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肺合大肠”理论探讨肺纤维化中医病机
1
作者 董亚伟 朱中博 +6 位作者 杨帆 马泉 李红梅 张艳美 何兰兰 张旭辉 刘喜平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19-23,共5页
肺纤维化是一种以肺泡上皮细胞损伤、成纤维细胞病理性增殖转型、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导致肺组织结构破坏及功能丧失的呼吸系统疾病,病死率高且尚无较好治疗方法。本文以“肺合大肠”的中医认识即“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为基础,以“肺合... 肺纤维化是一种以肺泡上皮细胞损伤、成纤维细胞病理性增殖转型、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导致肺组织结构破坏及功能丧失的呼吸系统疾病,病死率高且尚无较好治疗方法。本文以“肺合大肠”的中医认识即“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为基础,以“肺合大肠”的现代医学认识即“肠-肺轴”理论为关键点,结合二者探讨相关机制,初步阐述中医药调控“肠-肺轴”治疗肺纤维化的内涵,为临床通过“肠-肺轴”治疗肺纤维化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合大肠 肺与大肠相表里 肠-肺轴 肺纤维化 肠道微生物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的肺病患者肠道便菌群特点研究 被引量:42
2
作者 张良登 冯兴中 +4 位作者 姜敏 王占荣 魏玮 孙晓红 吴孟晋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4期19-23,共5页
目的探讨肺病患者与非肺病患者便球杆菌群特点,为肺肠同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将112例患者分为肺病组47例和非肺病组65例,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肺系疾病及病程、非肺系疾病及病程、用药、饮食、睡... 目的探讨肺病患者与非肺病患者便球杆菌群特点,为肺肠同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将112例患者分为肺病组47例和非肺病组65例,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肺系疾病及病程、非肺系疾病及病程、用药、饮食、睡眠、情志、体力及大便情况。采集粪便标本,行涂片法检测球杆菌比值。结果肺病组、非肺病组分别脱落3、5例。肺病组球杆比平均值为0.78,非肺病组为0.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肺病组革兰阴性杆菌平均值为56.59%,非肺病组为65.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肺病组革兰阳性球菌平均值为33.52%,非肺病组为23.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肺病组革兰阴性杆菌异常型23例,非肺病组44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肺病组纳差21例,非肺病组14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肺病组便秘23例,非肺病组19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肺病组便溏15例,非肺病组9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结论肺病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有明显的纳差、便秘、便溏,存在肺肠同病趋势,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的肺肠同治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腑表里相关 肠道微生态 肺肠同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古籍研究的“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源流及其内涵探讨 被引量:64
3
作者 莫芳芳 马师雷 +6 位作者 李鸿涛 赵丹丹 王柳青 倪金霞 田甜 林燕 高思华 《环球中医药》 CAS 2015年第2期165-168,共4页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历经千年发展,理论体系日臻完善,包含着丰富的内涵与外延。本文以梳理"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发展源流,探讨其理论内涵为目的,采用传统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对相关古籍进行系统整理与分析,得出&qu...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历经千年发展,理论体系日臻完善,包含着丰富的内涵与外延。本文以梳理"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发展源流,探讨其理论内涵为目的,采用传统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对相关古籍进行系统整理与分析,得出"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以《黄帝内经》的"脏腑相合"为源头,经秦汉、晋隋唐、宋金元和明清等各个时期医家的不断阐发和应用,其理论内涵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所表达的基本内涵——肺与大肠之间通过互相观察彼此,可相互表征彼此,以体现相互配合的关系。这种肺与大肠关系的实现以经络为沟通联络基础,以气机升降为功能基础,以气血津液为重要物质基础,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象 肺与大肠相表里 源流 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肺与大肠相表里”论治肠易激综合征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嘉鑫 郭宇 +1 位作者 王庆国 魏玮 《环球中医药》 CAS 2017年第8期939-942,共4页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消化系统疾病。本文通过肺肠在功能、经脉、菌群微生态等生理、病理方面的联系与影响,阐述肺与大肠相表里这一理论,进而探讨与IBS的内在关系,结合名师从肺论治IBS...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消化系统疾病。本文通过肺肠在功能、经脉、菌群微生态等生理、病理方面的联系与影响,阐述肺与大肠相表里这一理论,进而探讨与IBS的内在关系,结合名师从肺论治IBS临床经验:采用经方加味,从宣肺、泻肺、补肺等方面论治肠病,为中医临床从肺论治肠病提供一个理论基础及思路,以供学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与大肠相表里 肠易激综合征 菌群微生态 肠病治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肺、肠组织中TGF-β_1、SP-A表达的改变及中药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景姗 王新月 +3 位作者 杨雪 杨舒 盛益华 闫昕 《西部中医药》 2014年第3期10-15,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肺、肠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肺表面活化蛋白-A(SP-A)表达的改变及中药的干预作用,探讨UC发生肺损伤的机制,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结肠黏膜致敏加三硝基苯磺酸-50%乙醇... 目的:通过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肺、肠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肺表面活化蛋白-A(SP-A)表达的改变及中药的干预作用,探讨UC发生肺损伤的机制,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结肠黏膜致敏加三硝基苯磺酸-50%乙醇灌肠的方法建立UC大鼠模型,并进行中药复方(从肺论治组和从肠论治组)、中药单体(苦参碱及鱼腥草素钠)及西药对照(柳氮磺胺吡啶)灌胃干预,分别于给药0、4周取材,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肺、肠组织及血清中TGF-β1的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肺、肠组织中SP-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0、4周时模型组血清中TGF-β1含量明显升高;0周时,模型组肺、肠组织中抗炎性因子TGF-β1表达增多,4周时表达下降,治疗后各组TGF-β1均有上升趋势,从肺论治组肺组织中TGF-β1表达升高最为明显,而从肠论治组、苦参碱组和鱼腥草素钠组能明显升高肠组织中TGF-β1表达水平;0、4周时,肺组织中SP-A表达明显降低,治疗并不能促进其表达;0、4周时肠组织SP-A mRNA、SP-A表达明显升高,各治疗组均能明显降低其表达。结论:4周时,TGF-β1含量在血清中升高而在肺、肠组织中下降,说明UC的肺部炎症反应不是缘于局部对整体的影响,而是具有组织特异性;归经于肺的鱼腥草素钠能明显升高肠道TGF-β1表达水平,说明肺肠的特殊联系,即肺、肠组织在结构上存在共同的物质基础SP-A,且与UC发生肺损伤的机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肺表面活化蛋白-A(SP-A) 肺与大肠相表里 大鼠 中药干预 TGF-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探讨运用宣白承气汤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被引量:7
6
作者 胡紫薇 郑爱华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2年第10期86-88,共3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由于严重休克、创伤、感染以及烧伤引起的以进行性加重的低氧血症、呼吸窘迫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是常见的危重症之一,患病后病死率高。中医归为“暴喘”的范畴,其病位主要在肺。《灵枢·九针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由于严重休克、创伤、感染以及烧伤引起的以进行性加重的低氧血症、呼吸窘迫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是常见的危重症之一,患病后病死率高。中医归为“暴喘”的范畴,其病位主要在肺。《灵枢·九针论》中记载“手阳明太阴为表里”,提出了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肺与大肠经脉相互属络,在生理上相互作用,病理上相互影响。肺的肃降功能有助于大肠传导功能的运行,大肠传导功能正常运行也有利于肺气肃降。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探讨采用“肺肠同治法”,运用宣白承气汤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理论机制,并结合临床案例,以期为ARDS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及临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与大肠相表里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宣白承气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胡越 叶柏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0年第1期1-4,共4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会引起诸多肠外表现和并发症,除常见的关节损伤、皮肤黏膜表现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UC可导致呼吸系统损伤:如肺功能改变、气道损伤、慢性炎症、肺结节病、肺栓塞,这些影响通常无典型临床表现,在临...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会引起诸多肠外表现和并发症,除常见的关节损伤、皮肤黏膜表现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UC可导致呼吸系统损伤:如肺功能改变、气道损伤、慢性炎症、肺结节病、肺栓塞,这些影响通常无典型临床表现,在临床评估中易被忽略。同时,肺部受累又可加重溃疡性结肠炎病情,增加医疗负担,是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对于在疾病期间调节肠道和肺部之间串扰的生理病理学机制知之甚少,且缺乏有效干预方案。中医认为肺、肠在生理和病理上密切相关,提出“肺与大肠相表里”,并基于此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常能取得出人意料的临床疗效。文章复习中医古籍,系统论述了溃疡性结肠炎病程中肺与大肠互相影响的中医理论和病机。同时总结国内外现代医学研究成果,从肺、肠生理起源基础、共享黏膜免疫系统、微生物生态失调、共性炎症通路、淋巴细胞归巢等方面系统阐述了肺-肠轴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过程中的可能调节机制,进而探究溃疡性结肠炎与相关性肺损伤的关系。未来可深入挖掘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机制,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寻找治疗新途径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肺损伤 黏膜免疫系统 肠道菌群 炎症通路 肺-肠轴 从肺论治 肺与大肠相表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腑平喘辨治哮喘 被引量:2
8
作者 宁博彪 李宝花 刘丽坤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9年第3期68-70,共3页
"通腑平喘"源自"肺与大肠相表里",临床应用广泛,肺系疾病伴见腑实不通均可使用,为治标之法,须中病即止,切不可贪功滥用。哮喘为本虚标实之症,肺脾气虚为本,宿痰内伏为标,胃与大肠气血升降失常是关键。宿痰是重要的... "通腑平喘"源自"肺与大肠相表里",临床应用广泛,肺系疾病伴见腑实不通均可使用,为治标之法,须中病即止,切不可贪功滥用。哮喘为本虚标实之症,肺脾气虚为本,宿痰内伏为标,胃与大肠气血升降失常是关键。宿痰是重要的致病因素,遇诱因刺激,阻塞气道,肺气不利而成哮喘。痰是水液代谢异常的产物,责之肺、脾、肾三脏,大肠功能异常亦是宿痰重要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发现中医肺脏在现代医学中主要指的是呼吸系统及相关神经系统,亦与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等有关联。支气管哮喘与胃肠激素相关性研究提示,哮喘患者部分兴奋性胃肠激素如GAS等含量均降低,部分抑制性激胃肠激素如CGRP的含量升高,是导致胃肠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造成大便不畅等。"通腑平喘"常用于哮喘出现大便干结难行等大肠通降失和,或阳明热结,腑气不通;临床不仅适用于哮喘,其他肺系疾病见到腑实内结,无禁忌症均可使用,以改善呼吸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常用承气汤、大柴胡汤、附子泻心汤。须注意立足整体辨证,分清主次;宜"通"而非"攻"不可滥用攻下;中病即止。通腑平喘为肺肠同治代表,取类比象,治疗肠系疾病时也应注意肺气宣肃对胃肠道功能的调节作用,运用整体观有助于提高疗效。附验案2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支气管哮喘 通腑平喘 腑实不通 本虚标实 宿痰 肺与大肠相表里 大便干结 寒热错杂 上下不通 肺气不利 痰瘀互结 承气汤 大柴胡汤 附子泻心汤 胃肠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