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8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enylalanin Ammonia-lyase Activity,Total Phenolics and Flavonoids Contents in Flowers,Leaves,Hulls and Kernels of Three Pistachio(Pistacia vera L.) Cultivars
1
作者 Nadernejad Nazi Ahmadimoghadam Ali +1 位作者 Hosseinifard Javad Pourseyedi Shahram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19-525,共7页
Phenylalanin ammonia-lyase(PAL)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the production of phenolic compounds,which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success of the defense strategies in harsh environments in response to different stimuli.Measu... Phenylalanin ammonia-lyase(PAL)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the production of phenolic compounds,which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success of the defense strategies in harsh environments in response to different stimuli.Measurements of the PAL activity,total phenolics,total flavonoids and anthocyanin contents were performed in flowers,leaves and fruits of three pistachio cultivars "Ahmadaghaii","Ohadi" and "Kallehghuchi".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AL activity was different in cultivars and in plant organs of pistachio trees(flowers,leaves and fruits).The highest activity rate of their compounds was observed in Ahmadaghaii cultivar.A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PAL activity,total phenolics and total flavonoids in leaves,an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AL activity and anthocyanin contents in leaves and flowers of Ahmadaghaii cultivar.PAL activity and total phenolics in fruits of pistachio suffered a decrease when the maturation processes began.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hulls of the pistachio fruits,containing high level of phenolic compounds(especially in Ahmadaghaii cultivar),may function as a protective layer of defense chemicals against ultraviolet radiation and pathogens.The final concentration of phenolic compounds,flavonoids and antocyanins in the kernel depend on PAL activity in the kernel's cultivar.The results led to the conclusion that increase in PAL activity,phenolic compounds and flavonoids in Ahmadaghaii can help the plant to cope with the stresses better than the other cultivars.Since phenolic compounds are antioxidant and scavenge free oxygen,it is postulated that Ahmadaghaii is the most resistant cultivar to the environmental str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植物 研究 P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典型城市水体中内分泌干扰物酚类化合物赋存特征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毅 董璇 +3 位作者 马志远 田西昭 朱帅 朱云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3-362,共10页
酚类物质是新污染物中内分泌干扰物(EDCs)的一类,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的“三致”效应,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本研究基于高灵敏度快速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线性离子阱质谱(LC-TQ-LIT-MS)技术,对华北地区3个典型城市的32个点... 酚类物质是新污染物中内分泌干扰物(EDCs)的一类,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的“三致”效应,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本研究基于高灵敏度快速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线性离子阱质谱(LC-TQ-LIT-MS)技术,对华北地区3个典型城市的32个点位水样(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及垃圾渗滤液)中10种酚类内分泌干扰物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赋存特征并利用美国EPA方法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中酚类化合物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地表水酚类化合物检出率为72%,地下水检出率为35%,垃圾渗滤液的检出率为89%。地表水中酚类化合物检出浓度的极大值为622 ng/L,地下水中检出浓度最大值为21.8 ng/L,垃圾渗滤液中检出浓度最大值为753 ng/L。对当地居民生活常用水源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发现地表水中有点位呈现高生态风险,地下水均呈低生态风险。各城市的地表水与地下水污染物种类显著相关,浓度变化趋势一致,表明地表水渗漏是重要污染途径之一。需要持续关注地下水中酚类内分泌干扰物的含量及赋存状态,并关注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潜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类化合物 新污染物 地下水 垃圾渗滤液 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突散囊菌发酵对豫西‘西瓜红’薯叶酚类物质、酶活性及抗氧化性的影响
3
作者 易军鹏 高炎 +3 位作者 李欣 韩羽欣 刘文超 段续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9,共9页
为了红薯叶的高值化利用,采用冠突散囊菌对红薯叶进行固态发酵,并对发酵过程中红薯叶中的酚类物质含量、酶活以及抗氧化活性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发酵处理,红薯叶中总酚和黄酮含量显著增加(P<0.05),并在第6 d时达到峰值,... 为了红薯叶的高值化利用,采用冠突散囊菌对红薯叶进行固态发酵,并对发酵过程中红薯叶中的酚类物质含量、酶活以及抗氧化活性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发酵处理,红薯叶中总酚和黄酮含量显著增加(P<0.05),并在第6 d时达到峰值,分别为12.31和11.1 mg/g,是未发酵组薯叶的1.97和2.31倍。固态发酵期间,总酚含量与α-淀粉酶活性(R^(2)=0.749)、β-葡萄糖苷酶(R^(2)=0.844)、纤维素酶(R^(2)=0.674)、蛋白酶(R^(2)=0.772)及多酚氧化酶(R^(2)=0.822)的酶活性变化呈显著正相关(P<0.05)。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表明发酵并未改变红薯叶多酚的主要成分,除儿茶素外,其它多酚组分含量均显著提升(P<0.05)。冠突散囊菌发酵可显著增强红薯叶提取物的ABTS+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P<0.05),且发酵6 d组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分别是未发酵组的2.46倍和2.19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红薯叶固态发酵过程中酚类物质含量的升高是多种酶协同作用的结果,没食子酸、槲皮素、对香豆酸等酚类物质的释放是抗氧化能力增强的主要原因。因此,冠突散囊菌固态发酵是提升红薯叶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有效途径,最佳发酵时间为6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突散囊菌 红薯叶 酚类化合物 酶活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学分析超声胁迫诱导鲜切紫甘蓝酚类物质合成机制
4
作者 洪晨 郭丽娜 +3 位作者 张莘妍 欧阳宁宁 吴平 马海乐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37-48,共12页
为探究超声诱导鲜切果蔬中酚类物质合成的分子机制,以紫甘蓝为实验材料,对超声清洗后不同贮藏时期的鲜切紫甘蓝进行转录组测序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在贮藏初期(2 d),与未经超声处理(对照组)(C2)相比,超声清洗(U2)可导致1142个基... 为探究超声诱导鲜切果蔬中酚类物质合成的分子机制,以紫甘蓝为实验材料,对超声清洗后不同贮藏时期的鲜切紫甘蓝进行转录组测序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在贮藏初期(2 d),与未经超声处理(对照组)(C2)相比,超声清洗(U2)可导致1142个基因差异表达,其中689个基因表达上调,453个基因表达下调。在贮藏后期(6 d),与对照组(C6)相比,超声清洗(U6)导致1166个基因差异表达,其中480个基因表达上调,686个基因表达下调。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超声处理显著调控了与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代谢、能量代谢、信号转导以及酚类物质生物合成相关的代谢途径,推测超声清洗打破了鲜切紫甘蓝体内ROS的平衡,在贮藏初期促进了ROS的产生,激活了ROS清除系统,从而引起酚类物质的合成。超声刺激可能通过调控鲜切紫甘蓝的信号转导系统,诱导糖类物质到酚类物质转化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与此同时,超声清洗能够使鲜切紫甘蓝在贮藏期间能够维持较高的能荷水平,从而为上述系列反应提供能量。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超声清洗前后鲜切紫甘蓝中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了超声促进酚类物质合成积累的重要机制,可为进一步研究在超声胁迫下鲜切果蔬中酚类物质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紫甘蓝 超声清洗 转录组学 酚类物质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市售烟熏液特性评价及其在熏泥鳅加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田梅兰 刘杨柳 +3 位作者 马爱进 高培宇 桑亚新 孙纪录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01-310,共10页
为探究不同烟熏液的特性及其对熏泥鳅品质的影响,对三种市售烟熏液的理化性质、抗氧化能力、抑菌性能以及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含量进行测定,并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 为探究不同烟熏液的特性及其对熏泥鳅品质的影响,对三种市售烟熏液的理化性质、抗氧化能力、抑菌性能以及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含量进行测定,并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对三种烟熏液中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差异分析。通过色泽和感官评定,研究不同烟熏液对熏泥鳅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硬木C-10-02烟熏液的综合特性最好,其pH为2.38,酚类化合物、羰基化合物的含量分别为4.76 mg/mL和3.35 g/100 mL,抗氧化能力和抑菌性能优于其他两种烟熏液。三种烟熏液中均未检出苯并[a]芘,PAHs含量远低于限量标准。通过GC-IMS共检测出58种挥发性化合物,以酚类和羰基化合物为主。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结合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发现三种烟熏液中的挥发性化合物存在明显差异,并筛选出8种差异挥发性化合物(VIP>1,P<0.05),分别为4-甲基愈创木酚、丙醇、3-羟基-2-丁酮单体、异丙醇二聚体、丁醛单体、异丁醛单体、2,6-二甲氧基苯酚和丙酸乙酯。此外,硬木C-10-02烟熏液熏制的泥鳅的色泽、滋味与质地最好,总体可接受度最高。该研究结果为液熏泥鳅的生产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熏液 酚类化合物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多环芳烃 熏泥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对铁皮石斛抗氧化活性和酚类化合物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蒋丙婷 李如蕊 +5 位作者 方越 郑文杰 周莹 李能波 何霞红 王振兴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8-337,共10页
乳酸菌发酵可以促进食品中多酚等活性物质的生物转化,改善其功能活性。为探究乳酸菌发酵对铁皮石斛中酚类化合物的影响,该研究选用3种常见乳酸菌对云南省5个地区的铁皮石斛进行发酵,测定发酵前后铁皮石斛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及体外抗氧... 乳酸菌发酵可以促进食品中多酚等活性物质的生物转化,改善其功能活性。为探究乳酸菌发酵对铁皮石斛中酚类化合物的影响,该研究选用3种常见乳酸菌对云南省5个地区的铁皮石斛进行发酵,测定发酵前后铁皮石斛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其酚类成分和代谢物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乳酸菌发酵均可提高铁皮石斛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其中云南文山产铁皮石斛经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48 h的增效作用最为明显,该条件下发酵的铁皮石斛总酚、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20.67和23.39 mg/g,其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ABTS)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以及铁还原能力(FRAP)最高,分别为288.51、34.34和136.32 mg/g,较发酵前增加了0.81、2.11和0.52倍。选取该条件下发酵的铁皮石斛,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其16种酚类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发现丁香酸和香草酸含量显著增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显著降低,而水杨酸仅在发酵后铁皮石斛中被检测到。进一步的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表明,所检测到的1 298种共有代谢物中,发酵后下调的代谢物显著多于上调代谢物。相关性分析表明,抗氧化活性与酚类化合物高度相关。分别在正负离子模式下筛选出75和76个上调、103和89个下调的酚类化合物,表明乳酸菌发酵促使铁皮石斛中的酚类化合物发生了生物降解或转化。采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对铁皮石斛发酵过程中的代谢通路进行富集,结果表明: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苯丙氨酸代谢、丙烷生物碱生物合成、各种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第二部分、黄酮类生物合成和ABC运输通路是最有可能的代谢通路。综上,乳酸菌尤其是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可显著改善铁皮石斛的抗氧化活性,这可能与其酚类化合物在发酵过程中的转化释放有关。该研究可为利用乳酸菌对铁皮石斛进行发酵增效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乳酸菌 发酵 酚类成分 抗氧化 高效液相色谱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天然产物酚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防污性能研究
7
作者 林心蕊 董苗 +4 位作者 郑迪文 盛宏伟 陈俊华 薛行华 杨建新 《涂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0,共7页
采用酚酸类化合物与卤代烃反应,制备出一系列具有良好防污性能的酚酸酯类仿天然产物防污剂。通过核磁共振氢谱仪(1H NMR)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合成的化合物结构进行表征,并对该化合物分别进行了抑藻、抑菌性测试及实海挂板... 采用酚酸类化合物与卤代烃反应,制备出一系列具有良好防污性能的酚酸酯类仿天然产物防污剂。通过核磁共振氢谱仪(1H NMR)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合成的化合物结构进行表征,并对该化合物分别进行了抑藻、抑菌性测试及实海挂板防污性测试。结果表明:这8种化合物对旋链角毛藻、三角褐指藻及小球藻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抑藻率高达90%)且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珊瑚弧菌的抑菌测试中也表现出良好的抑制效果。此外,选取6种酚酸酯类化合物作为防污剂,与树脂及助剂混合制备防污涂料。经过实海挂板试验,其中4种化合物展现出良好的防污效果。制备的苯甲酸型酚酸酯类化合物比肉桂酸型酚酸酯类化合物的防污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酸类防污剂 酚酸酯类化合物 抑菌 抑藻 海洋防污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砧木嫁接对赤霞珠葡萄酿酒品质的影响
8
作者 于筱 张付春 +3 位作者 周晓明 钟海霞 伍新宇 陈恺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1-177,共7页
为了研究砧木对赤霞珠葡萄酿酒品质的影响,以自根苗赤霞珠(CS)为对照,采用两种砧木(5BB、SO4)嫁接赤霞珠葡萄(CS/5BB、CS/SO4)酿造干红葡萄酒,测定干红葡萄酒的理化指标、单体酚类、花色素单体及挥发性风味成分,同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 为了研究砧木对赤霞珠葡萄酿酒品质的影响,以自根苗赤霞珠(CS)为对照,采用两种砧木(5BB、SO4)嫁接赤霞珠葡萄(CS/5BB、CS/SO4)酿造干红葡萄酒,测定干红葡萄酒的理化指标、单体酚类、花色素单体及挥发性风味成分,同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CS/5BB酿造干红葡萄酒的酒精度略高于CS/SO4及CS酿造干红葡萄酒,CS/5BB、CS/SO4酿造干红葡萄酒的残糖、总酸含量均低于CS酿造干红葡萄酒,而总酚、总原花青素、总黄酮、总花色苷含量均高于CS酿造干红葡萄酒。从干红葡萄酒中共检出22种单体酚类物质,其中CS/5BB、CS/SO4酿造干红葡萄酒中分别有16种、17种单体酚类物质,含量高于CS酿造干红葡萄酒。CS/5BB、CS/SO4酿造干红葡萄酒的花色素单体含量普遍高于CS酿造干红葡萄酒。从干红葡萄酒中共检出107种挥发性风味成分,CS/5BB、CS/SO4酿造干红葡萄酒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含量分别比CS酿造干红葡萄酒高0.465 mg/L、0.648 mg/L。CS/5BB酿造干红葡萄酒的感官质量优于CS及CS/SO4酿造干红葡萄酒。综上,5BB砧木可作为嫁接赤霞珠葡萄的优选砧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霞珠葡萄 砧木 酿酒品质 酚类物质 挥发性风味成分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特级初榨橄榄油品质对比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9
作者 张杨 谢普军 +2 位作者 邓叶俊 张彩虹 黄立新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4,共8页
研究了中国、西班牙、意大利和希腊4个国家的40个商业特级初榨橄榄油(EVOO)的酸值、过氧化值、在232和270 nm处紫外吸光度(A_(232)和A_(270))及主要化学成分,测定了不同国家EVOO总多酚组分的抗氧化活性,并对总多酚含量和半数抑制质量浓... 研究了中国、西班牙、意大利和希腊4个国家的40个商业特级初榨橄榄油(EVOO)的酸值、过氧化值、在232和270 nm处紫外吸光度(A_(232)和A_(270))及主要化学成分,测定了不同国家EVOO总多酚组分的抗氧化活性,并对总多酚含量和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_(50)值)做了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样品酸值(<1.60 mg/g)和过氧化值(<10 mmol/kg)的合格率为97.5%,A_(232)(1.02~1.80)和A_(270)(0.05~0.13)指标的合格率为100%。4个国家EVOO样品中总多酚含量差异显著,中国的EVOO样品中羟基酪醇、酪醇、刺激醛和橄榄裂环烯醚萜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1.66±2.50)、(9.61±2.65)、(273.63±43.09)和(332.04±49.08)mg/kg,均显著高于其它3个国家的EVOO样品(p<0.05);主要脂肪酸、甾醇和生育酚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此外,EVOO多酚组分的DPPH·、·ABTS^(+)清除力和β-胡萝卜素漂白实验结果显示IC_(50)值变化范围分别为(74.1±3.0)~(560.0±15.0)、(71.9±3.0)~(701.7±12.0)和(68.0±2.3)~(617.0±17.0)g/L,表明EVOO总多酚组分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相关性分析表明样品中总多酚的含量与其IC_(50)值呈显著负相关的关系(p<0.05),相关性方程斜率分别为-1.665,-1.931和-1.7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特级初榨橄榄油 脂肪酸 多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串联质谱法同时分析地下水中6种酚类化合物
10
作者 赵虎 郭峰 +7 位作者 饶竹 秦冲 战楠 王立平 刘爱琴 王磊 靖张微 袁鸿飞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90-1098,共9页
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串联质谱法(SPE-HPLC-APCI-MS/MS)同时分析地下水中6种不同极性酚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通过重点优化固相萃取、色谱条件和质谱参数等确定了最佳分析条件,详细解析了大气压化学电离源下6种酚... 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串联质谱法(SPE-HPLC-APCI-MS/MS)同时分析地下水中6种不同极性酚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通过重点优化固相萃取、色谱条件和质谱参数等确定了最佳分析条件,详细解析了大气压化学电离源下6种酚的裂解规律.方法采用100 mL酸化水样(pH=2),经HLB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和浓缩定容后上机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显示:目标分析物线性范围在1—100.0μg·L^(−1)之间,相关系数r为0.9978—0.9996,方法检出限在0.005—0.050μg·L^(−1)之间.方法加标回收率在77.6%—10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介于4.0%到8.0%之间(n=6).方法在地下水实际样品分析中应用效果较好,方便高效,灵敏度高,精密度和准确度好,符合地下水中痕量酚类化合物分析的要求,为中等极性和极性酚类化合物同时分析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类化合物 地下水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固相萃取 大气压化学电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酚介导下微生物高效降解酚类化合物驱动机制研究
11
作者 蒋慧强 张爱宁 +2 位作者 刘永军 刘兴社 杨璐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71,共10页
从好氧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了一株能降解酚类化合物的菌株Pseudomonas sp. LST11,探究了在苯酚介导下该菌株对两种难降解性酚类化合物(2,6-二氯苯酚和对氯间甲酚)的高效降解特性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与非介导组相比,2,6-二氯苯酚和对氯间... 从好氧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了一株能降解酚类化合物的菌株Pseudomonas sp. LST11,探究了在苯酚介导下该菌株对两种难降解性酚类化合物(2,6-二氯苯酚和对氯间甲酚)的高效降解特性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与非介导组相比,2,6-二氯苯酚和对氯间甲酚对细菌的抑制期分别缩短84 h和96 h,平均降解速率分别提升约5.9倍和7.6倍。进一步探究机制表明,介导期内在苯酚的刺激下可以有效提升菌株胞外聚合物的分泌量和总抗氧化能力水平,菌株分泌的多糖和蛋白总量达到87.7 mg/L,总抗氧化能力水平达到2.11 mg/L。介导后的菌株转接至2,6-二氯苯酚4 h后,菌株分泌的多糖和蛋白总量降至17 mg/L,总抗氧化能力水平降至1.26 mg/L,菌株胞外聚合物分泌量和总抗氧化能力水平明显降低,对氯间甲酚表现出相似的响应特征,这是菌株经过介导后可以更快适应有毒环境的表现。另外苯酚介导使苯酚羟化酶和邻苯二酚双加氧酶活性上升至峰值的时间点提前72~96 h,活性增强1.58~1.88倍。2,6-二氯苯酚和对氯间甲酚的平均降解速率分别由132 h内的0.7 mg/(L·h)和0.5 mg/(L·h)提升至24 h内的4.1 mg/(L·h)和3.8 mg/(L·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降解酚类化合物 介导 高效降解 驱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碾米度对稻米理化和营养特性的影响
12
作者 李卓霖 唐筱驰 +6 位作者 朱颖 杜茜韩 伍思瑾 胡娇娇 谢翀 李丹丹 杨润强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0-968,共9页
[目的]本文旨在明确不同碾米度对稻米营养品质的影响,为优化稻米加工条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江苏主栽的3个品种糙米(‘南粳9108’‘镇糯29号’‘丝苗杂优’)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碾米工艺,制备不同碾米度(0%、2%、4%、6%、8%、10%、1... [目的]本文旨在明确不同碾米度对稻米营养品质的影响,为优化稻米加工条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江苏主栽的3个品种糙米(‘南粳9108’‘镇糯29号’‘丝苗杂优’)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碾米工艺,制备不同碾米度(0%、2%、4%、6%、8%、10%、12%)的稻米,研究碾米度对不同品种稻米留胚率及蛋白质、灰分、γ-氨基丁酸(GABA)、总酚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碾米度的增加,3种稻米留胚率、灰分含量均逐渐减少;其中‘镇糯29号’蛋白质、GABA、总酚含量均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南粳9108’和‘丝苗杂优’蛋白质、GABA、总酚含量均随碾米度增加呈下降趋势。3种稻米在碾米度为6%时营养物质损失较少,相较于糙米,3种稻米留胚率降低5.45%~23.47%,灰分含量降低0.38%~0.74%,GABA含量降低7.83~11.31 mg·100 g^(-1),其中‘南粳9108’和‘丝苗杂优’在碾米度为6%时蛋白质含量较糙米分别降低1.61%、0.43%,总酚含量分别降低19.91、11.57 mg·100 g^(-1);而‘镇糯29号’在碾米度为6%时其蛋白质与总酚含量较糙米增加,分别增加0.79%、16.49 mg·100 g^(-1)。[结论]糙米中营养物质和功能性成分多分布在麸皮层与胚芽中,随着碾磨程度的增加,3种稻米的营养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稻米适度加工可以保留较多的胚与糊粉层,改进稻米的综合品质。建议‘南粳9108’‘镇糯29号’和‘丝苗杂优’加工时采用6%的碾米度,在此碾米度下稻米的感官品质得到提升,同时较好地保留了基本营养物质和功能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 糙米 碾米度 理化特性 γ-氨基丁酸(GABA) 酚类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源酚类化合物作为替代抗生素的天然饲料添加剂在畜禽养殖中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徐向杨 芮慧媛 +5 位作者 韩爱格 宋飞 许晨 王冰琳 姜晓文 于文会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7-15,共9页
集约化的畜禽养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抗生素,但是抗生素的过度使用会导致食品药物残留和耐药菌的出现,现已严重威胁到公共卫生健康。基于此,寻找新型的抗生素替代品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天然植物及其活性成分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 集约化的畜禽养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抗生素,但是抗生素的过度使用会导致食品药物残留和耐药菌的出现,现已严重威胁到公共卫生健康。基于此,寻找新型的抗生素替代品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天然植物及其活性成分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替代抗生素的饲料添加剂。本文主要介绍植物源酚类化合物种类及分布、提取工艺、主要作用以及作为替抗饲料添加剂在畜禽上的应用案例,旨在为植物源性饲料添加剂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促进无抗养殖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源饲料添加剂 酚类化合物 抗生素 畜禽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子(小米)中的酚类物质:组成、生物活性及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
14
作者 宋靖仪 张莹予 +5 位作者 刘钰 朱宇晗 苏彦瑜 吴华 肖俊松 黄明泉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140,共9页
谷子是一种高光合效率的C4模式植物,也是一种耐旱粮食作物,在中国北方有悠久的种植和食用历史。谷子脱壳后的可食用部分称为小米。谷子和小米富含酚类物质,有多种健康功效,是一种有潜力的健康膳食资源。本文系统性调研了近年来有关谷子... 谷子是一种高光合效率的C4模式植物,也是一种耐旱粮食作物,在中国北方有悠久的种植和食用历史。谷子脱壳后的可食用部分称为小米。谷子和小米富含酚类物质,有多种健康功效,是一种有潜力的健康膳食资源。本文系统性调研了近年来有关谷子和小米中的酚类物质、生物活性及其加工方式等方面的研究结果,总结了谷子和小米中的结合态和游离态酚的种类及含量,综述了谷子和小米中酚类物质抗炎抗氧化、降血糖、保护肠道等多种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碾磨、发芽、热加工和发酵等加工因素对谷子和小米中酚类物质的影响,以期为谷子和小米酚类物质的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小米) 酚类物质特征 功能活性 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区冬季细颗粒物(PM_(2.5))中酚类衍生化合物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15
作者 尹中一 骆亮 +2 位作者 谷欣 赵文吉 李杏茹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86,I0004,I0005,共12页
为了解北京市冬季大气细颗粒物(PM_(2.5))中酚类衍生化合物的污染特征,于2016年11月10日至2017年1月8日在北京市城区对PM_(2.5)样品进行昼夜采集,采用溶剂提取-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方法对样品进行处理和定性定量分析,共获取... 为了解北京市冬季大气细颗粒物(PM_(2.5))中酚类衍生化合物的污染特征,于2016年11月10日至2017年1月8日在北京市城区对PM_(2.5)样品进行昼夜采集,采用溶剂提取-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方法对样品进行处理和定性定量分析,共获取了10种酚类衍生化合物和3种糖类化合物的浓度。结果表明,酚类衍生化合物的平均总质量浓度为130.1 ng/m^(3),其中对羟基苯甲酸的平均质量浓度最高,香草醛的平均质量浓度最低。10种化合物夜间浓度明显高于日间,污染天浓度也均高于清洁天,主要是气象要素的变化对污染物存在较大的影响。芳香酸类和芳香醛类化合物与左旋葡聚糖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性系数(R^(2))分别为0.61和0.72,表明生物质燃烧是酚类衍生化合物的重要一次来源。根据比值分析法判断北京市生物质燃烧类型主要为硬木和草本植物。采样期间北京市PM_(2.5)主要来自蒙古的长距离传输和来自北京市西南部的太原和石家庄等地的短距离传输;潜在贡献源区分析表明,内蒙古、甘肃和宁夏北部以及北京市周边如保定、石家庄对北京市酚类衍生化合物污染的潜在贡献也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燃烧 酚类衍生化合物 昼夜变化 比值分析法 后向轨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MeJA对温室越冬辣椒果实成熟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康宁 高飞彪 +4 位作者 张泽玉 蔡启童 胡世莲 张婧 颉建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6-348,共13页
【目的】蔬菜品质对其销量和市场价值有重要影响。旨在探究茉莉酸甲酯(MeJA)对日光温室越冬茬辣椒果实成熟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华美105’辣椒为试验材料,叶面喷施不同浓度(0,25,50,100,150,200,250μmol/L)MeJA溶液,测定辣椒果... 【目的】蔬菜品质对其销量和市场价值有重要影响。旨在探究茉莉酸甲酯(MeJA)对日光温室越冬茬辣椒果实成熟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华美105’辣椒为试验材料,叶面喷施不同浓度(0,25,50,100,150,200,250μmol/L)MeJA溶液,测定辣椒果实品质相关指标,筛选出促进越冬茬辣椒果实成熟及品质形成适宜的MeJA浓度。【结果】处理30 d后,辣椒果实各项品质指标最佳。与CK相比,外源喷施不同浓度MeJA溶液对日光温室越冬茬辣椒果实发育和品质形成具有不同的影响。其中,外源喷施100μmol/L MeJA溶液后辣椒果实单果长、单果径、鲜重、黏聚性、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7.83%、9.24%、11.45%、27.58%、10.90%和7.72%,硬度、咀嚼性分别显著降低了35.60%和29.58%,从而促进了辣椒果实的发育和成熟;150μmol/L MeJA溶液处理后,辣椒果实辣椒素、二氢辣椒素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262.45%、253.81%,柚皮素、没食子酸、肉桂酸、叶黄素、玉米黄质、α-胡萝卜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分别显著提升了70.61%、29.36%、25.65%、234.99%、215.60%、84.16%和68.47%,进而提升了辣椒果实品质。而250μmol/LMeJA溶液处理后,辣椒果实单果长、单果径、鲜重、干重、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较CK分别降低了5.04%、7.21%、7.23%、11.37%、34.86%和6.28%。【结论】叶面喷施适宜浓度MeJA溶液可增加日光温室越冬茬辣椒果实单果长、单果径及鲜重,降低辣椒果实硬度和咀嚼性,提高果实辣椒素、二氢辣椒素、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部分多酚化合物和类胡萝卜素含量,进而促进辣椒果实发育,加快果实成熟并改善果实品质,主成分分析表明150μmol/LMeJA处理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酸甲酯 辣椒 辣椒素 多酚化合物 质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共价有机骨架的在线微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检测酚类化合物
17
作者 张成江 秦悦 +6 位作者 李玉凰 谭梦 雷佳红 蒋红 蒋欣庆 张艳飞 张浪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83-1690,共8页
该文建立了一种共价有机骨架(COF)在线微固相萃取(μ-SPE)/高效液相色谱(HPLC)联用检测酚类化合物的方法。以1,3,5-苯三甲酰肼(Bth)和1,3,5-三甲酰基间苯三酚(Tp)为有机单体,采用溶剂热法合成Bth-Tp COF材料,其结构和形貌表征表明材料... 该文建立了一种共价有机骨架(COF)在线微固相萃取(μ-SPE)/高效液相色谱(HPLC)联用检测酚类化合物的方法。以1,3,5-苯三甲酰肼(Bth)和1,3,5-三甲酰基间苯三酚(Tp)为有机单体,采用溶剂热法合成Bth-Tp COF材料,其结构和形貌表征表明材料具有良好的物化性能。将Bth-Tp作为微固相萃取吸附剂用于5种酚类的分离富集,通过单因素实验,系统考察了影响萃取性能的主要因素;与4种商业化材料相比,其萃取效果显著优于商用材料。在最优实验条件下,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对环境水样中5种酚类化合物进行检测。方法在0.50~200.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0),检出限(S/N≥3)为0.10~2.00μg/L,饱和萃取容量为2.65~7.84μg。在3个浓度水平下的加标回收率为82.5%~12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80%~7.0%。与传统的酚类化合物富集检测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准确的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价有机骨架 在线微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酚类化合物 水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熟进度对‘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18
作者 索雨洁 胡馨月 +5 位作者 郑茗源 段冰冰 李婉芝 王录俊 李超 刘旭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共11页
为了探究葡萄果实不同成熟进度对其理化性质和挥发性香气物质的影响,本研究以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转色期标记不同成熟进度的青绿果,Slow(S);粉果,Control(Con);蓝紫果,Fast(F),比较分析其基本理化指标、酚类物质和挥发性香气物质... 为了探究葡萄果实不同成熟进度对其理化性质和挥发性香气物质的影响,本研究以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转色期标记不同成熟进度的青绿果,Slow(S);粉果,Control(Con);蓝紫果,Fast(F),比较分析其基本理化指标、酚类物质和挥发性香气物质的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成熟进度浆果在转色期即表现出异质性。成熟期F组的果粒横纵径、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和总花色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各酚类物质指标含量均表现为F>Con>S组;S组葡萄果实C_6化合物总含量高,表现出更多的草本植物、生青味和苦味。总体而言,F组果实采收时成熟度最优,而S组果实成熟度较差,表现出明显的果实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霞珠’葡萄 果实异质性 酚类物质 挥发性香气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焦油中酚类化合物分离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孟德昌 赵渊 +3 位作者 秦丽英 赵佳伟 高建刚 郭旭斌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5-226,共12页
酚类化合物在煤焦油中含量较高,是煤焦油较为重要的高附加值组分,介绍了煤焦油中酚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认为传统色谱分析方法需进一步在色谱柱制备、检测准确性方面进行优化,而将全二维气相色谱技术运用在煤焦油酚类化合物的分析中具有... 酚类化合物在煤焦油中含量较高,是煤焦油较为重要的高附加值组分,介绍了煤焦油中酚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认为传统色谱分析方法需进一步在色谱柱制备、检测准确性方面进行优化,而将全二维气相色谱技术运用在煤焦油酚类化合物的分析中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能够进一步提高煤焦油酚类化合物的鉴别广度和分析精度。详细阐述了化学分离法和物理分离法这2类粗酚提取方法的研究现状,提出未来提酚技术发展重点是发展低成本、高选择性萃取剂的制备及筛选技术,进一步解决萃取剂的低耗回收及循环效能等问题。最后探讨了煤焦油中酚类化合物萃取分离机理研究现状,未来可以借助更先进的分析表征仪器和多尺度模拟计算,进行复杂模型体系下的萃取机理研究,进一步优化萃取剂设计和萃取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油 酚类化合物 分离提取 萃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泡葡萄酒陈酿过程中酚类化合物和起泡特性的变化及其关联分析
20
作者 孙娜 申家鑫 +3 位作者 刘爱国 苏龙 刘树文 石侃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00-308,共9页
葡萄酒酚类化合物与其在陈酿过程中的稳定性直接相关,其组成和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葡萄酒品质。以白和桃红起泡葡萄酒为实验酒种,探究陈酿18个月过程中酚类化合物与感官品质的关联。分别采用HPLC-MS、CIElab法和泡沫分析仪来进行陈酿过... 葡萄酒酚类化合物与其在陈酿过程中的稳定性直接相关,其组成和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葡萄酒品质。以白和桃红起泡葡萄酒为实验酒种,探究陈酿18个月过程中酚类化合物与感官品质的关联。分别采用HPLC-MS、CIElab法和泡沫分析仪来进行陈酿过程中单体酚、颜色参数和起泡参数的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桃红起泡葡萄酒的单体酚整体含量是白起泡葡萄酒的1.71~1.97倍,而白起泡葡萄酒的起泡参数显著高于桃红起泡葡萄酒。随着陈酿时间的延长,酒体颜色加深,黄色色调显著增多,起泡参数显著降低。酚类化合物整体与起泡特性呈现显著负相关,其中龙胆酸与泡沫最大高度(r=-0.61,0.01<P<0.05)与泡沫稳定高度(r=-0.70,P<0.01)的相关性显著。在适当范围内抑制酚类化合物含量,使得总酚含量约为0.30 g/L,可能更有助于酿造颜色饱满、泡沫绵密稳定的起泡葡萄酒,从而为酿造优质起泡葡萄酒提供指导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泡葡萄酒 酚类化合物 颜色参数 起泡特性 相关性分析 陈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