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4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lant Simulation的多机器人协作分拣系统仿真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秦德金 周临震 肖海宁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9-142,146,共5页
为了分析并提升多机器人协作分拣系统的效率,构建了其仿真模型并提出对应的路径规划与避碰交通管理方法。首先根据多机器人协作分拣流程,构建了对应的仿真模型;然后,为了提升多机器人路径分布的均衡性,提出了一种多目标优化路径规划算法... 为了分析并提升多机器人协作分拣系统的效率,构建了其仿真模型并提出对应的路径规划与避碰交通管理方法。首先根据多机器人协作分拣流程,构建了对应的仿真模型;然后,为了提升多机器人路径分布的均衡性,提出了一种多目标优化路径规划算法;其次,设计了一种基于栅格点动态分配的交通管理方法以兼顾多机器人间的避碰及作业区共享需求;最后,利用构建的仿真模型对提出的方法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多目标优化路径规划算法,能够显著提升多机器人路径分布的均衡性,从而提升多机器人系统的分拣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机器人 路径规划 避碰 仿真分析 Plant simulation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UNIFIED INTER-SPHERICAL ACTING OF CONTINENTAL COLLISION OF TIBET PLATEAU
2
作者 Bi Siwen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341-341,共1页
At first, the paper reviews, analyses and discusses uplifting mechanism and history, current situation of Tibet plateau. Coal\|bearing strata and coal seam were discovered by surveying and many rocks samples and struc... At first, the paper reviews, analyses and discusses uplifting mechanism and history, current situation of Tibet plateau. Coal\|bearing strata and coal seam were discovered by surveying and many rocks samples and structura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which established the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ing. From all above, the paper has studied strata system, time\|spatial evolution, magma activity and its regularity of continental collision of Tibet plateau and rock’s mechanical features under high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The paper has also summerized tectonic features, studied geological process by time coordinate and proposed multidisciplinary geological model. The paper has proposed evolutinal model of modern structural stress field in early quaternary, modern structural stress field and crustal deformation and explored geophysical field features and deep structures from man\|mad earthquake, regional gravity field and electrical structures, thus established geophysical field model. In addition, the paper proposed overall dynamic model according to stress field, displacement orientation and velocity restriction condition, indoplate collision to Eurasia.Thoroughly, the paper has studied and stated mechanical system, non\|stability, multibody collision mechanics and mantle plume mechanical model and established mechanical model. Finally, the paper has studied numeral simulation about spheric inter\|acting during continental collision of Tibet plateau, from this, analysed and inferred its evolution his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et PLATEAU CONTINENTAL collision UNIFIED inter\|spherical ACTING model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铁两用桥受船舶撞击精细模拟及动力响应分析
3
作者 方海 李思凡 +2 位作者 贾恩实 祝露 刘煜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7-52,共6页
为研究公路铁路两用桥船桥碰撞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以崇启公铁长江大桥为背景,采用ANSYS/LS-DYNA软件建立整桥模型,对3 000吨级船舶撞击整桥过程进行精细模拟,研究船舶不同撞击角度下的撞击力对船艏变形、桥塔横向位移及损伤等动力响应的... 为研究公路铁路两用桥船桥碰撞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以崇启公铁长江大桥为背景,采用ANSYS/LS-DYNA软件建立整桥模型,对3 000吨级船舶撞击整桥过程进行精细模拟,研究船舶不同撞击角度下的撞击力对船艏变形、桥塔横向位移及损伤等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该模拟方法可靠;船舶正撞时,船艏变形表现为与桥塔接触部位向内凹陷与整体压溃;15°侧撞时,船艏一侧大面积压溃,另一侧后部挤压变形,动能转化为内能的部分减少,产生的滑移能增加;撞击角度增大为26°时,船艏变形、桥塔横向位移和撞击力峰值随之减小,桥塔受损情况略微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铁路两用桥 船桥碰撞 数值模拟 整桥模型 撞击角度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团雾区驾驶特性分析与碰撞风险评价
4
作者 吴付威 李育隆 +2 位作者 马勇 王畅 张智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4-134,共11页
为降低高速公路团雾环境下的交通事故风险,将高速公路团雾区划分为过渡区和冲突区,设计并开展驾驶模拟试验。首先,采用方差分析(ANOVA)、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分析驾驶人在2个区域中的驾驶行为;然后,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索过渡区与冲突... 为降低高速公路团雾环境下的交通事故风险,将高速公路团雾区划分为过渡区和冲突区,设计并开展驾驶模拟试验。首先,采用方差分析(ANOVA)、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分析驾驶人在2个区域中的驾驶行为;然后,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索过渡区与冲突区之间的驾驶行为指标关联特性;最后,通过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挖掘驾驶行为对碰撞风险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过渡区,驾驶经验与能见度变化率对速度标准差和内边界速度有显著影响;相比于新手驾驶人,熟练驾驶人速度标准差降低36.8%,内边界速度高13.5%;能见度变化率对速度标准差和内边界速度有统计学差异,不同能见度变化率对应的内边界速度和速度标准差不同。在冲突区,碰撞时间(TTC)与能见度呈显著正相关,避险反应时间与能见度呈显著负相关;TTC、避险反应时间及碰撞率均与冲突距离呈显著负相关;过渡区速度调整行为会显著影响冲突区的碰撞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团雾 驾驶模拟 驾驶行为 碰撞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塔斜拉桥在船舶撞击下动力响应及防撞设计
5
作者 田力 张晗奇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3-356,共14页
首先,利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建立船-桥碰撞有限元模型,以附加质量模型考虑流体效应,利用落锤冲击试验验证了撞击作用下混凝土本构模型的有效性.其次,开展了不同撞击角度、不同船舶航速下船舶高速撞击斜拉桥桥塔数值模拟,分析了桥... 首先,利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建立船-桥碰撞有限元模型,以附加质量模型考虑流体效应,利用落锤冲击试验验证了撞击作用下混凝土本构模型的有效性.其次,开展了不同撞击角度、不同船舶航速下船舶高速撞击斜拉桥桥塔数值模拟,分析了桥塔损伤、碰撞力、桥塔位移、桥面位移、索力变化等方面的差异,并将碰撞力与国内外规范公式进行对比分析.再次,研究了30.0节(1节=0.5144 m/s)船速下桥塔瞬时倒塌过程及桥塔受损后持续荷载作用下倒塌机理.最后,为桥塔设计一种以FRP和橡胶为主要材料的防撞装置,模拟分析其在降低桥塔动力响应方面的防撞效果.结果表明:当船舶以高速撞击斜拉桥桥塔时,船桥碰撞整体动力响应随撞击角度和船舶航速增大而增大;采用一些国内外规范中的碰撞力公式偏于不安全;船桥碰撞后斜拉索索力迅速增大,靠近桥塔处索力变化率最大;船速为30.0节时,桥塔在碰撞后发生桥塔肢腿错位断裂的倒塌;船速为25.0节时,塔柱已有较大损伤破口,桥塔在遭受船舶碰撞后向碰撞侧倾斜,在重力及桥面荷载的持续作用下桥塔侧向位移逐渐增大而发生桥塔倒塌;设计的防撞装置能有效避免桥塔损伤,能削减碰撞力峰值、塔顶侧向位移、桥面位移及桥塔能量,同时保护斜拉桥与船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桥碰撞 数值模拟 附加质量 动力响应 防撞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火箭发动机铝/氧化铝液滴碰壁行为研究进展
6
作者 何国强 李江 +1 位作者 李康 胡春波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9,共19页
固体发动机中的高温铝/氧化铝液滴碰壁行为会对流场、热防护和性能等诸多方面产生影响,是固体发动机基础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揭示高温铝/氧化铝液滴碰壁规律和机理,建立科学准确的预测模型,对于固体发动机精细化设计具有重要... 固体发动机中的高温铝/氧化铝液滴碰壁行为会对流场、热防护和性能等诸多方面产生影响,是固体发动机基础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揭示高温铝/氧化铝液滴碰壁规律和机理,建立科学准确的预测模型,对于固体发动机精细化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固体发动机熔渣沉积和两相流研究、高温铝/氧化铝液滴碰壁实验方法、液滴碰壁规律和机理、碰壁过程的力-热作用和碰壁行为预测模型等方面对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总结并评价了取得的重要成果,梳理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针对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发动机 铝/氧化铝液滴 碰壁行为 实验方法 数值模拟 预测模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交叉汇聚跑道同时起降运行管制策略
7
作者 张健 宗石研 +1 位作者 赵嶷飞 卢飞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8753-8759,共7页
为缓解非交叉汇聚构型跑道同时起降运行的碰撞风险、制定符合运行特征的管制策略,通过综合运用事件树分析和蒙特卡洛方法,对碰撞风险进行评估。在基于事件树分析确定待求解事件基础上,应用蒙特卡洛方法,对相关事件进行概率计算。通过对... 为缓解非交叉汇聚构型跑道同时起降运行的碰撞风险、制定符合运行特征的管制策略,通过综合运用事件树分析和蒙特卡洛方法,对碰撞风险进行评估。在基于事件树分析确定待求解事件基础上,应用蒙特卡洛方法,对相关事件进行概率计算。通过对实验得到的碰撞事件数据进行统计和拟合,对标安全目标水平,提出管制策略。结果表明:应用所提方法对大兴机场非交叉汇聚跑道01L进场和29R离场进行风险研究,得出起飞屏蔽窗口为(0.41~7.39 km)。应用该策略,可以将起降飞机碰撞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所提出的起飞屏蔽窗口计算模型对非交叉汇聚构型跑道安全运行管制策略的制定具有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交叉汇聚跑道 碰撞风险 蒙特卡洛仿真 安全目标水平(T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模拟退火算法的多船避碰决策
8
作者 时光志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4-159,共6页
针对开阔水域的多船避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遗传模拟退火(Genetic 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GSA)算法。通过引入自适应遗传算子,实现交叉和变异算子的动态修正,避免算法过早收敛;将模拟退火算法嵌入遗传算法中,增强算法的局部搜索... 针对开阔水域的多船避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遗传模拟退火(Genetic 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GSA)算法。通过引入自适应遗传算子,实现交叉和变异算子的动态修正,避免算法过早收敛;将模拟退火算法嵌入遗传算法中,增强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将船舶会遇态势、船舶相对运动模型和船舶碰撞危险度作为基础,考虑船舶安全性、航行经济性和避碰规则构建目标函数。设计了三船和四船会遇实验,并将GSA与标准遗传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标准遗传算法,GSA算法在多船避碰中能够更快更好地找到避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船避碰 自适应遗传算子 遗传模拟退火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可移动组合式护栏结构的防撞性能研究
9
作者 孟云伟 陈卓楚 +5 位作者 王子骁 张引 安旭 刘中帅 青光焱 廖红玲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26-34,共9页
为了有效保障公路施工作业区内的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提出了一种新型可移动组合式护栏结构(以下简称新型护栏)。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和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研究了新型护栏的关键参数;采用有限元模拟和足尺实车碰撞试验,分析了新型护栏... 为了有效保障公路施工作业区内的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提出了一种新型可移动组合式护栏结构(以下简称新型护栏)。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和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研究了新型护栏的关键参数;采用有限元模拟和足尺实车碰撞试验,分析了新型护栏的防撞性能。研究结果显示:优化后新型护栏底座摩擦因数取值为0.583,新型护栏高度取值为1014.27 mm;与传统的混凝土护栏、波形梁护栏相比,新型护栏的缓冲效果较优,表现在碰撞后的加速度值较小、车辆侧倾值较小;通过足尺实车碰撞试验的结果,验证了有限元模拟的有效性。新型护栏的防撞性能可满足A级的要求,对于公路施工作业区安全设施的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移动组合式护栏 公路施工作业区 摩擦因数 护栏高度 有限元模拟 足尺实车碰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驱动的动力电池包侧面柱碰撞安全性预测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骋浩 庄梓傲 +3 位作者 SHIN Jonghyeon 邢伯斌 夏勇 周青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7-147,共11页
电动汽车电池包在侧面柱碰撞下极易失效并可能发生着火。为准确、快速地评估电池包在侧面柱碰撞下安全性,采用区域细化的电池包模型,在不同的碰撞速度、碰撞角度、碰撞位置和车辆装载状态下开展了仿真分析,采用优化拉丁超立方采样策略... 电动汽车电池包在侧面柱碰撞下极易失效并可能发生着火。为准确、快速地评估电池包在侧面柱碰撞下安全性,采用区域细化的电池包模型,在不同的碰撞速度、碰撞角度、碰撞位置和车辆装载状态下开展了仿真分析,采用优化拉丁超立方采样策略设计了仿真矩阵,并通过图像识别的方法批量提取电池包碰撞响应生成数据集。对研究参数进行组合生成了新特征,并对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确定了模型训练的输入特征。采用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方法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BPNN)机器学习方法建立了数据驱动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模型性能最优,模型预测参数的平均决定系数R2为0.96。在训练数据集中引入标准差不同的高斯噪声,对模型的鲁棒性进行了检验,BPNN机器学习方法的鲁棒性较优。采用建立的数据驱动模型能够预测电池包侧面柱碰撞下的变形情况,评估电池包的碰撞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包 碰撞安全性 侧面柱碰撞 机器学习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BM的多分散颗粒-气泡湍流碰撞频率的直接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学松 陈冬琴 +3 位作者 王云琳 李哲 邢耀文 桂夏辉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92-2703,共12页
浮选是细粒矿物提质除杂的重要手段,但面临微细粒回收率低的难题。湍流是强化微细粒浮选的必要条件,但其多尺度碰撞及调控机制尚未明晰。尤其对于多分散颗粒/气泡体系,传统的浮选理论与现代工业应用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以湍流中多分散... 浮选是细粒矿物提质除杂的重要手段,但面临微细粒回收率低的难题。湍流是强化微细粒浮选的必要条件,但其多尺度碰撞及调控机制尚未明晰。尤其对于多分散颗粒/气泡体系,传统的浮选理论与现代工业应用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以湍流中多分散颗粒-气泡碰撞行为为研究对象,采用各向同性湍流直接数值模拟(DNS),并结合碰撞动力学理论,以径向相对速度和分布函数为分析突破口,研究了大尺度涡输运-微尺度涡局部富集效应下的湍流碰撞特性,及其尺寸效应对碰撞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多分散效应和惯性作用导致点粒子直接数值模拟结果与经典Saffman&Turner模型预测值存在明显差异,明确了经典理论在预测多分散体系中的局限性,强调了高保真预测多分散颗粒气泡体系中湍流特征与理想碰撞频率的必要性。在大涡输运和微涡富集的竞争协调作用下,提高湍流耗散率和增大微细颗粒-气泡直径是提高多分散颗粒和气泡理想碰撞频率的有效途径。另外,随着颗粒-气泡尺寸离散度的增加,大涡输运作用被增强,但微涡局部富集效应被削弱。因此存在最佳离散度可实现较高的多分散粒度的颗粒-气泡群碰撞频率。这表明调控浮选过程中的颗粒-气泡尺寸分布对提高分选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阐明了大尺度涡湍流输运效应与小尺度涡局部富集效应的竞争协同作用下颗粒-气泡碰撞机理,为现代浮选颗粒-气泡矿化理论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 湍流 多尺度涡 直接数值模拟 碰撞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点云与BIM技术的“三跨”施工跨越网动力学响应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家良 方春华 +3 位作者 路雯棋 郭永玉 蔡树德 江全才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60,共9页
在“三跨”输电线路张力放线施工中,一旦发生事故被牵导线可能跌落冲击下方跨越网,威胁被跨越物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提出一种基于激光点云与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的“三跨”施工跨越网动力学响应分析方... 在“三跨”输电线路张力放线施工中,一旦发生事故被牵导线可能跌落冲击下方跨越网,威胁被跨越物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提出一种基于激光点云与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的“三跨”施工跨越网动力学响应分析方法。首先利用机载激光雷达采集“三跨”施工现场的三维点云数据,使用改进的布料模拟滤波算法分割得到跨越地形点云数据,使用基于点云空间维度特征与K-Means算法实现对跨越档两侧杆塔点云数据的高精度提取;其次根据提取的点云数据结合BIM技术对目标设备及施工环境进行逆向建模,通过不同地表物体的组装堆砌,并在其上搭建施工跨越网模型;最后通过模拟事故发生时导线对跨越网的冲击碰撞,探测跨越网的承载性能及其与被跨越物之间的动态净空距离。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前在实际施工环境中对跨越网的动力学性能进行分析,为输电线路跨越施工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及数据支撑,具有一定的工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点云 “三跨”施工 布料滤波算法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 冲击碰撞 净空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米级湿颗粒的动态碰撞行为及能量耗散机制
13
作者 张若琛 王家瑞 +1 位作者 王斯民 张早校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718-3726,共9页
微细颗粒不仅是造成雾霾的主要原因,还会携带可吸附有毒物质进入人体肺部,危害人体健康。异质凝结技术作为最有前景的除尘技术之一,通过在颗粒表面形成液膜有效提高了气固分离效率。然而,目前对微米级湿颗粒的碰撞和聚并机制尚未完全明... 微细颗粒不仅是造成雾霾的主要原因,还会携带可吸附有毒物质进入人体肺部,危害人体健康。异质凝结技术作为最有前景的除尘技术之一,通过在颗粒表面形成液膜有效提高了气固分离效率。然而,目前对微米级湿颗粒的碰撞和聚并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针对微米级可凝结湿颗粒,基于Fluent软件构建了耦合两相流动、连续表面张力模型和重叠网格的模型,研究微米级湿颗粒碰撞过程中颗粒和液桥的动态变化过程。通过分析表面张力系数、液膜厚度和碰撞前相对速度对颗粒碰撞行为的影响,总结了碰撞过程颗粒动力学变化规律及能量耗散情况,为改善湿颗粒的聚合效果和提升除尘性能提供了理论基础。结果表明,湿颗粒在法向碰撞中遵循液膜变形、反弹和聚并或分离的运动模式。同时,减小液膜表面张力系数、减小液膜厚度、提高碰撞前相对速度都会使液桥高度增加。在动能耗散方面,压差阻力和表面张力引起的能量损失是主导因素,而黏性阻力的能量损失可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尺度 可凝结颗粒物 碰撞 数值模拟 能量耗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场中微米级颗粒间二元碰撞的离散元模拟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英贵 许玥 +1 位作者 杨娜娜 凡凤仙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1-400,共10页
建立声场中微米级颗粒间二元碰撞的离散元模型,在模型验证的基础上,探究颗粒碰撞过程中接触力、重叠量和颗粒速度演变的过程,考察颗粒中心连线与声波波动方向的夹角和颗粒半径对碰撞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凝并前经历多次“压缩-... 建立声场中微米级颗粒间二元碰撞的离散元模型,在模型验证的基础上,探究颗粒碰撞过程中接触力、重叠量和颗粒速度演变的过程,考察颗粒中心连线与声波波动方向的夹角和颗粒半径对碰撞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凝并前经历多次“压缩-回弹”过程,颗粒分离前仅经历一次“压缩-回弹”过程;颗粒中心连线偏离声波波动方向程度越大,凝并时间越长,特别是当二者接近垂直时,颗粒无法发生碰撞;随着颗粒半径的增大,碰撞后果由凝并转变为分离,凝并时间先减小而后趋于恒定,分离时间几乎不受颗粒半径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颗粒声凝并过程的准确预测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米级颗粒 二元碰撞 外加声场 颗粒凝并 离散元方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mulink与Stateflow的船舶避碰决策支持系统仿真 被引量:6
15
作者 姚杰 倪秀晖 陈超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768-2771,2775,共5页
在Simulink仿真环境下构建了一个自动避碰系统模型,模型中的避碰方案是以实际海员避碰行为为原型设计的,其避碰行动指标是在参考避碰行动统计研究后设定,并且符合国际海上避碰规则。此自动避碰系统模型是以层次化模块图的方式构建,模块... 在Simulink仿真环境下构建了一个自动避碰系统模型,模型中的避碰方案是以实际海员避碰行为为原型设计的,其避碰行动指标是在参考避碰行动统计研究后设定,并且符合国际海上避碰规则。此自动避碰系统模型是以层次化模块图的方式构建,模块化的设计使其灵活性较强,里面的避碰指标参数、船舶控制算法、船舶数学模型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改,并且在参数改变后可以立即在可视化模块中观察避碰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避碰 决策支持系统 仿真 simulink/Stateflo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音速火焰喷涂NiCoCrAlY粒子沉积行为的数值模拟研究
16
作者 崔彦郁 刘思思 +2 位作者 杨正航 涂晓萱 刘金刚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2,共10页
面对航空部件高效高性能需求,表面涂层技术快速发展.宏观涂层沉积实质是微观颗粒冲击堆垛,当前关于喷涂粒子的沉积行为研究大多集中在冷喷涂单颗粒变形,忽略了超音速火焰喷涂这类复杂热流固耦合过程中多颗粒的沉积变化.通过耦合欧拉-拉... 面对航空部件高效高性能需求,表面涂层技术快速发展.宏观涂层沉积实质是微观颗粒冲击堆垛,当前关于喷涂粒子的沉积行为研究大多集中在冷喷涂单颗粒变形,忽略了超音速火焰喷涂这类复杂热流固耦合过程中多颗粒的沉积变化.通过耦合欧拉-拉格朗日法和Johnson-Cook材料方程建立随机多颗粒冲击模型,研究了超音速火焰喷涂过程中主要沉积参数(颗粒冲击速度、颗粒冲击温度、基体预热温度和表面摩擦系数)对NiCoCrAlY涂层孔隙率和GH4169基体残余压应力的独立影响.基于沉积前喷涂颗粒系统内的速度层级,探索了颗粒对撞速度差值和撞击点数量差异导致的不同碰撞程度对涂层质量的作用.结果表明:沉积系统动能绝大部分转为了颗粒变形与升温所需的塑性耗散能和内能;随着颗粒冲击速度和温度的增加,粒子的扁平化变形更充分,涂层孔隙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为了形成连续的层状结构,颗粒冲击温度不宜过高(不大于1 300 K),以保证颗粒有效适度的变形;改变基体预热温度与表面摩擦系数对孔隙率的影响甚微;基体残余压应力受颗粒冲击速度影响最大,速度减小使冲击影响深度减小的同时平均应力值也减小;沉积前颗粒系统内速度层级较少时(一级或二级),对撞速度差值越大,碰撞程度越大越有利于颗粒间形成共融,涂层孔隙率越低;速度层级逐渐增多,撞击点数量逐渐增大,孔隙率先减后增,过度碰撞使颗粒散射.最后,建议沉积前颗粒筛分以获得颗粒系统中等速度层级,此时适当程度的颗粒碰撞有助于提高涂层致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孔隙率 残余应力 颗粒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火箭发动机三氧化二铝液滴偏心碰撞过程数值研究
17
作者 巴燕 胡春波 +2 位作者 刘洋 王琢璞 杨文婧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2-137,共16页
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中存在大量熔融态凝相Al_(2)O_(3)液滴,其运动与碰撞特性对发动机两相流损失与比冲性能有重要影响。本文采用流体体积法模拟固体火箭发动机中熔融态Al液滴碰撞过程,并实验验证了算法的可靠性。开展熔融态Al_(2)O_(3... 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中存在大量熔融态凝相Al_(2)O_(3)液滴,其运动与碰撞特性对发动机两相流损失与比冲性能有重要影响。本文采用流体体积法模拟固体火箭发动机中熔融态Al液滴碰撞过程,并实验验证了算法的可靠性。开展熔融态Al_(2)O_(3)液滴碰撞过程研究,着重关注其中的液滴偏心碰撞过程,揭示了韦伯数、碰撞参数、液滴尺寸等对液滴碰撞结果的影响,获得了反弹、大变形后聚合、自反分离、拉伸分离等碰撞结果。研究表明,碰撞参数B≤0.1时,液滴随着We增大出现反弹、大变形后聚合、自反分离等碰撞结果,随着B增大至0.3以上,拉伸分离替代自反分离结果;而当B=0.2时,两种分离均不易发生。此外,随着液滴尺寸由20μm增大至250μm,大变形后聚合区域减小,液滴更倾向出现自反分离或拉伸分离。通过经验公式的拟合,获得了不同尺寸液滴聚合-自反分离、聚合-拉伸分离临界韦伯数预示公式,能够较好地预测液滴碰撞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发动机 两相流 三氧化二铝 偏心碰撞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轿车碰撞损伤预测研究
18
作者 刘鑫 刘丛浩 +3 位作者 李刚 安绪南 佟仕昱 孙翼龙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39-145,共7页
为了在不可避免的碰撞场景中尽可能地降低车辆损伤的程度,提高道路交通安全,基于碰撞仿真数据集和随机森林算法,提出一种车辆碰撞损伤预测模型。首先建立汽车碰撞仿真有限元模型,通过改变碰撞物、碰撞角度、碰撞偏置、碰撞速度等,得到16... 为了在不可避免的碰撞场景中尽可能地降低车辆损伤的程度,提高道路交通安全,基于碰撞仿真数据集和随机森林算法,提出一种车辆碰撞损伤预测模型。首先建立汽车碰撞仿真有限元模型,通过改变碰撞物、碰撞角度、碰撞偏置、碰撞速度等,得到160组工况下的汽车损伤数据集;然后使用该数据集建立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汽车碰撞损伤预测模型,并对汽车碰撞进行损伤预测。多次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碰撞损伤预测模型的平均绝对值百分比误差为20.09%,均方根误差为33.94。与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相比,随机森林碰撞损伤预测模型拟合效果更好,预测值与真实值的离散程度较低,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出发生碰撞后车辆关键点位的具体损伤数值,能够为智能驾驶汽车轨迹规划系统和自适应约束提供更为详细、准确的数据参考,从而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碰撞损伤预测 随机森林算法 碰撞仿真数据集 碰撞工况设定 轨迹规划 自适应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气泡表面变形影响的靠近-减薄过程耦合模型
19
作者 刘润健 林刚 +3 位作者 张玲 徐栋 李明 韩路长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04-1512,共9页
气泡碰撞现象在多相分散过程中通常起着关键作用,影响着气泡尺寸分布和流场结构。气泡碰撞过程包括气泡相互靠近和液膜排液减薄两个子过程。然而,现有模型在预测气泡碰撞,特别是反弹现象时存在不足,主要源于对液膜区域以外表面变形的忽... 气泡碰撞现象在多相分散过程中通常起着关键作用,影响着气泡尺寸分布和流场结构。气泡碰撞过程包括气泡相互靠近和液膜排液减薄两个子过程。然而,现有模型在预测气泡碰撞,特别是反弹现象时存在不足,主要源于对液膜区域以外表面变形的忽略。而碰撞引起的表面变形可能会促使一部分系统动能转化为表面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系统动能的消耗。通过将表面变形导致的表面恢复性作用力引入气泡相互靠近的力平衡方程中,发展了一个耦合靠近-减薄过程的改进模型。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模型,改进模型能更合理地预测气泡碰撞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泡 碰撞 表面变形 聚并 反弹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炸药层厚度对410S/Q345R爆炸焊接质量影响的数值模拟
20
作者 缪广红 陈龙 +5 位作者 刘波 董继蕾 朱志强 魏正梅 吴伟达 周大鹏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0-166,共7页
目的研究炸药层厚度对复合板爆炸焊接质量的影响。方法将ANSYSY/LS-DYNA软件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有限元方法(SPH-FEM)相结合,对不同炸药层厚度(15、25、35 mm)的爆炸焊接过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采用厚度为2 mm的410S为复板、厚度为20 mm... 目的研究炸药层厚度对复合板爆炸焊接质量的影响。方法将ANSYSY/LS-DYNA软件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有限元方法(SPH-FEM)相结合,对不同炸药层厚度(15、25、35 mm)的爆炸焊接过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采用厚度为2 mm的410S为复板、厚度为20 mm的Q345R为基板,根据材料相应的静态参数,计算焊接过程中的动态参数,并以此建立焊接窗口,对试验模型的速度、位移、压力、碰撞角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当炸药层厚度为15、25、35 mm时,复板的碰撞速度分别为493、579、595 m/s,均落在焊接窗口内,随着炸药层厚度的增加,复板的碰撞速度和碰撞压力也在增加,复板的竖向位移大于其间隙0.6 cm。当炸药层厚度为15、25、35 mm时,基复板结合处(特征单元A、B)实际测量的碰撞角分别为13.10°、15.71°和15.92°,理论碰撞角分别为12.87°、15.12°和15.54°,误差幅度为1.79%~3.90%。结论增加炸药层的厚度可以有效增加基复板的碰撞速度和碰撞压力,复板的竖向位移均大于其间隙0.6 cm,碰撞速度v_(p)(493、579、595 m/s)均落在焊接窗口380~600 m/s内,表明复合板焊接质量良好,并且碰撞角的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吻合,说明理论计算公式v_(p)=2_(v)csin(β/2)(v_(c)为炸药爆速,β为碰撞角)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焊接 数值模拟 炸药层厚度 碰撞速度 碰撞压力 碰撞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