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渗—特低渗气藏储集层物性与电性下限变化规律
1
作者 胡向阳 吴健 +3 位作者 杨冬 张恒 谭伟 袁伟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8,共10页
南海西部东方A区气藏和文昌X/Y区气藏均为低渗—特低渗气藏,储集层微观孔隙结构复杂,对物性和电性下限变化规律认识不清。通过开展不同压差条件下的岩心单相驱替实验,结合高温高压条件下岩心毛细管压力-岩电联测实验,开展研究区低渗—... 南海西部东方A区气藏和文昌X/Y区气藏均为低渗—特低渗气藏,储集层微观孔隙结构复杂,对物性和电性下限变化规律认识不清。通过开展不同压差条件下的岩心单相驱替实验,结合高温高压条件下岩心毛细管压力-岩电联测实验,开展研究区低渗—特低渗储集层下限研究,分别获取储集层孔隙度、渗透率、含气饱和度和电阻率下限。在此基础上,开展储集层下限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东方A区气藏储集层物性与气体流量呈正相关关系,而文昌X/Y区特低渗岩心气体流量极低,且增大实验压差提高气体流量不明显。在束缚水条件下,随着生产压差增大,2个区块孔隙度和渗透率下限逐渐降低。随着储集层物性变好,含水饱和度上限均变低。东方A区气藏电阻率下限随物性变好而逐渐增大,文昌X/Y区气藏特低渗气层电阻率下限随物性变好而逐渐降低,其原因主要是受储集层微观孔隙结构和地层流体赋存状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储集层 物性下限 电性下限 生产压差 渗透率 毛细管压力 岩电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环东道海子凹陷侏罗系煤层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1
2
作者 余琪祥 罗宇 +3 位作者 段铁军 李勇 宋在超 韦庆亮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5-55,共11页
为了明确准噶尔盆地环东道海子凹陷侏罗系煤层气勘探方向,开展了煤层连井对比、井-震标定和地震资料解释以及煤层测、录井资料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准噶尔盆地侏罗系西山窑组和八道湾组煤层发育,厚度较大,分布稳定,其中西山窑组发育2~... 为了明确准噶尔盆地环东道海子凹陷侏罗系煤层气勘探方向,开展了煤层连井对比、井-震标定和地震资料解释以及煤层测、录井资料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准噶尔盆地侏罗系西山窑组和八道湾组煤层发育,厚度较大,分布稳定,其中西山窑组发育2~3层煤层,累计最大厚度为20 m,八道湾组发育2~4层煤层,累计最大厚度为29 m。煤岩含气性好,录井气测异常明显。②环东道海子凹陷内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为中等—好烃源岩,Ro为0.6%~0.8%,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具有较好的生气能力;天然气碳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煤层气亦可来源于深部高成熟腐殖型有机质。③研究区西山窑组煤岩为中—低孔、低渗储层,孔隙度为7.0%~20.8%,渗透率为0.32~8.67 mD;八道湾组煤岩为低孔、中—低渗储层,孔隙度为5.6%~7.8%,渗透率为2.30~13.83 mD;煤层夹于泥岩之间且煤层之上区域性泥岩盖层分布广泛,封盖保存条件好。④研究区存在凹陷区源内煤层气富集成藏和凸起区深部外源气富集成藏等2种模式。环东道海子凹陷煤层气勘探潜力较大,特别是凹陷北东方向斜坡区和凹陷北部斜坡—滴南凸起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源内成藏 外源富集 斜坡区 低孔低渗 区域性泥岩盖层 西山窑组 八道湾组 侏罗系 环东道海子凹陷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验的碳酸盐岩气藏储量计算——以X气藏为例
3
作者 杨学峰 闫伟林 +1 位作者 周聪 殷树军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4年第3期12-22,共11页
四川盆地X气藏为碳酸盐岩储层,储层层间及层内都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是气藏储量计算面临的困难之一。针对此问题,本文采用实验方法支撑储量计算,首先通过实验测量得到气藏各小层岩心的孔隙度、渗透率等基础物性参数,将小层渗透率校正为... 四川盆地X气藏为碳酸盐岩储层,储层层间及层内都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是气藏储量计算面临的困难之一。针对此问题,本文采用实验方法支撑储量计算,首先通过实验测量得到气藏各小层岩心的孔隙度、渗透率等基础物性参数,将小层渗透率校正为克氏渗透率,并根据物性差异将储层分类为孔隙型储层、孔隙-孔洞型储层,再通过产能模拟实验计算得到气藏工业产能对应的有效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等储层物性下限。继而通过液膜厚度实验测得各目标储层的液膜厚度,并结合压汞实验测得的孔径分布曲线,得到有效储层中含烃孔隙体积比例,最后通过地质储量计算公式得到气藏储量。研究结果表明:①利用基础物性测试实验、产能模拟实验、水膜厚度实验等实验方法,确定储层物性下限以及有效孔隙体积比例,为气藏储量计算奠定基础,X气藏有效储层孔隙度下限为1.21%~1.56%;②气藏有效储层中含烃孔隙体积比例范围在42.62%~67.73%,通过地质储量计算公式可得到该气藏的有效储量;③该方法对于非均质性较强的碳酸盐岩储层气藏的储量确定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强非均质性 产能模拟实验 液膜厚度实验 孔隙度下限 渗透率下限 有效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蓬莱气区灯影组有效储层孔渗下限的主控因素及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闫旭 赵峰 王维康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120-122,共3页
以蓬莱气区灯影组碳酸盐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铸体薄片、高压压汞、核磁共振等分析测试手段,系统分析储层岩性、物性、孔隙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储层进行分类评价,明确储层物性下限,为蓬莱气区灯影组储层评价... 以蓬莱气区灯影组碳酸盐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铸体薄片、高压压汞、核磁共振等分析测试手段,系统分析储层岩性、物性、孔隙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储层进行分类评价,明确储层物性下限,为蓬莱气区灯影组储层评价和储量规模确定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物性下限 孔隙度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盒8段致密砂岩储层临界物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柯明 候英杰 +4 位作者 邓航 孙玉华 常鹏 魏举行 郑浩权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1-777,共7页
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储层动态评价体系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成藏期储层临界物性的确定可为储层动态评价和致密砂岩气的开采提供重要依据。文中运用录井、测井、试气、物性等资料,提出了确定成藏期致密砂岩储层临界物性的新方法;利用孔... 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储层动态评价体系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成藏期储层临界物性的确定可为储层动态评价和致密砂岩气的开采提供重要依据。文中运用录井、测井、试气、物性等资料,提出了确定成藏期致密砂岩储层临界物性的新方法;利用孔隙度压实剖面回推法和天然气充注物理模拟,结合储层现今含气物性下限,确定了成藏期储层临界物性值。研究结果表明:苏里格气田盒8段储层平均孔隙度变化量为3.3%,成藏期储层临界孔隙度为6.1%;天然气充注物理模拟证实,突破压力随着埋深的增加而增大,埋深越大,越难充注,天然气注入储层需要的动力也越大,这表明天然气在成藏期充注时存在一个物性下限;实验证实了天然气临界充注压力主要受渗透率控制,与孔隙度相关性较差,成藏期储层临界渗透率约为0.15×10^(-3)μ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 临界孔隙度 临界渗透率 下石盒子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油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的确定——以高尚堡油田G区块Es_(3)^(3)Ⅴ油组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春霞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4年第1期44-49,共6页
致密油有效储层物性下限是划分储层、确定有效厚度、合理开展储量计算的重要参数。高尚堡油田G区块Es_(3)^(3)Ⅴ油组为近源准连续致密砂岩油藏,储层物性参数的不确定性给后续开发工作和钻采工艺技术的应用带来困难。基于区块岩心分析和... 致密油有效储层物性下限是划分储层、确定有效厚度、合理开展储量计算的重要参数。高尚堡油田G区块Es_(3)^(3)Ⅴ油组为近源准连续致密砂岩油藏,储层物性参数的不确定性给后续开发工作和钻采工艺技术的应用带来困难。基于区块岩心分析和生产测试资料,采用含油产状法、经验统计法、孔渗关系法、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和压汞参数法等五种方法,并通过相渗实验、试油投产结果进行验证,确定了区内储层的物性下限孔隙度为7.7%、渗透率为0.16×10^(-3)μm^(2)。研究成果可为高尚堡油田致密油有效储层的产能计算、储层评价以及开发选层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物性下限 有效储层 压汞 相渗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气藏充注成藏以及充注物性下限分析
7
作者 郭雷 张承洲 +2 位作者 冷捷 杨龙 丁歌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155-157,共3页
目前东海西湖凹陷的充注成藏机理以及充注物性下限研究在致密砂岩中缺少研究成果及应用,通过气体充注模拟、毛管压力曲线测定以及核磁共振成像驱替等实验,对东海某气田开展致密砂岩气藏充注成藏机理以及充注物性下限分析。研究表明,在... 目前东海西湖凹陷的充注成藏机理以及充注物性下限研究在致密砂岩中缺少研究成果及应用,通过气体充注模拟、毛管压力曲线测定以及核磁共振成像驱替等实验,对东海某气田开展致密砂岩气藏充注成藏机理以及充注物性下限分析。研究表明,在气体充注过程中,存在成藏门限压力,主要为非达西渗流。其充注成藏的孔隙度的下限值为6.2%,渗透率的下限值为0.05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藏 物性下限值 孔隙度 渗透率 充注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孔渗砂岩储层基质物性下限确定方法研究——以川中LA构造沙一段油藏为例 被引量:45
8
作者 魏小薇 谢继容 +2 位作者 唐大海 陈洪斌 谢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28-31,11,共5页
川中LA油田沙一段油藏为无边水、底水的构造岩性复合油藏,单井测试日产原油在几吨至上百吨之间。储层具典型的低孔低渗特征,产层段孔隙度一般在3%~6%之间,平均3.9%;渗透率集中在1.0×10-4~1.0×10-3μm2之间,平均2.64×10-4... 川中LA油田沙一段油藏为无边水、底水的构造岩性复合油藏,单井测试日产原油在几吨至上百吨之间。储层具典型的低孔低渗特征,产层段孔隙度一般在3%~6%之间,平均3.9%;渗透率集中在1.0×10-4~1.0×10-3μm2之间,平均2.64×10-4μm2。静态、动态资料及机理实验研究均反映出其储层类型为裂缝—孔隙型。本文在常规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开拓性采用了核磁共振、渗流能力模拟、岩心产能模拟等实验方法,明确了该油藏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基质孔隙度为3%,基质渗透率为0.17×10-3μm2,为储量计算提供了依据。同时对低孔低渗储层评价也具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部 侏罗纪 低孔低渗 砂岩 储集层 物性下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东区致密砂岩储层物性下限值的确定 被引量:35
9
作者 黎菁 杨勇 +2 位作者 王少飞 史婵媛 赵刚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1年第6期52-56,126,共5页
长庆油田苏里格气田东区盒8、山1、山2段致密砂岩储层具有典型的低孔、低渗及多层系含气特征。储层下限标准的研究是划分有效储层的基础,也是气层识别和容积法储量计算的前提。采用经验统计法、测井计算-Sg法、孔隙结构参数分布等几... 长庆油田苏里格气田东区盒8、山1、山2段致密砂岩储层具有典型的低孔、低渗及多层系含气特征。储层下限标准的研究是划分有效储层的基础,也是气层识别和容积法储量计算的前提。采用经验统计法、测井计算-Sg法、孔隙结构参数分布等几种方法对研究区储层物性下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地面条件下有效储层的孔隙度下限为5.0%,渗透率为0.10×10-3~0.15×10-3μm2,含气饱和度下限为50%~60%;原始地层温度压力条件下,孔隙度下限为4.5%,渗透率仅为0.001 0×10-3~0.001 5×10-3μm2。研究结果得到了试气试采资料的证实,为储量计算提供了依据,对储层的开发生产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东地区 多层系气藏 物性下限 有效孔隙度 有效渗透率 含气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毛管压力与相渗曲线研究复杂碳酸盐岩储层生产能力——以土库曼阿姆河右岸M区块气田为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崔泽宏 夏朝辉 +2 位作者 刘玲莉 宋秀珍 范海亮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9-91,104,共4页
土库曼阿姆河右岸M区块气田储层非均质性强、气水过渡带长、气水关系复杂,常规测井解释对识别流体界面、气水过渡带难度较大且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针对这些困难,通过毛管压力曲线形态及退汞效率对不同孔隙级别下的储层进行评价分类和... 土库曼阿姆河右岸M区块气田储层非均质性强、气水过渡带长、气水关系复杂,常规测井解释对识别流体界面、气水过渡带难度较大且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针对这些困难,通过毛管压力曲线形态及退汞效率对不同孔隙级别下的储层进行评价分类和有效性分析,得出储层有效孔隙度下限为3.5%,与实际测试结果匹配良好。综合毛管压力曲线、相渗曲线研究了气藏高度和气水分布特征,确定纯气产层的最低闭合高度应达到75 m,气藏气水过渡带较厚约为50 m,结合相渗曲线等渗点得出气水过渡带上部26 m左右为经济效益产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管压力曲线 相渗曲线 储层评价 孔隙度下限 生产能力 碳酸盐岩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坝气田长兴组气藏有效储层物性下限标准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冯明刚 严丽 +3 位作者 王雪玲 田雨 王昆 程斯洁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5-538,共4页
针对元坝气田长兴组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通过测试法、实验分析法、经验统计法等多种方法,对长兴组储层的有效孔隙度下限进行了综合研究,确定了元坝气田长兴组气藏有效孔隙度下限为2.0%,完成了元坝气田长兴组气... 针对元坝气田长兴组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通过测试法、实验分析法、经验统计法等多种方法,对长兴组储层的有效孔隙度下限进行了综合研究,确定了元坝气田长兴组气藏有效孔隙度下限为2.0%,完成了元坝气田长兴组气藏第一期探明储量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法 实验分析法 经验统计法 有效孔隙度下限 长兴组 元坝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致密气下限重新认识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小明 石玉江 +1 位作者 张海涛 钟晓勤 《测井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5-329,共5页
以苏里格气田空气渗透率低于0.3×10-3μm2致密气层为研究目标,该类致密气层按照现有下限标准解释会漏失部分有效层。根据最新发布的《致密砂岩气地质评价方法》行业标准,利用毛细管压力、岩心分析、气-水相渗及测井资料研究了苏里... 以苏里格气田空气渗透率低于0.3×10-3μm2致密气层为研究目标,该类致密气层按照现有下限标准解释会漏失部分有效层。根据最新发布的《致密砂岩气地质评价方法》行业标准,利用毛细管压力、岩心分析、气-水相渗及测井资料研究了苏里格气田致密气下限。采用孔喉半径下限法确定了其孔隙度下限为3%,空气渗透率下限为0.04×10-3μm2;采用密闭取心刻度法与气-水相渗法确定了含气饱和度下限为26%。该下限的确定为苏里格气田致密气提供了测井解释标准,为致密气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解释 致密气 下限 孔隙度 渗透率 饱和度 苏里格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透扶杨油层技术动用下限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张玉涛 高彦楼 +1 位作者 吉庆生 迟博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1-24,共4页
大庆外围油田扶杨油层为低孔特低渗透储层,开发难度大、经济效益差是制约扶杨油层储量动用程度的瓶颈。在认真分析特低渗透储层出油能力和产油状况的基础上,针对特低渗透储层存在启动压力梯度以及具有非线性渗流的特点,提出了应用试上... 大庆外围油田扶杨油层为低孔特低渗透储层,开发难度大、经济效益差是制约扶杨油层储量动用程度的瓶颈。在认真分析特低渗透储层出油能力和产油状况的基础上,针对特低渗透储层存在启动压力梯度以及具有非线性渗流的特点,提出了应用试上限定下限的试油趋近法、可动孔喉半径法及拟启动压力法综合确定特低渗透扶杨油层技术动用下限的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上述三种方法并结合矿场资料进行综合确定地层原油粘度在4mPa·s条件下,特低渗透扶杨油层的技术动用下限渗透率为0.5×10^(-3)μ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储层 启动压力 技术动用下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油储层边界层影响因素及渗透率下限实验 被引量:8
14
作者 马铨峥 杨胜来 +3 位作者 孟展 王璐 钱坤 韩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9-164,共6页
致密油储层渗透率极低,孔喉结构复杂,半径较小,边界层的存在都会进一步增大渗流阻力,对储层渗流影响较大。为了研究致密储层边界层的影响因素,首次采用N2驱替的实验方法,分析了压力梯度、孔喉半径和渗透率与边界层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致密油储层渗透率极低,孔喉结构复杂,半径较小,边界层的存在都会进一步增大渗流阻力,对储层渗流影响较大。为了研究致密储层边界层的影响因素,首次采用N2驱替的实验方法,分析了压力梯度、孔喉半径和渗透率与边界层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压力梯度和渗透率的增大,边界层厚度和边界层厚度占用率均呈幂率递减,对储层渗流影响也逐渐减弱;随着孔喉半径的减小,边界层厚度先增后减,存在一个极大值,但随着边界层厚度占用率逐渐增大,对储层渗流影响也逐渐增强;通过拟合,得到不同压力梯度下的渗透率下限值及经验公式,压力梯度越大,渗透率下限值越低。通过该研究,加深了对致密性储层边界层影响因素和渗透率下限的认识,为改善边界层对致密储层渗流影响、确定合理的生产压差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储层 边界层 压力梯度 孔喉半径 渗透率下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确定碳酸盐岩油气层有效孔隙度下限值的新方法 被引量:26
15
作者 蔡正旗 郑永坚 +1 位作者 刘云鹤 华永川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1期10-15,共6页
通过气藏研究,本文提出了一种确定有效孔隙度下限位的新方法,即相关公式法,此法具有合理、可靠的优点。同时对有效孔隙度下限值的使用条件等问题做了认真的分析,纠正了过去一些认识上的偏见。
关键词 隙度 碳酸盐岩 油气层 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田不同采油方式的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赵俊平 李凤升 +1 位作者 孙晓春 董金涛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5-27,共3页
建立了油井经济产量界限模型,对比分析了低渗透油田正常抽油机采油方式与提捞采油方式的经济性,确定了不同采油方式下油井的经济产量界限,为有效开发低渗透油田,选择采油方式提供依据.
关键词 低渗透油田 经济产量界限 采油方式 抽油机采油 提捞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口坳陷谭庄凹陷下白垩统低孔低渗碎屑岩储层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琴 朱筱敏 +2 位作者 刘畅 季汉成 陈祥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4年第4期44-49,共6页
根据岩心、薄片、扫描电镜等分析化验资料确定谭庄凹陷下白垩统储层平均孔隙度为6.1%,平均渗透率为10.5 mD,为低孔、低渗碎屑岩储层。除巴1井外,其他各井从上部商水组向下到巴村组,随着埋藏深度增大,孔隙度和渗透率基本呈下降趋势。下... 根据岩心、薄片、扫描电镜等分析化验资料确定谭庄凹陷下白垩统储层平均孔隙度为6.1%,平均渗透率为10.5 mD,为低孔、低渗碎屑岩储层。除巴1井外,其他各井从上部商水组向下到巴村组,随着埋藏深度增大,孔隙度和渗透率基本呈下降趋势。下白垩统储层质量主要受沉积条件、成岩作用及构造作用的影响。较低的成分和结构成熟度、较强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以及较弱的溶蚀作用是导致储层低孔、低渗的根本原因,而构造作用形成的裂缝均被矿物充填,对储层物性改善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孔、低渗碎屑岩储层 主控因素 成岩相 下白垩统 谭庄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低渗储层综合评价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永建 王延斌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7-64,共8页
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山1段至盒3段为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但各段的储集性能仍存在一定差别。因此,从沉积相、岩石学、成岩作用、孔隙度、渗透率等方面对其进行系统分析,表明山1段至盒3段沉积体系由三角洲相向河流相逐渐演变;储层成岩作用... 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山1段至盒3段为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但各段的储集性能仍存在一定差别。因此,从沉积相、岩石学、成岩作用、孔隙度、渗透率等方面对其进行系统分析,表明山1段至盒3段沉积体系由三角洲相向河流相逐渐演变;储层成岩作用较强,尤其压实作用破坏原生孔隙严重,山1段至盒3段压实作用及溶蚀作用逐渐减弱;孔隙度、渗透率较低,但山1段至盒3段呈增加趋势。最后,根据沉积相、成岩作用、孔渗特征、孔隙类型等建立适合研究区的评价标准,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盒3段、盒2段储集性能最好,其次是山1段,而盒1段、山2段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牛地气田 上古生界 低孔低渗 成岩作用 储层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低渗透致密油藏充注模式测井识别 被引量:7
19
作者 石玉江 李高仁 +2 位作者 周金昱 汤宏平 李卫兵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16年第2期202-208,共7页
油藏充注模式是指从烃源岩生成的原油,在驱动力作用下向储集层选择性持续注入形成油藏的过程。油藏充注模式与油源条件、储层物性、成藏动力三者耦合有关。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发育典型低渗透-致密砂岩油藏和低幅度构造-岩性油藏... 油藏充注模式是指从烃源岩生成的原油,在驱动力作用下向储集层选择性持续注入形成油藏的过程。油藏充注模式与油源条件、储层物性、成藏动力三者耦合有关。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发育典型低渗透-致密砂岩油藏和低幅度构造-岩性油藏。根据源储配置关系、砂体充满度和最大有效含油体积的相对高低,将油藏充注模式划分为过充注、正常充注和欠充注3种类型。分析了不同充注模式油藏形成的原因及含油性、有效储层下限变化规律。针对不同充注模式油藏建立了解释结论序列和针对性测井解释方法,大幅度提高了低渗透-致密储层的测井判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解释 油藏充注模式 源储配置 储层下限 低渗透-致密油藏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靖边气田低孔隙度碳酸盐岩储层有效厚度下限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海涛 时卓 +2 位作者 钟晓勤 刘天定 杨小明 《测井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0-195,共6页
储层孔隙度下限是确定有效厚度的核心,尤其对于低孔隙度非均质性强的碳酸盐岩储层。靖边气田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1+2段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强,裂缝及微裂隙相对发育,随着储层改造工艺技术的提高,低于原下限标准的储层测试获得一定产能,... 储层孔隙度下限是确定有效厚度的核心,尤其对于低孔隙度非均质性强的碳酸盐岩储层。靖边气田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1+2段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强,裂缝及微裂隙相对发育,随着储层改造工艺技术的提高,低于原下限标准的储层测试获得一定产能,储层下限存在进一步降低的空间。通过确定与储层储集能力和气水产出密切相关的喉道半径、含水饱和度等参数,重新标定有效储层下限,马五1+2储层孔隙度下限由2.5%降低至1.5%,为靖边气田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提交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解释 碳酸盐岩储层 喉道半径 含水饱和度 有效孔隙度 下限值 靖边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