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酸热预处理-低温连续相变萃取葡萄酒粕油的抗衰老活性评价及成分分析
1
作者 邹晓君 郭朝万 +3 位作者 肖杰 杨锦玲 曹庸 刘晓娟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32-243,共12页
为同步提高葡萄酒粕油的提取率、活性成分保留率以及对其全成分进行分析,本实验采用酸热(acid-thermal,AT)预处理与低温连续相变萃取(low-temperature continuous phase-transition extraction,LCPE)技术结合制备葡萄酒粕油,通过测定葡... 为同步提高葡萄酒粕油的提取率、活性成分保留率以及对其全成分进行分析,本实验采用酸热(acid-thermal,AT)预处理与低温连续相变萃取(low-temperature continuous phase-transition extraction,LCPE)技术结合制备葡萄酒粕油,通过测定葡萄酒粕油提取率、理化指标、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和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其提取效果,进一步利用4种秀丽隐杆线虫氧化应激模型明确葡萄酒粕油的抗衰老活性,并通过气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全成分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LCPE、溶剂浸提以及AT-溶剂浸提相比,AT-LCPE制备的葡萄酒粕油提取率高达96.70%,且总酚、总黄酮和总甾醇含量分别提高104.68%~184.78%、32.74%~186.46%和75.76%~129.09%,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降低68.48%~84.29%。AT-LCPE制备的葡萄酒粕油在H_(2)O_(2)、百草枯、热和光诱导的应激模型中显著延长秀丽隐杆线虫寿命,平均寿命最高延长了33.09%(P<0.001)。进一步通过2种质谱技术分别鉴别出103种和123种化合物,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是脂肪酸和酯类,其次为萜类和萜烯类。葡萄酒粕油的物质种类丰富,含有亚油酸、齐墩果酸、β-生育三烯醇和β-谷甾醇等典型活性物质以及角鲨烯、神经酰胺等稀有成分,同时大豆皂醇E、灵芝酸F和灵芝醇I等成分首次在葡萄酒粕油中发现。综上,AT-LCPE是实现油脂和活性成分同步高效提取的有效措施,其制备的葡萄酒粕油品质高、功效好。本研究结果可为葡萄酒粕的高值化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粕油 酸热预处理 低温连续相变萃取 抗衰老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提取方法对井冈蜜柚皮精油组成与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欣 华建新 +3 位作者 罗杰洪 王国庆 陈赣 周爱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3-97,共15页
以井冈蜜柚皮精油(Jinggang pomelo peel essential oil,JPPEO)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低温连续相变法两种方法进行提取,以精油得率为主要指标,研究了萃取温度、压力、时间等因素对井冈蜜柚皮精油得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法进行低... 以井冈蜜柚皮精油(Jinggang pomelo peel essential oil,JPPEO)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低温连续相变法两种方法进行提取,以精油得率为主要指标,研究了萃取温度、压力、时间等因素对井冈蜜柚皮精油得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法进行低温连续相变法提取工艺优化,同时对精油的理化性质及化学组成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低温连续相变提取井冈蜜柚皮精油(Low-temperature continuous phase transition extraction essential oil,L-JPPEO)的最佳工艺为:颗粒度30目,萃取温度55℃,萃取压力0.6 MPa,萃取时间60 min,解析温度70℃,此时精油得率为10.99‰,比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精油(Hydro distillation essential oil,H-JPPEO)得率高出了2.88倍;理化性质实验结果表明,低温连续相变萃取的井冈蜜柚皮精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游离脂肪酸含量较低,酯类成分含量较低;傅里叶衰减全反射中红外光谱法(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鉴定出L-JPPEO和H-JPPEO含萜烯类化合物、醇类、酚类、醛类以及含羰基化合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从H-JPPEO、L-JPPEO样品中分别鉴定出23和32种化合物,其中两种精油都检测出的有15种物质,D-柠檬烯相对含量均最高,L-JPPEO中相对含量为4.75±0.16μg/mL,H-JPPEO中相对含量为640.93±44.47μg/mL;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从两种提取方法的精油均鉴定出71种化合物,与水蒸气蒸馏相比,低温连续相变萃取技术提取出较多的萜烯类(45.75%)、酮类(7.68%)及酯类(15.85%)、酸类(5.62%)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冈蜜柚皮精油 水蒸气蒸馏 低温连续相变 红外光谱法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顶空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贯通供电方式牵引网分段供电方案及故障辨识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侯峰 王帅 +2 位作者 何治新 易东 孙忠锐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7-52,共6页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采用贯通供电方式时,因牵引网结构复杂且无备用,牵引网发生故障时可能会扩大停电范围,为此需要对牵引网的分段供电方案进行优化。[方法]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贯通供电方式的牵引网分段供电方案。基于牵引网分段供电...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采用贯通供电方式时,因牵引网结构复杂且无备用,牵引网发生故障时可能会扩大停电范围,为此需要对牵引网的分段供电方案进行优化。[方法]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贯通供电方式的牵引网分段供电方案。基于牵引网分段供电拓扑特征,结合车-网耦合特性,提出了分段故障、过渡段故障的辨识方法。对牵引网分段短路和过渡区短路2个故障场景的控制方案进行了分析,描述了这2个故障场景下牵引网的自愈流程,并制定了这2个故障场景对应的断路器控制方案。以广州地铁18号线牵引供电系统为例,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仿真,验证了所提分段供电方案及故障辨识方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结果及结论]该方法可有效辨识故障区段。牵引网故障断路器控制方案可为分段和过渡区提供可靠的主保护,可保证广州地铁18号线牵引供电系统稳定、高效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供电系统 贯通供电方式 牵引网分段供电 故障辨识 断路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相变萃取南瓜籽油的工艺优化及其成分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梦丽 彭成海 +3 位作者 蔡舒 欧成成 江运秋 周爱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63-173,共11页
为了高效萃取南瓜籽油,充分发挥其应用价值,本研究采用连续相变萃取技术(continuous phase transition extraction,CPE)提取南瓜籽油,以提取率及活性成分含量为指标,研究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解析温度对南瓜籽油提取效果的影... 为了高效萃取南瓜籽油,充分发挥其应用价值,本研究采用连续相变萃取技术(continuous phase transition extraction,CPE)提取南瓜籽油,以提取率及活性成分含量为指标,研究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解析温度对南瓜籽油提取效果的影响,通过响应面设计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并与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和螺旋压榨法(screw pressing,SP)对比,对南瓜籽油的提取率、活性成分含量、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CPE萃取南瓜籽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温度46℃、萃取时间72 min、萃取压力0.51 MPa、解析温度65℃。此工艺参数下南瓜籽油的提取率高达96.75%,比SFE和SP法分别提高14.49%和35.24%;而总酚、类胡萝卜素、甾醇、锌含量分别为1333.80 mg/kg、8.41 mg/kg、2.59 mg/g和9.61 mg/100 g,分别是SFE法的1.56、2.29、1.17、1.40倍,分别是SP法的1.54、2.56、1.89、2.46倍。CPE所得南瓜籽油为澄清透明、粘稠性的液体,风味清香,其酸价、碘值和过氧化值的理化指标均符合LS/T 3250-2017标准的要求;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鉴定出7种脂肪酸,其中亚油酸和油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82.32%,比SFE和SP法分别提高5.66%和8.99%。该研究表明连续相变萃取技术在兼顾南瓜籽油提取率及活性成分含量的情况下,可以有效缓解油脂氧化酸败程度、提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高活性南瓜籽油的工业化连续性生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籽油 连续相变萃取技术 提取率 活性成分 理化性质 脂肪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石磨粒纳米加工单晶碳化硅非连续表面机理研究
5
作者 王一凡 唐文智 +3 位作者 何艳 高兴军 凡林 宋淑媛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00,共9页
建立金刚石磨料纳米加工单晶碳化硅衬底的分子动力学模型,从矢量位移、切削力、晶体结构相变及缺陷等方面研究划痕对原子去除过程的影响以及划痕壁面的材料去除机理。结果表明:划痕区域原子的去除方法主要是剪切和挤压。划痕入口区壁面... 建立金刚石磨料纳米加工单晶碳化硅衬底的分子动力学模型,从矢量位移、切削力、晶体结构相变及缺陷等方面研究划痕对原子去除过程的影响以及划痕壁面的材料去除机理。结果表明:划痕区域原子的去除方法主要是剪切和挤压。划痕入口区壁面变形为弹性和塑性混合变形,划痕出口区壁面变形主要为塑性变形,增加纳米加工深度能够提高原子的去除量。衬底表面存在的划痕使纳米加工过程中的切向和法向切削力均降低,最大差值分别为300和600 nN,划痕区域原子的缺失是切向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磨粒的剪切挤压作用使碳化硅原子的晶体结构发生了非晶转化,产生了大量不具有完整晶格的原子,并且衬底表层的原子与临近的原子成键,形成稳定的结构。衬底温度受影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磨粒的下方,并向衬底的深处传递,在2、5和8?纳米加工深度下衬底温度之间的差值约为100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加工 单晶碳化硅 非连续表面 位移矢量 切削力 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连续相变萃取广佛手精油及其组成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杨慧 周爱梅 +3 位作者 夏旭 郭宝颜 刘欣 陈树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289-293,共5页
采用低温连续相变萃取技术提取广佛手精油,以精油得率为主要指标,研究了萃取温度、压力、时间等因素对广佛手精油得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同时对精油的质量及化学组成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低温连续相变提取广佛... 采用低温连续相变萃取技术提取广佛手精油,以精油得率为主要指标,研究了萃取温度、压力、时间等因素对广佛手精油得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同时对精油的质量及化学组成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低温连续相变提取广佛手精油的最佳工艺为:原料堆密度0.4 kg/L,萃取温度60℃,萃取压力0.6 MPa,萃取时间75 min,颗粒度30目,此时精油得率为9.25‰。所得广佛手精油为黄色至深棕色半固体膏状物,具有佛手挥发油特有的浓郁香味,无异味,其主要化学组成为酸类、烯烃类、酯类,分别达到了广佛手精油相对百分含量的44.3%、26.67%、7.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佛手 水蒸汽蒸馏法 精油 化学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uffing振子相变检测中一种新的量化测度 被引量:6
7
作者 姚宝恒 郑连宏 +2 位作者 杨霞菊 佟德纯 陈兆能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1-53,57,共4页
对基于Duffing振子的微弱特征信号检测中的相变量化测度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新的相变指标———基于连续多分辨率q熵的相变量化测度,数值计算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DUFFING振子 相变量化测度 连续多分辨率q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连续相变萃取蓝圆鲹鱼油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杨小斌 周爱梅 +2 位作者 王爽 刘春花 曹庸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291-297,共7页
采用新型萃取技术——低温连续相变萃取技术提取蓝圆鲹鱼油,考察物料水分含量、萃取温度、压力、时间、解析温度等因素对蓝圆鲹鱼油得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设计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对蓝圆鲹鱼油的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 采用新型萃取技术——低温连续相变萃取技术提取蓝圆鲹鱼油,考察物料水分含量、萃取温度、压力、时间、解析温度等因素对蓝圆鲹鱼油得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设计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对蓝圆鲹鱼油的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低温连续相变萃取蓝圆鲹鱼油的最佳工艺为:物料水分含量11%,萃取温度52℃,萃取时间62 min,萃取压力0.6 MPa,解析温度为65℃,此工艺条件下鱼油得率为21.56%。鱼油外观为黄色至红棕色,有较淡的鱼腥味,其理化指标达到了粗鱼油标准SC/T3502-2000的一级要求。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鉴定出20种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为59.57%,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占总脂肪酸含量的24.62%。低温连续相变萃取技术应用于鱼油生产,具有萃取效率高、萃取温度低、对鱼油成分无破坏等特点,显示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圆鲹 低温连续相变 理化性质 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DEFORM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数值仿真 被引量:4
9
作者 董达善 孙儒中 乔榛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1-65,共5页
为测定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Continuous Cooling Transformation,CCT)曲线,运用有限元软件DEFORM,在考虑变物性参数和相变的基础上,获得轴承钢GCr15的等温转变(Time Tem-perature Transformation,TTT)曲线;运用孕育期叠加原理,对... 为测定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Continuous Cooling Transformation,CCT)曲线,运用有限元软件DEFORM,在考虑变物性参数和相变的基础上,获得轴承钢GCr15的等温转变(Time Tem-perature Transformation,TTT)曲线;运用孕育期叠加原理,对温度场、应力—应变场和组织场等进行耦合计算,得到轴承钢GCr15在冷却过程中每个瞬间的温度、组织转变情况,绘出CCT曲线.仿真结果与实测的CCT曲线相符,表明该方法可为新型材料CCT曲线的绘制提供新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FORM 连续冷却转变 相变 换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榴籽油低温连续相变萃取工艺优化及其脂肪酸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杜洁 曹庸 +1 位作者 戴伟杰 杨国航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8-151,共4页
采用低温连续相变萃取技术分离石榴籽油,以油脂得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L9(3~4)优化萃取工艺,并对石榴籽油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温连续相变萃取石榴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颗粒度60目,萃取压力0.5 MPa,萃取温... 采用低温连续相变萃取技术分离石榴籽油,以油脂得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L9(3~4)优化萃取工艺,并对石榴籽油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温连续相变萃取石榴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颗粒度60目,萃取压力0.5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70 min,解析温度70℃,该条件下石榴籽油得率为15.94%,石榴籽原料含油量16.31%,提取回收率高达97.60%。低温连续相变萃取石榴籽油呈浅黄色半固体膏状物,酸价为3.26 mg KOH/g,过氧化值为0.10g/100g。石榴籽油主要脂肪酸组成为9C,11TR,13TR-十八碳三烯酸甲酯(亚油酸,68.09%)、亚油酸甲酯(9.13%)、十八烯酸甲酯(6.91%)、棕榈酸甲酯(4.73%)、硬脂酸甲酯(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籽油 低温连续相变萃取 理化性质 脂肪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半“V”字型特性的铁电液晶显示器件制备 被引量:3
11
作者 冯亚云 任娇燕 凌志华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1-194,共4页
采用N*-Sc*序列相铁电液晶,通过在N*-Sc*相变时施加直流电压,得到了半"V"字型的电光特性曲线,可以实现连续灰度;同时解决了表面稳定铁电液晶中存在的液晶层倾斜方向不惟一的缺陷,获得了无缺陷排列取向的铁电液晶器件。该器件... 采用N*-Sc*序列相铁电液晶,通过在N*-Sc*相变时施加直流电压,得到了半"V"字型的电光特性曲线,可以实现连续灰度;同时解决了表面稳定铁电液晶中存在的液晶层倾斜方向不惟一的缺陷,获得了无缺陷排列取向的铁电液晶器件。该器件具有较低的饱和电压3.2V,静态对比度达196∶1,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分别是526μs和424μ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电液晶 N^*-Sc^*相变点 连续灰度 表面稳定 半“V”字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连续相变理论在玻璃分相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勇 姜中宏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11-216,共6页
玻璃分相区中存在一临界点,在此临界点的转变属于连续相变范畴。通过本文的讨论表明。对二组元玻璃系统的分相,可以用现代连续相变理论描述。在临界点附近区域内,其分相曲线为以临界点为界,以两曲线方程:(x^l-x_c)/x_c=A[(T_c-T)/T_c]^(... 玻璃分相区中存在一临界点,在此临界点的转变属于连续相变范畴。通过本文的讨论表明。对二组元玻璃系统的分相,可以用现代连续相变理论描述。在临界点附近区域内,其分相曲线为以临界点为界,以两曲线方程:(x^l-x_c)/x_c=A[(T_c-T)/T_c]^(1/3),(x^(l′)-x_c)/x_c=A′[(T_c-T)/T_c]^(1/3)来表达。这里 A、A′为二组元系统分相曲线的普适常数。本文中对 Li_2O-SiO_2,Na_2O-SiO_2,BaO-SiO_2系统分相实验值的拟合结果是 A=-1.8305;A′=2.3551。相应的计算曲线与实验值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 分相 连续相变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系统分相区的定量预测方法——RO-B_2O_3(R=Mg、Ca、Sr、Ba)系统分相区的预测
13
作者 丁勇 姜中宏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3-18,共6页
本文对应用分相的普适性及定量计算方程来预测分相区进行了分析,认为,对二元系统的分相,只要知道临界点的实验值或临界点附近某两点以上的实验值,就可定量预测出临界点附近的分相区。并用此方法对已知分相区的硼酸盐碱土金属二元系 RO-B... 本文对应用分相的普适性及定量计算方程来预测分相区进行了分析,认为,对二元系统的分相,只要知道临界点的实验值或临界点附近某两点以上的实验值,就可定量预测出临界点附近的分相区。并用此方法对已知分相区的硼酸盐碱土金属二元系 RO-B_2O_3(R=Mg、Ca、Sr、Ba)的分相区进行了预测验证。结果表明,用本文的方法来预测它们的分相区是可行的。本方法可望用于其它二元系统分相区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 分相 硼酸盐 硅酸盐 分相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方法提取佛手渣多糖及其对巨噬细胞RAW264.7免疫调节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王淑惠 杨玉洁 +3 位作者 周爱梅 肖苏尧 曹庸 陈汉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179-187,共9页
本文以提取精油和黄酮后的佛手渣为原料,分别采用连续相变萃取(CPE)法和热水浸提法(HWE)法提取佛手多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佛手多糖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优化得出两种方法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利用RAW264.7巨噬细胞模型评价佛手... 本文以提取精油和黄酮后的佛手渣为原料,分别采用连续相变萃取(CPE)法和热水浸提法(HWE)法提取佛手多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佛手多糖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优化得出两种方法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利用RAW264.7巨噬细胞模型评价佛手多糖的免疫活性,采用MTT法、中性红比色法和Griess法分别检测佛手多糖对RAW264.7细胞的生长、吞噬活性和释放NO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CPE法提取佛手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99℃,时间4.5 h,流速66 L/h,提取率为16.09%±0.12%,得率为21.31%±0.13%;HWE法提取佛手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95℃,时间6.0 h,液料比63 m L/g,提取率为15.43%±0.21%,得率为20.22%±0.16%;与HWE法相比,CPE法将佛手多糖提取率提高了4.28%(P<0.05),得率提高了5.39%(P<0.05),且提取时间缩短了1/4。佛手多糖在浓度低于500μg/m L时对RAW264.7巨噬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且可以促进NO的分泌以及提高吞噬活性。上述结果说明,CPE法适合佛手多糖的提取,优于传统的HWE法,且佛手多糖具有免疫类保健食品和药品开发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手渣 多糖 连续相变萃取法 热水浸提法 RAW264.7巨噬细胞 免疫调节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相变的加氢反应器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劲松 程振民 +2 位作者 A.M.Anter 戴迎春 袁渭康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803-805,共3页
A new hydrogenation method was introduced in an adiabatic fixed-bed reactor with gas and liquid upflow cocurrently. Three reaction regimes, i.e., liquid phase regime, mixed phase regime and gas phase regime were obser... A new hydrogenation method was introduced in an adiabatic fixed-bed reactor with gas and liquid upflow cocurrently. Three reaction regimes, i.e., liquid phase regime, mixed phase regime and gas phase regime were observed in the bed through regulating the operating conditions. Hydrogenation of benzene to cyclohexane over palladium catalyst was used as the model reaction. The effects of hydrogen flow rate, liquid flow rate, feed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on the flow regime were studied. For exothermic reactions, a small increase in reaction temperature can lead to a large increase in reaction rate due to Arrhenius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rate constant .The increased reaction rate results in more heat generation which further increases reaction temperature, this may results in reactor runaway. In this work, we propose that it is possible to obtain effective temperature control by using a fixed-bed reactor with cocurrent upflow of the reagents. The reaction heat evolved is absorbed by evaporation of the liquid phase. The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conversion of benzene in the reactor with this new kind of operation could reach almost 100%, and the risk due to hot spots appearance may also be avoi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 连续相变 加氢反应器 固定床 环己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巷道围岩分区破裂的非线性连续相变模型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陈昊祥 戚承志 +2 位作者 李凯锐 徐琛 刘天添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32-1040,共9页
深部巷道围岩中会形成分区破裂现象。围岩分区破裂的形成过程可以看作是围岩内部结构的连续相变过程,因此,连续相变模型可以描述分区破裂的主要特征。基于文献[15-16]中利用连续相变理论,结合经典弹塑性理论建立了围岩分区破裂的非线性... 深部巷道围岩中会形成分区破裂现象。围岩分区破裂的形成过程可以看作是围岩内部结构的连续相变过程,因此,连续相变模型可以描述分区破裂的主要特征。基于文献[15-16]中利用连续相变理论,结合经典弹塑性理论建立了围岩分区破裂的非线性相变模型。运用相平面分析法研究了非线性连续相变模型方程的解的性质,得到了非线性解的3种形式。用数值方法求解了非线性连续相变模型方程,并与线性相变模型的解进行了比较,展示了非线性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围岩变形的空间分布。最后分析了非线性模型方程中各系数对方程解的影响及其物理意义,其研究结果对于应用非线性连续相变模型模拟分区破裂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围岩 分区破裂 梯度 连续相变 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相变萃取灵芝多糖动力学球状模型的建立及其结构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军 段杉 +2 位作者 全丽金 张杏思 曹庸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114-120,共7页
根据中草药浸提机制和非稳态扩散理论对灵芝多糖(GLP)的连续相变萃取过程动力学进行研究,研究不同温度、流速和时间下GLP传质动力学,并对多糖结构特征进行分析。以灵芝子实体为原料,采用连续相变萃取技术得到GLP,基于Fick第二定律建立GL... 根据中草药浸提机制和非稳态扩散理论对灵芝多糖(GLP)的连续相变萃取过程动力学进行研究,研究不同温度、流速和时间下GLP传质动力学,并对多糖结构特征进行分析。以灵芝子实体为原料,采用连续相变萃取技术得到GLP,基于Fick第二定律建立GLP溶出动力学球状模型方程并研究了萃取过程的热力学特性。利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研究多糖分子量分布、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多糖官能团结构进行分析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多糖形态结构。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温度为373.15 K、流速为28 L/h,时间为190 min,在此条件下GLP得率为2.04%。动力学球状模型方程为ln[(C∞-C)/C∞]=π^2Dt/R^2+ln(π^2/6),速率常数k、相对萃余率y=(C∞-C)/C∞及半衰期方程y=-7.440 x+2864.4等动力学参数,试验数据与动力学模型计算值吻合良好(R^2>0.94),萃取过程符合一阶扩散动力学模型。HPGPC结果表明GLP分子量分布范围为1.35×10^3~2.26×10^7 Da。FT-IR结果表明GLP为β-吡喃型多糖,SEM显示GLP由碎片状聚集体所组成,呈现出褶皱状。该动力学模型可为灵芝多糖连续相变萃取工艺条件优化以及深层次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多糖 连续相变 动力学模型 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网格技术的连续铸造过程的仿真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丁文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8-71,共4页
基于自适应网格技术模拟了金属棒10CrMoV的连续铸造过程。考虑铸造过程中相变的发生及随温度变化的热物理属性,根据浇铸速率和冷却速度,对金属棒连续铸造过程进行热和流体动力学方面的建模仿真,对于优化金属棒连续铸造过程及铸造模具设... 基于自适应网格技术模拟了金属棒10CrMoV的连续铸造过程。考虑铸造过程中相变的发生及随温度变化的热物理属性,根据浇铸速率和冷却速度,对金属棒连续铸造过程进行热和流体动力学方面的建模仿真,对于优化金属棒连续铸造过程及铸造模具设计具有实际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网格技术 连续铸造 10CrMoV 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提取方式对酱油糟油脂品质的影响
19
作者 郑仲沐 曹庸 +2 位作者 黄早成 戴伟杰 冯孔龙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7期114-120,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提取方式对酱油糟油脂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酱油糟为原料,分别采用液压压榨法、螺旋压榨法、低温连续相变萃取法以及溶剂浸提萃取法提取其中的油脂,分析酱油糟油脂的色泽气味、水分及其挥发物含量、萃取率、酸价、过... 【目的】研究不同提取方式对酱油糟油脂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酱油糟为原料,分别采用液压压榨法、螺旋压榨法、低温连续相变萃取法以及溶剂浸提萃取法提取其中的油脂,分析酱油糟油脂的色泽气味、水分及其挥发物含量、萃取率、酸价、过氧化值、皂化值和脂肪酸组成。【结果】两种压榨方式获得的酱油糟油脂颜色都呈黑褐色,感官较差;对比其他3种提油方式,低温连续相变萃取法的得率和萃取率最高,分别为31.2(±0.6)%和97.0(±1.7)%,其获得的油脂酸价、过氧化值、皂化值为最低,分别为96.4(±0.1)mg/g、0.13(±0.01)mmol/kg、209.4(±0.3)mg/g。根据GC-MS检测,4种提油方式获得酱油糟油脂的主要脂肪酸组成相同,均为棕榈酸、棕榈酸乙酯、硬脂酸、油酸、油酸、油酸乙酯、亚油酸、亚油酸乙酯、亚麻酸,其中亚油酸含量最高,4种提取方式分别为52.03%、42.81%、46.94%及52.82%;相比大豆油,主要脂肪酸组成多了棕榈酸乙酯、油酸乙酯和亚油酸乙酯。【结论】相比液压压榨法、螺旋压榨法和溶剂浸提萃取法,低温连续相变萃取法为一种高效的酱油糟提油方式。除了压榨法导致酱油糟油脂颜色较深外,不同提取方式获得的酱油糟油脂没有明显的差别,获得的酱油糟油脂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酸败,均已酸败变质,不宜作为食用,可经过加工处理用于饲用或生物柴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糟 油脂 液压压榨法 螺旋压榨法 溶剂浸提萃取法 低温连续相变萃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连续相变萃取对蓝圆■鱼蛋白结构的影响及其抗氧化肽制备工艺优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淑惠 罗旭洸 +2 位作者 王爽 周爱梅 曹庸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99-205,共7页
本文以低温连续相变萃取鱼油后的脱脂蓝圆鲹鱼粉为原料,研究了低温连续相变萃取技术对脱脂蓝圆鲹鱼粉基本成分的影响。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圆二色谱(CD)研究了该萃取技术对脱脂蓝圆鲹鱼粉中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影响。以DPPH自由... 本文以低温连续相变萃取鱼油后的脱脂蓝圆鲹鱼粉为原料,研究了低温连续相变萃取技术对脱脂蓝圆鲹鱼粉基本成分的影响。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圆二色谱(CD)研究了该萃取技术对脱脂蓝圆鲹鱼粉中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影响。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利用碱性蛋白酶酶解脱脂蓝圆鲹鱼粉制备蓝圆鲹抗氧化肽,通过正交试验进行酶解工艺优化。结果表明:脱脂蓝圆鲹鱼粉的水分含量为5.38%,灰分为4.29%,粗脂肪为0.23%,而粗蛋白高达83.78%;通过FT-IR结果可知,脱脂蓝圆鲹鱼粉中蛋白的刚性及韧性结构均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再经过CD验证,发现脱脂蓝圆鲹鱼粉的蛋白内部保持了完整的二级结构。综上可知,低温连续相变萃取鱼油不会对脱脂蓝圆鲹鱼粉的蛋白结构和活性造成破坏;碱性蛋白酶酶解制备抗氧化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5 (w/v),酶解温度50℃,加酶量8000 U/g·pro,pH9.5,在此条件下测定酶解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9.99%±0.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圆鲹 低温连续相变 傅里叶红外 圆二色谱 碱性蛋白酶 抗氧化肽 DPPH自由基清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