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相咸化湖盆“低TOC”烃源岩高生烃效率探讨——以苏北盆地溱潼凹陷阜宁组二段泥页岩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高玉巧 何希鹏 +6 位作者 程熊 唐玄 花彩霞 昝灵 张培先 陈学武 庞伊伟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8-687,共10页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阜宁组二段(以下简称阜二段)页岩油勘探取得重大突破,但其泥页岩总有机碳含量(TOC)普遍不高,一般低于2%。业界认为陆相咸化湖盆“低TOC”烃源岩能生成大量油气,称之为陆相咸化湖盆的“低TOC”高效生烃模式。由于生排烃...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阜宁组二段(以下简称阜二段)页岩油勘探取得重大突破,但其泥页岩总有机碳含量(TOC)普遍不高,一般低于2%。业界认为陆相咸化湖盆“低TOC”烃源岩能生成大量油气,称之为陆相咸化湖盆的“低TOC”高效生烃模式。由于生排烃效应,烃源岩的TOC会降低,因此,恢复烃源岩原始TOC对客观认识烃源岩的生烃能力、油气资源评价和持续增储上产具有重要意义。以溱潼凹陷典型钻井阜二段泥页岩为研究对象,利用生烃模拟实验和岩石热解资料,采用热模拟TOC演化、有效碳(PC)演化和元素质量守恒法,对QY1井阜二段泥页岩TOC进行了恢复。结果表明:咸化湖盆烃源岩的TOC恢复系数最高可达3~4,且受到岩相的重要影响。随着热演化程度增高,TOC恢复系数增大,纹层状页岩TOC恢复系数高于块状泥岩,QY1井阜二段Ⅳ亚段泥岩、Ⅰ—Ⅲ亚段页岩TOC恢复系数可分别高达1.1~1.5、1.5~3.0。母质类型和生烃活化能的差异导致页岩成烃转化率和TOC恢复系数高于泥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有机质丰度 烃源岩 总有机碳 恢复系数 阜宁组二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非主力有效烃源岩发育特征 被引量:9
2
作者 姚泾利 高岗 +6 位作者 庞锦莲 刘凤妍 柳广弟 张雪峰 马海勇 独育国 程党性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6-124,共9页
通过油源对比确定了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4+5、长6、长9暗色泥岩和长7油页岩与暗色泥岩的有效性,进一步采用热解烃指数(HCI)、可溶有机质与有机碳含量关系确定了有效烃源岩的有机碳含量下限为1.1%。以此下限值作为标准,与单井... 通过油源对比确定了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4+5、长6、长9暗色泥岩和长7油页岩与暗色泥岩的有效性,进一步采用热解烃指数(HCI)、可溶有机质与有机碳含量关系确定了有效烃源岩的有机碳含量下限为1.1%。以此下限值作为标准,与单井测井资料预测的有机碳含量值结合,确定了单井不同层段有效烃源岩的厚度。通过大量钻井有效烃源岩的厚度统计,确定了不同层段有效烃源岩的厚度分布特征。长4+5有效烃源岩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最大厚度超过60m。长6有效烃源岩的分布中心集中在庆城—马岭一带,最大厚度超过70m,沉积中心的厚度在20~70m,分布范围与长7油页岩的分布较为一致。长9有效烃源岩在东北部的志丹地区,主体厚度在30~6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丰度下限值 有效烃源岩 延长组 陇东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确定有效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下限的一种新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湖相泥质烃源岩为例 被引量:35
3
作者 高岗 柳广弟 +1 位作者 付金华 姚泾利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26,118,共5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上三叠统延长组长4+5、长6、长7和长9段暗色泥岩为例,利用有机碳与氯仿沥青"A"转化率、热解有机质相对生烃量(IHC=S1/w(TOC),%)的关系,建立了适合研究区的湖相有效泥质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下限值... 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上三叠统延长组长4+5、长6、长7和长9段暗色泥岩为例,利用有机碳与氯仿沥青"A"转化率、热解有机质相对生烃量(IHC=S1/w(TOC),%)的关系,建立了适合研究区的湖相有效泥质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下限值.热解S1和氯仿沥青"A"含量代表烃源岩中的已生烃量,在不排烃情况下,随有机碳含量增加而增大,当其减小时则表明有烃类的排出.代表有机质相对生烃量的热解参数IHC和沥青转化率(w(A)/w(TOC),%)随有机碳含量增加而开始降低的转折部位对应的有机碳含量即为有效烃源岩的下限值,研究区的有机碳质量分数为1.1%,相应的热解S1+S2下限值为2.2 mg/g,氯仿沥青"A"质量分数下限值为0.03%,总烃质量分数下限值为150×10-6.该下限值主要适合于研究区湖相有效烃源岩的识别,不同含油气盆地不同层段的有效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下限值应根据相应的分析数据加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烃源岩 有机质丰度下限 生烃转化率 鄂尔多斯盆地 陇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成熟石油的主要石油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沈忠民 叶素娟 马秋梅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96-401,共6页
从有机质类型、丰度和转化率、低成熟石油族组成特征、低成熟石油及烃源岩饱和烃色谱特征碳数分布特征 (低成熟石油饱和烃碳数分布的奇偶性 ) ,以及低成熟石油的特征生物标志化合物等方面 ,对低成熟石油的主要石油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较... 从有机质类型、丰度和转化率、低成熟石油族组成特征、低成熟石油及烃源岩饱和烃色谱特征碳数分布特征 (低成熟石油饱和烃碳数分布的奇偶性 ) ,以及低成熟石油的特征生物标志化合物等方面 ,对低成熟石油的主要石油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较为广泛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成熟石油 有机质类型 有机质丰度 有机质转化率 族组成特征 生物标志 石油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赛汉塔拉凹陷中原区块烃源岩资源潜力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发亮 韩福民 +2 位作者 刘光蕊 陈君 游小淼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1年第2期12-17,48,共7页
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在早白垩世属于沉降幅度中等、相对继承性发育的凹陷。以同生断陷超覆型凹陷成盆、成烃和成藏理论为指导,应用沉积相分析、有效烃源岩评价、剥蚀厚度恢复及改造型盆地模拟等技术和方法,对中原区块泥页岩进行有机地... 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在早白垩世属于沉降幅度中等、相对继承性发育的凹陷。以同生断陷超覆型凹陷成盆、成烃和成藏理论为指导,应用沉积相分析、有效烃源岩评价、剥蚀厚度恢复及改造型盆地模拟等技术和方法,对中原区块泥页岩进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以及各项指标的综合评价,预测了中原区块都北洼槽油气资源潜力。赛汉塔拉凹陷下白垩统巴彦花群发育一套内陆河湖相碎屑岩沉积,其中发育的暗色泥页岩是优质烃源岩,借鉴二连盆地油气田勘探发现的启示,提出了都北洼槽油气成藏规律。对二连新区突破靶区的选定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丰度 低成熟 埋深 资源量 排烃 赛汉塔拉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中坳陷优质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下限标准 被引量:4
6
作者 刘伟 王振奇 +2 位作者 叶琳 刘丽芳 黄胜兵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25-728,共4页
前人多通过对有机质丰度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确定优质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下限,但无法体现优质烃源岩对油气成藏的主要贡献作用。为了揭示渤中坳陷优质湖相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下限,根据前人利用原始有机质丰度与排烃量的关系确定丰度下限... 前人多通过对有机质丰度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确定优质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下限,但无法体现优质烃源岩对油气成藏的主要贡献作用。为了揭示渤中坳陷优质湖相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下限,根据前人利用原始有机质丰度与排烃量的关系确定丰度下限的思路,对渤中坳陷主要层段烃源岩原始总有机碳质量分数与排烃量进行计算,并作散点分析。结果显示:原始总有机碳质量分数较低时,排烃量极低;而当原始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升至某一阈值时,排烃量急剧增加,即确定该阈值为优质烃源岩残余有机碳质量分数下限。其中,东三段阀值为1.74%,沙一段为1.70%,沙三段为1.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烃源岩 有机质丰度 下限标准 渤中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咸化湖盆低有机质丰度烃源岩高效生烃模式 被引量:16
7
作者 李国欣 张斌 +8 位作者 伍坤宇 吴松涛 王晓梅 张静 齐雪宁 张娜 邢浩婷 鲜成钢 刘合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98-910,共13页
通过实验模拟和地球化学分析,系统研究柴达木盆地柴西坳陷古近系烃源岩的生烃母质、有机质富集与生烃模式。柴达木咸化湖盆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TOC)值偏低的原因主要有3方面:相对贫乏的营养物质供应抑制了藻类勃发、过快的沉积速率导致... 通过实验模拟和地球化学分析,系统研究柴达木盆地柴西坳陷古近系烃源岩的生烃母质、有机质富集与生烃模式。柴达木咸化湖盆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TOC)值偏低的原因主要有3方面:相对贫乏的营养物质供应抑制了藻类勃发、过快的沉积速率导致有机质被稀释、较高的有机质转化效率导致残留有机碳偏低。针对这类富氢有机质生烃过程中有机碳降低,应用TOC值评价有机质丰度时需根据成熟度对其进行恢复。柴达木盆地咸化湖盆烃源岩生烃包括可溶有机质生烃和不溶有机质生烃两部分。可溶有机质主要继承于生物体在咸化湖盆中得以保存,在低演化阶段生烃形成的烃富含氮、氧、硫等杂原子化合物,在后期二次裂解形成轻质烃类组分;不溶有机质即干酪根生烃模式符合传统的“Tissot”模式,生油高峰对应于Ro值1.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柴西坳陷 古近系下干柴沟组 咸化湖盆 低TOC 页岩油 可溶有机质 高效生烃 生烃模式 有机质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典型白云岩储集层特征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5
8
作者 杜江民 刘泊远 +5 位作者 张毅 贾志伟 付基友 龙鹏宇 罗金洋 盛军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6-98,共13页
通过综述国内典型海相白云岩储层和陆相白云岩储层的发育特征,系统总结了白云岩储层特征及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台地边缘或台内裂陷边缘、碳酸盐岩缓坡易发育相控型白云岩储层,如塔里木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发育多个台内裂陷,裂陷周缘... 通过综述国内典型海相白云岩储层和陆相白云岩储层的发育特征,系统总结了白云岩储层特征及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台地边缘或台内裂陷边缘、碳酸盐岩缓坡易发育相控型白云岩储层,如塔里木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发育多个台内裂陷,裂陷周缘发育丘滩白云岩储层,裂陷内充填泥质烃源岩,形成了良好的源储组合。②华北盆地中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岩性为厚层块状泥晶—粉晶白云岩,主要为微生物成因,储层质量受控于微生物沉积作用、印支期以来的构造破裂作用及溶蚀等成岩作用。③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四段发育相对优质的低孔-特低渗型白云岩储层,平均孔隙度为4.8%,平均渗透率为0.5 mD,主要包括泥晶藻云岩、晶粒白云岩和鞍状白云岩,储集层发育的主控因素为有利相带、白云岩化作用及构造作用。④准噶尔盆地二叠系芦草沟组、银额盆地白垩系和柴达木盆地渐新统等3个典型的陆相白云岩储集层普遍较为致密,以纳米—微米级白云石晶间孔为主要储集空间,孔隙度可达10%,但绝大多数渗透率小于0.1 mD。⑤陆相白云岩多为“自生自储”型油气藏,既是储集岩,又具有生油能力,有机质丰度和成熟度偏低,但源岩中分散的可溶有机质可在低熟阶段生烃,咸化环境下具有较高的液态烃产率。⑥陆相白云岩油气藏大多为大型“连续型”非常规油气藏,储集体呈大规模广覆式分布于凹陷或沉积中心,与源外构造高部位和斜坡区形成的构造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和地层油气藏共同组成了广泛分布的油气田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白云岩 陆相白云岩 白云石晶间孔 热液白云岩 微生物白云岩 可溶有机质 低丰度-低熟 自生自储 “连续型”非常规油气藏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