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liding Mode Controller Design for Position and Speed Control of Flight Simulator Servo System with Large Friction 被引量:21
1
作者 Liu Jinkun & Er LianjieAutomatic Control Department,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Beijing 100083, P. R. China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3年第3期59-62,共4页
Flight simulator is an important device and a typical high-performance position and speed servo system used in the hardware-in-the-loop simulation of flight control system. Friction is the main nonlinear resistance in... Flight simulator is an important device and a typical high-performance position and speed servo system used in the hardware-in-the-loop simulation of flight control system. Friction is the main nonlinear resistance in the flight simulator servo system, especially in a low-speed state. Based on the description of dynamic and static models of a nonlinear Stribeck friction model,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liding mode controller to overcome the friction, whose stability 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iding mode control Flight simulator servo system friction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积分法的伺服系统机械参数辨识
2
作者 董海涛 陈建国 廖燃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4-168,174,共6页
为准确辨识在不同场合下的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机械参数,提出一种改进积分法(IIM)离线辨识伺服系统转动惯量、粘滞摩擦系数和库仑摩擦转矩。首先,向速度环施加单向正弦转速信号,解耦粘滞摩擦系数和库仑摩擦转矩;其次,利用三角函数周期... 为准确辨识在不同场合下的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机械参数,提出一种改进积分法(IIM)离线辨识伺服系统转动惯量、粘滞摩擦系数和库仑摩擦转矩。首先,向速度环施加单向正弦转速信号,解耦粘滞摩擦系数和库仑摩擦转矩;其次,利用三角函数周期性和正交性,分别将正弦、余弦函数与电磁转矩的乘积在全周期内积分,辨识粘滞摩擦系数和转动惯量;最后,利用惯量转矩和摩擦转矩的相位差异,以及库仑摩擦转矩和转速方向一致的特点,将电磁转矩在半周期内积分,从库仑摩擦转矩与外部恒定负载转矩的耦合转矩中辨识库仑摩擦转矩。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在伺服系统空载和恒载场合,准确辨识转动惯量、粘滞摩擦系数和库仑摩擦转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伺服系统 机械参数辨识 积分法 摩擦转矩解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双轴摇篮转台滑模控制方法
3
作者 简艳英 刘婷婷 《现代制造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1-149,共9页
针对双轴摇篮转台系统中的非线性机械摩擦、外界扰动和模型误差等不确定性导致控制精度下降的问题,采用扩张状态观测器设计了改进的滑模控制律。首先,分析了双轴摇篮转台的基座、摇篮和转台的空间坐标系关系,并建立了摇篮和转台的动力... 针对双轴摇篮转台系统中的非线性机械摩擦、外界扰动和模型误差等不确定性导致控制精度下降的问题,采用扩张状态观测器设计了改进的滑模控制律。首先,分析了双轴摇篮转台的基座、摇篮和转台的空间坐标系关系,并建立了摇篮和转台的动力学模型;然后,将系统中的不确定性扩展为系统状态,并利用设计的扩张状态观测器对不确定性进行估计;最后,通过设计的改进滑模控制律动态补偿不确定性的影响,有效抑制了抖振现象,实现了对双轴摇篮转台的高精度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扩张状态观测器能够准确估计双轴摇篮转台中的不确定性,最大估计误差仅为0.01(°)/s2,改进的滑模控制律对转台转动角速度和摇篮转动角速度的最大跟踪误差分别仅为0.02(°)/s和0.03(°)/s。测试结果表明,提出的改进滑模控制方法与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方法和命令滤波自适应反步控制方法相比具有更强的鲁棒性和更高的准确性,转台转动角和摇篮转动角的最大定位误差分别仅为0.04°和0.05°,大幅提高了双轴摇篮转台系统的控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轴摇篮转台 伺服电机 模型误差 机械摩擦 不确定性 扩张状态观测器 滑模控制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摩擦补偿的多扰动电液位置伺服系统自适应反步-ESO控制
4
作者 张新星 饶俊森 +2 位作者 戴开宇 张兵 王雷刚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26,共7页
来自摩擦、匹配和不匹配的不确定性的多重干扰使电液伺服系统(EHS)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位置跟踪性能。现有的自适应反步控制器无法有效区分机械子系统和液压子系统之间的扰动差异,限制了多重扰动的补偿效果,特别是对于摩擦非线性。因此,... 来自摩擦、匹配和不匹配的不确定性的多重干扰使电液伺服系统(EHS)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位置跟踪性能。现有的自适应反步控制器无法有效区分机械子系统和液压子系统之间的扰动差异,限制了多重扰动的补偿效果,特别是对于摩擦非线性。因此,提出复合摩擦补偿的自适应反步-ESO(扩展状态观测器)位置跟踪控制器,实现机械子系统的快变摩擦扰动和液压子系统的慢变匹配扰动的快速补偿。ESO算法被集成到自适应反步控制器中抑制平均跟踪误差的零偏。复合摩擦补偿融合基于LuGre模型的补偿和高阶扰动观测器,显著提高系统的跟踪性能,避免观测器增益过高。为了验证控制器的有效性,在搭建的电液伺服试验平台上进行了大量的对比试验来验证所提出的控制器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液系统伺服 位置控制 多重扰动 摩擦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润滑退化对伺服系统控制特性影响研究
5
作者 陶胜 安林雪 +2 位作者 崔佩娟 侯占林 魏泽宇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3-99,共7页
为了研究长期贮存过程中润滑脂性能退化对伺服系统控制特性的影响,基于润滑脂在高温度加速应力条件下贮存试验的结果,研究了润滑脂黏度特性的变化,对滚珠丝杠传动过程中的摩擦力矩进行建模,进一步分析润滑脂退化对传动机构摩擦特性的影... 为了研究长期贮存过程中润滑脂性能退化对伺服系统控制特性的影响,基于润滑脂在高温度加速应力条件下贮存试验的结果,研究了润滑脂黏度特性的变化,对滚珠丝杠传动过程中的摩擦力矩进行建模,进一步分析润滑脂退化对传动机构摩擦特性的影响,最后在伺服系统控制模型中引入不同润滑状态下的摩擦力矩模型,分析润滑退化对伺服系统控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润滑脂的黏度特性与加速贮存时间之间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选取黏度特性退化程度较大的一组润滑脂作为研究对象,发现润滑退化导致滚珠丝杠的摩擦力矩增大,伺服系统的控制特性中出现中高频段幅值的衰减和相位的滞后的现象,而且随着载荷的增加,幅值衰减和相位滞后的效应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贮存 润滑退化 黏度特性 摩擦特性 伺服控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液伺服系统动态柔性变结构比例微分复合控制研究
6
作者 王晓晶 王小龙 +1 位作者 高汶韬 冯亚铭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9,共10页
针对摩擦干扰等不确定非线性因素对连续旋转电液伺服系统控制性能的影响,建立了马达系统模型及其摩擦力矩模型。采用改进麻雀搜寻算法进行比例微分控制器参数调优,确定了一种基于摩擦前馈补偿的简化动态柔性变结构比例微分复合控制策略... 针对摩擦干扰等不确定非线性因素对连续旋转电液伺服系统控制性能的影响,建立了马达系统模型及其摩擦力矩模型。采用改进麻雀搜寻算法进行比例微分控制器参数调优,确定了一种基于摩擦前馈补偿的简化动态柔性变结构比例微分复合控制策略。该控制器提高了超低速和高频响应性能,系统频率响应达到了11 Hz。在工业计算机系统上利用C++Builder编程的可视化界面对实验结果与仿真进行对比,验证了控制效果。尽管实验中的控制性能相较于仿真略有下降,尤其是在高频情况下,但系统仍表现出较好的控制精度。研究结果为连续旋转电液伺服马达的控制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 摩擦力矩模型 动态柔性变结构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刚度可调的气动位置伺服系统摩擦补偿控制 被引量:1
7
作者 魏琼 陆浩 +3 位作者 吴子龙 白林勇 张道德 李奕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48,共11页
气动伺服系统的低刚度、低气源压强、流量易饱和等特性,导致系统在工作过程中能量耗散较大,系统易受摩擦影响,且补偿效果不明显。尤其是当系统的运动方向改变时,会产生明显的“平顶现象”,严重影响气动伺服系统的跟踪精度。采用负载口... 气动伺服系统的低刚度、低气源压强、流量易饱和等特性,导致系统在工作过程中能量耗散较大,系统易受摩擦影响,且补偿效果不明显。尤其是当系统的运动方向改变时,会产生明显的“平顶现象”,严重影响气动伺服系统的跟踪精度。采用负载口独立控制结构,消除因两腔耦合而导致的能量耗散,使系统流量特性尽可能地位于线性区间;针对气动系统中存在的摩擦中部分参数不确定,以及外界干扰、动态负载的不确定性,设计非线性自适应鲁棒控制方法;将系统的刚度调节与自适应鲁棒控制进行协同控制,提高气动位置伺服系统的动态性能。仿真和实验结果均表明:具有刚度调节的自适应鲁棒控制能够明显降低系统能量耗散,提高系统位置跟踪精度,有效改善摩擦引起的“平顶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补偿 气动位置伺服 刚度调节 负载口独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摩擦伺服跟踪模型的自抗扰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韩顺杰 粟华 缑泽恩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18-1424,共7页
针对摩擦非线性扰动和外部干扰影响光电稳定平台跟踪性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Elastoplastic摩擦模型的自抗扰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基于Elastoplastic摩擦的伺服系统空间状态模型;其次,利用Elastoplastic模型前馈补偿系统中的摩擦非线... 针对摩擦非线性扰动和外部干扰影响光电稳定平台跟踪性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Elastoplastic摩擦模型的自抗扰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基于Elastoplastic摩擦的伺服系统空间状态模型;其次,利用Elastoplastic模型前馈补偿系统中的摩擦非线性,减小量测噪声对系统的影响,并初步抑制摩擦力矩对系统的干扰,然后,基于该模型设计摩擦补偿与自抗扰控制相结合的复合控制器,最后对带有摩擦的伺服系统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复合控制方案能够提高光电稳定平台的跟踪性能,验证了所提出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astoplastic摩擦模型 自抗扰控制 前馈补偿 伺服控制 参数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板冲压摩擦试验机开发与试验
9
作者 李小强 张贺刚 +3 位作者 王烁 李高峰 孟庆阔 张永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98-1910,共13页
针对铝合金板冲压成形对摩擦测试的需求,确定考虑加热条件下铝合金板材冲压摩擦伺服压力摩擦测试平台的总体设计方案,开发适用于铝合金板材成形的小载荷高精度多功能摩擦试验机系统。该系统由运动组件、加热系统及控制系统组成。运动组... 针对铝合金板冲压成形对摩擦测试的需求,确定考虑加热条件下铝合金板材冲压摩擦伺服压力摩擦测试平台的总体设计方案,开发适用于铝合金板材成形的小载荷高精度多功能摩擦试验机系统。该系统由运动组件、加热系统及控制系统组成。运动组件实现上模具和夹头的运动支撑;加热系统实现模具与试件单独加热;在伺服控制模式下,结合外部力传感器和光栅尺,实现试件压力和模具间隙高精度高稳定性控制。实际应用检验该试验机对不同因素的区分度和重复性,并设计正交试验,探索不同因素对铝合金板材摩擦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机性能稳定,重复性好;影响摩擦系数因素的重要次序为:模具温度、压力、速度、润滑剂;温度越低,压力越大,速度越快,摩擦系数越小;同一种类型的润滑剂对摩擦系数的影响较小。随着压力的增大,摩擦系数减少的趋势越来越小,逐渐趋于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试验机 铝合金板冲压 伺服控制 摩擦试验 摩擦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LuGre模型的挖掘机器人摩擦补偿控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姜金叶 冯浩 +4 位作者 常潇丹 殷晨波 曹东辉 李春彪 谢家学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47,共9页
非线性摩擦会降低挖掘机器人电液伺服系统的动静态性能,引起轨迹爬行、平峰和稳态误差等现象。经典LuGre摩擦模型仅与速度有关,内部鬃毛状态变量无法准确测量,无法全面描述复杂的挖掘机器人电液伺服系统摩擦特性。本文综合考虑电液伺服... 非线性摩擦会降低挖掘机器人电液伺服系统的动静态性能,引起轨迹爬行、平峰和稳态误差等现象。经典LuGre摩擦模型仅与速度有关,内部鬃毛状态变量无法准确测量,无法全面描述复杂的挖掘机器人电液伺服系统摩擦特性。本文综合考虑电液伺服系统位置、速度和方向等信息,设计了一种改进的LuGre摩擦模型,同时引入速度阈值解决了弹性鬃毛平均变形状态观测器不稳定问题。其次,为了解决传统优化算法陷入局部最优解、收敛速度慢等问题,通过引入惯性权重、异步变化和精英突变操作改进基本粒子群优化算法,以精准快速辨识出改进LuGre摩擦模型中的6个未知参数。最后,结合辨识出的摩擦模型,基于结构不变性原理设计前馈摩擦补偿控制器,并在23吨挖掘机器人进行了正弦和三角波不同工况下的轨迹跟踪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传统的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跟踪误差最大,三角轨迹最大跟踪误差达到了29.68 mm,基于改进LuGre模型设计的前馈摩擦补偿控制器仅为9.70 mm,误差减小了67.31%,基于改进LuGre模型设计的前馈摩擦补偿控制器可以有效提升挖掘机器人的轨迹跟踪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液伺服系统 摩擦辨识 粒子群优化算法 摩擦补偿 LUGR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摩擦补偿的电液位置伺服系统模型辅助自抗扰控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立新 王赫 +2 位作者 赵丁选 刘福才 贾拓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7-168,共12页
电液位置伺服系统非链式积分器模型阻碍自抗扰控制器设计实施,非线性摩擦和测量噪声影响液压缸伺服性能。为此,提出一种具有摩擦补偿功能的模型辅助自抗扰控制器,建立包含非线性库伦摩擦的电液伺服系统数学模型,通过坐标转换,获得等效... 电液位置伺服系统非链式积分器模型阻碍自抗扰控制器设计实施,非线性摩擦和测量噪声影响液压缸伺服性能。为此,提出一种具有摩擦补偿功能的模型辅助自抗扰控制器,建立包含非线性库伦摩擦的电液伺服系统数学模型,通过坐标转换,获得等效链式积分结构,阐明影响系统输出的总扰动,使自抗扰控制器可以顺利实施。通过试验辨识,获得系统参数估计值,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提升摩擦模型精度,建立摩擦补偿通道,将预知模型信息融入扩张状态观测器,以达到减小观测器带宽、降低测量噪声敏感性的双重目的。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证明了模型辅助扩张状态观测器和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对比试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优越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液伺服系统 自抗扰控制 非线性摩擦 模型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灰狼算法的非线性摩擦力辨识与补偿方法研究
12
作者 张太豪 李学伟 +2 位作者 祝玉恒 程祥 陈玉坤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18-124,共7页
为减小非线性摩擦力对机床伺服系统运动控制精度的影响,对机床伺服系统摩擦特性进行研究,将改进灰狼算法应用于LuGre摩擦模型参数辨识,通过搭建伺服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摩擦前馈补偿仿真,并在三轴数控雕铣机试验平台进一步完成摩擦前馈... 为减小非线性摩擦力对机床伺服系统运动控制精度的影响,对机床伺服系统摩擦特性进行研究,将改进灰狼算法应用于LuGre摩擦模型参数辨识,通过搭建伺服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摩擦前馈补偿仿真,并在三轴数控雕铣机试验平台进一步完成摩擦前馈补偿验证。结果表明:应用基于改进灰狼算法辨识的LuGre摩擦模型前馈补偿方法,在两轴联动圆轨迹运动跟随过程中,低速运动换向时最大跟随误差下降幅度为67.7%,高速运动条件下误差下降幅度为84.0%,有效消除了非线性摩擦在速度换向过程中产生的负面影响,证明该方法在非线性摩擦力辨识方面具有优异的效果,有助于提高机床伺服系统的运动控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床伺服系统 非线性摩擦力补偿 LuGre摩擦模型 改进灰狼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液伺服系统摩擦参数辨识与补偿控制
13
作者 冯浩 姜金叶 +3 位作者 宋倩玉 殷晨波 俞宏福 曹东辉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2-927,1037,1038,共8页
针对非线性摩擦造成挖掘机器人电液伺服系统稳态误差和低速爬行的问题,需要精准辨识摩擦以进行摩擦补偿。首先,将Karnopp速度阈值理论引入经典Stribeck模型,建立挖掘机器人电液伺服系统非线性摩擦模型,并根据非对称液压缸力平衡方程建... 针对非线性摩擦造成挖掘机器人电液伺服系统稳态误差和低速爬行的问题,需要精准辨识摩擦以进行摩擦补偿。首先,将Karnopp速度阈值理论引入经典Stribeck模型,建立挖掘机器人电液伺服系统非线性摩擦模型,并根据非对称液压缸力平衡方程建立目标函数,测量不同恒定速度下有杆腔和无杆腔的压力计算实际摩擦力;其次,优化遗传算法的适应度、交叉概率和变异概率,分别采用改进遗传算法和基本遗传算法对摩擦模型中4个未知参数进行辨识;最后,结合前馈补偿控制器进行正弦轨迹跟踪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改进遗传算法辨识精度最高,相较于基本遗传算法,模型误差减少了34%;2种摩擦模型下的正弦轨迹跟踪误差分别为26 mm和59 mm,验证了所提出的摩擦模型在提升挖掘机器人性能上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液伺服系统 挖掘机器人 摩擦辨识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密实验平台的非线性摩擦建模与补偿 被引量:30
14
作者 向红标 裘祖荣 +4 位作者 李醒飞 谭文斌 朱嘉 陈诚 张晨阳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19-1127,共9页
非线性摩擦是影响高精度机械伺服系统动静态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精密实验平台随行程位置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摩擦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LuGre模型的改进型摩擦建模方法,以速度和行程位置信号作为模型的输入变量,并用遗传算法对该模型的... 非线性摩擦是影响高精度机械伺服系统动静态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精密实验平台随行程位置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摩擦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LuGre模型的改进型摩擦建模方法,以速度和行程位置信号作为模型的输入变量,并用遗传算法对该模型的动静态参数进行辨识。基于改进型摩擦模型,分别通过精密实验运动平台及其相应的伺服仿真平台进行了摩擦现象和摩擦前馈补偿的实验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摩擦补偿后的跟踪误差值约为补偿前的1/3,系统的静差也由原来1.4μm减小到0.4μm,与仿真平台摩擦补偿前后的现象基本一致。该改进型LuGre摩擦模型能直观、精确地描述实验平台的摩擦特性,基于该摩擦模型的前馈补偿减小了系统的跟踪误差,提高了系统的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伺服系统 摩擦建模 摩擦补偿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伺服系统摩擦参数辨识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刘强 扈宏杰 +1 位作者 刘金琨 尔联洁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7-79,121,共4页
LuGre摩擦模型能够精确描述摩擦环节的动态特性 ,但由于其高度非线性 ,使得参数辨识非常困难。针对LuGre摩擦模型 ,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遗传算法的模型参数两步辨识方法。首先通过Stribeck曲线 ,辨识出摩擦模型中的静态参数 ,然后由系统... LuGre摩擦模型能够精确描述摩擦环节的动态特性 ,但由于其高度非线性 ,使得参数辨识非常困难。针对LuGre摩擦模型 ,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遗传算法的模型参数两步辨识方法。首先通过Stribeck曲线 ,辨识出摩擦模型中的静态参数 ,然后由系统的稳态极限环振荡响应 ,辨识出摩擦模型的动态参数。在每一步辨识中 ,均采用遗传算法作为优化工具 ,从而避免了采用线性辩识方法时的局部极小问题。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数字仿真 ,并通过设计摩擦补偿环节 ,对辨识参数进行验证 ,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 遗传算法 伺服系统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摩擦和间隙影响的机床进给伺服系统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26
16
作者 刘丽兰 刘宏昭 +1 位作者 吴子英 张明洪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12-218,共7页
进给伺服系统的性能对数控机床的跟踪及定位精度、加工质量等有着重要的作用。摩擦和间隙的非线性会导致系统的爬行、振荡等不稳定行为。针对闭环控制的直联式进给伺服系统,建立了考虑摩擦和间隙的综合力学模型和数学模型。研究了低速... 进给伺服系统的性能对数控机床的跟踪及定位精度、加工质量等有着重要的作用。摩擦和间隙的非线性会导致系统的爬行、振荡等不稳定行为。针对闭环控制的直联式进给伺服系统,建立了考虑摩擦和间隙的综合力学模型和数学模型。研究了低速进给条件下摩擦和间隙非线性对工作台输出的影响,得出了工作台产生爬行现象的几种可能条件,并给出消除进给系统爬行现象的几种常见措施。所得结论为进给伺服系统的优化设计和性能预测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床 进给伺服系统 摩擦 间隙 爬行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uGre摩擦模型对伺服系统的影响与补偿 被引量:43
17
作者 周金柱 段宝岩 黄进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90-994,共5页
摩擦是影响伺服系统性能的一个主要因素.为了研究摩擦的影响与补偿,本文首先建立了基于动态LuGre摩擦的机电伺服系统模型.根据LuGre模型,构造了一个非线性观测器来估计摩擦力矩.然后,积分反步自适应控制算法被设计从而实现了摩擦补偿和... 摩擦是影响伺服系统性能的一个主要因素.为了研究摩擦的影响与补偿,本文首先建立了基于动态LuGre摩擦的机电伺服系统模型.根据LuGre模型,构造了一个非线性观测器来估计摩擦力矩.然后,积分反步自适应控制算法被设计从而实现了摩擦补偿和负载扰动估计,并使用Lyapunov函数证明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LuGre摩擦会对伺服系统产生极限环振荡以及低速爬行的影响,并且提出的补偿方法能够降低摩擦对伺服系统性能的影响以及提高了系统的跟踪精度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Gre摩擦模型 摩擦补偿 积分反步自适应控制 伺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数不确定机械伺服系统的鲁棒非线性摩擦补偿控制 被引量:26
18
作者 刘强 尔联洁 刘金琨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28-632,共5页
对含非线性摩擦环节的机械伺服系统 ,提出一种基于Lyapunov方法的鲁棒非线性控制方法 ,通过引入非线性增益和摩擦补偿项 ,来克服参数不确定性和补偿非线性摩擦 ,从而保证跟踪误差渐进收敛 .对转台系统的实验研究 。
关键词 非线性控制 鲁棒性 伺服系统 摩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舵机伺服系统非线性辨识及补偿 被引量:28
19
作者 肖前进 贾宏光 +2 位作者 章家保 韩雪峰 席睿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038-2047,共10页
为提高电动舵机伺服系统的跟踪精度,提出了辨识、测试它的摩擦和间隙非线性及对其进行补偿的方法。针对位置和速度双闭环控制的电动舵机伺服系统,建立了基于LuGre摩擦和迟滞间隙的数学模型;依据模型采用前馈补偿方法对系统中的摩擦进行... 为提高电动舵机伺服系统的跟踪精度,提出了辨识、测试它的摩擦和间隙非线性及对其进行补偿的方法。针对位置和速度双闭环控制的电动舵机伺服系统,建立了基于LuGre摩擦和迟滞间隙的数学模型;依据模型采用前馈补偿方法对系统中的摩擦进行补偿,同时采用逆模型方法对系统中的间隙进行补偿控制。实验显示,对于幅值为1°,频率为2.5Hz的给定正弦信号,补偿后系统的最大位置跟踪误差由原来的0.166°减小到了0.096°,最大速度跟踪误差由原来的2.723r/min减小到了0.393r/min。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辨识测试方法能够精确地获得摩擦和间隙模型,基于该模型的补偿能够有效地提高电动舵机伺服系统的跟踪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舵机伺服系统 非线性 LuGre摩擦 迟滞间隙 辨识及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结构因素对光电跟踪伺服系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7
20
作者 吴晗平 易新建 杨坤涛 《应用光学》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1-14,共4页
 为克服机械结构因素对光电跟踪伺服系统性能的不良影响,分析了转动惯量、结构谐振频率、摩擦力矩等伺服机械结构因素与伺服系统性能的关系,包括分析转动惯量与伺服系统性能的关系、结构谐振频率与伺服系统性能的关系、摩擦力矩与伺服...  为克服机械结构因素对光电跟踪伺服系统性能的不良影响,分析了转动惯量、结构谐振频率、摩擦力矩等伺服机械结构因素与伺服系统性能的关系,包括分析转动惯量与伺服系统性能的关系、结构谐振频率与伺服系统性能的关系、摩擦力矩与伺服系统性能的关系,探讨了消除或减小机械谐振的措施。该分析方法可应用于设计和制造响应速度快、跟踪精度高的光电跟踪伺服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跟踪设备 伺服系统 转动惯量 机械谐振 摩擦力矩 谐振频率 伺服带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