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6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ariable structure guidance law for attacking surface maneuver targets 被引量:16
1
作者 Han Yanhua Xu Bo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8年第2期337-341,共5页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rface maneuver targets are analyzed and a 3-D relative motion model for missiles and targets is established. A variable structure guidance law is designed conside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a...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rface maneuver targets are analyzed and a 3-D relative motion model for missiles and targets is established. A variable structure guidance law is designed conside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argets. In the guidance law, the distance between missiles and targets as well as the missile-target relative velocity are all substituted by estimation values. The estimation errors, the target's velocity, and the maneuver acceleration are all treated as bounded disturbance. The guidance law proposed can be implemented conveniently in engineering with little target informati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guidance system is analyzed theoretically and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 show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guidance la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to-surface missile guidance law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 surface maneuver targ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regulation of an infrared false target subjected to periodical ambient conditions 被引量:2
2
作者 Shi-min LI Hong YE Qi-zhao LI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5期360-366,共7页
Infrared false target is an important mean to induce the infrared-guided weapons,and the key issue is how to keep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of the infrared false target to be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object to be protect... Infrared false target is an important mean to induce the infrared-guided weapons,and the key issue is how to keep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of the infrared false target to be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object to be protected.One-dimensional heat transfer models of a metal plate and imitative material were established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s of the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of imitative material on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difference(STD) between the metal plate and imitative material which were subjected to periodical ambient conditions.It is elucidated that the STD is determined by the imitative material’s dimensionless thickness(dim*,) and the thermal inertia(Pim).When dim* is above 1.0,the STD is invariable as long as Pim is a constant.And if the dimensionless thickness of metal plate(d,m*) is also larger than 1.0,the STD approaches to zero as long as Pimis the same as the thermal inertia of metal plate(Pm).When dim* is between 0.08 and 1,the STD varies irregularly with Pim and dim*.However,if dm* is also in the range of 0.08-1,the STD approaches to zero on condition that Pim=Pm and dim*= dm*.If dim*,is below 0.08,the STD is unchanged when Pimdim* is a constant.And if dm* is also less than 0.08,the STD approaches to zero as long as Pimdim* = Pmdm*.Furthermore,an applicationoriented discussion indicates that the imitative material can be both light and thin via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hase change material with a preset STD because of its high specific heat capacity during the phase transition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rared false target surface temperature Periodical ambient conditions Thermal inertia Dimensionless thickn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ltiple extended target tracking algorithm based on Gaussian surface matrix 被引量:2
3
作者 Jinlong Yang Peng Li +1 位作者 Zhihua Li Le Ya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6年第2期279-289,共11页
In this paper, we consider the problem of irregular shapes tracking for multiple extended targets by introducing the Gaussian surface matrix(GSM) into the framework of the random finite set(RFS) theory. The Gaussi... In this paper, we consider the problem of irregular shapes tracking for multiple extended targets by introducing the Gaussian surface matrix(GSM) into the framework of the random finite set(RFS) theory. The Gaussian surface function is constructed first by the measurements, and it is used to define the GSM via a mapping function. We then integrate the GSM with the probability hypothesis density(PHD) filter, the Bayesian recursion formulas of GSM-PHD are derived and the Gaussian mixture implementation is employed to obtain the closed-form solutions. Moreover, the estimated shapes are designed to guide the measurement set sub-partition, which can cope with the problem of the spatially close target tracking.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can effectively estimate irregular target shapes and exhibit good robustness in cross extended target track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ple extended target tracking irregular shape Gaussian surface matrix(GSM) probability hypothesis density(PH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ybrid hierarchical trajectory planning for a fixed-wing UCAV performing air-to-surface multi-target attack 被引量:5
4
作者 Yu Zhang Jing Chen Lincheng She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2年第4期536-552,共17页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problem of generating a flight trajectory for a single fixed-wing unmanned combat aerial vehicle (UCAV) performing an air-to-surface multi-target attack (A/SMTA) mission using satellite-gu...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problem of generating a flight trajectory for a single fixed-wing unmanned combat aerial vehicle (UCAV) performing an air-to-surface multi-target attack (A/SMTA) mission using satellite-guided bombs. First, this problem is formulated as a variant of the traveling salesman problem (TSP), called the dynamic-constrained TSP with neighborhoods (DCT- SPN). Then, a hierarchical hybrid approach, which partitions the planning algorithm into a roadmap planning layer and an optimal control layer, is proposed to solve the DCTSPN. In the roadmap planning layer, a novel algorithm based on an updatable proba- bilistic roadmap (PRM) is presented, which operates by randomly sampling a finite set of vehicle states from continuous state space in order to reduce the complicated trajectory planning problem to planning on a finite directed graph. In the optimal control layer, a collision-free state-to-state trajectory planner based on the Gauss pseudospectral method is developed, which can generate both dynamically feasible and optimal flight trajectories. The entire process of solving a DCTSPN consists of two phases. First, in the offline preprocessing phase, the algorithm constructs a PRM, and then converts the original problem into a standard asymmet- ric TSP (ATSP). Second, in the online querying phase, the costs of directed edges in PRM are updated first, and a fast heuristic searching algorithm is then used to solve the ATSP. Numerical experiments indicate that the algorithm proposed in this paper can generate both feasible and near-optimal solutions quickly for online purpo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erarchical trajectory planning air-to-surface multi-target attack (A/SMTA) traveling salesman problem (TSP) proba-bilistic roadmap Gauss pseudospectral method unmanned com-bat aerial vehicle (UCA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轨表面伤损的细粒度图像识别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宇 姚心弦 +2 位作者 姚凯洲 陆乾晖 张子豪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6,共8页
基于智慧工务对钢轨轨面状态和伤损的精准识别、定量化修理等需求,结合深度学习和机器视觉,提出了钢轨轨面伤损细粒度图像识别与量化方法。通过采集轨面状态和伤损图像并实现伤损细粒度标注,建立轨面伤损RD-1094数据集,其中的目标密度... 基于智慧工务对钢轨轨面状态和伤损的精准识别、定量化修理等需求,结合深度学习和机器视觉,提出了钢轨轨面伤损细粒度图像识别与量化方法。通过采集轨面状态和伤损图像并实现伤损细粒度标注,建立轨面伤损RD-1094数据集,其中的目标密度达到了每图22.9个。建立轨面伤损深度学习目标检测算法,通过对RD-1094数据集的训练和学习,实现了对0.5~30mm的剥离掉块、波长20~200mm的波磨等轨面伤损及其各自发展阶段特征的识别,达到毫米级细粒度。算法对单双排波磨、细小密集和轻重伤剥离掉块、单支和成片疲劳裂纹等能较好的兼容性,可以实现轨面光带形位、伤损尺寸、轻重伤总数、分布面积、波磨波长等状态和伤损的量化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钢轨 表面伤损 目标检测 图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预置鱼雷攻击水面目标效果仿真分析
6
作者 初磊 王顺杰 张严 《火力与指挥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17,共5页
远距离大误差情况下,水下预置鱼雷单雷攻击捕获目标困难,齐射攻击可以覆盖一定的目标散布。建立自导鱼雷单雷/齐射控制模型,通过仿真比较分析了不同初始目标舷角下、不同距离情况下单雷/齐射时鱼雷捕获目标情况。为了避免鱼雷互导,应采... 远距离大误差情况下,水下预置鱼雷单雷攻击捕获目标困难,齐射攻击可以覆盖一定的目标散布。建立自导鱼雷单雷/齐射控制模型,通过仿真比较分析了不同初始目标舷角下、不同距离情况下单雷/齐射时鱼雷捕获目标情况。为了避免鱼雷互导,应采取较大的鱼雷间隔,因此,需结合具体的攻击态势选择鱼雷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置 鱼雷 水面目标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环境下智能反射面辅助雷达非视距检测
7
作者 杨鹏 周宇 +2 位作者 张宇佳 张哲昊 张世哲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41,共12页
雷达非视距目标探测是城市环境下的一个重要问题,建筑物等障碍在雷达与目标之间形成遮挡导致雷达检测性能受限,传统方法是利用电磁波在墙体等介质表面的反射来实现对盲区内目标的有效探测,然而电磁波在墙体处和传播过程中的衰减限制了... 雷达非视距目标探测是城市环境下的一个重要问题,建筑物等障碍在雷达与目标之间形成遮挡导致雷达检测性能受限,传统方法是利用电磁波在墙体等介质表面的反射来实现对盲区内目标的有效探测,然而电磁波在墙体处和传播过程中的衰减限制了探测范围。可重构智能表面是一种在空域能够将电磁波反射并实现能量聚焦的平面阵列,由低功耗的电子电路控制,通过调控元件反射系数可将信号聚焦于不同位置,智能反射面凭借其低成本、易部署、低功耗的优势能够广泛应用于城市环境中。受到智能反射面调控信号能力的启发,提出利用智能反射面辅助雷达非视距探测的方法,将信号转发至目标处从而绕过遮挡,并采用交替优化算法求解反射系数,旨在提高雷达在非视距场景下的目标检测性能,拓宽雷达在城市环境下的应用。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方法智能反射面辅助雷达非视距目标探测范围得到提升,并且智能反射面增加元件数,位置布置靠近雷达端或目标处时检测性能能够得到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视距 目标探测 可重构智能表面 交替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区域标定下金属工件电镀刷表面缺陷识别研究
8
作者 黄宇 陈建国 严南 《电镀与精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9-37,共9页
金属工件电镀刷表面缺陷识别过程中,因目标尺度小、排列密集和背景干扰使得缺陷目标区域难以判定,特别是当缺陷目标区域的特征不明显或与其他表面特征相混淆时,从目标区域提取特征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增加了缺陷识别的整体难度。为此,提... 金属工件电镀刷表面缺陷识别过程中,因目标尺度小、排列密集和背景干扰使得缺陷目标区域难以判定,特别是当缺陷目标区域的特征不明显或与其他表面特征相混淆时,从目标区域提取特征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增加了缺陷识别的整体难度。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目标区域标定的金属工件电镀刷表面缺陷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确定金属工件电镀刷表面的方差纹理图,并根据平均标准方差与平均偏移量设定阈值,对方差纹理图展开分割,从复杂的图像中初步筛选出存在缺陷的目标区域。引入PConv改进Black网络,以此增强网络对不规则区域和缺失数据的处理能力,使得网络能够更有效地从目标区域中提取特征。通过洗牌注意力机制(SA)对Neck网络进行优化,实现特征的有效融合。以融合后的特征为基础,改进YOLOv8算法通过计算交并比和损失函数,实现对金属工件电镀刷表面缺陷的准确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目标提取精度与缺陷识别精度,误识率相对较低,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区域标定 金属工件 电镀刷 表面缺陷识别 YOLOv8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adon时频分析的海面舰船目标SAR-ISAR混合成像方法
9
作者 陈洪猛 李军 +4 位作者 刘京 黄伟 张英杰 陈燕 鲁耀兵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16,共8页
高海情下,由于海面舰船目标在偏航、俯仰和横滚3个维度的非规则运动引入的高阶相位,导致机载雷达对海面舰船目标直接进行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成像时会出现散焦现象。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Radon时频分析的机... 高海情下,由于海面舰船目标在偏航、俯仰和横滚3个维度的非规则运动引入的高阶相位,导致机载雷达对海面舰船目标直接进行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成像时会出现散焦现象。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Radon时频分析的机载海面舰船目标SAR-逆SAR(inverse SAR,ISAR)混合成像方法。首先,建立了机载海面舰船目标SAR-ISAR混合成像模型,将海面舰船目标的三轴转动引起的舰船成像模糊问题转化为高阶相位误差的估计问题。然后,基于Radon时频分析的方法精确估计运动舰船目标的高阶相位信息,并构造相应的高阶相位因子进行补偿。最后,基于估计的高阶相位信息对舰船目标进行SAR-ISAR精聚焦成像,实测数据的处理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雷达 海面舰船目标 合成孔径雷达-逆合成孔径雷达混合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YOLOv7:水面垃圾小目标检测算法
10
作者 徐守坤 龚研 李宁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328-2334,共7页
为解决水面垃圾检测中小目标比例高、易受光照及环境噪声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v7的改进型检测算法FA-YOLOv7。构建一个上下文信息感知模块(GCFA),解决小目标环境语境信息缺失的难题;引进深度噪声抑制模块(DNSM),降低环境噪声对... 为解决水面垃圾检测中小目标比例高、易受光照及环境噪声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v7的改进型检测算法FA-YOLOv7。构建一个上下文信息感知模块(GCFA),解决小目标环境语境信息缺失的难题;引进深度噪声抑制模块(DNSM),降低环境噪声对检测精度的影响;为增强模型训练的稳定性和提高收敛速度,采用联合回归损失函数。通过水面垃圾检测实际应用的测试,验证了该方案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小目标检测 水面漂浮垃圾 自注意力机制 损失函数 噪声抑制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分形维数与跟踪连续性指标的紧凑型地波雷达航迹质量评价方法
11
作者 孙伟峰 陈晓雪 《现代雷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4,共8页
准确性和连续性是衡量目标航迹质量的两个重要指标,紧凑型高频地波雷达目标定位精度低,跟踪得到的航迹波动大、易断裂。为了评价紧凑型高频地波雷达跟踪得到的航迹质量,提出了一种结合分形维数与跟踪连续性指标的紧凑型高频地波雷达航... 准确性和连续性是衡量目标航迹质量的两个重要指标,紧凑型高频地波雷达目标定位精度低,跟踪得到的航迹波动大、易断裂。为了评价紧凑型高频地波雷达跟踪得到的航迹质量,提出了一种结合分形维数与跟踪连续性指标的紧凑型高频地波雷达航迹质量评价方法。引入分形维数衡量航迹的波动性,估计雷达航迹与真实航迹之间的波动差异以评价目标航迹的准确性;结合航迹跟踪时长和丢点率评价目标跟踪的连续性,并将三个指标加权形成了航迹综合质量指标。利用仿真和实测地波雷达航迹数据开展了航迹质量评价实验,其结果表明:提出的综合质量指标能够有效地反映航迹质量变化,无需目标状态真实值作为先验信息。分形维数指标与现有利用目标运动参数的归一化质量指标相比,分形维数指标结果的均值标准差减少了67.8%,评价结果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凑型高频地波雷达 目标跟踪 航迹质量评价 分形维数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Deformable DETR的水面目标检测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鹏九 龚俊斌 +2 位作者 罗威 黄骁 郭俊杰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5-317,共13页
[目的]旨在提出一种基于改进Deformable DETR的目标检测算法,实现对水面目标的智能识别,并在大幅提升算法模型推理和训练速度的同时提高检测准确率,以实现更加高效鲁棒的水面目标检测。[方法]构建一个新的水面目标数据集,使用轻量化的Mo... [目的]旨在提出一种基于改进Deformable DETR的目标检测算法,实现对水面目标的智能识别,并在大幅提升算法模型推理和训练速度的同时提高检测准确率,以实现更加高效鲁棒的水面目标检测。[方法]构建一个新的水面目标数据集,使用轻量化的MobileNetV3替换Deformable DETR原有特征提取网络并引入CBAM注意力机制模块,对Deformable DETR算法进行改进。通过在自构建的水面目标数据集和公开数据集ABOships开展消融实验以及横向对比试验验证改进算法的有效性。[结果]在自构建数据集和ABOships 2个数据集上的消融实验结果证明,改进算法模型相较原算法模型参数量及大小减少至1/3,m AP0.5:0.95分别提升2.4%和7.5%,训练耗时分别为原算法的41.7%和51.9%。在ABOships数据集上进行的不同算法性能的对比测试结果进一步证明所提出的改进算法在推理速度和检测精度综合性能上均具有优越性。[结论]DETR类算法在水面目标检测领域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面目标 目标检测 性能优化 目标跟踪 自动目标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7-tiny的铝型材表面缺陷检测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浚银 文斌 +2 位作者 沈艳军 张俊 王子豪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3-534,共12页
针对铝型材表面缺陷具有种类多样、缺陷尺度差异大和小目标缺陷漏检的问题,提出改进的YOLOv7-tiny检测算法.利用残差结构、无参注意力机制(SimAM)、激活函数(FReLU)和裁剪卷积等重构空间金字塔池化模块,捕捉更多的细节信息,加强网络多... 针对铝型材表面缺陷具有种类多样、缺陷尺度差异大和小目标缺陷漏检的问题,提出改进的YOLOv7-tiny检测算法.利用残差结构、无参注意力机制(SimAM)、激活函数(FReLU)和裁剪卷积等重构空间金字塔池化模块,捕捉更多的细节信息,加强网络多尺度学习能力.优化检测层获取更多小目标特征和位置信息,提高网络多尺度缺陷检测能力.引入部分卷积替换高效层聚合网络(ELAN)中的3×3卷积建立轻量化模型,减少计算和训练负担.结合归一化Wasserstein距离(NWD)损失度量相似度,加速网络收敛并提升小目标缺陷检测能力.在天池铝型材数据集上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改进YOLOv7-tiny算法在置信度阈值为0.25时,精确度达到95.0%,召回率达到91.8%,均值平均精度mAP@0.5达到94.5%,检测速度为45帧/s.相较于原算法,改进算法的mAP@0.5提高4.2个百分点,在脏点缺陷上的平均精度AP提高13.1个百分点;改进算法对于低分辨率图像和被干扰图像有更好的检测结果,表明其具备更好的泛化性和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型材 表面缺陷 小目标检测 SPPCSPC重构 残差结构 YOLOv7-tiny 归一化Wasserstein距离(NWD)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5s的水面漂浮小目标检测算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岳旭生 李军 +3 位作者 王耀弘 朱鹏浩 王哲兴 许炫皓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8-326,共9页
[目的]针对无人船视角下的水面漂浮瓶识别易出现错检、漏检等问题,基于YOLOv5s算法,提出一种改进的YOLOv5s水面漂浮小目标检测算法。[方法]对原始数据集Flow-Img进行数据增强和扩充,从而避免模型出现过拟合的现象;为了提高深度学习模型... [目的]针对无人船视角下的水面漂浮瓶识别易出现错检、漏检等问题,基于YOLOv5s算法,提出一种改进的YOLOv5s水面漂浮小目标检测算法。[方法]对原始数据集Flow-Img进行数据增强和扩充,从而避免模型出现过拟合的现象;为了提高深度学习模型对极小目标的检测精度,在YOLOv5s的3个检测层的基础上,增加1个极小目标检测层,同时去掉用于大目标的检测头,避免数据不均衡带来的先验框分配问题;接着,在骨干网络中增加CBAM注意力模块,以解决模型在水面漂浮瓶检测任务中目标特征信息捕捉能力不足的问题;最后引入归一化Wasserstein距离(NWD)的回归损失函数,将IoU损失函数和NWD损失函数进行加权组合,形成一个综合的回归损失函数,从而进一步提高对水面漂浮瓶识别的准确率和精度。[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水面漂浮瓶检测时mAP@0.5值达到95.7%,比原始YOLOv5s算法的mAP@0.5提升了2.6%,mAP@0.95提升了4.5%,同时,模型参数量下降了61.9%。[结论]在实现轻量化的同时使得水面漂浮瓶检测结果更加准确,为水面小型漂浮物的检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面漂浮小目标 计算机视觉 目标检测 图像处理 改进YOLOv5s CBAM NWD损失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域雷达回波数据融合的海面小目标分类网络模型
15
作者 赵子健 许述文 水鹏朗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6-706,共11页
海面小目标识别是海事雷达监视任务中一个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由于海面小目标类型多样、环境复杂多变,对其进行有效分类存在较大困难。在高分辨体制雷达下,海面小目标通常只占据一或几个距离单元,缺乏足够的空间散射结构信息,因此... 海面小目标识别是海事雷达监视任务中一个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由于海面小目标类型多样、环境复杂多变,对其进行有效分类存在较大困难。在高分辨体制雷达下,海面小目标通常只占据一或几个距离单元,缺乏足够的空间散射结构信息,因此目标的雷达截面积(RCS)起伏和径向速度变化成为分类的主要依据。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多域雷达回波数据融合的分类网络模型,用于海面小目标的分类任务。由于不同域的数据具有其特殊的物理意义,因此该文构建了时域LeNet(T-LeNet)神经网络模块和时频特征提取神经网络模块,分别从雷达海面回波信号的幅度序列和时频分布(TFD)即时频图中提取特征。其中幅度序列主要反映了目标RCS的起伏特性,而时频图不仅反映RCS起伏特性,还能体现目标径向速度的变化。最后,利用IPIX,CSIR数据库和自测的无人机数据集构建了包括4种海面小目标的数据集:锚定漂浮小球、漂浮船只、低空无人机(UAV)和移动的快艇。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面小目标 目标分类 多特征融合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中单阶段金属表面缺陷检测算法优化综述 被引量:5
16
作者 董甲东 郭庆虎 +1 位作者 陈琳 桑飞虎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89,共18页
金属表面的划痕、凹坑、波纹等缺陷会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传统的检测方法耗时耗力,准确性受限于操作人员的经验和技能。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在图像识别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为金属表面缺陷检测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基于深度学习的金属表面... 金属表面的划痕、凹坑、波纹等缺陷会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传统的检测方法耗时耗力,准确性受限于操作人员的经验和技能。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在图像识别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为金属表面缺陷检测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基于深度学习的金属表面缺陷检测方法在检测精度和速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便于金属表面缺陷检测算法的研究,综合分析了单阶段深度学习算法在金属表面缺陷检测中的优化方法及应用。介绍了目前常用的金属表面缺陷数据集和算法评价指标;总结了目标检测算法的发展史以及单阶段目标检测算法的基本概念和典型模型;从数据增强、特征的提取与融合、锚框优化三个方面,对比总结了不同算法不同优化方式的优缺点,并研究了金属表面缺陷检测算法的轻量化;从多模态融合、大数据应用技术、现实与虚拟结合三个方面对金属表面缺陷检测算法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表面缺陷检测 深度学习 单阶段目标检测算法 模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生成海面目标雷达微多普勒特征的方法
17
作者 王筝 孙兆阳 +3 位作者 李世宝 周航 李凉海 李发政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2,共6页
由于海浪在不同海况下展现出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海面场景下运动目标的雷达回波数据获取与模拟一直是研究的难点。针对角反射体和舰船这两个典型目标,文中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数学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根据海面目标的耐波性理论,分析... 由于海浪在不同海况下展现出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海面场景下运动目标的雷达回波数据获取与模拟一直是研究的难点。针对角反射体和舰船这两个典型目标,文中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数学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根据海面目标的耐波性理论,分析目标的六自由度运动,结合欧拉旋转矩阵建立动态运动模型;其次根据设定的雷达参数,使用FEKO电磁仿真软件获取静态时全方位俯仰角的雷达散射截面RCS;然后结合动态运动模型和静态散射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可知:利用此模型可以精准、快速地获取海面运动目标的雷达回波数据,采用短时傅里叶变换处理数据可得到微多普勒特征,能够为基于微多普勒特征的海面目标分类算法提供样本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面目标 微多普勒 时频分析 角反射器 耐波性 FEK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无人艇及其反制方法研究进展
18
作者 高光磊 胡佳伟 +1 位作者 张治生 刘帮龙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0-438,共9页
随着无人作战体系逐步成为重要的海军非对称作战方式,小型无人艇正成为国际军事竞争的关注焦点。各军事强国都在不断研制、装备无人艇,并发展对应的反制技术,但依然面临诸多挑战。本文以无人艇攻防对抗为切入点,聚焦现代战争中海战形态... 随着无人作战体系逐步成为重要的海军非对称作战方式,小型无人艇正成为国际军事竞争的关注焦点。各军事强国都在不断研制、装备无人艇,并发展对应的反制技术,但依然面临诸多挑战。本文以无人艇攻防对抗为切入点,聚焦现代战争中海战形态的新变革,综述了国外典型小型无人艇的技术特点、作战模式,及反制手段的发展现状。进一步结合无人艇作战闭环杀伤链展望了综合运用雷达探测、电子侦察与干扰、红外与光电探测、以空制海、水下防御系统等多种手段的反无人艇攻防体系。研究内容可为小型无人艇研制及反制等相关装备的研发和实践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艇 目标特性 反制方法 智能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YOLOv7算法的核反应堆压力容器表面划痕检测研究
19
作者 王亚州 李巍 +2 位作者 胡鹏成 叶志伟 孙琦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4-590,共7页
核反应堆压力容器表面质量是保证设备安全的重要因素,必须进行定期表面检测。核反应堆压力容器表面缺陷图像的背景复杂,缺陷尺寸小,进行人工视觉检测时,存在效率低、视觉疲劳、容易漏检等现象。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7算法检测... 核反应堆压力容器表面质量是保证设备安全的重要因素,必须进行定期表面检测。核反应堆压力容器表面缺陷图像的背景复杂,缺陷尺寸小,进行人工视觉检测时,存在效率低、视觉疲劳、容易漏检等现象。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7算法检测核反应堆压力容器表面划痕缺陷的方法。针对微小划痕缺陷容易漏检的问题,在YOLOv7的特征融合网络中添加小目标检测头。为了减少计算量,用深度可分离卷积替换主干网络和特征融合网络中的卷积模块。为了加速模型收敛,将SIoU损失函数替换CIoU函数。减少了模型计算量和增加模型收敛速度,提高了改进YOLOv7算法在现场应用的实时性。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改进的YOLOv7算法缺陷检测mAP@0.5可以达到71.3%,比常规YOLOv7提高了11.1%,模型计算量减少了76.8%。改进YOLOv7算法对于金属表面细小划痕,具有较高置信度,能够有效地检测出小尺寸划痕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缺陷 YOLOv7算法 目标缺陷检测 深度可分离卷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N-YOLOv5的连铸坯表面缺陷检测方法
20
作者 成彬 王井浩 +1 位作者 何博 雷华 《材料科学与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66,共10页
为解决连铸坯表面缺陷类别多、特征差异大造成的检测精度低、误检漏检和难以实时检测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5s的面向连铸坯表面缺陷分形特征检测算法(FN-YOLOv5),以实现连铸坯表面缺陷的快速、精确、智能化检测。首先,在YOLOv5s... 为解决连铸坯表面缺陷类别多、特征差异大造成的检测精度低、误检漏检和难以实时检测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5s的面向连铸坯表面缺陷分形特征检测算法(FN-YOLOv5),以实现连铸坯表面缺陷的快速、精确、智能化检测。首先,在YOLOv5s模型多尺度特征融合网络引入压缩与激励注意力机制,实现特征权重自适应调整;其次,采用BiFPN网络替换原始网络结构,提高模型多尺度特征融合能力;最后,基于Swin Transformer引入C3STR模块,增强模型密集目标信息捕获能力。面向连铸坯表面缺陷数据集和经典开源热轧带钢缺陷数据集NEU-DET的实验结果表明:FN-YOLOv5算法在两个数据集的平均检测精确率分别达到0.786和0.784,较YOLOv5s算法分别提高5.4%和4.7%,检测速度分别为91.74和88.64帧每秒。在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基础上,验证了检测精度和普适性能力的提升,与其他经典目标检测算法相比,FN-YOLOv5整体表现更出色均衡,为钢铁冶金领域智能化无损检测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铸坯表面缺陷 目标检测 通道注意力机制 多尺度特征融合 滑动窗口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