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3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W及其与LTP的联合作用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齐先科 李淼 +1 位作者 李彩虹 渠琛玲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29,共10页
以济麦22、百农307为材料,研究等离子体活化水(PAW,制备时间分别为5.0、7.5、10.0 min,分别命名为PAW-5、PAW-7.5、PAW-10)及其与低温等离子体(LTP)联合处理(LTP+W-5、LTP+W-7.5、LTP+W-10)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PAW、... 以济麦22、百农307为材料,研究等离子体活化水(PAW,制备时间分别为5.0、7.5、10.0 min,分别命名为PAW-5、PAW-7.5、PAW-10)及其与低温等离子体(LTP)联合处理(LTP+W-5、LTP+W-7.5、LTP+W-10)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PAW、LTP在小麦种子活力提高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2个小麦品种种子均于LTP处理9 s时的发芽率及发芽指数达到最佳,因此选用LTP处理时间9 s进行PAW与LTP联合作用效果研究。PAW、PAW与LTP联合处理均能提高小麦种子的发芽率、株高、幼苗鲜质量和干质量,并显著提高种子的活力指数,总体以LTP+W-7.5处理效果最好;未经LTP处理的种子与蒸馏水之间的接触角最大,表明其润湿性能最弱,相较之下,未经LTP处理的种子与PAW之间的接触角有所下降,而经LTP处理后的种子与蒸馏水或PAW之间的接触角极显著下降;与蒸馏水处理相比,PAW及其与LTP联合处理的小麦幼苗中的活性氧氮(RONS)含量总体上显著增加,而仅LTP处理的小麦幼苗中RONS含量无显著变化。综上,PAW及其与LTP联合处理均有效地促进了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其中LTP+W-7.5处理的促进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低温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活化水 活力指数 润湿性能 活性氧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宽长比的柔性LTPS TFT的电应力可靠性
2
作者 张之壤 朱慧 +3 位作者 刘行 张轶群 徐朝 郑文轩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9-595,共7页
为了研究不同宽长比的柔性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LTPS TFT)的电应力可靠性,测试了器件的I-V特性,以表征器件在强电场直流应力下由于自热效应和热载流子效应带来的电学性能退化。通过瞬态电流法表征了器件在强电场直流应力下的时间常数谱... 为了研究不同宽长比的柔性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LTPS TFT)的电应力可靠性,测试了器件的I-V特性,以表征器件在强电场直流应力下由于自热效应和热载流子效应带来的电学性能退化。通过瞬态电流法表征了器件在强电场直流应力下的时间常数谱,并对其产生的新陷阱进行定位,分析了产生陷阱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强电场直流应力下宽长比为3/2.5的器件,其电学参数变化最大,自热效应以及热载流子效应带来的影响也最大。自热效应导致器件性能退化的主要原因是较大的栅源电压导致Si/SiO2界面处和栅氧化层中的陷阱增多,而热载流子效应导致器件性能退化的主要原因则是由于较大的漏源电压使得漏极晶界陷阱态密度急剧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ltpS TFT) 自热效应 热载流子效应 瞬态电流 强电场直流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结晶紫废水的脱色效能及影响因素研究
3
作者 李晓艳 刘进仁 +2 位作者 鹿佳佳 石兴民 袁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9,共8页
目的探索新型低温等离子体(low temperature plasma,LTP)对结晶紫(crystal violet,CV)模拟废水的脱色效能及关键影响因素。方法利用氩气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产生LTP,以CV为目标污染物,通过调整处理体积、初始pH值、NaCl浓度、Fe^(2+)等参... 目的探索新型低温等离子体(low temperature plasma,LTP)对结晶紫(crystal violet,CV)模拟废水的脱色效能及关键影响因素。方法利用氩气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产生LTP,以CV为目标污染物,通过调整处理体积、初始pH值、NaCl浓度、Fe^(2+)等参数,评估LTP处理前后CV溶液的吸光度(A_(590))和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的变化,并监测液相中活性粒子的动态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TP处理组的A_(590)和COD值均显著降低(P<0.05)。在处理时间为180 s时,CV溶液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分别达到62.34%和50.22%。在相同处理时间(>90 s)时,0.1 mol/L的NaCl组、pH=9或11组及Fe^(2+)组CV溶液的A_(590)均低于LTP单独处理组,而添加正丁醇组则高于LTP单独处理组(P<0.05);处理体积为2、3 mL组CV溶液的A_(590)高于1 mL组(P<0.05)。LTP作用相同时间,与CV溶液相比,活化水中的H_(2)O_(2)含量较高,而NO_(3)^(-)含量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TP对CV溶液具有高效的脱色能力。NaCl和Fe^(2+)的加入以及提高CV溶液pH均有利于脱色,而增大处理体积或添加正丁醇则会对脱色产生不利影响。在脱色过程中,LTP产生的·OH和H_(2)O_(2)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ltp) 结晶紫(CV) 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联合胶原酶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刘亚明 张静涛 +3 位作者 齐璨 常和平 程艳欣 赵森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28-535,共8页
目的:观察低温等离子消融联合胶原酶溶盘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3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疼痛科收治的63例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2例,女... 目的:观察低温等离子消融联合胶原酶溶盘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3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疼痛科收治的63例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2例,女性21例,所有病人均为单纯椎间盘突出不伴有椎管狭窄、节段不稳以及关节突关节病变。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低温等离子消融+连续硬膜外腔镇痛联合胶原酶溶盘组(联合组)30例和单纯低温等离子消融+连续硬膜外腔镇痛组(消融组)33例。比较两组病人术前、术后1、6、1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后12个月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两组疗效。结果:联合组中有2例翻身时发生导管脱落,再次置管后完成后续治疗,其余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病人术后1天、1、6、12个月时与术前相比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1天两组间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联合组VAS评分显著高于消融组(=2.351,P=0.022),术后6、12个月时联合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单纯消融组(P<0.05)。两组术后1、6、12个月ODI指数与术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各时间点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随访时联合组优良率86.67%(26/30),消融组优良率78.79%(26/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温等离子消融+连续硬膜外腔镇痛联合胶原酶溶盘术以及单纯低温等离子消融+连续硬膜外腔镇痛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均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虽然联合组术后1个月内疼痛症状出现反弹,但中期随访结果表明,联合组疼痛缓解程度优于消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术后 低温等离子 胶原酶溶盘 邻近节段退变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流混气中冷等离子体点火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玉清 秦飞 +2 位作者 付蒙 蒋妮 李立翰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108,共8页
为了实现冲压发动机在大攻角和侧滑角下安全、可靠工作,并有效解决导弹机动飞行过程中冲压发动机熄火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与冲压发动机共用气源和燃料的冷等离子体点火器,开展了不同来流条件下冲压发动机涡流混气中的等离子体点火实验研... 为了实现冲压发动机在大攻角和侧滑角下安全、可靠工作,并有效解决导弹机动飞行过程中冲压发动机熄火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与冲压发动机共用气源和燃料的冷等离子体点火器,开展了不同来流条件下冲压发动机涡流混气中的等离子体点火实验研究。研究了冲压发动机涡流混气中低温等离子体的点火特性,分析了该点火器燃烧室流场分布,并根据冲压发动机涡流混气低速涡区选定了点火器安装位置和工作状态。通过单项点火实验,研究了不同点火器结构尺寸对燃烧火焰长度和强度的影响。通过点火器与发动机联合实验,获取了基于等离子体点火器的发动机点火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冷等离子体电弧点火器,实现了冲压发动机多次点火和持续燃烧的要求,在不同的气流速度、温度和贫富油状态下,点火器燃烧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压发动机 冷等离子体 点火器 涡流混气 点火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银与改性碳纳米管自感知水泥基在多种加载制度下的压敏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朱浩然 孙敏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6-255,共10页
自感知水泥基可以实现对结构的实时、长期、智能的数字化监测,是一种全新的结构监测方式,但目前的自感知水泥基普遍存在导电填料分散困难、价格高、掺量大的问题,导致其难以实现应用。本文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改性技术对碳纳米管(CNT)进行... 自感知水泥基可以实现对结构的实时、长期、智能的数字化监测,是一种全新的结构监测方式,但目前的自感知水泥基普遍存在导电填料分散困难、价格高、掺量大的问题,导致其难以实现应用。本文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改性技术对碳纳米管(CNT)进行官能团嫁接处理,制备出羧基化的等离子体改性碳纳米管(P-CNT),不仅有助于提高CNT的亲水性,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对CNT材料表面的损伤。同时,还引入了在智能穿戴领域中极具潜力的一种压敏材料——纳米银粒子(AgNPs),将其和P-CNT分别加入水泥基中,制备两种具有自感知功能的水泥基复合材料。通过极化试验及长循环下的等幅值加载、变幅值加载和变速加载3种加载试验,深度分析了P-CNT和AgNPs这两种导电填料在水泥基中的压敏性差异。极化试验结果表明:两组试件的极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龄期的增长,极化时间会由14 d龄期的4~5 min逐渐增长至28 d龄期的1.0 h左右,并最终稳定于约1.5 h。等幅值循环加载试验结果表明:AgNPs在0.0048%的极低掺量下可以实现远高于P-CNT的压敏稳定性,显著降低了填料的掺量。变幅值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幅值条件下,AgNPs的应力灵敏程度高于P-CNT的3倍以上;结合SEM图像可以发现,过高的应力幅值加载会导致P-CNT纤维的损伤,对压敏效应产生负面影响。变速循环加载试验结果表明:长周期的循环加载或者高速加载有助于改善自感知水泥基压敏曲线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感知水泥基 低温等离子体改性处理 碳纳米管 纳米银 应力敏感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诱导黑色素瘤细胞免疫原性细胞死亡的研究
7
作者 王香妮 刘进仁 +6 位作者 崔怡馨 鹿佳佳 何芷柔 许玉琳 李荣荣 石兴民 吴喜利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7,共8页
目的 比较低温等离子体(low-temperature plasma, LTP)直接处理和等离子体活化液(plasma-activated medium, PAM)处理对黑色素瘤细胞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mmunogenic cell death, ICD)的诱导作用。方法 LTP直接处理和PAM处理黑色素瘤细胞B... 目的 比较低温等离子体(low-temperature plasma, LTP)直接处理和等离子体活化液(plasma-activated medium, PAM)处理对黑色素瘤细胞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mmunogenic cell death, ICD)的诱导作用。方法 LTP直接处理和PAM处理黑色素瘤细胞B16F10细胞24 h后,通过MTT检测细胞活力,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表面钙网蛋白(calreticulin, CRT)的表达情况,用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检测试剂盒检测培养液中ATP含量,使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mobility group box 1, HMGB1)含量;用LTP处理的B16F10与未成熟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DC2.4细胞系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分子(CD80和CD86)。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两种处理方式均能导致B16F10细胞活力下降,细胞凋亡率增加,细胞内活性氧(ROS)增多,CRT表达升高、ATP和HMGB1分泌含量增加(P<0.05)。在相同处理时间下,LTP直接处理的B16F10细胞CRT表达和ATP释放高于PAM处理(P<0.05)。与DC2.4组相比,DC细胞成熟标志分子CD80在LTP-120s组、LTP-180s组、PAM-120s组、PAM-180s组表达比例升高,DC细胞成熟标志分子CD86在LTP-120s组、LTP-180s组、PAM-180s组的表达比例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TP直接处理和PAM处理均可诱导黑色素瘤细胞发生ICD,LTP直接处理诱导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ltp) 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 树突状细胞(D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TPS制程工艺的LCD/OLED显示用玻璃基板发展综述 被引量:14
8
作者 田英良 胡春明 +3 位作者 张广涛 王为 陈鑫鑫 李俊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73-79,共7页
随着显示行业高端消费品的发展要求,LTPS成为目前显示领域炙手可热的先进技术,但是由于国外技术封锁,国内全部依赖进口,因而我们必须自主研发,提升综合竞争力。本文基于平板显示最新发展动态和研发热点,综述了高分辨率LCD/OLED显示产品... 随着显示行业高端消费品的发展要求,LTPS成为目前显示领域炙手可热的先进技术,但是由于国外技术封锁,国内全部依赖进口,因而我们必须自主研发,提升综合竞争力。本文基于平板显示最新发展动态和研发热点,综述了高分辨率LCD/OLED显示产品所用LTPS制程工艺种类与特点,以及LTPS制程工艺对玻璃基板的理化性能要求,其中,玻璃基板耐热性、热膨胀系数、紫外透过率、弹性模量是十分关键的技术指标;论述了溢流法生产工艺和浮法生产工艺所生产的LTPS玻璃基板的优势与劣势;总结了美国和日本开发满足LTPS制程工艺的玻璃基板产品状况;讲述了我国尚未形成技术和产业突破,亟须加大对LTPS制程工艺的玻璃基板的研发投入和产业探索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多晶硅(ltpS) 液晶显示/有机发光显示(LCD/OLED) 玻璃基板 制程工艺 热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转化CO_(2)/H_(2)O研究进展与提升策略
9
作者 夏凌寒 高远 +4 位作者 李伊濛 宋妮欣 成永红 邵涛 孟国栋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1-375,共15页
低温等离子体(Low temperature plasma,LTP)可以将热力学稳定的CO_(2)和H_(2)O转化为高附加值产物,在CO_(2)资源化利用和能源转化等领域有广阔前景,但是H_(2)O的强猝灭效应使得LTP转化CO_(2)/H_(2)O的性能提升极具挑战。本文综述了LTP转... 低温等离子体(Low temperature plasma,LTP)可以将热力学稳定的CO_(2)和H_(2)O转化为高附加值产物,在CO_(2)资源化利用和能源转化等领域有广阔前景,但是H_(2)O的强猝灭效应使得LTP转化CO_(2)/H_(2)O的性能提升极具挑战。本文综述了LTP转化CO_(2)/H_(2)O的研究进展,包括LTP转化CO_(2)/H_(2)O的反应动力学,以及不同LTP、催化剂、反应器对CO_(2)/H_(2)O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对转化性能和反应机理分析,发现H_(2)O对电子的强吸附效应、产物复合反应和H原子的低密度、副反应的竞争分别是抑制原料气转化率和高附加值产物选择性的关键。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反应器优化、引入其他反应物、催化剂设计和串联催化四个方面,提出性能提升策略。最后,对LTP转化CO_(2)/H_(2)O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CO_(2)资源化利用 CO_(2)/H_(2)O转化 等离子体催化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空气消毒机在骨科病室的应用效果
10
作者 刁攀 张波 +5 位作者 孙宇豪 赵航 许桂敏 石兴民 张冠军 李浩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58,共7页
目的 针对医院骨科病室环境的常态化消毒需求,研制基于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的空气消毒机,探究其在骨科病室患者住院、家属陪同、医护治疗的动态环境中的空气消毒效果。方法 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病室环境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 目的 针对医院骨科病室环境的常态化消毒需求,研制基于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的空气消毒机,探究其在骨科病室患者住院、家属陪同、医护治疗的动态环境中的空气消毒效果。方法 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病室环境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低温等离子体空气消毒机进行病室空气消毒,利用安德森六级筛孔空气碰撞式微生物采样器对室内空气中微生物浓度进行采样,分析低温等离子体消杀对病室空气中不同种类微生物的影响,揭示该技术对空气中悬浮微生物的消杀机制。结果 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剂对病室环境进行间歇式消毒,能够保持室内臭氧浓度低至5 ppbv以内,消毒3 h后病室空气中自然菌的菌落总数减少至约150 CFU/m^(3),消亡率达92.35%;消杀2 h后马赛血杆菌的消亡率达100%;消杀3 h后人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霉菌、藤黄微球菌的消亡率分别为90.48%、80.90%、87.50%和92.82%。结论 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剂的空气消毒机对病室动态环境进行间歇式消毒,室内臭氧浓度达到了一级国家标准线,在有效控制臭氧产生造成二次污染的同时,可高效杀灭空气中悬浮微生物,病室环境接近《GB 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Ⅰ类环境标准。等离子体-催化协同消杀具有高效消毒和人机共存的技术优势,可以在保障病室内空气质量安全的同时,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是辅助甚至替代现有物理化学手段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病室 动态环境 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 空气消毒 自然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双极镊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11
作者 孟令照 曲晓鹏 +4 位作者 陶鹏宇 杨帆 饶远生 王茹 房居高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3-558,共6页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双极镊在甲状腺癌开放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4年10月期间使用低温等离子双极镊处理的3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择30例用单极电刀+超声刀处理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双极镊在甲状腺癌开放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4年10月期间使用低温等离子双极镊处理的3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择30例用单极电刀+超声刀处理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式均为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同侧Ⅵ区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肿瘤TNM分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48 h引流量及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肿瘤TNM分期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低温等离子双极镊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48 h引流量、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术后皮下血肿、永久性喉返神经麻痹及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结论低温等离子双极镊在甲状腺癌手术中不仅能完成精细化操作,还能很好保护喉返神经、喉上神经以及甲状旁腺的血运,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低温等离子双极镊 射频消融 超声刀 单极电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SS触发TSS阵列的高压纳秒开关设计及应用
12
作者 张静 屈光辉 +5 位作者 张琳 赵国强 张哲豪 刘丽娜 刘园园 李明奇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4-111,共8页
指标高、结构紧凑、稳定性好的固态高压脉冲开关对脉冲功率技术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提出基于光电导开关(PCSS)和电涌抑制晶闸管(TSS)阵列的高压纳秒开关技术路线,采用便于实现高压隔离的PCSS作为TSS阵列的触发单元,研制了一种新型高压... 指标高、结构紧凑、稳定性好的固态高压脉冲开关对脉冲功率技术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提出基于光电导开关(PCSS)和电涌抑制晶闸管(TSS)阵列的高压纳秒开关技术路线,采用便于实现高压隔离的PCSS作为TSS阵列的触发单元,研制了一种新型高压纳秒开关模块(PTTSSM)。研制的20 kV开关模块输出峰值电流23.7 A,脉冲宽度122.1 ns,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分别为55.9 ns和128.3 ns,尺寸为60 mm×60 mm×40 mm;100 kV模块输出峰值电压60~100 kV可调、最大输出峰值电流356 A,脉宽1.308μs,上升和下降时间分别是160.4 ns和2.454μs,尺寸为150 mm×100 mm×50 mm,均能够长时间稳定工作。基于新型高压纳秒开关模块的脉冲电源在有机废水处理实验中成功产生大量稳定低温等离子体,有效降解有机物,验证了开关模块驱动产生等离子体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纳秒开关 光电导开关 电涌抑制晶闸管 有机废水处理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射流对食品接触材料表面细菌灭活效率的影响
13
作者 许桂敏 王婧昕 +3 位作者 刘进仁 李荣荣 石兴民 张冠军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83-2891,共9页
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作为一种新型的非热杀菌技术,在食品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此选取了3种常见的食品接触材料(牛皮纸、304不锈钢片、玻璃片)和2种代表性的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利用氩气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atmospher... 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作为一种新型的非热杀菌技术,在食品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此选取了3种常见的食品接触材料(牛皮纸、304不锈钢片、玻璃片)和2种代表性的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利用氩气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atmospheric pressure plasma jet,APPJ)处理表面涂布了细菌的材料,采用3种常用的灭菌动力学模型(Log-linear、Geeraerd和Weibull),对比研究了等离子体对食品接触材料表面细菌的灭活效率。研究结果表明:Ar APPJ对涂布在材料表面细菌的杀灭效果均随等离子体处理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强。与各组的对照相比,等离子体处理90 s、120 s、150 s的细菌灭活率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3种灭菌动力学模型中,Weibull模型的R2数值都接近为1,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预测值和实测值之间的相关性最好,表明该模型能够比Log-linear和Geeraerd模型更好地反映等离子体对食品接触材料表面细菌的灭活规律,更适合描述等离子体的杀菌过程。该研究结果可为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食品工业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射流 细菌 食品接触材料 动力学模型 灭活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离子渗氮对17-4PH不锈钢磨损和腐蚀影响的研究现状
14
作者 韩忠立 庄文华 +2 位作者 赖平 郭相龙 张乐福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80,109,共8页
对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丝杠材料17-4PH不锈钢进行低温离子渗氮处理,可以提高其表面硬度和耐磨性,满足堆内苛刻的要求。为此,综述了低温离子渗氮对17-4PH不锈钢显微组织的影响;着重阐述了经低温离子渗氮17-4PH不锈钢的耐磨性和耐蚀性。... 对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丝杠材料17-4PH不锈钢进行低温离子渗氮处理,可以提高其表面硬度和耐磨性,满足堆内苛刻的要求。为此,综述了低温离子渗氮对17-4PH不锈钢显微组织的影响;着重阐述了经低温离子渗氮17-4PH不锈钢的耐磨性和耐蚀性。最后,结合控制棒驱动机构的服役环境,为低温离子渗氮17-4PH不锈钢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棒驱动机构 17-4PH不锈钢 低温离子渗氮 磨损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剂对DBD处理亚甲基蓝模拟废水的影响
15
作者 韩雨璇 倪志娇 卢洪伟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5-174,共10页
采用柱状降膜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反应器处理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亚甲基蓝(MB)模拟废水,通过研究放电电压、液体流速对降膜DBD降解MB的效果,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放电电压70 V,泵转速100 r/min。在最佳... 采用柱状降膜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反应器处理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亚甲基蓝(MB)模拟废水,通过研究放电电压、液体流速对降膜DBD降解MB的效果,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放电电压70 V,泵转速100 r/min。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对比了添加酸、碱对MB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H_(2)SO_(4)的加入能提升DBD放电初期对MB的降解速率,NaOH的加入显著提升了放电后期对MB的降解速率。根据实验结果改进降解过程中酸碱投入方式为放电前期投入H_(2)SO_(4)放电后期投入NaOH,1 h内MB降解率高达92%。考察了H_(2)O_(2)、O_(3)与叔丁醇的添加对DBD降解MB的效果及能量利用率,结果表明H_(2)O_(2)与O_(3)对MB降解有促进作用,叔丁醇的加入对MB的降解有明显的抑制作用,H_(2)O_(2)与O_(3)的加入可以明显提升DBD反应装置的能量利用率,H_(2)O_(2)投加量为400μL反应30 min时能量利用率最高,为587.698 mg/(kW·h),O_(3)投加量为600 mL/min反应30 min时能量利用率最高,为307.600 mg/(kW·h)。拉曼光谱表明H_(2)O_(2)、O_(3)与DBD耦合可以产生更多的·OH,由MS分析推测DBD耦合添加剂降解MB有3种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介质阻挡放电 亚甲基蓝 降解 氧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辉光放电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玉米生理特性的影响
16
作者 李彩虹 渠琛玲 +2 位作者 范增炫 任成成 李淼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3,30,共8页
采用辉光放电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玉米种子,研究不同处理条件(工作压强、处理时间)对玉米种子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条件的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可以提高玉米种子发芽率,降低玉米接触角、脂肪酸值,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 采用辉光放电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玉米种子,研究不同处理条件(工作压强、处理时间)对玉米种子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条件的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可以提高玉米种子发芽率,降低玉米接触角、脂肪酸值,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提高抗氧化性,促进玉米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玉米 生理特性 发芽率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调节H3K4me2刺激灵芝生长和灵芝酸积累
17
作者 张莹 黄青 《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共8页
研究从表观遗传学角度探讨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NS-DBD)刺激灵芝生长和灵芝酸生物合成机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发现,NS-DBD可以促进灵芝酸的生物合成。生化指标检测发现,NS-DBD诱导了灵芝胞内活性氧的积累,使总超氧化物... 研究从表观遗传学角度探讨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NS-DBD)刺激灵芝生长和灵芝酸生物合成机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发现,NS-DBD可以促进灵芝酸的生物合成。生化指标检测发现,NS-DBD诱导了灵芝胞内活性氧的积累,使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还原酶等抗氧化酶的活性升高。同时伴有灵芝酸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上调。免疫荧光和染色质免疫沉淀测序方法证实,NS-DBD处理后,灵芝酸合成通路上的基因hmgr、pmvk、mvd、sqs和ls的H3K4me2修饰水平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基因hmgr、pmvk、mvd和ls的H3K4me2修饰主要分布于基因的外显子区域,而基因sqs的H3K4me2修饰则分布于上游2 kb和外显子区域。研究表明,NS-DBD通过刺激ROS积累调节灵芝酸合成通路上一些关键基因的H3K4me2修饰水平,进而调节灵芝的生长和灵芝酸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介质阻挡放电(DBD) 灵芝 灵芝酸 刺激效应 H3K4me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CrMnSiA结构钢表面渗氮-氧化复合改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云庆文 吴新宇 +2 位作者 陈秋宇 李富霖 刘瑞良 《电镀与精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73,共7页
本文以30Cr Mn Si A结构钢为研究对象,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渗氮及低温渗氮-低温氧化复合技术对其进行表面改性研究,重点研究了氧化时间对渗氮30Cr Mn Si A钢表面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分析渗氮层及渗氮-... 本文以30Cr Mn Si A结构钢为研究对象,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渗氮及低温渗氮-低温氧化复合技术对其进行表面改性研究,重点研究了氧化时间对渗氮30Cr Mn Si A钢表面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分析渗氮层及渗氮-氧化复合改性层的表面形貌、截面组织和相结构;利用维氏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和电化学工作站对渗氮层及复合改性层的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渗氮层表面主要由ε-Fe_(23)N、γ'-Fe_(4)N和α_N相组成,经不同时间的氧化处理后,渗氮层表面生成Fe_(3)O_(4)相和Fe_(2)O_(3)相;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氧化物的含量增大,表面硬度增大,最大可达1012 HV_(0.05),改性层的有效硬化层厚度约为200μm;在防腐耐磨方面,渗氮层和渗氮-氧化复合改性层的耐磨性和耐蚀性均显著提高,且短时间氧化的复合改性层具有更好的耐磨性和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钢 多功能改性层 防腐耐磨 低温等离子体渗氮 30CrMnS iA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极管断路开关的重频高压纳秒脉冲发生器
19
作者 袁琪 孙国祥 +2 位作者 丁卫东 薛浩睿 丁臻捷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8-985,共8页
相比于电容储能型电路,电感储能型电路在高电压、快前沿、短脉宽、高重频脉冲参数输出以及小型化、紧凑化脉冲装置设计方面都展现了显著优势,是一项具有竞争力的低温等离子体驱动方案。但是受到了高频高功率断路开关器件难研制、泵浦电... 相比于电容储能型电路,电感储能型电路在高电压、快前沿、短脉宽、高重频脉冲参数输出以及小型化、紧凑化脉冲装置设计方面都展现了显著优势,是一项具有竞争力的低温等离子体驱动方案。但是受到了高频高功率断路开关器件难研制、泵浦电路难设计这2个条件的制约,电感储能型脉冲源在实际等离子应用中的报道仍然有限。为此采用团队研发的二极管断路开关(diode opening switch,DOS),设计了基于IGBT软开关技术和双脉冲变压器的DOS正反向泵浦电路,研制了输出电压幅值为36 kV、前沿为6 ns、脉冲宽度为8.2 ns,重复频率为3 kHz(75Ω负载)的高压纳秒脉冲源。利用该原理样机成功在大气中驱动了板-板电极等离子体放电。该拓扑结构给电感储能型电路的设计提供了可以参考的方向,对进一步发展低温等离子体驱动源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极管断路开关 软开关 磁开关 泵浦电路 高压纳秒脉冲 低温等离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井下5G电磁波瓦斯引燃机理及功率安全阈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勇 孟积渐 +4 位作者 陈湘源 王晓峰 陈晓晶 陈海舰 郭子文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04-1826,共23页
5G技术凭借其大带宽、低时延和广连接等优势,在煤矿行业的智能化转型中展现出巨大潜力。针对5G射频信号在煤矿井下使用可能引发瓦斯爆炸的潜在风险,以及现行标准对5G射频应用的局限性展开系统性研究。首先,对现有防爆标准进行了溯源与分... 5G技术凭借其大带宽、低时延和广连接等优势,在煤矿行业的智能化转型中展现出巨大潜力。针对5G射频信号在煤矿井下使用可能引发瓦斯爆炸的潜在风险,以及现行标准对5G射频应用的局限性展开系统性研究。首先,对现有防爆标准进行了溯源与分析,阐明其历史演进与适用范围,并建立了煤矿井下射频设备发射端安全阈值评价体系。随后,综合考虑低温等离子体动力学、电磁波传播理论和瓦斯爆炸反应动力学等因素,构建了空气/甲烷混合气体环境中电磁波功率安全阈值的通用计算模型。通过半波振子天线的参数匹配设计,实现了射频能量对放电电极的有效馈入,并在试验室条件下完成了瓦斯点燃试验。结果表明,射频能量能够引燃瓦斯,且安全阈值受到调制方式、频率、温湿度、能量积聚、天线增益及多源叠加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研究发现,5GNR700MHz频段电磁波的功率安全阈值不低于43.3W;以发射端作为评价指标时,不需要考虑天线增益对安全阈值的影响。基于相关系数与天线分集的方法可有效量化多源叠加对安全评估的影响,并指出在满足特定条件时可忽略多源叠加,从而提升射频功率的利用效率。本研究明确了煤矿井下700MHz频段5G基站的功率安全阈值,为其他频段及射频设备的安全研究提供了参考,并强调了修订相关标准的重要性,以便在复杂井下环境中更加精准地评估电磁波引燃易燃气体的风险,从而助力煤矿行业的智能化转型与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5G技术 射频电磁能 防爆安全 安全阈值 低温等离子体 多源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