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无人机多源遥感数据和机器学习的高通量棉花估产研究
1
作者 冯美臣 苏悦 +3 位作者 林涛 余汛 宋扬 金秀良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9-179,共11页
为综合利用光谱、冠层结构、纹理特征等信息对棉花进行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遥感产量估算并系统地分析光谱、冠层结构、纹理特征等信息对估产的贡献程度,本文在构建基于多源UAV数据棉花估产机器学习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 为综合利用光谱、冠层结构、纹理特征等信息对棉花进行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遥感产量估算并系统地分析光谱、冠层结构、纹理特征等信息对估产的贡献程度,本文在构建基于多源UAV数据棉花估产机器学习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了估产的最佳生育时期,并对比了多源传感器数据在棉花产量估算中的效果,最后量化了各类输入特征的贡献度。采集棉花冠层RGB(Red green blue)、多光谱(Multispectral,MS)和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3种传感器数据,通过对棉花光谱植被指数与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确定了棉花产量估算最佳生育时期,进而构建了基于偏最小二乘法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随机森林回归(Random forest regression,RFR)、极致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XGBoost)3种机器学习模型的棉花产量估算方法,并评估了基于2种最常用的传感器(RGB和MS相机)的性能。最终确定了光谱特征、冠层结构、纹理特征这3类特征信息在产量估算中的贡献度。研究结果表明,盛花期是棉花估产的最佳生育时期;基于盛花期的UAV数据,XGBoost模型取得了最高的产量估算精度(R^(2)为0.70,RMSE为611.31 kg/hm^(2),rRMSE为10.60%),在对比基于RGB和MS图像数据提取的特征时,基于MS图像数据提取的特征建模结果更好,同时将RGB和MS相机2种传感器数据提取的特征作为输入时,模型结果高于单一传感器;使用夏普利加性解释(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SHAP)算法分析了机器学习模型中各个输入特征对于估产的贡献度,发现基于3种传感器的3种特征信息在产量估算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其中,纹理特征与冠层结构在产量估算中展现出了较好的潜力。本研究可为棉花智慧化管理中高通量棉花产量估算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估产 无人机遥感 多源数据 XGBoost 夏普利加性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遥感作物估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郑恒彪 吉文翰 +7 位作者 郭彩丽 张小虎 邱小雷 姚霞 江冲亚 朱艳 曹卫星 程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快速、准确估测作物产量不仅有利于提前掌握粮食生产状况,而且对国家粮食政策的制定至关重要。无人机遥感技术因其快速、便捷、成本低等优势,以及可同时搭载多种传感器获取高时空分辨率影像,在作物产量估测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 快速、准确估测作物产量不仅有利于提前掌握粮食生产状况,而且对国家粮食政策的制定至关重要。无人机遥感技术因其快速、便捷、成本低等优势,以及可同时搭载多种传感器获取高时空分辨率影像,在作物产量估测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无人机遥感估产的相关背景;其次对近二十年来无人机遥感估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分别从无人机平台、传感器、估产模型构建等方面重点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无人机遥感估产的研究进展;最后讨论了影响无人机遥感估产精度的因素、尚未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以及无人机遥感估产的未来发展前景。本文可为了解无人机遥感估产研究前沿、技术瓶颈、发展前景提供重要参考,为精确栽培、智慧育种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产量 估测 无人机遥感 传感器 建模方法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航拍参数对林木冠层三维点云重构的影响
3
作者 魏倪彬 余坤勇 刘健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0-419,共10页
【目的】探究3种航拍参数(飞行高度、航向重叠度、旁向重叠度)对林木冠层三维点云重构及其结构参数估算精度的影响,为提升无人机影像点云(drone-based image point clouds,DIPC)在冠层结构监测中的应用能力提供参考。【方法】以桂花树... 【目的】探究3种航拍参数(飞行高度、航向重叠度、旁向重叠度)对林木冠层三维点云重构及其结构参数估算精度的影响,为提升无人机影像点云(drone-based image point clouds,DIPC)在冠层结构监测中的应用能力提供参考。【方法】以桂花树林为研究对象,设置4组飞行高度(40、80、120、160 m)、3组航向重叠度(70%、80%和90%)和3组旁向重叠度(70%、80%和90%)采集DIPC数据。利用地基激光雷达数据,对不同飞行参数下DIPC的重构质量(通过点云高程变异系数衡量)以及冠层结构参数(树冠体积、树冠垂直投影面积、冠幅、冠长和树高)的估算精度进行评价。【结果】在80~160 m飞行高度,DIPC的高程变异系数显著降低;在40~120 m,冠层结构参数的估算精度较高且趋于稳定,但在120~160 m,其估算精度显著降低。随着航向重叠度的升高,DIPC的高程变异系数逐渐升高;航向重叠度为70%~80%时,冠层结构参数的估算精度显著升高,但航向重叠度为80%~90%时,其估算精度的变化趋于稳定。随着旁向重叠度的升高,DIPC的高程变异系数呈升高趋势;旁向重叠度为70%~80%时,冠层结构参数的估算精度显著升高,旁向重叠度为80%~90%时,其估算精度的变化趋于稳定。【结论】航向与旁向重叠度由70%增至80%对冠层结构参数估算精度提升作用最大,且航向重叠度对冠层结构参数估算精度的影响大于旁向重叠度。飞行高度由120 m增至160 m会显著降低冠层结构参数的估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冠层 三维结构 无人机遥感 点云数据 飞行高度 图像重叠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类植物无人机遥感图像中深度学习应用综述
4
作者 李少波 王晓强 +2 位作者 郭利彪 红英 王志国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57-1176,共20页
草类植物入侵后争夺农作物生长所需的资源,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蒿属植物等草类植物释放过敏性花粉引起人体过敏反应,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将深度学习与无人机遥感技术相结合,并对草类植物进行高效识别与检测,在植物入侵预... 草类植物入侵后争夺农作物生长所需的资源,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蒿属植物等草类植物释放过敏性花粉引起人体过敏反应,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将深度学习与无人机遥感技术相结合,并对草类植物进行高效识别与检测,在植物入侵预防、过敏原监测、农业生产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遥感图像存在分辨率较低、背景信息较复杂、细节信息不明显等问题,深度学习结合无人机遥感RGB图像、多光谱图像等可以解决草类植物密度大、种类多、覆盖范围广、识别困难等各种应用问题。对深度学习技术应用于草类植物的无人机遥感图像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综述。阐述了在草类植物研究中广泛应用的多种无人机遥感图像技术,着重介绍了可见光RGB和多光谱遥感技术的应用。详细总结了无人机航拍草类植物数据集,并重点介绍了目前将深度学习应用于草类植物遥感图像中所采用的主要网络结构和方法。最后归纳了目前草类植物无人机遥感图像应用深度学习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无人机(UAV) 遥感图像 草类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RCF模型的无人机低空遥感影像田块边界提取方法研究
5
作者 何思涵 胡佳慧 +2 位作者 何忠秀 李青涛 王霜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23,共13页
【目的】构建无人机低空遥感影像田块边界提取新方法,为解决丘陵山区小面积田块边界信息提取难题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利用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获取指定田块的高分辨率影像,制作单个田块图像数据集;在深度学习边缘检测算法RCF模型的基... 【目的】构建无人机低空遥感影像田块边界提取新方法,为解决丘陵山区小面积田块边界信息提取难题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利用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获取指定田块的高分辨率影像,制作单个田块图像数据集;在深度学习边缘检测算法RCF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减少池化层、增加注意力机制模块,构建准确性能更高的Improve-RCF(IRCF)模型进行田块边界识别,然后对识别后的边界图像进行轮廓检测量化处理,将连续的边界线转换成由多个像素点组成的离散化边界线以便获取像素坐标,再通过高斯—克吕格投影转换为适用于农机作业的平面坐标,并以田块有效面积比和坐标平均偏差2个指标进行田块边界提取准确性验证。【结果】相对于RCF模型,IRCF模型的算法性能得到提升,其检验结果不仅在数据集尺度最佳(ODS)中的F_(1)值领先1.8368%,在图像尺度最佳(OIS)中的F_(1)值也领先2.7969%,且平均精度(AP)提升3.8540%。田块边界线经量化处理后,计算所得的内边界范围内像素总数为21339个,进一步换算求得提取的田块边界线围成面积为1841.32 m^(2),IRCF模型提取率为91.02%。将IRCF模型与Canny测算子边界量化相结合,通过对比分析实际测量值与提取值,发现平面坐标在X轴方向上的平均偏差为0.613 m,在Y轴方向上的平均偏差为0.744 m,均小于0.800 m,说明能提供较准确的边界坐标信息。【结论】基于IRCF模型的无人机低空遥感田块边界提取方法能解决传统边缘检测算法难以识别田块图像数据集中狭窄田块边界的问题,获得的田块边界图像经轮廓检测量化处理后能实现田块边界平面坐标准确获取,实现了丘陵山区小面积田块边界信息的高效率自动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块边界 IRCF模型 边缘检测算法 无人机低空遥感影像 坐标获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机器人导航系统设计与试验——基于无人机遥感与北斗定位
6
作者 李文峰 徐蕾 +4 位作者 朱崇阳 刘文荣 潘坤 李影芝 李超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6-44,共9页
为解决基于卫星导航系统的农业机器人受农田实况场景限制导致作业效率和导航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的遥感影像与北斗RTK (Real Time Kinematic)定位相结合的导航系统,实现复杂农田环境下机器人的自动导航与跟踪控制。采... 为解决基于卫星导航系统的农业机器人受农田实况场景限制导致作业效率和导航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的遥感影像与北斗RTK (Real Time Kinematic)定位相结合的导航系统,实现复杂农田环境下机器人的自动导航与跟踪控制。采用无人机搭载影像传感器采集农田影像,进行二维重建生成二维正射影像,搭建农田地图;采用北斗RTK定位、双天线定向与陀螺仪进行组合导航,并融合补偿卡尔曼滤波算法获取机器人航向,对机器人实际位姿与跟踪直线间的横向偏差和航向偏差进行运动控制,使机器人跟随作业路径。试验结果表明:在0.3、0.5和0.7 m/s的行驶速度下,实际轨迹与目标路径横向偏差的平均值分别为4.1、6.2和7.6 cm,标准差为2.1、2.5和3.1 cm,各项偏差随着速度的提高而增大;3种速度下,目标点横向偏差的平均值分别为4.3、6.1和7.0 cm、标准差为2.1、2.4和2.8 cm,目标点航向偏差的平均值分别为6.8°、8.2°和9.7°、标准差为4.0°、6.1°和6.9°。无人机遥感影像构建的农田地图,可与北斗RTK定位有效结合,实现农业机器人精准路径规划和导航,导航精度可满足机器人在农田中开展作业任务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器人 导航系统 无人机遥感 北斗RTK 双天线定向 补偿卡尔曼滤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典型小流域浅沟损毁耕地特征分析
7
作者 王伟 王春梅 +6 位作者 明哲 魏继龙 申华珍 王强 麻磊 孙智博 杜华栋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5,共11页
为探究浅沟损毁耕地问题,明确其与浅沟形态关系,以黑龙江嫩江鹤北小流域内治理和非治理2个子流域为研究区,基于2022—2023年高分辨率无人机影像和高精度野外实测,定量分析浅沟形态与损毁耕地面积的关系。结果表明:1)受侵蚀沟潜在影响的... 为探究浅沟损毁耕地问题,明确其与浅沟形态关系,以黑龙江嫩江鹤北小流域内治理和非治理2个子流域为研究区,基于2022—2023年高分辨率无人机影像和高精度野外实测,定量分析浅沟形态与损毁耕地面积的关系。结果表明:1)受侵蚀沟潜在影响的耕地及在此影响下作物难以生长的损毁耕地面积分别占流域总耕地面积的32%和0.258%,其中浅沟损毁耕地面积占沟毁耕地面积的31%,治理流域较非治理流域下降38%,2022年和2023年当年种植大豆的浅沟损毁耕地面积分别是种植玉米的2.17倍和2.03倍;2)浅沟损毁耕地宽度是浅沟本身宽度的2.21倍,浅沟宽度、深度、横截面面积和宽深比均与损毁耕地宽度显著相关(P<0.05),其中宽度与损毁耕地宽度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3)浅沟平均宽度和长度交互影响损毁耕地面积重要性最高,存在良好线性关系。本研究表明浅沟损毁耕地是东北黑土区沟毁耕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容忽视,浅沟形态参数与其损毁耕地面积存在线性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可促进侵蚀沟损毁耕地面积的精准评估,从而服务黑土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国家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沟 沟毁耕地 野外实测 无人机遥感 东北黑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遥感与激光雷达的农田防护林退化识别方法
8
作者 李红山 徐婷 +1 位作者 向泽群 李天兰 《甘肃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0-20,38,共12页
以无人机多光谱遥感为数据源,结合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和最大似然法对兵团第二师农田防护林样地构建冠层识别模型进行郁闭度的估测,并利用机载激光雷达三维建模对疏透度和断带长度进行计算,判别退化等级。针对重度、轻度退化和健康农... 以无人机多光谱遥感为数据源,结合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和最大似然法对兵团第二师农田防护林样地构建冠层识别模型进行郁闭度的估测,并利用机载激光雷达三维建模对疏透度和断带长度进行计算,判别退化等级。针对重度、轻度退化和健康农田防护林的6个典型样本分析,结果表明,三种冠层分类模型中随机森林在训练样本充分时,表现出最优分类精度,分类精度总体上优于支持向量机与最大似然法;在不同类型的林地分类结果中,重度退化林的分类精度要优于一般退化林与健康林。通过郁闭度与疏透度指标的判别结果与人工现地调查结果相一致。本研究的技术流程能够快速、准确地判别农田防护林的冠层受损情况及退化等级,为今后农田防护林外业调查及保护管理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 无人机 多光谱遥感 激光雷达 机器学习 退化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措施无人机影像样本库构建方法研究
9
作者 柴鹏 董静 +3 位作者 丁翼星 刘志强 吴清泉 王昌辉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25年第1期8-12,41,共6页
为进一步提高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引入深度学习、大模型等新技术提高无人机影像中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措施的识别精度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训练优化深度网络模型极其依赖大量且高精度的样本,这是实现不同类型水土流... 为进一步提高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引入深度学习、大模型等新技术提高无人机影像中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措施的识别精度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训练优化深度网络模型极其依赖大量且高精度的样本,这是实现不同类型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措施智能化识别的关键基础资料。本文利用福建省水土保持试验站在近几年水土保持工作中获取的海量高分辨率无人机影像,以及部分人工解译的矢量文件,研究了点、线、面状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措施的样本标注方法,建立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措施影像样本库。经过样本的自动生成、样本库的清洗与扩充以及样本类别调整,最终样本库共含有点状措施样本11类2289个,线状措施样本8类32342个,面状措施样本7类346455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遥感影像 水土流失 工程措施 影像样本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视觉巡航的光伏发电坏点定位技术
10
作者 黄绪勇 唐标 +2 位作者 秦雄鹏 林中爱 许守东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4-600,共7页
通过无人机采集光伏组件的图像后,利用小波尺度分解技术来增强图像的对比度和细节,重构无人机视觉巡航成像结果。为消除影响坏点定位准确性的噪声,采用中值滤波法对重构图像进行滤波,同时保留边缘信息和图像清晰度;使用门限二值化将图... 通过无人机采集光伏组件的图像后,利用小波尺度分解技术来增强图像的对比度和细节,重构无人机视觉巡航成像结果。为消除影响坏点定位准确性的噪声,采用中值滤波法对重构图像进行滤波,同时保留边缘信息和图像清晰度;使用门限二值化将图像中的背景和感兴趣区域进行分割;通过最大类间方差方法计算分割处理得到的背景和感兴趣区域的类间方差,能确定最优门限值,以此将感兴趣区域中的坏点范围单独提取出来;最后,为更加精确定位具体的坏点位置,引入改进的区域生长方法,通过设置生长阈值和梯度振幅门限,能有效定位光伏发电系统中存在的坏点位置。实验证明,所提方法对光伏发电坏点定位误差小,检测精准度高,能有效辅助维护电网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光伏发电 遥感 坏点定位 灰度均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与前景分析
11
作者 杨少勇 杨浩宇 《农业工程》 2025年第6期39-44,共6页
随着全球农业向精准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无人机遥感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监测手段,在智慧农业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探讨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现状、优势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 无人机 遥感 智慧农业 作物监测 病虫害防治 土壤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监测技术在森林资源保护中的创新应用与实践
12
作者 徐华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3期91-93,共3页
本文围绕智能监测技术在森林资源保护中的创新应用与实践展开研究。首先,对现有智能监测技术的架构进行详细分析,明确系统设计、技术组件和数据处理流程。接着,深入探讨了核心监测技术,如遥感技术、无人机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强调其在森... 本文围绕智能监测技术在森林资源保护中的创新应用与实践展开研究。首先,对现有智能监测技术的架构进行详细分析,明确系统设计、技术组件和数据处理流程。接着,深入探讨了核心监测技术,如遥感技术、无人机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强调其在森林监测中的具体创新应用。通过引入大数据处理、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本文构建了高效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提升了监测数据的精度与实时性。研究结果表明,智能监测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森林资源保护的效率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监测技术 森林资源保护 遥感技术 无人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林业资源调查中的应用探讨
13
作者 唐代静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3期79-81,共3页
林业资源调查是林业管理的重要基础,无人机遥感技术以其高效、高精度、经济实用的特点,在林业资源调查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分析了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林业资源调查中的优势,探讨了其在林业样地调查与图斑监测、病虫害防治与监测、森林防... 林业资源调查是林业管理的重要基础,无人机遥感技术以其高效、高精度、经济实用的特点,在林业资源调查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分析了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林业资源调查中的优势,探讨了其在林业样地调查与图斑监测、病虫害防治与监测、森林防火监测以及森林资源核查与评估等方面的应用。尽管无人机遥感技术还面临技术瓶颈、数据处理难度大以及法规政策制约等挑战,但通过技术创新、智能化提升以及拓展应用场景等措施,无人机遥感技术必将在林业资源调查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遥感技术 林业资源调查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闸三线工程平潭段水土流失监测分析
14
作者 徐义保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5年第1期52-60,共9页
文章以“一闸三线工程平潭段”为例,采用无人机和地面观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水土保持监测。发现本项目各分段开工时间不一致,导致全线总工期较长。管线主要沿城市主干道敷设,施工完毕后立即采取了绿化措施,各分段的建设期较原方案预测时... 文章以“一闸三线工程平潭段”为例,采用无人机和地面观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水土保持监测。发现本项目各分段开工时间不一致,导致全线总工期较长。管线主要沿城市主干道敷设,施工完毕后立即采取了绿化措施,各分段的建设期较原方案预测时段更短。此外,建材矿山禁采政策极大地提高了项目土石方的综合利用效率,使得项目取土、弃渣场未启用。建议方案编制阶段应适当减少施工期的水土流失预测时段,可按分段施工时间进行水土流失量的预测。无人机技术将项目水土流失监测从定性阶段提高到定量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监测 生产建设项目 遥感监测 水土保持 无人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序列植被指数的小麦条锈病抗性等级鉴定方法 被引量:8
15
作者 苏宝峰 刘砥柱 +2 位作者 陈启帆 韩德俊 吴建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5-165,共11页
条锈病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培育抗条锈病的小麦品种至关重要。针对传统育种中抗性鉴定手段单一、效率低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通过小麦冠层植被指数的时间序列实现对条锈病不同抗性等级的高效鉴定方法。该方法利用无人机采集自然发病的... 条锈病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培育抗条锈病的小麦品种至关重要。针对传统育种中抗性鉴定手段单一、效率低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通过小麦冠层植被指数的时间序列实现对条锈病不同抗性等级的高效鉴定方法。该方法利用无人机采集自然发病的育种群体小麦(共600个样本,516个基因型)冠层多时相的光谱图像,使用随机蛙跳算法和ReliefF算法筛选出6个条锈病病害严重度的敏感特征:归一化色素叶绿素指数(normalized pigment chlorophyll index,NPCI)、沃尔贝克指数(woebbecke index,WI)、叶绿素红边指数(chlorophyll index rededge,CIrededge)、绿大气抵抗植被指数(green atmospherically resistant index,GARI)、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i,NDVI)、叶绿素绿指数(chlorophyll index green,CIgreen),这些敏感特征在试验群体中的时间序列符合条锈病的发病规律,验证了其作为条锈病发病严重度敏感特征的有效性;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算法使用上述敏感特征建立条锈病病害严重度等级分类模型,在测试集的表现中,与使用未经过筛选的原始特征所建立的模型相比在精度、平均准确率、平均召回率和F1分数上分别仅下降6.2%、3.3%、2.7%、4.0%,证明了所筛选敏感特征的有效性;针对一般机器学习算法难以捕捉不同抗性等级样本之间较小的特征变化差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从植被指数时间序列转化生成的二维图像中提取特征实现条锈病抗性等级分类的方法。将敏感特征中能够较好区分不同抗病等级的4个时间序列植被指数(NPCI、GARI、NDVI、WI),通过格拉姆角场方法生成格拉姆角和场图像,并制作成数据集,使用DenseNet121网络进行训练,以实现不同条锈病抗病等级的分类。建立的条锈病抗性等级分类模型中,由NPCI时间序列图像建立的分类模型测试效果最佳,其准确率为0.837,召回率为0.834,F1分数可达0.833,能够较好地实现对群体小麦不同品种(系)的条锈病抗性等级差异的区分,表明基于光谱植被指数时间序列的小麦条锈病抗性等级识别方法可以用于小麦抗病育种中抗性等级的鉴定,并可为其他作物的病害抗性等级鉴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遥感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小麦条锈病 多光谱成像 DenseNet1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环境下无人机图像并行拼接识别算法 被引量:4
16
作者 许鑫 张力 +4 位作者 岳继博 钟鹤鸣 王颖 刘杰 乔红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4-163,共10页
为改善在农田环境下无人机图像计算速度和效率,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农田环境下无人机图像并行拼接识别算法。利用倒二叉树并行拼接识别算法,通过提取图像拼接中的变换矩阵,实现拼接识别同时进行。根据边缘设备的CPU核心数和图像数量自动将... 为改善在农田环境下无人机图像计算速度和效率,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农田环境下无人机图像并行拼接识别算法。利用倒二叉树并行拼接识别算法,通过提取图像拼接中的变换矩阵,实现拼接识别同时进行。根据边缘设备的CPU核心数和图像数量自动将图像拼接识别任务划分为多个子进程,并分配到不同核心上执行,以提高在农田环境下的计算效率。试验结果表明:相同试验环境和数据集条件下,倒二叉树并行拼接算法的拼接耗时相较于其他算法平均减少了60%~90%左右;在农田环境下,倒二叉树并行拼接识别相较于串行拼接识别的耗时减少了70%,图像识别的平均像素交并比提升了10.17个百分点,说明在农田环境下采用多线程倒二叉树并行算法可以更好地利用农田环境下边缘设备的计算资源,大幅提升无人机图像的拼接和识别的速度,为无人机的快速实时监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遥感 图像处理 全景拼接 多核CPU 多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矿无人机遥感边坡地表形变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光伟 袁杰 +2 位作者 柴森霖 李渊博 付恩三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449-3457,共9页
针对当前露天矿边坡监测过程中存在的设备留有监测死角、点位布控缺乏依据、地质隐患解译困难、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影像点云重构复杂度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遥感的边坡地表形变提取方法。首先,通过分析UAV激... 针对当前露天矿边坡监测过程中存在的设备留有监测死角、点位布控缺乏依据、地质隐患解译困难、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影像点云重构复杂度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遥感的边坡地表形变提取方法。首先,通过分析UAV激光点云与影像特点构建点云序列;其次,利用融合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cale 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SIFT)与圆柱形邻域搜索的改进迭代最近点(Iterative Closest Point,ICP)算法,实现点云序列的精准高效配准,提高边坡形变提取精度;最终,借助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叠加分析与可视化,精准定位边坡重点形变区域,直观提取边坡形变位置和大小,并结合正射影像图像特征进行形变区域分析与解译。以南芬露天矿为工程应用实例,研究表明:边坡形变模型标准偏差为0.032 m,对比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差分(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Real Time Kinematic,GPS-RTK)实测形变值,形变中误差为0.012 m,能够快速实现大尺度复杂边坡地表扫描与形变提取,从而为地质灾害隐患分析、盲区边坡形变监测与地面监测设备科学布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露天矿边坡 无人机(UAV)遥感 点云序列 点云配准 地表形变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mantic segmentation of camouflage objects via fusing reconstructed multispectral and RGB images
18
作者 Feng Huang Gonghan Yang +5 位作者 Jing Chen Yixuan Xu Jingze Su Guimin Huang Shu Wang Wenxi Liu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8期324-337,共14页
Accurate segmentation of camouflage objects in aerial imagery is vital for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UAV-based reconnaissance and rescue missions.However,camouflage object segmentation is increasingly challenging du... Accurate segmentation of camouflage objects in aerial imagery is vital for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UAV-based reconnaissance and rescue missions.However,camouflage object segmentation is increasingly challenging due to advances in both camouflage materials and biological mimicry.Although multispectral-RGB based technology shows promise,conventional dual-aperture multispectral-RGB imaging systems are constrained by imprecise and time-consuming registration and fusion across different modalities,limiting their performance.Here,we propose the Reconstructed Multispectral-RGB Fusion Network(RMRF-Net),which reconstructs RGB images into multispectral ones,enabling efficient multimodal segmentation using only an RGB camera.Specifically,RMRF-Net employs a divergentsimilarity feature correction strategy to minimize reconstruction errors and includes an efficient boundary-aware decoder to enhance object contours.Notably,we establish the first real-world aerial multispectral-RGB semantic segmentation of camouflage objects dataset,including 11 object categories.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RMRF-Net outperforms existing methods,achieving 17.38 FPS on the NVIDIA Jetson AGX Orin,with only a 0.96%drop in mIoU compared to the RTX 3090,showing its practical applicability in multimodal remote sens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ouflage object detection Reconstructed multispectral image(MSI) 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 Semantic segmentation remote sens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低空遥感结合YOLOv7快速评估水稻穗颈瘟抗性
19
作者 翁海勇 姚越 +4 位作者 黄德耀 张玉婷 程组锌 叶大鹏 吴仁烨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10-118,共9页
为解决传统水稻稻瘟病抗性评估手段单一、效率低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结合YOLOv7模型的水稻穗颈瘟抗性鉴定方法。首先,将标注区域分割成小尺寸图像(≤1 240×1 240像素),将小尺寸图像进行旋转、缩放、平移、剪... 为解决传统水稻稻瘟病抗性评估手段单一、效率低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结合YOLOv7模型的水稻穗颈瘟抗性鉴定方法。首先,将标注区域分割成小尺寸图像(≤1 240×1 240像素),将小尺寸图像进行旋转、缩放、平移、剪切和改变对比度处理。经数据清洗,去除分辨率过低的图像,扩充样本数量,以提高数据多样性。然后,将压缩注意力机制(squeeze-excitation attention)和可变形卷积(deformable convolution)引入YOLOv7模型,自适应调整感受野,以提升捕捉穗颈瘟病斑细粒度特征的能力。最后,构建穗颈瘟检测的YOLOv7_Neckblast模型。研究结果表明,YOLOv7_Neckblast能够有效检测穗颈瘟,计算出15个品种的穗颈瘟发病率和病害等级(1、3、5、7和9级的水稻品种分别有4、4、3、2和2个)。在交并比阈值为0.5时,YOLOv7_Neckblast平均精度均值相较于YOLOv7、FCOS和RetinaNet分别提升了4.0、6.4和5.8个百分点,召回率和F1值分别提高了至少4.0和4.0个百分点,且浮点计算数和参数量最低。与育种专家判定的实际抗性水平相比,YOLOv7_Neckblast模型对15个水稻品种的穗颈瘟抗性水平的平均评估准确率为86.67%,能较好地实现不同水稻品种穗颈瘟抗性的区分。无人机低空遥感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可用于水稻黄熟期育种中穗颈瘟抗性的评估,也可为其他作物优势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无人机 低空遥感 穗颈瘟 YOLOv7_Neckblast模型 抗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遥感的苹果树冠层SPAD反演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江凡 赵泽艺 +4 位作者 李朝阳 高阳 赵鑫 江文格 龚智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5-531,共7页
为探讨利用无人机多光谱遥感影像监测苹果树冠层叶绿素含量的可行性,以南疆矮砧密植苹果树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获取试验区多光谱影像,选取10个植被指数,分析所选植被指数与实测SPAD值的相关性,将与SPAD相关性较好的7个植被指数作为模... 为探讨利用无人机多光谱遥感影像监测苹果树冠层叶绿素含量的可行性,以南疆矮砧密植苹果树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获取试验区多光谱影像,选取10个植被指数,分析所选植被指数与实测SPAD值的相关性,将与SPAD相关性较好的7个植被指数作为模型的输入变量,利用机器学习构建一元线性回归、偏最小二乘回归、支持向量机回归、随机森林回归和岭回归的苹果树冠层SPAD反演模型,通过精度检验确定最优模型.结果表明,7个植被指数NDVI,EVI,SAVI,OSAVI,GNDVI,RVI,GRVI与SPAD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4~0.7,均在P小于0.01水平上极显著相关.采用随机森林回归建立的模型表现最优,其建模集R 2为0.728,RMSE为2.292,RPD为1.920;验证集R 2为0.702,RMSE为2.527,RPD为1.832.因此,基于无人机多光谱遥感的RF模型可以实现苹果树冠层SPAD的快速准确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树 无人机 多光谱遥感 SPAD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