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映艳 邓远 +5 位作者 何吉祥 彭寿昌 宋斯宇 李一鸣 范青青 刘达东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6,共7页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为陆源碎屑-碳酸盐-火山碎屑多元混积层系。文中基于高压压汞、核磁共振和N2吸附实验,综合利用经验统计法、孔渗关系法、核磁共振法、水膜厚度法、含油产状法和J函数法对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的孔隙度与渗...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为陆源碎屑-碳酸盐-火山碎屑多元混积层系。文中基于高压压汞、核磁共振和N2吸附实验,综合利用经验统计法、孔渗关系法、核磁共振法、水膜厚度法、含油产状法和J函数法对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的孔隙度与渗透率下限开展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各类方法计算得到的芦草沟组有效储层孔隙度下限分布范围在3.88%~6.57%,渗透率下限分布范围在0.0059×10^(-3)~0.0120×10^(-3)μm^(2)。综合分析各方法优缺点及适用性,最终优选出核磁共振法与水膜厚度法2种方法来明确芦草沟组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得到芦草沟组页岩油有效储层孔隙度下限为5.92%、渗透率下限为0.01×10^(-3)μm^(2)。研究成果可为该地区页岩油藏开发和储量计算提供可靠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有效储层 物性下限 最小流动孔喉半径 芦草沟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储层孔隙流体划分及有效孔径计算——以四川盆地龙潭组为例 被引量:12
2
作者 向雪冰 司马立强 +3 位作者 王亮 李军 郭宇豪 张浩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7-146,共10页
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孔隙内富存的流体类型多样,按孔隙中流体的流动性,常将孔隙流体划分为可动水、毛管束缚水及黏土束缚水。为明确页岩气储层的孔隙流体的赋存及运移规律,选取四川盆地龙潭组7块含不同有机质及矿物组分的页岩样品,... 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孔隙内富存的流体类型多样,按孔隙中流体的流动性,常将孔隙流体划分为可动水、毛管束缚水及黏土束缚水。为明确页岩气储层的孔隙流体的赋存及运移规律,选取四川盆地龙潭组7块含不同有机质及矿物组分的页岩样品,采用低场核磁共振的手段,测量了页岩气储层在变离心力与不同温度烘干状态下的低场核磁共振响应,分析页岩气储层岩心在不同离心力条件下离心以及在烘干过程中孔隙流体的赋存状态,以此对页岩孔隙流体类型进行划分;确定并划分出页岩储层的可动水、毛管束缚水和黏土束缚水的核磁共振T_(2)截止值。实验结果表明,可动水与毛管束缚水的核磁共振T_(2)截止值(T_(2c1))分布在0.55~1.00 ms,平均值为0.717 ms;毛管束缚水与黏土束缚水的核磁共振T_(2)截止值(T_(2c2))分布在0.27~0.53 ms,平均值为0.36 ms。根据核磁共振T_(2)谱弛豫时间与孔径的关系,确定了毛管束缚水与黏土束缚水的孔径截止值为4.52~5.65 nm,平均值为4.99 nm。该研究成果有利于划分页岩孔隙流体类型并计算其有效孔径下限,以期为页岩气储层的高效开发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流体划分 T_(2)截止值 有效孔径下限 页岩气储层 龙潭组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油藏不同CO2注入方式微观驱油特征 被引量:21
3
作者 钱坤 杨胜来 +1 位作者 窦洪恩 张吉昌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4-208,共5页
为研究特低渗油藏CO2不同注入方式的微观驱油特征和孔隙动用下限,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分析了连续CO2驱、水驱后CO2驱以及水气交替驱后岩心的微观剩余油分布。实验结果表明,水驱后CO2驱和水气交替驱均能获得较好的驱油效果,连续CO2驱能够... 为研究特低渗油藏CO2不同注入方式的微观驱油特征和孔隙动用下限,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分析了连续CO2驱、水驱后CO2驱以及水气交替驱后岩心的微观剩余油分布。实验结果表明,水驱后CO2驱和水气交替驱均能获得较好的驱油效果,连续CO2驱能够动用更小孔隙中的原油,水驱后CO2的注入弥补了水驱难以动用微、小孔隙(孔径小于0.5μm)中原油的缺点,水气交替驱在中孔隙(0.5~5.0μm)中取得更好的驱油效果。对于不同孔隙结构的岩心,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越强,小孔隙比例越高,不同注入方式下的孔隙动用下限也越高。综合来看,水气交替驱能够在长庆油田黄3区块长8油藏取得较好的微观驱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庆油田 黄3区块 延长组 特低渗油藏 CO2 注入方式 微观驱油特征 孔隙动用下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有效储层下限确定方法 被引量:32
4
作者 肖思和 周文 +1 位作者 王允诚 王洪辉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72-674,共3页
通过Hobson方法计算临界喉道半径,利用孔隙度和临界喉道半径关系图确定储层和非储层的界线;再根据储层的划分级别及其所处气水界面以上位置,提出综合法来判断储层是否为天然气有效储层。将该方法应用于川东石炭系测井资料,结果表明该方... 通过Hobson方法计算临界喉道半径,利用孔隙度和临界喉道半径关系图确定储层和非储层的界线;再根据储层的划分级别及其所处气水界面以上位置,提出综合法来判断储层是否为天然气有效储层。将该方法应用于川东石炭系测井资料,结果表明该方法应用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度 孔喉半径 有效储层下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