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5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turbance rejection tube model predictive levitation control of maglev trains
1
作者 Yirui Han Xiuming Yao Yu Yang 《High-Speed Railway》 2024年第1期57-63,共7页
Magnetic levitation control technology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maglev trains.Designing a controller for the levitation system is challenging due to the strong nonlinearity,open-loop instability,and the need for fa... Magnetic levitation control technology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maglev trains.Designing a controller for the levitation system is challenging due to the strong nonlinearity,open-loop instability,and the need for fast response and security.In this paper,we propose a Disturbance-Observe-based Tube Model Predictive Levitation Control(DO-TMPLC)scheme combined with a feedback linearization strategy for the levitation system.The proposed strategy incorporates state constraints and control input constraints,i.e.,the air gap,the vertical velocity,and the current applied to the coil.A feedback linearization strategy is used to cancel the nonlinearity of the tracking error system.Then,a disturbance observer is implemented to actively compensate for disturbances while a TMPLC controller is employed to alleviate the remaining disturbances.Furthermore,we analyze the recursive feasibility and input-to-state stability of the closed-loop system.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e efficacy of the proposed control strate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lev trains Levitation system Constrained control Disturbance observer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erodynamic simulation of evacuated tube maglev trains with different streamlined designs 被引量:12
2
作者 Xuyong CHEN Lifeng ZHAO +1 位作者 Jiaqing MA Yuansen LIU 《Journal of Modern Transportation》 2012年第2期115-120,共6页
Based on the Navier-Stokes (N-S) equations of incompressible viscous fluids and the standard k-ε turbu- lence model with assumptions of steady state and two dimensional conditions, a simulation of the aerodynamic d... Based on the Navier-Stokes (N-S) equations of incompressible viscous fluids and the standard k-ε turbu- lence model with assumptions of steady state and two dimensional conditions, a simulation of the aerodynamic drag on a maglev train in an evacuated tube was made with ANSYS/FLOTRAN software under different vacuum pressures, blockage ratios, and shapes of train head and tail. The pressure flow fields of the evacuated tube maglev train under different vacuum pressures were analyzed, and then compared under the same blockage ratio condi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nvironmental pressure of 1 000 Pa in the tube is the best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aerodynamic drag reduction, and there are no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he aerodynamic drag reduction among different streamline head shapes. Overall, the blunt-shape tail and the blockage ratio of 0.25 are more efficient for drag reduction of the train at the tube pressure of 1 000 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dynamic drag evacuated tube maglev train blockage ratio train head and tai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munication simulation of on-board diagnosis network in high-speed Maglev trains 被引量:2
3
作者 Zhigang LIU Yunchang HOU Weijie FU 《Journal of Modern Transportation》 2011年第4期240-246,共7页
The on-board diagnosis network is the nervous system of high-speed Maglev trains, connecting all controller sensors, and corresponding devices to realize the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nd control. In order to study the ... The on-board diagnosis network is the nervous system of high-speed Maglev trains, connecting all controller sensors, and corresponding devices to realize the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nd control. In order to study the on-board diagnosis network's security and reliability, a simulation model for the on-board diagnosis network of high-speed Maglev trains with the optimal network engineering tool (OPNET) was built to analyze the network's performance, such as response error and bit error rate on the network load, throughput, and node-state response. The simulation model was verified with an actual on-board diagnosis network struc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results obtained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actual system performance and can be used to achieve actual communication network optimization and control algorith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lev trains diagnosis network OPNET communication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approach to calculate the aerodynamic drag of maglev train in the evacuated tube 被引量:10
4
作者 Jiaqing Ma Dajing Zhou +2 位作者 Lifeng Zhao Yong Zhang Yong Zhao 《Journal of Modern Transportation》 2013年第3期200-208,共9页
In order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aerodynamic drag of maglev and other factors in the evacuated tube, the formula of aerodynamic drag was deduced based on the basic equations of aerodynamics and then the... In order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aerodynamic drag of maglev and other factors in the evacuated tube, the formula of aerodynamic drag was deduced based on the basic equations of aerodynamics and then the calculated result was confirmed at a low speed on an experimental system developed by Superconductivity and New Energy R&D Center of South Jiaotong University. With regard to this system a 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ng magnetic levitation vehicle was motivated by a linear induction motor (LIM) fixed on the permanent magnetic guideway. When the vehicle reached an expected speed, the LIM was stopped. Then the damped speed was recorded and used to calculate the experimental drag. The two results show the approximately sam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erodynamic drag on the maglev and the other factors such as the pressure in the tube, the velocity of the maglev and the blockage ratio. Thus, the pressure, the velocity, and the blockage ratio are viewed as the thre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energy loss in the evacuated tube transpor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acuated tube maglev train Aerodynamic drag Pressure in the tub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onlinear control method for the electromagnetic suspension system of the maglev train
5
作者 Junqi XU Yuan ZHOU 《Journal of Modern Transportation》 2011年第3期176-180,共5页
To deal with the inherent nonlinearity and open-loop instability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uspension(EMS) system,a new nonlinear control method is proposed.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for a PID controller,the ove... To deal with the inherent nonlinearity and open-loop instability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uspension(EMS) system,a new nonlinear control method is proposed.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for a PID controller,the over-shoot of the system response to an airgap step disturbance is about 3 mm,and the transient time is 6 s;however,for the proposed nonlinear controller,there is no overshoot and transient time within 2 s.The proposed method has a faster response and stronger robustness.With a designed bi-DSP suspension controller,this nonlinear control method was implemented on the Shanghai Urban Maglev Test Line(SUMTL) to validate its effectiveness and feasi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linear control electromagnetic suspension(EMS) maglev train D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构梁温度和收缩徐变效应对磁浮车-轨-桥耦合振动的影响
6
作者 娄会彬 彭也也 +3 位作者 赵春发 冯洋 魏高恒 魏凌云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98,共6页
T构梁在长期服役过程中易受到温度和收缩徐变效应的影响而发生较大变形,而中低速磁浮交通对轨道梁的变形等要求十分严格。本文建立了细致的T构梁有限元模型及包含PID(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反馈控制的6节编组中低速磁浮车... T构梁在长期服役过程中易受到温度和收缩徐变效应的影响而发生较大变形,而中低速磁浮交通对轨道梁的变形等要求十分严格。本文建立了细致的T构梁有限元模型及包含PID(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反馈控制的6节编组中低速磁浮车辆动力学模型,仿真计算了考虑T构梁温度和收缩徐变前后,磁浮车辆以20~160 km/h速度通过T构梁时车-轨-桥耦合系统的动力学响应。结果表明:考虑T构梁20℃升温温差和10年收缩徐变后,F轨轨面形成了9.47 mm的静态几何不平顺。磁浮车辆以160 km/h通过T构梁时,F轨竖向振动加速度幅值比不考虑温度、收缩徐变工况下增加显著,增幅为10.0%,轨道梁动挠度和竖向加速度变化甚微,车体竖向加速度增幅为44.2%。车-轨-桥系统动力学响应随车速增加而增大,在160 km/h时取得最大值。梁体最大竖向振动加速度为0.11 m/s^(2),车体最大竖向振动加速度为0.59 m/s~2,悬浮间隙波动幅值达2.53 mm。车辆Sperling平稳性指标随车速提高而增大,最大值为2.42,乘坐舒适性等级仍为优秀。T构梁的温度和收缩徐变主要影响车辆高速运行时的平稳性和舒适性,该T构梁能满足磁浮车辆的安全平稳运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构梁 中低速磁浮车辆 仿真计算 温度和收缩徐变效应 耦合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浮列车超导磁体技术专利布局分析
7
作者 杨姝 王树宾 +1 位作者 杜洪军 王淑敏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共5页
[目的]超导磁体是超导电动磁浮列车的核心,日本、德国、韩国等国对超导磁体的研发已开展了很多年。为促进我国超导电动磁浮列车的进一步研发,有必要对全球范围内超导磁体专利的地域分布、专利人分布等进行研究。[方法]以2001—2022年Der... [目的]超导磁体是超导电动磁浮列车的核心,日本、德国、韩国等国对超导磁体的研发已开展了很多年。为促进我国超导电动磁浮列车的进一步研发,有必要对全球范围内超导磁体专利的地域分布、专利人分布等进行研究。[方法]以2001—2022年Derwent Innovation Index(德温特专利情报数据库)和incoPat专利数据库检索得到的专利数据为依托,对超导磁体技术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了2001—2022年超导磁体专利的年申请数发展情况、超导磁体专利的地域分布情况及超导磁体专利权人拥有的专利数情况。将超导磁体技术细分为13个技术分支,进一步对各技术分支中主要国家、主要专利权人拥有的专利数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我国的机构和企业在超导磁体专利布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结果及结论]超导磁体技术呈现多国共发展的趋势。我国已成为了超导磁体技术专利的布局重心,但国外企业在专利数和核心技术分支(冷却系统、电流引线、磁体整体结构等)研发上仍具有一定优势。我国企业应根据国外企业的专利布局策略,针对性地制定专利布局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浮列车 超导磁体 专利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导磁浮列车超导磁场及悬浮磁场谐波分析
8
作者 李真 周燕 +2 位作者 洛启 于青松 李凯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31,共5页
[目的]在超导磁浮列车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地面线圈排布高度不一致、电磁气隙较大等原因,磁场中往往含有大量的高次谐波。谐波会对列车的悬浮性能产生较大影响,应深入研究列车高速运行状态下超导磁场、悬浮磁场的电磁特性及磁场分布规律... [目的]在超导磁浮列车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地面线圈排布高度不一致、电磁气隙较大等原因,磁场中往往含有大量的高次谐波。谐波会对列车的悬浮性能产生较大影响,应深入研究列车高速运行状态下超导磁场、悬浮磁场的电磁特性及磁场分布规律。[方法]以日本山梨试验磁浮线MLX01型列车为案例,介绍了超导磁浮列车的悬浮机理,对超导磁场和悬浮磁场的计算理论进行了阐述。建立了线圈沿列车运行方向、列车悬浮方向的磁动势分布模型,利用空间谐波法对“超导磁场—8字线圈感应电流—悬浮磁场”这一能量转换过程进行了解耦计算,分析了超导磁场中高次谐波的占比情况。基于8字线圈的结构及参数,计算得到了8字线圈的感应电流,并对8字线圈的悬浮磁场进行了谐波分析。[结果及结论]在8字线圈表面处,超导磁场的电磁感应强度主要以基波和3次谐波为主,基波幅值为1.113 T,3次谐波占比约为基波的19.40%。在悬浮磁场中,磁场的电磁感应强度主要以基波和5次谐波为主,基波幅值为0.065 T,5次谐波的占比约为基波的46.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磁浮列车 超导磁场 悬浮磁场 空间谐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悬浮列车气隙悬浮系统多通道控制策略研究
9
作者 周文博 《无线互联科技》 2025年第3期29-34,55,共7页
为了提高磁悬浮列车的运行品质,文章提出了磁悬浮列车多通道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利用该方法设计了状态反馈控制律,使得磁悬浮列车在高速运行时能够保持较高的运行品质。该多通道控制器的设计方法不仅能够使得磁悬浮列车具有良好的响应作用... 为了提高磁悬浮列车的运行品质,文章提出了磁悬浮列车多通道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利用该方法设计了状态反馈控制律,使得磁悬浮列车在高速运行时能够保持较高的运行品质。该多通道控制器的设计方法不仅能够使得磁悬浮列车具有良好的响应作用,还能降低轨道不平顺激扰对磁悬浮列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磁悬浮列车的多通道控制器设计方法合理、有效以及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能够有效地改善磁悬浮列车的运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悬浮列车 悬浮系统 状态反馈 多通道控制 轨道激扰 运行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激励法的磁浮车桥耦合系统随机振动分析
10
作者 刘伟 赵春发 +2 位作者 娄会彬 冯洋 彭也也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3-831,共9页
为探讨随机轨道不平顺作用下中低速磁浮列车和桥梁的动力响应,将虚拟激励法引入磁浮车桥振动分析中,提出中低速磁浮车辆-悬浮控制系统-桥梁耦合系统随机振动分析方法.将中低速磁浮列车简化为弹簧阻尼器连接的多刚体,悬浮系统中电流使用... 为探讨随机轨道不平顺作用下中低速磁浮列车和桥梁的动力响应,将虚拟激励法引入磁浮车桥振动分析中,提出中低速磁浮车辆-悬浮控制系统-桥梁耦合系统随机振动分析方法.将中低速磁浮列车简化为弹簧阻尼器连接的多刚体,悬浮系统中电流使用比例-微分(PD)控制方法进行主动控制,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桥梁进行建模,将随机轨道不平顺转换为一系列简谐波构成的虚拟激励;编制中低速磁浮车桥动力系统随机振动分析程序,自动生成系统随机振动方程,利用分离迭代方法对磁浮车辆控制方程和桥梁动力方程进行求解计算.研究结果表明:虚拟激励法能够高效计算中低速磁浮车桥系统随机动力响应,其计算效率约为蒙特卡洛方法的1/11,基于虚拟激励法能够获得中低速磁浮车桥动力系统均值、标准差和时变功率谱密度等统计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浮车辆 车桥相互作用 随机振动 虚拟激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位姿参数下车载永磁体与永磁轨道之间的磁力特性研究
11
作者 赵春发 刘浩东 +2 位作者 冯洋 罗世辉 宋小林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4-811,共8页
永磁磁浮交通系统利用车载永磁体和永磁轨道间的磁斥力实现悬浮,理解并掌握永磁体磁力与其空间位姿参数的关系对磁浮车辆走行部及轨道结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参考兴国县永磁磁浮交通系统,建立车载永磁体和永磁轨道的三维磁场有限元模型;... 永磁磁浮交通系统利用车载永磁体和永磁轨道间的磁斥力实现悬浮,理解并掌握永磁体磁力与其空间位姿参数的关系对磁浮车辆走行部及轨道结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参考兴国县永磁磁浮交通系统,建立车载永磁体和永磁轨道的三维磁场有限元模型;计算不同悬浮间隙、横向偏移、点头角、侧滚角和摇头角条件下车载永磁体受到的磁力,重点分析车载永磁体悬浮力和横向力随5个位姿参数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程度.结果表明:车载永磁体的磁力主要受悬浮间隙和横向偏移量的影响,受摇头角的影响较大,受点头角和侧滚角的影响很小;在设定的参数变化范围内,悬浮力最小值和最大值与额定悬浮力之比分别约为0.75和1.16,横向力最大值达到额定悬浮力的50.42%;车载永磁体横向力的方向与其横向偏移方向一致,摇头力矩与其摇头方向相同,需要为永磁悬浮系统设置导向装置,防止车载永磁体横向晃动和偏航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浮列车 永磁悬浮 HALBACH阵列 磁力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磁浮列车搭接结构悬浮系统仿真分析
12
作者 王志强 龙志强 李晓龙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0-599,共10页
为模拟高速磁浮列车悬浮系统运动过程并分析不同条件下的系统响应,本文围绕悬浮系统建模、控制器设计和仿真分析展开研究.首先,介绍以搭接结构为基本单元的高速磁浮列车悬浮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通过机理分析方法构建理想情况下的... 为模拟高速磁浮列车悬浮系统运动过程并分析不同条件下的系统响应,本文围绕悬浮系统建模、控制器设计和仿真分析展开研究.首先,介绍以搭接结构为基本单元的高速磁浮列车悬浮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通过机理分析方法构建理想情况下的悬浮系统数学模型;然后,对悬浮系统模型进行合理简化,并针对简化模型设计标称控制器;最后,仿真验证了标称控制器的控制效果,并对比分析仿真和实验条件下永磁电磁混合悬浮系统的起浮降落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仿真得到的悬浮间隙、悬浮电流等物理量的变化情况与实际系统的变化趋势吻合,稳态时误差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磁浮列车 悬浮系统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悬浮列车升力翼翼型及结构参数对其气动特性影响
13
作者 杜礼明 李永进 +1 位作者 王岩 李建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58-65,共8页
磁悬浮列车加装串列升力翼可以减轻列车的净重并使其能耗有所降低,但在铁路限界和车顶有其他装置的约束下,串列升力翼的布置受到很大限制。为提升升力翼的气动性能,设计了适用于高速磁悬浮列车的6种常用低速大升力翼的翼型,对其气动性... 磁悬浮列车加装串列升力翼可以减轻列车的净重并使其能耗有所降低,但在铁路限界和车顶有其他装置的约束下,串列升力翼的布置受到很大限制。为提升升力翼的气动性能,设计了适用于高速磁悬浮列车的6种常用低速大升力翼的翼型,对其气动性能进行了数值仿真,探讨了翼型对升力、升力系数、升阻比等性能参数的影响,分析了升力翼展弦比、跟梢比、攻角等结构参数对升力翼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维翼型升阻力随攻角的增大而增大,而升阻比则随攻角的增大而减小;相同工况下翼型NACA BR 63-55-12具有良好的升力和升阻比,攻角为4°时升阻比为18左右,适于用作列车的升力翼翼型;展长取定值时,跟梢比为1、展弦比为3.5的升力翼具有更高升力,当攻角增大到3°时升阻比达到最大值18.8,之后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悬浮列车 升力翼 翼型 气动特性 结构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速磁浮列车双线隧道交会时的气动特性研究
14
作者 焦齐柱 张铭举 +2 位作者 熊小慧 王凯文 陈波 《机车电传动》 2024年第3期61-69,共9页
为探明速度140 km/h的中低速磁浮列车在双线隧道内交会时隧道壁面和车体表面压力变化情况,文章采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车/隧不同参数对隧道壁面和车体表面气动性能的影响,并对比了不同编组长度的列车和不同隧道净空面积对列车车内压力... 为探明速度140 km/h的中低速磁浮列车在双线隧道内交会时隧道壁面和车体表面压力变化情况,文章采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车/隧不同参数对隧道壁面和车体表面气动性能的影响,并对比了不同编组长度的列车和不同隧道净空面积对列车车内压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4车编组的磁浮列车在双线隧道中部交会时,隧道壁面测点的压力变化峰峰值与隧道净空面积的1.379次方成反比,车体表面压力测点的变化峰峰值与隧道净空面积的1.231次方成反比。当隧道净空面积为66.2m^(2)时,在气密性指数为0.5s条件下,8车编组列车在隧道内交会引起车内测点的3s压力变化值相较于4车编组列车增加102.2%,而在气密性指数为8s条件下该比例降低至50.4%。文章的研究结果可为中低速磁浮隧道工程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浮列车 气动特性 双线隧道 空气动力学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不平顺激励对高温超导磁浮列车电机悬挂的影响
15
作者 郑杰 何沛恒 +2 位作者 李强 邓斌 邓自刚 《机车电传动》 2024年第1期101-108,共8页
高温超导磁浮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受到轨道随机不平顺激励的影响,车体和磁浮架的振动会传递至直线电机动子而导致气隙变化,变化后的电磁力反作用于电机悬挂系统,进而影响磁浮架和车体振动。二者的耦合振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高温超导磁浮列... 高温超导磁浮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受到轨道随机不平顺激励的影响,车体和磁浮架的振动会传递至直线电机动子而导致气隙变化,变化后的电磁力反作用于电机悬挂系统,进而影响磁浮架和车体振动。二者的耦合振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高温超导磁浮列车的安全运行。为了减少轨道随机不平顺激励对电机悬挂系统的影响,文章建立了多刚体动力学理论模型,并在周期性激励的作用下,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动力学响应的仿真验证,证明了动力学理论模型的正确性。进一步地,在UM软件中以电机法向力和轨道随机不平顺作为外部激励,对高温超导磁浮列车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研究了电机悬挂系统的垂向刚度对直线电机气隙、车体和悬浮架振动、列车运行平稳性等参数的影响并对该刚度值进行了合理优化。结果表明:增大直线电机悬挂系统的垂向刚度能一定程度提高车体平稳性;同时增大垂向刚度能一定程度上减小气隙的变化和电机的振动,从而降低和悬浮架的耦合作用。研究结果是在特定的结构参数、负载条件下的仿真分析结果,可为高温超导磁浮列车动力学分析提供一定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随机不平顺 法向力 高温超导磁浮列车 直线电机悬挂 U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磁浮列车-轨道梁耦合系统轨道不平顺敏感波长研究
16
作者 韩艳 卜秀孟 +2 位作者 王力东 罗颖 李凯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19,共12页
轨道不平顺是诱发车-桥系统耦合振动的主要激励源之一,探明系统耦合振动不平顺敏感波长,对线路管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首先,建立了高速磁浮列车-轨道梁耦合系统空间模型,其中磁浮列车被模拟为具有537个自由度的多体动力学模型,轨道梁被... 轨道不平顺是诱发车-桥系统耦合振动的主要激励源之一,探明系统耦合振动不平顺敏感波长,对线路管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首先,建立了高速磁浮列车-轨道梁耦合系统空间模型,其中磁浮列车被模拟为具有537个自由度的多体动力学模型,轨道梁被模拟为空间有限元模型,两者之间通过基于比例-微分(proportional-differentiation, PD)控制理论的磁轨关系耦合。其次,以上海高速磁浮为研究背景,选用5车编组列车驶过20跨简支梁桥为计算条件,通过与实测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最后,考虑轨道谐波不平顺激励,探讨了不同方向的轨道不平顺组合、不同轨道不平顺幅值和不同车速对列车和桥梁动力响应敏感波长及列车运行平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磁浮列车-桥系统横向振动和竖向振动耦合性很弱;在设计车速430 km/h下,车体竖向、侧滚和点头加速度敏感波长分别为140~180 m、60~100 m和120~160 m,车体横向和摇头加速度敏感波长大于200 m;当波长为80、105、115、140和160 m时,会分别引发车体侧滚、摇头、横向、点头和竖向方向的共振;车体和主梁的响应幅值与轨道不平顺幅值基本呈线性关系;当轨道不平顺幅值为1 mm时,在计算车速200、250、300、350、390和430 km/h工况下,车体侧滚加速度峰值随车速变化不大,其他4个自由度方向的加速度峰值随着车速的增大而减小,主梁竖向加速度幅值随车速的增大呈线性增大;从车体的横向和竖向Sperling指标可以看出,车体的Sperling指标均小于2.5,磁浮列车的运行平稳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磁浮列车 轨道不平顺 敏感波长 动力响应 平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权融合的常导高速磁浮列车UKF定位算法
17
作者 张昕 翟凌露 +2 位作者 王舰深 张志 吴晨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2-838,共7页
为提高高速磁浮列车测速定位的精确性,本文针对基于长定子齿槽检测的常导高速磁浮列车测速定位方法在列车运行过程中可能因测速定位信号缺失、干扰、测速定位安装误差等原因引起的定位不准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加权融合无迹卡尔曼滤波(UKF... 为提高高速磁浮列车测速定位的精确性,本文针对基于长定子齿槽检测的常导高速磁浮列车测速定位方法在列车运行过程中可能因测速定位信号缺失、干扰、测速定位安装误差等原因引起的定位不准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加权融合无迹卡尔曼滤波(UKF)的常导高速磁浮列车测速定位算法.介绍了高速磁浮列车基于长定子齿槽的测速定位方法,并对多路冗余速度位置信息进行预处理和自适应加权融合处理;给出基于加权融合UKF的常导高速磁浮列车测速定位算法模型;基于磁浮列车测速定位在环测试试验台试验,对改进后的无迹卡尔曼滤波磁浮定位算法与原定位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磁浮列车平均速度误差减小了32.6%,速度极差降低了49.3%,有效消除了信号采集噪声,提高了磁浮列车测速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导高速磁浮列车 测速定位 加权融合 无迹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四极子声源的高速磁浮列车气动噪声数值模拟方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加利 于梦阁 +1 位作者 陈大伟 杨志刚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1,共8页
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四极子声源对列车气动噪声的贡献增大,高速磁浮列车的运行速度达到600 km/h时,有必要考虑四极子声源对高速磁浮列车气动噪声的影响.为此,本文建立考虑四极子声源的高速磁浮列车气动噪声数值模拟方法,对高速磁浮列车... 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四极子声源对列车气动噪声的贡献增大,高速磁浮列车的运行速度达到600 km/h时,有必要考虑四极子声源对高速磁浮列车气动噪声的影响.为此,本文建立考虑四极子声源的高速磁浮列车气动噪声数值模拟方法,对高速磁浮列车流线型尾部、头部区域的积分面进行局部外推,探索流线型尾部、头部区域的四极子声源对高速磁浮列车气动噪声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速磁浮列车的尾涡会穿过下游的积分面,流线型尾部区域不能采用全封闭积分面,否则会产生非常大的伪声;流线型尾部区域的积分面需要较多地向尾涡区延伸,并去除尾涡穿过的区域;高速磁浮列车流线型头部区域四极子声源的贡献很小,流线型头部区域的积分面可以取为流线型头型表面;在600 km/h下,高速磁浮列车四极子声源引起的气动噪声能量占比达到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磁浮列车 气动噪声 四极子声源 尾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中低速磁浮车辆动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雨霏 左飞飞 +2 位作者 张敏 马卫华 王爱彬 《机车电传动》 2024年第1期64-70,共7页
针对一种速度160 km/h新型中低速磁浮悬浮架,文章运用SIMPACK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了车辆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该悬浮架在直线以及曲线工况下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直线运行工况下车辆速度可以达到160 km/h,悬浮间隙、车体振动加速度等... 针对一种速度160 km/h新型中低速磁浮悬浮架,文章运用SIMPACK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了车辆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该悬浮架在直线以及曲线工况下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直线运行工况下车辆速度可以达到160 km/h,悬浮间隙、车体振动加速度等指标均符合要求,但在120 km/h时车辆各项指标有所恶化,为减小车体共振影响,对车体振动加速度进行了频率分析并给出优化建议。在曲线工况下,车辆的导向力、空簧横向位移及滑台位移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研究结果证明新型中低速磁浮车辆的动力学性能符合要求,相关动力学结果可为新型悬浮架后续研究及工程化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速磁浮车辆 悬浮架结构 动力学 车体振动 城市轨道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射频识别的高温超导磁浮列车定位方法
20
作者 王一坚 张辉波 +2 位作者 黄莉娟 梁乐 邓自刚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3-107,共5页
[目的]为解决目前传统列车定位技术不适用于高温超导磁浮列车,以及高温超导磁浮列车现有定位技术具有局限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列车定位监测方法。[方法]介绍了RFID定位技术,提出该定位技术在系统应用中的理论误... [目的]为解决目前传统列车定位技术不适用于高温超导磁浮列车,以及高温超导磁浮列车现有定位技术具有局限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列车定位监测方法。[方法]介绍了RFID定位技术,提出该定位技术在系统应用中的理论误差模型,设计并搭建完成定位软件及硬件系统。为提高系统的定位精度,分析了列车运行速度、读写器响应时间、读写器信标距离等参数对定位误差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高温超导磁浮列车具体运行环境搭建试验平台,验证所提RFID定位方法的可行性。[结果及结论]所设计的基于RFID的高温超导磁浮列车定位方法,能够对环形试验线中运行的磁浮列车进行较高精度的定位,所提RFID系统具有可靠性高、成本低、易于维护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浮列车 高温超导 射频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