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ree-axis magnetic flux leakage in-line inspection simulation based on finite-element analysis 被引量:4
1
作者 冯健 张峻峰 +2 位作者 卢森骧 王宏阳 马瑞泽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1期531-536,共6页
With the increase of pipelines, corrosion leakage accidents happen frequently. Therefore, nondestructive testing technology is important for ensuring the safe operation of the pipelines and energy mining. In this pape... With the increase of pipelines, corrosion leakage accidents happen frequently. Therefore, nondestructive testing technology is important for ensuring the safe operation of the pipelines and energy mining. In this paper, the structure and principle of magnetic flux leakage (MFL) in-line inspection system is introduced first. Besides, a mathematic model of the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ampere circuit rule, flux continuity theorem, and column coordinate transform is built, and the magnetic flux density in every point of space is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Then we analyze and design the disposition of measurement section probes and sensors combining both three-axis MFL in-line inspection and multi-sensor fusion technology. Its advantage is that the three-axis changes of magnetic flux leakage field are measured by the multi-probes at the same time, so we can determine various defects accurately. Finally, the theory of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is used to build a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model,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fects and MFL inspection signals is studied.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results verify that the method not only enhances the detection ability to different types of defects but also improves the precision and reliability of the inspection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ic flux leakage in-line inspection multi-sensor data fusion sensor disposition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gnetic flux leakage analysis and compensation of high-frequency planar insulated core transformer
2
作者 田佳甲 刘永好 +2 位作者 李瑞 李德明 卢宋林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3期21-25,共5页
A novel high-frequency and high power density planar insulated core transformer(PICT) applied to high voltage DC generator is introduced. PICT's operating principle and fundamental configuration are described,and ... A novel high-frequency and high power density planar insulated core transformer(PICT) applied to high voltage DC generator is introduced. PICT's operating principle and fundamental configuration are described,and preliminary experimental results in self-designed PICT apparatus are presented. Emphatically, magnetic leakage flux(MFL) giving rise to the output voltage drop is analyzed in detail both theoretically and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 Showing good consistency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 FEM simulation is considered to be practicable in physical design of PICT. To cancel out leakage inductance and improve the voltage uniformity,compensation capacitor is adopted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is also presented. All shows satisfactory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心变压器 补偿电容 漏磁 绝缘 平面 高频 直流高压发生器 物理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PCB六边形绕组空心杯永磁同步电机绕组涡流损耗解析研究
3
作者 赵静 丁钰 +1 位作者 王优 杨磊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2,共10页
空心杯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由于去除了齿槽结构,其绕组直接暴露于高速交变的气隙磁场中,内部会感应出大量的涡流损耗.对于空心杯电机来说,绕组涡流损耗是无槽电机总损耗的重要来源之一,对绕组涡流损... 空心杯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由于去除了齿槽结构,其绕组直接暴露于高速交变的气隙磁场中,内部会感应出大量的涡流损耗.对于空心杯电机来说,绕组涡流损耗是无槽电机总损耗的重要来源之一,对绕组涡流损耗的分析与计算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已提出的绕组涡流损耗分析与计算方法均是以直导体绕组为计算对象,其计算原理均是基于直导体内涡流回路形状与分布规律,然而六边形绕组包含直导体的同时还包含斜导体,其中的涡流分布不同于直绕组,传统的直绕组涡流损耗计算方法不再适用于六边形导体空心杯绕组.因此,本文研究了六边形导体内的涡流分布形状与分布规律,并基于六边形空心杯绕组结构——柔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FPCB)绕组结构,提出了六边形FPCB空心杯绕组结构涡流损耗三维半解析计算模型.通过三维有限元计算和样机实验测试,验证了所提出的六边形空心杯绕组涡流损耗三维半解析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杯电机 端部漏磁 涡流 绕组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筋腐蚀损伤的漏磁检测模型试验
4
作者 王鹏 高敏 +1 位作者 董雷 朱俊良 《公路交通技术》 2025年第1期91-98,共8页
预应力筋腐蚀危及桥梁安全,但至今尚无有效手段解决混凝土梁预应力筋腐蚀损伤检测问题。为此,基于漏磁检测原理研发了预应力筋腐蚀损伤漏磁检测试验装置,并利用该装置对电化学腐蚀后的预应力筋开展漏磁检测试验。试验中研究了腐蚀程度... 预应力筋腐蚀危及桥梁安全,但至今尚无有效手段解决混凝土梁预应力筋腐蚀损伤检测问题。为此,基于漏磁检测原理研发了预应力筋腐蚀损伤漏磁检测试验装置,并利用该装置对电化学腐蚀后的预应力筋开展漏磁检测试验。试验中研究了腐蚀程度、腐蚀宽度以及箍筋对漏磁信号特征的影响规律,提取了磁信号特征值,并建立了腐蚀损伤量化神经网络模型,用于量化评估预应力筋的腐蚀损伤程度。研究结果显示:1)该模型预测腐蚀率和腐蚀宽度的精度较高;2)该模型能在试验分析中有效减小外界因素对预应力筋腐蚀率和腐蚀宽度取值的影响,提高预应力筋腐蚀损伤量化识别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预应力筋 漏磁检测 腐蚀损伤 量化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丝绳断丝漏磁场分布规律三维动态仿真分析
5
作者 魏明江 战卫侠 +2 位作者 尚允坤 刘继兵 刘耀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8-154,162,共8页
目前钢丝绳断丝漏磁场分布规律的仿真研究主要使用有限元静态磁场仿真模型,该模型中钢丝绳与损伤检测仪器之间是相对静止状态,而现场检测时钢丝绳与损伤检测仪器之间有相对运动,导致仿真获得的漏磁场与现场检测的漏磁场存在偏差。针对... 目前钢丝绳断丝漏磁场分布规律的仿真研究主要使用有限元静态磁场仿真模型,该模型中钢丝绳与损伤检测仪器之间是相对静止状态,而现场检测时钢丝绳与损伤检测仪器之间有相对运动,导致仿真获得的漏磁场与现场检测的漏磁场存在偏差。针对上述问题,采用Ansoft Maxwell电磁仿真软件建立了钢丝绳三维动态磁场仿真模型,仿真钢丝绳与损伤检测仪器之间相对运动状态下的断丝漏磁场,分析了不同断口宽度、断丝数量及提离值对断丝轴向漏磁场峰峰值的影响规律。仿真结果表明:三维动态磁场仿真模型可以模拟钢丝绳与损伤检测仪器之间的相对运动状态,仿真计算的漏磁场含有断丝漏磁场和钢丝绳绳股漏磁场,更接近实际漏磁场;断丝轴向漏磁场峰峰值随着断口宽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断丝轴向漏磁场峰峰值变化与断丝数量呈正相关、与提离值呈负相关。通过建立三维磁偶极子模型对断丝轴向漏磁场峰峰值进行分析,验证了三维动态磁场仿真模型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丝绳断丝 漏磁检测 漏磁场 三维动态磁场 断丝数量 断口宽度 提离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多端口盘式永磁电机气隙漏磁及空载气隙磁密
6
作者 樊溢国 刘欣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6-544,共9页
针对传统电机输出端口单一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多端口盘式永磁电机(multi-port disk permanent magnet motor,MDPMM)。首先,介绍该电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其次,针对该电机环形弧线定子周向端部使其漏磁和磁场分布较为复杂的问题,引入磁... 针对传统电机输出端口单一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多端口盘式永磁电机(multi-port disk permanent magnet motor,MDPMM)。首先,介绍该电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其次,针对该电机环形弧线定子周向端部使其漏磁和磁场分布较为复杂的问题,引入磁通分布系数,对受环形弧线定子端部影响的区域建立等效磁网络模型,计算各等效磁阻,解析该区域漏磁系数表达式;最后,考虑永磁体电流密度等效,建立环形弧线定子及对应盘式转子区域的分区域解析模型,运用等效磁化强度法推导该区域气隙磁场解析式,并采用许−克变换分析定子齿槽结构对气隙磁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电机可以同时实现双盘式转子和行星轮转子多自由度动力输出;受环形弧线定子端部截面影响和未受影响的2种磁路的气隙漏磁系数计算值分别为1.263、1.167,有限元仿真值分别为1.375、1.222,计算值和仿真值的相对误差分别为8.15%、4.50%;2种磁路的平均气隙磁密计算值分别为0.481、0.492,有限元仿真值分别为0.497、0.503,计算值和仿真值的相对误差分别为3.22%、2.19%,满足工程计算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端口盘式电机 磁通分布系数 等效磁网络 漏磁系数 等效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钻柱扭转振动及控制研究
7
作者 姜寅令 张周 +2 位作者 张强 刘可 竺可 《石油矿场机械》 CAS 2024年第4期18-27,共10页
在旋转钻井中,钻杆承担着传递扭矩以助钻头破岩的重要作用,钻杆的粘滑振动是降低钻井设备使用寿命和钻进效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通过研究粘滑振动的机理,探寻一种有效的抑制方法。提出了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PID参数的鲁棒控制器,抑制... 在旋转钻井中,钻杆承担着传递扭矩以助钻头破岩的重要作用,钻杆的粘滑振动是降低钻井设备使用寿命和钻进效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通过研究粘滑振动的机理,探寻一种有效的抑制方法。提出了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PID参数的鲁棒控制器,抑制钻头的粘滑振动并且使得其它部件保持期望的速度上。采用四自由度粘滑振动模型,包括转盘、钻杆、钻铤和钻头,同时考虑钻头与岩石接触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模型仿真进行数值分析,并且设计模拟钻头卡钻实验。结果表明:粘滑现象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改进的粒子群优化PID参数可以使钻头及其他部件稳定在给定的转速的附近,控制响应时间小于40 s,减少了钻头扭矩波动,有效地抑制了钻柱粘滑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柱 扭转振动 粒子群优化 PID控制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C-LPSO-BP的油气管道缺陷分类识别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黄书童 贾晓丽 《石油矿场机械》 CAS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为准确识别油气管道的缺陷类型,分析缺陷漏磁信号特征对识别精度的影响,建立了基于PCC-LPSO-BP的油气管道缺陷识别模型。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PCC)分析了缺陷漏磁信号特征量与缺陷尺寸间的相关程度,建立了混沌映射和莱维飞行改进的粒... 为准确识别油气管道的缺陷类型,分析缺陷漏磁信号特征对识别精度的影响,建立了基于PCC-LPSO-BP的油气管道缺陷识别模型。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PCC)分析了缺陷漏磁信号特征量与缺陷尺寸间的相关程度,建立了混沌映射和莱维飞行改进的粒子群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识别模型即LPSO-BP模型,采用评价指标综合比较了模型的识别效果,分析了该识别模型对各缺陷类型的识别精度以及各特征量对识别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LPSO-BP模型相较于BP模型识别精度提高了7.47%,且在现有的数据范围内对表面剥落和裂纹的识别率达到了100%。研究结果对油气管道缺陷识别量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磁信号 缺陷识别 皮尔逊相关系数 LPSO-BP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磁性腐蚀产物对管道漏磁内检测的影响分析
9
作者 祝兴辉 胡朋 +4 位作者 孟祥吉 吕坦 国滨 陈金忠 周德敏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208-212,共5页
漏磁内检测是一种高效识别长输管道本体缺陷的检测方法,但某些腐蚀点(如杂散电流腐蚀)含有大量铁磁性腐蚀产物,会影响缺陷处漏磁场的溢出,导致检测的数据评价偏小,甚至出现漏检。从漏磁内检测的基本原理出发,阐述了缺陷处漏磁场产生的原... 漏磁内检测是一种高效识别长输管道本体缺陷的检测方法,但某些腐蚀点(如杂散电流腐蚀)含有大量铁磁性腐蚀产物,会影响缺陷处漏磁场的溢出,导致检测的数据评价偏小,甚至出现漏检。从漏磁内检测的基本原理出发,阐述了缺陷处漏磁场产生的原因,结合牵拉试验和实际工程案例,说明了铁磁性腐蚀产物对腐蚀缺陷处漏磁场的溢出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为今后加强该类型缺陷的识别,提高管道漏磁内检测的检测效果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磁内检测 铁磁性腐蚀产物 漏磁场 数据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浅层特征抑制的油气管道小缺陷检测网络
10
作者 郝鹏程 郎宪明 郭晓庆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81-88,共8页
针对在漏磁检测中石油和天然气管道中的小缺陷样本稀缺及检测精度不佳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浅层特征抑制的油气管道小缺陷检测网络。首先,利用对抗生成网络并融入先验知识,以生成高质量小缺陷样本。然后,在特征提取过程中引入缺陷特征抑制... 针对在漏磁检测中石油和天然气管道中的小缺陷样本稀缺及检测精度不佳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浅层特征抑制的油气管道小缺陷检测网络。首先,利用对抗生成网络并融入先验知识,以生成高质量小缺陷样本。然后,在特征提取过程中引入缺陷特征抑制模块,在浅层金字塔特征中抑制大缺陷语义从而增强小缺陷特征。最后,多尺度注意力变换器(Transformer)充分利用特征图像的局部细节和全局信息提高管道缺陷检测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检测的准确率为95.1%,比现有的Faster R-CNN等方法的平均值高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缺陷检测 漏磁图像 特征金字塔 卷积神经网络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用钢丝绳双源磁回路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
11
作者 周坪 王士豪 +3 位作者 周公博 赵天驰 李煊瀚 闫晓东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5-146,共12页
目前矿用钢丝绳损伤电磁检测方法存在主磁通检测对于局部类损伤检测精度较低,基于漏磁的局部损伤检测的定量精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同时检测主磁通和漏磁的矿用钢丝绳双源磁检测方法,结合主磁通与漏磁在局部损伤检测方面的互补性,... 目前矿用钢丝绳损伤电磁检测方法存在主磁通检测对于局部类损伤检测精度较低,基于漏磁的局部损伤检测的定量精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同时检测主磁通和漏磁的矿用钢丝绳双源磁检测方法,结合主磁通与漏磁在局部损伤检测方面的互补性,设计了双源磁检测环形筒状励磁回路和独立分离励磁回路方案。基于有限元仿真验证了2种方案的可行性,确定了以独立分离回路作为磁回路的基本结构。研究了衔铁参数、磁铁参数对磁化效果的影响和磁桥路结构参数对磁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磁化幅值与回路数量呈正相关,与衔铁长度呈负相关,高度对磁化效果几乎没有影响。(2)磁化幅值与永磁铁材料牌号、长度和厚度呈正相关,与提离值呈负相关。(3)磁化幅值与磁桥路厚度呈正相关,与空气间隙呈负相关,而提离值对磁化效果影响较小。(4)磁桥的空气间隙对磁桥路内磁通密度分布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用钢丝绳局部损伤 电磁无损检测 双源磁回路 主磁通 漏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衰减函数的钢丝绳漏磁信号自适应降噪
12
作者 吴东 黄升平 +3 位作者 周立峰 隋显俊 宋洪志 杨建华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49-1554,共6页
讨论了双曲线函数、指数函数、线性函数3种不同衰减函数对钢丝绳漏磁信号降噪效果的影响,对损伤含噪信号进行自适应移位平均降噪,并使用信噪比、互相关系数对降噪效果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针对所用的2种漏磁信号,使用双曲线函数的降... 讨论了双曲线函数、指数函数、线性函数3种不同衰减函数对钢丝绳漏磁信号降噪效果的影响,对损伤含噪信号进行自适应移位平均降噪,并使用信噪比、互相关系数对降噪效果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针对所用的2种漏磁信号,使用双曲线函数的降噪信号信噪比最大可达14.104 1 dB与10.834 9 dB,大于指数函数与线性函数所得的对应信噪比值,且得到的输出曲线平滑,具有更好的降噪效果。同时,随着噪声增大,使用双曲线函数的降噪信号互相关系数更快地接近1,具有更好的动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磁检测 钢丝绳 强噪声 自适应降噪 双曲线函数 移位平均法 衰减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管径管道弯头缺陷漏磁信号量化方法
13
作者 夏子龙 张颖 +1 位作者 何战友 赵鹏程 《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39-43,I0003,共6页
漏磁内检测器通过小管径弯头部位时提离值发生改变,检测的缺陷漏磁信号与直管有较大差异性,传统量化方法的适用性有待研究。通过建立弯头及直管的三维漏磁仿真模型,获取三轴缺陷漏磁信号,并提取其中的多模态特征参数以构建样本库,再将... 漏磁内检测器通过小管径弯头部位时提离值发生改变,检测的缺陷漏磁信号与直管有较大差异性,传统量化方法的适用性有待研究。通过建立弯头及直管的三维漏磁仿真模型,获取三轴缺陷漏磁信号,并提取其中的多模态特征参数以构建样本库,再将特征样本作为输入融合粒子群优化的动态神经网络,分别构建弯头和直管量化模型,以建立漏磁信号与缺陷尺寸的三维映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本量化方法对弯头缺陷长度、深度和宽度的量化准确率分别达到94.2%、94.4%和95.0%,结果优于BP神经网络,可为小管径弯头缺陷量化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管径弯头 缺陷量化 漏磁检测 粒子群优化 神经网络模型 多模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板厚漏磁信号有限元仿真分析
14
作者 李冰鹃 张璐 +2 位作者 段特 李宁娟 董军堂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6-120,共5页
为了分析漏磁检测中不同缺陷深度及测试件厚度对缺陷漏磁信号的影响,基于漏磁检测技术基本原理,借助COMSOL有限元仿真分析软件,采用横向励磁方法对圆柱缺陷的漏磁场分布特征进行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对缺陷漏磁场在不同影响因素条件下进... 为了分析漏磁检测中不同缺陷深度及测试件厚度对缺陷漏磁信号的影响,基于漏磁检测技术基本原理,借助COMSOL有限元仿真分析软件,采用横向励磁方法对圆柱缺陷的漏磁场分布特征进行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对缺陷漏磁场在不同影响因素条件下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得到的漏磁场磁力线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测试件厚度及缺陷深度均对不同缺陷半径有不同的检测性能,根据所提的评价方法来区分检测性能的优劣,最终得出对于不同测试板厚度的恒深度(8 mm)缺陷及测试板厚度的40%缺陷深度,均适用于12~32 mm测试件厚度的磁化器结构参数。研究结果对励磁结构的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磁信号 横向励磁 圆柱缺陷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泄流板在管道漏磁检测器中的应用
15
作者 臧延旭 梁雪婷 +4 位作者 姜海洋 白港生 刘云杰 梁也 蒋坤泠 《管道技术与设备》 CAS 2024年第2期57-62,共6页
为适应大口径天然气管道介质流速快的特点,需要在管道漏磁检测器上安装速度控制系统来实现对检测器运行速度的主动调控,但对于已经服役的管道漏磁检测器,不具备安装速度控制系统的空间。对于一定流速的天然气管道,可以利用泄流板调节检... 为适应大口径天然气管道介质流速快的特点,需要在管道漏磁检测器上安装速度控制系统来实现对检测器运行速度的主动调控,但对于已经服役的管道漏磁检测器,不具备安装速度控制系统的空间。对于一定流速的天然气管道,可以利用泄流板调节检测器的运行速度。由于泄流板开设固定面积的泄流孔,检测器发送过程中的起动压差至关重要。利用牵拉试验获取了检测器起动所需压差,利用带固定泄流孔的检测器起动压差方程验证检测器能否正常起动,利用建立的固定泄流孔局部阻力系数方程得出泄流后检测器的运行速度。经过4次工业应用,验证了上述方程和计算流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 检测器 漏磁 泄流板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储罐底板漏磁检测技术应用与探讨
16
作者 刘万超 覃磊 路通 《设备监理》 2024年第1期45-48,共4页
漏磁检测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储罐底板腐蚀情况的高效方法。本文阐述了渗漏部位检测技术的基本理论,分析了影响磁场运行的因素,通过实际案例研究漏磁检测技术在常压储罐底板缺陷检测中的应用。实践证明,漏磁检测结果存在一定偏差,复验过... 漏磁检测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储罐底板腐蚀情况的高效方法。本文阐述了渗漏部位检测技术的基本理论,分析了影响磁场运行的因素,通过实际案例研究漏磁检测技术在常压储罐底板缺陷检测中的应用。实践证明,漏磁检测结果存在一定偏差,复验过程也不宜仅依靠超声波检测技术,应尝试运用包括磁粉检测在内的多种无损检测技术进行复验,才能对缺陷的真实状况做出准确的评价。希望本研究能够进一步优化漏磁检测技术,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储罐 漏磁检测 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燃气低压管网外腐蚀检测系统的研究
17
作者 李孟垠 于洪江 +2 位作者 辛妍 温海立 赵阳 《上海煤气》 2024年第3期8-11,共4页
无损检测作为一种管道质量检测手段,能够采用多通道漏磁检测技术,利用内检测爬行器进入管道内部,检测出管道外壁腐蚀状态,从而判定在用管道健康状态,为管网评估和改造工作提供可靠依据。详细介绍了漏磁探头结构、漏磁检测系统以及进入... 无损检测作为一种管道质量检测手段,能够采用多通道漏磁检测技术,利用内检测爬行器进入管道内部,检测出管道外壁腐蚀状态,从而判定在用管道健康状态,为管网评估和改造工作提供可靠依据。详细介绍了漏磁探头结构、漏磁检测系统以及进入管道的连箱结构的组成和功能。通过钢管缺陷试样和模拟带压检测试验,验证了该系统的检测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燃气 天然气管道 外腐蚀 漏磁检测 带压检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漏磁检测原理的钢缆智能检测方法研究
18
作者 许天一 王恒 +1 位作者 沈云堃 居楠 《现代信息科技》 2024年第21期135-138,147,共5页
针对目前钢缆智能检测装置对钢缆内部磁化强度弱、漏磁信号弱、磁化不均匀,从而导致检测效率低、检测难度大、分析定位弱的问题,提出一种钢缆智能检测方法,通过仿真模拟、设备优化和信号采集与处理等过程,实现对钢缆损伤情况的准确检测... 针对目前钢缆智能检测装置对钢缆内部磁化强度弱、漏磁信号弱、磁化不均匀,从而导致检测效率低、检测难度大、分析定位弱的问题,提出一种钢缆智能检测方法,通过仿真模拟、设备优化和信号采集与处理等过程,实现对钢缆损伤情况的准确检测。同时采用了基于ICEEMDAN和WT的联合降噪方法,通过对实际钢缆的检测,验证了所提方案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为钢缆智能检测装置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实用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场 钢缆智能检测 漏磁检测 ANSYS仿真 信号降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管道缺陷漏磁在线检测定量识别技术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杨理践 马凤铭 高松巍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45-247,共3页
用有限元软件建模研究了管道缺陷的特征参数与漏磁信号的关系.对漏磁信号进行预处理以消除传感器提离值不同带来的影响,用BP神经网络进行了管道缺陷的定量识别,识别结果的误差<10%.将轴向和径向漏磁信号分别用加权平均和自适应加权... 用有限元软件建模研究了管道缺陷的特征参数与漏磁信号的关系.对漏磁信号进行预处理以消除传感器提离值不同带来的影响,用BP神经网络进行了管道缺陷的定量识别,识别结果的误差<10%.将轴向和径向漏磁信号分别用加权平均和自适应加权平均两种方法进行信号级融合,数据融合后缺陷定量识别的精度和可靠性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磁检测 缺陷 神经网络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尺度随机共振的油管漏磁信号检测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太勇 胡世广 +2 位作者 冷永刚 张莹 赵坚 《计量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9-72,共4页
为解决大参数微弱信号的识别问题,在研究随机共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变尺度随机共振的概念并给出了实现方法。据此方法对油田抽油管裂纹、通孔、焊缝以及微小锯齿纹4种典型缺陷的漏磁信号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多通道数据融合技术减小... 为解决大参数微弱信号的识别问题,在研究随机共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变尺度随机共振的概念并给出了实现方法。据此方法对油田抽油管裂纹、通孔、焊缝以及微小锯齿纹4种典型缺陷的漏磁信号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多通道数据融合技术减小干扰信号。与原信号波形比较表明,变尺度随机共振波形可有效提高微弱漏磁信号的识别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漏磁 变尺度 随机共振 油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