次之,整体具有中高孔隙度、中低渗透率的特征,综合评价1段、2段和6段的储层物性最好,5段次之。③白云岩形成于早成岩阶段,储层发育主要受沉积微相、不整合面以及高频层序界面的共同控制,可划分为不整合岩溶与内幕丘滩相2类白云岩储层。研究成果支撑了塔北西部寒武系白云岩领域有利勘探区带评价,尤其为雄英地区的油藏评价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储层 主控因素 下丘里塔格组 肖尔布拉克剖面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蓬莱地区灯影组四段超深层白云岩储集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19
作者 刘凯铭 王兴志 +5 位作者 韦明洋 李阳 陈旺 王文之 李勇 马奎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25,共17页
作为四川盆地超深层油气资源的主力产层之一,灯影组超深层碳酸盐岩储集层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亟待进一步厘清。选取四川盆地内最新勘探突破的蓬莱地区灯影组灯四段超深层白云岩为主要研究对象,在野外露头、钻井岩心、显微薄片、阴极发... 作为四川盆地超深层油气资源的主力产层之一,灯影组超深层碳酸盐岩储集层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亟待进一步厘清。选取四川盆地内最新勘探突破的蓬莱地区灯影组灯四段超深层白云岩为主要研究对象,在野外露头、钻井岩心、显微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及物性测试数据等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了储集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1)蓬莱地区灯四段储集岩主要包括凝块石白云岩、叠层石白云岩、泡沫绵层白云岩和砂屑白云岩;储集空间主要包括砂屑白云岩的晶间孔、晶间溶孔和溶洞,凝块石白云岩、叠层石白云岩和泡沫绵层白云岩的原生格架孔洞和后期溶蚀作用形成的溶蚀孔缝等。(2)凝块石白云岩和叠层石白云岩多发育孔洞缝型和孔洞型储集层,均具有较好的物性,孔隙度能达到4%以上,但前者平均渗透率可达2.43×10^(-3)μm^(2),后者仅为0.35×10^(-3)μm^(2)。(3)综合分析成岩演化史,认为灯四段储集层先后经历了沉积—准同生阶段、表生阶段、浅—中埋藏阶段和深层—超深层埋藏阶段的成岩改造。(4)蓬莱地区灯四段储集层发育具有自台地内部向台地边缘逐渐减弱的分布规律,总体上显示“相—断裂—溶蚀”三元综合成储模式。本研究明确了四川盆地蓬莱地区超深层白云岩储集层的特征及主控因素,可为后续超深层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碳酸盐岩 储集层特征 主控因素 灯影组 蓬莱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驱动的致密油藏产能预测方法
20
作者 王洪亮 李宁 +3 位作者 李欣 王志平 吴向红 闫林 《特种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2-88,共7页
针对致密油藏产能主控因素不明确、单井产量差异大的问题,运用动态时间规整算法和LightGBM算法,建立了致密油产能主控因素分析和产量预测方法。运用该方法能够综合考虑地质、工程和开发因素,快速判别致密油井产能主控因素和产量变化模式... 针对致密油藏产能主控因素不明确、单井产量差异大的问题,运用动态时间规整算法和LightGBM算法,建立了致密油产能主控因素分析和产量预测方法。运用该方法能够综合考虑地质、工程和开发因素,快速判别致密油井产能主控因素和产量变化模式,进而预测油井产能,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乾安地区致密油区块,结果表明:该区块存在缓慢递减型、急剧递减型、波动递减型和稳定生产型4种油井产量变化模式,主控因素为水平段有效长度、动用油层厚度、控制储量×渗透率/黏度、含油性、压裂段密度、裂缝密度、用液强度、砂液比、加砂强度、动液面和闷井时间。利用该方法预测致密油井产能,平均精度达到90%以上,并能计算出单井4 a累计产油量分别达到0.5×10^(4)、1.0×10^(4)t所需的地质和工程主控因素的界限。研究成果对致密油开发方案优化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产能主控因素 相似性度量 动态时间规整 决策树 乾安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