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TiO_(2)∶Sm^(3+)复合纤维的制备及可见光催化降解抗生素洛美沙星
1
作者 李跃军 曹铁平 孙大伟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18-1926,共9页
以静电纺丝技术制备TiO_(2)∶Sm^(3+)纳米纤维,结合原位水热法,在葡萄糖酸钠作用下,合成Bi/TiO_(2)∶Sm^(3+)复合纤维。利用XRD和XPS表征样品的物相和组成,利用SEM和TEM观察样品的微观形貌,利用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和瞬态光电流等分析... 以静电纺丝技术制备TiO_(2)∶Sm^(3+)纳米纤维,结合原位水热法,在葡萄糖酸钠作用下,合成Bi/TiO_(2)∶Sm^(3+)复合纤维。利用XRD和XPS表征样品的物相和组成,利用SEM和TEM观察样品的微观形貌,利用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和瞬态光电流等分析样品的光电性能。结果表明,Sm^(3)+进入TiO_(2)晶格,占据Ti^(4+)的位置,造成TiO_(2)晶格膨胀,引起晶格畸变。稀土掺杂引入的晶格缺陷能够提高TiO_(2)的费米能级,增加表面能量壁垒,使光生电子和空穴在表面的复合概率降低;金属Bi通过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结合稀土元素丰富的能级结构和4f电子跃迁特性,对TiO_(2)进行双重修饰改性,进一步提高了TiO_(2)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可见光照5 h,Bi/TiO_(2)∶Sm^(3+)复合纤维对洛美沙星的降解效果最佳,达到97.37%,分别是Sm^(3+)∶TiO_(2)和Bi/TiO_(2)的1.7和1.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TiO_(2)∶Sm^(3+)复合纤维 洛美沙星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稀土离子掺杂 可见光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超积累植物体系中稀土元素的空间富集-分异特征与富集机理 被引量:1
2
作者 何柳青 王园园 +1 位作者 朱润良 朱建喜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101,共15页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是我国南方特色的优质稀土资源,但由于落后的采矿方式和无节制的开采,大量稀土元素(稀土元素+Y,简称稀土元素)被带入环境中,导致稀土矿区周边出现许多环境污染和植被退化问题。乌毛蕨是一种对稀土元素具有较强耐受性和...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是我国南方特色的优质稀土资源,但由于落后的采矿方式和无节制的开采,大量稀土元素(稀土元素+Y,简称稀土元素)被带入环境中,导致稀土矿区周边出现许多环境污染和植被退化问题。乌毛蕨是一种对稀土元素具有较强耐受性和超强富集能力的蕨类超积累植物,能被用于稀土污染土壤或尾矿的生态修复。本研究以离子吸附型矿区表生土壤上生长的稀土超积累植物乌毛蕨及其根际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化学消解和ICP-MS方法测定根际土、根表、根部、叶柄、叶片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分析土壤–植物体系中稀土元素的空间分布、富集与分异特征;采用顺序提取法测定土壤中不同化学形态的稀土元素含量,同时利用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μ-XRF)与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技术(SEM-EDS),阐明乌毛蕨对稀土元素的吸收与富集机理。化学测试结果表明,乌毛蕨对稀土元素有较强的富集和地上转运能力,富集系数(BF)和转移系数(TF)分别为2.61和2.85;植物器官富集能力顺序为:叶片(1750μg/g)>根部(512μg/g)>叶柄(56.5μg/g);植株整体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有与根际土相似的富轻土元素和Ce负异常特征,不同的是,植株整体Eu无异常(根际土δEu=0.51);根际土壤中富集离子交换态的轻稀土离子(34%~64%,(La/Yb)N=2.36),与根系表面呈轻微富轻稀土元素((La/Yb)N=1.29)的现象暗示根际大部分轻稀土元素能以离子形式被根系吸收,重稀土元素与有机配体络合而被吸附在根系表面;稀土元素在向上迁移过程中,(La/Yb)N值下降(叶柄=27.63,叶片=17.17),揭示木质部伤流液的重稀土元素可能比轻稀土元素更容易向上迁移;μ-XRF与SEM-EDS结果显示,乌毛蕨地上部的超富集器官(叶片)将稀土元素主要储存在叶缘的表皮层细胞,且能将大部分非生理需要的稀土元素有效区室化。上述认识揭示了在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区表生环境中,稀土元素从土壤向植物体内迁移并在地上部富集与分异的过程、规律和主要原因,为今后利用稀土超积累植物实现植物采矿或稀土尾矿生态修复提供科学认知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 超积累植物 乌毛蕨 富集 轻、重稀土分异 地上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浓度轻稀土离子的选择性萃取分离 被引量:3
3
作者 吴江华 张杜超 杨天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5-639,共15页
本文研究了采用1,7-二氮杂15冠5醚(2N15C5)从多离子共存的复杂硫酸盐体系中选择性萃取分离轻稀土离子的过程。结果表明:水相中的高浓度杂质离子主要通过诱导稀土硫酸钠盐沉淀的生成来影响复杂硫酸盐体系的稳定性,从而降低2N15C5对轻稀... 本文研究了采用1,7-二氮杂15冠5醚(2N15C5)从多离子共存的复杂硫酸盐体系中选择性萃取分离轻稀土离子的过程。结果表明:水相中的高浓度杂质离子主要通过诱导稀土硫酸钠盐沉淀的生成来影响复杂硫酸盐体系的稳定性,从而降低2N15C5对轻稀土离子的选择性萃取分配比。在水相pH<2.0、[SO_(4)^(2-)]/Σ[RE^(3+)]<10、相比R_(O/A)=2∶1、混相时间10 min的情况下,轻稀土离子组与重稀土离子组的单级萃取分离系数可达23.0023,经5级逆流萃取处理后,对应的累积萃取分离系数可达36.7016。该分组萃取分离法可从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原地浸出尾液中选择性萃取分离低浓度轻稀土离子,负载有机相经稀盐酸洗杂、乙二胺四乙酸溶液反萃处理后可得到轻稀土富集液,轻稀土离子的综合收率为83.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杂冠醚 低浓度轻稀土离子 选择性萃取 分组萃取 原地浸出尾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D用KZn_4(BO_3)_3∶Eu^(3+)荧光粉的合成与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孙雷 张毅 +1 位作者 胡兴凯 田浩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93-900,共8页
荧光粉转化法是目前制备白光LED的主流技术。但是商业化的荧光粉由于缺少红色部分或红色不稳定,使得制备出的LED灯泡颜色偏冷,因此研制低成本、性能稳定的红色荧光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项目以化学性质稳定、合成工艺温和的硼酸盐KZn4(BO... 荧光粉转化法是目前制备白光LED的主流技术。但是商业化的荧光粉由于缺少红色部分或红色不稳定,使得制备出的LED灯泡颜色偏冷,因此研制低成本、性能稳定的红色荧光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项目以化学性质稳定、合成工艺温和的硼酸盐KZn4(BO3)3为基质,掺杂稀土离子来研究荧光粉的发光性能。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掺杂浓度的KZn4(BO3)3∶Eu3+,并测试了XRD衍射图谱,发射和激发光谱。研究表明Eu3+离子倾向于占据Zn2+格位。同时,KZn4(BO3)3∶Eu3+的最佳激发波长(393nm)位于近紫外波段,适于用近紫外LED芯片激发来制备LED。KZn4(BO3)3∶Eu3+的最强发射峰位于590nm,属于5 D0-7F1跃迁。当发生浓度猝灭时,Eu3+-Eu3+离子间的临界距离为3nm。该荧光粉的色坐标为(0.629 7,0.369 9),色饱和较高。该物质是一种潜在的可被用于LED照明用的红色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发光二极管(LED) 荧光粉 稀土离子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典型脐橙园土壤-脐橙系统中轻稀土元素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小玲 田晓娟 高柱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2-39,共8页
赣南脐橙园土壤中轻稀土总量大于重稀土,适量的轻稀土元素不仅促进脐橙生长,而且有利于人体健康。探究赣南脐橙园土壤中轻稀土含量与脐橙叶片和果实轻稀土含量相关性,揭示轻稀土元素对脐橙品质的影响机制。研究以信丰县不同土壤稀土背... 赣南脐橙园土壤中轻稀土总量大于重稀土,适量的轻稀土元素不仅促进脐橙生长,而且有利于人体健康。探究赣南脐橙园土壤中轻稀土含量与脐橙叶片和果实轻稀土含量相关性,揭示轻稀土元素对脐橙品质的影响机制。研究以信丰县不同土壤稀土背景种植的2片纽荷尔脐橙园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分析不同生长时期脐橙叶片和果实中镧(La)、铈(Ce)、镨(Pr)、钕(Nd)4种轻稀土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及土壤、脐橙果实和叶片之间轻稀土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中轻稀土元素含量的由高到低为Ce、La、Nd、Pr,4种轻稀土元素含量差异极显著。脐橙叶片和果实对轻稀土元素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和分异性。不同生长时期,轻稀土元素La在叶片和果实中的积累量最大,叶片轻稀土含量变化的趋势是先升高后降低,果实则表现为持续降低。轻稀土元素在从土壤→叶片→果实的迁移过程中,随着迁移距离的增大,含量迅速降低。此外,脐橙轻稀土积累量与土壤轻稀土含量呈正相关。脐橙果实与叶片轻稀土含量的相关性最大,其中与La的相关性最大,Ce次之,表明脐橙体对轻稀土元素的积累量受元素种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稀土元素 脐橙 土壤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NaGd_(0.794)Yb_(0.200)Ho_(0.001)Tm_(0.005)F_4纳米颗粒的白色上转换发光 被引量:5
6
作者 德格吉呼 孟根拉布其 斯琴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37-742,共6页
利用简单的水热合成法制备了β-NaGd0.794Yb0.200Ho0.001Tm0.005F4纳米颗粒。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技术测定了样品的物相,结果显示样品为六角相。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的结果样品为椭球和六角形状,颗粒... 利用简单的水热合成法制备了β-NaGd0.794Yb0.200Ho0.001Tm0.005F4纳米颗粒。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技术测定了样品的物相,结果显示样品为六角相。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的结果样品为椭球和六角形状,颗粒的平均尺寸为23 nm。用980 nm半导体激光二极管为激发光源,测定了样品的室温上转换发射谱,结果表明:样品分别发射红、绿和蓝色光,其相对发射强度,从强到弱的顺序为蓝色、绿色和红色,与其对应辐射跃迁分别为Tm3+离子的1G4→3H6,Ho3+离子的5F4→5I8,5F5→5I8跃迁。样品发射的蓝、绿和红光组合而发出强的白色上转换发光,其色品坐标为(x=0.271 7,y=0.267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合成 稀土离子 氟化物纳米颗粒 白色光 上转换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_2O_3、Sm_2O_3、Eu_2O_3及Dy_2O_3掺杂SrTiO_3的发光光谱 被引量:1
7
作者 毕只初 J.Kossanyi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21-25,共5页
SrTiO_3粉末分别用Pr_2O3、Sm_2O_3、Eu_2O_3以及Dy_2O_3掺杂处理后,以SrTiO_3能吸收的光波(≤387nm)激发后发出的荧光具有稀土离子的发光特征。
关键词 发射光谱 稀土离子 钛酸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掺杂白光高硅氧玻璃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任林娇 陈伟民 +1 位作者 雷小华 刘显明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共7页
稀土掺杂白光高硅氧玻璃的发光特性受其制备工艺参数的影响,文章阐述了稀土掺杂高硅氧玻璃的制备工艺,总结了发射红绿蓝三基色光的高硅氧玻璃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白光高硅氧玻璃的实现方法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 白光 高硅氧玻璃 稀土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稀土与4-羟基安替比啉和水杨酸三元固态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9
作者 刘志宏 韩维和 +1 位作者 梁宏斌 王芳 《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65-68,共4页
合成了轻稀土离子 (La3 +,Ce3 +,Pr3 +,Nd3 +,Sm3 +,Eu3 +)与 4 羟基安替比啉 (HOAP)和水杨酸 (HSal)的三元固态配合物 ,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分析、摩尔电导作了表征 .确定新配合物组成为 :[RE(OAP) (Sal) 2 (H2 O) 2 ].
关键词 轻稀土离子 水杨酸 三元固态配合物 HOAP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光谱白光发光二极管用Eu^(3+)掺杂Ca_(2)KZn_(2)(VO_(4))_(3)黄色荧光粉的制备及光学性能 被引量:5
10
作者 朱久军 罗来慧 +1 位作者 杜鹏 薛俊鹏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4-252,共9页
基于蓝光芯片激发黄色荧光粉或近紫外芯片激发三基色荧光粉构建的白光发光二极管(WLED)在青光区域呈现明显的凹口,导致白光的色彩性能不够理想。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实现全光谱白光,我们设计了Eu^(3+)掺杂Ca_(2)KZn_(2)(VO_(4))_(3)黄色... 基于蓝光芯片激发黄色荧光粉或近紫外芯片激发三基色荧光粉构建的白光发光二极管(WLED)在青光区域呈现明显的凹口,导致白光的色彩性能不够理想。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实现全光谱白光,我们设计了Eu^(3+)掺杂Ca_(2)KZn_(2)(VO_(4))_(3)黄色荧光粉,其发射波长范围为400~750 nm。在387 nm激发下,在所制荧光粉中可同时获得来自VO_(4)^(3-)基团和Eu^(3+)的发射光。Eu^(3+)在Ca_(2)KZn_(2)(VO_(4))_(3)基质中的最佳掺杂浓度(物质的量分数)为0.05,且VO_(4)^(3-)基团向Eu^(3+)的能量传递效率达到64.9%。基于变温的发射光谱,揭示了所制荧光粉的热稳定性并发现VO_(4)^(3-)基团和Eu^(3+)的激活能分别为0.538和0.510 eV。此外,将所制黄色荧光粉与商用蓝色荧光粉和近紫外芯片进行封装整合,得到可发射暖白光的WLED器件,其色温和显色指数分别为3843 K和8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发光二极管 荧光粉 荧光 稀土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稀土离子玻璃的光放大效应 被引量:1
11
作者 曾小青 林凤英 袁绥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6-370,共5页
光放大材料是光纤放大器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决定光纤放大器的光放大功率。本文介绍了掺稀土离子如Er3 + 、Nd3 + 、Pr3 + 及Dy3 + 等玻璃的光放大原理以及影响光放大的各种因素。稀土离子本身存在的多种发射跃迁、无辐射跃迁 ,稀土离子... 光放大材料是光纤放大器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决定光纤放大器的光放大功率。本文介绍了掺稀土离子如Er3 + 、Nd3 + 、Pr3 + 及Dy3 + 等玻璃的光放大原理以及影响光放大的各种因素。稀土离子本身存在的多种发射跃迁、无辐射跃迁 ,稀土离子间相互作用以及玻璃基质都影响稀土离子的光放大跃迁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离子 玻璃 光放大效应 光纤通信 光纤放大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离子掺杂Ag3PO4的水热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陶萍芳 秦荣欢 +3 位作者 岑佳龙 曾玉凤 覃利琴 王荣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13-218,共6页
以硝酸银、磷酸氢二钠为原料,通过水热合成法合成磷酸银(Ag3PO4)半导体光催化剂,研究了Ce^3+,Er^3+,Eu^3+和Sm^3+稀土离子掺杂对Ag3PO4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 以硝酸银、磷酸氢二钠为原料,通过水热合成法合成磷酸银(Ag3PO4)半导体光催化剂,研究了Ce^3+,Er^3+,Eu^3+和Sm^3+稀土离子掺杂对Ag3PO4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以亚甲基蓝为模拟废液进行光催化降解实验,评价Ag3PO4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样品均为纯立方相Ag3PO4;质量浓度为10mg/L的亚甲基蓝溶液催化降解30min后,掺杂稀土离子的Ag3PO4样品催化性能明显比纯Ag3PO4的催化性能好,其中纯Ag3PO4的降解率为65.75%,掺杂1%(摩尔分数,下同)Ce^3+的Ag3PO4降解率为96.59%,掺杂1%Er^3+的Ag3PO4降解率为99.39%,掺杂1%Eu^3+的Ag3PO4降解率为95.39%,掺杂1%Sm^3+的Ag3PO4降解率为98.06%。经过3次循环降解后,掺杂1%Ce^3+的Ag3PO4降解率仍然达到56.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离子 掺杂 磷酸银 水热合成 可见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