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字型带竖缝的干连接装配式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
1
作者 王振宇 刘洪涛 杜修力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1-583,共13页
相邻预制墙板之间的竖缝通过高强度螺栓和预埋连接钢板实现干法连接,构造简单,操作方便,传力直接。为研究该竖缝干连接装配式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进行了1片现浇墙和4片干连接预制墙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研究了竖缝干连接试件的破坏模式、... 相邻预制墙板之间的竖缝通过高强度螺栓和预埋连接钢板实现干法连接,构造简单,操作方便,传力直接。为研究该竖缝干连接装配式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进行了1片现浇墙和4片干连接预制墙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研究了竖缝干连接试件的破坏模式、滞回特性、刚度退化、耗能性能以及不同类型竖缝节点的连接特性。结果表明:竖缝干连接节点可以有效传递装配式剪力墙左、右墙肢剪力,使墙板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要求,并具有较好的延性性能和耗能能力;但预制墙板破坏形态与现浇墙有所不同,受竖缝节点影响其裂缝分布区域更广,墙板耗能能力增强,且随竖缝连接强度增强,墙板强度和刚度趋近于现浇整体墙。竖缝干连接装配式剪力墙的层间变形主要由弯曲变形和剪切变形组成,墙板极限位移角均大于规范规定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1/120),且其位移延性系数介于5.1~7.4,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抗倒塌能力。另外,竖缝节点上移可以有效提高节点连接效率,改善墙板整体性和耗能能力,节约建设成本,因此在工程中建议节点布置在墙板中上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剪力墙 竖向接缝 干连接节点 高强度螺栓 低周往复加载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PEC柱-钢梁BRS耗能部分自复位组合框架抗震试验研究
2
作者 方有珍 杨勇 +1 位作者 孙敏 孙国华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88-896,共9页
为进一步研究新型PEC柱-钢梁部分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抗震性能,考虑预拉杆长度和新型PEC柱脚连接方式,设计制作3榀新型PEC柱-钢梁BRS耗能部分自复位组合框架1∶2缩尺试件并进行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基于试验观察和实测数据整理,分析了试件... 为进一步研究新型PEC柱-钢梁部分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抗震性能,考虑预拉杆长度和新型PEC柱脚连接方式,设计制作3榀新型PEC柱-钢梁BRS耗能部分自复位组合框架1∶2缩尺试件并进行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基于试验观察和实测数据整理,分析了试件滞回特性、抗侧刚度、自复位功效、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新型PEC柱-钢梁BRS耗能部分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可通过连接T形件长圆孔尺寸设计以实现“设计地震水平实现基本复位,大震设计水平下自复位连接转变为承压型传力模式实现部分复位”的性态化设计目标;在设计地震作用下,试件主要利用辅助BRS耗能件耗能,且残余侧移不超过自复位结构侧移限值(0.3%)要求,而在大震作用阶段,试件通过辅助BRS耗能元件耗能与结构主体构件损伤耗能相结合,承载能力呈增长趋势,且卸载后实现了部分复位功效;预拉杆设置有限长度可消除梁端拉压相消而小幅度提高了试件整体性,而新型PEC柱脚铰接明显削弱了结构整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S耗能部分自复位连接 新型PEC柱-钢梁组合框架 自复位功效 耗能能力 低周往复荷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整体式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对比研究
3
作者 刘卫东 许攀熊 +3 位作者 张学伟 霍涛 蒙圣荣 覃智泽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9-847,共9页
目的 研究预制柱纵筋间距放大后装配整体式T型节点和十字型节点的抗震性能,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方法 对5个足尺梁柱节点试件进行低周往复荷载试验,通过对比各试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和位移延性等,研究了节点类型、柱纵筋间距和轴压... 目的 研究预制柱纵筋间距放大后装配整体式T型节点和十字型节点的抗震性能,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方法 对5个足尺梁柱节点试件进行低周往复荷载试验,通过对比各试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和位移延性等,研究了节点类型、柱纵筋间距和轴压比对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 装配式节点均发生梁端弯曲破坏,预制柱和节点核心区未见明显破坏,破坏主要是预制梁端底部纵筋屈服和梁端底部混凝土压碎脱落;楼板加强了叠合梁的抗负弯矩能力,叠合梁上部现浇混凝土和预制混凝土交界面出现明显的水平剪切裂缝;柱纵筋间距放大后,与对比试件相比,T型节点的承载力提高了9.2%,十字型节点的承载力提高了1.3%。结论 柱纵筋间距放大试件的延性和耗能能力与对比试件相差不大,柱纵筋间距放大对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影响不大;十字型节点和T型节点位移延性系数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混凝土节点 抗震性能 足尺试件 低周往复荷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RP布加固广府古建木结构残损箍头榫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4
作者 陈庆军 张雨圻 +2 位作者 雷浚 黄才茂 江少坤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2-649,659,共9页
采用不同方案的碳纤维(CFRP,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布,对6个经过抗震性能试验的残损箍头榫节点试件进行加固,并进行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有3个加固后节点试件的峰值承载能力超越了加固前试件的峰值承载能力,加固后节点的... 采用不同方案的碳纤维(CFRP,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布,对6个经过抗震性能试验的残损箍头榫节点试件进行加固,并进行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有3个加固后节点试件的峰值承载能力超越了加固前试件的峰值承载能力,加固后节点的峰值承载力主要与梁榫原始损伤程度及加固量直接相关.加固后节点的初始刚度明显大于加固前的节点,而加固后试件的极限转角普遍小于加固前,但大部分试件极限位移转角均能达到1/21以上,说明此方法加固的节点具有良好的抗震变形能力.加固梁上侧与下侧的CFRP布,对受拉损伤的梁起了重要的补强作用.梁侧面CFRP布在节点区转角较大时退出工作,而L型CFRP布也随着节点转角的增大而逐步退出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损木结构 箍头榫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加固 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层抽柱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比较分析
5
作者 田丰 解恒燕 郑鑫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97-106,共10页
由于所涉及的荷载和房屋层数最少、对原框架的影响最小,因此顶层抽柱在混凝土框架结构抽柱改造工程中较常见。针对目前多数工程技术人员关注如何使抽柱后结构承受增加的荷载,而对于抽柱后框架整体抗震性能关注和研究不多的现状,文中以... 由于所涉及的荷载和房屋层数最少、对原框架的影响最小,因此顶层抽柱在混凝土框架结构抽柱改造工程中较常见。针对目前多数工程技术人员关注如何使抽柱后结构承受增加的荷载,而对于抽柱后框架整体抗震性能关注和研究不多的现状,文中以某一顶层抽柱教学楼为例,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符合现行规范要求的单榀未抽柱的原框架模型、顶层抽柱后形成的增大原梁截面框架模型和预应力梁框架模型,对三框架模型进行模拟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得到三框架模型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曲线及等效粘滞阻尼系数等抗震性能指标变化规律。对三框架模型的抗震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未抽柱的原框架相比,增大原梁截面框架和预应力梁框架水平承载力降低,延性也稍降低。原框架初始刚度最大,加载后期三框架刚度退化速率相近,但原框架刚度稍大。在耗能方面,预应力梁框架后期等效粘滞阻尼系数最大,表明抽柱后预应力梁框架耗能能力优越。框架顶层抽柱后结构的抗震性能总体降低,增大原梁截面框架和预应力梁框架的抗震性能表现各有优劣,但预应力梁框架整体表现相对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框架 增大原梁截面框架 预应力梁框架 模拟低周反复加载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梁-柱-叠合板边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53
6
作者 闫维明 王文明 +2 位作者 陈适才 李洪泉 高杰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56-61,共6页
为研究多高层预制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选取某住宅楼的典型节点进行试验研究,并采用足尺模型试验方法,对结构底部高轴压、大尺寸的预制梁-柱-叠合板装配边节点试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开裂破坏形态、滞回特性、骨架曲线、延性性能... 为研究多高层预制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选取某住宅楼的典型节点进行试验研究,并采用足尺模型试验方法,对结构底部高轴压、大尺寸的预制梁-柱-叠合板装配边节点试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开裂破坏形态、滞回特性、骨架曲线、延性性能、耗能能力、拼缝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此类连接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边节点与整体现浇节点具有相当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混凝土结构 抗震性能 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足尺模型 边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钢筋混凝土叠合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魏威 叶燕华 +2 位作者 王滋军 刘伟庆 孙仁楼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18,共4页
进行了2榀新型叠合剪力墙的低周反复试验,研究了叠合剪力墙的破坏形态、滞回特性、变形能力、刚度退化、耗能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剪式支架能够较好的连接两侧预制板,并使其与现浇层协同工作,保证叠合剪力墙的整体工作性能。
关键词 叠合剪力墙 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斗结构功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鹏程 赵鸿铁 +1 位作者 薛建阳 高大峰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3年第1期102-106,共5页
结合充分的文献资料和实物研究,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古代木构建筑中斗的构造、结构功能及其发展演化,并依照宋代《营造法式》中的规定方法建造了斗模型,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概要的阐明了斗的受力机理及抗震性能。
关键词 斗Gong 木作结构 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受力机理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柳炳康 黄慎江 +2 位作者 宋满荣 王洪林 陈丽华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8,共8页
本文通过对一榀两层两跨预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拟动力和拟静力试验,研究预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的地震反应、刚度退化、滞回性能、耗能能力、位移延性等抗震性能。拟动力试验表明:随着加速度峰值的增大,加载至层间位移角为1/107,试件刚度... 本文通过对一榀两层两跨预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拟动力和拟静力试验,研究预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的地震反应、刚度退化、滞回性能、耗能能力、位移延性等抗震性能。拟动力试验表明:随着加速度峰值的增大,加载至层间位移角为1/107,试件刚度出现退化,结构呈现塑性性质;拟静力试验表明: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框架梁端首先出现塑性铰,符合"强柱弱梁"的要求。框架荷载-位移滞回曲线较为丰满,框架破坏时极限位移角可达1/29,实测位移延性系数在4.0左右,预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具有良好的延性性能和较强的变形恢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压装配式框架 拟动力试验 低周反复加载 刚度退化 位移延性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损古建筑木结构燕尾榫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2
10
作者 谢启芳 杜彬 +2 位作者 李双 向伟 郑培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5-170,210,共7页
残损是现存古建筑木结构的普遍状况,显著地降低了结构的抗震性能。为研究残损对燕尾榫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参照宋《营造法式》殿堂三等材的尺寸要求,制作了3个比例为1∶3.2的燕尾榫节点模型,包括1个完好节点、1个模拟榫头真菌腐朽的残... 残损是现存古建筑木结构的普遍状况,显著地降低了结构的抗震性能。为研究残损对燕尾榫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参照宋《营造法式》殿堂三等材的尺寸要求,制作了3个比例为1∶3.2的燕尾榫节点模型,包括1个完好节点、1个模拟榫头真菌腐朽的残损节点和1个模拟榫头虫蛀的残损节点。榫头真菌腐朽和榫头虫蛀分别采用在榫头表面钻一定深度的孔和在榫头钻通孔的方法来模拟。通过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残损节点的破坏特征、弯矩-转角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和耗能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残损燕尾榫节点抗震性能的退化规律。结果表明:残损燕尾榫节点的破坏形态与完好节点的破坏形态类似,主要表现为榫头和卯口有明显的挤压变形、榫头沿枋纵向部分拔出,枋柱整体完好,但残损节点的榫头拔出更早、拔出量更大,模拟虫蛀节点有榫角被挤碎;残损燕尾榫节点的滞回曲线也有明显的"捏缩"效应,但滞回环饱满度较差;残损节点的转动弯矩、转动刚度均明显低于完好节点,但耗能能力基本不变化;当两种不同残损类型的残损程度相近时,人工模拟真菌腐朽节点的转动弯矩更高、转动刚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木结构 燕尾榫节点 残损 人工模拟 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线驱动型并联机器人反向动力学分析与验证 被引量:15
11
作者 吴超宇 钱小吾 +2 位作者 余伟 于今 程敏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12-420,共9页
以直线驱动型并联机器人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几何结构模型,利用矢量法建立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并得到其运动学逆解、速度和加速度模型。利用虚功原理建立反向动力学模型,分析机械系统中各个运动部件在虚位移下对应的广义力,推导出其... 以直线驱动型并联机器人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几何结构模型,利用矢量法建立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并得到其运动学逆解、速度和加速度模型。利用虚功原理建立反向动力学模型,分析机械系统中各个运动部件在虚位移下对应的广义力,推导出其动力学方程,并确定其影响因素。给定动平台末端一个已知轨迹,反解出各个电机的力矩,分析得出惯性项是力矩的最大影响因素。通过ADAMS与Matlab联合仿真和负载特性试验,验证了动力学理论模型的正确性,为并联机器人的尺寸综合与轨迹规划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同类并联机器人控制器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驱动并联机器人 反向动力学 虚功原理 联合仿真 负载特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预制装配框架混凝土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27
12
作者 于建兵 郭正兴 +1 位作者 管东芝 袁晨迪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2-47,共6页
采用足尺模型对比试验方法,对现浇混凝土梁柱组合件、4个新型预制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梁柱节点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新型预制装配框架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特性、骨架曲线、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指标.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在节点... 采用足尺模型对比试验方法,对现浇混凝土梁柱组合件、4个新型预制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梁柱节点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新型预制装配框架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特性、骨架曲线、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指标.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在节点核心区设置附加钢筋,可以实现梁端塑性铰的外移.装配框架节点的滞回曲线较丰满,在加载前期等效黏滞阻尼系数较现浇节点小,但是在加载到极限荷载时,装配节点的等效黏滞阻尼系数与现浇节点基本相当乃至超过现浇节点,说明新型节点具有较好的耗能能力,能够满足抗震规范要求的'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构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性能 预制混凝土 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滞回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钢管混凝土柱框架节点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欧谨 黄伟淳 韩晓健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4-48,共5页
本文介绍了新型钢管混凝土柱框架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结果, 对其抗震性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柱 节点 低周反复 加载试验 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粉末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 被引量:19
14
作者 鞠彦忠 王德弘 白俊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1-116,共6页
为了考察活性粉末混凝土柱类构件的抗震性能,开展了18根活性粉末混凝土柱的拟静力试验,研究了轴压比、纵筋配筋率、配箍率和钢纤维体积含量4个因素对活性粉末混凝土柱破坏形态、滞回特性、骨架曲线、刚度、承载力及延性的影响规律.研究... 为了考察活性粉末混凝土柱类构件的抗震性能,开展了18根活性粉末混凝土柱的拟静力试验,研究了轴压比、纵筋配筋率、配箍率和钢纤维体积含量4个因素对活性粉末混凝土柱破坏形态、滞回特性、骨架曲线、刚度、承载力及延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活性粉末混凝土柱的承载力随着轴压比的增大而提高,但其延性随着轴压比的增大有下降的趋势;试件柱的承载力及位移延性系数随着纵筋配筋率的增大而显著增大;配箍率的提高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荷载达到峰值后阶段的滞回特性,骨架曲线的下降段变得较为平缓;钢纤维掺量的增加,改善了试件柱的破坏进程,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试件柱的延性及耗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粉末混凝土柱 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抗震性能 滞回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缘约束构件对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2
15
作者 章红梅 吕西林 +1 位作者 鲁亮 曹文清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2-98,共7页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是高层建筑中的主要抗侧力构件,边缘约束情况是影响剪力墙抗震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为研究边缘约束构件对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本文进行了三片边缘约束情况不同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低周反复试验,并对试验...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是高层建筑中的主要抗侧力构件,边缘约束情况是影响剪力墙抗震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为研究边缘约束构件对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本文进行了三片边缘约束情况不同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低周反复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分析内容包括:破坏形态、水平承载力、位移延性系数、刚度退化、抗震耗能能力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合理地设置边缘约束能够扩大塑性破坏区域,提高试件的水平承载力,改善其抗震耗能性能。研究进一步发现,边缘纵筋配筋率在提高试件的水平承载力,改善其抗震耗能性能和刚度退化程度方面影响显著,而边缘配箍率对抗震性能的贡献在本次试验分析中表现得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力墙 抗震性能 低周反复试验 边缘约束 滞回曲线 刚度退化 阻尼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字形横截面叠合板式剪力墙低周反复荷载下剪切滑移机理与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种迅 叶献国 +1 位作者 徐勤 李宁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1-116,共6页
为研究叠合板式剪力墙与基础之间的水平连接部位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和变形性能,以及垂直方向剪力墙相交处边缘构件对结构破坏形式的影响,对两个由纵、横向剪力墙和相交处的全现浇T形边缘构件组成的足尺工字形横截面剪力墙试件进行了低... 为研究叠合板式剪力墙与基础之间的水平连接部位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和变形性能,以及垂直方向剪力墙相交处边缘构件对结构破坏形式的影响,对两个由纵、横向剪力墙和相交处的全现浇T形边缘构件组成的足尺工字形横截面剪力墙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在此基础上对剪力墙与基础水平连接部位剪切滑移机理进行了分析,并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程序CANNY对试件的受力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研究表明:与普通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相比,叠合板式剪力墙的破坏主要集中在墙板与基础顶面水平接缝附近,塑性范围较小,降低了试件的延性;剪力墙的抗滑移力主要由截面弯压区混凝土的摩擦力承担,由于该试验试件截面翼缘宽度较大,且没有施加竖向轴力,弯矩作用下截面受压区高度很小,导致有效摩阻面积很小,是试件在水平荷载下产生较大的剪切滑移变形的主要原因;采用CANNY中的三维MS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叠合板式剪力墙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板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 抗震性能 低周反复加载试验 剪切滑移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纤维混凝土局部增强桥墩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张于晔 魏红一 袁万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02-107,共6页
为分析钢纤维体积率、钢纤维混凝土增强区域长度以及配箍率等因素对钢纤维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的影响,对考虑以上三个设计参量的八个桥墩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拟静力试验,并探讨了钢纤维混凝土桥墩试件破坏形态、滞回特性、骨... 为分析钢纤维体积率、钢纤维混凝土增强区域长度以及配箍率等因素对钢纤维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的影响,对考虑以上三个设计参量的八个桥墩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拟静力试验,并探讨了钢纤维混凝土桥墩试件破坏形态、滞回特性、骨架曲线、延性性能和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结果表明:钢纤维体积率为1.0%的桥墩试件较其他体积率的试件承载力更大,滞回曲线相对更加饱满,延性性能更好;钢纤维可以代替部分箍筋作用,在较低配箍率下保持良好的抗震能力;在桥墩潜在塑性铰区域局部合理地采用钢纤维混凝土,可达到与桥墩整体采用钢纤维混凝土相近的极限承载力、刚度、延性和耗能能力。最后提出了简化计算公式用以估算在单柱式桥墩中局部使用钢纤维混凝土的合理长度,并通过试验结果验证了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纤维混凝土 桥墩 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的外肋环板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18
作者 苗纪奎 陈志华 +1 位作者 姜忻良 李黎明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5-90,共6页
为研究外肋环板节点的抗震性能,本文对3个十字型足尺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循环加载试验,分析了各试件的破坏过程及特征,然后根据实测的滞回曲线对节点的承载力、延性、耗能能力、强度退化、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指标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 为研究外肋环板节点的抗震性能,本文对3个十字型足尺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循环加载试验,分析了各试件的破坏过程及特征,然后根据实测的滞回曲线对节点的承载力、延性、耗能能力、强度退化、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指标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外肋环板节点构造措施简单合理,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通过空钢管试件和填充混凝土试件的对比分析,表明在钢管中填充混凝土有利于改善节点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钢管混凝土柱 外肋环板节点 低周反复循环加载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框架结构消能减震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曙光 刘伟庆 蓝宗建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8-62,共5页
为了改善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 ,本文根据结构控制的原理提出了一种新型消能减震框架 ,并综合利用不同的消能原理设计了 2种新型消能器 ,进行了 4榀消能减震框架和 3榀普通框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对比研究了各类框架结构... 为了改善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 ,本文根据结构控制的原理提出了一种新型消能减震框架 ,并综合利用不同的消能原理设计了 2种新型消能器 ,进行了 4榀消能减震框架和 3榀普通框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对比研究了各类框架结构的破坏机理和滞回特性 .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该消能减震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较广泛的工程应用前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消能器 框架结构 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红媛 房贞政 林希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1-96,共6页
本文通过两榀按不同预应力度配置无粘结预应力筋、非预应力筋的"强柱弱梁"型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框架在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探讨其包括裂缝分布、破坏形态、极限承载力、无粘结筋应力变化、位移延性、... 本文通过两榀按不同预应力度配置无粘结预应力筋、非预应力筋的"强柱弱梁"型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框架在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探讨其包括裂缝分布、破坏形态、极限承载力、无粘结筋应力变化、位移延性、耗能能力等工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粘结 部分预应力 扁梁框架 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