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次低剂量应用草酸促进芹菜减磷生产
1
作者 孙项欣 牛明芬 +1 位作者 马建 黄斌 《土壤与作物》 2024年第3期348-358,共11页
针对蔬菜作物生长期一次性低剂量应用草酸土壤磷素活化作用时效短和一次性高剂量应用草酸风险较大的缺点,选用多次低剂量灌溉应用草酸的方法,以期持续、安全地活化设施菜地土壤盈余磷素,推动设施蔬菜减磷生产。选用速效磷含量分别为88.6... 针对蔬菜作物生长期一次性低剂量应用草酸土壤磷素活化作用时效短和一次性高剂量应用草酸风险较大的缺点,选用多次低剂量灌溉应用草酸的方法,以期持续、安全地活化设施菜地土壤盈余磷素,推动设施蔬菜减磷生产。选用速效磷含量分别为88.6和46.1mg·kg^(−1)的两个设施菜地土壤(分别简称土壤A和土壤B)开展室内浅层土壤(深度为1 cm)培养试验、无植物和种植芹菜的盆栽土壤(深度17 cm)温室试验,探究多次低剂量应用草酸活化土壤磷素及促进芹菜生产效果。土壤培养试验揭示多次低剂量灌溉应用草酸(每次草酸应用0.36 g·kg^(−1),共5次,每次间隔10 d)均可以持续、平稳地提高土壤A和土壤B的水溶性无机磷(DIP)的含量。无植物的盆栽土壤试验则显示在土壤A中多次低剂量灌溉应用草酸的土壤磷素活化作用集中在0~10 cm土层,特别是0~5 cm土层。盆栽芹菜试验多次应用草酸(芹菜定植30 d应用草酸4次,每次0、0.18或者0.36 g·kg^(−1),每次间隔10 d)的结果显示,土壤A和土壤B施磷分别减量70%和54%的前提下,两个草酸应用剂量均提高芹菜收获时两个土壤0~5 cm土层的DIP含量,在土壤A中增幅显著(分别为92.0%和165%),在土壤B中仅较高草酸剂量下显著增加64.5%;较高草酸剂量的芹菜增产效果不明显,较低草酸剂量的增产效果显著(20.0%~33.6%,P<0.05),在土壤B中更为明显。多次低剂量灌溉应用草酸在其它土壤-蔬菜系统中的效果及风险有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无机磷 土壤磷素盈余 土壤磷素活化 土壤深度 须根蔬菜 小分子有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处理工艺过程中有机物分子量分布规律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健 华伟 +3 位作者 张璐 蒋福春 陈卫 林涛 《水资源保护》 CAS 2012年第1期95-99,共5页
针对太湖流域某湖泊水源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的特性,考察饮用水处理各工艺单元对有机物的去除效应。结果表明:原水以小分子量有机物为主,小于1k Dalton的有机物占36.1%;常规工艺对大分子量有机物去除率高,尤其对分子量在10k Dalton以上的... 针对太湖流域某湖泊水源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的特性,考察饮用水处理各工艺单元对有机物的去除效应。结果表明:原水以小分子量有机物为主,小于1k Dalton的有机物占36.1%;常规工艺对大分子量有机物去除率高,尤其对分子量在10k Dalton以上的有机物去除率达32.7%以上,但对小分子量有机物去除率低,其中分子量小于1k Dalton的有机物反而增加了12.6%左右。超滤深度处理工艺中PES膜工艺对小分子量有机物,特别是分子量小于10kDalton的有机物去除率达76.4%,出水UV254值及SUVA值比砂滤出水分别下降了22.0%和11.2%;PVDF膜工艺对各分子量有机物均有较好的去除,但对大分子有机物去除效果优于小分子有机物,其出水UV254值及SUVA值比砂滤出水分别下降了28.8%和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量分布 溶解性有机碳 SUVA值 PES膜 PVDF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太湖秋季蓝藻水华过后细胞裂解对溶解性有机碳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叶琳琳 史小丽 +3 位作者 吴晓东 李大命 于洋 孔繁翔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1-136,共6页
从2009年7月~2010年3月每月采集西太湖表层水样,分析叶绿素含量﹑蓝藻细胞裂解速率﹑磷酸盐浓度的变化,并通过切向流超滤系统分离得到的高分子量(1kDa~0.5μm)溶解性有机物的碳氮比值和高分子量溶解性有机碳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西太... 从2009年7月~2010年3月每月采集西太湖表层水样,分析叶绿素含量﹑蓝藻细胞裂解速率﹑磷酸盐浓度的变化,并通过切向流超滤系统分离得到的高分子量(1kDa~0.5μm)溶解性有机物的碳氮比值和高分子量溶解性有机碳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西太湖蓝藻细胞裂解速率在11月达到最大值(0.43d-1),而磷酸盐和高分子量溶解性有机碳浓度分别在12月与9月达到最大值.细胞裂解速率与磷酸盐﹑高分子量溶解性有机碳浓度之间没有相关性,说明水华过后影响磷酸盐浓度﹑高分子量溶解性有机碳的因素很多,蓝藻细胞裂解只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藻类水华的出现可能导致水体中其它磷形态(如有机磷)与磷酸盐之间的迁移转化,而大型浅水湖泊扰动导致的沉积物再悬浮和水华过后频繁的细菌活动都可能是影响高分子量溶解性有机碳的因素.秋季水华过后蓝藻细胞裂解释放的有机碳进入微食物网循环,引起细菌活动频繁,而溶解性有机物中含碳化合物比含氮化合物容易降解,所以碳氮比值逐渐减少.此外细菌通过硝酸盐合成溶解性有机氮也可能是碳氮比值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湖 蓝藻水华 高分子量溶解性有机碳 切向流超滤 碳氮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活性炭处理原水中溶解性机物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金伟 徐祖信 曹达文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670-1673,1718,共5页
采用模拟试验的方法,考察混凝剂与粉末活性炭(PAC)投加去除姚江原水溶解性有机物(DOC)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表征活性炭吸附性能的碘值与亚甲基兰值与有机物去除效果无显著相关性;混凝处理主要去除的是分子质量1×10^~3... 采用模拟试验的方法,考察混凝剂与粉末活性炭(PAC)投加去除姚江原水溶解性有机物(DOC)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表征活性炭吸附性能的碘值与亚甲基兰值与有机物去除效果无显著相关性;混凝处理主要去除的是分子质量1×10^~3×10^4u区段的有机物,而粉末活性炭处理其他区段的有机物效果较好,尤其是分子质量小于1×10^4u区段,去除率均在40%以上;混凝处理分子质量小于3×10^3u区段的有机物效果较差,几乎全部依赖粉末活性炭去除,该区段质量分数占姚江原水的70%,这是处理姚江原水时粉末活性炭投加量相对较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处理 粉末活性炭 有机物分子质量分布 溶解性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定热电厂蒸汽氢电导率超标的故障诊断及解决对策 被引量:12
5
作者 曹顺安 李亚静 赵梓舟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8-92,共5页
针对保定热电厂8#、9#机组蒸汽氢电导率长期超标及汽轮机低压缸部位酸性腐蚀的故障现象,通过对热力系统水汽品质的查定分析和试验研究,查明了故障原因是由于锅炉补给水的原水中有机物含量高并且部分透过除盐系统,以及一级除盐系统阳树... 针对保定热电厂8#、9#机组蒸汽氢电导率长期超标及汽轮机低压缸部位酸性腐蚀的故障现象,通过对热力系统水汽品质的查定分析和试验研究,查明了故障原因是由于锅炉补给水的原水中有机物含量高并且部分透过除盐系统,以及一级除盐系统阳树脂接触过量余氯发生氧化降解,造成补给水中有机物含量过高,进而在热力系统高温高压下分解为低分子有机酸。结合现场实际,根据中试研究结果提出了除去和减少补给水中有机物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电导率 低分子有机酸 酸性腐蚀 树脂降解 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孔涛 林俊杰 +2 位作者 伏虹旭 张志玲 淑敏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65-372,共8页
应用MicroResp^(TM)方法研究了4种低分子量有机酸作用下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类型碳源的代谢特征.结果表明,甲酸、草酸、柠檬酸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碳源总利用率均高于对照,苯甲酸则与对照没有差异.各有机酸之间进行比较,柠檬酸处理下土壤微生... 应用MicroResp^(TM)方法研究了4种低分子量有机酸作用下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类型碳源的代谢特征.结果表明,甲酸、草酸、柠檬酸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碳源总利用率均高于对照,苯甲酸则与对照没有差异.各有机酸之间进行比较,柠檬酸处理下土壤微生物对碳源总利用率最高,苯甲酸最低;碳源代谢的Shannon指数大小顺序为苯甲酸>柠檬酸≈草酸>甲酸;综合而言,柠檬酸处理下土壤微生物代谢能力最强.4种低分子量有机酸处理下,4大类碳源底物的利用率大小顺序表现为糖类>氨基酸类>羧酸类≈芳香族类,其中,海藻糖和γ-氨基丁酸的利用率占碳源总利用率的比例最高.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有机酸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的敏感碳源是糖类;各有机酸处理的土壤微生物代谢特征都与对照显著不同,柠檬酸处理下碳源代谢特征与其它3种有机酸明显不同.综上所述,甲酸、草酸、柠檬酸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能力,其中柠檬酸效果最好,可将添加较高浓度的柠檬酸作为提高土壤碳周转率的一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espTM 低分子量有机酸 碳源 土壤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给水工艺对不同分子质量有机物的去除规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尹宇鹏 陆少鸣 禹娜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7-29,共3页
通过给水处理工艺中试系统,研究了溶解性有机碳(DOC)在各工艺单元出水640的分子质量分布,探讨了对不同分子质量有机物的去除规律。曝气生物滤池(BAF)去除最好的是相对分子质量在3k~10k的DOC;预臭氧化对相对分子质量>1k的DOC均有去... 通过给水处理工艺中试系统,研究了溶解性有机碳(DOC)在各工艺单元出水640的分子质量分布,探讨了对不同分子质量有机物的去除规律。曝气生物滤池(BAF)去除最好的是相对分子质量在3k~10k的DOC;预臭氧化对相对分子质量>1k的DOC均有去除效果,而对相对分子质量<1k的DOC则产生了积累;常规处理对>30k和10k~30k的DOC去除率分别达到93.7%和78.4%,而对10k以下的DOC去除作用不强;因可被臭氧分解的有机物基本在预臭氧阶段已处理掉,所以后臭氧对有机物去除不明显;炭滤池对各分子质量段的有机物均有去除效果,尤其对BAF和常规处理效果不好的相对分子质量<10k的DOC去除效果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碳 分子质量 给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州湾秋季海水低分子量有机酸转化速率的分布特征
8
作者 李琪 乔馨越 丁海兵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00-720,共21页
为考察近海海水中低分子量有机酸(Low Molecular Weight Organic Acids,LMWOAs)的分布、来源和转化,系统研究了2022年11月胶州湾海水中LMWOAs的组成,以及其浓度和转化速率的分布特征,通过相关分析探讨了不同LMWOAs组分之间的关系,以及影... 为考察近海海水中低分子量有机酸(Low Molecular Weight Organic Acids,LMWOAs)的分布、来源和转化,系统研究了2022年11月胶州湾海水中LMWOAs的组成,以及其浓度和转化速率的分布特征,通过相关分析探讨了不同LMWOAs组分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LMWOAs转化速率的因素。结果表明,秋季胶州湾海水中的乳酸(Lactic Acid,LA)、乙酸(Acetic Acid,AA)和甲酸(Formic Acid,FA),以及3种酸总量(Total Low Molecular Weight Organic Acids,TOA)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0.55、0.94~3.39和0~3.35,以及1.24~7.19μmol·L-1,AA平均浓度占TOA的63.99%。LMWOAs浓度较高的区域集中于河口和湾口附近,且整体上表层海水LMWOAs的浓度高于底层,其主要来源是人类活动。加富培养实验结果表明:秋季胶州湾海水在整体上净消耗LMWOAs,其转化速率在不同站位、不同水层呈现复杂的变化,具有局部性、多样性的特点。3种LMWOAs的微生物转化速率与其对应的非生物转化速率出现负相关关系,不同站位海水的微生物活动能够以不同的速率产生和消耗LMWOAs,以净消耗为主,对控制胶州湾海水LMWOAs的转化速率起决定性作用;在没有光化学过程的情况下,非生物过程在不同站位的海水中也能够以不同的速率产生和消耗LMWOAs,以净产生为主,是胶州湾LMWOAs的重要来源。微生物释放的酶对控制LMWOAs转化起关键作用。秋季胶州湾海水中的AA和FA有相似的生物来源,具有相近的新陈代谢过程,其微生物转化速率受到水温、盐度和营养盐因素的显著影响。温度和盐度降低、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浓度降低、营养盐浓度升高,以及周边河流的输入,都有利于促进秋季胶州湾海水LMWOAs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量有机酸(LMWOAs) 有机碳循环 转化速率 胶州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矿质结合态有机碳形成及稳定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9
作者 薛志婧 李霄云 +8 位作者 焦磊 杨阳 窦艳星 王宝荣 黄倩 刘春晖 屈婷婷 周正朝 安韶山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23,共12页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微生物的作用改变了科学界对土壤有机碳(SOC)形成和固持的认知。土壤微生物残体与矿物结合形成矿质结合态有机碳(mineral-associated organic carbon,MAOC)加深了对SOC固存的理解。MAOC是以土壤微生物残体C为主的...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微生物的作用改变了科学界对土壤有机碳(SOC)形成和固持的认知。土壤微生物残体与矿物结合形成矿质结合态有机碳(mineral-associated organic carbon,MAOC)加深了对SOC固存的理解。MAOC是以土壤微生物残体C为主的SOC组分,主要由分子量相对较低且可识别的微生物残体与矿物表面结合而成。由于MAOC对草地和农田生态系统土壤C库的贡献超过50%,且周转时间较长(百年—千年尺度),研究其形成过程和稳定机制已成为碳中和背景下土壤碳汇的焦点。现阶段的研究明确指出,MAOC的形成和稳定不仅与微生物残体C密切相关,还与土壤矿物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基于此,聚焦土壤微生物“碳泵”调控SOC形成这一前沿科学问题,围绕土壤微生物残体贡献MAOC形成这一科学构架进行概述,旨在揭示不同来源LMW—DC(溶解态低分子量C底物)对MAOC形成的贡献,探讨土壤矿物对LMW—DC选择性吸附机理,探究MAOC贡献稳定C库的影响因素。并对该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以期能从分子水平出发,探究不同生态系统、土壤类型及土层深度微生物的调控差异,为土壤有机碳固持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为丰富土壤C源/汇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矿质结合态有机碳 溶解态低分子量C底物 植物残体C 微生物残体C 土壤矿物 土壤团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改性活性炭对渗滤液中小分子有机物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6
10
作者 宋建刚 岳东北 聂永丰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88-792,共5页
以硝酸为改性剂,分别采用浸渍和浸渍-高温热处理方法对活性炭进行了改性.低温氮吸附结果表明,活性炭表面积和微孔体积在浸渍后都变小,再经过高温热处理后则都变大.酸碱滴定显示,改性后活性炭表面酸性都增大,其中浸渍的酸性最大.对填埋... 以硝酸为改性剂,分别采用浸渍和浸渍-高温热处理方法对活性炭进行了改性.低温氮吸附结果表明,活性炭表面积和微孔体积在浸渍后都变小,再经过高温热处理后则都变大.酸碱滴定显示,改性后活性炭表面酸性都增大,其中浸渍的酸性最大.对填埋场渗滤液中小分子有机物进行了等温线和动力学吸附实验,结果发现改性后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吸附量增加;硝酸浸渍活性炭吸附速率降低,而浸渍-高温热处理则使吸附速率明显加快.针对渗滤液中小分子有机物,硝酸浸渍-高温热处理的活性炭吸附效果最好,吸附量最大,吸附速率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硝酸改性 吸附 小分子有机物 渗滤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肋骨条藻和赫氏圆石藻生长过程中低分子量有机酸的产生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晓娜 李戈辉 +2 位作者 陈颖 杨桂朋 丁海兵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3-114,共12页
本文首次选取海洋中具有代表性的中肋骨条藻和赫氏圆石藻,考察它们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低分子量有机酸(LMWOAs)的变化情况,探究藻类生命活动对海水中LMWOAs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种藻类在生长过程中均能向培养液释放乳酸、乙酸和甲酸,且灭菌... 本文首次选取海洋中具有代表性的中肋骨条藻和赫氏圆石藻,考察它们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低分子量有机酸(LMWOAs)的变化情况,探究藻类生命活动对海水中LMWOAs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种藻类在生长过程中均能向培养液释放乳酸、乙酸和甲酸,且灭菌生长条件下更有利于中肋骨条藻和赫氏圆石藻培养液中LMWOAs的积累。中肋骨条藻在生长过程中,能够积累乳酸和乙酸,而赫氏圆石藻在生长过程能够积累乙酸和甲酸。两种藻的细胞密度与培养液中pH值均和培养液总LMWOAs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这两种藻均能向海水释放LMWOAs,是海水LMWOAs的来源。在指数生长阶段,这两种藻释放的LMWOAs在海水中的积累对海水pH值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肋骨条藻 赫氏圆石藻 低分子量有机酸 海洋溶解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