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2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rface Pressure Loading Technology of Ship Structures 被引量:2
1
作者 DAI Ze-yu WEI Peng-yu +3 位作者 CHEN Xiao-ping JIANG Ze CHEN Zhe TANG Qin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40-1952,共13页
A hull structure is prone to local deformation and damage due to the pressure load on the surface.How to simulate surface pressure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ship structure test.The loading mode of hydraulic actuator co... A hull structure is prone to local deformation and damage due to the pressure load on the surface.How to simulate surface pressure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ship structure test.The loading mode of hydraulic actuator combined with high-pressure flexible bladder was proposed,and the numerical model of the loading device based on flexible bladder was established.The design and analysis method of high-pressure flexible bladder based on aramid-fiber reinforced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was proposed to break through the surface pressure loading technology of ship structures.The surface pressure loading system based on flexible bladder was developed.The ultimate strength verification test of the box girder under the combined action of bending moment and pressure was carried out to systematically verify the feasibility and applicability of the loading system.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rface pressure loading technology can be used well for applying uniform pressure to ship structures.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surface loading methods,the improved device can be applied with horizontal constant pressure load,with rapid response and safe process,and the pressure load is always stabl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bending moment load during the test.The requirement for uniform loading in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test of large structural models is satisfied and the accuracy of the test results is improved by this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pressure load loading system ship structure strength test flexible bladd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C-LADRC的水空两栖倾转多旋翼无人船水面起飞控制方法
2
作者 沈跃 刘铭晖 +1 位作者 沈亚运 刘慧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08-617,共10页
水空两栖倾转多旋翼无人船在多鱼塘环境进行水空跨域作业时受到复杂多变的水面流体力影响,导致船体姿态和飞行高度易发生较大波动。为了提高无人船水面起飞时的姿态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补偿的线性自抗扰水面起飞控制方法。首先对... 水空两栖倾转多旋翼无人船在多鱼塘环境进行水空跨域作业时受到复杂多变的水面流体力影响,导致船体姿态和飞行高度易发生较大波动。为了提高无人船水面起飞时的姿态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补偿的线性自抗扰水面起飞控制方法。首先对无人船多模态进行详细的动力学建模;其次考虑水面起飞过程的姿态变化,建立了基于无人船实时姿态的水面张力估算模型、浮力估算模型;最后设计了基于模型补偿的线性自抗扰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较PID算法横滚方向收敛时间减少66.7%,波动减少98.3%;在无人船前进(x轴)方向收敛时间减少34.0%;高度收敛时间减少41.2%,波动减少80.0%。实验结果表明,无人船实现了飞行高度为1.2 m时,横滚角波动小于3°,俯仰角波动及偏航角波动小于2°的水面起飞。该研究提出的控制算法有效提高了水空两栖倾转多旋翼无人船在水空跨域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抗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转多旋翼无人船 水面起飞控制 线性自抗扰 模型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adon时频分析的海面舰船目标SAR-ISAR混合成像方法
3
作者 陈洪猛 李军 +4 位作者 刘京 黄伟 张英杰 陈燕 鲁耀兵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16,共8页
高海情下,由于海面舰船目标在偏航、俯仰和横滚3个维度的非规则运动引入的高阶相位,导致机载雷达对海面舰船目标直接进行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成像时会出现散焦现象。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Radon时频分析的机... 高海情下,由于海面舰船目标在偏航、俯仰和横滚3个维度的非规则运动引入的高阶相位,导致机载雷达对海面舰船目标直接进行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成像时会出现散焦现象。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Radon时频分析的机载海面舰船目标SAR-逆SAR(inverse SAR,ISAR)混合成像方法。首先,建立了机载海面舰船目标SAR-ISAR混合成像模型,将海面舰船目标的三轴转动引起的舰船成像模糊问题转化为高阶相位误差的估计问题。然后,基于Radon时频分析的方法精确估计运动舰船目标的高阶相位信息,并构造相应的高阶相位因子进行补偿。最后,基于估计的高阶相位信息对舰船目标进行SAR-ISAR精聚焦成像,实测数据的处理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雷达 海面舰船目标 合成孔径雷达-逆合成孔径雷达混合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状态/输入量化的无人船有限时间航向跟踪控制
4
作者 宁君 马一帆 +1 位作者 李志慧 李伟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01-1708,共8页
针对在无人船航向跟踪控制过程中海上通信带宽受限的问题,本文依据Terminal滑模控制方法,利用扩张状态观测器估计量化状态系统未建模动态及外界干扰,基于估计信息设计系统控制律,提出一种考虑状态和输入量化的无人船有限时间航向跟踪控... 针对在无人船航向跟踪控制过程中海上通信带宽受限的问题,本文依据Terminal滑模控制方法,利用扩张状态观测器估计量化状态系统未建模动态及外界干扰,基于估计信息设计系统控制律,提出一种考虑状态和输入量化的无人船有限时间航向跟踪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在基于量化的控制环境下,所设计的航向跟踪控制方法能够保证无人船在快速跟踪理想航向的同时,跟踪误差收敛,且控制输入经过量化后执行器执行次数明显减少。因此,所设计的带有状态量化和输入量化的船舶航向跟踪控制策略是可行的,在实现有限时间内有效跟踪的同时,减轻了海上通信信号传输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船 航向跟踪控制 扩张状态观测器 状态量化 输入量化 量化误差 TERMINAL滑模控制 有限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自主水面船舶自主运行模式及未来发展分析
5
作者 娄月新 金强 +4 位作者 魏明泽 王子睿 陈安 张勇 李从波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75,80,共6页
为了跟踪国内外海上水面自主船舶(MASS)发展进程,深化对MASS自主性的理解,对国内外MASS在标准规范及科研项目上的发展进行梳理;通过绘制时间尺度上的人机运行机制图对MASS自主性进行解析并以航行感知系统为例进行实例化解读;对MASS的风... 为了跟踪国内外海上水面自主船舶(MASS)发展进程,深化对MASS自主性的理解,对国内外MASS在标准规范及科研项目上的发展进行梳理;通过绘制时间尺度上的人机运行机制图对MASS自主性进行解析并以航行感知系统为例进行实例化解读;对MASS的风险评估、模型基础、试验实践内容进行展望。总结分析目前MASS现状和主要问题,提出MASS的3种自主运行模式,为MASS的详细设计及未来发展提供依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工程 海上自主水面船舶 海上自主水面船舶规则 自主运行模式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润湿性表面气泡融合特性数值模拟分析
6
作者 杨留名 柳仕成 +1 位作者 裴志勇 孔祥韶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36,共11页
[目的]旨在促进超疏水表面与气泡复合减阻技术的发展,研究润湿性表面气泡的融合特性,揭示表面润湿性、气泡间距和气泡尺寸对气泡融合特性的影响规律。[方法]基于流体体积(VOF)方法,建立水下润湿性表面气泡融合的数值模型,分析不同润湿... [目的]旨在促进超疏水表面与气泡复合减阻技术的发展,研究润湿性表面气泡的融合特性,揭示表面润湿性、气泡间距和气泡尺寸对气泡融合特性的影响规律。[方法]基于流体体积(VOF)方法,建立水下润湿性表面气泡融合的数值模型,分析不同润湿性表面上气泡的融合与铺展特性。通过改变表面接触角、气泡间距和气泡尺寸,研究其对气泡融合特性的影响。最后,将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接触角的增大和气泡间距的减小有助于气泡的融合,而气泡尺寸的增大则会减缓气泡在表面的铺展速度,不利于气泡融合。具体而言,当表面接触角从130°增大到170°时,气泡开始融合的时间从5.6 ms缩短至3.2 ms,减少了42.9%;而气泡的最大铺展距离从6.53 mm增加至9.4 mm,提升了138%。[结论]研究结果可为超疏水表面与气泡减阻技术的耦合设计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还表明,优化表面润湿性和气泡间距可以显著提升气泡融合效果,进而提高气泡减阻的稳定性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 减阻 气泡减阻 气泡融合 表面润湿性 超疏水表面 VOF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自主水面船舶跨水域自适应神经控制 被引量:1
7
作者 叶翔 陈超 +1 位作者 贾建雄 陈航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9-316,共8页
[目的]针对跨水域场景下海洋自主水面船舶受模型参数不确定和外界环境干扰未知的跟踪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具有指定性能的自适应神经控制方案。[方法]在反步法设计框架下,利用神经网络逼近模型参数不确定和未知的外界环境扰动,构造一种新... [目的]针对跨水域场景下海洋自主水面船舶受模型参数不确定和外界环境干扰未知的跟踪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具有指定性能的自适应神经控制方案。[方法]在反步法设计框架下,利用神经网络逼近模型参数不确定和未知的外界环境扰动,构造一种新的指定性能函数,并结合障碍李雅普诺夫函数来实现跨水域设计的转换,同时使用动态面控制技术降低系统计算的复杂度,借助李雅普诺夫理论进行稳定性分析,证明控制系统内所有信号都是有界的。[结果]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方案能够解决海洋自主水面船舶跨水域跟踪控制,且跟踪误差能够满足在离线预定义时间内收敛至给定的约束范围。[结论]所做研究能够解决船舶的跨水域跟踪控制问题,为受限水域船舶的跟踪控制提供参考价值,且具有实际的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船 海洋自主水面船舶 神经网络 自适应神经控制 障碍李雅普诺夫函数 跨水域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面环境对深海垂直阵声源深度估计的影响
8
作者 孙瑞琪 李颂文 《声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8-375,共8页
首先,分析了在深海直达声区利用深海垂直线阵列进行水下声源深度估计的基本原理;然后通过对直达波和海面反射波相干叠加的信号进行频域波束形成,从波束输出的包络中获得其中蕴含的深度信息,并估计声源的深度;最后,通过干涉振荡周期匹配... 首先,分析了在深海直达声区利用深海垂直线阵列进行水下声源深度估计的基本原理;然后通过对直达波和海面反射波相干叠加的信号进行频域波束形成,从波束输出的包络中获得其中蕴含的深度信息,并估计声源的深度;最后,通过干涉振荡周期匹配的方法减小了声速垂直不均匀性带来的误差。在此基础上通过仿真研究海面环境对深度估计的影响。由于海面粗糙度会影响海面反射波的传播,文章对海面粗糙度对深度估计的影响展开研究,通过仿真调整波浪的波长和波幅,发现在海况5级以下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最后通过对不同距离的水面商船接收级及其固定观察角度下阵列接收级的分析对比,发现改善波束形成方法可以抑制远距离干扰。研究结果为深海垂直阵列的参数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有利于深海垂直阵对声源深度估计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垂直阵 深度估计 粗糙海面 水面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水面船回波亮点特征研究
9
作者 黄金凤 陈子铨 汪海涛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4-129,共6页
为进一步提高舰用水声对抗器材回波诱骗的逼真度,对典型水面船的回波亮点特征进行分析。基于Kirchhoff近似公式和四路径方法构建水面船声散射模型,对比分析改变船舶尺寸、船舶类型和观测角度对水面船回波亮点特征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 为进一步提高舰用水声对抗器材回波诱骗的逼真度,对典型水面船的回波亮点特征进行分析。基于Kirchhoff近似公式和四路径方法构建水面船声散射模型,对比分析改变船舶尺寸、船舶类型和观测角度对水面船回波亮点特征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回波亮点个数与船舶类型密切相关,船舶尺寸、类型和观测角度均可改变亮点相对分布位置及亮点对应回波幅值,船舶尺寸和观测角度直接影响水面舰船回波展宽宽度。研究结果对水面舰船回波模拟工作提供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面船 亮点特征 散射声场 时域回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M32的新型水面油污垃圾清理船设计
10
作者 温增 马佳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7期14-15,19,共3页
为解决水体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水面油污垃圾清理船,能对水面油污和垃圾进行清理和分类收集。该清理船的总体结构包括了油污垃圾清理机构、双体船系统、动力系统、供电系统和控制系统,在油污垃圾清理机构的结构设计中,... 为解决水体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水面油污垃圾清理船,能对水面油污和垃圾进行清理和分类收集。该清理船的总体结构包括了油污垃圾清理机构、双体船系统、动力系统、供电系统和控制系统,在油污垃圾清理机构的结构设计中,通过驱动电机带动传送带、吸油毡和挤压滚轴,来实现水面油污与垃圾的分类收集;清理船的控制系统以STM32单片机为核心,通过传感器系统和无线通讯模块来实现远程控制。双体船系统采用流线型设计,利用碳纤维管进行2个船体的连接,能确保航行稳定性,并提高空间利用率。设计的新型水面油污清理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面油污垃圾 清理船 STM32 分类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船舶和浮标观测海表温度数据集及数据特征对比评估
11
作者 宇婧婧 林楚勇 +1 位作者 何敏 刘健 《大气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105,共13页
现场观测不仅是最为传统的海表温度测量方式,也是获取海表温度最直接、最准确的方式之一,因此现场观测海表温度资料是所有其他海温数据产品研制的基础与保障。船舶和浮标观测是两类现场观测海表温度的主要手段,本文收集整合了全球多源... 现场观测不仅是最为传统的海表温度测量方式,也是获取海表温度最直接、最准确的方式之一,因此现场观测海表温度资料是所有其他海温数据产品研制的基础与保障。船舶和浮标观测是两类现场观测海表温度的主要手段,本文收集整合了全球多源现场观测海表温度资料,并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对数据进行了统一的质量控制加工,分别形成“1900—2023年全球船舶海表温度观测数据集”和“1976—2023年全球浮标海表温度观测数据集”。进一步评估表明:浮标观测数据的正确率较高,其数据质量高于船舶观测数据。20世纪90年代以后,浮标观测记录数远超过船舶观测,主要原因是浮标时间上连续的观测带来庞大的观测记录数,但浮标资料的时空覆盖率远低于船舶观测,对全球或大面积海表温度的代表性差,无法仅利用浮标资料进行全球海表温度趋势变化的研究,但可作为精度较高的数据源订正或评估其他数据。船舶资料相对浮标资料有正的系统偏差。全球的船舶海表温度观测记录数在1961年以后显著上升,70—90年代间达到峰值,90年代以后船舶观测数减少并趋于平稳,船舶资料虽然观测样本数相对浮标较少,但覆盖的时空范围相对较大,在全球海表温度趋势变化研究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 浮标 海表温度 现场观测 气候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数化的船体曲面自动更新功能设计与实现
12
作者 章丹瑶 郑斌华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0-34,40,共6页
为解决在船舶国产三维CAD软件的船体曲面设计流程中船壳曲面随型线变化而自动更新形状的问题,解析线型文件进行型线标识和更新,基于广度优先搜索算法实现自动更新参数化船体曲面,并开发相应功能。以某散货船后半船区域的曲面设计为例,... 为解决在船舶国产三维CAD软件的船体曲面设计流程中船壳曲面随型线变化而自动更新形状的问题,解析线型文件进行型线标识和更新,基于广度优先搜索算法实现自动更新参数化船体曲面,并开发相应功能。以某散货船后半船区域的曲面设计为例,验证功能的可靠性。验证结果表明,该功能可达成型线与曲面的联动更新,贴合船舶业务需求,可有效减少迭代曲面设计的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面设计 船舶CAD 参数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劣海况下多无人水面船集群自动控制研究
13
作者 吴卫珍 谢英杰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89-93,共5页
恶劣海况下,多无人水面船易出现摇晃、颠簸、偏航等现象,导致航行受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干扰,集群避障效果下降,为此,提出恶劣海况下多无人水面船集群自动控制方法。考虑恶劣海况确定多无人水面船集群运动律,通过有限时间观测器实时观测与... 恶劣海况下,多无人水面船易出现摇晃、颠簸、偏航等现象,导致航行受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干扰,集群避障效果下降,为此,提出恶劣海况下多无人水面船集群自动控制方法。考虑恶劣海况确定多无人水面船集群运动律,通过有限时间观测器实时观测与补偿无人水面船不确定信息,使其精准感知周围环境和自身状态,获取干扰因素,以支撑避碰决策。根据运动律获取无人水面船的期望纵荡速度与艏摇角速度,联合观测器结果计算纵荡与艏向自由度误差,从而设计纵荡与艏向控制律,实现多无人水面船集群的自动控制。实验结果显示,应用设计方法控制的多无人水面船集群避障路径更安全、合理,且无人水面船位置误差最小值达到了0.5 m,控制误差低,实际应用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无人水面船集群 控制误差 恶劣海况 观测器 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间的潜浮式无人艇船型稳健性优化研究
14
作者 刘一帆 侯远杭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5-92,共8页
针对跨域航行的潜浮式无人艇一体化型线优化问题,重点考虑样本误差导致近似模型精度发散对优化结果稳健性的影响。选择对阻力影响较大的船型参数为设计变量,以排水体积非大幅变化为约束条件,使用拉丁超立方试验方法选取样本点,以多航速... 针对跨域航行的潜浮式无人艇一体化型线优化问题,重点考虑样本误差导致近似模型精度发散对优化结果稳健性的影响。选择对阻力影响较大的船型参数为设计变量,以排水体积非大幅变化为约束条件,使用拉丁超立方试验方法选取样本点,以多航速水面/水下跨域航行阻力为目标函数,利用多项式法构建近似模型。针对多工况近似模型精度的发散现象,考虑其不确定性对优化结果的影响,采用区间数描述近似模型的不确定性,使用双层嵌套结构对无人艇船型进行区间不确定性优化设计。结果表明,近似模型精度在[95%,105%]方案的结果最优,相较于初始船型阻力下降1.23%,且该方案目标函数的半径在3种方案中最小,显示了该方案在面对不确定性的影响时具有良好的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浮式无人船 型线优化 近似模型 区间分析方法 稳健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宇宙射线响应测量方法研究
15
作者 廖宇航 曹龙生 +2 位作者 杨阳 吴佳俊 刘弓冶 《辐射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39,共6页
γ辐射剂量率测量是辐射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部分,宇宙射线响应值的扣除对γ辐射剂量率测量的准确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解决现阶段宇宙射线响应测量中常用的带压舱石的玻璃钢船、小木船等测量载体的不足,引入浮筒平台、冰面等宇宙射... γ辐射剂量率测量是辐射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部分,宇宙射线响应值的扣除对γ辐射剂量率测量的准确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解决现阶段宇宙射线响应测量中常用的带压舱石的玻璃钢船、小木船等测量载体的不足,引入浮筒平台、冰面等宇宙射线响应测量载体,开展了在不同测量载体、不同测量场景下各仪器宇宙射线响应值的测量及其影响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高气压电离室宇宙射线响应测量值范围为33.4~41.4 nGy/h,塑料闪烁体探测器宇宙射线响应测量值范围为8.7~12.6 nGy/h;各仪器宇宙射线响应测量值为:玻璃钢船>冰面≥小木船≈浮筒平台。综合来看,浮筒平台是目前最有效、便捷且经济的测量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射线响应 Γ辐射剂量率 测量载体 浮筒平台 冰面 玻璃钢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AE-SSA-LSTM的水面舰艇指挥控制能力评估方法
16
作者 周纯祥 曾维贵 +1 位作者 胥辉旗 李湉雨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7-185,共9页
为解决传统评估方法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VAE-SSA-LSTM的水面舰艇指挥控制能力评估模型。首先,构建网状评估指标体系,并引入Miller的级量化理论,建立指标能力评估量化标准;其次,专家确定效能打分后对评估数... 为解决传统评估方法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VAE-SSA-LSTM的水面舰艇指挥控制能力评估模型。首先,构建网状评估指标体系,并引入Miller的级量化理论,建立指标能力评估量化标准;其次,专家确定效能打分后对评估数据进行预处理,包含VAE降维、最大最小值归一化和One-hot编码;最后,将评估数据输入LSTM网络中进行训练,并采用麻雀优化算法和对比寻参选取合适的超参数,实现了水面舰艇指挥控制能力的评估。在实测数据和专家效能评分实验中,该模型AUC达到了95.46%,要明显优于对比算法,具有较高的评估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面舰艇 指挥控制能力 评估 变分自编码器 麻雀优化算法 长短时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BR算法的海面舰船尾迹SAR成像与GPU加速技术
17
作者 贾浩文 王思凡 +3 位作者 吴扬 徐若锋 李洪梅 赵雷 《电波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4-472,共9页
针对电大尺寸场景的电磁散射计算与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成像模拟问题,基于Kelvin船行波和积分区域变换法实现了海面直行与转向舰船尾迹的几何建模,并通过弹跳射线(shooting and bouncing ray,SBR)算法求解了所... 针对电大尺寸场景的电磁散射计算与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成像模拟问题,基于Kelvin船行波和积分区域变换法实现了海面直行与转向舰船尾迹的几何建模,并通过弹跳射线(shooting and bouncing ray,SBR)算法求解了所建模型电磁散射特性。在此基础上,通过距离频域相干叠加法将SBR算法电磁散射计算与SAR频域回波信号模型结合,实现了GPU多核并行加速的后向投影(back projection,BP)成像算法,并对回波信号进行了聚焦处理,得到了不同极化条件下海面舰船尾迹SAR图像,实现了电大尺寸复杂场景SAR图像的快速生成,运算时间相较单CPU多核并行的BP算法有较大提升,加速比达到了431.4。且生成的SAR图像能够清晰地呈现尾迹轮廓以及海面风向纹理等细节信息,具备较好的图像质量,充分体现出SBR多次散射对SAR图像质量的贡献。研究结果可为海面舰船尾迹智能识别探测等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面舰船尾迹 弹跳射线(SBR)算法 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 后向投影(B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有航速时三维时域格林函数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鲁江 张楠 +1 位作者 张新曙 顾民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35,共16页
船舶工业CAE软件势流求解器的开发对势流计算方法的可靠性提出要求,本文针对船舶有航速时深水三维时域格林函数计算方法开展研究。首先引入三维时域自由面格林函数,其瞬时项的求解采用Hess&Smith方法,自由面记忆项的求解采用美国密... 船舶工业CAE软件势流求解器的开发对势流计算方法的可靠性提出要求,本文针对船舶有航速时深水三维时域格林函数计算方法开展研究。首先引入三维时域自由面格林函数,其瞬时项的求解采用Hess&Smith方法,自由面记忆项的求解采用美国密歇根大学Beck团队的方法。其次,分区域推导出三维时域自由面格林函数记忆项及其导数的编程所用的数学展开表达式。然后,采用间接法模型求解分布源强和速度势,并采用压力直接积分法求出时域辐射力。最后,针对Wigley I船型开展了辐射力计算,并与公开的试验及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本文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时域格林函数 辐射力 船舶CAE自主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PA和FTPN的海上自主水面船舶航行实时风险评估 被引量:1
19
作者 席永涛 刘鹏杰 +1 位作者 胡甚平 韩冰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26,共9页
为实时监测海上自主水面船舶(MASS)航行过程风险,基于系统理论事故模型与过程(STAMP)建立MASS的安全控制结构,采用系统理论过程分析法(STPA)确定损失/事故和系统级危险,识别不安全控制行为并分析损失场景,构建系统状态转化过程模型;采... 为实时监测海上自主水面船舶(MASS)航行过程风险,基于系统理论事故模型与过程(STAMP)建立MASS的安全控制结构,采用系统理论过程分析法(STPA)确定损失/事故和系统级危险,识别不安全控制行为并分析损失场景,构建系统状态转化过程模型;采用模糊时间Petri网(FTPN)建模,以设定的MASS航行场景得到相关模糊时间函数并推算FTPN的情态演进;引入新的风险水平表达式并通过系统实时损失/事故二维路径图来可视化系统的实时风险水平和系统不安全状态的转化路径。结果表明:设定的航行场景在当前时刻下,缺少安全水深输入、未更新避碰路径、航向航速不安全、搁浅是风险最高的系统不安全状态,并对应4条风险最高的转化路径;STPA驱动下的FTPN过程模型能全面评估MASS航行的实时风险水平,以系统实时损失/事故二维路径图作为可视化界面,用于监管MASS航行中不安全系统状态并描述其转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TPA) 模糊时间Petri网(FTPN) 海上自主水面船舶(MASS) 实时风险评估 转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水槽船模阻力修正方法
20
作者 代燚 陈作钢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51,共5页
在循环水槽中开展船模阻力测量是船型优劣分析的常规试验之一,因此对循环水槽阻力修正方法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以集装箱船标模(KCS)为研究对象在循环水槽中开展模型阻力和流场测量试验,根据循环水槽自身流动特性并结合拖曳水池已有... 在循环水槽中开展船模阻力测量是船型优劣分析的常规试验之一,因此对循环水槽阻力修正方法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以集装箱船标模(KCS)为研究对象在循环水槽中开展模型阻力和流场测量试验,根据循环水槽自身流动特性并结合拖曳水池已有的修正方法,分析并总结适用于水槽船模阻力与阻塞效应的修正方法。由总结的修正公式与修正流程可知,循环水槽中2.5~3.5 m尺寸模型试验与大模型试验结果阻力换算偏差在1%左右,设计航速点阻力换算偏差小于1%。结果表明,有必要对循环水槽中阻力进行自由面倾斜度修正,采用Tamura公式进行阻塞效应修正能得到更为精确的阻力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槽 自由面倾斜度 阻塞效应 实尺度换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