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lectron Microscope Study on Inclusion in Low-temperature Phase of Barium Borate (β-BBO) Single Crystal
1
作者 Liu Wen Gao Minrong +1 位作者 Jiang Aidong Chen Wenzhi 《人工晶体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361-361,共1页
It is well known that β-BBO is a new type nonlinear optical crystal discovered in our institute and now β-BBO is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s of laser and nonlinear optic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inclusions in ... It is well known that β-BBO is a new type nonlinear optical crystal discovered in our institute and now β-BBO is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s of laser and nonlinear optic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inclusions in β-BBO crystal grown by flux method. Using AEM technique, we have studied the shape,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inclusions which is very helpful to the explanation of the formation of inclu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linear optical crystal nonlinear optics flux method electron microscope INCLUSION low temperature phase BBO aem techniqu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_(2)MgTiO_(6):Tm^(3+)/Ho^(3+)/Yb^(3+)荧光粉上转换发光和温度传感特性
2
作者 孙顶 张宇 +3 位作者 张玉红 刘航 张力 逄金波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6-124,共9页
双钙钛矿材料因其出色的物理化学性质,在上转换发光和温度传感领域展现出显著的应用潜力。采用高温固相法成功制备了不同浓度Tm^(3+)、Ho^(3+)、Yb^(3+)掺杂的Gd_(2)MgTiO_6新型双钙钛矿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上转换... 双钙钛矿材料因其出色的物理化学性质,在上转换发光和温度传感领域展现出显著的应用潜力。采用高温固相法成功制备了不同浓度Tm^(3+)、Ho^(3+)、Yb^(3+)掺杂的Gd_(2)MgTiO_6新型双钙钛矿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上转换发光光谱分析,对样品结构、微观形貌、发光原理进行研究,并选择发光强度最佳的荧光粉应用于温度传感。实验结果表明,在980 nm红外激光激发下,Gd_(2)MgTiO_6:1%Tm^(3+)/0.5%Ho^(3+)/5%Yb^(3+)样品展现出最佳的发光强度。该样品的发射峰位于477 nm、545 nm、654 nm、759 nm和800 nm分别对应^(1)G_(4)→^(3)H_6(Tm^(3+))、^(5)F_(4),^(5)S_2→^(5)I_(8)(Ho^(3+))、^(5)F_5→^(5)I_(8)(Ho^(3+))、^(5)F_(4),^(5)S_2→^(5)I_(8)(Ho^(3+))以及^(3)H_(4)→^(3)H_6(Tm^(3+))能级跃迁。基于荧光强度比技术,在293~573 K温度范围内,对I_(545)/I_(700)、I_(654)/I_(700)、I_(477)/I_(700)、I_(800)/I_(700)非热耦合能级对的温度传感特性进行了研究,样品在573 K处的最大相对灵敏度为1.72%K^(-1),优于多数稀土掺杂双钙钛矿的温度传感材料,显示出在温度感应技术领域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发光 高温固相法 荧光强度比 灵敏度 双钙钛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PbBr_(3)@MOF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稳定性分析
3
作者 杨宇轩 杨晓华 +3 位作者 陈健壮 沈建华 张建鹏 杨晓玲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008-7014,共7页
钙钛矿材料因具备结构可调、光电特性优异、制备成本较低等优点,在光电探测领域获得广泛关注。针对钙钛矿量子点目前存在的环境稳定性差的关键问题,采用固相模板法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5(Zn)孔隙内实现了钙钛矿量子点的原位合成,成功... 钙钛矿材料因具备结构可调、光电特性优异、制备成本较低等优点,在光电探测领域获得广泛关注。针对钙钛矿量子点目前存在的环境稳定性差的关键问题,采用固相模板法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5(Zn)孔隙内实现了钙钛矿量子点的原位合成,成功制备出具有优异稳定性的CsPbBr_(3)@MOF复合材料。通过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表征证实了CsPbBr_(3)量子点成功合成并填充在MOF孔隙中。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了CsPbBr_(3)@MOF的化学组成和表面结构。同时,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和瞬态荧光光谱研究了CsPbBr_(3)@MOF的光学性能。基于荧光光谱强度的变化趋势,证实了复合材料CsPbBr_(3)@MOF的水、光和热稳定性相较于CsPbBr_(3),获得显著提升。该研究为提高钙钛矿量子点的稳定性并拓展其应用提供了新思路及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模板法 原位合成 钙钛矿量子点 复合材料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铌酸镁粉体低温合成方法研究进展
4
作者 童亚琦 张微 +3 位作者 李辉 郑彧 张杰 石爽爽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5-311,共7页
铌酸镁微波介质陶瓷因优异的介电性能而备受关注。作为制备高性能铌酸镁陶瓷的关键原料,铌酸镁粉体的质量对最终产品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当前国内外铌酸镁粉体的低温制备方法进行了总结,系统分析了固相反应法、湿化学法、... 铌酸镁微波介质陶瓷因优异的介电性能而备受关注。作为制备高性能铌酸镁陶瓷的关键原料,铌酸镁粉体的质量对最终产品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当前国内外铌酸镁粉体的低温制备方法进行了总结,系统分析了固相反应法、湿化学法、共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工艺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展望了铌酸镁粉体制备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为高性能铌酸镁粉体材料的研发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酸镁粉体 低温合成方法 固相反应法 湿化学法 共沉淀法 溶胶凝胶法 微波介质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稳态法的乙二醇-水固相物低温热导率实验研究
5
作者 张彦昭 艾立强 +3 位作者 吴胜宝 颜滢莉 沈惬 孙大明 《低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共9页
为获取乙二醇-水的固体热导率,研制了一种基于一维圆柱稳态导热假设的实验装置。在81—164 K温度范围内,测量了10%—99%浓度样品的乙二醇-水溶液冻结固相物热导率特性,并给出拟合公式。结果表明:热导率随乙二醇浓度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趋... 为获取乙二醇-水的固体热导率,研制了一种基于一维圆柱稳态导热假设的实验装置。在81—164 K温度范围内,测量了10%—99%浓度样品的乙二醇-水溶液冻结固相物热导率特性,并给出拟合公式。结果表明:热导率随乙二醇浓度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在浓度10%—40%之间热导率快速下降,浓度超过80%时显著回升;低浓度(10%—30%)和高浓度(90%—99%)下热导率与温度呈负相关,中等浓度(40%—80%)下则呈正相关。实验发现装置漏热与冰层冻结速率的径向差异可能影响热导率分布均匀性。研究为乙二醇-水固体低温导热特性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热导率 乙二醇-水固相物 稳态法 热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法制备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及其在全固态锂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门明阳 吴敬华 +3 位作者 刘高瞻 张婧 张妮妮 姚霞银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共22页
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具有接近甚至超过液态有机电解质的高室温离子电导率和较好的机械延展性,是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固体电解质。其制备方式主要分为固相烧结法、高能球磨法和液相法三类。其中,固相烧结法和高能球磨法耗时长,能耗高,且合成... 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具有接近甚至超过液态有机电解质的高室温离子电导率和较好的机械延展性,是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固体电解质。其制备方式主要分为固相烧结法、高能球磨法和液相法三类。其中,固相烧结法和高能球磨法耗时长,能耗高,且合成的电解质颗粒尺寸较大。相比之下,液相法以有机溶剂为介质,可以合成颗粒较小的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工艺简单省时,更适用于规模化生产。有鉴于此,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液相法制备硫化物固体电解质的研究进展,基于原料在溶剂中的溶解状态,分析了悬浮型、溶液型和混合型三种反应类型的反应机理,并进一步探讨了溶剂对电解质纯度、形貌及结晶性的影响。同时,概述了液相法制备的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在全固态锂电池中的应用。最后,对硫化物固体电解质液相法合成的优势与局限性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固态电池 硫化物固体电解质 液相法 湿化学合成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罐内低冰点推进剂降温过程的数值研究
7
作者 魏对红 宋英恺 +1 位作者 谢龙 张鹏 《载人航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6-284,共9页
为提高发动机试车系统可靠性,降低发动机试验中由于储罐内低冰点推进剂温度不均匀造成的试验误差,通过试验和数值计算研究了储罐内低冰点推进剂降温过程中的温度分布,分析并讨论了储罐内推进剂在不同导热油入口流速下降温过程中的温度... 为提高发动机试车系统可靠性,降低发动机试验中由于储罐内低冰点推进剂温度不均匀造成的试验误差,通过试验和数值计算研究了储罐内低冰点推进剂降温过程中的温度分布,分析并讨论了储罐内推进剂在不同导热油入口流速下降温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及平均换热功率等。结果表明:在整个降温过程中,储罐内推进剂存在明显的温差,当入口流速为0.2 m/s时,储罐中顶部和底部温差最大可达到16.47℃;随着温度的降低,推进剂的自然对流换热减弱,且靠近盘管壁面的推进剂会发生凝固,导致推进剂与导热油间的换热热阻增加,降低了推进剂的降温速率;导热油和盘管内表面之间的强制对流换热随着流量的增加而增加,与0.05 m/s的入口速度相比,入口速度0.1 m/s和0.2 m/s工况下的平均功率分别增加了约50%和96.67%,但储罐内推进剂的温差也随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冰点推进剂 盘管换热器 温度均匀性 固-液相变 焓-孔隙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研磨法合成二茂铁基查尔酮衍生物
8
作者 唐文强 高艳蓉 +2 位作者 徐小娜 仝红娟 刘斌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48,61,共8页
采用固相研磨法,经Claisen-Schmidt缩合反应合成了26个二茂铁基查尔酮衍生物(1a~1z),采用FTIR、1HNMR、ESI-MS和元素分析对目标化合物1a~1z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采用单晶衍射法对目标化合物1c、1m、1u的晶体结构进行了确证。结果表明,以... 采用固相研磨法,经Claisen-Schmidt缩合反应合成了26个二茂铁基查尔酮衍生物(1a~1z),采用FTIR、1HNMR、ESI-MS和元素分析对目标化合物1a~1z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采用单晶衍射法对目标化合物1c、1m、1u的晶体结构进行了确证。结果表明,以乙酰基二茂铁与苯甲醛的Claisen-Schmidt缩合反应为模型,确定最佳合成条件如下:物料比n(苯甲醛)∶n(乙酰基二茂铁)为2.4∶1、KOH用量n(KOH)∶n(乙酰基二茂铁)为1.3∶1、室温研磨20 min,在此条件下,目标化合物1a的收率为93.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研磨法 二茂铁基查尔酮衍生物 绿色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浆态床反应器中多相分离研究进展
9
作者 柳永兵 王亚军 +3 位作者 谷平 张永民 郭怀勇 刘凯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345-3363,共19页
在低温费-托合成浆态床反应器中涉及液态产品与催化剂颗粒的分离、反应器顶部气体中夹带液体(固体)的分离与浆液中催化剂细粉的去除三类多相分离问题,三类问题的有效解决对浆态床反应器的连续、稳定运行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不同分离技... 在低温费-托合成浆态床反应器中涉及液态产品与催化剂颗粒的分离、反应器顶部气体中夹带液体(固体)的分离与浆液中催化剂细粉的去除三类多相分离问题,三类问题的有效解决对浆态床反应器的连续、稳定运行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不同分离技术用于解决三类多相分离问题的应用与研究进展。对于液态产品与催化剂颗粒分离,器内过滤是工业装置普遍采用的技术,但存在气体泄漏等问题。器外过滤可避免器内过滤存在的问题,但研究相对欠缺。重力沉降设备的创新及与其他技术的结合可有效缩短分离周期。磁分离与超临界流体萃取因分离精度较高具有潜在优势,但目前研究尚处于实验室阶段。对于气体中夹带液体(固体)分离,主要采用旋风分离器和折流板分离器,根据工业建议,两种设备的组合使用可提升分离效果。对于浆液中催化剂细粉去除,不同孔径的过滤单元因无法精确控制去除颗粒大小而无法实施,而基于水力旋流器的“透析式”细粉连续分级技术可在高效去除细粉的同时回收有效催化剂。最后,对后续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工业应用为导向,开展更广、更深的研究是未来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费-托合成 浆态床反应器 液固分离 气液(固)分离 颗粒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钠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10
作者 韩业璘 谢红艳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116,122,共6页
以软锰矿为原料,通过酸浸碱浸并结合高温固相法合成了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钠(化学式Na_(0.44)MnO_(2)),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以及恒流充放电测试、电化学阻抗和循环伏安等测试方法,分析... 以软锰矿为原料,通过酸浸碱浸并结合高温固相法合成了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钠(化学式Na_(0.44)MnO_(2)),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以及恒流充放电测试、电化学阻抗和循环伏安等测试方法,分析了Na_(0.44)MnO_(2)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等。结果表明:制备的Na_(0.44)MnO_(2)为结晶良好的棒状结构,宽度为200~400nm,长度为2~5μm;在0.5C和1C倍率条件下首圈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17.5mAh/g、84.8mAh/g,循环100圈后容量保持率约为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锰矿 高温固相法 锰酸钠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紫颜料的复仿制工艺探索与呈色性能研究
11
作者 邢腾飞 何选盟 +1 位作者 姜显威 刘千龙 《中国陶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68,77,共7页
为探明古颜料中国紫的制备工艺,本文以石英、碱式碳酸铜、重晶石为原料,以氧化铅为助熔剂,采用高温固相法对中国紫颜料进行仿古制备,研究了煅烧温度、保温时间对中国紫颜料的结构和呈色性能的影响。利用XRD、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拉曼光... 为探明古颜料中国紫的制备工艺,本文以石英、碱式碳酸铜、重晶石为原料,以氧化铅为助熔剂,采用高温固相法对中国紫颜料进行仿古制备,研究了煅烧温度、保温时间对中国紫颜料的结构和呈色性能的影响。利用XRD、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拉曼光谱和色度仪等分析仪器对其结构和呈色性能进行了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在煅烧温度为900℃,保温时间为6 h所制备的中国紫颜料呈色性能最为优异,L^(*)值、a^(*)值、b^(*)值和c^(*)值分别是51.27、4.69、-24.05和24.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紫 高温固相法 仿古制备 呈色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固定点氩的分子力场参数模拟优化方法
12
作者 贾会伦 刘思琦 +1 位作者 张海洋 高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7-119,共13页
为解决分子力场势能函数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Lennard-Jones参数难以准确求取的问题,以1990年国际温标所定义的低温固定点工质氩为例,提出一种基于势能参数-临界特性量效规律的分子力场Lennard-Jones参数优化方法。基于吉布斯系综蒙特卡... 为解决分子力场势能函数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Lennard-Jones参数难以准确求取的问题,以1990年国际温标所定义的低温固定点工质氩为例,提出一种基于势能参数-临界特性量效规律的分子力场Lennard-Jones参数优化方法。基于吉布斯系综蒙特卡罗方法,利用Trappe-ua和COMPASS两种力场对氩的气液相平衡开展了分子模拟研究,得到初步模拟结果。通过参数扰动法进行两势能参数对饱和气液相密度、饱和蒸气压和蒸发焓影响的定性分析,进一步通过定量分析构建了COMPASS力场势能参数与临界特性间的函数关系,将实验临界值代入确定了优化的COMPASS力场的Lennard-Jones参数。利用优化的参数重新编写力场进行模拟验证。结果表明,对于COMPASS力场而言,氩的饱和气液相密度、蒸气压及蒸发焓模拟精度显著提升,与Refprop 9.1软件计算值的平均绝对相对偏差由27%降到了18%,可为低温区其他固定点工质气液相平衡的分子力场Lennard-Jones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固定点 气液相平衡 吉布斯系综蒙特卡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_(2)Mg_(3)TiO_(6)∶Eu^(3+)红色荧光粉的合成及其在白光LED上的应用
13
作者 李鹏程 周军 +2 位作者 王伟刚 吴坤尧 李兆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3-651,共9页
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了Li_(2)Mg_(3)TiO_(6)∶Eu^(3+)红色荧光粉。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物相结构进行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微观形貌进行表征;荧光光谱仪(PL)对粉体进行光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Eu^(3+)掺入后Li_(2)Mg_(3)TiO_(6)... 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了Li_(2)Mg_(3)TiO_(6)∶Eu^(3+)红色荧光粉。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物相结构进行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微观形貌进行表征;荧光光谱仪(PL)对粉体进行光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Eu^(3+)掺入后Li_(2)Mg_(3)TiO_(6)晶体结构没有发生改变;样品颗粒分布均匀,平均粒径尺寸为2.8μm;Li_(2)Mg_(3)TiO_(6)∶Eu^(3+)的最佳激发峰位于398 nm,最强发射峰位于617 nm,最佳掺杂浓度为7%。样品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500 K时,发光强度可保持初始强度的60%,与市售荧光粉按照一定比例组合封装得到发光二极管(LED)器件,器件色坐标为(0.3274,0.3388),显色指数为80,Li_(2)Mg_(3)TiO_(6)∶Eu^(3+)红色荧光粉可应用于近紫外激发的白光LED器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_(2)Mg_(3)TiO_(6)∶Eu^(3+) 白光LED 高温固相法 红色荧光粉 光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_(3)AlO_(4)F∶Eu^(3+),Dy^(3+),Na^(+)发光材料性能
14
作者 梁瑞含 赵惠明 +2 位作者 张艳吉 李文霞 米晓云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6-507,共12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Sr_(3)AlO_(4)F∶Eu^(3+),Dy^(3+),Na^(+)红色发光材料。使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光谱仪等设备对Sr_(3)AlO_(4)F∶Eu^(3+),Dy^(3+),Na^(+)红色发光材料进行检测。Eu^(3+)、Dy^(3+)和Na^(+)的浓度(摩...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Sr_(3)AlO_(4)F∶Eu^(3+),Dy^(3+),Na^(+)红色发光材料。使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光谱仪等设备对Sr_(3)AlO_(4)F∶Eu^(3+),Dy^(3+),Na^(+)红色发光材料进行检测。Eu^(3+)、Dy^(3+)和Na^(+)的浓度(摩尔分数)分别为11%、5%和4%时样品的发光强度最高。导致Eu^(3+)和Dy^(3+)发生浓度猝灭的机制分别为四级-四级相互作用和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在Eu^(3+)、Dy^(3+)共掺杂实验中,证明了存在Dy^(3+)向Eu^(3+)的能量传递。此外,加入Na^(+)作为电荷补偿剂提高了Sr_(3)AlO_(4)F的发光性能,加入4%Na^(+)后发光强度提升近4倍。探究了Sr_(3)AlO_(4)F发光材料的热稳定性,在150℃时,共掺杂Eu^(3+)、Dy^(3+)样品的发光强度为30℃时的72.71%。Sr_(3)AlO_(4)F∶Eu^(3+),Dy^(3+),Na^(+)这种新型的红色发光材料有利于提高白光发光二极管的显色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固相法 能量传递 光致发光 Sr_(3)AlO_(4)F∶Eu^(3+) Dy^(3+) Na^(+) 红色发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tical roles of AlPO_(4) coating in enhancing cycling stability and rate capability of high voltage LiNi_(0.5)Mn_(1.5)O_(4) cathode materials
15
作者 WU Jie LUO Zhihong +6 位作者 CHEN Xiaoli XIONG Fangfang CHEN Li ZHANG Biao SHI Bin OUYANG Quansheng SHAO Jiaojing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8-958,共11页
LiNi_(0.5)Mn_(1.5)O_4(LNMO) was prepared by a high-temperature solid phase method,and then Al PO_(4)(AP) was coated on the polyhedral LNMO surface by the wet chemical metho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N... LiNi_(0.5)Mn_(1.5)O_4(LNMO) was prepared by a high-temperature solid phase method,and then Al PO_(4)(AP) was coated on the polyhedral LNMO surface by the wet chemical metho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NMO-1%AP|Li cell prepared with a 1%mass ratio of Al PO_(4and) LNMO had better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after 450 cycles at 1C,its discharge specific capacity maintained 108.78 m Ah·g^(-1),while that of the LNMO|Li cell was only 86.04 m Ah·g^(-1).Especially at the high rates of 5C and 10C,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former were far superior to the latter.This was attributed to the fact that the AP coating made the surface of LNMO in contact with the electrolyte more stable,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Li~+transport,and reduced the polarization voltage of the electr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_(0.5)Mn_(1.5)O_(4) high voltage lithium‑ion batteries high‑temperature solidphase method aluminum phospha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辅助水热法制备BiVO_(4)黄色色料及色度研究
16
作者 谢志翔 彭溢源 +2 位作者 刘汉语 朱嗣承 陈婷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1-65,共5页
本工作以硝酸铋(Bi(NO_(3))_(3)·5H2O)和偏钒酸铵(NH4VO_(3))为主要原料,并采用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溴盐([Bmim]Br)为溶剂,通过离子液体辅助水热法合成了BiVO_(4)黄色色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 本工作以硝酸铋(Bi(NO_(3))_(3)·5H2O)和偏钒酸铵(NH4VO_(3))为主要原料,并采用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溴盐([Bmim]Br)为溶剂,通过离子液体辅助水热法合成了BiVO_(4)黄色色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前驱体pH值、水热反应温度和时间对BiVO_(4)合成及显微形貌的影响,同时采用CIE-L^(*)a^(*)b^(*)色度仪考察了该色料的色度值。实验结果表明:前驱体溶液pH值对BiVO_(4)色料的合成及形貌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的pH值条件下,反应体系的离子平衡会有所不同,从而影响BiVO_(4)色料的结构和性能。随着pH值从5增大至8,合成产物由片状向柱状转变。当pH=6时,可以合成片状单斜白钨矿型BiVO_(4)黄色色料,平均粒径约4μm。采用水热法能够实现BiVO_(4)色料的低温合成,合成温度由传统固相法的650℃降至160℃。随着水热反应温度由160℃升至200℃,BiVO_(4)色料粒径由4μm增加至10μm,团聚现象加重。延长水热反应时间有助于BiVO_(4)晶体的成核与生长,经160℃水热反应2 h后,制得的BiVO_(4)色料呈色性能最佳,色度值L^(*)=76.77,a^(*)=2.80,b^(*)=64.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料 钒酸铋 离子液体 水热法 低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基钙钛矿水热合成及高温相变和表面活性位研究
17
作者 陈冠宜 徐骏伟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44,共8页
为探讨锡基钙钛矿的高温晶相变化及表面活性位如酸、碱位点之间的关系,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系列ASn(OH)_(6)(A=Ca、Sr、Ba)前驱体,并在800℃空气氛围下焙烧获得纯相的ASnO_(3)(A=Ca、Sr、Ba)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使用XRD、FT-IR、Raman、... 为探讨锡基钙钛矿的高温晶相变化及表面活性位如酸、碱位点之间的关系,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系列ASn(OH)_(6)(A=Ca、Sr、Ba)前驱体,并在800℃空气氛围下焙烧获得纯相的ASnO_(3)(A=Ca、Sr、Ba)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使用XRD、FT-IR、Raman、XPS和TEM等技术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aSnO_(3)和SrSnO_(3)为正交晶相,BaSnO_(3)为具有肖特基缺陷的立方晶相,随着温度从室温升高至800℃,CaSnO_(3)和BaSnO_(3)不发生晶相变化,而SrSnO_(3)在高温下会由正交晶相(Pnma)向正交晶相(Imma)转变。表面酸碱性位点与A位离子的碱性密切相关,A位离子碱性越强,碱性位点越丰富,酸性位点越少。结果表明:中等强度碱中心量与氧空位浓度相关;氧空位浓度取决于平均金属-氧键键能,平均金属-氧键键能越低,氧空位和中等强度碱中心越丰富。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是优良的氧离子导体,在一些临氧的多相催化反应中均表现出良好的反应性能,阐明其高温相变和表面活性位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其在该类反应中的构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钙钛矿合成 高温相变 表面活性中心 氧空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温速率对铬氧化物Cr_(8)O_(21)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薛峰 王庆杰 +1 位作者 张亮 滕久康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1-496,共6页
铬氧化物Cr_(8)O_(21)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工作电压的特点,可用作锂一次电池正极材料。以CrO_(3)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Cr_(8)O_(21),探究升温速率对性能的影响。以5℃/min的升温速率得到的Cr_(8)O_(21)材料,放电容量最高,0.05 mA/cm... 铬氧化物Cr_(8)O_(21)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工作电压的特点,可用作锂一次电池正极材料。以CrO_(3)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Cr_(8)O_(21),探究升温速率对性能的影响。以5℃/min的升温速率得到的Cr_(8)O_(21)材料,放电容量最高,0.05 mA/cm^(2)的电流密度下,比容量达到419.50 mAh/g,平均电压为2.99 V;以1℃/min的升温速率得到的Cr_(8)O_(21)材料,放电容量其次,比容量为398.49 mAh/g,平均电压为3.01 V。综合来看,升温速率5℃/min得到的Cr_(8)O_(21)材料,电化学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_(8)O_(21) 锂一次电池 正极材料 升温速率 高温固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LiMn_(1-y)Fe_(y)PO_(4)/C正极材料设计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19
作者 韩丹丹 张武卫 +1 位作者 张亮 王宗江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15-2222,共8页
磷酸锰铁锂(LiMn_(1-y)Fe_(y)PO_(4))相较于磷酸铁锂(LiFePO_(4))展现出了更高的能量密度特性,这一优势对于提升电动汽车及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续航能力和动力性能具有显著意义。然而,Mn元素的Jahn-Teller效应及其引发的溶出问题,一直制约... 磷酸锰铁锂(LiMn_(1-y)Fe_(y)PO_(4))相较于磷酸铁锂(LiFePO_(4))展现出了更高的能量密度特性,这一优势对于提升电动汽车及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续航能力和动力性能具有显著意义。然而,Mn元素的Jahn-Teller效应及其引发的溶出问题,一直制约着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核壳结构设计策略,将LiFePO_(4)颗粒紧密均匀地包覆在LiMn_(0.7)Fe_(0.3)PO_(4)内核的表面上,成功制备了“核壳结构”的LMFP55/C与LMFP64/C两种复合材料。该结构不仅有效缓解了Mn元素带来的负面效应,还进一步提升了材料的整体性能,特别是循环稳定性。制备的LMFP64/C复合材料在0.1 C的放电倍率下,展现出了154 mAh/g的优异初始放电容量。更为重要的是,在1 C的高放电倍率下,经过500次循环后,其容量保持率仍高达92%,显示出卓越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Mn_(1-y)Fe_(y)PO_(4) 高温固相法 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短时/断续工作制的电机系统固–液相变热管理技术及应用发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邱书恒 王海峰 +3 位作者 熊斌 花为 邹亮 张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0-292,I0023,共14页
固–液相变现象表现出的潜热特性可有效平抑瞬时温升,将其应用于航天航空、奔越式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数控机床等电机热管理系统,可有效提高短时工作制或断续周期性工作制(S2—S8)下运行的伺服电驱动系统的瞬态性能。为了总结归纳固–... 固–液相变现象表现出的潜热特性可有效平抑瞬时温升,将其应用于航天航空、奔越式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数控机床等电机热管理系统,可有效提高短时工作制或断续周期性工作制(S2—S8)下运行的伺服电驱动系统的瞬态性能。为了总结归纳固–液相变材料的电机系统热管理技术及其应用现状,该文针对固–液相变材料特性、系统数值计算与仿真模拟、样机实验测试方法、相变热管理系统结构等4个方面开展调研,并提出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发现:目前阶段石蜡和低温熔盐是适合电机系统的最佳相变介质,但仍存在导热系数较低的问题,需通过改性强化解决;通过机壳灌注相变材料,可有效实现温升平抑,但尚缺乏有针对性的热路拓扑设计;采用焓–多孔方法是模拟相变过程的理想手段,但糊状区参数的取值缺乏理论指导;最后,固–液相变过程的测试中侵入式传感器易对电磁、热、流场的自然演变过程产生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机系统 热管理技术 S2—S8工作制 温升平抑 固–液相变材料 电系统结构 分析方法 实验测试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