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D-OCT测量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厚度对开角型青光眼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8
1
作者 许小兰 郭竞敏 +3 位作者 陆朵朵 李木 张虹 王军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608-613,共6页
目的:评估利用高分辨率相干光断层扫描(Cirrus-HD OCT)测量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GCIPL)厚度参数对早期和中晚期青光眼的诊断意义。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例健康个体,26例早期青光眼患者,29例中晚期青光眼患者。对所有纳入个体均... 目的:评估利用高分辨率相干光断层扫描(Cirrus-HD OCT)测量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GCIPL)厚度参数对早期和中晚期青光眼的诊断意义。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例健康个体,26例早期青光眼患者,29例中晚期青光眼患者。对所有纳入个体均测量黄斑区GCIPL厚度参数,视盘(ONH)区参数以及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参数。最后将所有数据利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分别计算各参数诊断早期和中晚期青光眼的AUC值,以比较和评价各参数的诊断意义。结果:对于早期青光眼组,AUC值最高的为RNFL平均值(0.871)和7∶00位值(0.896),GCIPL各参数也表现出较高的AUC值,其中GCIPL平均值和最小值相应的AUC值分别为0.847和0.812。对于中晚期青光眼组,AUC值最高为盘沿面积(0.992),其次为RNFL平均值(0.991),而GCIPL各参数中平均值与最小值的AUC值分别为0.967和0.983。对于早期青光眼诊断,灵敏度最高的指标为RNFL平均值(76.9%),而特异度最高的指标为GCIPL平均值(93.5%)。结论:GCIPL作为诊断青光眼的新指标在诊断早期和中晚期青光眼时,具有与RNFL相似的诊断意义。对于早期青光眼,诊断时应重点观察RNFL平均值,而在筛查时应重点观察GCIPL的平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厚度 高分辨率相干光断层扫描 青光眼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视程度与黄斑部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GCIPL)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蔺云霞 夏阳 徐玲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75-1078,共4页
目的分析视网膜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ganglion cell and inner plexiform layer,GCIPL)厚度与不同近视人群眼轴及屈光度的相关性,以期为合并近视青光眼人群GCIPL厚度分析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18~3... 目的分析视网膜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ganglion cell and inner plexiform layer,GCIPL)厚度与不同近视人群眼轴及屈光度的相关性,以期为合并近视青光眼人群GCIPL厚度分析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18~36岁的不同程度近视患者95例(190眼)。记录所有患者性别、年龄、眼轴、医学验光屈光度(等效球镜)、GCIPL的厚度,包括平均、最小、上方、下方、颞上、颞下、鼻上、鼻下共8个参数。根据屈光度分为A组(-0.25^-3.00 D)、B组(-3.25^-6.00 D)、C组(>-6.00 D)。根据眼轴长度分为A1组(22~24 mm)、B1组(>24~26 mm)、C1组(>26 mm),进行所有参数的比较。各组的性别及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各组平均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23.963,P=0.000;F=57.452,P=0.000)。采用SPSS 20.0软件单因素方差分析3组间GCLIP厚度参数的差异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不同屈光度、眼轴长度与GCIPL厚度的相关性。结果眼轴长度和屈光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707,P=0.000)。不同屈光度分组8个厚度参数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231~16.500,均为P<0.05)。不同眼轴长度分组8个厚度参数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234~19.999,均为P<0.05)。GCIPL厚度与屈光度均呈负相关(r=-0.419^-0.153,均为P<0.05),与眼轴长度均呈负相关(r=-0.407^-0.241,均为P<0.05),随着屈光度增大及眼轴增长,GCLIP厚度逐渐变薄。结论近视人群随着屈光度和眼轴的增长,GCLIP厚度也逐渐变薄。采用GCLIP厚度评估合并近视青光眼人群时要考虑眼轴长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部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 眼轴长度 Cirrus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相关眼病导致的压迫性视神经病变患者cpRNFL及黄斑区GCIPL厚度变化与视力损害和预后视力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许瑾 王婧 +2 位作者 张珂 王丽丽 朱豫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10-313,共4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相关眼病(TAO)导致的压迫性视神经病变(CON)患者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cpRNFL)及黄斑区节细胞-内丛状层(GCIPL)厚度变化与视力损害和预后视力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治疗组门诊和病... 目的分析甲状腺相关眼病(TAO)导致的压迫性视神经病变(CON)患者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cpRNFL)及黄斑区节细胞-内丛状层(GCIPL)厚度变化与视力损害和预后视力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治疗组门诊和病房收治的有完整临床资料的TAO-CON患者94例146眼。根据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情况,将患者分为轻度(>0.3~1.0)、中度(>0.1~0.3)和重度(无光感~0.1)视力损害组。另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病程相近的TAO无CON患者19例28眼为TAO-NCON组;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的49名(49眼)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OCT检测所有受试者cpRNFL、黄斑区GCIPL及内界膜-视网膜色素上皮层(ILM-RPE)厚度。随访规范治疗的TAO-CON患者,检测预后BCVA(logMAR)。比较各组患者cpRNFL、GCIPL及ILM-RPE厚度差异,分析预后BCVA与cpRNFL、GCIPL厚度的关系。结果轻、中、重度视力损害组以及TAO-NCON组患者的cpRNFL厚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为P<0.05);中、重度视力损害组患者的cpRNFL厚度均高于轻度视力损害组和TAO-NCO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中、重度视力损害组患者的GCIPL厚度均显著低于轻度视力损害组、TAO-NCON组及正常对照组(均为P<0.05);且重度视力损害组患者的GCIPL厚度低于中度视力损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ILM-RPE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视力损害组患者多能恢复较好视力,中、重度视力损害组患者视力恢复至0.5以上者在50%以上。TAO-CON患者预后BCVA(logMAR)与黄斑区GCIPL厚度呈显著负相关(r=-0.928,P=0.008),与cpRNFL厚度无相关性(r=0.095,P=0.571)。结论TAO-CON患者视力损害越重,cpRNFL增厚越多、GCIPL变薄越明显;TAO-CON患者GCIPL厚度与预后视力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眼病 压迫性视神经病变 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 黄斑区节细胞-内丛状层 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黄斑色素密度与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满 王冬梅 +4 位作者 徐斌 庞久彦 寇姣姣 唐会超 李妮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45-1048,共4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黄斑色素密度(macular pigment optical density,MPOD)与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ganglion cell and inner plexiform layer,GCIPL)厚度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0... 目的研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黄斑色素密度(macular pigment optical density,MPOD)与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ganglion cell and inner plexiform layer,GCIPL)厚度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眼科就诊的62例62眼POAG患者为POAG组,103例103眼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单波长眼底光谱反射测量法测量黄斑区MPOD,对MPOD容积、面积、最大值和平均值四个参数进行分析。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测量视网膜黄斑区GCIPL厚度。分别比较两组间MPOD的容积、面积、最大值、平均值以及黄斑区GCIPL厚度之间的差异,使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MPOD各参数与视网膜GCIPL的关系。结果POAG组MPOD最大值、平均值及GCIPL厚度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均为P<0.05),MPOD容积、面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OAG组GCIPL厚度与MPOD的容积、最大值、平均值及年龄均呈负相关(r=-0.374、-0.538、-0.587、-0.470,均为P<0.05);对照组GCIPL厚度与MPOD的容积、最大值、平均值及年龄均呈负相关(r=-0.375、-0.434、-0.510、-0.478,均为P<0.05)。POAG组和对照组GCIPL厚度与MPOD面积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POAG患者MPOD的容积、平均值、最大值和GCIPL厚度均明显低于正常人群;MPOD测量对青光眼诊断及治疗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黄斑色素密度 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OCT评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硅油填充术后黄斑区微结构的改变 被引量:4
5
作者 梁四妥 张歆 +5 位作者 孔垂普 赵华 卢丽丽 刘雅聪 杨艳 赵青亚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81-1384,共4页
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SD-OCT)评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硅油填充术后黄斑区微结构的改变。方法:选取2019-11/2021-07就诊于沧州爱尔眼科医院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的RRD患者27例27眼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30... 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SD-OCT)评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硅油填充术后黄斑区微结构的改变。方法:选取2019-11/2021-07就诊于沧州爱尔眼科医院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的RRD患者27例27眼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30眼纳入对照组。观察患者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使用SD-OCT量化评估术后黄斑区微结构的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wk, 3mo BCVA(LogMAR)(0.61±0.23、0.69±0.34)较术前(1.43±0.77)均改善(均P<0.01)。观察组术后3mo黄斑区立方体体积、立方体平均厚度较术后1wk, 1mo及对照组均降低(均P<0.05)。观察组术后1wk, 1、3mo平均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GCIPL)厚度、GCIPL最小厚度、平均黄斑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mRNFL)厚度、mRNFL最小厚度均无差异,但较对照组均降低(均P<0.01)。术后随访观察组发生视网膜下积液(SRF)9眼,SRF有逐渐吸收的趋势,但其中1眼继发黄斑裂孔;椭圆体带中断3眼,有逐渐修复趋势;黄斑区视网膜下重水残留2眼;黄斑水肿2眼。结论:SD-OCT可以很好地显示RRD硅油填充术后黄斑区微结构及形态改变,对RRD术前及术后随访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SD-OCT)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除 硅油 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 黄斑区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视人群Cirrus HD-OCT青光眼参数的双眼对称性分析
6
作者 夏阳 蔺云霞 徐玲 《临床眼科杂志》 2019年第4期294-297,共4页
目的应用CirrusHD-OCT测量不同近视程度患者双眼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cpRNFL)厚度、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GCIPL)厚度参数,然后进行双眼对称性分析,以观察近视人群的cpRNFL和GCIPL厚度参数双眼对称性改变特点。方法选取2017... 目的应用CirrusHD-OCT测量不同近视程度患者双眼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cpRNFL)厚度、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GCIPL)厚度参数,然后进行双眼对称性分析,以观察近视人群的cpRNFL和GCIPL厚度参数双眼对称性改变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18~35岁的不同程度近视病例共87例(174只眼)。记录所有患者性别、年龄、医学验光屈光度(等效球镜),测量并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双眼眼轴长度;GCIPL的厚度,包括平均、最小、上、下方、颞侧(颞上和颞下的均值)、鼻侧(鼻上和鼻下的均值)及cpRNFL厚度包括平均、上方、下方、颞侧、鼻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各参数双眼差值与眼轴差值、年龄、性别的相关性。结果双眼配对t检验,除眼轴、屈光度、鼻侧和颞侧cpRNFL厚度双眼有统计学差异外,其他参数左右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双眼各参数差值与眼轴差值Pearson相关分析,除下方、鼻侧、颞侧cpRNFL厚度差值与眼轴差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其余参数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双眼各参数差值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无任何相关性(P>0.05)。结论近视人群黄斑区GCIPL厚度仍具有双眼对称性特点,而cpRNFL厚度出现双眼不对称改变,且与眼轴改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光光断层扫描 黄斑部节细胞和内丛状层厚度 盘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双眼对称性 近视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L植入术后黄斑区节细胞-内丛状层及视网膜厚度的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袁幽 朱秋健 +4 位作者 王梦雨 余鹏 梁小锁 肖海祥 马烈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19-1423,共5页
目的:应用OCT观察ICL植入术后黄斑区节细胞-内丛状层及中央区视网膜厚度的改变,明确ICL植入术对于眼后节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最终纳入行ICL植入术患者26例41眼,平均年龄28.19±6.48岁。所有受试者均行眼轴长度(AL)、裸眼视力(... 目的:应用OCT观察ICL植入术后黄斑区节细胞-内丛状层及中央区视网膜厚度的改变,明确ICL植入术对于眼后节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最终纳入行ICL植入术患者26例41眼,平均年龄28.19±6.48岁。所有受试者均行眼轴长度(AL)、裸眼视力(UCVA)、综合验光、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OP)及OCT检查。观察术前及术后的中央区视网膜厚度(CRT)和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GCT),以及UCVA、BCVA和IOP的变化。结果:ICL植入术后UCVA和BCVA较术前均有提高(P<0.05),而眼压无变化。术前,术后1wk,1、3mo CRT分别为273.20±25.48、274.07±27.64、277.85±25.49、275.99±24.68μm,而GCT分别为85.31±5.19、88.95±6.87、87.73±4.23、87.45±4.59μm(均P<0.05),其中CRT在术后1mo较术前有增加(P<0.01),GCT在术后1wk,1、3mo均比术前有增加(P<0.05)。GCT在术后1wk的变化与AL呈正相关(r s=0.529,P=0.001)。结论:ICL植入术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及一定的安全性,但术后也会发生一定的黄斑区改变,需给予一定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L植入术 节细胞-内丛状层 黄斑厚度 O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黄视野联合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检测在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8
作者 林蕾蕾 陈榆 董楠楠 《国际眼科杂志》 2025年第4期544-550,共7页
目的:分析蓝黄视野(B/Y)联合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GCIPL)检测在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23-05/2024-05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之江院区就诊的100例174眼患者作为病例组,健康志愿者20... 目的:分析蓝黄视野(B/Y)联合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GCIPL)检测在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23-05/2024-05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之江院区就诊的100例174眼患者作为病例组,健康志愿者20例40眼为对照组。病例组根据检查情况分为高眼压组、疑似青光眼组和早期青光眼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全面眼科检查、标准白/白视野(W/W)和B/Y检查,并利用SS-OCT扫描视盘和黄斑区,获得相关参数。分析B/Y联合黄斑区GCIPL诊断开角型青光眼的价值。结果:病例组确诊为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为30例52眼、疑似开角型青光眼46例82眼、高眼压24例40眼。早期青光眼组W/W-平均缺损(MD)、B/Y-MD值均小于对照组、高眼压组和疑似青光眼组,W/W-模式标准差(PSD)、B/Y-PSD值均高于对照组、高眼压组和疑似青光眼组(均P<0.05);疑似青光眼组W/W-MD、B/Y-MD值均小于对照组、高眼压组(均P<0.05);高眼压组B/Y-MD值小于对照组(P<0.05)。早期青光眼组黄斑区GCIPL各参数小于对照组、高眼压组和疑似青光眼组(均P<0.05);疑似青光眼组黄斑区GCIPL最小值、颞上方、颞下方均小于对照组、高眼压组(均P<0.05)。早期青光眼组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参数中平均值、上方、下方、颞侧、5∶00位、6∶00位、12∶00位均小于对照组、高眼压组和疑似青光眼组(均P<0.05);疑似青光眼组RNFL参数中平均值、上方均小于对照组、高眼压组。早期青光眼组视神经乳头(ONH)参数中盘沿面积均小于对照组、高眼压组和疑似青光眼组,水平杯盘比、垂直杯盘比均高于对照组、高眼压组和疑似青光眼组;疑似青光眼组盘沿面积均小于对照组、高眼压组,水平杯盘比、垂直杯盘比均高于对照组、高眼压组(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视野参数、黄斑区GCIPL各参数、RNFL参数对早期开角型青光眼、疑似青光眼均具有一定的诊断能力。决策曲线结果显示,阈值在0-1.0时,B/Y联合黄斑区GCIPL参数诊断早期开角型青光眼的净收益率均高于各指标的单独诊断效能。结论:B/Y联合黄斑区GCIPL检测可作为早期青光眼诊断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角型青光眼 蓝黄视野 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 视盘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