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若干锰(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清除活性氧效能的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梅光泉 田亚平 +1 位作者 方允中 罗勤慧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7-361,共5页
合成了三种锰?配合物,通过多种物理方法进行了表征,推断了它们的结构式。用核黄素光照法测定了它们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并对其清除多形核白细胞(PMNL)呼吸爆发产生的活性氧及黄嘌呤与黄嘌呤氧化酶体系产生的·O2-及H2O2-Fe2+产生... 合成了三种锰?配合物,通过多种物理方法进行了表征,推断了它们的结构式。用核黄素光照法测定了它们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并对其清除多形核白细胞(PMNL)呼吸爆发产生的活性氧及黄嘌呤与黄嘌呤氧化酶体系产生的·O2-及H2O2-Fe2+产生的·OH的效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能降低活性氧导致的鲁米诺化学发光值;降低·O2-与DMPO加合物的ESR波谱信号,减少·O2-损伤膜提取物产生的脂类过氧化物产量;对·OH与DMPO加合物的ESR波谱无影响,说明这三种配合物确具有SOD样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配合物 大环 活性氧 超氧化物歧化酶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辐解法研究大环二氧四胺铜(Ⅱ)配合物歧化超氧离子的动力学 被引量:8
2
作者 沈孟长 罗勤慧 +6 位作者 朱守荣 屠庆云 戴安邦 刘安东 谷洪春 李凤梅 狄少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2期1322-1326,共5页
用脉冲辐解法研究大环二氧四胺配体的铜配合物12-(4~1-硝基)-苄基-1,4,7,10-四氮杂环十三烷-11,13-二酮合铜(Ⅱ)歧化超氧离子的动力学,求得其歧化速率常数K_(cat)为1.78×10~6 mol^(-1)·L·s^(-1)(pH=7.0)和1.06×10~6... 用脉冲辐解法研究大环二氧四胺配体的铜配合物12-(4~1-硝基)-苄基-1,4,7,10-四氮杂环十三烷-11,13-二酮合铜(Ⅱ)歧化超氧离子的动力学,求得其歧化速率常数K_(cat)为1.78×10~6 mol^(-1)·L·s^(-1)(pH=7.0)和1.06×10~6 mol^(-1)·L·s^(-1)(pH=7.8)。其反应机理与超氧歧化酶有类似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配合物 大环二氧四胺 O2^- 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Ⅱ)-5-取代邻菲啰啉-二氧四胺大环三元体系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林华宽 朱守荣 +3 位作者 Appolin B.Kondiano 寇福平 陈荣悌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17-424,共8页
用pH法在25±0.1℃、I=0.lmol·dm-3KNO3条件下研究了钢(Ⅱ)与13-(2’-羟基-3’、5’-取代苄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12,14-二酮所形成的二元配合物的稳定性以及铜(Ⅱ)-5-取代-1,10-邻菲啉与13-(2’-羟... 用pH法在25±0.1℃、I=0.lmol·dm-3KNO3条件下研究了钢(Ⅱ)与13-(2’-羟基-3’、5’-取代苄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12,14-二酮所形成的二元配合物的稳定性以及铜(Ⅱ)-5-取代-1,10-邻菲啉与13-(2’-羟基-3’,5’-取代苄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12,14-二酮所形成的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并探讨了大环配体的取代基效应及二元、三元配合物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二元 三元 稳定性 超氧歧化酶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大环多胺Zn(Ⅱ)配合物及其与DNA作用的溴乙锭荧光探针 被引量:4
4
作者 李硕 周成合 +1 位作者 陈稼轩 向清祥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61-1465,共5页
以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Cyclen)为原料合成的一种新型双大环多胺配体及其双核Zn2+配合物,其结构用1HNMR、质谱和元素分析等测试技术进行了表征。以溴乙锭(EB)为探针,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双环多胺配体及其Zn(Ⅱ)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 以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Cyclen)为原料合成的一种新型双大环多胺配体及其双核Zn2+配合物,其结构用1HNMR、质谱和元素分析等测试技术进行了表征。以溴乙锭(EB)为探针,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双环多胺配体及其Zn(Ⅱ)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当cComplex6/cDNA=0.51时,DNA/EB体系的荧光强度降低至原来的47.3%,表明双大环配合物是以嵌入方式与小牛胸腺DNA结合。化合物对DNA/EB体系的荧光猝灭顺序为:双大环多胺双核Zn(Ⅱ)配合物>双大环多胺配体>四氮杂环多胺-Zn(Ⅱ)配合物>四氮杂环多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大环多胺 Zn()配合物 合成 小牛胸腺DNA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环金属铜(Ⅱ)、镍(Ⅱ)配合物的模板合成与晶体结构 被引量:2
5
作者 姜隆 卢文贯 +2 位作者 冯小龙 向华 鲁统部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9-393,共5页
用模板法合成了1个大环金属铜(Ⅱ)配合物[CuLCl2]·3H2O(1)和3个大环金属镍(Ⅱ)配合物[NiLCl2](2),[NiL](ClO4)2(3)和[NiLH2](ClO4)4(4)(L=3,10-二乙基-1,3,5,8,10,12-六氮杂十四烷),通过X-射线衍射单晶结构分析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 用模板法合成了1个大环金属铜(Ⅱ)配合物[CuLCl2]·3H2O(1)和3个大环金属镍(Ⅱ)配合物[NiLCl2](2),[NiL](ClO4)2(3)和[NiLH2](ClO4)4(4)(L=3,10-二乙基-1,3,5,8,10,12-六氮杂十四烷),通过X-射线衍射单晶结构分析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晶体结构显示:配合物1和2的金属离子与大环配体的4个氮原子及大环平面轴向的2个氯离子以八面体配位方式配位;配合物3和4的金属离子与大环配体的4个氮原子以平面正方形配位方式配位,配合物4的侧链氮原子的质子化导致侧链结构翻转,使得其侧链与大环平面共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环铜()配合物 大环镍()配合物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合物的直线自由能关系(ⅩⅤⅡ)──铜(Ⅱ)-二氧四胺大环-α-氨基酸三元混配配合物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贤景春 朱守荣 +1 位作者 林华宽 陈荣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63-167,共5页
用pH法在25.0±0.1℃、I=0.1mol/LKNO3条件下研究了铜(Ⅱ)与12-(2'-羟基-5取代苄基)-1,4,7,10-四氮杂环十三烷-11,13-二酮-α-氨基酸所形成的竞争性三元混配型配合物的稳定... 用pH法在25.0±0.1℃、I=0.1mol/LKNO3条件下研究了铜(Ⅱ)与12-(2'-羟基-5取代苄基)-1,4,7,10-四氮杂环十三烷-11,13-二酮-α-氨基酸所形成的竞争性三元混配型配合物的稳定性,测定了该体系的二元、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并探讨了大环配体的取代基效应及二元、三元配合物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合物 二氧四胺大环 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Ⅱ)大环希夫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7
作者 周勇强 周家茵 +1 位作者 周世光 綦尤训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12-116,共5页
以邻苯二甲醛和邻苯二胺为原料,三水合硝酸铜为模板剂,用模板反应在无水乙醇中制备了一种新的固体配合物[CuL](NO_3)_2·6H_2O。通过元素分析、磁化率及摩尔电导测定、红外光谱和电子光谱分析、热重-差热分析等,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 以邻苯二甲醛和邻苯二胺为原料,三水合硝酸铜为模板剂,用模板反应在无水乙醇中制备了一种新的固体配合物[CuL](NO_3)_2·6H_2O。通过元素分析、磁化率及摩尔电导测定、红外光谱和电子光谱分析、热重-差热分析等,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立体结构与对称性,并对其电致变色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环西佛石 络合物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双吡啶悬臂Mn(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DNA结合能力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洋 李铭 +2 位作者 吴宇 闫俊涛 毛佳伟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20-1226,共7页
通过3,3′-((乙烷-1,2-二基双(2-甲基吡啶杂氮二基)双(亚甲基))双(2-羟基-5-甲基苯甲醛)与2-羟基-1,3-丙二胺的缩合反应得到一种具有双吡啶悬臂的双核锰配合物。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该配合物结构,结果显示其分子式为[Mn_(2)(C_(37)H... 通过3,3′-((乙烷-1,2-二基双(2-甲基吡啶杂氮二基)双(亚甲基))双(2-羟基-5-甲基苯甲醛)与2-羟基-1,3-丙二胺的缩合反应得到一种具有双吡啶悬臂的双核锰配合物。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该配合物结构,结果显示其分子式为[Mn_(2)(C_(37)H_(43)N_(6)O_(6))]·(ClO_(4))_(2)。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09650(19)nm,b=1.4195(3)nm,c=3.1094(5)nm,β=108.153(5)°。进一步分析表明两个二价锰离子分别与(N_(amine))2(N_(imine))_(2)O_(3)和(N_(imine))_(2)O_(4)体系配位,它们与配位原子形成的几何构型分别是十面体和扭曲的八面体。两个中心锰离子距离为0.3316 nm,由酚氧原子和醋酸根共同桥联。另外,本文也利用伏安法和黏度法对该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结合能力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它们之间的结合方式为弱的插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锰配合物 大环金属配合物 晶体结构 DNA结合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_(4)O_(2)供体型环状席夫碱Ni(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DFT计算及脲酶抑制活性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虎 娄情丽 +6 位作者 郝春芝 朱文香 杨燕 张炜 牟丹 张霞 印朝闯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65-773,共9页
在镍(Ⅱ)离子存在的条件下,利用模板法以1,2⁃双(2⁃甲氧基⁃6⁃甲酰基苯氧基)乙烷与乙二胺按照1∶1的化学计量比[2+2]合成,得到N_(4)O_(2)型的二十八元大环席夫碱镍(Ⅱ)配合物[Ni(C_(40)H_(44)N_(4)O_(8))]Cl_(2)·4CH_(3)OH。通过元... 在镍(Ⅱ)离子存在的条件下,利用模板法以1,2⁃双(2⁃甲氧基⁃6⁃甲酰基苯氧基)乙烷与乙二胺按照1∶1的化学计量比[2+2]合成,得到N_(4)O_(2)型的二十八元大环席夫碱镍(Ⅱ)配合物[Ni(C_(40)H_(44)N_(4)O_(8))]Cl_(2)·4CH_(3)OH。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单晶X射线衍射和密度泛函理论量化计算对镍(Ⅱ)配合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构分析表明,Ni(Ⅱ)离子与来自C=N基团的4个N原子和来自醚基团的2个O原子进行配位,形成扭曲的八面体几何构型。脲酶抑制活性及分子对接模拟研究表明,该镍(Ⅱ)配合物能较好地抑制脲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_(4)O_(2)型供体大环 Ni()配合物 晶体结构 DFT计算研究 脲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环双核Zn(Ⅱ)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英文)
10
作者 白君林 周红 +4 位作者 潘志权 陈嵘 胡锦东 王玲 李一志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994-2001,共8页
在Zn2+的存在下,2,6-二甲酰基对氟苯酚和1,4-丁二胺通过环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对称的大环双核锌配合物:[Zn2L1(μ-OAc)]ClO4·0.5CH3OH。通过远红外、紫外、二维核磁、电喷雾质谱和荧光等研究了配合物的结构。并用X-射线晶体衍射测... 在Zn2+的存在下,2,6-二甲酰基对氟苯酚和1,4-丁二胺通过环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对称的大环双核锌配合物:[Zn2L1(μ-OAc)]ClO4·0.5CH3OH。通过远红外、紫外、二维核磁、电喷雾质谱和荧光等研究了配合物的结构。并用X-射线晶体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结构。晶体结构表明,在一个不对称的单元中含2个化学组成相同、分子结构基本相似的大环配合物阳离子A和B。每个大环中的锌离子都处于扭曲的四面体中,且由2个酚氧桥相连。配合物的三维结构由配合物中的非经典氢键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结构 大环双核配合物 氢键 锌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大环草酰胺-镍(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11
作者 王佳玲 李孝增 朱莉娜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6年第8期45-48,共4页
合成了一种新的大环草酰胺-镍(Ⅱ)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具有零维结构,零维单元通过分子间氢键连接成二维网络结构;该配合物具有未被使用的配位基,可作为配体制备多... 合成了一种新的大环草酰胺-镍(Ⅱ)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具有零维结构,零维单元通过分子间氢键连接成二维网络结构;该配合物具有未被使用的配位基,可作为配体制备多核配合物或配位聚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环草酰胺-镍()配合物 合成 表征 氢键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吡啶的大环席夫碱锰(Ⅱ)配合物:合成、表征及抗菌性质(英文) 被引量:1
12
作者 Keypour Hassan Liyaghati-Delshad Mozhdeh +1 位作者 Rezaeivala Majid Khavasi Hamid Reza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733-1740,共8页
在Mn髤模板作用下,2,6-diacetylpyridine(DAP)及合适链状胺化合物通过[1+1]环缩合反应,合成了3个大环席夫碱配合物,并进行了红外、元素分析、质谱及电导率等表征及研究。测得了配合物[MnL1(CH3CN)](ClO4)2的晶体结构,中心离子呈现出稍... 在Mn髤模板作用下,2,6-diacetylpyridine(DAP)及合适链状胺化合物通过[1+1]环缩合反应,合成了3个大环席夫碱配合物,并进行了红外、元素分析、质谱及电导率等表征及研究。测得了配合物[MnL1(CH3CN)](ClO4)2的晶体结构,中心离子呈现出稍微扭曲的五角锥配位构型。研究了配合物对S.aureus(ATCC 6633),B.cereus(ATCC 7064),C.xerosis(ATCC 373)(gram-positive bacterial strains),E.coli(PTCC 10009),K.pneuomoniae(MTCC 109),and P.vulgaris(lio)(gram-negative bacterial strains)的抗菌活性。结果显示[MnL3](ClO4)2抗菌活性明显优于[MnL1(CH3CN)](ClO4)2and[MnL2](ClO4)2。在25℃条件下0.1 mol·L-1 KCl溶液中,通过电位计量法测定了化合物的质子化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环配体 席夫碱 锰()配合物 抗菌活性 质子化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环镍(Ⅱ)配合物与扁桃酸的手性识别
13
作者 蒋亚南 邓远欢 +2 位作者 王琼 谭英芝 欧光川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72-1078,共7页
外消旋大环镍(Ⅱ)配合物[Ni(rac-L)](ClO_(4))_(2)分别与l-和d-扁桃酸阴离子在乙腈/水溶液中反应,通过手性识别得到六配位的[Ni(RR-L)(S-Man)]ClO_(4)(1)和[Ni(SS-L)(R-Man)]ClO_(4)(2)对映异构体(L=5,5,7,12,12,14-六甲基-1,4,8,11-四... 外消旋大环镍(Ⅱ)配合物[Ni(rac-L)](ClO_(4))_(2)分别与l-和d-扁桃酸阴离子在乙腈/水溶液中反应,通过手性识别得到六配位的[Ni(RR-L)(S-Man)]ClO_(4)(1)和[Ni(SS-L)(R-Man)]ClO_(4)(2)对映异构体(L=5,5,7,12,12,14-六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Man=扁桃酸)。当[Ni(rac-L)](ClO_(4))_(2)与dl-扁桃酸阴离子反应时得到一对对映体等量存在的共聚物,其中大环配体中RR和SS构型分别优先与l-和d-Man-配位形成外消旋混合物,反应过程中发生了手性识别现象,每颗晶体均为手性对映体。当[Ni(rac-L)](ClO_(4))_(2)分别与结构类似的dl-2-苯基丙酸和dl-托品酸阴离子反应时,分别得到化合物[Ni(rac-L)(dl-PPA)]ClO_(4)(3)(PPA=2-苯基丙酸)和[Ni(rac-L)(dl-Tro)]ClO_(4)(4)(Tro=托品酸)。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4个配合物中Ni(Ⅱ)离子均与折叠大环配体L的4个氮原子和2个来自羧基与羟基的氧原子(1和2),或羧基氧原子(3和4)顺式配位,形成六配位八面体构型。配合物1和2属于一对对映异构体,分别通过[Ni(RR-L)(S-Man)]+和[Ni(SS-L)(R-Man)]+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一维之字形链状结构。配合物1和2的单手性特征与圆二色(CD)谱测定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环镍()配合物 手性识别 扁桃酸 2-苯基丙酸 托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环八氮杂大环双核铜配合物催化羧酸酯水解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寇兴明 胡艳 +3 位作者 田玉华 孟祥光 胡常伟 曾宪诚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1-58,共8页
合成了一类新的双环二氧大环四胺双核铜配合物,其组成经元素分析、热重/差热分析、摩尔比法及等物质的量连续变化法所确证。在水溶液中,详细研究了其催化2-吡啶甲酸对硝基苯酚酯(PNPP)水解的动力学和机理,并与相应的单核铜配合物进行了... 合成了一类新的双环二氧大环四胺双核铜配合物,其组成经元素分析、热重/差热分析、摩尔比法及等物质的量连续变化法所确证。在水溶液中,详细研究了其催化2-吡啶甲酸对硝基苯酚酯(PNPP)水解的动力学和机理,并与相应的单核铜配合物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此双核铜配合物能有效地催化PNPP的水解;两个金属中心之间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较好的模拟了某些天然水解金属酶的“双功能催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铜配合物 PNPP 连续变化法 摩尔比法 羧酸酯 催化 物质的量 水解 热重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氰根桥联的一维链状大环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结构 被引量:8
15
作者 鲁统部 向华 +4 位作者 李晓燕 苏成勇 毛宗万 计亮年 郁开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87-189,共3页
One-dimensional cyanide-bridged bimetallic coordination polymer [CuL(H 2O) 2] n [(CuL)·(μ-CN) 2Fe(CN) 4] 2n ·(H 2O) 2n was synthesized and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The coordination polymer crystallizes i... One-dimensional cyanide-bridged bimetallic coordination polymer [CuL(H 2O) 2] n [(CuL)·(μ-CN) 2Fe(CN) 4] 2n ·(H 2O) 2n was synthesized and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The coordination polymer crystallizes in a monoclinic system of the space group C2/c with a=2.983 1(5) nm, b=1.527 4(3) nm, c= 1.725 3(4) nm, β=107.68(2)°, V=7.490(3) nm3, Z=8, D c=1.382 g/cm3, F(000)=3 260, R=0.059 3, wR 2=0.132 3, S=0.885. The one-dimensional zigzag chain extents through Cu—CN—Fe—CN—Cu linkages. The adjacent two polymer chains are linked by the O—H……NC hydrogen bonding between [CuL(H 2O) 2] 2+ and [Fe(CN) 6] 3- ions to form hydrophilic channels in which water molecules are inclu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环配位聚合物 铁氰根 一维链状结构 合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杂大环双核铜锌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溶液中配位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实 鲁统部 +3 位作者 冯小龙 李炎武 毛宗万 计亮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004-1006,共3页
The macrocyclic ligand(L) and its dinuclear copper(Ⅱ) and zinc(Ⅱ) complexes have been synthesized.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Cu 2L(Him) 2](ClO 4) 4·2H 2O has been determined by single crystal X ray diffraction.... The macrocyclic ligand(L) and its dinuclear copper(Ⅱ) and zinc(Ⅱ) complexes have been synthesized.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Cu 2L(Him) 2](ClO 4) 4·2H 2O has been determined by single crystal X ray diffraction. It crystallizes in a monoclinic system, the space group P2 1/c , a =0.951 2(2) nm, b =2.010 4(4) nm, c =1.202 5(2) nm, β =98.89(3)°, V =2.271 9(8) nm 3, Z=2, D c=1.599 Mg/m 3 , F (000) = 876 , R =0.059 1, wR =0.173 3, GOF(F)=1.009. The copper(Ⅱ) atom is five coordinated with four nitrogen atoms of the macrocyclic ligand and one nitrogen atom of imidazole. The stepwise stability constants of the 1∶1 and 2∶1 molar ratios of Cu to L and Zn to L complexes were determined by potentiometric titration in KCl supporting electrolyte(0.100 mol/L) at 25 ℃.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zinc(Ⅱ) ion can form hydroxide bridged dinuclear complex [Zn 2(OH)L] 3+ , while the copper(Ⅱ) ion can only form dinuclear complex 3+ with macrocyclic lig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杂大环双核铜锌金属配合物 合成 结构 溶液 配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席夫碱大环铜配合物的化学核酸酶活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6
17
作者 孔德明 郑文英 +2 位作者 王光宇 朱莉娜 李孝增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890-1894,共5页
对3种结构相近的席夫碱四氮大环草酰胺铜配合物(CuL1-3)的化学核酸酶活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这类配合物的化学核酸酶活性与中心金属离子的类型、配体的结构、溶液的pH值、离子强度及配合物的浓度等都有关系。3种配合物表现出来的... 对3种结构相近的席夫碱四氮大环草酰胺铜配合物(CuL1-3)的化学核酸酶活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这类配合物的化学核酸酶活性与中心金属离子的类型、配体的结构、溶液的pH值、离子强度及配合物的浓度等都有关系。3种配合物表现出来的化学核酸酶活性顺序为CuL3>CuL2>CuL1。CuL3的DNA切割反应表现为典型的假一级连续反应。在80μmol·L-1CuL3和2mmol·L-1H2O2的存在下,就超螺旋DNA向切口开环型DNA进而向线型DNA的转化而言,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0440±0.0015min-1(k1)和0.00352±0.00018min-1(k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夫碱大环铜配合物 化学核酸酶 PBR 322 DNA DNA切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席夫碱大环双核锌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5
18
作者 康海霞 马宁 +1 位作者 傅玉琴 李森兰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9-212,共4页
本文用丙酮和乙二胺在高氯酸催化下合成了四氮杂十四环席夫碱(1),并用此化合物(1)与氧化锌和叠氮化钠反应,生成锌的双核大环配合物。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2.491... 本文用丙酮和乙二胺在高氯酸催化下合成了四氮杂十四环席夫碱(1),并用此化合物(1)与氧化锌和叠氮化钠反应,生成锌的双核大环配合物。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2.4914(2)nm,b=1.4 9748(13)nm,c=1.26800(11)nm;β=102.1900(10)°;v=4.6240(7)nm3,Z=4,Dc=1.482Mg/m3,Mr=1032.03,F(000)=2160,最终R=0.0506,wR=0.1434。该配合物中锌原子是五配位,它们分别和大环配体上的4个氮原子及叠氮根负离子两端的氮原子配位形成畸变的三角双锥构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氮杂十四环 叠氮桥联 双核锌配合物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六元大环双核铜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捷 周惠 +2 位作者 许软成 屈良鹄 计亮年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21-122,共2页
合成一个二十六元大环双核铜配合物Cu2 LCl4 ·3H2 O ,通过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表征了该化合物 ,利用紫外_可见光谱、荧光光谱研究了该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 ,光谱结果表明配合物以插入方式与DNA结合 ,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 合成一个二十六元大环双核铜配合物Cu2 LCl4 ·3H2 O ,通过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表征了该化合物 ,利用紫外_可见光谱、荧光光谱研究了该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 ,光谱结果表明配合物以插入方式与DNA结合 ,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显示此配合物在H2 O2 的存在下 ,对pUC18DNA具有较高的断裂效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六元大环双核铜配合物 DNA 紫外光谱 荧光淬灭 化学核酸酶 相互作用 断裂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非常稳定的二十四元大环-铜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实 鲁统部 +2 位作者 李炎武 李晓燕 计亮年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31-132,共2页
The macrocyclic dinuclear copper(Ⅱ) complex Cu\-2LCl\-2·2H\-2O was prepared in anhydrous ethanol, and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element analysis, IR.The stepwise stability constants of the 1∶1 and 2∶1 ([Cu]/[L... The macrocyclic dinuclear copper(Ⅱ) complex Cu\-2LCl\-2·2H\-2O was prepared in anhydrous ethanol, and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element analysis, IR.The stepwise stability constants of the 1∶1 and 2∶1 ([Cu]/[L]) complexes were determined by potentiometric titration in KCl supporting electrolyte (0 100 mol/L) at 25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L shows unusual high stability to dinuclear copper(Ⅱ) 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配合物 稳定常数 二十四元大环 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