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BaFe_(12)O_(19)永磁铁氧体的制备、结构和磁性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战可涛 郑俊 +2 位作者 张慧 段雪 张密林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4-298,共5页
In this paper, the nanometer permanent magnetic BaFe12O19 powder was synthesized by a novel method of independent nucleation and crystallization steps and subsequent heat treatment,during the synthesis, Ba(NO3)2, Fe(N... In this paper, the nanometer permanent magnetic BaFe12O19 powder was synthesized by a novel method of independent nucleation and crystallization steps and subsequent heat treatment,during the synthesis, Ba(NO3)2, Fe(NO3)2 and NH4HCO3·NH2COONH4 were used as starting materials. The effect of crystallization process and heat treatment conditions on the particle size, microstructure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powder was studied by using XRD, TEM and vibration sample magnetometometer techniques.XR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ematite, α Fe2O3, was the main phase in the powder at heat treatment temperatures below 650℃ and its amount in the powder was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and small amount of α Fe2O3 was still remained after being heated at 900℃ for 8hrs. BaFe12O19 was formed about 650℃ and its amount increased in the powder as temperature raised and the higher temperature was needed to attain considerable amount of BaFe12O19 and ideal nanometer BaFe12O19 particle in the powder. The temperature between 40℃~60℃ in the crystallization process was favor to the formation of good BaFe12O19 crystal and to the goo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the powder. TEM showed that the particle size in the powder increased with the enhancement of the temperature and the powder crystallized at 40℃ and heated at 800℃ for 8hrs afterwards had a very homogenous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that the powder heated at 900℃ for 8hrs with the same crystalline condition as the former had a typical hexagonal shape and a chain aggregation. Specific saturation and residential magnetizations and coercive force of the powder increased monotonic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and reached 39.86A·m2·kg-1, 23.96A·m2·kg-1, 480kA·m-1 at 900℃,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磁性材料 永磁铁氧体 合成技术 热处理 结构 磁性 钡铁复合氧化物 BAFE12O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工艺对锶铁氧体永磁材料性能及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晓瑞 金鸣林 +2 位作者 李元 万遥 熊永鹤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研究了锶铁氧体烧结过程中烧结温度、恒温时间对锶铁氧体磁性能及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烧结温度的升高,Br和(BH)max均增大,HCJ减小;随恒温时间的延长,变化趋势相同。优化试验结果为:烧结温度1180~1215℃,恒温时间2~3h。
关键词 锶铁氧体 烧结工艺 磁性能 磁性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张修海 熊惟皓 +1 位作者 李燕芳 宋妮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9,共5页
钕-铁-硼磁体被称为第三代稀土永磁材料,烧结钕-铁-硼磁体是目前综合磁性能最高的永磁材料。介绍了烧结钕-铁-硼磁体的研究现状、应用领域,阐述了烧结钕-铁-硼磁体的有关理论及先进生产工艺的特点,重点分析了低氧湿压、片铸、放电等离... 钕-铁-硼磁体被称为第三代稀土永磁材料,烧结钕-铁-硼磁体是目前综合磁性能最高的永磁材料。介绍了烧结钕-铁-硼磁体的研究现状、应用领域,阐述了烧结钕-铁-硼磁体的有关理论及先进生产工艺的特点,重点分析了低氧湿压、片铸、放电等离子烧结等工艺的特点,指出了目前国内烧结钕-铁-硼磁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 钕-铁-硼永磁材料 磁性能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烧结Cu、Zn掺杂Co_2-Y平面六角铁氧体及其频率特性 被引量:5
4
作者 白洋 周济 +2 位作者 桂治轮 岳振星 李龙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87-489,共3页
报道了通过Bi2 O3的掺杂而获得的在较低温度(870℃左右 )下烧成的Y型平面六角结构软磁铁氧体的烧结工艺、结构特征及其磁导率和介电常数的频率特性。研究发现Cu、Zn掺杂的Co2 Y型软磁铁氧体材料 (Ba2 Co1 .2 -xZnxCu0 .8Fe1 2O2 2 )在... 报道了通过Bi2 O3的掺杂而获得的在较低温度(870℃左右 )下烧成的Y型平面六角结构软磁铁氧体的烧结工艺、结构特征及其磁导率和介电常数的频率特性。研究发现Cu、Zn掺杂的Co2 Y型软磁铁氧体材料 (Ba2 Co1 .2 -xZnxCu0 .8Fe1 2O2 2 )在甚高频段具有良好的磁性能和介电性能 ,且此种材料烧结温度低 ,易于实现低温烧结 ,是一种可以用于甚高频段的理想的软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型平面六角铁氧体 低温烧结 频率特性 表面组装元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锌铁氧体软磁材料的微波烧结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文革 苏瑞 周弦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49-354,共6页
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金相显微镜、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测试研究不同微波烧结工艺对锰锌铁氧体材料组织结构与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微波烧结制备的锰锌铁氧体软磁材料,主要生成物是尖晶石型铁氧体与Fe_2O_3相;对MnO、ZnO、Fe... 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金相显微镜、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测试研究不同微波烧结工艺对锰锌铁氧体材料组织结构与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微波烧结制备的锰锌铁氧体软磁材料,主要生成物是尖晶石型铁氧体与Fe_2O_3相;对MnO、ZnO、FeO球磨至粒径<1μm,冷压成形,在1 000℃下保温6min微波烧结制备的锰锌铁氧体软磁材料矫顽力较小(15.52 Oe,1Oe≈80A/m),磁导率最大(3 762H/m);微波烧结获得的材料组织均匀,晶粒细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锌铁氧体 软磁材料 微波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损耗MnZn铁氧体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海华 冯则坤 +1 位作者 余洪斌 何华辉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62-65,共4页
介绍了低损耗MnZn铁氧体的研究现状及TDK ,SIMENS等公司最新产品情况 ,通过对原材料的性质、掺杂和烧结工艺分析 ,说明它们决定了低损耗MnZn铁氧体的微观结构 ,同时也表明原材料的匹配对提高材料的性能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低损耗 MNZN铁氧体材料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原材料 掺杂 烧结工艺 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氧体磁性材料烧结技术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强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1-24,共4页
烧结技术对铁氧体的性能具有决定意义,一直是科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铁氧体磁性材料的烧结技术,主要包括固相烧结、液相烧结、等离子体烧结和微波烧结,分析总结了不同烧结技术的发展现状、优缺点及改进措施,并对铁氧体... 烧结技术对铁氧体的性能具有决定意义,一直是科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铁氧体磁性材料的烧结技术,主要包括固相烧结、液相烧结、等离子体烧结和微波烧结,分析总结了不同烧结技术的发展现状、优缺点及改进措施,并对铁氧体磁性材料今后的发展趋势和烧结技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材料 铁氧体 烧结技术 纳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6000对Mn-Zn铁氧体纳米粉体烧结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索强强 华菲 +2 位作者 张雪林 彭会芬 王新 《人工晶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27-1332,1337,共7页
利用化学共沉淀回流法制备Mn-Zn铁氧体纳米粉体的过程中,加入适量PEG-6000,试图通过在纳米颗粒表面形成一保护层以起到抑制其团聚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PEG-6000的加入不仅减小了纳米粒子的尺寸,还有效缓解了它们的团聚。将这些纳米Mn-Z... 利用化学共沉淀回流法制备Mn-Zn铁氧体纳米粉体的过程中,加入适量PEG-6000,试图通过在纳米颗粒表面形成一保护层以起到抑制其团聚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PEG-6000的加入不仅减小了纳米粒子的尺寸,还有效缓解了它们的团聚。将这些纳米Mn-Zn铁氧体粉体进行成型烧结,材料的起始磁导率随烧结温度的升高呈抛物线规律变化,并于1200℃达到最大值。而且添加PEG-6000的样品起始磁导率比未添加的提高了约20%。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应归咎于纳米粉体稳定性的改善以及烧结后材料内部组织均匀度的提高和晶粒尺寸的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ZN铁氧体 共沉淀回流法 磁性材料 烧结 PEG-60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铁氧体粘结磁粉生产的新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邹玮 杨万有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3-85,共3页
回顾了永磁铁氧体磁粉生产的历史和最新进展 ,展望了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
关键词 永磁铁氧体磁粉 预烧料 粘结磁体 粉末冶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_2O_3掺杂对纳米Mn-Zn铁氧体烧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雪林 华菲 +1 位作者 王新 彭会芬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55-1860,1867,共7页
针对目前的纳米材料掺杂不均,易导致烧结后材料性能差等问题。本文将掺杂物制成水溶液,然后再与Mn-Zn铁氧体纳米粉体进行混合,以提高B_2O_3分布的均匀度。研究结果表明:随着B_2O_3掺杂量的增加,烧结后材料的各项性能呈抛物线规律变化,并... 针对目前的纳米材料掺杂不均,易导致烧结后材料性能差等问题。本文将掺杂物制成水溶液,然后再与Mn-Zn铁氧体纳米粉体进行混合,以提高B_2O_3分布的均匀度。研究结果表明:随着B_2O_3掺杂量的增加,烧结后材料的各项性能呈抛物线规律变化,并于B_2O_3掺杂量为0.15wt%时达到极值。与未掺杂的材料相比,虽然材料的饱和磁化强度、起始磁导率、居里点及截止频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其功率损耗特性却显著改善。这应得益于B_2O_3的均匀掺杂使得烧结后材料的致密度提高(相对密度约为98%)以及微观组织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ZN铁氧体 磁性材料 掺杂 烧结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