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diamond magnetism on the microstructure of electrodeposited diamond composites 被引量:1
1
作者 Lu Huiyang Li Yundong Huang Zhiwei Go Huiyan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18,共6页
Electroformed diamond tools have been used for many years in grinding and cutting fields while electrodeposited diamond composite coatings have been widely studied due to their desirable hardness,wear and corrosion re... Electroformed diamond tools have been used for many years in grinding and cutting fields while electrodeposited diamond composite coatings have been widely studied due to their desirable hardness,wear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This article reports the detrimental impact of diamond magnetism on the composites microstructure and gives explanations.Microstructure differences between composites that,respectively,contained no-further-treated diamond,magnetism-strengthening treated diamond and magnetism weakening treated diamond were carefully observed.It is shown that diamond magnetization treatment drastically harms the composite microstructure(e.g.,roughening the coating surface,coarsening the matrix grain,and more seriously,reducing the mechanical retention of diamond grains in the matrix) while demagnetization treatment does the opposite.All the observed facts could be explained by the electromagnetic interaction between magnetic fields produced by magnetic diamond grains and electric current(moving cations) during the electrodeposition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磁性 微观结构 电镀金刚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钕铁硼表面脉冲电沉积Ni镀层工艺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牧南 罗三根 +1 位作者 卢耀军 余黎明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4,74,共12页
基于当前钕铁硼产业的发展需求以及其表面防护技术所面临的问题,引入脉冲电沉积技术,采用脉冲电沉积改善钕铁硼磁体表面耐蚀性,通过优化占空比、频率和电流密度等工艺,获得低缺陷率、高表面综合质量的Ni镀层。镀层腐蚀电位由-894.36 mV... 基于当前钕铁硼产业的发展需求以及其表面防护技术所面临的问题,引入脉冲电沉积技术,采用脉冲电沉积改善钕铁硼磁体表面耐蚀性,通过优化占空比、频率和电流密度等工艺,获得低缺陷率、高表面综合质量的Ni镀层。镀层腐蚀电位由-894.36 mV提升至-680.0 mV,腐蚀电流密度达3.5×10^(-6) A/cm^(2),有效降低了镀层腐蚀倾向和腐蚀速率。结合镀层表面形貌分析发现,占空比和频率调控可降低浓差极化,而电流密度调控则有利于镀层表面质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钕铁硼磁体 脉冲电沉积 工艺参数 耐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电压对直径周期变化的Ni-Zn-In NWs磁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张钰杰 徐芹 +1 位作者 肖永娜 尹佳缘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6-543,共8页
以三维阳极氧化铝(3D-AAO)为模板,采用直流电沉积法成功制备了直径周期变化的Ni-Zn-In纳米线(NWs)阵列。研究了沉积电压对Ni-Zn-In三元合金纳米线的形貌、晶体结构以及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D-AAO模板的孔径可以很好地控制纳米线的... 以三维阳极氧化铝(3D-AAO)为模板,采用直流电沉积法成功制备了直径周期变化的Ni-Zn-In纳米线(NWs)阵列。研究了沉积电压对Ni-Zn-In三元合金纳米线的形貌、晶体结构以及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D-AAO模板的孔径可以很好地控制纳米线的几何结构,沉积电压可以调控Ni-Zn-In NWs的晶体结构。PPMS结果表明,Ni-Zn-In NWs具有软磁特性,并且有显著的磁各向异性,易磁化方向垂直于纳米线长轴方向。利用微磁模拟进一步研究单根Ni-Zn-In纳米线的磁化反转机制,揭示了其是卷曲旋转和相干旋转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AAO模板 Ni-Zn-In NWs 电沉积 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镧双金属MOF去除水体中的磷酸盐和Cr(Ⅵ) 被引量:2
4
作者 金史怡 郭波 +3 位作者 曹群 冯凡 陈彩玉 王瑞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918-4928,共11页
采用快速高效的电沉积法制备了磁性铁镧双金属MOF(Fe/La-MOF)材料,并用于去除水中的磷酸盐和Cr(VI).结果显示:Fe/La等物质的量比,单独去除磷酸盐或Cr(VI)时,Fe/La-MOF投加量1g/L(除P)或2.5g/L(除Cr(VI)),pH值2~7(除P)或pH值2~11(除Cr(VI... 采用快速高效的电沉积法制备了磁性铁镧双金属MOF(Fe/La-MOF)材料,并用于去除水中的磷酸盐和Cr(VI).结果显示:Fe/La等物质的量比,单独去除磷酸盐或Cr(VI)时,Fe/La-MOF投加量1g/L(除P)或2.5g/L(除Cr(VI)),pH值2~7(除P)或pH值2~11(除Cr(VI)),反应120min,磷酸盐(初始100mg P/L)或Cr(VI)(初始20mg Cr/L)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4%或95%以上. Langmuir等温线能很好拟合Fe/La-MOF对磷酸盐或Cr(Ⅵ)的吸附,且理论最大吸附量分别是350.4mg P/g和33.4mg Cr/g. Fe/La-MOF吸附磷酸盐或Cr(Ⅵ)的行为更符合拟二级动力学,表明该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XPS、XRD、FTIR等表征结果进一步揭示:主要的吸附机理是发生在磷酸盐或Cr(Ⅵ)阴离子与Fe/La-OH之间的配体交换.另外,磁性Fe/La-MOF易于分离且在多次循环使用中保持较好的稳定性. Fe/La-MOF可同时用于去除磷酸盐和Cr(VI),pH值近中性, Fe/La-MOF加入量2.5g/L,反应120min,磷酸盐(初始25mg P/L)和Cr(VI)(初始20mg Cr/L)的去除率分别达到100%和92.2%.总之, Fe/La-MOF是一种可以快速制备的、具有良好吸附和稳定性能、宽大的pH值适用范围的高效吸附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MOF 磁性 电沉积 磷酸盐 Cr(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变-磁场双感知磁致伸缩柔性传感系统与手势交互
5
作者 王千 李明明 +2 位作者 郭萍萍 翁玲 黄文美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3-134,共12页
具有人体关节弯曲状态和空间位置感知相结合的柔性应变-磁场双模传感器可提供一种响应迅速、界面友好和应用灵活的人机交互方法。受传感结构制约、小型化可穿戴平台算力及功耗的限制,这类器件目前难以实现人体姿态、位置等多信息的同时... 具有人体关节弯曲状态和空间位置感知相结合的柔性应变-磁场双模传感器可提供一种响应迅速、界面友好和应用灵活的人机交互方法。受传感结构制约、小型化可穿戴平台算力及功耗的限制,这类器件目前难以实现人体姿态、位置等多信息的同时感知,以及多信息交互所需复杂模型的部署。为了实现高灵敏度和快速响应的力-磁双感知,提出了一种由Co-Fe薄膜和平面磁场传感线圈组成的磁致伸缩柔性传感器。在10~65 mm的弯曲半径ρ作用下,传感器的最大灵敏度为22 mV/mm。在1~11 kA/m的磁场H作用下,传感器的最大灵敏度为1.78 mV/(kA/m)。在1~4 Hz的不同ρ和H下,传感器灵敏度变化均小于1.6%,具有较好的动态输出稳定性。通过分析双感知传感器的输入/输出信号特征,构建了支持传感器信号处理和传输的传感系统,实现了双感知数据的采集。利用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分析手势和位置信息用于手势识别,对传统应力或弯曲传感器易混淆的12种手势进行分类识别,准确率达到90.1%。此外,结合触觉反馈方法增强系统的信息交互能力,通过产生不同幅度和持续时间的振动反馈,帮助用户更好地掌握虚拟环境中的动作效果和相对位置。传感系统推理用户的手势动作和指令,并触觉反馈设备的响应结果,实现了人与设备之间的双向信息交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致伸缩 柔性传感器 电沉积薄膜 弯曲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场对无掩模定域性电沉积-增材制造三维微结构生长模式的影响
6
作者 吴蒙华 姜炳春 +1 位作者 肖雨晴 贾卫平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35-2042,共8页
为研究磁场对无掩模定域性电沉积增材制造(MLED-AM)金属三维微结构生长模式的作用,以制备直径为50μm、长径比为10∶1的微镍柱为例,在MLED-AM过程中分别施加一定强度且与电场作用方向相同的顺向磁场和与电场作用方向相反的逆向磁场,通... 为研究磁场对无掩模定域性电沉积增材制造(MLED-AM)金属三维微结构生长模式的作用,以制备直径为50μm、长径比为10∶1的微镍柱为例,在MLED-AM过程中分别施加一定强度且与电场作用方向相同的顺向磁场和与电场作用方向相反的逆向磁场,通过对比实验探讨磁场对微镍柱平均体积沉积速率、表面形貌及晶粒尺寸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无磁场作用,磁场作用可提高MLED-AM的平均体积沉积速率、细化沉积体的平均晶粒尺寸,且逆向磁场的作用更加显著(平均体积沉积速率提高25%~50%,平均晶粒尺寸达31.52 nm);同时,磁场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微镍柱的表面形貌,且顺向磁场作用的效果更好。根据实验结果及分析,逆向磁场作用对MLED-AM效率与质量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场 无掩模定域性电沉积 增材制造 三维微结构 生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场对钕铁硼表面电沉积Ni镀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项腾飞 任黄威 +1 位作者 周军 张世宏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8-96,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磁场参数对钕铁硼表面电沉积Ni镀层性能的影响。方法以烧结钕铁硼(NdFeB)为基体,采用磁场辅助电沉积方法在其表面镀覆Ni层。利用扫描电镜(SEM)、EDS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镀层的表面形貌、元素组成和微观结构,通过... 目的研究不同磁场参数对钕铁硼表面电沉积Ni镀层性能的影响。方法以烧结钕铁硼(NdFeB)为基体,采用磁场辅助电沉积方法在其表面镀覆Ni层。利用扫描电镜(SEM)、EDS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镀层的表面形貌、元素组成和微观结构,通过电化学工作站对Ni镀层进行耐蚀性能研究。结果施加磁场能显著改善镀层的表面形貌,表面镀层形貌更加均匀致密;试样的耐蚀性显著提高,在平行磁场方向下,当磁场强度为0.07 T时电沉积30 min,所得Ni镀层自腐蚀电位(E_(corr))为–0.193 V,自腐蚀电流密度(J_(corr))为8.305×10^(–7)A·cm^(–2),阻抗值达到3.882×10^(4)Ω·cm^(2),耐蚀性最好。结论施加磁场后,镀层性能得到改善,平行磁场作用下Ni镀层更加均匀细致,其耐蚀性最优,垂直磁场次之,均优于无磁场作用下制备的Ni镀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钕铁硼 电沉积 磁场强度 表面形貌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沉积铁基合金软磁薄膜材料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旭 乔雪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7-90,共4页
铁基合金软磁薄膜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力、电气等领域。电沉积铁基软磁薄膜材料主要包括电沉积晶态结构软磁薄膜和电沉积非晶态结构软磁薄膜。本文介绍了电沉积铁基合金软磁薄膜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电沉积 铁基合金 软磁薄膜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磁场对电沉积镍铁合金膜显微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21
9
作者 温艳玲 钟云波 +3 位作者 任忠鸣 黄琦晟 邓康 徐匡迪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15-721,共7页
在电沉积镍铁合金膜过程中施加了不同强度的纵向强磁场,研究了磁场强度对电沉积镍铁合金膜的微观形貌、晶粒取向和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磁感应强度增加,镀层表面晶粒先粗化,然后细化为数百纳米的颗粒层;同时样品截面组织经历了由... 在电沉积镍铁合金膜过程中施加了不同强度的纵向强磁场,研究了磁场强度对电沉积镍铁合金膜的微观形貌、晶粒取向和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磁感应强度增加,镀层表面晶粒先粗化,然后细化为数百纳米的颗粒层;同时样品截面组织经历了由层状生长转为树枝晶、脊状晶和条状晶的一系列变化;在12 T强磁场下条状晶沿外磁场方向破碎为球状微晶组织;强磁场使样品(111)晶面择优取向,并进一步促进了Fe2+的优先沉积,使样品中铁含量随外加磁场强度的增大而增加,而膜的饱和磁化强度也线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铁合金膜 强磁场 电沉积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沉积法制备的泡沫镍的晶体结构与磁性能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开华 罗江山 +1 位作者 唐永建 刘颖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034-2038,共5页
采用X射线衍射仪、振动样品磁强计分别测试了电沉积法制备的泡沫镍的晶体结构和磁性能,研究了电流密度、温度、占空比、脉冲频率对镍沉积层的晶体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泡沫镍的组织结构与微... 采用X射线衍射仪、振动样品磁强计分别测试了电沉积法制备的泡沫镍的晶体结构和磁性能,研究了电流密度、温度、占空比、脉冲频率对镍沉积层的晶体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泡沫镍的组织结构与微观形貌。制备出的3维网络状泡沫镍密度为0.25g/cm^3,孔隙率为97.5%、孔径分布为400-500μm。沉积层大颗粒粒径为1μm,沉积层晶粒尺寸在10nm以下;泡沫镍为超顺磁材料,具有低的矫顽力和高的磁导率,其磁导率和饱和磁化强度随沉积层晶粒尺寸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镍 电沉积 晶体结构 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场强度对磁场-电沉积Ni-TiN镀层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金东 赵岩 +3 位作者 朱砚葛 夏法锋 高媛媛 曹阳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3-85,共3页
采用磁场-电沉积方法在40Cr表面制备Ni-TiN镀层,利用显微硬度计、扫描电镜、EDS能谱仪等仪器研究磁场强度对Ni-TiN镀层的显微硬度、表面形貌、TiN粒子复合量及镀液电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磁场强度为0.9 T时,镀层显微硬度达到最大值... 采用磁场-电沉积方法在40Cr表面制备Ni-TiN镀层,利用显微硬度计、扫描电镜、EDS能谱仪等仪器研究磁场强度对Ni-TiN镀层的显微硬度、表面形貌、TiN粒子复合量及镀液电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磁场强度为0.9 T时,镀层显微硬度达到最大值,为730HV;TiN粒子复合量的质量分数达到最大值,为3.6%;电流效率达到最小值,为73%。SEM分析表明,当磁场强度为0.5 T时,Ni-TiN镀层的晶粒尺寸较大,表面较粗糙;当磁场强度为0.9 T时,镀层表面较平整,晶粒显著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场-电沉积 显微硬度 电流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擦辅助喷射电沉积制备纳米晶光亮镍 被引量:9
12
作者 朱军 田宗军 +3 位作者 刘志东 沈理达 黄因慧 王桂峰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2-97,共6页
针对传统喷射电沉积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新型的摩擦辅助喷射电沉积技术.分别使用该技术和传统喷射电沉积技术制备了一组镍沉积层,利用XRD、TEM分析了沉积层的组织结构,用显微硬度计测试了沉积层的表面显微形貌和显微硬度,并用振动样品... 针对传统喷射电沉积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新型的摩擦辅助喷射电沉积技术.分别使用该技术和传统喷射电沉积技术制备了一组镍沉积层,利用XRD、TEM分析了沉积层的组织结构,用显微硬度计测试了沉积层的表面显微形貌和显微硬度,并用振动样品磁强计测试了沉积层的磁性能.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可以制备出表面平整光亮的电沉积层,所制备的镍沉积层具有纳米晶微观结构,平均晶粒尺寸约为10nm,远小于传统喷射电沉积技术制得的沉积层的平均晶粒尺寸;摩擦辅助作用细化了晶粒,改善了沉积层的组织结构,提高了结构层的硬度,沉积层磁性能也有很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电沉积 摩擦 纳米晶 显微形貌 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场下电沉积制备CuCo颗粒膜的巨磁电阻效应 被引量:7
13
作者 赵林 樊占国 +2 位作者 杨中东 高鹏 秦高梧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24-929,共6页
在磁场下电沉积制备CuCo功能膜材料,研究膜层的巨磁电阻效应及磁性能。应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镀层微观结构随热处理温度的变化进行分析,采用四引线法及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量膜层的磁性能。磁阻测试发现:磁感应强度为0.6T下制备的CuC... 在磁场下电沉积制备CuCo功能膜材料,研究膜层的巨磁电阻效应及磁性能。应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镀层微观结构随热处理温度的变化进行分析,采用四引线法及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量膜层的磁性能。磁阻测试发现:磁感应强度为0.6T下制备的CuCo颗粒膜经500℃真空退火处理1h后,其巨磁电阻值较无磁场下制备的提高约25%,这是由于0.6T下制备的颗粒膜晶粒较致密,同时磁场减少了膜层内部缺陷,如杂质、夹杂等。样品磁滞回线表明:500℃真空退火处理1h后膜层具有最佳的磁性能,此时膜层中的单磁畴磁性粒子有助于提高巨磁电阻值。CuCo颗粒膜电沉积制备过程中施加磁场可以改善膜层的微观结构,使其具有更高的巨磁电阻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o颗粒膜 巨磁电阻效应 磁场 电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场作用下电沉积镍层织构及表面形貌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苗斌 贾卫平 +1 位作者 吴蒙华 杨帆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0-33,共4页
分别在垂直和平行磁场环境下电沉积镍,利用XRD和SEM研究了电流密度、磁场强度、磁场方向、超声强度对镍晶镀层织构,以及磁场强度对镀层表面形貌的影响作用,并对其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增大电流密度对(200)晶面取向具有促进作用... 分别在垂直和平行磁场环境下电沉积镍,利用XRD和SEM研究了电流密度、磁场强度、磁场方向、超声强度对镍晶镀层织构,以及磁场强度对镀层表面形貌的影响作用,并对其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增大电流密度对(200)晶面取向具有促进作用,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晶面织构由以(111)为主变为以(200)为主;磁场强度增加会促使镀层织构(111)晶面取向增强,平行磁场相较于垂直磁场更有利于晶粒生长;超声作用会使晶粒由择优取向变为随机取向;此外,施加磁场作用后,晶粒尺寸随磁感应强度增加而减小,表面更加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场 电沉积 织构 表面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镀高饱和磁感应(B_s)CoNiFe软磁薄膜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国刚 邓福铭 +2 位作者 雷仁贵 王振廷 方光旦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9-361,共3页
研究了电沉积 CoNiFe 合金薄膜镀液中主盐离子浓度对膜层磁性能的影响。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四探针等方法测试分析了膜层的物理性能。结果表明膜层的物理性能与合金镀液中的主盐离子浓度密切相关,镀液中Ni2+、Fe2+、Co2+浓度分别为... 研究了电沉积 CoNiFe 合金薄膜镀液中主盐离子浓度对膜层磁性能的影响。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四探针等方法测试分析了膜层的物理性能。结果表明膜层的物理性能与合金镀液中的主盐离子浓度密切相关,镀液中Ni2+、Fe2+、Co2+浓度分别为0.2、0.012和0.063mol/L时,电沉积的 CoNiFe合金膜层的电磁性能较佳。其饱和磁化强度 Bs 达 1.9T,矫顽力Hc 为91.5A/m,电阻率为45μΩ·cm,在 1MHz下磁导率μi 为6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高Bs软磁膜 CoNiFe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频率对电沉积CoFe合金镀层组织和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子涵 杨滨 +3 位作者 马岩 蒋春丽 张鹏程 罗丽珠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14,共5页
用纯Co片做阳极,研究在纯Cu基体上采用高频(20~140 kHz)脉冲电流获得的CoFe合金薄膜组织和性能与频率的关系.EDS结果表明,镀层中Fe的原子分数随频率提高呈下降趋势.采用XRD分析CoFe合金的微观结构,发现提高频率,未知相的39.2°峰... 用纯Co片做阳极,研究在纯Cu基体上采用高频(20~140 kHz)脉冲电流获得的CoFe合金薄膜组织和性能与频率的关系.EDS结果表明,镀层中Fe的原子分数随频率提高呈下降趋势.采用XRD分析CoFe合金的微观结构,发现提高频率,未知相的39.2°峰与bcc相的44.9°峰相对强度显著增加,结果使镀层晶粒细化,残余压应力减小,显微硬度下降.SEM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结果进一步表明,提高脉冲频率可以增加沉积速率,使镀层变厚,饱和磁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沉积 频率 CoFe镀层 饱和磁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钐钴永磁功能合金膜的电沉积制备及磁学性能 被引量:6
17
作者 龚晓钟 汤皎宁 +2 位作者 李均钦 钱雪梅 雷虹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50-756,共7页
在尿素-NaBr-KBr-甲酰胺体系中电沉积制备稀土-铁系金属(Sm-Co)合金,研究沉积液中主盐浓度配比、电流密度等工艺参数对沉积膜的形貌及合金含量的影响。用扫描电镜(SEM)观察金属Sm-Co合金沉积膜表面形貌,结果表明,金属Sm-Co合金沉积膜较... 在尿素-NaBr-KBr-甲酰胺体系中电沉积制备稀土-铁系金属(Sm-Co)合金,研究沉积液中主盐浓度配比、电流密度等工艺参数对沉积膜的形貌及合金含量的影响。用扫描电镜(SEM)观察金属Sm-Co合金沉积膜表面形貌,结果表明,金属Sm-Co合金沉积膜较平整均匀,呈现银灰色;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稀土金属Sm-Co合金为SmCo5六方晶体;特征X射线谱(EDS)证明沉积膜由金属Sm、金属Co和极少量的O、C组成,单质Sm的含量(质量分数)为29.07%,单质Co含量为63.51%;Sm与Co的摩尔比约为1:5;经Ar离子对样品表面层溅射后,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定结果进一步证明,沉积层为单质Sm和单质Co。并研究了Sm-Co合金的磁学性能,如矫顽力、磁矩及最大磁能积。用聚乙烯醇保护膜涂附可以防止稀土合金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稀土元素 合金 非水体系 电沉积 磁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磁场与流场耦合的电沉积加工过程仿真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蒙华 刘新功 +1 位作者 王元刚 贾卫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9-228,共10页
在电沉积过程中运用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电磁场、流场的数学模型,将有限元和有限差分相结合进行电磁场和流场的耦合模拟分析,研究磁场对流场、电流密度分布、镀层表面形貌、晶粒及SiC含量的影响规律,并进行预测与验证。结果表明:施... 在电沉积过程中运用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电磁场、流场的数学模型,将有限元和有限差分相结合进行电磁场和流场的耦合模拟分析,研究磁场对流场、电流密度分布、镀层表面形貌、晶粒及SiC含量的影响规律,并进行预测与验证。结果表明:施加平行磁场时,磁感应强度在极头之间分布均匀,溶液呈现不规则的运动,镀层厚度预测值的最小误差为1.84%,镀层的晶粒尺寸随着磁感应强度的增大而细化;施加垂直磁场时,两极头间区域的磁感应强度较强,溶液呈现漩涡流动,且流速随磁场感应强度的增大而增大。XRD分析表明:在所研究磁感应强度范围内磁场对晶粒的取向没有明显的影响,镀层中SiC含量随着磁感应强度的增大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场 流场 耦合 电沉积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沉积铁镍合金薄膜及其结构与磁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锋 周少雄 +2 位作者 朱弢 朱熠 孙永红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0-52,112,共4页
采用电沉积工艺制备了不同成分的铁镍合金镀层,分析了镀层的微观形貌及组织结构,并测量了电沉积样品的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电沉积工艺可得到晶体结构的铁镍合金层,不同成分的铁镍合金层织构取向有所不同;镀层的磁性... 采用电沉积工艺制备了不同成分的铁镍合金镀层,分析了镀层的微观形貌及组织结构,并测量了电沉积样品的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电沉积工艺可得到晶体结构的铁镍合金层,不同成分的铁镍合金层织构取向有所不同;镀层的磁性能随镍含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开路测量条件下的最大磁导率高于冷轧态1J85合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镍合金 电沉积 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纳米高熵合金薄膜Nd-Fe-Co-Ni-Mn的电化学制备及磁学性能 被引量:15
20
作者 姚陈忠 马会宣 童叶翔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89-1194,共6页
通过电沉积方法在室温下制备了具有纳米结构组织的Nd-Fe-Co-Ni-Mn高熵合金磁性薄膜。通过改变电沉积参数,如沉积电位、沉积时间,可控制薄膜的纳米结构及表面形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在Ti基体上,-2.2 V下沉积5 min可制备出大小... 通过电沉积方法在室温下制备了具有纳米结构组织的Nd-Fe-Co-Ni-Mn高熵合金磁性薄膜。通过改变电沉积参数,如沉积电位、沉积时间,可控制薄膜的纳米结构及表面形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在Ti基体上,-2.2 V下沉积5 min可制备出大小在200 nm左右的均匀分布的球形颗粒薄膜,延长沉积时间会使薄膜变得更加致密,而沉积电位的负移会导致纳米片的出现。能谱结果表明5种元素发生了共沉积,结构分析表明该薄膜是无定形态的。稀土元素Nd与过渡金属发生共沉积,可能是由于过渡金属离子与二甲基亚砜形成多核配位化合物而使得过渡金属离子沉积电位负移所致。Nd-Fe-Co-Ni-Mn高熵合金薄膜在室温下具有良好的软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纳米薄膜 高熵合金 磁学性能 稀土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