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过程中炎症细胞和GM-CSF表达 被引量:15
1
作者 方勇 程瑞杰 +2 位作者 王莹 徐英华 包士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4-177,共4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创面愈合过程中炎症细胞数量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表达的变化,探讨GM-CSF在糖尿病创面延迟愈合中的作用。方法70只C57BL/6小鼠分为野生小鼠组(对照组,n=35)和糖尿病模型组(DM组,n=35)。腹腔麻醉后在背部中... 目的研究糖尿病创面愈合过程中炎症细胞数量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表达的变化,探讨GM-CSF在糖尿病创面延迟愈合中的作用。方法70只C57BL/6小鼠分为野生小鼠组(对照组,n=35)和糖尿病模型组(DM组,n=35)。腹腔麻醉后在背部中线两侧各制作0.8 cm×0.8 cm创面。创面动态摄像并于相应时间段取标本,观察创面组织愈合情况,同时计算创面愈合率;免疫组化染色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计数创面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ELISA法测定创面GM-CSF表达。结果创面形成后第3天起,DM组小鼠创面愈合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以创面形成后7 d内变化最为明显;DM组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情况,在创面愈合早期显著少于对照组,而在后期则较对照组略为增多;创面形成后第1天,两组小鼠创面GM-CSF表达均明显增高;创面形成后第1天和第3天,对照组小鼠创面GM-CSF表达显著高于DM组。结论炎症细胞浸润延迟可能是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率低的重要原因;而GM-CSF的低表达则可能与创面愈合早期炎症细胞浸润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愈合 糖尿病 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炎症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SF/GM-CSF序贯给药与G-CSF单药防治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冯威健 刘义冰 +3 位作者 刘巍 史健 翟宝娥 杨瑞合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917-920,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低剂量G-CSF/GM-CSF序贯给药与G-CSF单药预防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单盲研究方法,将50例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于化疗后第7~9日皮下注射G-CSF,10~12日皮下注射... 目的:对比研究低剂量G-CSF/GM-CSF序贯给药与G-CSF单药预防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单盲研究方法,将50例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于化疗后第7~9日皮下注射G-CSF,10~12日皮下注射GM-CSF(均为2.5μg/kg);B组化疗后第7~12日皮下注射G-CSF(2.5μg/kg)。结果:G/GM-CSF序贯给药和G-CSF单药均可明显减轻化疗所致WBC和ANC的下降程度,降低化疗延迟率及延迟时间,提高化疗完成率。G/GM-CSF序贯给药还可以提高化疗后的单核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减少血小板成分输血。主要不良反应如发热,注射部位疼痛,骨骼肌肉疼痛等两组相似,且可以耐受。结论:序贯联合应用低剂量G-CSF和GM-CSF可有效防治白细胞、血小板的降低,减少成分输血的次数,提高化疗完成率,是防治化疗所致骨髓抑制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白细胞减少症 药物治疗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联合序贯给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及其基因表达 被引量:10
3
作者 舒邓群 茆达干 +3 位作者 曹少先 吴志敏 陈荣达 杨利国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4-240,共7页
采取三元杂交猪的外周血,提取单核细胞总RNA,采用RT-PCR克隆猪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cDNA(GenBank登录号为DQ108393)。以pcDNA3.1(-)为质粒载体,构建猪GM-CSF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GM-CSF,对克隆片段进行测序,并进行不同物种... 采取三元杂交猪的外周血,提取单核细胞总RNA,采用RT-PCR克隆猪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cDNA(GenBank登录号为DQ108393)。以pcDNA3.1(-)为质粒载体,构建猪GM-CSF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GM-CSF,对克隆片段进行测序,并进行不同物种间同源性的比较。将重组质粒转染COS-7细胞,Western blotting鉴定表达蛋白的特异性。序列分析表明,GM-CSF的cDNA开放阅读框为435 bp,编码144个氨基酸和大部分信号肽,与用作PCR引物设计的参考序列比较,其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7.5%,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5.1%,同绵羊、人、牛、小鼠和犬的GM-CSF序列比较,其核苷酸的同源性分别为86.2%、80.5%、81.7%、69.7%和81.8%,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78.5%、71.3%、70.3%、55.9%和71.5%。Western blotting证实目的基因可以在真核细胞中特异性的表达GM-CSF蛋白。以上结果表明,猪的GM-CSF基因被成功克隆,它存在着种属特异性。这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生物学作用特别是利用GM-CSF增强DNA疫苗的免疫效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GM-CSF凝胶对烧伤后残余创面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邱学文 王甲汉 +1 位作者 杨磊 任加良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17-820,共4页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对烧伤后残余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同体对照的方法,将138处烧伤后残余创面随机分为试验组(n=69)和对照组(n=69)。试验组采用rhGM-CSF凝胶...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对烧伤后残余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同体对照的方法,将138处烧伤后残余创面随机分为试验组(n=69)和对照组(n=69)。试验组采用rhGM-CSF凝胶治疗,对照组采用空白基质安慰剂治疗,周期21d。观察创面愈合时间、疗效及用药后7、14d的创面愈合率;选取6例患者,于用药后7、14d留取组织标本,观察创面肉芽组织中毛细血管数和成纤维细胞数。结果本研究共入组69例,脱落9例,纳入统计分析者60例。试验组创面愈合的中位时间为12d(95%CI 11~13d),较对照组(18d,95%CI 17~19d)明显缩短(P〈0.001),且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用药7、14d后,试验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62%±13%、95%±1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6%±11%、83%±12%,P〈0.001)。用药7、14d后,试验组创面肉芽组织中毛细血管数分别为10.3±0.61、4.5±0.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2±0.71、0.4±0.8,P〈0.001),而成纤维细胞数分别为143.1±10.31、37.8±6.9,亦显著高于对照组(110.2±11.71、26.4±7.7,P〈0.01)。结论局部应用rhGM-CSF凝胶可促进烧伤后残余创面愈合,可能与其促进毛细血管生成及成纤维细胞增殖或迁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重组 伤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SF促进RAW 264.7细胞MMP-9的分泌及其可能机制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春 许灿新 +3 位作者 彭翠英 秦旭平 李凯 廖端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47-951,共5页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是否与其影响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表达和活性改变有关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应用明胶酶图分析方法观察MCSF和(或)PD98059对体外培养的RAW264.7细胞MMP9活性的影响;Westerblot检测M...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是否与其影响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表达和活性改变有关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应用明胶酶图分析方法观察MCSF和(或)PD98059对体外培养的RAW264.7细胞MMP9活性的影响;Westerblot检测MCSF和(或)PD98059对体外培养的RAW264.7细胞pERK1/2表达的影响。结果MCSF能增强RAW264.7细胞MMP9的活性,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同时MCSF也呈时间、浓度依赖性促进pERK1/2的表达;PD98059不仅阻断了ERK1/2的磷酸化,而且也降低了MMP9的活性。结论MCSF可诱导RAW264.7细胞MMP9的活性增加,其机制可能与MCSF激活MAPKERK1/2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动脉粥样硬化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M-CSF对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形成的影响及VEGF的作用 被引量:8
6
作者 赵薇 杨向红 +2 位作者 王延琳 王跃中 张亚加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82-685,共4页
目的:研究炎性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形成的影响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作用,为探讨GM-CSF和VEGF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新生及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在Matrigel上... 目的:研究炎性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形成的影响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作用,为探讨GM-CSF和VEGF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新生及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在Matrigel上诱导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形成管腔结构,从而建立稳定的血管形成的体外培养体系,然后施加实验因素。分别检测rhGM-CSF的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及加入VEGF165的作用。然后各实验组用CD34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计数各组管腔数。最后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应用Matrigel可在体外诱导培养的HUVECs形成管腔结构。rhGM-CSF作用后,培养体系的管腔数逐渐增多,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效应;加入VEGF165后,管腔数显著增多。结论:应用Matrigel可在体外诱导培养的HUVECs形成管腔结构。GM-CSF可以促进体外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形成,并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效应。VEGF可以促进体外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动脉硬化 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GM-CSF及纳米银对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血管化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杨景哲 温海玲 +2 位作者 耿琪瑛 陈凤平 冯欣姝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70-1574,共5页
目的研究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M-CSF)和纳米银敷料外用,对深Ⅱ度烫伤创面组织愈合及血管化的影响。方法用Wistar大鼠建立深Ⅱ度烫伤模型,分为A、B、C组。A组(n=30):凡士林纱布覆盖,B组(n=30):纳米银敷料覆盖,C组(... 目的研究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M-CSF)和纳米银敷料外用,对深Ⅱ度烫伤创面组织愈合及血管化的影响。方法用Wistar大鼠建立深Ⅱ度烫伤模型,分为A、B、C组。A组(n=30):凡士林纱布覆盖,B组(n=30):纳米银敷料覆盖,C组(n=30):rh GM-CSF涂抹创面。伤后第1,4,7,10,14,21天,观察创面病理学改变,按照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创面愈合过程中缺血坏死因子-1α(HIF-1α)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病理学改变:A、B、C组均在第10天出现明显的血管化;创面愈合率:C组>B组>A组,第14天、第21天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水平:伤后第1天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7,10,14天3组间及第21天A组和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mRNA相对表达量:A组第14天达峰值,B组、C组逐渐增大,第10天达峰值,随后下降,且C组下降幅度最明显,第1天A组与B组、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天,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A组与C组之间及第10,14,21天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 GM-CSF和纳米银外用,促进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血管化的形成,并且rh GM-CSF血管化程度优于纳米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纳米银 烫伤创面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缺血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GM-CSF基因穿梭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鱼腥藻7120中的克隆 被引量:6
8
作者 魏兰珍 金锐 +3 位作者 马为民 施定基 甘人宝 王全喜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6-440,共5页
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GM-CSF)作为一种造血生长因子,能够刺激T细胞和巨噬细胞增殖、成熟和分化,具有极其重要的免疫调解功能。本研究运用PCR方法,从质粒pAG-MT-8中克隆该基因,并在其5′端添加有利于在蓝藻细胞中高效表达的SD序... 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GM-CSF)作为一种造血生长因子,能够刺激T细胞和巨噬细胞增殖、成熟和分化,具有极其重要的免疫调解功能。本研究运用PCR方法,从质粒pAG-MT-8中克隆该基因,并在其5′端添加有利于在蓝藻细胞中高效表达的SD序列,然后插入到表达载体(pRL-439)强启动子PpsbA的下游,进一步与穿梭表达载体pDC-08相连构建成穿梭表达载体pDC-GM。利用三亲接合转移方法将该穿梭表达载体(pDC-GM)转入丝状鱼腥藻7120,通过相应抗生素筛选后得到能稳定遗传的转基因藻。以该转基因藻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hGM-CSF基因已转入鱼腥藻7120。这是首次尝试把蓝藻作为制备重组hGM-CSF的新宿主,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穿梭表达载体 鱼腥藻7120 基因克隆 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造血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表达人p53、GM-CSF和B7-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的构建 被引量:13
9
作者 邱兆华 劳妙芬 吴祖泽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29-334,共6页
为开展肿瘤的复合基因治疗 ,构建以串联方式携带人野生型p53、GM CSF和B7 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pBB 1 0 2 .将pBB 1 0 2与腺病毒包装质粒GT40 50共转染 2 93细胞 ,通过细胞内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腺病毒BB 1 0 2 .在 2 93细胞中扩增病... 为开展肿瘤的复合基因治疗 ,构建以串联方式携带人野生型p53、GM CSF和B7 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pBB 1 0 2 .将pBB 1 0 2与腺病毒包装质粒GT40 50共转染 2 93细胞 ,通过细胞内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腺病毒BB 1 0 2 .在 2 93细胞中扩增病毒 ,并通过氯化铯密度梯度超速离心纯化病毒 ,获得高滴度和高纯度的病毒 .分别经免疫组织化学分析、ELISA和流式细胞分析 ,检测BB 1 0 2介导的人野生型p53、GM CSF和B7 1基因在喉癌细胞Hep 2中的表达 .结果表明 ,BB 1 0 2能够有效地将其所携带的目的基因导入Hep 2细胞并使其在细胞中高效表达 ,表达高峰期为转染后 2~ 4d ,此后随时间递减 ,可持续 1 0d以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 抑癌基因P53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肿瘤 免疫共刺激分子B7-1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M-CSF对化疗小鼠抗白念珠菌感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田小芸 焦瑞清 +4 位作者 郑明明 欧阳建 孙敬方 陈兵 秦浚川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50-854,共5页
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是一种能刺激巨噬细胞系细胞生长、增殖、分化的生长因子,其抗真菌活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利用小鼠化疗损伤模型研究家蚕表达的重组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M-CSF)单独或与氟康唑联合应用时对白念珠菌感染... 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是一种能刺激巨噬细胞系细胞生长、增殖、分化的生长因子,其抗真菌活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利用小鼠化疗损伤模型研究家蚕表达的重组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M-CSF)单独或与氟康唑联合应用时对白念珠菌感染的防治作用.一次性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00mg/kg,导致小鼠免疫功能下降.当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降至最低时尾静脉注射白念珠菌.rhM-CSF治疗组分别采用每天10、50、250、500μg/kg4种剂量连续6d氟康唑每天300μg/kg,连续5d.记录各组小鼠的死亡天数和只数,计算平均存活天数和存活率.结果:rhM-CSF及rhM-CSF和氟康唑联合治疗组的小鼠存活率较空白组显著提高.250μg/kgrhM-CSF和氟康唑联合治疗组效果最好,小鼠存活率由空白组的14.3%提高至50.0%,存活小鼠肾脏白念珠菌菌落数也明显降低.表明家蚕表达的rhM-CSF对化疗损伤小鼠白念菌感染有明显的防治作用.为临床免疫功能低下病人感染白念珠菌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m-csf 小鼠 实验研究 重组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白念珠菌 氟康唑 存活率 化疗损伤 抗感染作用 抗真菌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丽庆 张万岭 +1 位作者 李向 杨克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60-261,共2页
GM—CSF用以治疗化疗后白细胞低于3.0×109/L的10例病人,给予GM—CSF300μg,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续3天。于第4天白细胞数平均上升至4.4×109/L,第10天白细胞数达7.9×109... GM—CSF用以治疗化疗后白细胞低于3.0×109/L的10例病人,给予GM—CSF300μg,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续3天。于第4天白细胞数平均上升至4.4×109/L,第10天白细胞数达7.9×109/L。对照组白细胞数低于3.0×109/L的10例病人于第4天为2.6×109/L,第10天回升到4.3×109/L。2例骨髓受累的病人治疗无效。治疗组未见有副反应出现。GM—CSF可应用于化疗后粒细胞降低的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落刺激因子 白细胞 化学方法 辅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GM-CSF预防肿瘤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戴广海 石廷章 +1 位作者 黄建瑾 刘亚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的:观察rbGM-CSF(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和治疗肿瘤化疗所致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ANC)减少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采用随机自身交叉对照临床研究的方法,对64例病人进行化疗和r... 目的:观察rbGM-CSF(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和治疗肿瘤化疗所致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ANC)减少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采用随机自身交叉对照临床研究的方法,对64例病人进行化疗和rhGM-CSF治疗,每一例病人连续观察2个周期。AB组病人第1周期为治疗组(A周期),采用化疗加rhGM-CSF治疗,第2周期为对照组(B周期),采用单纯化疗;BA组病人第1周期为对照组(B周期)采用单纯化疗,第2周期为治疗组(A周期)采用化疗加rhGM-CSF治疗。结果:59例病人可评价疗效,治疗组WBC和ANC下降持续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同时,WBC和ANC最低值也高于对照组,并且最低值时的中位化疗序日也比对照组明显提前,第21天时,治疗组WBC和ANC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化疗延迟的例数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rhGM-CSF对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具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保证化疗如期进行,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Gm-csf 白细胞减少 肿瘤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对人角朊细胞表达GM-CSF的刺激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付小兵 孙晓庆 +1 位作者 陈伟 孙同柱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71-873,共3页
研究FGF 10对角朊细胞表达GM CSF的作用 ,以探讨FGF 10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按FGF 10的浓度分为 4、16、12 5和5 0 0ng/ml四组 ,细胞接种密度为低密度 (2 5 0 0细胞 /cm2 )和高密度 (5 0 0 0细胞/cm2 )两种 ,分别于FGF 10作用后 2 4、48... 研究FGF 10对角朊细胞表达GM CSF的作用 ,以探讨FGF 10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按FGF 10的浓度分为 4、16、12 5和5 0 0ng/ml四组 ,细胞接种密度为低密度 (2 5 0 0细胞 /cm2 )和高密度 (5 0 0 0细胞/cm2 )两种 ,分别于FGF 10作用后 2 4、48和 72h收集细胞培养液上清并进行细胞计数 ,测定GM CSF的含量。结果显示 ,低密度接种时 ,2 4h收集的各组上清中均未能检测到GM CSF,48h上清中的12 5ng/ml和 5 0 0ng/mlFGF 10组GM CSF的浓度及单个细胞的GM CSF的分泌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 <0 0 5 )。 72h的培养上清中仅5 0 0ng/mlFGF 10组GM CSF的分泌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5 )。高密度接种时 ,2 4h的上清中 16、12 5、5 0 0ng/ml的FGF 10各组GM CSF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5 ) ,但单个细胞GM CSF的分泌无显著性变化 (P >0 0 5 ) ,48h的培养上清中 ,FGF 10各组的GM CSF均未升高 ,且 48h各组单个细胞GM CSF的分泌与细胞总数呈负相关 (r2 =0 881,P <0 0 5 )。结果提示FGF 10可能通过刺激GM CSF的分泌来促进创面肉芽组织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角朊细胞 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M-CSF和IFN-γ基因联合转染对巨噬细胞抗原提呈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雷虹 曹雪涛 +3 位作者 于益芝 朱学军 陈国友 张明徽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99-402,共4页
研究观察了M-CSF和IFN-γ基因转染的巨噬细胞(Macrophage,Mφ)的体外抗原提呈能力,并对其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IFN-γ基因转染及M-CSF/IFN-γ联合基因转染的Mφ抗原提呈功能显著增强... 研究观察了M-CSF和IFN-γ基因转染的巨噬细胞(Macrophage,Mφ)的体外抗原提呈能力,并对其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IFN-γ基因转染及M-CSF/IFN-γ联合基因转染的Mφ抗原提呈功能显著增强,联合基因转染组优于单基因转染组(P<0.05),Mφ表面Ia、B7-1、ICAM-1的表达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些细胞表面相关分子的高表达可能与其抗原提呈能力增加有关。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果提示,当用5倍于Mφ量的肿瘤细胞制备的肿瘤抗原触发4h,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最强,该结果为过继回输肿瘤抗原体外触发的基因转染的Mφ治疗肿瘤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m-csf IFN-Γ 基因转染 抗原提呈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FN-α联合GM-CSF诱导胃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 被引量:3
15
作者 牛超 许建婷 +3 位作者 徐东升 李薇 崔久嵬 金浩范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4-408,共5页
目的:探索干扰素-α(interferon-α,IFN-α)联合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体外诱导胃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向树突状细胞(den... 目的:探索干扰素-α(interferon-α,IFN-α)联合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体外诱导胃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向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分化的可能性。方法:10例胃癌患者PBMC分别用GM-CSF 100 ng/ml联合IFN-α500 IU/ml(命名为IFN-αDC)或GM-CSF 100 ng/ml联合50 ng/ml IL-4(命名为IL-4 DC)体外培养,然后用CD40L、LPS诱导DC成熟。Giemsa染色法观察IFN-αDC和IL-4 DC的形态,流式细胞术分析IFN-αDC和IL-4 DC表面CD1a、CD80、CD83、CD86和HLA-DR的表达情况,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MLR)检测不同的成熟DC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IFN-αDC和IL-4 DC均呈现典型DC形态。IFN-αDC和IL-4 DC分别在诱导第3天和第5天时,细胞表面CD1a、CD80、CD83、CD86和HLA-DR表达达到较高水平,成熟IFN-αDC表面CD83[(78.25±15.36)%vs(50.14±10.24)%,P<0.05]和CD86[(84.84±10.12)%vs(62.93±15.12)%,P<0.05]的表达均高于成熟IL-4 DC。成熟IFN-αDC刺激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强于未成熟IFN-αDC(P<0.05)。在DC与T细胞数量比为1∶40和1∶20时,成熟IFN-αDC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强于成熟IL-4 DC[(39.43±9.21)%vs(27.34±10.63)%,(60.31±7.86)%vs(48.63±6.25)%;均P<0.05]。结论:相比常用的IL-4联合GM-CSF诱导方法,IFN-α联合GM-CSF可以在更短时间内将胃癌患者PBMC诱导成具有更强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DC细胞,这可能与其表面CD83和CD86表达增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干扰素-Α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激因子 IL-4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CD34^+细胞及其G-CSFR、GM-CSFR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许洪志 李爱 +5 位作者 于媛 李建峰 刘新 王相华 王欣 徐功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308-1311,共4页
本研究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CD34+细胞表面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G-CSFR)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GM-CSFR)的表达。分离27例AA患者、45例MDS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 本研究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CD34+细胞表面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G-CSFR)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GM-CSFR)的表达。分离27例AA患者、45例MDS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用流式细胞术观察BMMNC中CD34+细胞比率和CD34+细胞表面G-CSFR、GM-CSFR表达率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的关系。结果发现,CD34+细胞比率在AA组显著低于对照组,MDS组显著高于对照组,AA组显著低于MDS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MDS-RAEB)组显著高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组或对照组,MDS-RA组显著高于AA组(p均<0.05);MDS-RA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BMMNC中CD34+细胞表面G-CSFR表达率在AA组、对照组、MDS组、MDS-RA组及MDS-RAEB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各组BMMNC中CD34+细胞表面的GM-CSFR的表达率在AA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MDS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或AA组(p均<0.05),MDS-RA组与MDS-RAEB组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SAA患者BMMNC中CD34+细胞的比率显著低于CAA患者(p<0.05),AA患者CD34+细胞表面的G-CSFR和GM-CSFR表达率与诊断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无相关性(r=0.058和r=0.044);MDS患者BMMNC中的CD34+细胞的比率与诊断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没有相关性(r=-0.335),其CD34+细胞表面的G-CSFR和GM-CSFR表达率与诊断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亦无相关性(r=0.064和r=0.051)。结论:AA及MDS患者骨髓CD34+细胞占BMMNC的比率及其表面G-CSFR、GM-CSFR的表达率的测定有助于二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CD34^+细胞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 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GM-CSF体外处理的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49例长期随访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玲珍 陈嘉榆 +4 位作者 余卫 巫进明 詹昱 冯可欣 杨德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781-786,共6页
本研究回顾分析2001年4月至2007年12月期间采用IL-2和GM-CSF体外处理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的安全性及远期疗效。取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IL-2和GM-CSF作用下培养48小时后进行静脉回输,细胞总剂量... 本研究回顾分析2001年4月至2007年12月期间采用IL-2和GM-CSF体外处理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的安全性及远期疗效。取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IL-2和GM-CSF作用下培养48小时后进行静脉回输,细胞总剂量为6×106-1×108,每周1次,连用4-22个月。外周血常规检查、骨髓细胞涂片和骨髓活检评价造血恢复,流式细胞术测定输注细胞的组成以及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多聚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T细胞TCRVβ克隆性。结果表明:49例患者中痊愈37例,随访至今无1例出现复发;5例部分缓解,3例明显进步,4例无效,总有效率91.8%(45/49)。治疗前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比例倒置者39例,治疗后31例(79.5%)恢复正常。11例患者行外周血TCRVβ克隆性分析,受抑制的亚群重新得到恢复,出现多克隆的表达图像。未发现晚期克隆性疾病及其它远期不良反应。结论 :IL-2和GM-CSF体外处理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疗法疗效肯定,其机制可能与T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白介素-2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单个核细胞 远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转录病毒介导GM-CSF在造血祖细胞中的基因转移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庆余 杜楠 +2 位作者 刘昕 章波 纪贤文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00-103,共4页
为了探索GM-CSF基因治疗的可行性,采用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方法将小鼠GM-CSF cDNA逆转录病毒pLXSN/GM转染病毒包装细胞PA317,然后感染富含造血干、祖细胞群体,经含G418的体外半固体造血祖细胞培养,表现出较多的G418抗性CFU-GM... 为了探索GM-CSF基因治疗的可行性,采用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方法将小鼠GM-CSF cDNA逆转录病毒pLXSN/GM转染病毒包装细胞PA317,然后感染富含造血干、祖细胞群体,经含G418的体外半固体造血祖细胞培养,表现出较多的G418抗性CFU-GM生成,用PCR和Southem Blot方法分别检测出转化细胞基因组中整合有Neo^R基因和GM-CSF cDNA,原位杂交显示转化细胞有较强的GM-CSF mRNA表达,在Dexter培养中,GM-CSF修饰组的成熟非粘附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GM-CSF重组逆转录病毒成功地转入造血祖细胞并获得了表达,为下一步体内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病毒载体 基因转移 造血祖细胞 血液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M-CSF在造血功能低下时的应用效果及机理初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家佩 胡维明 +2 位作者 齐淑华 赵士富 张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2期200-205,共6页
重组人粒巨噬系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连续5天注射对射线及环磷酰胺所致小鼠造血功能低下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疗效与病因、用药途径、用药时机和剂量有密切关系。GM-CSF对7Gy照射小鼠的疗效优于对环磷酰胺致伤小鼠的疗效;腹腔注射的疗... 重组人粒巨噬系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连续5天注射对射线及环磷酰胺所致小鼠造血功能低下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疗效与病因、用药途径、用药时机和剂量有密切关系。GM-CSF对7Gy照射小鼠的疗效优于对环磷酰胺致伤小鼠的疗效;腹腔注射的疗效优于皮下注射的疗效;先于环磷酰胺给GM-CSF的效果略胜于同时起用;剂量过大有相反作用,故而提出必须重视GM-CSF的合理使用。文中讨论了GM-CSF通过体内包括造血微环境在内的复杂造血调节网络,主要在造血祖细胞水平影响其增殖分化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巨噬系集落刺激因子 造血祖细胞 Γ线照射 环磷酰胺 造血功能低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组血液病患者血清GM-CSF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建英 周玉萍 吴鹏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97-198,共2页
为了探讨血液病患者体内粒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自分泌水平的变化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 36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AA) ,4 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 ,5 4例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 ,3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4 0例... 为了探讨血液病患者体内粒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自分泌水平的变化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 36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AA) ,4 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 ,5 4例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 ,3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4 0例健康查体者血清GM CSF水平。结果发现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GM CSF水平显著增高 ,急性和慢性的白血病患者的血清GM CSF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急、慢性白血病和慢性再障患者体内G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血清 白血病 慢性再生障碍贫血 粒-巨系集落刺激因子 Gm-cs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