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nlinear flow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 被引量:2
1
作者 于荣泽 卞亚南 +3 位作者 周舒 王楷军 吕琦 陈朝辉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7期1980-1987,共8页
A nonlinear flow reservoir mathemat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flow characteristic of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The well-grid equations were deduced and the dimensionless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was intr... A nonlinear flow reservoir mathemat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flow characteristic of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The well-grid equations were deduced and the dimensionless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was introduced to describe the permeability variation of nonlinear flow.The nonlinear flow numerical simulation program was compiled based on black-oil model.A quarter of five-spot well unit was simulat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nonlinear flow on the exploitation of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The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Darcy flow,quasi-linear flow and nonlinear flow were provided.The dimensionless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distribution was gained to describe the nonlinear flow degree.The result shows that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Darcy flow,when considering nonlinear flow,the oil production is low,and production decline is rapid.The fluid flow in reservoir consumes more driving energy,which reduces the water flooding efficiency.Darcy flow model overstates the reservoir flow capability,and quasi-linear flow model overstates the reservoir flow resistance.The flow ability of the formation near the well and artificial fracture is strong while the flow ability of the formation far away from the main streamline is weak.The nonlinear flow area is much larger than that of quasi-linear flow during the fluid flow in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The water propelling speed of nonlinear flow is greatly slower than that of Darcy flow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of artificial fracture,and the nonlinear flow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well pattern arrangement of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 nonlinear flow mathematical model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藏CCUS-EGR:物模与数模
2
作者 高树生 刘华勋 +4 位作者 吕伟峰 叶礼友 熊伟 朱文卿 安来志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5-137,共13页
根据气体状态方程,废弃气藏注CO_(2)不仅可以实现CO_(2)埋存,还可以提高气藏采收率,CCUS-EGR的研究重点为气藏工程与数值模拟,通常采用达西渗流模型,基础物理模型缺乏实验支撑。为此,针对苏里格气田CCUS-EGR先导试验区苏东41-53井区储... 根据气体状态方程,废弃气藏注CO_(2)不仅可以实现CO_(2)埋存,还可以提高气藏采收率,CCUS-EGR的研究重点为气藏工程与数值模拟,通常采用达西渗流模型,基础物理模型缺乏实验支撑。为此,针对苏里格气田CCUS-EGR先导试验区苏东41-53井区储层物性与开发特征,运用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废弃气藏注CO_(2)埋存与提高采收率的动态过程,预测了CO_(2)埋存与提高气藏采收率效果。研究结果表明:①气藏废弃压力越高,相应的碳埋存量与气藏采收率提高值越大;含水饱和度越高,相应的碳埋存量与气藏采收率提高值越小。②非均质性会导致碳埋存量与采收率提高值极低;注气速度越高,突破时间越早,存在最佳注气速度;温度越高,突破时间越早,相应的碳埋存量越少,当温度低于CO_(2)临界温度时,可以大幅度提高碳埋存量,而温度对气藏采收率提高值影响较小。③建立了考虑气水两相渗流、气体间扩散效应的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藏注CO_(2)埋存与提高气藏采收率动态预测渗流模型,注CO_(2)突破时气藏采收率提高值高,受扩散效应影响,突破后还可以继续产出CH_(4),进一步提高气藏采收率,当产物中CO_(2)含量达到50%后,碳埋存量与气藏采收率增长缓慢,可作为注CO_(2)埋存与气藏提高采收率的截止条件。结论认为,通过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得到的新认识,不仅为该先导试验区CCUS-EGR一体化技术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撑与矿场试验指导,而且对于国内不同类型气藏CCUS-EGR项目的实施也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苏里格气田 CCUS-EGR 致密砂岩气藏 物理模拟 数值计算 气体驱替与扩散渗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层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多尺度耦合流动数值模拟 被引量:2
3
作者 汪如军 唐永亮 +3 位作者 朱松柏 王浩 姚军 黄朝琴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3-151,共9页
塔里木盆地克拉苏气田白垩系气藏是罕见的超深层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该类气藏的储渗空间具有显著的多尺度特征,基质与多尺度裂缝、断层介质的渗透率级差相差5~6个数量级,常规渗流理论难以准确描述其流动规律和开发机理。为此,基于单裂... 塔里木盆地克拉苏气田白垩系气藏是罕见的超深层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该类气藏的储渗空间具有显著的多尺度特征,基质与多尺度裂缝、断层介质的渗透率级差相差5~6个数量级,常规渗流理论难以准确描述其流动规律和开发机理。为此,基于单裂缝流动物理实验结果及流体力学理论,结合多尺度裂缝几何信息,应用均化理论和体积平均尺度升级方法,将多尺度介质划分为5个流动系统,建立了考虑介质间的非稳态窜流多尺度耦合流动数学模型,并应用有限体积法对耦合流动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和数值试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尺度裂缝中具有不同的流动特征,随缝宽增加流速加快,流动模态发生变化;(2)多尺度耦合流动模型与双重介质模型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导数曲线具有不同趋势特征;(3)应用所建立的多尺度耦合流动模型成功解释了气藏实际试井数据,模型能够反映实际地层中的流动过程。结论认为,超深层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多尺度耦合流动模型揭示了多尺度裂缝以及致密基质间逐级动用、协同供气的开发机理,可为类似气藏制订合理开发技术政策及气藏提高采收率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克拉苏气田 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 多尺度裂缝 多流动模态 耦合流动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砂岩油藏储集层双孔双渗模型的建立方法 被引量:17
4
作者 孙业恒 时付更 +3 位作者 王成峰 杨耀忠 徐卿莲 魏小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9-82,共4页
建立低渗透砂岩油藏储集层模型以建立裂缝系统的数值模拟模型为重点。针对低渗透砂岩油藏储集层双孔双渗的特点,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的裂缝描述技术,提出了裂缝系统模型中形状因子、裂缝渗透率、裂缝孔隙度的计算及基质系... 建立低渗透砂岩油藏储集层模型以建立裂缝系统的数值模拟模型为重点。针对低渗透砂岩油藏储集层双孔双渗的特点,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的裂缝描述技术,提出了裂缝系统模型中形状因子、裂缝渗透率、裂缝孔隙度的计算及基质系统储集层模型的建立方法。在东营凹陷大芦湖油田樊12井区低渗透砂岩油藏数值模拟研究中,用该方法建立了储集层模型,用其计算的综合含水率与开发时间关系曲线接近油藏实际开发动态数据,减少了历史拟合的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砂岩油藏 数值模拟 储集层模型 裂缝系统 东营凹陷 大芦湖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砂岩气藏开发指标数值模拟预测 被引量:8
5
作者 贾成业 姬鹏程 +2 位作者 贾爱林 孟德伟 张啸枫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0-104,共5页
以苏里格气田苏14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技术,建立气藏精细地质模型并进行数值计算,对低渗透砂岩气藏不同井网井距下的开发指标进行预测。计算结果表明:针对苏里格型砂体规模较小、储量丰度低的低渗透砂岩气藏,800m&#... 以苏里格气田苏14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技术,建立气藏精细地质模型并进行数值计算,对低渗透砂岩气藏不同井网井距下的开发指标进行预测。计算结果表明:针对苏里格型砂体规模较小、储量丰度低的低渗透砂岩气藏,800m×600m井网为最优井网,可以实现单井累计采气量和区块生产井数最大化;在800m×600m井网、区块整体稳产10年的情况下,单井最终采出量为2160×104m3,稳产期采收率为12.90%,气田最终采收率为29.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14区 随机地质建模 数值模拟 开发指标 低渗透砂岩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松砂岩油藏流固耦合流动模拟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郭肖 杜志敏 周志军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56,共4页
现有商品化黑油数值模拟器的数学模型未考虑疏松砂岩油藏因适度出砂导致油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大幅度提高的特征,忽略了介质形变对油藏开发动态的影响,导致疏松砂岩油藏开发方案设计和开发指标动态预测可能存在不可靠性。基于渗流力学和岩... 现有商品化黑油数值模拟器的数学模型未考虑疏松砂岩油藏因适度出砂导致油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大幅度提高的特征,忽略了介质形变对油藏开发动态的影响,导致疏松砂岩油藏开发方案设计和开发指标动态预测可能存在不可靠性。基于渗流力学和岩石力学理论,建立了一个疏松砂岩油藏耦合多相流渗流数学模型,模型考虑了应变引起的渗透率和孔隙度随地层压力变化的影响,采用显式耦合方法进行流固耦合处理。对耦合数学模型进行有限差分数值求解,改写了BOAST II程序源码,并对某疏松砂岩油藏进行了流固耦合模拟实例研究。模拟计算结果表明:①考虑流固耦合和不考虑流固耦合计算预测开发指标存在较大差别;②前者预测的原油采出程度高于后者预测的原油采出程度;③由于疏松砂岩油藏普遍为高渗储层,使得两种模拟计算在前期差别比较显著,在后期差别逐步不明显。该理论和研究方法较好地解决目前常规油藏数值模拟对疏松砂岩油藏的不适应和局限性问题,为该类油藏合理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松砂岩 流固耦合 模型 数值模拟 实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疏松砂岩油藏水平井筒携砂能力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帮民 汪志明 +1 位作者 薛亮 王小秋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6-90,共5页
渤海疏松砂岩稠油油藏适度出砂开采过程中,产出砂粒随稠油进入水平井筒后容易沉积形成砂床,造成油层砂埋、油管砂堵等危害。基于流体力学理论,根据渤海疏松砂岩油藏的基本参数,利用FLUENT流体力学软件对适度出砂开采过程中水平井筒流场... 渤海疏松砂岩稠油油藏适度出砂开采过程中,产出砂粒随稠油进入水平井筒后容易沉积形成砂床,造成油层砂埋、油管砂堵等危害。基于流体力学理论,根据渤海疏松砂岩油藏的基本参数,利用FLUENT流体力学软件对适度出砂开采过程中水平井筒流场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井筒流速、出砂量、出砂粒径、稠油黏度等敏感参数对携砂能力和井筒压降的影响规律:在渤海疏松砂岩油藏条件下,井筒流速和稠油黏度对携砂能力的影响均存在临界值,当井筒流速或稠油黏度达到临界值时,随着流速或黏度的增大,井筒砂床高度和悬浮层含砂体积分数均趋于稳定。同时,对井筒压降的影响程度依次为稠油黏度、井筒流速、出砂粒径和出砂量。该结果可为渤海疏松砂岩油藏适度出砂开采工艺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松地层 砂岩油藏 出砂 水平井 携砂能力 数值模拟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合卡尔曼滤波算法刻画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相对高渗透条带 被引量:6
8
作者 田淼 董春梅 +1 位作者 于永朋 宋雪梅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21,共6页
随着低渗透砂岩油藏进入开发中后期,长期注水开发使井间易形成相对高渗透条带,增强了储层非均质性,导致生产井水窜,开发效果差。相对高渗透条带内部经过水洗,储层物性得以改善,而其外部储层动用程度低,易形成剩余油富集区,因此准确刻画... 随着低渗透砂岩油藏进入开发中后期,长期注水开发使井间易形成相对高渗透条带,增强了储层非均质性,导致生产井水窜,开发效果差。相对高渗透条带内部经过水洗,储层物性得以改善,而其外部储层动用程度低,易形成剩余油富集区,因此准确刻画相对高渗透条带形态与展布是低渗透砂岩储层剩余油分布预测与挖潜的关键。为此,利用开发井的动、静态资料,结合随机模拟得到的储层参数模型,利用集合卡尔曼滤波算法,实现了针对地质属性模型与油藏数值模拟的迭代与更新,使储层参数模型不断吸收并融合油藏内开发井动态生产数据,最终得到能够反映不同开发阶段储层真实地下地质情况的属性模型。结果表明,利用该算法计算得到的储层渗透率模型可指示储层物性在平面上的差异,从而刻画低渗透砂岩储层相对高渗透条带的发育位置及展布形态,为剩余油分布预测与挖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砂岩储层 油藏数值模拟 模型更新 集合卡尔曼滤波高渗透条带刻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震静动四位一体储层建模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叶小明 霍春亮 +2 位作者 王鹏飞 徐静 杨建民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7年第4期1-5,共5页
在油田开发中后期,为建立更为准确的地质模型指导后期剩余油调整挖潜,提出一种井震动静四位一体储层建模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井震结合确定砂体分布趋势,然后通过静动结合分析砂体连通性,以此得到多种模型约束条件来建立初始地质模型,... 在油田开发中后期,为建立更为准确的地质模型指导后期剩余油调整挖潜,提出一种井震动静四位一体储层建模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井震结合确定砂体分布趋势,然后通过静动结合分析砂体连通性,以此得到多种模型约束条件来建立初始地质模型,通过对初始地质模型开展油藏数值模拟历史拟合,对拟合结果进行分析来指导地质认识及地质模型的更新,最终实现地质模型中对砂体分布范围及井间连通性的精细表征。在渤海Q油田河流相储层,利用该方法建立的模型开展数值模拟,有效提高了单井历史拟合精度及井间剩余油分布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建模 油藏数值模拟 砂体分布 连通性 模型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