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古峰庄地区三叠系延长组裂缝特征及其对低渗透油藏的控制作用 |
郭惠
赵红格
陈江萌
邵晓州
刘池洋
王建强
雷琳琳
李俊
汪建
黄雷
|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4
|
|
2
|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成藏机理 |
郭彦如
刘俊榜
杨华
刘震
付金华
姚泾利
徐旺林
张延玲
|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142
|
|
3
|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储层定量成岩相研究 |
付晶
吴胜和
付金华
胡龙全
张海峰
刘鑫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59
|
|
4
|
鄂尔多斯盆地镇北油田延长组石油运聚机理 |
王学军
王志欣
陈杰
曾溅辉
|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41
|
|
5
|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低渗透砂岩油藏成藏机理与成藏模式 |
杨伟伟
柳广弟
刘显阳
冯渊
独育国
程党性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46
|
|
6
|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裂缝特征及成因 |
王启宇
郑荣才
梁晓伟
辛红刚
王昌勇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26
|
|
7
|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分类研究 |
冉新权
吴胜和
付晶
魏新善
楚美娟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38
|
|
8
|
长庆油田延长组特低渗透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分析 |
曲春霞
杨秋莲
刘登飞
刘旭
李爱琴
崔攀峰
|
《岩性油气藏》
CSCD
|
2008 |
76
|
|
9
|
陕北富县延长组特低孔渗砂岩储层控制因素分析 |
李春玉
谢渊
刘绍光
黄宏伟
李明辉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50
|
|
10
|
优质烃源岩在鄂尔多斯低渗透富油盆地形成中的关键作用 |
杨华
张文正
刘显阳
李善鹏
邵创国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
2013 |
23
|
|
11
|
低渗透砂岩储集层油藏评价一体化研究方法及应用 |
孙致学
鲁洪江
冯文光
孙治雷
|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23
|
|
12
|
镇泾地区延长组八段低渗岩性油藏形成过程动态分析 |
李潍莲
刘震
王伟
潘高峰
赵舒
张健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13
|
|
13
|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低渗透岩性油藏成藏物理模拟 |
李元昊
刘建平
梁艳
独育国
黄锦绣
曾溅辉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9
|
|
14
|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特低渗透储层微观地质成因 |
高永利
孙卫
张昕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1
|
|
15
|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超低渗透油藏形成过程分析——以古峰庄—麻黄山地区为例 |
屈雪峰
温德顺
张龙
崔争锋
张瀚丹
马静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9
|
|
16
|
应力变化对低渗储层两相流渗流规律的影响 |
林光荣
刘学刚
卢燕
邵创国
|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
2008 |
6
|
|
17
|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气田山西组致密砂岩储层特征 |
赵佳楠
姜文斌
|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
2012 |
25
|
|
18
|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超低渗储层油气成藏启动压力研究 |
张潇文
陈世加
姚宜同
路俊刚
黄囿霖
王力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9
|
|
19
|
特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和可动流体饱和度特征 |
郑庆华
柳益群
|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20
|
|
20
|
大型内陆坳陷湖盆低渗储层富油理论与实践 |
冉新权
朱筱敏
杨华
柳广弟
付金华
吴胜和
姚泾利
高岗
刘显阳
钟大康
杨伟伟
付晶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