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5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ti-arthritis effect of berberine associated with regulating energy metabolism of macrophage through AMPK/HIF-1α pathway
1
作者 YU Yun ZHOU Jing +5 位作者 LU Hua-qiu QI Jia-jia WANG Ying SONG Yi-ning LIU Hao WEI Fang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78-678,共1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berberine(BBR)attenuates arthritis in adjuvant-induced arthritic(AA)rats associated with regulating the energy metabolism and correcting the polarization of macrophages through activation of 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berberine(BBR)attenuates arthritis in adjuvant-induced arthritic(AA)rats associated with regulating the energy metabolism and correcting the polarization of macrophages through activation of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and inhibition of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METHODS AA rats were treated with BBR(40,80,or 160 mg·kg-1)from days 15 to 29 after immunization.The histopathology of ankle joint was examined through hematoxylin-eosin(HE)staining.The concentrations of 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interleukin-6(IL-6),IL-1β,IL-2,IL-17A,interferon-gamma(IFN-γ),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IL-4,IL-10,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ATP,and lactic acid were measured by using ELISA kits.The percentage of M1 and M2 macro⁃phage cells in joint tissues were evaluated by immune-fluorescence.The expressions of p-AMPK and HIF-1αin joint of AA rats wer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immunohistochemistry analysis.The migration of macrophage was detected by Transwell assays.The expression of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Arginase-1(Arg1),p-AMPK,AMPK and HIF-1αwere examined by Western blotting.The labeled macrophages were observed with laser confocal microscopy.RESULTS BBR relieved signs and symptoms of AA rats and reversed pathological changes.BBR treatment group exhibited decreases in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TNF-α,IL-1β,IL-6,IL-2,IL-17A,IFN-γ,and MCP-1)coupled with increases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s(IL-4,IL-10,TGF-β1)in the serum.The number of M1 macrophage was reduced,while the number of M2 macrophage was increased in BBR group joint tissues.Moreover,BBR showed marked up-regu⁃lation the expression of p-AMPK and down-regulation the expression of HIF-1αin joint of AA rats.Next in vitro study,we found BBR up-regulated the expression of p-AMPK,Arg1(M2 marker)and down-regulated the expression of HIF-1α,iNOS(M1 marker)induced by LPS in peritoneal macrophages from normal SD rat.Furthermore,BBR treatment inhibited the migration of macrophages stimulated by LPS.The level of ATP was elevated and lactic acid was reduced in LPSinduced macrophages after treated by BBR.However,Compound C significantly attenuated the effects of BBR on acti⁃vated macrophages.CONCLUSION BBR alleviates inflammation by regulating energy metabolism and correcting the polarization of macrophage through AMPK-HIF-1αpathway.BBR might have great therapeutic value for 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RBERINE adjuvant arthritis macrophage polarization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energy metabol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通过EGFR/HSP27轴影响子宫内膜癌细胞和巨噬细胞的交互作用
2
作者 雷燕 冯春 +3 位作者 邢琦 高悦 廉红梅 杜欣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6-315,共10页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调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热休克蛋白27(heat shock protein 27,HSP27)轴对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细胞和巨噬细胞交互作用的影响...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调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热休克蛋白27(heat shock protein 27,HSP27)轴对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细胞和巨噬细胞交互作用的影响。方法将ishikawa细胞分为:Control组、DDP组、PNS给药组、M2-CM组、M2-CM+DDP组、M2-CM+PNS组、M2-CM+PNS+oe-NC组、M2-CM+PNS+oe-EGFR组、PNS(200 mg·L^(-1))+oe-NC、PNS(200 mg·L^(-1))+oe-EGFR、oe-NC组、oe-EGFR组、oe-EGFR+si-NC组和oe-EGFR+si-HSP27组。MTT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TUNEL检测细胞凋亡,qRT-PCR检测巨噬细胞极化标志物CD86、CD163的mRNA水平,ELISA检测iNOS、IL-12水平。Western-blot检测EGFR和HSP27蛋白表达。构建裸鼠移植瘤模型并用PNS治疗裸鼠,评估PNS在体内的作用。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PNS与DDP明显抑制ishikawa细胞增殖与侵袭,诱导其凋亡。M2-CM处理抑制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促进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诱导ishikawa细胞生长,但该作用被PNS处理逆转。EGFR被证实为PNS的靶点,且相对于M2-CM+PNS+oe-NC组,EGFR过表达促进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水平,诱导ishikawa细胞增殖与侵袭,并抑制细胞凋亡。敲减HSP27能够逆转EGFR过表达对ishikawa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动物实验显示,PNS能够抑制肿瘤生长,减少肿瘤组织中CD163、EGFR和HSP27阳性表达。结论PNS通过调控EGFR/HSP27轴影响巨噬细胞和EC细胞互作用进而参与EC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子宫内膜癌 细胞增殖 热休克蛋白27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里消毒散对高糖诱导损伤M2型巨噬细胞分泌抗炎因子的影响
3
作者 熊武 刘向男 +7 位作者 张熙 李成宇 谭梅鑫 欧阳范馨 邹晓玲 彭赛 雷华娟 蔡诗敏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1-215,共5页
目的:探讨托里消毒散对高糖诱导损伤的M2型巨噬细胞分泌抗炎因子和损伤修复因子的影响。方法:利用佛波酯(PMA)、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3(IL-13)体外诱导人单核细胞THP-1向M2型巨噬细胞分化,通过观察细胞形态、蛋白质免疫印迹... 目的:探讨托里消毒散对高糖诱导损伤的M2型巨噬细胞分泌抗炎因子和损伤修复因子的影响。方法:利用佛波酯(PMA)、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3(IL-13)体外诱导人单核细胞THP-1向M2型巨噬细胞分化,通过观察细胞形态、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测定M2型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精氨酸酶1(Arg-1)、CD206蛋白的表达以鉴定所诱导的细胞。将鉴定成功的M2型巨噬细胞用33 mmol/L葡萄糖干预120 h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模型组,观察组用500μg/mL托里消毒散进行干预,模型组用等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液(PBS)处理;同时设置正常组,用等体积PBS干预。各组干预48 h后收集细胞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0(IL-10)、IL-4、IL-13、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内皮生长因子(VE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小板衍生因子(PDGF)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的吸光度。结果:光镜及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人单核细胞THP-1成功极化得到M2型巨噬细胞。ELISA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IL-10、IL-4、IL-13、VEGF、HGF、IGF-1、TGF-β_(1)、PDGF、FGF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观察组中IL-10、IL-4、IL-13、VEGF、HGF、IGF-1、PDGF、FGF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_(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托里消毒散能够促进高糖诱导损伤的M2型巨噬细胞分泌抗炎因子和损伤修复因子,可用于糖尿病皮肤溃疡创面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里消毒散 M2型巨噬细胞 创面愈合 损伤修复因子 抗炎因子 高糖 补法 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肠源性脓毒症大鼠小肠黏膜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4
作者 杨堃 付茜瑶 +2 位作者 孙永强 杨坤 蒙俊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5-865,共11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保护肠源性脓毒症大鼠肠道功能的影响,并基于E2F转录因子1(E2F1)/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初步探讨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其中50只大鼠以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肠源性脓毒症大鼠模型,其余10只大鼠...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保护肠源性脓毒症大鼠肠道功能的影响,并基于E2F转录因子1(E2F1)/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初步探讨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其中50只大鼠以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肠源性脓毒症大鼠模型,其余10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假手术组大鼠仅分离盲肠远端,不结扎和穿孔。将40只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DEX组、中剂量DEX组和高剂量DEX组,每组10只。低、中和高剂量DEX组大鼠即刻腹腔注射20、40及60μg·kg-1DEX,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给药24 h后检测各组大鼠肠道肌电活动情况,检测各组大鼠盲肠中大肠埃希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菌落数,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小肠组织的病理形态表现,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小肠组织匀浆上清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水平和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AO)及D-乳酸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大鼠小肠组织中巨噬细胞极化标志物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小肠组织中巨噬细胞极化标志物和E2F1、磷酸化NF-κB p65(p-NF-κB p65)及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肠道平滑肌慢波频率和振幅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DEX组大鼠肠道平滑肌慢波振幅升高(P<0.05),中和高剂量DEX组大鼠肠道平滑肌慢波频率及振幅升高(P<0.05);与低剂量DEX组比较,中和高剂量DEX组大鼠肠道平滑肌慢波频率及振幅升高(P<0.05);与中剂量DEX组比较,高剂量DEX组大鼠肠道平滑肌慢波频率和振幅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肠道大肠埃希菌菌落数增加(P<0.05),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菌落数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DEX组大鼠肠道双歧杆菌菌落数增加(P<0.05),中和高剂量DEX组大鼠肠道大肠埃希菌菌落数减少(P<0.05),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菌落数增加(P<0.05);与低剂量DEX组比较,中和高剂量DEX组大鼠肠道大肠埃希菌菌落数减少(P<0.05),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菌落数增加(P<0.05);与中剂量DEX组比较,高剂量DEX组大鼠肠道大肠埃希菌菌落数减少(P<0.05),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菌落数增加(P<0.05)。HE染色,假手术组大鼠小肠黏膜组织结构正常且完好;模型组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坏死,绒毛受损、塌陷、排列紊乱;与模型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DEX组大鼠小肠组织的病理学明显改善。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小肠组织匀浆上清中sIgA水平降低(P<0.05),血清中DAO和D-乳酸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DEX组大鼠血清中DAO水平降低(P<0.05),中和高剂量DEX组大鼠小肠组织匀浆上清中sIgA水平升高(P<0.05),血清中DAO和D-乳酸蛋白水平降低(P<0.05);与低剂量DEX组比较,中和高剂量DEX组大鼠小肠组织匀浆上清中sIgA水平升高(P<0.05),血清中DAO和D-乳酸蛋白水平降低(P<0.05);与中剂量DEX组比较,高剂量DEX组大鼠小肠组织匀浆上清中sIgA水平升高(P<0.05),血清中DAO和D-乳酸蛋白水平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小肠组织中CD8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CD80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CD206、白细胞介素(IL-4)和CD163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DEX组大鼠小肠组织中CD80 m RNA、CD86蛋白和MCP-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IL-4 m RNA、CD163 m RNA、CD206蛋白和CD16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中和高剂量DEX组大鼠小肠组织中CD86、MCP-1和CD80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CD206、IL-4和CD163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低剂量DEX组比较,中和高剂量DEX组大鼠小肠组织中CD86、MCP-1和CD80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CD206、IL-4和CD163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中剂量DEX组比较,高剂量DEX组大鼠小肠组织中CD86、MCP-1和CD80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CD206、IL-4和CD163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小肠组织中E2F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p-NF-κB p65/NF-κB p65比值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DEX组大鼠小肠组织中E2F1蛋白表达水平和p-NF-κB p65/NF-κB p65比值降低(P<0.05);与低剂量DEX组比较,中和高剂量DEX组大鼠小肠组织中E2F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p-NF-κB p65/NF-κB p65比值降低(P<0.05);与中剂量DEX组比较,高剂量DEX组大鼠小肠组织中E2F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p-NF-κB p65/NF-κB p65比值降低(P<0.05)。结论:DEX对肠源性脓毒症大鼠小肠黏膜损伤具有改善作用,并促进小肠组织中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转变,其机制可能与DEX调控E2F1/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E2F转录因子1 核因子ΚB 巨噬细胞极化 肠源性脓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豆多肽的抑菌活性及对趋化因子和炎症因子转录的抑制作用研究
5
作者 辛婷 李娇娇 王钊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2,共8页
探讨菜豆多肽(Phaseolus vulgaris Linn peptide,PVP)的抑菌活性及其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中趋化因子和炎症因子转录的抑制作用。应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菜豆多肽处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24 h,检测了最小抑菌浓... 探讨菜豆多肽(Phaseolus vulgaris Linn peptide,PVP)的抑菌活性及其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中趋化因子和炎症因子转录的抑制作用。应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菜豆多肽处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24 h,检测了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抑菌圈直径。使用CCK-8试剂盒检测了菜豆多肽对RAW264.7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RT-qPCR检测RAW264.7细胞中的趋化因子(趋化因子配体2(CCL2)、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MIP-2)、趋化因子配体5(CCL5))和炎症因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合酶-2(COX-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IL-6)的转录。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NF-κB活化。菜豆多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MIC均为200μg/mL。与0μg/mL组相比,10,50,100,200,300,400,500μg/mL组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呈菜豆多肽剂量依赖性升高(P<0.001)。在1~500μg/m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菜豆多肽对RAW264.7细胞活力无明显抑制或促进作用(P>0.05)。与LPS组相比,LPS+10,50,100,200,300,400,500μg/mL PVP组RAW264.7细胞中CCL2、MIP-2、CCL5、iNOS、COX-2、TNF-α、IL-1β和IL-6 mRNA相对水平以及NF-κB p65相对磷酸化水平均呈菜豆多肽剂量依赖性降低(P<0.05)。本研究表明菜豆多肽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可有效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趋化因子和炎症因子的转录。提示菜豆多肽可能是一种具有良好抑菌和抗炎活性的化妆品添加剂,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多肽 抑菌 趋化因子 炎症因子 脂多糖 巨噬细胞 RAW264.7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活化相关因子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方姣 陈闻锦 +8 位作者 郑文凯 勾梦壮 刘永利 陈松 李娜 黄隽超 李艳丽 潘淑娟 谭云龙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活化相关因子与精神分裂症(SCZ)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的门诊或住院SCZ患者(n=166)和正常对照(n=71)为对象。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精神病理症状,用酶联...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活化相关因子与精神分裂症(SCZ)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的门诊或住院SCZ患者(n=166)和正常对照(n=71)为对象。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精神病理症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实验(ELISA)测定α-NaGalases、MAF和IL-18浓度。分析生物学指标和临床症状的相关性并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SCZ组α-NaGalases (P<0.001)和MAF(P<0.01)浓度低于正常对照组。SCZ组中,IL-18与α-NaGalases浓度(r=-0.24,P<0.01)负相关;α-NaGalases与MAF浓度(r=0.67,P<0.001),PANSS阳性症状量表总分与IL-18 (r=0.21,P <0.05)、MAF浓度(r=0.22,P <0.01)正相关。α-NaGalases和MAF的中介效应有统计学意义,相对中介效应占比25.47%。结论:IL-18水平升高可能提示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的发生,α-NaGalases和MAF可能会负性调节IL-18对SCZ的炎性损伤作用,从而代偿性缓解阳性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白细胞介素-18 α-N-乙酰半乳糖胺酶 巨噬细胞活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骨髓源性巨噬细胞诱导及冻存方法的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魏琼 赵梦竹 +2 位作者 程序 刘梦华 张冬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1-618,共8页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源性巨噬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BMDMs)诱导及冻存的适宜方法。方法:将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于不同温度、接种密度、血清浓度培养条件下培养,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源性巨噬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BMDMs)诱导及冻存的适宜方法。方法:将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于不同温度、接种密度、血清浓度培养条件下培养,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M-CSF)浓度;提取小鼠骨髓细胞,细胞差速贴壁法将骨髓细胞预培养4 h,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原驻留巨噬细胞比例;使用L929细胞上清或重组M-CSF诱导细胞7 d,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诱导后细胞F4/80及CD11b双阳性占比;中性红法及ELISA法检测C57BL/6N和C57BL/6J两种亚型来源BMDMs吞噬能力和炎症反应水平;将提取的骨髓细胞即刻冻存后复苏再诱导,或将已成功诱导的BMDMs冻存后复苏,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中性红法检测吞噬能力。结果:33℃、10%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培养7 d条件下的L929细胞上清中富集高浓度M-CSF;骨髓细胞经预培养4 h,贴壁细胞中F4/80+占比显著高于悬浮细胞(P<0.01);经L929上清或重组M-CSF诱导7 d后细胞F4/80+CD11b+占比无显著差异(P>0.05);与C57BL/6J亚型来源BMDMs相比,C57BL/6N亚型来源BMDMs具有更强的吞噬能力(P<0.01),释放较低水平TNF-α(P<0.01)和IL-6(P<0.05),以及较高水平IL-1β(P<0.05);相较于将已成功诱导的BMDMs冻存后复苏,骨髓细胞提取后即刻冻存、复苏再诱导的BMDMs具有更好的巨噬细胞形态,更高的细胞活力(P<0.01)和更强的吞噬能力(P<0.01)。结论:通过33℃、10%FBS培养7 d的L929细胞上清富含更高浓度M-CSF,可成功诱导骨髓细胞分化为小鼠骨髓源性巨噬细胞,细胞差速贴壁法预培养可去除原骨髓驻留巨噬细胞,C57BL/6N和C57BL/6J两种亚型来源BMDMs吞噬能力和炎症反应水平不同,将提取的骨髓细胞即刻冻存后复苏再诱导是较好的BMDMs冻存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骨髓源性巨噬细胞 原代细胞 成纤维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MT1及其抑制剂在小鼠角膜新生血管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
8
作者 高月兰 邓谦 +4 位作者 毛介文 张瑞 石晓硕 万珊珊 杨燕宁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88-703,共16页
目的探讨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PRMT1)及其抑制剂在碱烧伤诱导的角膜新生血管(CNV)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SPF级C57BL/6小鼠7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正常组、造模后1 d组、造模后4 d组和造模后7 d组,构建碱烧伤诱导的CN... 目的探讨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PRMT1)及其抑制剂在碱烧伤诱导的角膜新生血管(CNV)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SPF级C57BL/6小鼠7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正常组、造模后1 d组、造模后4 d组和造模后7 d组,构建碱烧伤诱导的CNV模型,以确定最佳时间点。另取90只小鼠随机分为碱烧伤组、二甲基亚砜(DMSO)组、PRMT1抑制剂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抑制剂组和PRMT1抑制剂+FGF2组,评估PRMT1在CNV中的作用。选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和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构建缺氧/复氧(H/R)诱导的细胞模型,分为对照组、H/R组、H/R+DMSO组、H/R+si-NC组、H/R+si-PRMT1组、H/R+si-FGF2组、H/R+PRMT1抑制剂组和H/R+PRMT1抑制剂+FGF2组。采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测各组角膜混浊度和CNV程度;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各组角膜形态及炎性细胞数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PRMT1阳性细胞数目;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PRMT1、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F4/80、CD20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阳性细胞数目;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巨噬细胞标志物F4/80、iNOS、CD20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精氨酸酶1(Arg-1)等相关分子的表达变化;采用CCK8法、细胞划痕法、细胞Transwell迁移实验、细胞管形成实验比较各组细胞增殖、迁移和管形成能力。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造模后7 d组小鼠角膜混浊度评分和CNV面积增加,VEGF表达上调,炎性细胞数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碱烧伤组PRMT1阳性细胞计数为(39.67±3.51)个/视野,明显高于正常组的(3.33±0.58)个/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68,P<0.01)。碱烧伤组PRMT1和FGF2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碱烧伤组相比,PRMT1抑制剂组角膜混浊度评分降低,CNV面积减小,角膜炎性细胞计数减少,PRMT1、FGF2、VEGF、Arg-1、IL-10蛋白及CD206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R组各时间点细胞活力值、细胞迁移距离、细胞迁移数量、管形成数量较对照组增加,H/R+si-PRMT1组和H/R+PRMT1抑制剂组较H/R组减少,H/R+PRMT1抑制剂+FGF2组较H/R+PRMT1抑制剂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H/R组相比,H/R+PRMT1抑制剂组FGF2、VEGFA、p-PI3K、p-Akt相对表达量下调,H/R+PRMT1抑制剂+FGF2组FGF2、VEGFA、p-PI3K、p-Akt相对表达量较H/R+PRMT1抑制剂组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R组、H/R+DMSO组、H/R+PRMT1抑制剂组和H/R+PRMT1抑制剂+FGF2组CD206阳性细胞比均高于对照组,H/R组、H/R+DMSO组、H/R+PRMT1抑制剂+FGF2组CD206阳性细胞比均高于H/R+PRMT1抑制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碱烧伤组相比,FGF2抑制剂组、PRMT1抑制剂组和PRMT1抑制剂+FGF2组角膜混浊度评分,CNV面积,VEGFA、CD206和F4/80阳性细胞计数均降低,PRMT1抑制剂组各指标均低于FGF2抑制剂组和PRMT1抑制剂+FGF2组,PRMT1抑制剂+FGF2组各指标均高于FGF2抑制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碱烧伤组相比,PRMT1抑制剂组FGF2、p-PI3K、p-Akt、CD31、VEGFA和Arg-1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RMT1抑制剂+FGF2组各蛋白相对表达量较PRMT1抑制剂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RMT1可能通过FGF2/PI3K/Akt通路调控巨噬细胞激活和抗炎型极化,进而促进CNV发生和发展,靶向抑制PRMT1可能是一种有效治疗CNV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新生血管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炎症 巨噬细胞 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2-TAMs源性TGF-β1抑制CD8^(+)T细胞免疫功能并促进食管癌进展
9
作者 陈素芳 任祎琳 +7 位作者 杨凯歌 井玉莹 陈凯 段余钡 罗成华 王良海 杨兰 胡建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51-860,共10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肿瘤微环境中M2样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2-like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M2-TAMs)介导CD8^(+)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多重荧光免疫组化分析食管癌组织免疫细胞分布情况;建立体外共培养体系,流式细胞术及活死细胞... 目的:探讨食管癌肿瘤微环境中M2样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2-like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M2-TAMs)介导CD8^(+)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多重荧光免疫组化分析食管癌组织免疫细胞分布情况;建立体外共培养体系,流式细胞术及活死细胞染色检测M2-TAMs对CD8^(+)T细胞功能的影响;GEPIA数据库分析PDCD1表达在食管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以及编码基因的表达相关性;免疫组化检测食管癌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法检测加入TGF-β1抑制剂后CD8^(+)T细胞的PD-1、IFN-γ和TNF-α的表达。结果:与早期(I期)食管癌患者相比,中晚期(II~IV期)患者肿瘤组织中CD4^(+)T细胞、CD8^(+)T细胞、Tregs及M2-TAMs浸润数量存在动态变化且相互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M2-TAMs与Tregs的分布与患者不良预后正相关(P<0.05);CD8^(+)T细胞分布与患者不良预后负相关(P<0.05);而CD4^(+)T细胞分布与患者临床预后无显著相关性(P>0.05)。CD8^(+)T细胞与M2-TAMs共培养后CD107a、颗粒酶B、IFN-γ和TNF-α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均P<0.01);且M2-TAMs处理后CD8^(+)T细胞与食管癌细胞共培养后,食管癌细胞凋亡减少。PDCD1的高表达与患者的预后不良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CD8A与PDCD1、TGF-β1与CD274基因表达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TGF-β1与CD163+细胞的免疫浸润及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M2-TAMs与CD8^(+)T细胞共培养体系中加入TGF-β1抑制剂后,CD8^(+)T细胞的PD-1表达显著下调,IFN-γ和TNF-α分泌显著增多(P<0.01)。结论:食管癌肿瘤微环境中M2-TAMs源性TGF-β1抑制CD8^(+)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肿瘤微环境 M2样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CD8^(+)T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9缺乏对小鼠烟曲霉角膜炎的影响
10
作者 吴赛男 齐晓暄 +3 位作者 杨雅淳 熊丹瑜 林步云 张青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6-454,共9页
目的研究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9(Card9)在烟曲霉性角膜炎中的作用,以及Card9缺乏对巨噬细胞抵御真菌感染的影响。方法(1)选择6~8周的C57BL/7小鼠,分别用Card9 siRNA和Blank siRNA进行预处理,通过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各组Card9的表... 目的研究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9(Card9)在烟曲霉性角膜炎中的作用,以及Card9缺乏对巨噬细胞抵御真菌感染的影响。方法(1)选择6~8周的C57BL/7小鼠,分别用Card9 siRNA和Blank siRNA进行预处理,通过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各组Card9的表达;siRNA预处理72 h后刮去角膜上皮,注射烟曲霉孢子悬液,在感染后第1、3、5、7天记录角膜评分,通过RT-PCR、免疫组化检测法(IHC)检测各组Card9、核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2)体外培养人角膜上皮细胞(HCECs)、人单核巨噬细胞(THP-1细胞),使用RT-PCR检测两种细胞的Card9基因的表达;使用shRNA载体对THP-1细胞构建稳转细胞系,通过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Card9的表达,诱导成巨噬细胞,烟曲霉刺激后用RT-PCR检测Card9、NF-κB、IL-1β、IL-6、TNF-α的表达。结果小鼠烟曲霉性角膜炎中Card9表达增加,主要分布在免疫细胞的细胞质中;使用Card9 siRNA处理后的小鼠角膜中Card9表达明显减少;在抑制Card9基因的表达后,IL-1β、IL-6、TNF-α、NF-κB的表达明显减少,其中以IL-1β的变化最为显著。体外实验中,HCECs中几乎不表达Card9,而THP-1细胞中大量表达;诱导后的巨噬细胞在烟曲霉刺激下,Card9、NF-κB、IL-1β、IL-6、TNF-α均显著上调,抑制Card9表达后,刺激后的表达明显减少,以IL-1β的变化最为显著。结论Card9参与烟曲霉性角膜炎的炎症发展及愈合过程,Card9缺乏可引起巨噬细胞功能受损,并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其中IL-1β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d9 烟曲霉菌 巨噬细胞 炎症因子 角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451a参与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发病机制的初步研究
11
作者 赵玲娟 刘浩然 +1 位作者 聂文娟 王伟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3-628,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miRNA-451a参与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的发病机制。方法:(1)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北京胸科医院并接受治疗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56例、血行播散性肺结核(hematogenous disseminated pulmonary ... 目的:初步探讨miRNA-451a参与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的发病机制。方法:(1)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北京胸科医院并接受治疗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56例、血行播散性肺结核(hematogenous disseminated pulmonary tuberculosis,HDPTB)患者24例作为病例组;健康对照组17名均来自本院体检合格者。收集所有研究对象静脉血样本,以及社会人口学信息和临床信息。应用qRT-PCR技术分析外周血中miRNA-451a及其靶基因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的表达水平。(2)培养并分化人急性单核白血病细胞(THP-1),应用细胞转染技术构建miRNA-451a过表达细胞模型,使用MTB标准株H37Rv进行细胞感染,通过qRT-PCR验证基因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验证MIF蛋白表达水平。通过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s,CFU)计数检测巨噬细胞对MTB的清除能力。结果:(1)继发性肺结核组、HDPTB组和健康对照组中miRNA-451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4.177(5.150,46.066)、81.742(29.003,117.388)、77.762(54.422,134.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9.040,P<0.001);MIF在三组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06(0.168,0.795)、0.189(0.073,0.443)、0.025(0.012,0.0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35.967,P<0.001)。(2)在miRNA-451a过表达的THP-1细胞模型中MIF相对表达水平(0.442±0.019)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1.477±0.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84,P<0.001);在H37Rv感染细胞24 h后,miRNA-451a过表达巨噬细胞组的总细胞内细菌存活率(42.55%,40/94)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7.24%,21/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247,P<0.001)。结论:miRNA-451a通过调节MIF的表达水平进而影响巨噬细胞内结核分枝杆菌的存活情况,参与到HDPTB的发病机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微RNAS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车轴草异黄酮抗猪圆环病毒2型诱导猪肺泡巨噬细胞炎症的作用机制
12
作者 韦兴克 徐一丹 +6 位作者 魏岩 潘诗琴 欧德渊 曾诚 彭羽 宋旭琴 杨剑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00-910,共11页
[目的]阐明红车轴草异黄酮抗猪圆环病毒2型(PCV2)诱导猪肺泡巨噬细胞(3D4/2)炎症的作用机制,为将红车轴草异黄酮开发成兽用抗炎药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PCV2感染诱导建立3D4/2细胞炎症模型,再以不同浓度(0.25、0.50和1.00 mg/mL)的... [目的]阐明红车轴草异黄酮抗猪圆环病毒2型(PCV2)诱导猪肺泡巨噬细胞(3D4/2)炎症的作用机制,为将红车轴草异黄酮开发成兽用抗炎药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PCV2感染诱导建立3D4/2细胞炎症模型,再以不同浓度(0.25、0.50和1.00 mg/mL)的红车轴草异黄酮溶液及地塞米松(DXMS)分别处理3D4/2细胞,通过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等细胞炎症因子的分泌及其基因表达水平,同时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NF-κB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65、IκB-α和p38)的表达与磷酸化情况。[结果]经PCV2诱导后,3D4/2细胞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和IL-10的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下同),对应的基因相对表达量也极显著升高;IκB-α蛋白降解水平、p38蛋白表达及p65蛋白的磷酸化与表达水平均极显著提升。以0.25、0.50和1.00 mg/mL红车轴草异黄酮处理PCV2诱导3D4/2细胞,其生长状况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与PCV2诱导3D4/2细胞相比,促炎因子IL-1β、IL-6和TNF-α含量及其基因相对表达量呈明显下降趋势,而抗炎因子IL-10含量及其基因相对表达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均呈剂量依赖性,以1.00 mg/mL红车轴草异黄酮的效果最佳;此外,不同浓度的红车轴草异黄酮均能极显著抑制p65蛋白磷酸化及IκB-α蛋白降解,同时极显著降低p65和p38蛋白的表达,且其变化趋势基本上呈剂量依赖性,即通过干扰NF-κB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而发挥抗炎作用。[结论]红车轴草异黄酮对PCV2诱导3D4/2细胞具有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释放,促进抗炎细胞因子IL-10分泌,以及控制NF-κB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车轴草异黄酮 猪肺泡巨噬细胞(3D4/2) 猪圆环病毒2型(PCV2) 炎症因子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BP2通过诱导巨噬细胞极化及上皮细胞转化促进硅肺进展的机制研究
13
作者 陈茂茜 吴静 +5 位作者 李宣 周家伟 刘亚锋 郭健强 成安琪 胡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11-619,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鸟苷酸结合蛋白2(GBP2)在硅肺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情况、表型变化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检测硅肺组织中GBP2的表达和定位。构建体外细胞模型,运用Western blot、实时定量PCR等方法探究二氧化...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鸟苷酸结合蛋白2(GBP2)在硅肺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情况、表型变化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检测硅肺组织中GBP2的表达和定位。构建体外细胞模型,运用Western blot、实时定量PCR等方法探究二氧化硅(CS)刺激后GBP2在不同细胞系中的功能。通过Western blot法明确GBP2在不同细胞系中的作用机制。结果GBP2在硅肺患者的肺组织中高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发现GBP2定位于巨噬细胞和上皮细胞中。体外细胞实验表明CS刺激THP-1细胞通过GBP2激活c-Jun通路,促进炎症因子分泌并促使巨噬细胞M2型极化的发生,在上皮细胞中GBP2通过上调Krüppel样转录因子8(KLF8),促进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发生。结论GBP2不但在巨噬细胞中激活c-Jun促进炎症因子产生以及发生巨噬细胞M2型极化,而且在上皮细胞中激活转录因子KLF8发生EMT,共同促进硅肺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硅肺 鸟苷酸结合蛋白2(GBP2) C-JUN Krüppel样转录因子8(KLF8) 上皮-间充质转化(EM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纳米抗体的筛选与初步评价
14
作者 刘娇 陈蕾 +5 位作者 秦慧 康庆琳 李格格 杨志新 杜鹏 周春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91-599,共9页
目的筛选对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具有中和活性的重链抗体重链可变区(VHH),即纳米抗体。方法采用皮下单次注射人源GM-CSF 0.5 mg的方法免疫骆驼,免疫5次后采集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抽提总mRNA,逆转录后PCR扩增获得VHH基因... 目的筛选对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具有中和活性的重链抗体重链可变区(VHH),即纳米抗体。方法采用皮下单次注射人源GM-CSF 0.5 mg的方法免疫骆驼,免疫5次后采集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抽提总mRNA,逆转录后PCR扩增获得VHH基因;将VHH克隆到pADSCFV-S噬菌体载体,电转化TG1感受态细胞,构建VHH免疫库;固相包被重组人源GM-CSF对免疫库进行筛选,将获得的特异性结合人源GM-CSF的VHH基因通过酶切连接克隆到pABG真核表达载体,通过人胚肾上皮细胞293F细胞表达制备VHH-Fc样品。采用ELISA检测候选VHH-Fc分子与GM-CSF的响应曲线探究其结合活性,检测候选VHH-Fc与不同抗原的结合显色值初步确定其特异性;采用生物膜干涉(BLI)技术测定候选VHH-Fc与GM-CSF结合的亲和力;采用细胞增殖实验检测候选VHH-Fc对GM-CSF的抑制率曲线,确定其中和活性;采用蛋白质稳定性分析系统Uncle检测其热稳定性;小鼠尾静脉注射VHH-Fc 100μg,ELISA定量检测血清VHH-Fc浓度考察其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曲线。结果免疫5次后骆驼血清抗人GM-CSF抗体滴度高于1∶800000,构建的VHH库库容量约为5.55×10^(7)。筛选获得5个特异性结合人源GM-CSF的VHH-Fc候选分子,其中22N10可有效中和GM-CSF的促细胞增殖活性半数抑制浓度为17.23 nmol·L^(-1),与人源GM-CSF相互作用的亲和力为1.97×10-8 mol·L^(-1),可阻断GM-CSF与其受体GM-CSFRα的结合,热稳定性良好(溶解温度Tm1=59.2℃),小鼠体内半衰期为87.2 h,体内稳定性良好。结论获得靶向人源GM-CSF的候选VHH新分子22N10,在小鼠体内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纳米抗体 噬菌体展示 中和活性 真核表达 特异性 集落刺激因子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细胞联合转录组测序分析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小梁网组织细胞通信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雅婷 赵春峰 +2 位作者 王文晶 蒋晓迪 姜雅琴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5,共7页
目的探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房角细胞类型和细胞通信模式变化。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中下载单细胞数据集GSE231749(包含POAG的食蟹猴房角组织样本3例和健康食蟹猴房角组织样本3例,数据更新时间为2023年),分别设为POAG组... 目的探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房角细胞类型和细胞通信模式变化。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中下载单细胞数据集GSE231749(包含POAG的食蟹猴房角组织样本3例和健康食蟹猴房角组织样本3例,数据更新时间为2023年),分别设为POAG组与健康对照组。采用R包“Seurat”对数据进行降维、聚类、分群和可视化,并通过R包“CellChat”进行了细胞通信分析,确认POAG组和健康对照组细胞通信模式的差异。同时,联合GEO数据库中转录组测序(RNA-seq)数据集GSE27276(包含POAG的人类房角组织样本17例和健康人房角组织样本19例,数据更新时间为2023年)的差异基因分析,确定具体的细胞通信信号变化。结果健康对照组与POAG组细胞类型无明显差异,均可分为小梁网细胞、巨噬细胞、黑素细胞、周细胞、施莱姆氏管细胞、有髓施万细胞、无髓施万细胞、平滑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POAG组与健康对照组细胞间通信强度具有显著差异,其中,POAG组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CD74、CX3C趋化因子配体1(CX3CL1)-CX3C趋化因子受体1(CX3CR1)、HBB等通信概率显著上调,分泌型磷蛋白1(SPP1)-(ITGA8+ITGB1)、SPP1-(ITGA4+ITGB1)、IGF2-IGF2R、CCL8-CCR1、CCL8/26/24/2-ACKR2等信号明显下调;RNA-seq分析证实,POAG组HBB、HBD、HBA、CD74等基因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小梁网组织中通过MIF/CD74信号上调、SPP1-(ITGA8+ITGB1)、SPP1-(ITGA4+ITGB1)信号下调共同参与纤维化过程,这可能是POAG潜在的致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角型青光眼 RNA测序 单细胞分析 细胞间通信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分泌型磷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2巨噬细胞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和顺铂耐药的促进作用
16
作者 王星翔 赵颖 +3 位作者 任俏同 王鹤霏 蒲刚 历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2-652,共11页
目的:探讨M2巨噬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上皮-间质转化(EMT)和顺铂(DDP耐药中的作用,阐明核因子κB (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选取人单核细胞白血病THP-1细胞,通过佛波酯(PMA)诱导分化为M0巨噬细胞,白细胞介素(IL)-4和IL-1... 目的:探讨M2巨噬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上皮-间质转化(EMT)和顺铂(DDP耐药中的作用,阐明核因子κB (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选取人单核细胞白血病THP-1细胞,通过佛波酯(PMA)诱导分化为M0巨噬细胞,白细胞介素(IL)-4和IL-13联合诱导M0巨噬细胞分化为M2巨噬细胞。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M0和M2巨噬细胞中CD163、CD86及精氨酸酶1 (Arg-1)蛋白表达情况。选取人NSCLC细胞A549,采用Transwell小室分别与M0和M2巨噬细胞非接触式共培养,细胞分为A549+M0组(A549细胞与M0巨噬细胞共培养)、A549+M2组(A549细胞与M2巨噬细胞共培养)和A549+M2+BAY11-7082组(A549细胞与M2巨噬细胞共培养后加入10 mmol·L^(-1)NF-κB抑制剂BAY11-7082)。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A549细胞划痕愈合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A549细胞中侵袭细胞数,细胞计数试剂盒8 (CCK-8)法检测共培养体系中DDP处理的各组A549细胞生长抑制率和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A549细胞中波形蛋白(Vimentin)、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转录因子Snail、磷酸化P65 (p-P65)、P糖蛋白(P-gp)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PD-L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Western blotting法,与M0组比较,M2组巨噬细胞中CD163和Arg-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CD86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免疫荧光法,与M0组比较,M2组巨噬细胞中CD163蛋白表达增强,CD86蛋白表达减弱。细胞划痕实验,培养24和48 h时,与A549+M0组比较,A549+M2组A549细胞划痕愈合率均明显升高(P<0.05);3组共培养体系中,与A549+M0组比较,A549+M2组A549细胞划痕愈合率明显升高(P<0.05);与A549+M2组比较,A549+M2+BAY11-7082组A549细胞中划痕愈合率明显降低(P<0.05)。Transwell小室实验,与A549+M0组比较,A549+M2组A549细胞中侵袭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与A549+M2组比较,A549+M2+BAY11-7082组A549细胞中侵袭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3组共培养体系中,与A549+M0组比较,A549+M2组A549细胞中侵袭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CCK-8法,2.50、5.00、10.00、20.00和40.00 mg·L^(-1)DDP处理后,与A549+M0组比较,A549+M2组A549细胞生长抑制率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IC50值均明显升高(P<0.01);3组共培养体系中,与A549+M0组比较,A549+M2组A549细胞生长抑制率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 IC50值均明显升高(P<0.01);与A549+M2组比较,A549+M2+BAY11-7082组A549细胞生长抑制率明显升高(P<0.05), IC50值均明显降低(P<0.05)。Western blotting法,与A549+M0组比较,A549+M2组A549细胞中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N-cadherin、Vimentin和Snail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3组共培养体系中,与A549+M0组比较,A549+M2组A549细胞中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N-cadherin、Snail、Vimentin和p-P65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A549+M2组比较,A549+M2+BAY11-7082组A549细胞中,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Vimentin、N-cadherin和p-P65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A549+M0组比较,A549+M2组A549细胞中P-gp和PD-L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3组共培养体系中,与A549+M0组比较,A549+M2组A549细胞中P-gp和PD-L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A549+M2组比较,A549+M2+BAY11-7082组A549细胞中P-gp和PD-L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M2巨噬细胞可调控NSCLC细胞EMT促进肿瘤侵袭转移,调控P-gp和PD-L1蛋白表达促进DDP耐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非小细胞肺癌 核因子ΚB 上皮-间质转化 顺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地碱蓬多糖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缓解高脂饮食诱导非酒精脂肪肝小鼠肝损伤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秦思思 秦昌宇 +9 位作者 王永恒 宁嘉文 董子玉 吴磊 马小龙 曹福源 吴乃君 张溪桐 侯丽颖 李爽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348-358,共11页
目的:研究盐地碱蓬多糖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对高脂饮食诱导非酒精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小鼠肝损伤的缓解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对照组(Control)、高脂饮食组(High Fat Diet,... 目的:研究盐地碱蓬多糖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对高脂饮食诱导非酒精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小鼠肝损伤的缓解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对照组(Control)、高脂饮食组(High Fat Diet,HFD)、高脂饮食+低、中、高剂量(100、200、400 mg/kg盐地碱蓬多糖干预组(HFD+LSS组、HFD+MSS组和HFD+HSS组)和高脂饮食+阿托伐他汀干预组(HFD+Ato组)。除对照组饲喂小鼠正常维持饲料,其他组均喂食脂肪供能比为60%的高脂纯化饲料。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剂量为1 mg/kg,干预组均每日灌胃给药,连续干预12周。每周称量小鼠体重,12周后检测小鼠脏器指数、外周血及肝脏生化指标和组织病理学变化,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qRT-PCR)方法检测肝脏巨噬细胞极化相关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ELISA及qRT-PCR方法检测炎症相关因子及其mRNA表达水平。结果:12周实验结束后,与HFD组相比,盐地碱蓬多糖低、中、高干预组小鼠体重及肝脏指数均极显著降低(P<0.01),其他脏器指数也出现不同程度降低。血清和肝脏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此外,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肝脏脂肪蓄积减少,肝细胞脂肪变性减轻。盐地碱蓬多糖干预组小鼠肝脏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分化群86(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86,CD86)的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分化群206(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206,CD206)和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的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同时,q RT-PCR检测的巨噬细胞极化标志物转录组水平与WB检测的蛋白表达水平趋势一致。盐地碱蓬多糖干预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升高(P<0.01)。肝脏中TNF-α、IL-1β、IL-6的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IL-10的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结论:盐地碱蓬多糖能够降低高脂饮食诱导的肝脏脂肪蓄积及损伤,缓解NAFLD的发生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盐地碱蓬多糖调节巨噬细胞极化从而降低炎症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地碱蓬多糖 非酒精性脂肪肝 巨噬细胞极化 高脂饮食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痰祛瘀法在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获益分析
18
作者 潘晔 杜鸿瑶 +3 位作者 范智媛 韩佳 鲁瑛 鲁静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5-119,共5页
目的 评价化痰祛瘀法用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4月唐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2例,分为A组与B组,各51例,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所有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A组于此基础上参照《... 目的 评价化痰祛瘀法用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4月唐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2例,分为A组与B组,各51例,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所有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A组于此基础上参照《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西医标准治疗》制定西医治疗方案,B组则在A组治疗方案上加用化痰祛瘀方,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中医症状积分,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时间,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分,血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WF)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结果 治疗8周后,B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8周后,两组各项中医症状积分、心绞痛发作次数、血清GMP-140、M-CSF、WF及LVEDD、LVESD水平降低,且B组更低;心绞痛发作时间缩短,且B组更短;LVEF、CI水平及SAQ得分升高,且B组更高(P<0.05)。结论 化痰祛瘀法用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可进一步提高疗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心脏功能,并降低血管内皮损伤程度,抑制血小板活化,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稳定型心绞痛 化痰祛瘀法 血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Cβ抑制剂通过调节巨噬细胞表型对移植期间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19
作者 李春燕 肖婷 +2 位作者 伍邦翠 陈永 田梅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9,共7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β(PKCβ)抑制剂是否通过调节巨噬细胞表型来缓解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方法RIRI组大鼠血管夹阻断左肾血供60 min,同时切除右肾。Inhibitor+RIRI组予以PKCβ抑制剂在手术前1 d口服,余下处理同RIRI组。Sham组大鼠...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β(PKCβ)抑制剂是否通过调节巨噬细胞表型来缓解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方法RIRI组大鼠血管夹阻断左肾血供60 min,同时切除右肾。Inhibitor+RIRI组予以PKCβ抑制剂在手术前1 d口服,余下处理同RIRI组。Sham组大鼠开腹后再闭腹。术后24 h处死大鼠,采集血液和左侧肾脏样本。分析肾功能、组织形态以及肾小管损伤标志物KIM-1,肾乳头损伤指标RPA-1、巨噬细胞亚型标志物及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PAS染色显示RIRI组大鼠肾切片有明显肾小管损伤,经PKCβ抑制剂干预后Inhibitor+RIRI组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损伤评分降低(P<0.05)。RIRI组Cr、BUN、KIM-1和RPA-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Sham组及Inhibitor+RIRI组(P<0.05)。与RIRI组相比,经PKCβ抑制剂干预后Inhibitor+RIRI组Cr、BUN、KIM-1和RPA-1表达显著减少(P<0.05)。RIRI组大鼠肾组织中iNOS、IL-12及CD197的表达显著高于Sham组及Inhibitor+RIRI组(P<0.05);与RIRI组相比,经PKCβ抑制剂干预后Inhibitor+RIRI组i NOS、IL-12及CD197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经PKCβ抑制剂干预后Inhibitor+RIRI组Dectin-1、ARG-1和CD163的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RIRI组及Sham组(P<0.05)。结论PKCβ抑制剂可减轻缺血再灌注后肾功能不全、肾小管损伤、肾小管和肾乳头损伤标志物的表达。PKCβ抑制剂抑制M1巨噬细胞并促进巨噬细胞向M2极化,减少促炎并增加抗炎因子的表达促进肾脏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蛋白激酶Cβ抑制剂 炎症因子 M1型巨噬细胞 M2型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胆苦苷通过调节肝星状细胞中MIF-SPP1信号通路预防巨噬细胞介导的肝纤维化机制研究
20
作者 王继绪 朱英斌 +1 位作者 陈茂丽 韩永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93-602,共10页
目的探究龙胆苦苷(GPS)通过调节肝星状细胞中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分泌型磷蛋白1(SPP1)信号通路预防巨噬细胞介导的肝纤维化机制。方法将LX-2细胞分为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组、TGF-β联合GPS(25、50、100、150)μmol/mL... 目的探究龙胆苦苷(GPS)通过调节肝星状细胞中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分泌型磷蛋白1(SPP1)信号通路预防巨噬细胞介导的肝纤维化机制。方法将LX-2细胞分为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组、TGF-β联合GPS(25、50、100、150)μmol/mL组,EDU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 TM检测细胞侵袭、Western blot法检测平滑肌激动蛋白(α-SMA)与一型胶原蛋白(COL1A1)蛋白表达。分离M1型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M1-CM)用于处理TGF-β组、TGF-β联合GPS组LX-2细胞,同时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1(Arg1)浓度,细胞增殖与侵袭能力,以及α-SMA与COL1A1蛋白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GPS、肝纤维化与巨噬细胞相关基因的靶点交集,药物亲和反应的靶点稳定性(DARTS)实验和Western blot法验证GPS对MIF的调控作用。进一步将LX-2细胞分为对照组、TGF-β组、TGF-β联合M2-CM组、TGF-β和oe-NC联合M2-CM组、TGF-β和oe-MIF联合M2-CM组,分析细胞上清液iNOS、Arg1浓度及细胞增殖、侵袭、α-SMA与COL1A1蛋白表达变化。将LX-2细胞分为对照组、TGF-β组、TGF-β联合oe-NC组、TGF-β联合oe-MIF组、TGF-β和oe-MIF联合GPS组,Western blot法测定MIF与SPP1蛋白表达。构建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探究GPS对体内肝纤维化的潜在治疗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GF-β组LX-2细胞增殖与侵袭能力增加,α-SMA与COL1A1蛋白表达增强,而GPS干预能够抑制TGF-β条件LX-2细胞增殖与侵袭,并降低α-SMA与COL1A1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TGF-β组细胞上清液中iNOS浓度上调、Arg1浓度下降,并且M1-CM处理在TGF-β干预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iNOS浓度、降低了Arg1浓度,同时促进了细胞增殖与侵袭,上调了α-SMA与COL1A1蛋白表达,而GPS能够逆转M1-CM干预的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MIF为GPS、肝纤维化与巨噬细胞相关基因的靶点交集之一,且GPS能够靶向并抑制其表达。相比于TGF-β组,M2-CM干预后细胞上清液中iNOS浓度下降、Arg1浓度增加,LX-2细胞增殖与侵袭能力降低,α-SMA与COL1A1蛋白表达减弱,然而过表达MIF后,逆转了M2-CM的干预效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TGF-β组MIF与SPP1蛋白表达增强,过表达MIF后MIF与SPP1蛋白表达进一步增强,而GPS干预则抑制了MIF与SPP1蛋白表达。动物实验中,GPS干预治疗能够减轻肝纤维化大鼠肝损伤,并抑制肝组织中MIF与SPP1、α-SMA与COL1A1蛋白表达。结论GPS可能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中MIF-SPP1信号通路预防巨噬细胞介导的肝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龙胆苦苷(GPS) 肝星状细胞 肝纤维化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 分泌型磷蛋白1(SP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