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6)A甲基化在骨骼肌发育中的生物学作用及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何思琦 陈倩 +4 位作者 张贺春 陈红艳 马月辉 周胜花 赵倩君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11-1521,共11页
N6-甲基腺苷修饰(N6-methyladenosine, m^(6)A),即RNA腺嘌呤A碱基的第6位氮原子发生甲基化,是真核生物细胞中最普遍和最丰富的RNA修饰。动态可逆的m^(6)A修饰由甲基转移酶样3(METTL3)及其辅助因子组成的甲基转移酶复合物催化,脂肪质量... N6-甲基腺苷修饰(N6-methyladenosine, m^(6)A),即RNA腺嘌呤A碱基的第6位氮原子发生甲基化,是真核生物细胞中最普遍和最丰富的RNA修饰。动态可逆的m^(6)A修饰由甲基转移酶样3(METTL3)及其辅助因子组成的甲基转移酶复合物催化,脂肪质量和肥胖相关基因(FTO)、ALKB同源基因5(ALKBH5)等去甲基化酶消除RNA甲基化修饰信号,并通过m^(6)A结合蛋白识别RNA m^(6)A修饰位点。m^(6)A修饰能够调控RNA的剪接、出核、翻译和稳定性等分子调节作用,已成为表观遗传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骨骼肌是动物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育涉及成肌细胞增殖、迁移、分化和融合形成肌管细胞,进而形成肌肉纤维等多个过程,受多种转录因子及表观遗传调控。其中,m^(6)A甲基化修饰参与调控肌肉干细胞的维持、成肌细胞增殖及分化。越来越多研究表明,由m^(6)A甲基化修饰介导的转录及转录后调控在骨骼肌生长发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作者介绍了m^(6)A甲基化修饰酶的种类及作用,重点综述了m^(6)A甲基化修饰在骨骼肌生长发育及相关疾病中的调控机制,为解析肌肉发育表观调控机制及发现潜在的骨骼肌疾病治疗靶点等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6)A甲基化 m^(6)A甲基化修饰酶 骨骼肌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禽m^(6)A甲基化修饰及营养调控研究进展
2
作者 白广栋 楼泽楷 +4 位作者 王瑞琪 赵轩 李家维 夏耀耀 庞家满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215-4231,共17页
N6-甲基腺苷(m^(6)A)甲基化修饰是由m^(6)A甲基转移酶、m^(6)A去甲基化酶和m^(6)A识别蛋白共同介导的一种动态、可逆的转录后修饰,是真核生物体内最丰富的RNA修饰。近年来,m^(6)A甲基化在畜禽生产中的生物学功能逐渐被揭示,其参与调控... N6-甲基腺苷(m^(6)A)甲基化修饰是由m^(6)A甲基转移酶、m^(6)A去甲基化酶和m^(6)A识别蛋白共同介导的一种动态、可逆的转录后修饰,是真核生物体内最丰富的RNA修饰。近年来,m^(6)A甲基化在畜禽生产中的生物学功能逐渐被揭示,其参与调控畜禽生长发育、生殖生理、糖脂代谢、氧化应激和细胞损伤等生命过程。畜禽生产中营养、环境、疾病等因素的变化会干扰机体m^(6)A甲基化修饰进而影响畜禽生理代谢过程,而通过营养调控手段可恢复甲基化稳态实现对畜禽生长、发育和疾病等方面的调节。本文对上述内容进行综述,为提高畜禽生长性能、保障畜禽健康提供新的见解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6)A甲基化修饰 甲基化稳态 营养调控 畜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6)A RNA甲基化调节因子与前列腺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虹汝 宁静华 +3 位作者 张鑫 赵严红 屈润 张钰哲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98-1105,共8页
目的探索N6-甲基腺嘌呤(m^(6)A)RNA甲基化调节因子(以下简称m^(6)A调节因子)与前列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416例前列腺癌样本和80例癌旁样本的临床病理数据及其mRNA相关数据,获取METTL3、METTL14、WTAP、... 目的探索N6-甲基腺嘌呤(m^(6)A)RNA甲基化调节因子(以下简称m^(6)A调节因子)与前列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416例前列腺癌样本和80例癌旁样本的临床病理数据及其mRNA相关数据,获取METTL3、METTL14、WTAP、RBM15、ZC3H13、YTHDC1、YTHDC2、YTHDF1、YTHDF2、HNRNPC、FTO和ALKBH5共12种m^(6)A调节因子。筛选出前列腺癌样本差异表达的m^(6)A调节因子。对前列腺癌组织样本进行无监督聚类分组,并比较其总体生存率的差异。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根据风险评分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比较2组生存率。对临床病理因素进行风险评分,构建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评估预后预测价值。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前列腺癌组织中METTL14和FTO的表达。结果从12个m^(6)A调节因子中筛选出8个差异表达的调节因子。通过无监督聚类分析将前列腺癌样本分成3组,分别为Cluster 1、Cluster 2和Cluster 3,3组的生存时间存在显著差异。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METTL14和FTO与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构建Cox回归模型,对前列腺癌患者进行风险评分,发现高、低风险组总生存率有统计学差异,且风险评分可作为独立预后指标。前列腺癌组织中METTL14和FTO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结论本研究构建了基于m^(6)A调节因子的前列腺癌预后预测模型,其中风险评分可作为独立的预后指标,METTL14和FTO可作为诊断前列腺癌的分子标志物和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6)A RNA甲基化调节因子 前列腺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卤素替换构筑环亮氨酸冠醚型超分子相变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4
作者 王娜 胡宏志 +2 位作者 余炳德 刘洋 刘尊奇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9-813,共15页
本文通过Cl/Br卤素替换,选用客体环亮氨酸和主体18-冠醚-6设计并构筑两种冠醚型包合物(C_(7)H_(14)NO_(2))^(+)(18-crown-6)[FeCl_(4)]^(-)(1)和(C_(7)H_(14)NO_(2))^(+)(18-crown-6)[FeBr_(4)]^(-)(2)。并采用红外光谱(IR)、X-射线单... 本文通过Cl/Br卤素替换,选用客体环亮氨酸和主体18-冠醚-6设计并构筑两种冠醚型包合物(C_(7)H_(14)NO_(2))^(+)(18-crown-6)[FeCl_(4)]^(-)(1)和(C_(7)H_(14)NO_(2))^(+)(18-crown-6)[FeBr_(4)]^(-)(2)。并采用红外光谱(IR)、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XRD)、热重(TG)、赫什菲尔德曲面分析(Hirshfeld surface analysis)、介电以及循环伏安曲线测试等多种方式对其化合物进行表征。结构解析显示在低温(100 K)和室温(293 K)条件下,化合物均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材料内甲酯化环亮氨酸阳离子与18-冠醚-6分子呈现分子内转子-定子结构。卤素原子替换导致无机阴离子无序、18-冠醚-6分子无序-有序运动及甲酯化环亮氨酸阳离子分子动态摆动,引起材料呈现良好的电催化性能,尤其化合物2在230 K和250 K附近表现出良好的连续可逆热能相变及连续可逆介电异常,显示其为新型具有电催化-介电循环可逆型多功能晶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素替换 甲酯化环亮氨酸 18-冠醚-6 相变材料 介电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6803和PPP6R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甲基化状态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沈素朋 徐凤楼 +4 位作者 刘江惠 卢帆 梁佳 郭炜 董稚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72-978,共7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6803(mi R-6803)及其宿主基因蛋白磷酸酶6调节亚单位1(protein phosphatase 6 regulation subunit 1,PPP6R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和PPP6R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其在ESCC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2... 目的:探讨微小RNA-6803(mi R-6803)及其宿主基因蛋白磷酸酶6调节亚单位1(protein phosphatase 6 regulation subunit 1,PPP6R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和PPP6R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其在ESCC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2013年至2014年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生物标本库的72例ESCC手术患者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 R-6803和PPP6R1在ESC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和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d C)处理前后的ESCC细胞株TE1、TE13、Eca109、T.TN、Kyse170中的表达水平。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ESCC细胞系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PPP6R1的甲基化状态,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ESCC组织中mi R-6803和PPP6R1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0.318±0.156,0.408±0.177 vs 1.000±0.001,均P<0.05),mi R-6803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程度及TNM分期密切相关(均P<0.05);PPP6R1表达水平与TNM分期和组织学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均P<0.05)。ESCC组织中mi R-6803和PPP6R1基因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ESCC组织中PPP6R1的启动子区甲基化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56.94%vs 36.11%,P<0.05),并与TNM分期和组织学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均P<0.05),mi R-6803和PPP6R1基因的低表达与PPP6R1启动子区甲基化明显相关(P<0.05)。经5-Aza-d C处理后,5种ESCC细胞中mi R-6803和PPP6R1的表达均升高,并且TE1、TE13、Kyse170细胞中PPP6R1基因甲基化程度降低,非甲基化程度增加,其余2种细胞中PPP6R1基因均表现为非甲基化状态。结论:mi R-6803及其宿主基因PPP6R1的低表达可能与ES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是mi R-6803和PPP6R1表达沉默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微小RNA-6803 蛋白磷酸酶6调节亚单位1(PPP6R1)基因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